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嘉应学院2010年春季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工作总结
嘉应学院2010年春季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工作总结
我校于4月10日在世纪广场、田师楼举行了嘉应学院2010年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会。本次招聘会共有100多家用人单位到会,我校10届毕业生20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此次供需见面会。
在此次的招聘会工作中,我是物资组、田师会务组的一员,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1、招聘会当天提前到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领取当天工作所需物资到工作地点(包括田师),并清点好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确保各样物资充足(所需物资清单详见招聘会方案)。在招聘会期间,时刻关注物资资源的使用和需求状况。如遇物资不足的情况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和老师。和除中心以外的其他工作部门协调好物资方面的调配和使用等问题,尤其要安排好现场和田师一楼中厅桌椅的使用。
2、负责田师现场资料的发放、收集和整理、汇总(包括志愿者的联系方式总表、企业联系方式总表、意见反馈表等),以备老师或者相关人员查阅。密切观察田师招聘的进展情况,收集有关信息,及时做好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
3、负责现场的咨询工作,及时回答参加招聘会的相关人员的疑问,尽可能帮助他们及时地解决所遇到的能够克服的困难,例如:回答毕业生某企业在会场的具体位置,洗手间的方位,物资缺乏等问题该找谁解决等等。帮助临时不来或者提前结束招聘的单位收集简历,并做好相关的登记手续。为有需要的相关人员提供所需的部分物资(主要是办公物资),并最好登记手续等。
另外我从企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地口中了解到,他们对2010年春季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一些建议和看法,我把他们的意见整理了一下,总结归纳如下:
一、企业工作人员的建议
(一)在招聘会的现场,招聘人员在面试毕业生时,发现一些毕业生,当招聘人员问毕业生对他们公司的了解时,发现毕业生不能流利的回答出,或者说根本不了解。他们希望贵校加大对类似这样的招聘会的前期宣传,以便毕业生在面试前能够更充分地准备,在面试中发挥得更好。
(二)大多数学生还存在一些错误的就业观念。大部分学生还是期望高薪就业,大城市就业,优势行业就业,对基层工作、真正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的工作、真正锻炼技能的行业不屑一顾。在招聘会现场企业就发现一些农畜公司、其他地市的公司、招聘业务员、收银员的企业比较冷清,而金融公司、招收主管的公司、深圳、广州的企业则门庭若市,被挤得水泄不通。
二、毕业生的建议
(一)一些毕业生在面试完后对对应的志愿者建议说,他们对各个招聘单位的公司信息,大部分是从学校发布的信息中了解得到的,主要渠道是从嘉应主页、校园内的公告栏、展板中了解到招聘公司的信息。但他们发现,但他们又特别注重就业指导主页上的信息(因为主页上的信息更全面,快捷)。他们发现的一个问题是,就业指导中心的招聘公司的信息更新得相对比较慢,而且不够及时。一些他们想去应聘的公司的信息,主页上4月7日才发布,使他们的面试准备显得有点仓促。他们希望以后招聘公司的信息在网上能发布得早一些,发布渠道要多样化一些,这样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准备。
(二)加大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在就业指导课中多加入就业技能、面试礼仪、面试方法的课程,通过模拟招聘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就业技能。鼓励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就业技能。
经济与管理学院082班
科技组:冯剑波
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第二篇: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会
尊敬的用人单位:
衷心感谢您对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一、会议时间
3月10日(周六)9:00-12:302012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会
二、报到安排
报到时间 报到地点
3月9日全天 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3月10日9:00前 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馆
三、参会费用
供需见面会会务费600元/展位,学校就业基地挂牌单位免费进场;学校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四、服务
1.提供标准展位1间(2米×2米),面谈桌1张,椅子3把;
2.提供面试所需场地及设备;
3.提供参会人员在学校招聘期间的用餐;
4.参会单位需求信息免费发布在华中农业大学就业网(http://job.hzau.edu.cn)以及与我校合作的人才网站上。
五、参会须知
1.欲参加供需见面会的单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本次活动不接受单位现场报名参会;
2.请参会单位将回执和需求信息于3月5日之前邮寄或传真至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也可在我校就业网站(Http://job.hzau.edu.cn)下载邀请函回执,会议将按照回执先后顺序安排展位;
3、回执和单位需求信息将于3月7日前在就业网上发布,请及时查看,确认参会信息。
六、温馨提示
Ø 武昌火车站乘坐出租车至校内25元左右,汉口火车站乘坐出租车至校内60元左右,武汉火车站乘坐出租车至校内60元左右;
