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总结(共5篇)

时间:2019-05-12 19: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总结》。

第一篇:《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总结

大地基中学《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培训总结

我校自2013年4月开展《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培训以来,历时已半年多。培训期间,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课堂教学,针对教育教学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做到切实解决问题,并注重经验的积累,并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益,提升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水平,初步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现将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为了加强对我校《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培训工作的统筹和领导,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大地基中学《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该门课程研修工作的统一领导。

组长:丁忠楷

副组长:彭桂芝

卢文金

组 员:李光宏 李红萍 李秀玲 董光成 姚明勇 王言丽

徐放翠 李明

二、做好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在2013年4月11日启动校本培训,召开教师大会,做宣传动员,启动培训。由彭副校长做培训动员,要求参训教师提高认识,切实把参加课例研修培训作为提升自己的一次机会。教科室主任李红萍老师简介教材内容,并作辅导员培训心得交流,姚明勇老师交流培训心得。为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研修内容及形式,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我校在培训中更加注重研修的内容及形式,认真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理论的基础上,用说课、观察、质量检测进行研讨(即三课两反思),开展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多样化的研修方式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1、理论部分:2013年8月28——30日,全校集中培训,对《怎样做课例研修》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课例研修的操作流程:策划与准备-——实施与反思——梳理与提升;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学习成果册》的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

2、实践部分: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交流;评析教学案例。2013年5月15——17日,组织全校性的“三实践,两反思”示范研讨课,研讨主题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9月23日——25日,文科综合组进行了“三实践,两反思”课堂实践,研讨主题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9月27日——29日,语文英语组组织了“三实践,两反思”课堂实践,研讨主题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0月10日——13日,数理化组教师组织课堂实践,研修主题为: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二)培训形式:

1、自主研修:自修教材,做好自修记录;

2、集中培训:启动宣传、理论培训;

3、实践研讨:“三实践,两反思”课堂实践

四、细化研修过程,明确各阶段任务 本次校本培训分三个阶段:

1、动员宣传阶段(3013年4月——5月)

在2013年4月11日启动校本培训,召开教师大会,做宣传动员,启动培训。由彭副校长做培训动员,教科室主任李红萍老师简介教材内容并作心得交流,姚明勇老师交流培训心得。

5月15日——17日,组织全校性的课例研修研模式“三实践,两反思”课例研修研讨活动,由辅导员姚明勇老师执教,让全校教师对此研修模式有初步体验,对课例研修带给教师自身的益处有深刻的认识。

2、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6月——10月):

6月——7月,教师自修教材,做好自修记录,为课例研修做好理论准备。8月28日——30日,全校集中培训。由彭桂芝副校长做教材梳理,李红萍老师解读校本培训方案,做《学习成果册》填写的说明与要求,由姚明勇老师做“三实践,两反思”课例研修实践心得交流;组建研修团队,各组撰写研修方案。全校分三个组:语文、英语组,数学、物理、化学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组,负责人分别是李红萍、董光成、彭桂芝。

9月——10月份,各研修组组织课堂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3、总结迎检阶段(11月—12月):学校对教师的个人学习情况作考核评价,并进行成果整理,做好总结,准备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

五、加强考核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将对每位教师的参训情况进行严格考评,并将平时成绩20分进行细化,做到考评有根有据,增强培训的时效性。6月22日,对我校教师自修教材,做自修笔记的情况做了检查考核;10月2 日,检查教师的培训学习成果,并收集了部分教师的优秀案例和总结。同时,结合各位教师的考勤情况评估平时成绩。

六、研修成果及策略

通过近半年的培训学习,尤其是聚焦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了研修质量。围绕本次研修的重点工作“落实研修、聚焦课堂、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倡导学校的课例研修活动必须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教研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实现了“以研修促教学”的转变。

9月23日——25日,文科综合组针对研修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讨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1)要有自学目标,且问题化、具体化,简洁。(2)学习方式:学生独立自学——向他人请教、小组合作——听老师分析重点——归纳与总结(3)要培养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意识

