湖北五峰:用“软环境”打造青年人才“安乐窝”(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9:1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五峰:用“软环境”打造青年人才“安乐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五峰:用“软环境”打造青年人才“安乐窝”》。

第一篇:湖北五峰:用“软环境”打造青年人才“安乐窝”

湖北五峰:用“软环境”打造青年人才“安乐窝”

近年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针对干部待遇低,工作条件差,青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部分单位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严峻现状,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注重在“软环境”上下功夫,确保青年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一是以“情”留人,搭建互动交流“平台”。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团县委联合成立“五峰青年人才学院”,搭建青年人才互动交流平台。学院每年在“五四”青年节时期,通过举办“激扬青春好年华、建设魅力新五峰”、“相约青年节、建功新五峰”等大型主题活动,组织全县各系统、各单位青年人才相聚一起,通过聆听讲座、人才讲坛、户外活动、联谊晚会等形式,增进彼此了解,让青年人才相识、相知,甚至相爱。2011年以来,先后有58名外地青年人才在五峰找到终身伴侣,并安家五峰。

二是以“业”留人,搭建干事创业“舞台”。县委科学编制全县2011-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等系列政策文件,以优惠的政策措施,支持、吸纳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在全县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为支持全县唯一的博士后人才桑子阳干事创业,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县政府专题办公,落实扶持项目4个、资金280万元,支持其创办博翎红花玉兰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立200亩集科研、生产与

—1—

宣传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苗木基地,带动红花玉兰产业发展壮大。

三是以“岗”留人,搭建成长成才“梯台”。2011年以来,县委坚持“宁可增加一点编制,也要引进人才;宁可增加一点财政开支,也要留住人才;宁可突破一点政策界限,也要善待人才”的指导思想,引进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各类人才420人。为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探索实行“菜单式”干部培养模式,开展“人岗相适度”分析,通过轮岗交流锻炼,实行年轻干部责任导师制度,选派年轻干部到外地挂职锻炼、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等途径,搭建年轻干部成长“梯台”。同时,对在基层岗位工作年满三年以上,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大胆提拔重用。2011年以来,先后有23名年轻干部被提拔到科级以上岗位,真正让年轻干部有“为”有“位”。(徐雷 中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2 —

第二篇:湖北五峰:“四个三”着力打造模范组织部门

湖北五峰:“四个三”着力打造模范组织部门

五峰县委组织部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抓学习、带队伍、提能力、增活力”,着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组织部门。

依托“三大课堂”抓学习。一是办活机关课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周四集中夜学、周日集中日学的学习制度,打造“组工夜校”、“周末讲堂”,通过科长作业务辅导、专家授课、组工干部谈体会等方式,引导组工干部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扩宽视野、增长才干。二是扎根农村课堂。结合“三万”、“组工干部学当书记”等活动,组织组工干部依托“火塘夜话”等载体深入农村,向老干部老党员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农村课堂对于组工干部的教育作用。三是深入流动课堂。深化“茶乡红色巡讲团”,结合我县组建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深入到全县8个乡镇和部分中心村、学校,进行巡回讲解的契机,每次安排2名组工干部跟班学习,让组工干部在流动课堂的氛围中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学习。

创新“三项管理”带队伍。一是创新机关效能管理。根据各级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出台我部《机关管理制度汇编》,加强组工干部慵懒散软不作为等机关病治理,强化责任意识,提升组工干部队伍形象。二是创新实时

动态管理。建立“全年一计划、每月一细化”的工作机制,年初由各科室根据组织工作重点拟定全年工作计划及完成时间节点,报部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每月根据全年计划细化措施,明确工作进度,通过时间节点倒逼机制,确保工作按时间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三是创新奖惩激励管理。年初下发《县委组织部2014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通过设立工作创新奖和单项奖,明确规定所负责工作及个人获得不同级别表彰对应的奖励措施,同时根据全年综合表现评选“业务标兵”、“勤廉标兵”、“学习标兵”并给予不同奖励,激发组工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

探索“三点联系”提能力。一是联系一个村组。实行基层党建联络员制度,组织部机关干部采取每人联系一个村,配合“第一书记”跟踪管理所联系村的乡村发展、党建工作、信访难题,切实增强组工干部一线工作能力,提升战斗力。二是联系一个支部。推行“组工干部学当书记”活动,采取每名组工干部联系一个县直单位党支部,参与支部建设、党员评议、组织生活会等支部活动,开展党务工作的学习历练,提升党务工作能力。三是联系一名村官。坚持每名组工干部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官或一名年轻村后备干部,以“老同志结对帮扶、青年同志相互学习”为原则,搭建共同交流平台,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促进组工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成长“双赢”。