Ø 武汉天河机场乘坐机场大巴(30元)至武昌付家坡后转乘出租车至校内25元左右; Ø近期武汉市洪山区交通比较拥堵,若选择当天报到,请预留好乘车时间。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吴晓斌钟 华曹卢波赵 慧电话:027-87281311
传真:027-8728***4E-mail: hnbb1311@yahoo.com.cn
学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邮编: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二○一二年一月
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邮编:430070 联系人:吴晓斌 钟华 曹卢波 赵慧 电话:027-87281311 传真:027-87281311 网址:http://job.hzau.edu.cn/
第三篇: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美术学院083班
黄雪莹
新学年伊始,新一轮的就业战便拉开了序幕。毕业生就业情况可谓一年比一年严峻。为调查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我前往了也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展开了一系列调查。该调查显示了以下现象:
文理科就业率不平衡
同以往一样,理工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文科毕业生。文科生就业难,依旧是每一年都出现的现象。因此,导致了每年文理科毕业生就业率不平衡。
热门应聘单位招聘类型单一
今年的招聘会上,国企,事业型单位仍旧受到热捧。除此之外,私营企业和一些诸如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位前也排起了长长的人龙。而这类单位主要招收计算机,软件,管理科目的毕业生。这使得大量化工类,艺术类,教育类,英语,文科生都望之却步。
冷门单位招聘类型没有方向性
相比热门单位,房地产,化工,机械,材料加工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招聘单位显得门庭冷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第一,25%的该类单位在招收类型上写着“不限”,这令毕业生在选择上没有方向性。尽管不受专业限制,但大多毕业生也不敢贸然应聘。第二,学习该类专业如化工,土木工程等毕业生数量较少,满足不了该类单位的需要。第三,一些毕业生不愿留在家乡发展,都希望毕业后前往大城市工作,导致了这类单位无人问津。
财会类,艺术类,教育类毕业生就业无保障
学习财会的学生每年都很多,但是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招收的人数都不多,使得财会类毕业生供大于求。另外,各大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没有变化,导致累计进入今年就业市场的师范生数量增多。人多职位少,师范生(尤其是艺术师范生)就业更无保障。
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偏差
与以往相比,该校2011年的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更加理性、务实,但仍存在如定位不准、就业选择过于单一等问题,制约了他们的就业。自我定位不准。自我定位不准仍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2011年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因为这个原因在找工作时吃了不少苦。就业选择过于单一。有些毕业生找工作前就给自己定下了一大堆的条件,像非广州、深圳不去,月薪低于三千块不去、非大公司不去等等,条件过多、过高,直接造成他就业选择单一,最后失去很多机会,甚至找不到工作。
如何缓解就业严峻形势
如今的大学生已不能算是社会的“精英分子”,而只能说是“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毕业生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定位为“人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要理智地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长处弱点、职业倾向等等,才能在求职过程中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力争做到“人职匹配”。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岗前培训、职场礼仪培训等等,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各种就业考验。
先就业再择业
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很多单位是不会给出高薪的。因此,大学生找工作时不应该给自己定过多、过高的条件,而应更多地考虑发展前景。应找准定位提前热身。首要的是要正确认识社会,定位自己,先就业后择业。有些学生不愿意走出校门,对形势判断不准,定位不
准,期望值高,不轻易就业,缓签协议,造成有限资源浪费;有些学生能力太强了,脚踏多条船,影响了其他同学就业的机会。长此以往,也将影响以后学生的就业。
正确认识自己
一些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的群体,如女生、贫困生、内向的学生以及部分认为学校品牌不够亮的学生在找工过程中,往往比较自卑。其实经过了四年的学习,大家都很优秀,应该树立自己的信心,积极参与竞争。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以及社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的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如了解学校就业网站上发布的就业信息,上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等。最后,毕业生要充实自己,不仅在专业知识、生存技能等方面做好巩固提高,还要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中“德育为先”的用人原则,打造自己的人格品牌,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准确定位,分析形势,调整心态,培养正确的就业观。