2、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用不同颜色或者符号标出自学目标中的关键词和区别出重难点。(2)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勾画圈点(3)独立思考到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分享和交流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9月27日——29日,语文英语组针对研修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研讨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1)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会说;(2)要为学生营造语言交流情境,让学生想说;(3)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爱说;(4)运用赞赏性性评价,让学生敢说;(5)发挥教师的感召力 ;(6)关注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2、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的方法:(1)范例摹拟法(2)主题训练法(3)背诵法(4)交际问答法。(5)循序渐进法。

10月10日——13日,数理化生组教师针对主题: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达成共识:

1、要重视形象思维;

2、要引导学生学会逐步的抽象;

3、要重视表象的作用;

4、形成运算。

七、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研讨之风热烈,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可谓是: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受益。当然,在培训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个别教师认为太麻烦,对“课例研修”的是团队行为还认识不到位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对教师“课例研修”能力的培训,扎实推广应用“课例研修”的方法和模式,让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针对性的解决“课例研修”和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让老师们尽快尽多地在“课例研修”成果中受惠。

第二篇:《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总结

双柏县独田中心学校《怎样做课例研修》

校本培训总结

我校自2014年3月开展《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培训以来,历时两个多月。培训期间,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课堂教学,针对教育教学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做到切实解决问题,并注重经验的积累,并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益,提升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水平,初步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现将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为了加强对我校《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培训工作的统筹和领导,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独田中心学校《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该门课程研修工作的统一领导。

组长:苏剑波

副组长:杨志远李昌华李金徐学伟李大强

组员:苏明李怡华杨仕如谭自红普文生戈国艳胡家平

二、做好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在2014年3月9日启动校本培训,召开教师大会,做宣传动员,启动培训。由苏校长做培训动员,要求参训教师提高认识,切实把参加课例研修培训作为提升自己的一次机会。教科室主任李怡华老师简 1

介教材内容,并作辅导员培训心得交流,杨仕如、苏明老师交流培训心得。为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研修内容及形式,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我校在培训中更加注重研修的内容及形式,认真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理论的基础上,用说课、观察、质量检测进行研讨(即三实践两反思),开展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多样化的研修方式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1、理论部分:2014年3月15——17日,全校集中培训,对《怎样做课例研修》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课例研修的操作流程:策划与准备-——实施与反思——梳理与提升;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学习成果册》的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

2、实践部分: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交流;评析教学案例。

2014年3月15——17日,组织全校性的“三实践,两反思”示范研讨课,研讨主题为:如何借助线段图解决行程问题,3月20日——4月23日,初中文科综合组进行了“三实践,两反思”课堂实践,研讨主题为:在文言文教学中解决虚实词的策略研究,3月14日——4月23日,初中理科组组织了“三实践,两反思”课堂实践,研讨主题为:如何借助线段图解决行程问题,3月31日——4月13日,小学数学组教师组织课堂实践,研修主题为:教学中如何用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4月14日——4月16日,小学语文组教师组织课堂实践,研修主题为:阅读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策略研究。

(二)培训形式:

1、自主研修:自修教材,做好自修记录;

2、集中培训:启动宣传、理论培训;

3、实践研讨:“三实践,两反思”课堂实践

四、细化研修过程,明确各阶段任务

本次校本培训分三个阶段:

1、动员宣传阶段(3013年3月)

在2014年3月9日启动校本培训,召开教师大会,做宣传动员,启动培训。由苏校长做培训动员,教科室主任李怡华老师简介教材内容并作心得交流,苏明、杨仕如老师交流培训心得。

3月13日——16日,组织全校性的课例研修研模式“三实践,两反思”课例研修研讨活动,由辅导员李昌华老师执教,让全校教师对此研修模式有初步体验,对课例研修带给教师自身的益处有深刻的认识。

2、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3月——5月):

3月——4月,教师自修教材,做好自修记录,为课例研修做好理论准备。

3月13日——16日,全校集中培训。由李昌华老师做教材梳理,解读校本培训方案,做《学习成果册》填写的说明与要求,由杨仕如老师做“三实践,两反思”课例研修实践心得交流;组建研修团队,各组撰写研修方案。全校分四个组:初中文科组、初中理科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负责人分别是谭自红、普文生、戈国艳、胡家

