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围绕决策咨询搞好调查研究 努力提高政务调研工作水平
围绕决策咨询搞好调查研究 努力提高政务调研工作水平
市政府研究主任、市政府办副主任 刘文华
政府研究部门的工作,概括起来说主要是两块工作:一块是调研咨询工作;一块是给领导写好讲话和文稿材料等秘书工作。
一、围绕决策咨询搞好调查研究工作
“决策科学”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把“决策科学”纳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决策科学”呢?那就是调查研究,只有以丰富的调研成果为基础,才能提出观点正确、分析深刻、切实可行的咨询建议,为“决策科学”提供依据。离开了调查研究这个关键和基础环节,政府研究部门的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提高我们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就必须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
(一)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现在的世界形势变化很快,网络信息等发展很快,各类矛盾凸现,与过去相比,影响决策的因素增多了,决策的时效性增强了,决策的风险性增大了,决策所需的信息量也增加了。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总体取向,提出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发展定位。年初,市委、市政府积极对接中央、省上的精神,提出了新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坚持以‘工业强市’为主导和核心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强力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百万人口大城市和酒类食品基地、综合能源基地、化工轻纺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努力把宜宾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这些无疑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赋予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更为重要的使命。
当前,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有利于我们正确研判宏观形势,抢抓机遇、趋利避害;有利于我们深化对市情、县情的认识,帮助我们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战略构想,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对策建议;有利于帮助我们制定政策、执行政策,为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提供给政府参考;有利于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反映人民群众的急、难、怨、盼,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解决好民生民本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政府及其主要领导服好务,当好参谋助手。
(二)正确把握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
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我们提高调研成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从工作性质和基本职能的内在要求看,政府调研工作有以下一些显著特点:
1、政策性。作为政府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部门,我们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服务。与此相联系,衡量调查研究工作质量的高低,关键要看有多少调研成果进入了决策,变成了具体政策或措施,以及这些决策和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可以说,政策性是政府调研工作的最基本特征。
2、针对性。各级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有数不尽的问题需要研究探讨。我们的调查研究要围绕中心工作,考虑决策需要,关注重点热点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实践表明,政府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工作只有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才能富有成效,事半功倍。
3、应用性。政府研究部门的调研工作,既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也有别于具体的工作部署,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性应用研究。它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深刻的理论思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尤其强调“研以致用”。为此,调研选题必须紧扣现实工作需要,出发点是为政府工作提供急需、有效的对策建议;调研成果必须有实用价值,落脚点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古人云:文可载道,以用为贵。我们的调研成果只有被领导者作决策时所采纳,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才能真正称为上乘之作。
4、前瞻性。政府的许多决策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更是如此,作出这样的决策首先要预知未来。为此,调查研究必须有战略眼光,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注意瞻前顾后。只有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眼光看得更远一些,既能预见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又能看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才能提出有真知灼见的建议。
5、操作性。政府研究部门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能笼统含糊和空发议论,要务必做到符合实际、思路正确、措施具体。经济社会生活极其复杂,有些对策建议看似正确,却因无实际操作办法,而没有任何价值。一项好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应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6、时效性。对急迫问题以及领导机关关注的重要问题,必须集中力量,及时调查,快速反应,适时提供情况和建议,才能适应和满足决策者的需要。“文当其时,一字千金。”倘若时过境迁,工作重心转移,才出调研成果,即使写得全面、正确、深刻,也为时已晚,难有大用。对多数调研成果而言,时机因素至为重要,“生逢其时”才能“谋当其用”。
(三)准确把握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
调查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围绕宏观形势、大政方针政策与工作重点问题,开展“政策型、决策型”调研;围绕社会议论的热点问题,开展“民意型”调研;围绕领导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参谋型”调研;围绕改革与发展的亮点问题,开展好“经验型”调研等课题调研。调查研究工作要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好服务,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目的,深刻把握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新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调研工作必须适应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和领导决策的需求,做到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求政府之所求。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使我们的调查研究同决策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好调研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决策多出主意、出好主意。