第四篇: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总结
xxxx年2月22日至23日,当春风又拂风雨湖畔的时候,一年一度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如期举行。这是继年来我校举办的第四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无论从质和量与前三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用人单位的数量创历年来的新记录,突破xxx家,需求人数达xxx人。会后统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协议xxx余人,实际签定就业协议的就有xxx人,预计可达xxx人左右。未雨绸缪 精心准备
特点鲜明 难点凸现
第一,毕业生就业引起社会全面关注,学校影响不断扩大
届毕业生是全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社会,各界都予以极大的关注。与往年不同的是,不少家长亲自来校观察子女就业情况。在本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不少学生家长跟随子女与用人单位洽谈,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情形。这样的情况,一是加强了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二是对学生的求职选择提供了较为理性的指导,避免了学生的盲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对单个学生就业指导的压力。
另外,此次供需见面会还引来了湖南师大、湘潭大学、常德师院、怀化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前来求职,说明我校供需见面会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第二,“老朋友”情深,“新朋友”增多
第三,师范与非师范就业形势反差大
第四,专科学生面临市场“空白”了吗
这次招聘会邀请到21家非教育系统用人单位,而需求专科的仅有两家。需求毕业生共17人(医学院9人,张家界校区8人)只占专科毕业生总数1.8%。表明来我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本科生要更为严峻,在寻求人才市场问题上,必须主动出击;另一方面还是就业观念的问题,先有立足之地,积累知识和经验,然后抓住机遇,生根开花。据医学院王书记介绍,该院的毕业生有许多这样成功的范例。
收获不大 遗憾多多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一,这次外省单位虽然有所增加,但还是不能满足毕业生到外省单位积极应聘的要求,许多外省单位招聘摊位前甚至出现了爆棚的现象。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些省内小单位却是门庭罗雀。究其原因,毕业生“择高树而栖”、“非公不嫁”、“一次到位”等就业观念占了主导因素。当然,省外单位提供优厚的待遇,工资也相对高于省内单位,许多毕业生对省外单位总有一种美好的憧憬,认为外省无论从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都要比省内好得多,于是蜂拥而上、盲目应聘这种做法只会让自己碰一鼻子灰,因为外省用人单位他们的需求人数有限,需要的生源质量也较高。中国有句古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而知己就是要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量体裁衣。当“先就业再择业”的口号在大多数高校频繁出现的时候,我校的毕业生也应该悟出其中的深刻含义。
第二,在今年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部分学生素质不全面、基本功不扎实也暴露出来。“三字一话”本来是教育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不少毕业生虽然成绩不错,但在面试和试教中却因为这些功底不扎实而败下阵来,双方都为此遗憾。还有极少数毕业生怯场,面对用人单位竟然不敢说话。某院的一男生与其女友到某单位面谈,用人单位提问时,全由其女友代答,叫人哭笑不得。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三,毕业生求职前的书面材料准备“广种博收”本来是应该的,也是我们所提倡的,但在此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我们所看到的是:部分毕业生推荐材料不真实,班主任、院系推荐意见只有优点而缺点只字不提。学工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规范化管理通知》[学生()18号]要求:“院系所写的推荐意见必须客观、公正,一定要指出毕业生的不足。”这些都很少体现。造成的后果不仅不利于毕业生在供需见面会上的公平竞争,而且严重影响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试想一家单位今年在这里招了一名表现平平,而推荐材料上却天花乱坠的学生,他明年还会来么?值得思考!更有甚者,不少毕业生推荐材料中的各种奖励证书是自己编造的,有的私制学校公章,这种行为,这样的“产品”进入市场,其后果可想而知。
第四,今年与去年相比,在供需见面会临近时,不少毕业生才临时请求补发协议书。其中多数是遗失了—天知道是真的遗失了?另外少数毕业生对签就业协议书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当天与用人单位签定协议书,第二天又找到用人单位违约,使我们和用人单位十分尴尬。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就其表面看表面,应从内在的实质上看这个问题。“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一个单位,一个人的根本。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又怎么能得到市场的承认呢?