平,每个组选派一个指导教师督促开展具体工作,相应的指导教师分别是杨志远、杨仕如、苏明、李怡华。

3月——5月份,各研修组组织课堂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3、总结迎检阶段(4月—5月):4月10日进行了一次中期检查,主要目的是督促教师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填写成果册,所有小组材料于5月12日以前交到了教科处,学校考核小组对教师的个人学习情况作考核评价,并进行成果整理,做好总结,准备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

五、加强考核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将对每位教师的参训情况进行严格考评,并将平时成绩20分进行细化,做到考评有根有据,增强培训的时效性。4月10日,对我校教师自修教材,做自修笔记的情况做了检查考核;5月12 日,检查教师的培训学习成果,并收集了部分教师的优秀案例和总结。同时,结合各位教师的考勤情况评估平时成绩。

六、研修成果及策略

通过两个半月的培训学习,尤其是聚焦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了研修质量。围绕本次研修的重点工作“落实研修、聚焦课堂、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倡导学校的课例研修活动必须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教研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实现了“以研修促教学”的转变。

3月20日——4月23日,初中文科综合组针对研修主题:在文

言文教学中解决虚实词的策略研究,探讨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1)要有自学目标,且问题化、具体化,简洁。(2)学习方式:学生独立自学——向他人请教、小组合作——听老师分析重点——归纳与总结(3)要培养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意识

2、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用不同颜色或者符号标出自学目标中的关键词和区别出重难点。(2)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勾画圈点(3)独立思考到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分享和交流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月14日——16日,小学语文组针对研修主题:阅读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策略研究,研讨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1)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会说;(2)要为学生营造语言交流情境,让学生想说;(3)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爱说;(4)运用赞赏性性评价,让学生敢说;(5)发挥教师的感召力 ;(6)关注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2、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的方法:(1)范例摹拟法(2)主题训练法(3)背诵法(4)交际问答法。(5)循序渐进法。

3月14日——4月23日,初中理科组教师针对主题:如何借助线段图解决行程问题,达成共识:

1、要重视形象思维;

2、要引导学生学会逐步的抽象;

3、要重视表象的作用;

4、形成运算。

3月14日——4月13日,小学数学组教师针对主题:教学中如何用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达成共识:

1、目标定位要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

2、目标定位要以数学源于生活为核心;

3、目标定位要以实物演示为基石。

七、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研讨之风热烈,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可谓是: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受益。当然,在培训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个别教师认为太麻烦,对“课例研修”的是团队行为还认识不到位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对教师“课例研修”能力的培训,扎实推广应用“课例研修”的方法和模式,让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针对性的解决“课例研修”和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让老师们尽快尽多地在“课例研修”成果中受惠。

双柏县独田中心学校

2014年5月12日

第三篇: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方案

打苴完小《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方案

根据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及子午镇中心小学的统一要求,结合《怎样做课例研修》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本完小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时期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及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怎样做课例研修》课程培训质量,特成立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校本培训协调工作。

组长:李雄

组员: 李文荣李思禄李红杨正卿李景万罗兴顺

李明华王丽琼

三、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理解课例研修的方法途径,掌握课例研修的五大关键环节。

(1)确定研修主题,(2)理论研修(课例研修)(3)课堂观察与解释,(4)教学行为的改进(5)研究报告的撰写。会分析提供区域、学科和校本课例研修案例。

2、按照课例研修“三实践两反思”的一般流程,开展教学实践、观课、议课、总结反思校本课例研修,并掌握课例研修的基本方法。(四个步骤:课前会议、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四、培训对象:打苴完小9位教师

五、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

(一)培训内容

根据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和《怎样做课例研修》的内容和特点,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为指导,以模块为设计形式,选择和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1.理论部分

(1)对《怎样做课例研修》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2)课例研修的操作流程:策划与准备→实施与反思→梳理与提升(3)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4)课例研修中教学行为的改进 2.实践部分

(1)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交流活动;(2)观看围绕某一主题对课例进行评析。(3)选取某一课例,并对其进行评析

(二)培训形式

培训以中心小学组织培训和完小教研活动为依托,形式为专题培训和实践培训。

1、专题培训:理论学习(专题讲座、案例分析)