2、务必在全面、深入、求实上下功夫。要捕捉领导机关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就必须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必须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认真思考、深刻分析、精心研究,全面了解客观情况,听取各种意见,反映真实情况。
3、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必须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集中他们的智慧。只有这样开展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4、创新调查研究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这些方法具有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重等优点,应继续坚持。与此同时,还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拓展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式,选用更多新型的调查手段。
5、整合资源借力搞好调查研究。我们政府研究部门的人员少,最多的只有3个,大部分区县的人员还是兼职,力量比较薄弱。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光靠我们的力量还不行,必须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好部门、基层、干部个人的力量来开展工作。既可把部分课题分解下去,分解到部门或基层,由基层来完成;也可和基层一起来完成。因为,基层在某个方面比我们更专业,力量也比较强,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
6、精心写好调研报告。一般说来,撰写报告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把握主题,突出主线,抓住重点,善于画龙点睛,给人以启迪。二是文字表达要准确、鲜明、生动,不要空喊口号,说套话、大话。三是表现形式多样化,不能千人一面。四是从内容上讲,言之要有物,资料要翔实,论证要有力;从形式上讲,结构要严谨,条理要分明,布局要合理。五是要提倡写短文章。调研报告应力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意到言到、意尽言止。
二、及时了解工作动态,准确把握形势和领导意图,撰写好领导讲话等文秘服务工作
政府研究部门的工作,除了调查研究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为领导撰写讲话等文秘服务工作。研究室要扮演好政府领导的影子,在撰写领导讲话材料时,必须把自己摆进去作为虚拟的领导来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及时了解工作动态。政府研究部门要深化对市情、县情的认识,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工作动态,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及政府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只有臵身其中,写出的讲话材料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就是要做到“三多”:多跟领导跑、多下基层调研、多收集信息材料。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问题、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切实把握宏观形势和大政方针政策。政府研究部门必须要有敏锐性,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分析形势,研判形势,从而才能做到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提出应对措施。同时,必须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精神实质,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贯彻意见。这样撰写的讲话材料才会高屋建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三)准确领会领导意图。贯彻领导意图是服务领导的首要准则。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细心观察,及时捕捉领导的思维亮点和对各项工作的要求,进行收集整理以备用;在具体撰写讲话时,领导的指示、要求,要认真领会,不折不扣的贯穿到讲话中,绝不能打折扣和塞私货。总之,我们必须与领导的思想接轨,只能充当领导的外脑,对其思维进行延伸和完善,绝不能越俎代庖。同时,要注意把握领导的风格特点,讲话的语气、句子的长短,才能写出符合领导风格的讲话来。
三、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务调研工作水平。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研究室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部门和队伍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务调研工作水平,才能适应政府科学的需要,才能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一)加强政务调研机构自身建设。目前,我市区县政府研究机构设臵不完善,只有4个县单设了机构,其余6个县都是把职能放在政府办公室,人员配备也不尽相同,最多的有3个专职人员,多数是兼职,调研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政府调研机构是各级政府和行政首长的智囊、参谋助手,希望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政务调研工作,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做到调研工作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在机构和人员上做到进一步加强,使工作能落到实处。同时,各级政府研究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多出调研成果,为领导决策服好务,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围绕“把学习的氛围搞得浓浓的、把研讨的氛围搞得浓浓的、把奉献的氛围搞得浓浓的”的要求,加强政府调研部门的自身建设,树立起政府研究部门的良好形象。同时要注意打造平台,做好《政务调研通讯》、《领导参阅》等期刊的编印工作,以便于大家相互借鉴和及时提供调研建议为领导决策。
(二)加强政务调研队伍建设。我们必须切实抓好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调研队伍素质,使队伍始终保持思想解放、眼界开阔、观念领先、思想敏锐的良好精神状态和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强、能打硬仗的良好素质。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增强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等“五个意识”。要加强对政策法规及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功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这样才能拿出有分量、有重要价值的调研成果。要继续发扬政府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事寂寞事业,甘当无名英雄,乐于清贫、乐于奉献。同时,因为调研工作十分辛苦,也很清贫,所以我们各级领导应多关心调研队伍的身体健康及个人的成长、进步,始终保持一支稳定的、适时流动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调研队伍。
(在全市区县政府研究室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二篇:围绕决策咨询搞好调查研究
围绕决策咨询搞好调查研究
市政府办副主任、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刘文华
近年来,各级政府研究部门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和本级政府的中心任务,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突出矛盾,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调研成果,为政府及部门的科学决策、政策的制定和咨询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各级领导机关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指导和推动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领导的要求和赋予的职能职责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理顺关系,加强力量,提高素质,创新方法,扎实工作。
