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物电信设备及空间设置使用管理规则
【法规名称】 建筑物电信设备及空间设置使用管理规则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2003-12-08 【效力属性】 已修正 【正
文】
建筑物电信设备及空间设置使用管理规则
第 1 条
本规则依电信法第三十八条第六项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建筑物屋内外电信设备及其空间之设置及使用,应依本规则之规定;本规则未规定者,依其他法令之规定。
第 3 条
本规则用词定义如下:
一、电信管箱设备:指收容建筑物电信线缆之设备,如电信引进管、垂直干管、管道间、线缆支架、水平配管、地板管槽、地板线槽、总配线箱、集中总箱、主配线箱(室)、支配线箱、拖线箱及出线匣等。
二、电信配线设备:指使用于建筑物之电信光缆、电缆及其固接附属设备,如引进线缆、配线架、配线线缆、光终端配线箱、端子板、电信用插座、电话用户回路遥测介面隔离器及保安器等。
三、电信室:指建筑物内专供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引接线缆及设置电信设备之专用空间。
四、电信机械设备:指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使用于建筑物内之电信交换设备、电信传输设备、电信终端介面设备及其相关附属设备之总称。
五、电信保安接地设备:指用于保护电信机线设备之接地装置及各种安全设施。
六、集线电信设备:指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为汇集不同传输路由之线缆,所设置之电信传输设备及线缆收容设备等。
七、集线室:指于建筑物内除既有电信室外,专供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引接线缆及设置集线电信设备之专用空间。
八、电信引进管:指以架空或地下方式引进至建筑物内总配线箱或电信室之电信管道。
九、用户专用交换设备:指安装在建筑物内,供同一建筑基地范围内之用户或合用中继线用户使用之专用交换机、分机及其附属设备等。
十、社区型建筑物:指同一宗建筑基地内之建筑物,或为统一管理而设同一管理委员会之建筑物。
十一、屋外电信管线设施:指建筑物外之架空、地下电信线路及地下管路等管线设备。
第 4 条
建筑物建造时,起造人应依规定设置屋内外电信设备,并预留装置电信设备之电信室及其他空间。但经电信总局公告之建筑物,不在此限。
前项之电信设备,包括电信引进管、总配线箱、用户端子板、电信管箱、电信线缆及其他因用户电信服务需求须由用户配合设置责任分界点以内之设备。
既存建筑物之电信设备不足或供装置电信设备之空间不足,致不敷该建筑物之电信服务需求时,应由所有人与提供电信服务之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协商,并由所有人增设。
依第一项及前项规定设置专供该建筑物使用之电信设备及空间,应按该建筑物用户之电信服务需求,由各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依规定无偿连接及使用。
第 5 条
建筑物电信设备连接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之电信网路设备,应设有明确之责任分界点。
第 6 条
前条之设置及维护责任分界规定如下:
一、建筑物设置用户侧端子板设备者,以用户侧端子板之介接端子为责任分界。
二、建筑物未设置用户侧端子板设备者,以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设置于建筑物端子板之介接端子为责任分界,但另有约定者从其约定。
前项责任分界,如附图一及附图二。
第 7 条
建筑物责任分界点以外之公众电信固定通信网路设施,由提供电信服务之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设置及维护。但社区型建筑物内建筑物间之管线设施,得由建筑物起造人或所有人设置,由所有人
维护。
依第四条规定设置之电信设备,由建筑物起造人或所有人设置,并由所有人维护。
第 8 条
建筑物电信设备及其空间应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起造人或所有人应设置之电信设备及其空间包括:
(一)电信引进管。
(二)电信室:须设置电信室者,应备有电表设置位置及电源引接线、总配线架(板)、用户侧端子板及电信保安接地设备等;无须设置电信室者,应备有总配线箱、用户侧端子板及电信保安接地设备等。
(三)自用户侧端子板后之电信管箱设备、电信配线线缆及电信用插座等设备。
二、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应设置之电信设备包括:
(一)衔接公众电信网路之引接线缆及配线等。
(二)经营者端子板。
(三)提供电信服务必要之电信机械设备。
第 9 条
新建建筑物为收容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之电信设备,供该建筑物用户通信之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设置电信室。但引进电缆总对数或通信容量(埠)为二十对以下者,不在此限:
一、建筑物需引进光缆者。
二、地上层五楼以上且设有地下室之建筑物。
前项电信室应依附件一电信室面积一览表设置于建筑物适当处所,有关引进电缆总对数或通信容量(埠)应依电信总局所定之相关技术规范计算之。其有地下层两层以上者,以设于非最底层楼层为原则。
第 10 条
建筑物屋内外电信设备及相关设置空间之设计(含绘制图说)、设置及检测,应依电信总局所定之建筑物屋内外电信设备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工程技术规范)办理。
建筑物电信设备及相关设置空间之设计、签证及监造,应依建筑法、建筑师法及技师法等相关法令之规定办理;其中涉及建筑物安全、结构安全及消防安全等事项,应依建筑法、消防法及其他相关法令规定办理。
屋外电信管线设施之设置,应依建筑法令及道路主管机关之规定办理。
第 11 条
建筑物起造人于设计屋内外电信设备及其空间时,应备具“建筑物屋内外电信设备洽办/审图/检测/审验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如附件二),洽请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谘商办理引进管、电信室或总配线箱及线缆之位置等事项。
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受理前项洽办后,应于七工作日内完成洽办事宜;其他未参与洽办之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不得对洽办结果提出异议。
建筑物电信设备及相关设置空间之设计图说经依前条第二项规定设计签证后,应于申报开工前送请电信总局委讬办理审查及审验之电信专业机构(以下简称审验机构)审查。
建筑物起造人应检具下列文件向审验机构申请审查并缴交审查费:
一、依规定完成洽办及签证之申请表。
二、依工程技术规范所定之建筑物屋内外电信设备设计清单及相关设计图说(含平面配置图及垂直升位图、建筑基地位置图)。
申请审查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审验机构应限期通知建筑物起造人补正,逾期未补正者,不予受理,其检具之文件不予退还:
一、未依规定缴交审查费者。
二、检具之文件不全者。
三、申请表记载内容不完备者。
申请审查案件之文件齐备者,审验机构应于七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不合格者,审验机构应限期通知建筑物起造人补正,逾期未补正者,驳回其申请,其检具之文件及缴交之审查费不予退还。
经依前项驳回申请者,建筑物起造人得重新申请审查。
第五项及第六项之补正期间为二个月。但得依建筑物起造人之申请展延之,展延期间不得超过二个月,并以一次为限。
第 12 条
建筑物电信设备设置完成后,其承揽人应依建筑法、建筑师法及技师法等相关规定会同专业技师或建筑师办理检查及测试,并由专业技师或建筑师于原申请表及工程技术规范所定之建筑物屋内外电信设备检测/审验纪录表(以下简称检测纪录表)签证确认。
建筑物起造人应检具下列文件向原办理审查设计图说之审验机构申请审验并缴交审验费:
一、依规定完成检测之申请表。
二、经专业技师或建筑师签证确认之检测纪录表。
申请审验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审验机构应限期通知建筑物起造人补正,逾期未补正者,不予受理,其检具之文件不予退还:
一、未依规定缴交审验费者。
二、检具之文件不全者。
三、申请表记载内容不完备者。
申请审验案件之文件齐备者,审验机构应于十四工作日内完成审验;经审验不合格者,审验机构应限期通知建筑物起造人补正,逾期未补正者,驳回其申请,其检具之文件及缴交之审验费不予退还。
经依前项驳回申请者,建筑物起造人得重新申请审验。
第三项及第四项之补正期间为二个月。但得依建筑物起造人之申请展延之,展延期间不得超过二个月,并以一次为限。
建筑物屋内外电信设备洽办/审图/检测/审验作业流程图详如附件三。
第 13 条
建筑物电信设备及其空间经审验合格,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始得提供起造人或所有人申请之电信服务。
第 14 条
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应保存完成洽办之申请表及其相关资料之电子档或原件,备供电信总局查核。
各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为办理第十一条及前条所定相关事宜,应成立管线基础建设协商小组,协调各地受理窗口、网路衔接或共用管线等相关作业事宜。
第 15 条
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或其他第三人受讬代建筑物起造人或所有人设置或维护用户建筑物电信设备,或负担其设置、维护、使用之费用者,其约定不得违反下列规定:
一、不得妨碍用户选择不同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之机会。
二、不得妨碍不同电信服务经营者争取用户之机会。
违反前项规定之约定,无效;其已设置完成之电信设备,未经建筑物起造人或所有人之同意,不得任意拆除或妨碍其使用。
第 16 条
建筑物所有人所设置之电信设备不符本规则之规定,于建筑物所有人改善或增设前,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得不予衔接提供服务,以维通信安全。
第 17 条
电信终端设备连接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之电信网路设备,应遴用合格之电信工程人员施工或监督。但经审验合格之电信终端设备,其用户屋内配线设有电信用插座或有介面设备足以区分责任者,得由用户自行安装。
第 18 条
建筑物内部自用电信机械设备,如用户专用交换机等,应另依实际需求预留空间,并与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之电信设备分开设置。但经洽得提供该建筑物电信服务之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同意者,不在此限。
第 19 条
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利用设置于电信室之电信设备,提供该建筑物以外之用户电信服务者,应事先征求该建筑物所有人同意,其补偿由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与该建筑物所有人协议之。
第 20 条
市内网路业务经营者为建设其电信网路之需要,得有偿使用建筑物空间设置集线室及集线电信设备。
第 21 条
建筑物电信管箱、配线等电信设备设置,建筑物起造人应建立并保留其管线竣工图表等明细资料,移交该建筑物管理委员会、管理负责人或所有人负责保管。
第 22 条
本规则自发布日施行。
第二篇:关于关于辽宁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
【法规名称】 辽宁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
【颁布部门】 辽宁省政府
【发文字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44号
【颁布时间】 2010-01-20
【实施时间】 2010-02-20
【效力属性】 有效
【正
文】
辽宁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
(第244号)
《辽宁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业经2010年1月6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2月20日起施行。
省长 陈政高
二0一0年一月二十日
辽宁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机构设置,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推进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机构,是指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设立的工作部门和部门管理机构,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的综合机构。
第三条 行政机构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省、市、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负责机构编制领导工作。