2、实践培训:实践研修(“三实践两反思”模式流程)

六、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参加培训人员 培训内容

主讲教

备注

2013年1月26日 中心小学 全体教师

2013年2月27日 中心小学 全体教师

1、中心小学李校长做启动动

员讲话。李兴华

2、杨主任做杨林凯《培训方案》说明。

《怎样做课例王成旺研修》理论学徐朝忠习杨林凯

2013年3月13日 打苴完小 全体教师

1、组建完小研修团队。

2、确 定研修主题。

参与教学实

2013年3月15日 中心小学

全体教师

践(三课两反 思)操作培训

3013年3月19日 打苴完小 2013年3月27日 打苴完小 3012年4月5日 打苴完小 2013年4月10日 打苴完小 2013年4月20日 打苴完小 2013年4月24日 打苴完小

2013年5月份 打苴完小

全体教师 全体教师 全体教师 全体教师 全体教师 全体教师

全体教师

第一次课前会议

第一次实践课 第二次课前会议

第二次实践课 第三次课前会议

第三次实践课 总结检查

七、培训考核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终结性评价指全省统一的理论考试,占考核成绩的80%;过程性评价占20%,具体要求如下:

1.按时参加培训,认真听课、阅读教材,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参训时间达到考核要求;

2、课例评析1份。3.培训小结1份。

3013年3月10日

第四篇:生物组《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总结

大庄中学生物教研组《怎样做课例研修》

学习培训总结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摘自《怎样做课例研修》

一、通过课例研修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 课例研修的意义在于课例研修既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个体的自我反思,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再好的课堂教学也会有遗憾,老师们只有不断发现自己课堂上的不足、问题,并反思、研究,再改进,这样才能使问题越来越少,课堂效果越来越好。有时候,教师本人在授课中并不能全面发现自己的不足,旁观者清,听一听听课老师的意见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就是团队的作用。在一个团体中,大家一起听课、评课、议课,对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成长是很重要的。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教师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的。课例研修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教师在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再学习、再实践中得到提升,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中成长。通过课例研修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说,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修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加强课例研修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捷径。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困惑。进行课例研究,为教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

二、课例研修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课例研修是一个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修过程。通过昨天几个团队介绍的经验,我知道了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课例研修具有经验、理论、实践结合、交织、融为一体的特性。它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也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

2014年4月30日

第五篇:《怎样做课例研修》资料

怎样进行课例研究

一、课例研究的含义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二、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

1、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

A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B实践。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C反思。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着眼于研究的探讨着眼于评课的讨论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缺少显性化的实践反思 强调行为跟进往往是低水平重复

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①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主题为中心,围绕课题进行研讨。②课例研究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教师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什么是优秀的教学课例(课例与课例研究)

一、教学课例及其特点 什么是“教学课例”,目前教育界的看法也不一致。有学者认为,“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故事。这就是说,“课例”即等同于“教学案例”。也有学者认为:“与专业研究工作者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研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 应该说,后一种类型的教学课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研实践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形成的一种成果表达方式,也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实践形式。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缺乏独立价值,但由于课堂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完全有必要把这种“教学课例”视为一种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载体,使课例研究成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教学课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它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提出对某些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个人反思,以便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通常,教学课例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围绕教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其中,其中,“教学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预期);“教学实录”是解决问题的做法(教学生成);“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即问题解决的效果,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教学课例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了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背景问题等。为了给教师在课例研究中的讨论与反思搭建平台,能否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也是课例撰写成功的关键。

教学课例的各部分内容,正好对应了当前各地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几种形式——“集体备课”与“说课”(共同拟定教学设计方案、说明教学意图和教学策略)、“听课”(相互观察课堂教学的过程)、“评课”(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对课的讨论与评价)。

二、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的比较

无论是教学案例还是教学课例,都同属“教学研究”的范畴,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成果形式。

案例和课例的区别在于,教学课例通常以某一具体的课(特定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主要目的是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课例主要涉及到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案例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它主要不是阐述本课的教材教法,也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它围绕包含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组织案例教学,或为案例分析等教研活动提供基础材料,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案例不仅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而且直接指向新课程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改革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提高本课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运用于本学科其他课的教学,甚至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