丰富“三类活动”增活力。一是文体活动强身健体。针对机关干部缺乏运动、锻炼不足的现状,集中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文体类比赛活动,结合县工会开展的工间操活动,坚持每天上午15分钟工间操,提高身体健康指数。二是艺术活动陶冶情操。邀请我县著名书法家邹永斌和摄影家季卫民来我部开展专题书法摄影讲座,开展书法摄影比赛,培养健康兴趣爱好、陶冶艺术情操。三是体验活动知民疾苦。结合“三万”活动深入农村,通过在农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宜昌西藏——牛庄乡的高寒生活,组织开展春茶采摘、春苗移栽等劳动活动,了解农民疾苦。

第三篇:用战略眼光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

用战略眼光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

周文王“渭滨访贤”、汉高祖“设坛拜将”、秦昭王“五跪得范睢”,刘备的“三顾茅庐”,无不体现出古人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望。“国以才兴,政以才治”,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人才正一步步走向国内乃至世界发展的最高舞台。青年人才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事业的脊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培养青年人才已迫在眉睫。在当前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培养青年人才必须要有战略眼光,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要有科学评价、培养人才的机制。

培养青年人才要有全局思维。从社会发展的横向看,青年人才是全社会的财富,我们不能为了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利益而压制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站在全局的角度上,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不但没有吃亏,而且还有很大的收益。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看,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有其自身规律。人的智力存在最佳发展期,先天条件为后天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是对这种可能性的开发。只有在最佳发展期内,某种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可能发挥最大的影响力。所以从人才成长规律和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人才还应从娃娃抓起,及早发现优秀青年人才。

培养青年人才要能打破常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 1

养人才不可能今天播种,明天就收获。尤其是对于能够及早发现、培养出的青年领军人才,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但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想得浅、看得近,有的自觉不自觉地用一个标准评判不同年龄段的人才,让年轻人与年纪大的比资历,有的从身边事、眼前利益甚至个人利害上看事情,有的则完全忽视实际情况死套老框框。青春不常在,时间不等人。有多少优秀年轻人才因缺乏施展舞台而扼腕叹息,又有多少优秀年轻人才在熬“年头”、熬“资历”中艰难度日。鉴于此,我们不得不为“28岁邓露被选入青年千人计划”、“22岁刘路被中南大学聘为教授”这种打破常规的创新做法而叫好。这是敢为事业用人才的典范,也是思想大解放的必然。正因如此,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创新思维,用发展的眼光、适于青年的标准衡量青年人才,莫要那些“死框框”逼走“活人才”。

培养青年人才还要因势利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青年人才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有时在个别青年人才身上,往往还会有一些常人所无法理解的短处与不足。因此,对待所谓的有个性的青年人才,我们要有“伯乐”的独到眼力,不能按照常态化、程序化、陈旧化的评价方式来筛选他、规范他。否则,结果往往要么将这些个性人才淹没于人海,要么使其流失到海外。可以说,目前我们对个性青年人才的赏识和认同,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何更好地使用个性青年人

才,因势利导让他们发挥出其特长为社会服务,是当今社会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抢占了人才高地,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今,依稀记得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更加宽容宽厚宽松的人才环境和更加广阔的历练平台。

第四篇:组织部长言论: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友好示范

组织部长言论: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友好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苏州高新区依托区内大院大所聚集、南大苏州校区建设等优势,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快构建具有“高新”特色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培养集聚区,让青年人才成为助力挺进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前列的生力军。

强磁吸引,构建青年人才招引扶持体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树立开放理念、全球视野、战略眼光,打出青年人才招引“组合拳”。全方位搭平台。着眼蓄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人才招聘力度,利用开发区体制优势创新实施“名校优才”和“青年英才”计划。围绕产业规划布局和发展导向,构建高校与区内企业供需对接信息库,精准匹配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聚力打造青年人才工作落脚“第一站”。多层次架梯子。坚持用发展眼光和宽广胸怀助力青年人才登高成长,着力构建青年人才扶持矩阵,助力“后浪”乘风破浪。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青年人才支持比例提高到25%,区产业紧缺人才计划资助青年人才规模扩至每年800名,区高技能领军人才计划、技能大师工作室评定名额向青年人才重点倾斜。精准式注养分。紧扣青年人才事业发展需求,实施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政策,对优秀青年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不低于5000万元的顶格经费扶持。对急需紧缺专业青年人才发放有吸引力的生活补助,创新升级“高新贷”等人才金融产品,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全力为青年人才安身立业提供资金保障。