省、市、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编委办),是省、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机构编制管理的工作部门,具体承担本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并对下级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省、市、县编委会和编委办(以下统称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集体研究决定机构编制事项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则,规范行政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和行为。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机构、职责、编制、领导职数、编制结构比例及其执行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六条 依照国家和省规定程序设置的行政机构、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是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成员、核拨经费、办理社会保险、开设银行帐户等的依据。
对违反规定超编使用的人员,不得办理录用、聘用(任)、调任、社会保险等手续,不得纳入财政统发工资范围。
第七条 省政府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的机制,在设置机构、核定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财政的供养能力。机构实有人员不得突破核定的编制。禁止擅自设置行政机构和增加编制。对擅自设置行政机构和增加编制的,不得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
第八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不得干预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不得要求下级人民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各部门制定的行业编制标准,不得作为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
机构编制具体事项,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专项办理。除专项机构编制规章、规范性文件外,其他规章、规范性文件不得规定机构编制具体事项。
第九条 行政机构应当以职责的科学配置为基础,综合设置,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机构精简、权责一致,决策和执行相协调。
行政机构应当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适时调整。在一届政府任期内,政府工作部门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条 在国务院规定的行政机构设置限额内,省人民政府根据职责设立办公厅、组成部门、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职责设立工作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可以设立综合机构。
第十一条 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省、市、县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还应当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名称,由相关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本级编委办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内设机构。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人员编制不少于4名,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人员编制不少于3名。
省、市、县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该行政机构提出方案,报本级编委办批准。
第十三条 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名称、规格应当规范、统一,并与其机构的职责和层级相对应。
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称委员会、厅,直属机构称局,为正厅级;部门管理机构称局,一般为副厅级。市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称委员会、局,为正处级。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称局,为正科级。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设置的综合机构不确定机构规格。县以上人民政府个别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称办公室。
省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一般称处、室,为正处级;市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称科、室,为正科级;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一般不设内设机构。
副省级市人民政府及所辖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名称及规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设立行政机构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设立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机构的名称、规格和职责;
(三)内设机构的数量、名称、规格和职责;
(四)编制和领导职数。
设立行政机构内设机构的方案,参照前款规定制定。
第十五条 撤销、合并行政机构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撤销、合并机构的依据或理由;
(二)撤销、合并机构后职责的划转情况;
(三)撤销、合并机构后编制和人员的调整情况。
撤销、合并行政机构内设机构的方案,参照前款规定制定。
第十六条 行政机构的职责配置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依法行政、权责一致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权限和责任。
在确定行政机构职权的同时,必须明确行政机构的责任。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构依法委托,不得将行政机构的职责交由其他组织承担。
第十七条 行政机构的职责由本级编委办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拟定,经本级编委会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颁布。行政机构调整职责,由行政机构或者编委办提出方案,经本级编委会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行政机构调整内设机构职责,由行政机构提出方案,报本级编委办审批。