三、教学课例设计要点的探讨

1、教学课例是否需要选择主题和指向教学问题

根据课例的界定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实践,课例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三个部分。许多教学课例往往罗列出教师为本课设计的教学方案(教案),并且从头到尾记录下这节课的教学实际场景,然后,针对课的优劣做出一般性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并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这种形式的课例,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很难达到教师“做研究”、“写课例”的基本目的。课例作为一种“例证”,需要以实例来证实作者的意图,引起别人的思考和讨论,因而不能够没有主题。一个优秀的课例,不应该表现为对某一课教学流程的罗列式陈述,需要重点描述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问题解决的过程、效果和自我反思。换言之,只有围绕问题展开,才可能通过认识或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使教学课例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教学能力的“支架”。优秀的课例是供教师研究的课例,优秀并不是指教师执教的“课例”本身完美无缺,而是指执教者与同事一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习到什么,这才把握了撰写课例、围绕课例展开研究的真谛。如果一个教师不想改进自己的教学,他就不可能真正做好这种研究,甚至不能完成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更谈不上撰写出优秀的课例。

因此,一个优秀的课例,也应该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需要对设计和记录的原始文本资料做出选择。即:围绕着教学问题,对“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资料进行取舍和剪辑,以便集中反映教学问题及其解决过程。“教学反思”更需要集中在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考和讨论上(参见表3-2)。

教学课例不能够发现和揭示教学问题,那么,这种课例至多也只能用来供他人观赏,难以做到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师讨论和交流。课例也将异化为“展示课”的记录文本,丧失了写作课例的本源意义。在写作课例前,要认真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教学实录”(文本或视频)进行思考:课堂上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问题是如何发生的、这些问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是否能够链接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它的背景是什么等等。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包括对课堂教学过程(或文本实录资料)进行反思。反

思是就是“回头看”,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在“回头看”中都能看到存在的问题。“回头看”的方法

很多,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敏感性与洞察力。发现问题需要有“眼光”,教师的“眼光”就是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写作一个优秀课例的基本前提——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捕捉到问题,教学课例的写作才有了基础

《质疑课堂小结》教学课例

教学课例必须围绕新课程要求,揭示课堂教学的问题

提高中小学教师承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是当前校本研究的重要任务。然而,中小学教师写作的教学课例,如果没有转变观念,则仍然有可能成为承载传统教学理念的“典型示例”。教学课例必须凸显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重点围绕如何解决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的课堂教学问题,才能达到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根本变革”的目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课例”,其“教学目标”必须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关照学生的学习结果;其“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要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案,有利于确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反映教师民主、灵活、开放的教学,反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以及在“以学评教”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其“教学反思”也必须围绕这些方面,把课例归纳出的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重点关注学生真实的课堂生活:学生在学习什么,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课”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等等,反映出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能力。

“三个阶段”是指: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两次反思”是指连接三个阶段活动的是两轮有引领的合作反思:(l)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2)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

课例研究方案:

1、第一轮研究(原行为阶段)—— 分为“教学设计一课堂观察一反馈会议”三个基本步骤,即每位教师自己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全程录音、录像,然后召开反馈会议,对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间:2009年3月----4月底)

2、第二轮研究(新设计阶段)—— 仍分为“教学设计一课堂观察一反馈会议”三个基本步骤,先由提高课例教师围绕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设计思路,然后是参与课例研究教师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上第二次研究课,参与课例研究全体成员听课、观察,然后召开反馈会议,对这位试点教师第二次公开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3、第三轮研究(新行为阶段)—— 参照第二轮的步骤,上第三次研究课,进一步调整教学行为。若有必要,还可继续进行第四轮、第五轮等研究。

4、撰写课例。由提供课例研究的教师执笔。参与课例研究其他教师一道参与,所撰写的课例内容应包括导言、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及策略、反思等。(时间:2009年11月---12月)

5、课例研究总结。首先教研组进行小结,然后举行全校性的总结研讨反思活动,对课例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经验,反思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时间: 2010年1月)

通过开展课例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科学课上遇尴尬》教学课例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课例写作的方法步骤