第五,关于“教育产业化、市场化”,我们认为:今天给学生找“饭碗”就是保我们明天“饭碗”。如此规模的人才招聘会在我校举行,来校招聘毕业生至少包含了现有的各个专业。大好良机为何不深入现场直观了解我们的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等到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某专业在市场上的供求情况,了解自己的学生怎样才能适应和达到市场要求,了解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乃至教学方式的合理性等等。认真研究一下教育面向市场的适应性和超前性问题。
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我校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从尝试到成熟,其几多风雨、几多辛酸。当我们送走一批批风华正茂的毕业生时,面对他们深情的笑容,我们感到自豪,但再望望一批批即将毕业的学子,看着他们那一双双渴望机遇、渴望伯乐的眼神,我们又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因此,我们要呼吁:“学生就业,我的责任;学生就业,我们的责任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第五篇: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总结(定稿)
xxxx年2月22日至23日,当春风又拂风雨湖畔的时候,一年一度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如期举行。这是继年来我校举办的第四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无论从质和量与前三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用人单位的数量创历年来的新记录,突破xxx家,需求人数达xxx人。会后统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协议xxx余人,实际签定就业协议的就有xxx人,预计可达xxx人左右。
未雨绸缪 精心准备
学生工作部、团委在此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前后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首先是正确认识就业指导的定位,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就业指导的实践操作,为毕业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从去年9月份,中心工作人员就开始筹划见面会的具体事宜,并向学校申报了此项活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各院系派专人分五批共六小组xxx人次外出联系用人单位,先后到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重庆、福建、浙江、上海、江苏、河北、山东、吉林、新疆等省市,并发出邀请函1000余份。2月18日,马书记、田国祥委员组织召开了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工作的联系会,对见面会作了详细介绍。
特点鲜明 难点凸现
第一,毕业生就业引起社会全面关注,学校影响不断扩大
届毕业生是全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社会,各界都予以极大的关注。与往年不同的是,不少家长亲自来校观察子女就业情况。在本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不少学生家长跟随子女与用人单位洽谈,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情形。这样的情况,一是加强了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二是对学生的求职选择提供了较为理性的指导,避免了学生的盲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对单个学生就业指导的压力。
另外,此次供需见面会还引来了湖南师大、湘潭大学、常德师院、怀化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前来求职,说明我校供需见面会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第二,“老朋友”情深,“新朋友”增多
据《吉首大学毕业生工作问卷调查》反馈上来的信息,参加本次招聘会的90多家单位中,绝大多数是我校的“老客户”,显示了其对我校毕业生质量的肯定。其中不少用人单位是连续三四年来我校招聘毕业生。如广州羊城铁路公司、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公司、怀化铁路公司、96301部队等。与此同时,新用人单位数量达28家之多,他们多是慕名而来,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我校就业工作开展注入新鲜血液,更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断拓宽和传统专业外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些单位在选择人才方面更多的是挑选那种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且具有“三证”的优秀毕业生,而我校毕业生的情况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和能力参差不齐,优秀毕业生占毕业生的总量较少。这就使他们的要求与我们的毕业生整体素质存在差异,这也是我们就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难点。如何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我,使所学和所用有机地结为一体,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师范与非师范就业形势反差大