一、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科学决策与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前提。“决策科学”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把“决策科学”纳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性政府的重要内容,可见,政府调研机构在政府科学决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他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等调查报告,深化了毛泽东同志及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奠定了中国革命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了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领导。江泽民同志强调:“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陈云同志也曾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回顾建党80多年的历史,什么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造成工作失误,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党的十七大提出要 “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总体取向,提出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发展定位。年初,市委、市政府积极对接中央、省上的精神,提出了新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坚持以‘工业强市’为主导和核心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强力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百万人口大城市和酒类食品基地、综合能源基地、化工轻纺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努力把宜宾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我们面临着加快发展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与过去相比,影响决策的因素增多了,决策的时效性增强了,决策的风险性增大了,决策所需的信息量也增加了。这些无疑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赋予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
更为重要的使命。
当前,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有利于我们深化对市情、县情的认识,帮助我们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战略构想,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对策建议;有利于帮助我们制定政策、执行政策,为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提供给政府参考;有利于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反映人民群众的急、难、怨、盼,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解决好民生民本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政府及其主要领导服好务,当好参谋助手。
调查研究是政府研究部门的基本职责。只有以丰富的调研成果为基础,才能提出观点正确、分析深刻、切实可行的咨询建议,履行好职责。离开了调查研究这个关键和基础环节,政府研究部门的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提高我们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就必须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
二、正确把握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
各级各部门各行业都需要调查研究,但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政府研究部门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我们提高调研成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从工作性质和基本职能的内在要求看,政府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工作有以下一些显著特点:
1、政策性。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作为政府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部门,我们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服务。与此相联系,衡量政府研究部门调查研究工作质量的高低,关键要看有多少调研成果进入了决策,变成了具体政策,以及这些决策和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可以说,政策性是政府研究部门调研工作的最基本特征。
2、针对性。各级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有数不尽的问题需要研究探讨。我们的调查研究要围绕中心工作,考虑决策需要,关注重点热点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实践表明,政府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工作只有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才能富有成效,事半功倍。如果脱离中心工作,远离决策需要,其调研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3、应用性。政府研究部门的调研工作,既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也有别于具体的工作部署,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性应用研究。它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深刻的理论思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尤其强调“研以致用”。具体来说,调研选题必须紧扣现实工作需要,出发点是为政府工作提供急需、有效的对策建议;调研成果必须有实用价值,落脚点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古人云:文可载道,以用为贵。我们的调研成果只有被领导者作决策时所采纳,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才能真正称为上乘之作。
4、前瞻性。政府的许多决策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更是如此,作出这样的决策首先要预知未来。为此,调查研究必须有战略眼光,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注意瞻前顾后。这是为决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眼光看得更远一些,既能预见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又能看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才能提出有真知灼见的建议。
5、操作性。政府研究部门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能笼统含糊和空发议论,务必做到符合实际、思路正确、措施具体。经济社会生活极其复杂,有些对策建议看似正确,却因无实际操作办法,而没有任何价值。一项好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
可能,应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6、时效性。对急迫问题以及领导机关关注的重要问题,必须集中力量,及时调查,快速反应,适时提供情况和建议,才能适应和满足决策者的需要。“文当其时,一字千金。”倘若时过境迁,工作重心转移,才慢腾腾地拿出调研成果,即使写得全面、正确、深刻,也为时已晚,难有大用。事实上,对多数调研成果而言,时机因素至为重要,“生逢其时”才能“谋当其用”。