写作“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课例,最关键的环节是“问题分析”。只有发现和揭示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才有可能透过课堂发生的现象,洞察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本质。这种帮助人们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方法属于教育现象学的研究范畴(朱光明,陈向明,2006)。教学课例中揭示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学经验的意义和焦点。只有揭示和发现了问题,课例的写作者才可能围绕着焦点对原始材料进行取舍和剪裁,写作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课例。

加拿大教育学者范梅南提出过有关现象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可以供我们写作这类教学课例时参考。(范梅南,2003))范梅南认为:现象学的研究起始于情境,是“对嵌入在这个情境中的一个典型意识节点的分析、阐释和说明。” 在教育现象学研究中,写作是自始自终都贯穿研究过程的一种方法,被称为“一种写作的研究”。它既是一种基于文本的思考,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其基本操作程序是:(1)“转向一个深深吸引我们并使我们与世界相联系的现象的关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现象,以课堂实录方式记录。(2)“调查我们真实经历过的经验而不是我们所抽象的经验”——回忆和总结自己过去与之相联系的教学经验。(3)“反思揭示现象特点的根本主题”——进行问题分析,发现和揭示课堂实录中蕴含的课例问题。范梅南还提供了三种揭示现象问题的方法,包括:①整体概括法;②选择文中最能揭示经验本质的语句;③细节详述法,即一层一层地对经验文本进行分析和提炼。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综合运用。(4)“通过写作和改写的艺术方式来描述这一现象”——围绕问题进行裁减和缩写,包括对课堂实录的剪裁和改写;也包括对教学设计方案中与问题相关部分的剪裁和改写,提示引起问题发生的可能的因果关系。(5)“保持与这一现象的强烈而有目的的教育学关系”——进行理论思考和学习,链接新课程理念。(6)“通过考虑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来协调整个研究”——通过教学反思,把问题、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把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矛盾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思考,重点反思应该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我或其他人有何意义。这种反思实际上是“在服务于他人时而对自身的一种反思。”

四、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lessonstudy)将围绕一节课而展开,主要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重点解决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就是“教学课例”,也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教案)、说课文稿、教学叙事研究报告、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研究论文,以及对课例的分析报告等不同的形式。从实质上讲,“课例研究”也不是完全着眼于改进这一节课,仍然是一种以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

能力为指向的教学循环研究。

课例研究的方法最初开始于日本,目前正逐步成为我国中小学的常见教研形式。其基本操作步骤为:确定教学内容——个人备课或集体备课——上课和观课——说课和评课。有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修改教案,用改进的方法在其他班级上课,再次组织教师观课和评课。然后把改进的过程和结果与其他教师分享。常见的活动形式有所谓“一课多轮”、“多人同课”等等。

在课例研究中,既要涉及到教学设计和教学观察,又要涉及到教学评价;撰写课例的过程,特别是撰写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优秀课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种研究,也必须围绕着课例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在教师之间展开讨论和合作学习,实行同伴互助;以及专家型教师或高水平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在课例研究中,教师们往往会仔细考虑课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活动和每一种方法。通过观察学生,清楚地发现一个特定的问题、活动或方法是如何激活或压制学生的学习的。课例研究的好处是“培养观察学生的眼睛”。在研究课上,教师会在教室里搜寻学生学习、动机和行为的信息。当教师在研究课上仔细观察学生的这些信息时, 教师就有机会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的诸多问题。(程可拉等,2006)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将不再像过去那样思考“这一课涉及到哪些内容”,而促使他们换一个角度去思索:“我的学生将从这一课中学到什么。”

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要把传统的“展示课”向“研究课”方向演进。目前,中小学经常开展的展示课(或称为“优质课”)活动,往往由于缺乏研究成分而且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授课教师经常以排练方式重复“表演”,使得许多“展示”异化为“做秀”。