硬核支持,夯实青年人才发展培育体系

“今有璞玉于此,必使玉人雕琢之”,建立“青年人才大数据”,分领域分层次实行精准培育。养科创精兵。实施青年人才科创领航工程,充分激活区内百家大院大所的科创基因,着力打造一流科研基地群,优化提升青年人才创新载体布局,有效聚集“卡脖子”科技青年人才。培创业英雄。实施青年人才创业激励工程,做优做强青创板(江苏)区域中心,完善“大赛+基地+基金+导师+培训”办赛模式,优化“培训提升-展示交流-要素对接-成果转化”生态链,凝聚国内外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育产业能人。实施青年人才技能提升工程,扎实开展新产业新技能培训、高级技师能力提升培训等行动,精心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校企定向培养等项目活动,着力造就一批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青年人才队伍。壮民生强将。实施社会事业青年人才培优工程,个性化制定“专业成长报告单”,通过订单式培养、精细化培训、导师制帮带等连环举措聚合多方资源,为社会事业青年人才工作交流、成长成才提供有益平台和广阔空间,助力实现“二次成长”。

全链供给,营造青年人才服务生态体系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和风细雨式构建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让更多青年人才扎根成长。编织高效服务“精细网”。聚焦信息化推动人才服务便捷化,开发一站式人才服务云系统,实现人才引进落户各项业务“不见面”办理。优化智汇苏高新app功能,为青年人才提供政策一网查询、需求一网匹配、服务一网集成的全链共惠服务。搭建思想交流“活力桥”。持续开展“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讲好青年故事,引导广大青年人才建功立业新时代。针对青年人才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等特点,定期举办青年人才对话沙龙,做精“对话青商”活动,推动青年人才交流思想、相互启迪、共筑卓越。唱好幸福生活“重头戏”。紧扣青年人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多维度打造人才乐居体系。探索建设集人才、产业、载体、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全要素“双创”社区,开辟青年人才优购房通道,加强青年人才公寓建设,建立高层次青年人才子女多元化入学机制,推动青年人才心无旁骛创新创造,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青年人才友好示范区。

第五篇:用硬措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全力打造产业转移理想着陆地

用硬措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全力打造产业转移理想着陆地

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下,产业转移并非机械的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我国发达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到欠发达的中西部,需要转移地产业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适宜的落脚点。因此,对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来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软环境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一项最基本、最根本、最重要的的工作。日前,宣州区委办对“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行了调研。

一、现状

近年来,宣州区把优化经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工程、“一号”工程,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带头做,从领导、组织、制度、考核、宣传等方面入手,着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工程来抓,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优化办组织协调、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参透到机关作风建设、法治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安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工作氛围浓厚。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教育,“环境是第一资源,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环境出生产力、出竞争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等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全区共同认识、统一行动,形成了人人关心发展环境、人人维护发展环境的良好了氛围。

(三)干部作风建设扎实。先后以“清廉为政、务实兴区”、“效能建设提高年”、“作风建设年”、“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查治“六症”等主题,以“抓学习、长本领,正风气、树形象,讲规矩、严管理,勤政务、出效率”为主要内容,以《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机关效能建设“六条禁令”》,《机关工作人员能力建设和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文件为指导,持续深入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民主考评百名科长和基层站所长活动等活动,重点解决机关作风不实、服务不优、工作不勤、行为为洁等以等突出问题。2009年,通报批评了14个单位,效能约谈9名干部。

(四)企业经营环境良好。一是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了专项整治,对到企业“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寻衅滋事、索要财物、敲诈勒索、偷盗哄抢”等违法违纪行为予以了严厉打击。整治期间,共查处恶性事件15起,现场强行带离19人,拘留9人,有效地震摄了不法分子。二是严格实行涉企检查、评比、收费备案制,坚决制止各部门对企业乱检查、乱评比、乱收费、乱摊派。2009年共注销行政事业收费项目60项,涉及单位101个,办理注销、变更《收费许可证》101份。三是开展了“双帮双促”活动,28名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重点企业,34名优秀机关干部分赴34家规模以上企业担任帮扶联络员,制好《关于进一步促进当前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等扶持企业的文件。四是成立了担保公司,举办银企业对接会,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