第十八条 行政机构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由一个行政机构承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构管理的事项,应当划清职责分工,明确主要管理部门和协助管理部门。
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报本级编委办备案;协商不一致的,由本级编委办提出协调意见,报本级编委决定;重大职责调整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构的职责应当调整:
(一)行政机构设置变化的;
(二)行政机构之间产生职责交叉的;
(三)本级人民政府要求调整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规定调整的。
第二十条 行政机构调整职责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调整职责的依据;
(二)调整职责的内容;
(三)承担职责的机构;
(四)与相关机构的职责关系。
第二十一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编制的不同类别和使用范围审批编制。行政机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
第二十二条 全省行政机构的编制实行总量管理。各地区各层级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总额,由省编委办在国务院下达的行政编制总额内提出分配方案,报省编委批准。
省、市、县编委办按照省编委批准的本级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总额,提出本级各行政机构行政编制分配方案,报本级编委批准。乡(镇)机关行政编制由县编委办提出分配方案,报县编委批准。
第二十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根据调整职责的需要,可以在本级行政编制总额内调整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编制。需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的,应当由编委办提出方案,经本级编委会同意后,报上一级编委办审核,并由省编委办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构的编制在机构设立时核定,并根据职责的变化,适当调整。行政机构增减编制,由行政机构向本级编委办提出方案,经本级编委办审核后,报本级编委会审批。
行政机构调整编制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调整的依据;
(二)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行政机构承担的职责及职位分类情况;
(四)行政机构的人员编制现状。
第二十五条 行政机构编制标准由省编委办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提出,报省政府批准颁布。市、县编委办可以根据省政府颁布的编制标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构领导职数应当根据行政机构承担的职责任务,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标准,在机构设立时核定。
行政机构领导职数按照下列标准核定:
(一)省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正、副职领导职数为2至4名;
(二)市、县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正、副职领导职数为2至3名。
综合、协调任务较重的行政机构可增加副职领导职数1名。
第二十七条 省、市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按照下列标准核定:
(一)编制4名以下配1名;
(二)编制5至7名配2名;
(三)编制8名以上配3名。
编制20名以上的,根据工作需要可增加副职领导职数1名。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构的领导职数根据职责的变化,适当调整。
行政机构调整领导职数,由行政机构向本级编委办提出方案,经本级编委办审核后,报本级编委会审批;行政机构调整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由行政机构向本级编委办提出方案,本级编委办审批。
第二十九条 行政机构调整领导职数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调整的依据和必要性;
(二)行政机构承担的职责情况;
(三)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现状;
(四)行政机构现有领导的分工情况。
行政机构调整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的方案参照前款规定制定。
第三十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应当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
第三十一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实行机构编制工作考核制度,将各级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考核内容。
第三十二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法定管理权限,履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责。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行政监察职责,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
第三十三条 市、县编委办应当如实向上级编委办提交机构编制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伪造。
省、市、县编委办应当定期评估机构和编制的执行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具体评估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权向编委办、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举报。
受理机关对举报者的情况应当予以保密。
第三十五条 省、市、县编委办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发现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监察机关处理;不属于监察对象的,移交任免机关处理:
(一)擅自设立、撤销、合并行政机构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机构职责的;
(三)擅自增加行政机构编制或者改变编制使用范围的;
(四)超出编制限额调配财政供养人员、为超编人员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用财政资金的;
(五)擅自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成员的;
(六)违反规定干预下级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事项的;
(七)违反规定审批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
(八)未按规定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
(九)未按规定公开机构编制信息的;
(十)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七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省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的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0年2月20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第三篇:监控设备使用及管理规定
监控设备使用与管理规定
我校目前共有监控主机6台,监控探头42个,分布在学校各个重点部位。为保障学校监控信息系统正常有序的运行,规范监控设备使用与管理,提高监控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延长监控设备使用寿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监控设备由学校后勤部统一配置,各部室因工作要求需要增加或撤销设备的,部室提交申请,学校批准后,由指定人员进行操控。
二、校后勤部指定人员定期组织对监控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培训。
三、监控室设在各门卫室及部分重点部室,监控人员为各门卫保安及部室专人,由专人看护、专人操控。
四、监控设备及监控人员管理直属于校后勤部。如有部室人员需调看监控录像,必须向后勤部保卫专干提出申请,批准后需到监控室进行登记,方可由监控人员配合调看。凡未经校后勤部保卫专干允许,除监控室人员以外,任何人不得私自进入监控室触碰及调看监控录像或要求监控人员为其调看监控录像。一经发现违反此规定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由当事人承担所有损失,并处以100元罚款;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对当事人及监控人员各处以100元罚款。
五、监控设备出现问题后,监控人员要及时上报,由指定人员在24小时内进行维修。未及时上报的,视情节严重情况,处以50-100元罚款。
六、监控查询系统设置用户名及密码,由学校后勤部统一配置,各监控室负责本监控设备的密码安全保密工作。因密码泄露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视情节严重情况,对监控人员处以50-100元罚款。
七、未经允许,任何人员不得拷贝或转存监控录像。违反此规定,每人每次罚款100元。
八、监控录像未经学校批准不得在网站等传媒上公布,一旦发现有违反者,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报相关部门追求其法律责任,并予以辞退;未造成不良影响的,根据情况对当事人处以100-300元罚款。
九、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大连职工大学大连商业学校后 勤 部二00九年三月十三日
第四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为加强XX公司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管理,确保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正常运作,特制定本规定。
1、公司信息部负责对所有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进行统筹管理,各部室需配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时,由所在部室填写申请,经公司信息部审核,公司领导审批后,由公司信息部统一购置。设备购置后,由公司信息部统一对每台设备及其配件进行登记、造册备案,便于日常管理。
2、员工使用的计算机设备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部室员工应该爱护自己所使用的设备,保持计算机设备的清洁卫生,懂得正确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不得随意将计算机交由外单位人员使用。
3、各部门员工必须服从公司信息部管理人员对计算机设备的统一调配。未经同意,不得私自对计算机配件进行安装、拆卸和更换;不得私自安装或卸载办公软件;不得更改计算机系统设置等等。如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需由公司信息部管理人员协助解决。
4、各部室计算机硬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由使用部室提出书面升级、调换申请,公司信息部鉴定后加签意见,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公司信息部统一实施。
5、任何员工或部室未经公司信息部同意不得私自改变计算机用途,不得在部室间或部室内转移或调换计算机设备;确实有需要的,须经公司信息部同意方可进行。
6、计算机相关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公司信息部,安排人员到现场检查故障并维修;无法自行维修的,联系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进行维修。计算机如需送外维修前,各部室员工应先备份好有关资料,并删除敏感文件,以避免泄密。如属于涉密电脑和设备需要维修的需联系有涉密资质的电脑设备维修商进行维修。
7、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由于部件严重损坏无法维修,设备陈旧无法升级,或者维修费用超过或接近同等效能价值的设备,由使用部室提出申请,公司信息部鉴定,报公司领导审批后,按固定资产相关规定办理报废手续。设备报废以后公司信息部相关人员需对报废设备中的程序、数据资料彻底清除后才能进行物品处理。如果是涉密电脑和设备报废的,需要联系有涉密资质的设备回收商进行回收。
8、各部室员工应负责所使用电脑的安全使用,妥善保管好使用密码,做好电子邮件管理、防病毒管理、上网管理等,如发现问题需及时报告公司信息部。
第五篇:冬季取暖煤炉使用管理规..