三、准确把握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查研究工作要为现代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好服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目的,深刻把握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政府研究部门的调研工作是直接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服务的。如同企业生产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一样,我们的调研工作也必须适应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和领导决策的需求,做到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求政府之所求。为此,一定要把握全国的中心任务,了解政府的工作部署,掌握领导同志的工作意图。同时,还要敏于观察形势,勤于思考问题,善于见微知著。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使我们的调查研究同决策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好调研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决策多出主意、出好主意。总的来说,政府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要想大事、议大事,着重研究解决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解决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着重研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对有关问题要尽量提供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的全方位咨询服务。对于那些一叶知秋、似小实大、微而见重的倾向性问题和代表性事物,要敏锐观察,抓住不放。在我们的调查研究工作中,既要领会领导者意图,千方百计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服好务,也要坚决防止不顾客观实际和科学规律而一味迎合、投领导者所好的庸俗行为和错误做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务调研工作要为现代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好服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新时期政务调研工作的目的,深刻把握新时期政务调研工作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努力做到“领导没想到的我们要提前想,领导已经想到的我们要往深处想”。要树立政务调研的“效益意识”,要看到我们的调研文章只要转化为成果,就是项目,就是资金,就是和谐,就是稳定。
2、务必在全面、深入、求实上下功夫。要捕捉领导机关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就必须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必须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必须认真思考、深刻分析、精心研究。具体来说,搞好调查研究,一要全面把握。努力做到脚勤、眼勤、口勤、脑勤、手勤,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同时,还要搜集和阅读大量的相关材料。二要深入研究。无论深入调查还是潜心研究,都要有不获实情不收兵、不得真理不甘心的毅力和追求。在调查中,应本着求深、求细、求准的原则,“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到问题的所在地和矛盾的症结处,溯本求源,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刻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要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以及比较、分类、统计、想象等手段,对调查中掌握的材料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和研究,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找出规律性和普遍性的东
西,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三要注重求实。搞好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应全面了解客观情况,善于听取各种意见,勇于反映真实情况。搞调查研究,不能预设框框,先入为主;不能只看好的,不看差的;不能只报喜,不报忧;不能只总结经验,不反映教训。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敢于“较真”和“碰硬”,不粉饰太平,不掩盖矛盾,不怕得罪人,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唯科学是从,唯国运顿首。敢不敢把自己通过深入调研得到的但与领导者意见不一致甚至相反的观点秉笔直书,不仅是水平与胆量的问题,而且是品德与党性的问题。实质上,只有客观反映情况,尤其是将那些具有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以及民间疾苦、群众意见如实地反映到领导机关,才有助于领导机关作出正确的决策、制定有效的政策,使有关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如果一味迎合领导者意见,回避矛盾,隐瞒问题,夸喜遮忧,则必然会误导判断,引致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这是需要极力加以避免的。调查研究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现场,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以确保获得的第一手材料真是可靠。毛泽东同志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入到湖南乡村达九个月时间,开展实地调查。最近,清华大学一女博士卧底到成都某酒楼“打工”,与女农民工同甘共苦一年半,写出《服务业女性农民工个案研究》的博士论文。
3、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不竭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因此,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拜群众为师,和群众交友,“问问家长里短事,听听鸡毛蒜皮言”,同群众一起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集中他们的智慧。既要了解群众盼什么,也要了解群众怨什么;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只有这样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我们调研提出的对策和政府最后出台的政策的检验者是群众。因此,我们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领导,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要在求深、求细、求准上下功夫,溯本求源,透过现象看本质。
4、创新调查研究研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这些方法具有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重等优点,应继续坚持。与此同时,还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拓展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式。要积极使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方法,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为调研乃至决策提供快捷、全面、翔实的信息资料;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规划与优选、预测与评价、计算机仿真等方法,对已掌握的调查材料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只有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此外,调查研究既是科学,更是艺术。搞好调研工作,必须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积累经验、丰富技巧、提高能力。比如,调查的提问方式就有多种,或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或投石问路,先做试探;或竹笋剥皮,层
层深入;或枯井打水,一竿到底;或耐心开导,循循善诱;或旁敲侧击,弦外听音。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必须因情而定,随机应变。