(五)服务政府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现了行政执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努力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二是依据《行政许可法》规定,对全区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近年来共取消(停止执行)行政审批事项147项,其中涉及行政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6项,调整13项,降低标准2项,清理停止执行29个收费文件。三是全区普遍建立完善了“首问负责、一次性告之、限时办结、全程代理、跟踪服务等”制度,开辟了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绿色通道”,各乡镇街道全面

推行了“365为民服务”制度,实行一个企业、一个领导、一套班子全程服务。四是推行了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五建立了投投标中心,制发了《加强招投标中心管理办法》,对产权交易、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实行“阳光”操作,严肃查处招投标过程中营私舞弊、收受贿赂、损害市场公平违纪违法的行为。

二、不足

根据2009年1—至11月全区14个投资环境监测点填报的150张监测卡分析,目前,企业认为我区的经济发展环境是总体上是好的,但对服务质量、办事效率、执法行为、工作作风差、政务公开等方面还程度意见。主要是:

(一)少数群众法制观念差。存有“靠山靠吃山、靠企业吃企业”的不良意识企业动一草一木,都要漫天要价,胡搅蛮缠,惹事生非,稍有不从,就是堵路拦车,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二)少数机关干部作风差。一是主动服务企业不够,企业不找不干,没有从思想深处真正树立起服务的观念。二是勤政意识不够,办事拖拉、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廉政意识不够,一些部门特权思想严重,利用职权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时有发生,吃拿卡要现象屡禁不止。四是工作创新不够,个别单位和人员工作方法简单,遇到具体问题,不能从方便企业和支持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处理问题教条,方法呆板,通变能力差。

(三)一些部门配合差。部门本位主义强,配合意识不够,遇到利益争相上,碰到难题绕道走,承担责任互相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问题对于经济发展的破坏力却是致命的,如果听之任之,会从根本上破坏我区经济发展环境,影响我区的对外形象,制约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对策

宣州区必须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承向接西的地缘优势,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发挥起步较早的先发优势,遵循产业转移规律,总结经验,记取教训,着力建设“服务宣州”、“活力宣州”、“和谐宣州”,全力打造产业转移理想着陆地,促进宣州科学之发展。

(一)建设“服务宣州”,优化政务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政务环境首当其责,要坚决改变“管理就是罚款,服务就是喝醉,审批就是收费”的现象。

1.坚持不懈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倡导“为企业服务也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继续深化民主考评百名科长和基层站所长活动,扎实推进查治“六症”、对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和严格监督,下大力气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坚决制止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引入奖惩机制和淘汰机制,切实增强提高机关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2.要毫不动摇地推行政务公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林里奇休格斯指出:在一个全球资本的世界里,投资将流向企业家认为投资环境透明度高的地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努力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实现更高程度的“十公开”,即:公开职责权限、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办事结果、重要决策、廉政规定、监督办法、责任追究。要细化措施,明确职责,打造一个工作高效、运转协调、办事透明的政务环境。

3.大刀阔斧地改革现行审批制度。要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要坚决取消,对不必要的前置性审批要坚决调整,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以“一设立、两集中、三到位”为核心内容,规范程序,严格监管。实行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复杂事项承诺办理、跨部门事项联合办理、重大事项审批代办、上报事项陪同办理、收费事项扎口办理等各项制度,真正达到“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的总体要求,最大程度地方便企业。行政审批收费实行“四个一律”,即:凡没有法定依据或已取消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准收费;凡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执行,相关优惠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到位;凡各服务窗口收费项目名称一律使用核定的名称,从源头上杜绝乱收费、模糊收费的行为;凡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行政服务收费,除法律有专门规定之外,一律统一扎口、打包并在服务中心集中收费处缴费。

4.严格执行涉企检查报批制度。除安全、税务、环保部门和上级组织的集中检查之外,任何部门未经县优化办批准,一律不准到工商企业进行检查,严禁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企业进行重复检查、收费和罚款;实行行政处罚报备制度,以及首次违规不处罚制度,对检查中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首次发现过错以教育整改为主,不允许进行处罚。