冬季取暖煤炉使用管理规定
各子分公司、各单位:
为保证经济安全使用煤炉,根据煤炉使用专项检查中查处的问题,经研究,制定如下管理办法,望各单位遵照执行。
一、审批程序
由煤炉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集团公司分管领导签字后,报保卫部登记备案。
二、燃煤领用规定
1、煤炉分类:根据煤炉使用情况,燃煤炉分24小时和9小时两种,非生产取暖煤炉炉膛直径不大于15CM,生产用煤炉炉膛直径由保卫部和经管部共同核定。
2、燃煤定量:24小时煤炉用煤量小于1.5吨/月,9小时煤炉小于0.8吨/月。煤种原则上使用原煤,块煤含量不超过1/4。超过定量部分双倍收取费用。
3、计价:原煤按200元/吨计价,块煤按600元/吨计价。
4、领用:煤炉使用单位出具领料单,经管部签字后,从煤炭经贸公司领取燃煤,煤炭经贸公司做好计量工作,每月底将各单位燃煤用量书面报经营管理部纳入成本考核。对没有燃煤用量的单位,有关单位要书面写明原因报经营管理部,否则,按第2条最高定量、双倍价格进行考核。
5、集控中心要加大对大车底及溜槽浮煤上井的考核。同时鼓励各单位收集浮煤,并将收集数量报经营管理部。对收集的浮煤按定价的50%进行计费。
6、对矿山机械厂烘炉用煤纳入成本考核。
三、安全管理规定
1、用煤炉取暖,一定要安装烟筒和风斗。
2、定期清扫烟筒,保持烟筒通畅,如果发现烟筒堵塞或漏气,必须及时清理或修补。
3、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伸出室外的烟筒,加装遮风板或拐脖,防止大风将煤气吹回室内。煤炉周围不得有杂物或易燃物。
5、各单位要对煤炉进行改造,减低燃煤量,提高散热效率。
四、监督检查
1、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煤炉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安全责任人为直接责任人。使用单位必须加强对煤炉的安全检查,确保消防和人身安全。否则,每发现一次违犯规定的现象,分别对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罚款200元。
2、保卫部和安全管理办公室是煤炉使用安全的主要监督单位,必须将煤炉使用情况纳入日常检查的内容,每发现一次违规现象,对有关责任者各罚款200元。
3、集团公司值班人员和六个督查组必须将煤炉使用情
况纳入检查和督查的主要内容,发现问题后必须及时责成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对使用煤炉不符合要求、问题整改不到位的,给予罚款1000元的处理,并吊销《煤炉使用许可证》。
5、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上述煤炉管理规定,对不报批或不经批准私自用煤的单位或个人按盗窃处理。
6.煤炉改造工作必须于12月13日以前完成,14日公司组织验收。对未按期完成改造的单位,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罚款500元。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山东鲁中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