5、精心写好调研报告。撰写报告是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调查再全面,研究再深入,文章写不好仍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会前功尽弃。一般说来,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把握主题,突出主线,抓住重点,善于画龙点睛,给人以启迪。二是文字表达要准确、鲜明、生动。写调研文章不应过多雕饰、过于华丽,不要用词生僻、晦涩难懂,也不能过于平淡或官话套话连篇,而要准确、鲜明、生动、朴实。即使讲道理,也要寓理于事实之中,不能搞纯粹的理论推理。要让人看得懂、愿意看,引人入胜,看了以后还津津乐道、回味无穷。三是表现形式多样化。写文章也应从实际出发,讲究多样性,切忌公式化,不能千人一面。有些文章,形式死板,毫无个性,如同“八股”,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领导见了烦,读者见了厌。四是从内容上讲,言之要有物,资料要翔实,论证要有力;从形式上讲,结构要严谨,条理要分明,布局要合理。五是要提倡写短文章。领导同志和决策机关日理万机,很难有时间读长篇大作。调研报告应力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意到言到、意尽言止,千万不要冗长乏味,动辄洋洋万言,让人到沙堆中淘金捡宝。
四、努力提高调查研究人员队伍的素质
1、提高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这是提高调研工作水平的根本前提。政府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一般都与制定和实施政策措施相关。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就需要刻苦学习理论,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提高调研成果的政策水平。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调查研究工作者的可贵品质和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缺乏基本的理论功底,不知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创新思维能力,就难以搞好调查研究,也难以提出有分量、有重要价值的调研成果。
2、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理论去探索未知、认识事物发展方向、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一项高度依赖调研人员素质的工作。要提高调研工作水平,就必须提高调研人员的思想、业务和写作素质。政府研究部门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对调研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全面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本领,要有较高的政治洞察能力和鉴别能力,要有解放思想和敢于创新的意识,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要有较强的分析研究和文字表达功底,要有比较广博的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和科技等各种知识,要有较好的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技能。调查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博学厚积、秉要执本、常勤精进,做到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写得好,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合格、业务精良、作风过硬、善打硬仗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才能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水平。
第三篇:突出四个围绕 加强调查研究 努力提高决策服务水平
突出四个围绕 加强调查研究
努力提高决策服务水平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决策和领导工作中具有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地位。近年来,县委办公室始终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自觉适应新情况、新任务的要求,突出“四个围绕”,不断提高调研层次和质量,较好地发挥了在县委决策中的参谋助手作用。
一、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全局性调研,为县委决策提供依据。每年年初,县委办公室根据县委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研究拟定重点调研课题,明确承办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并以县委办公室文件的形式下发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和重要部署,牢牢把握全县工作大局和整体思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抓住一些与当前工作联系紧密且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深刻剖析和科学分析,提出建议和措施,为县委议大事、1
谋大事、抓大事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研材料,使县委决策更具超前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例如,围绕提升我县经济实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赶超目标,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全面分析我县经济发展潜能和面临的机遇,提出了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五大战略”,即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实施民营强县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培强做大支柱产业;以完善设施为载体,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实施农业富民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景区建设为依托,实施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培育发展旅游产业。这一建议措施直接进入了县委决策,并积极有效地推进实施。同时,围绕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实现“工业立县”,我们通过认真分析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科学论证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立足我县实际,提出了逐步培育发展煤电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建筑建材、食品加工五大产业体系的建议及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围绕工作思路开展探讨性调研,为县委决策提供素材。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参加县委全委会、县委工作会