(二)建设“活力宣州”,优化政策环境

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政策不优,环境难优;政策不活,经济难活。

1.在不违背国家法规、政策前提下,制定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政策。在研究引进项目的优惠政策时,相关部门要善于算大帐、算动态帐、算发展帐,不要患“红眼病”,不要打“小九九”,不要做“一锤子买卖”,要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让政策跟着项目走,政策跟着项目调,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要按项目需求来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让政策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转。凡由外地证明的成功做法,都可以大胆引用;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有一定弹性幅度的政策和规定,都要从有利于发展出发,把涉及企业发展、投资条件、投资者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等有关政策放到相对宽松的程度,放到企业和纳税人最满意的程度。

2.加强政策规范、统一优惠和透明。根据形势的变化,对现有政策法规及时进行立、改、废工作,避免政策打架、政出多门。要尽快废止不合时宜的政策,取消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对部分内容与当前实际不适应的,要抓紧进行修订和完善,只能让有用的政策促进我们的工作,不能让过进的政策成为发展的障碍。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吸收外资的政策,坚持政策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凡制订的吸收外资的地方性政策,都将与国际通行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相衔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保持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尽快在全区范围内进行落实政策的大检查。摸清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对外资企业的政策落实情况逐个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同时,各地每年都要通过走访企业等形式,对落实政策情况进行督查。

3.进一步完善与规范价格和收费行为。对所有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的全部取消,对保留的收费项目,重新核定收费标准,按底线收取原则,做到收费项目最低。所以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要向社会公示,向企业公开,向部门通报,所有收费统一单据,由区非税收管理统一管理。

(三)建设“和谐宣州”,优化社会环境

1.优化治安环境。坚持地区排查、系统排查和单位内部排查相结合,完善以定期分析、信息预警、应急处置等为重点的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完善以领导接访、部门约访、干部下访、责任倒查等为重点的领导责任机制,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推进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坚持以平安创建活动为抓手,坚持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强化农村牧区巡控、城镇社会管控、机关单位守控、边际部位联控等社会治安防控措施,努力构筑以专门机关力量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会面防范为基础,统分结合、整体联动、攻防兼备、全面覆盖的治安防控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深入开展了扫黑除恶、打击制贩枪支、打击“两抢一盗”、禁毒人民战争等一系列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有效遏制了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

2.优化信用环境。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诚信作为基础,发展环境只会“恶化”而

不会“优化”。政府诚信作为社会信用的基础和表率,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各级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信用,切实改变公共服务中朝令夕改和招商引资中言而无信、说了不算的行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要以市场规则为基石,逐步建立制度健全、覆盖广泛、监督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要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失信的经济、道德风险和成本,形成守信守益、失信受损的社会氛围,着力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公民”和“诚信社会”。

3.优化法制环境。以“服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普法浇灌工程的载体,以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单位、进乡村为主要措施,坚持深入开展普法浇灌工程暨五五普法,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在全区营造“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益靠法”的良好社会风尚。当前,一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各类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骗税等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二是始终保持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街霸、路霸、装卸霸等各种“霸”字号势力,净化市场环境;三是集中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当前,我区个别地方和少数群众把驻地企业当作“唐僧肉”,想要好处就要,不给好处就闹,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营,败坏了宣州的经济发展环境。对断水断电、堵门堵路等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对蛮横无理、蓄意滋事、屡教不改的不法分子,政法机关要及时掌握证据,依法从重打击,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地方发展铲除祸害,扫清发展阻碍。四是按照“谁主官、谁负责”、谁管辖谁解决、谁引进谁跟踪服务的原则,切实加强区投诉受理中心建设,完成投诉办理机制,规范办理流程,加大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纪违法案件。一经查实,是领导干部的一律免职,是工作人员的坚决责令停职下岗,是垂直管理部门的,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将其调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干扰、破坏、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为,要大胆举报,及时反映,让这些人在宣州无立足之地。

4.优化舆论环境。解放思想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前提和基础。要利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专访、专栏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广覆盖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区营造“人人关心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倡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六破六立”,即:破除守株待兔的保守态度,树立主动作为的积极态度;破除墨守成规、守株待兔的保守思想,树立勇于创新、积极而为的开放思想;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树立与时俱进,敢闯敢试的锐意进取的思想;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和“红眼病”心态,树立“投资者发财,宣州区发展”的互利双赢思想;破除画地为牢、封闭保守的心态,树立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

下载湖北五峰:用“软环境”打造青年人才“安乐窝”(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五峰:用“软环境”打造青年人才“安乐窝”(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