在以往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非教育系统的用人单位来我校选拔毕业生较少,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今年虽然有所突破,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本届本、专科毕业生共2572人,其中专科930人(张家界校区711人),本科专业中师范类人数为834人,非师范人数1032人,然而此次前来的用人单位绝大多数是教育系统,非教育系统用人单位仅21家。关于非师范生就业问题,除了学生本人和我中心要加大力度外,教学也应增强针对性和应用性,特别是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第四,专科学生面临市场“空白”了吗
这次招聘会邀请到21家非教育系统用人单位,而需求专科的仅有两家。需求毕业生共17人(医学院9人,张家界校区8人)只占专科毕业生总数1.8%。表明来我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本科生要更为严峻,在寻求人才市场问题上,必须主动出击;另一方面还是就业观念的问题,先有立足之地,积累知识和经验,然后抓住机遇,生根开花。据医学院王书记介绍,该院的毕业生有许多这样成功的范例。
收获不大 遗憾多多
第一,这次外省单位虽然有所增加,但还是不能满足毕业生到外省单位积极应聘的要求,许多外省单位招聘摊位前甚至出现了爆棚的现象。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些省内小单位却是门庭罗雀。究其原因,毕业生“择高树而栖”、“非公不嫁”、“一次到位”等就业观念占了主导因素。当然,省外单位提供优厚的待遇,工资也相对高于省内单位,许多毕业生对省外单位总有一种美好的憧憬,认为外省无论从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都要比省内好得多,于是蜂拥而上、盲目应聘这种做法只会让自己碰一鼻子灰,因为外省用人单位他们的需求人数有限,需要的生源质量也较高。中国有句古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而知己就是要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量体裁衣。当“先就业再择业”的口号在大多数高校频繁出现的时候,我校的毕业生也应该悟出其中的深刻含义。
第二,在今年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部分学生素质不全面、基本功不扎实也暴露出来。“三字一话”本来是教育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不少毕业生虽然成绩不错,但在面试和试教中却因为这些功底不扎实而败下阵来,双方都为此遗憾。还有极少数毕业生怯场,面对用人单位竟然不敢说话。某院的一男生与其女友到某单位面谈,用人单位提问时,全由其女友代答,叫人哭笑不得。
第三,毕业生求职前的书面材料准备“广种博收”本来是应该的,也是我们所提倡的,但在此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我们所看到的是:部分毕业生推荐材料不真实,班主任、院系推荐意见只有优点而缺点只字不提。学工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规范化管理通知》[学生()18号]要求:“院系所写的推荐意见必须客观、公正,一定要指出毕业生的不足。”这些都很少体现。造成的后果不仅不利于毕业生在供需见面会上的公平竞争,而且严重影响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试想一家单位今年在这里招了一名表现平平,而推荐材料上却天花乱坠的学生,他明年还会来么?值得思考!更有甚者,不少毕业生推荐材料中的各种奖励证书是自己编造的,有的私制学校公章,这种行为,这样的“产品”进入市场,其后果可想而知。
第四,今年与去年相比,在供需见面会临近时,不少毕业生才临时请求补发协议书。其中多数是遗失了—天知道是真的遗失了?另外少数毕业生对签就业协议书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当天与用人单位签定协议书,第二天又找到用人单位违约,使我们和用人单位十分尴尬。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就其表面看表面,应从内在的实质上看这个问题。“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一个单位,一个人的根本。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又怎么能得到市场的承认呢?
第五,关于“教育产业化、市场化”,我们认为:今天给学生找“饭碗”就是保我们明天“饭碗”。如此规模的人才招聘会在我校举行,来校招聘毕业生至少包含了现有的各个专业。大好良机为何不深入现场直观了解我们的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等到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某专业在市场上的供求情况,了解自己的学生怎样才能适应和达到市场要求,了解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乃至教学方式的合理性等等。认真研究一下教育面向市场的适应性和超前性问题。
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我校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从尝试到成熟,其几多风雨、几多辛酸。当我们送走一批批风华正茂的毕业生时,面对他们深情的笑容,我们感到自豪,但再望望一批批即将毕业的学子,看着他们那一双双渴望机遇、渴望伯乐的眼神,我们又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因此,我们要呼吁:“学生就业,我的责任;学生就业,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