和有关常委会议,及时领会和把握县委决策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意图,进而对县委作出的原则性的决策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并通过分析解剖和深入探讨,筛选出决策所包容的明确、清晰、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提出工作措施和实施方案,以丰富和完善县委的总体工作构想和决策基本思路。针对县委提出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二区三园四带”建设的总体构想,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论证。在全面掌握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增长幅度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系统地分析了到2007年努力实现财政总收入10亿元“一个目标”,突出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工业立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个重点”和实施年产煤1000万吨、棉纱100万锭、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石材100万立方米、铁矿石100万吨、水泥100万吨“六个一工程”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深刻地分析了建设县经济开发区以及沿105国道、兖梁公路、汶嘉线、李军线经济隆起带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一三六”工作思路,为县委作出决策建设“二区三园四带”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此,县委非常重视,提出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思路。按照县委意图,我们深入到乡镇和部分村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用大量事实证明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政府工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刻阐述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使县委对有关情况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并据此作出了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决策。
三、围绕热点难点开展对策性调研,为县委决策提供参考。我们注重抓住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深入地开展对策性调研,全面了解社情民意、群众呼声和工作动向,找准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的办法,为县委在驾驭全局中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提供可靠的依据、可行的对策和可用的建议。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已成为农村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充分调查、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有效促进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去年年底,我县结合村支部和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积极稳妥地进行了行政村规模调整,9个乡镇的116个行政村被调整合并成48个。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涉及面广,敏感度高,直接关系到村干部的进退去留,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此,我们及时介入,通过深入调研,形成了情况真实、问题准确、分析透彻、措施具体的调研材料,为县委作出决策做好行政村合并的后序工作提供了参考。目前,合并后的行政村基本实现了“群众合心、干部合力、工作合拍”。
四、围绕先进典型开展经验性调研,为县委决策提供借鉴。我们坚持把总结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作为增强调研工作实效性、指导性的重要途径,注重用新的视角、新的观点发掘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指导性、借鉴性的典型。通过对典型的思想基础、形成过程、具体措施、实际效果、基本经验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提炼,升华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使之平中见奇、小中见大、旧中见新,为县委以点带面指导工作提供借鉴。去年以来,我县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推行了党组织带协会的工作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专业协会的有机融合、相互补充和良性互动,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达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巩固、专业协会发展、广大农户受益的效果。对我县推行党组织带协会工作中出现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我们及时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宣传推广,为县委制定决策指导面上的工作提供了借鉴、积累了经验。
第四篇: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研报告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查报告
在机关工作的同志,都要搞调查研究,也都要写调研报告。但要搞好、写好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里就把我个人的一些体会拿来与各位交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想从四个方面入手:①什么是调查研究,看看有哪些类型;②如果好,说说自己的看法;③怎么做好,谈谈个人的心得;④如何写好,讲讲多年的体会。
一、如何理解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
不论是在企业还是政府,调查研究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时期,要提高服务水平与决策水平,在日常工作中突出差别化,调查研究是一个重要基础。实际上,这一点在中共历史上早已有传统。毛泽东曾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就是谈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据陈云回忆,他进入中央苏区以后,最为服膺的,就是毛泽东的调查研究。
要做好调查研究,先要理解这一工作的特点。调查研究到底是做什么?在我们看来,第一,调查研究是为了获得信息,尤其是第一手信息。任何一项政府决策,只要不是出自决策者的完全“独裁”,都要基于某些信息。在提倡决策科学化的今天,更是如此。当今世界是信息社会,信息的产生、传播、影响速度都很快。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有一句话大家应该记住:信息 1
意味着权力。这不是在夸大信息的重要性,当政府决策体系建立于信息基础时,信息就是实实在在的权力。
第二,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在获得信息,另一方面也在“制造”信息。调查研究的成果往往以信息的方式来体现,如各种调研报告就是信息。调查研究工作最好的价值实现方式,就是影响决策。这就需要以信息来影响领导的决策,也就是说,要用信息争取到决策者的注意力。在政府体系中,掌握着信息报送的部门,往往就是掌握着实际权力的部门,因为它能决定领导看到什么信息。
第三,调查研究不是写被动的命题作文,而是主动分析工作。完全等待领导布臵任务,这种方式太被动,没有发挥主动性,也不容易把调查研究做好,因为你对调研问题的理解,是在领导布臵之后才开始。调查研究也是能体现预见性的,如果能关注宏观形势的变化、关注当前工作热点的转换、关注决策者的注意力分配,是能够提前、主动做好工作的。主动做好工作,是另一重境界。
归纳一下,调查研究是一项信息收集与分析活动,它以获得特定方向的信息为主要目的,并以信息的方式对更高层的决策提供支持。
(二)调研报告的主要类型
从调研的目的看,公务员经常涉及的调研报告主要有五种
1、解决问题型调研报告
目的是为了解决某方面或某一个突出问题。比如,《关于机 2
关工作作风的调查》、《关于党政机关干部工作状况的调查》。解决问题型调研报告,需要陈述问题的表现、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解决对策或建议。
2、政策研究型调研报告
目的是为了制定或完善政策,强调在政策层面上解决某方面的问题。比如,《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情况分析及政策建议》。政策研究型调研报告,需要陈述问题的现状、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在政策层面上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的政策建议。
3、决策反馈型调研报告
目的是掌握各种决策的具体成效,以加强或改进工作。比如,《部分地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决策反馈型调研报告,需要陈述决策的实际效果,对决策成效进行定性判断,并适当提出加强或改进工作的建议。
4、评估预测型调研报告
目的是对一些有阶段性指标要求的动态性工作,提前进行趋势预测,便于实施有效控制。比如,《沿海地区经济运行趋势、问题和对2009年经济工作的建议》。评估预测型调研报告,需要用实际数据说明主要情况,对当前形势做出评估,对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提出有效的调控建议。这种类型调研报告主要用于经济形势、商业形势的分析和预测。
5、参观考察型调研报告