校本行动研究倡导的是一种基于“课例研究”方式的“研究课”,即:围绕课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备课”(个人或集体),根据课例预设的目标和策略“说课”,围绕课例问题解决的思路“上课”,实际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组织“观课”;通过比较课例的预设与教学的生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并组织同行和专家“评课”。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评课”,不再是针对教师的授课情况做出简单的评判结论。佐藤学教授曾尖锐地批评道:“一般的校内教研活动都是事前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事后却只用短短 30 分钟议论一下就结束了。事先之所以花那么多时间据说是为了避免事后被说这说那。这种防御性姿态,以及观摩者对授课教师评头论足、一味指责别人缺点的研讨方式,都必须改变。” 我们要把传统的“评课”改变为教师同行之间、教师与评课专家之间平等的研讨。“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因此,互相讨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能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佐藤学,2003)这就是说,“研究课”将成为授课教师、同行教师和评课专家共同研究的对象,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探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的策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五、“教学型”与“研究型”校本研究

从教学叙事和课堂观察,到课例研究,再到案例研究,这是校本研究、特别是校本教学研究的系列实践环节。依据研究的目标和成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把当前中小学校开展的校本研究活动,划分为“教学型”和“研究型”两种类别(余文森,2004),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差异。

所谓“教学型”校本研究,指的就是上述“课例研究”。而“研究型”校本研究,将围绕教师的专业素养(重点是专业能力)的某个侧面展开,也称为“案例研究”或“案例分析”。它主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把校本研究融入教学、教研、学习、培训的全过程,以校本研修方式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就是“教学案例”,以及课题研究报告、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研究案例、研究论文等。有关这种类型的校本研究活动,我们将在下一章予以详述。

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我们既要提倡“教学型”校本研究,努力破除教师做研究的神秘感——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进行校本研究;也要提倡“研究型”校本研究,防止校本研究的狭窄化——教师不仅仅只是研究如何上课。要在两者结合基础上,重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做到“课例研究经常化,案例研究做示范”,融入到学校常规教学教研活动中。要改变过去单纯关注教材教法和学生成绩的做法,把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到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广大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实现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教学的转变。

(本文内容选自正在编写的新著《校本研究:行动策略、方式和实践》,第三章第三节《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

开展课例研究就是以具体的一节课为对象展开的研究,以课例为对象,组织相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研究、讨论,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来进行研究。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研究的是教师自已教学上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使教师感到亲切,能解决实际问题,实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学研究不至于变成一种外来强加的任务,那就应该带领每一位教师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研究的是教师自己教学上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这种研究教师感到亲切、能够解决实际同题,实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双明中心小学的校本教研活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教学研究。要求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一节课,并且都进行录像,然后组织同学科的教师以某教师的一节课作为课例进行研究。主讲的教师针对上课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矛盾提出探讨。参与研究的教师共同分析,发表各自的见解和意见以达到共识。提供课例的教师进行反思总结,得以内化并进行第二轮上课,参与课例研究的教师再听课、评课、再探讨。这样以达到互相学习,融合大家的智慧,促进共同提高。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下载《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总结(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总结(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做课例研修》实施方案

    大地基中学《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依据楚雄州教育局《楚雄州教育局关于2013学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楚雄市开展2013年校本......

    在课例研修中成长 ——《怎样做课例研修》读后感(范文)

    在课例研修中成长 ——《怎样做课例研修》读后感 2013-04-08 09:06:40|分类: |字号 订阅 从佐藤学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始,再到这本《怎样做课例研修》始,在学习有......

    课例研修总结

    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情感——课例研修总结干海资完小一轮艰苦的课例研修培训结束了,回顾几个月来的工作,干海资完小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完小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抓住重点......

    课例研修总结

    东华完小《怎样做课例研修》研修总结我完小于2013年2月开展课例研修。半年多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中心小学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我们的课例研修,立足于学校实际,......

    《课例研修》总结

    紫溪镇中心完小《课例研修》总结 我完小课例研修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成立研修小组、学科备课组为单位成立研修团队。团队成立后要确立研修主题,围......

    课例研修总结

    课例研修学习总结 李家完小马志莲课例研修给每一位亲历其中的教师带来了从观念到行为的冲击和震撼。研究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的研修主题是......

    课例研修培训心得

    课例研修培训心得 郭家凹小学:刘建英 通过学习课例研修资料,我深刻地感受到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

    课例研修学习总结

    课例研修学习总结2014年1月18日,在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的组织下,我与其他10位同学在公教楼D座进行了全天的课例研修培训。在这期间,我们11位同学与张敬彩老师一起研讨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