这种类型调研报告也被称为考察报告。目的是学习其他地区、行业的一些先进经验、做法,促进本地区、本行业中某方面工作的开展。比如,《新加坡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主要做法及启示》。参观考察型调研报告,需要陈述主要做法、成效以及主要经验,并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某方面工作的实际提出具有借鉴性的建议。
(三)调研的基本方式
1、普遍调查。也称普查,如全国人口普查。
2、综合调查。就是针对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或某一方面的基本情况,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较强的综合考察性质。
3、典型调查。其优点在于:①调查深入细致,全面深入解剖,具有深度;②省时省工省钱;③是领导工作的重要方法。
4、专题调查。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
还有定点调查、抽样调查、个别调查、公开调查、追踪调查、统计调查等。
(四)调研的方法
1、走访调查。
2、开调查会。
3、书面调查。
4、问卷调查。其程序是:选择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项目;分发问卷;统计归类;分析概括。
5、实地考察。即调查者深入事件现场,进行有计划、周密细致的考察,以便得出准确的判断,也就是细致的考察,以便得出准确的判断,也就是常言所说:百闻不如一见。调研人员亲自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可以获得第一手材料,可以得到生动直观的鲜明印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实地考察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特别适用于灾情如旱灾、水灾、火灾及事故、犯罪现场的调查,而且对这类情况的调查,非到现场考察不可。
(五)调研工作的几个环节
调研工作的环节可用下面的图式表示:
选定调研课题→组织调研力量→拟定调研方案→选定调研对象→实施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报送领导决策参考
二、好的标准
何为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金子就会发光,铁蛋子只能生锈,好东西总有它的独到之处,所谓胜出必有所长。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我觉着这个“好”应该满足“三个三”。
1、从事情本身看,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分析透彻,事儿摆得清楚;二是观点正确,理儿讲得服人;三是建议可行,招儿出得高明。
2、从现实需要看,应该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紧贴中心,您得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说事,偏离了中心,就是在干瞎账活;二是决策需要,您得围绕领导关心、事关大局的大事要事开展工作,也就是说,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自觉地替领导摸情况、给领导当参谋,这样您的工作才有价值; 5
三是社会关注,就是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搞调研,用我们的调研来反映真相、用研究的成果去解惑答疑、用可行的建议去促进工作。
3、从工作成效看,应该达到三个效果:一是领导认可,领导给您做了批示、留了墨宝,说明您的调研有价值、您的成果有分量,进一步讲,如果您的东西能够引起高层重视,转变为党委、政府的决策,那可就是上乘之作了,假如您一年能够推出三五个这样的成果,您在领导心中的位臵可就不一样了,说不定哪一天就给您个高升的机会。二是社会公认,您的成果被报刊刊用了、被内刊转载了,说明您的探索是有益的、您的研究是可取的。别小看登报纸上杂志,没有独特的角度与观点,媒体不会买账、内刊也不采纳。刊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价值、代表着成功。三是大家赞同,自己说行不算真行,大家说好才是真好。同行们给您挑大拇指,甚至社会上的人都觉着您的东西不错,才说明您确实是高、实在是高!
三、调研的要领
怎么调研、调研什么、不调研什么,什么时候调研什么,是有所讲究的。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要的前提——上心
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对机关工作者或企业文秘人员来说,它虽然不是第一位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它对您不重要。如果您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是很好地完成日常工作,那您对岗位要求的理解还是浮浅的、欠缺的,更有意义的事情是通过对工作情况 6 的深度开发,还原事物本相、查找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所以别拿着调研不当回事。我的看法是它对岗位职能的发挥和您个人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远比日常工作本身要大得多;它需要的功夫,也远比鼓捣现成事要硬得多。调研与您的本职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形成一种将调查研究默默然挂在心上的良好习惯,从起点上就融进调研的意念,并用缜密的观察来洞观其变,随时跟踪动态、收集素材,那么您的工作就会主动得多、有效得多。
2、遵循的原则——“三别”
第一,别光干“现成活”。要有意识地收集一些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信息和情况,善于探寻工作成败的原因、挖掘事件背后的根源。或者说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发现不平常、在日常的工作中提出新思想,而不是光低着头干现成事。这样您的工作才会更有价值。
第二,别去干“瞎账活”。领导不关心、上级不关注的事少干或者干脆别干。他脊梁背痒痒,您给他挠脚心,那是费力不讨好,弄不好还有可能踢您两脚。所以要善于“摸脉”,看看领导在想什么、干什么。把握领导意图,您的工作才能干到点儿上。
第三,别干等着“派活”。各位工作都想着进步,怎么进步?主动、超前地为领导服务才是出路,大伙都有给领导倒水、提包、开车门的良好习惯,建议把它延伸到调研当中,主动地想领导所想、想领导没想、想领导来不及想的事情,并有意识地去搂一些情况、搞一些调研,超前地为领导出一些主意、想一些办法。这 7
个事儿做好了,相信领导会更加地看重您。
3、选题的重点——“三高”
一是高层重视。就是要研究领导重视的问题,把调研的重点锁定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难事、急事上。建议大家多学文件、多看报纸、多听会议,以把握宏观大势。否则,您就找不着北,就会把活干走脚了。
二是高点站位。就是要胸中有大局,从全局的高度想事情、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话,您就可以居高临下,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现象、发现别人找不到的问题、想出别人想不到的主意。每个人的工作可能是具体的,但思考问题时可不能局限于手头上那点事儿,否则就事论事,就弄不出有高度、有价值的东西来。
三是高度留意。就是要洞察秋毫,形成用心观察的职业习惯,善于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在一般中发现不一般,通过跟踪调查、分析研究将一些动态性、苗头性的东西及时反映出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4、关注的目标——“两面”
就是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研究问题。领导关注的重点,往往是非常态的东西,要么是某个事挺露脸,需要总结宣传;要么是某方面不正常,需要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搞调研也得有所侧重。我的看法,正常的事不必多说,两面的事留心关注。也就是说歌功颂德、总结经验的东西要多多地搞,这样的话领导高兴基层满意,最终是皆大欢喜。但仅做这些是不够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糊弄领导、讨好基层,而是要客观地帮着领导查摆问题,给 8
他解惑、答疑、支招。什么时候您的调研只能给市长看、给书记看,只能给总裁看、给经理看,成了领导重视的内部资料,就说明您的功夫到家了。当然,您得吃透领导的脾性、揣摩领导的心情,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机来提出建议。否则,闷着头瞎干,惹恼了领导也是得不偿失。
5、把握的时机——“一点”
就是抓住调查研究和调研报告上报的时点。有些事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过了点儿就没价值了。比如我们经常搞季度分析,这个东西必须在季度结束后尽快推出,到了年底还搞三季度的分析,有什么意义?快速行动,适时上报,往往是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从服务领导任职时间的长短来看,这个“时机”的把握也要有所讲究。我认为有三个重要时点需要把握:①给刚来的领导谋思路。包括给他提供一些基本的情况、基本的特点、基本的工作方略等,因为他刚来,需要掌握情况、需要理清思路、需要“点三把火、踢头三脚”,如果您能在这时给他一个翔实而具体的情况、明确而可行的建议,相信您很快就会进入他的视野。②给干着的领导想办法。干了一段时间的领导,往往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您这时能够设身处地为他出一些主意,经常帮着他分析某个事情怎么解决更有利于工作开展、更有利于让他摆脱困境,相信他会觉着您这个帮手很挡戗。③给日久的领导出政绩。他干了一段时间,无论对上级、对群众都需要有一个交代,这就需要您给他归纳成绩、总结经验、展现成果,以表明他工作出色、政绩突出,如果您能够及时把这项调研做好,相信 9
领导会非常欣赏您、器重您。
6、提高的途径——“三条”
一是多学多练。调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别觉着现在写的东西不行,只要努力,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成为调研高手;也别觉着自己的东西不错,只要用心,说不定哪一天就能看出原来的“东西”不是“东西”。只要不满足现状,善于学习和积累,善于在学中干、在干中练,调研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是反复推敲。成熟的思想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一眼望穿”的本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得一步步来。应该说,形成一个结论、确认一种观点并且准确无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拿不准的事可以先放一放,过些日子再拿出来看看,就有可能看出问题、看出破绽,什么时候觉着成熟了,再拿出来给领导参考。
三是相互争鸣。争鸣是一种开拓视野、完善思路、提高调研水平的好办法。这一点,我们搞调研的同志深有感受。我们的一些东西,就是在相互争论中形成的,就是在互相否定中提高的。建议大家遇到问题,不要光自己憋、自己想,可以拿出来让大家挑挑毛病。这将非常有利于您的提高与长进。
7、搞好的要求——“三点”
一是耐得住寂寞。调研是个苦差事。要想把调研搞深搞透,就得一丝不苟、一心独用,就得耐得住清苦、熬得住清净,甚至需要舍弃与朋友聚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和机会,所以你得有不怕寂寞和艰苦付出的思想准备。
二是坐得住屁股。不管你是什么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深沉还是张扬,要干这个活,就必须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了解情况;就必须稳下心来,老老实实地进行研究。胸脯子上长草、屁股底下长蒺藜,干不了这个。
三是习惯于积累。好脑子比不上烂笔头。不管你的记忆力多好,都要形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要善于记、善于想。记得全,需要的时候就能够信手拈来;想得深,研究的时候就能够鞭辟入里。如果记得少、或者记得不全,就会影响到材料的积累和组合。形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把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对搞好调研十分有益。有时候,思想火花就是一闪念的东西,稍纵即逝,一不留神就又忘掉了,所以建议大家要带本子、记笔记。搞调研,靠的就是这些日积月累的素材。
四、写的建议
一个好的机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把调研搞得深入透彻,而且调研报告也要写得规整漂亮。您调研得不错,但表达不到位、逻辑不清楚、语言不通顺,就会事倍功半,埋没了您的劳动和才华。所以在写作上也得下一些功夫、找一些技巧。对于写作,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基本的程序——“五步”
写调研报告不能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要讲究文章的结构、层次、韵味和可读性。对于基础好的同志,可以先打个腹稿,然后一气呵成。对于多数同志,还是建议您按照下面的顺序来组织文章:
先写提纲。把要写的内容先罗列进去,这期间可以增增删删、逐步细化,直至觉着这些内容能够足以表达您的意思。这样写起来就有个靶子,不至于丢项落项。
再搞梳理。决定说哪些、不说哪些,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是一个资料取舍和权衡的过程。
甄选标题。包括总标题、大标题和小标题,也就是给您的报告起一个好名字、给您的文章搭一个好架子。这实际上是一个谋篇布局问题。
进入写作。分别就每个标题下面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修改加工。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完善,包括修改篇章结构、审查逻辑关系、润色文章语言等,最后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
2、把握的重点——“四个 ”
写调研报告是个比较严肃的事情,但为了增加报告的可读性,在不冲淡主题、不失严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一些写作的技巧。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千锤标题、百炼正文、精雕开头、细琢结尾”。这四个方面把握好了,您的报告就富有色彩。
(1)标题的润色。文美在标题。一篇文章能不能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您的题目拟得怎样。古人说过:“题好文一半”,足见标题之重要。润色出一个好的标题不容易,它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词汇积累和过硬的遣词造句功夫。润色标题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简明概括。就是要一语破的,让人能够看懂您想说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标题上不能用模棱两可的词、不能有生僻硌棱的字,也不能一个标题写到两行,显得啰嗦。
二是亮丽清新。就是要让人读着爽快,新奇而又朗朗上口。不能用老掉牙的词来说事,但也不能把尚未定型、指代不明确的词儿放进来。否则的话有可能弄巧成拙。
三是对仗工整。包括大标题、小标题形式要统一、词性要一致、字数要相等,这样显得干净利落、规整严谨。
(2)开头的雕琢。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如此。不管是什么文章,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否则的话,一开头就让人提不起精神,谁还往下看?组织开头要注意四点:
一是起笔点题。使读者一下子就“进入角色”。
二是阐明基调。明确调研事件的性质,是好、是坏,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让人明白您想说明什么观点。
三是引人入胜。就是要吊起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往下看。
四是引起下文。为正文打下伏笔,使读者读下面的文章时不会感到突兀或摸不着边际。
(3)正文的锤炼。正文是调研报告的主体,标题再漂亮、开头再精彩、结尾再赶劲,如果正文写不好,那就成了“花拳绣腿”。为了把正文写得丰富可读、耐人寻味,建议大家在正文的写作上要遵循“三讲”原则:
一是讲究逻辑。先讲什么、后说哪些,要有个合理的安排,不能语无伦次。按照题目的性质,或者是平行着写,分别就需要说明的问题逐一论述;或者是递进着写,层层深入地渐进分析。不管是哪种写法,都不能有逻辑上的错误,并且要干脆利索、表达准确。同时还要注意一件事情、一个问题只能在一个部分表述,13
不能前边说了后边还说。
二是讲究例证。就是要用案例给您的论点当注脚、给您的研究添厚度,或者通过旁征博引让您的报告深入浅出。
三是讲究文采。就是要在报告的文采上下些功夫。干干巴巴地平铺直叙让人乏味。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善于进行遣词造句,以增强您报告的准确性、可读性和感染力。
(4)结尾的写作。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口收得好,即使报告里有些小毛病,有时候也不是那么扎眼。好的结尾要能够强 化调研报告的中心,给人以冲击、给人以启发、给人以深刻思考。有人说,好的结尾要能够“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虽然绕口但我觉着是说到了点上。总的来说结尾要结得适时、结得赶劲、结得拔高、结得回味无穷。当然,有些报告在说明主题后,也可以自然结束。文章结尾有“四忌”:一忌“刹空”,该结的时候不结,造成文章臃肿;二忌“刹偏”,偏离主题,到最后把文章弄走脚了;三忌“刹过”,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有时候含蓄也是一种境界;四忌“刹急”,不该结的时候结了,该说的没说完,也会留下一些遗憾。
3、写作的建议——七条
调研报告有其自身的特点,撰写起来既不同于信息简报,也不同于红头文件,在不失严谨的前提下,需要你自己的创意和把握。我给大家七条提示:
(1)先事后文。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分析研究为前提。14
写调研报告,最大的忌讳是盲目动笔。正确的做法是:想搞一个课题,首先要把它研究透彻,弄清楚它的“其然”和“所以然”,然后才是你发挥文字特长的时候。也就是说,要“先掰察事,后琢磨词”。把事儿想通了,才会见解独到,才能言必有中。
(2)周密严谨。就是要论证充分,言必有据。调研报告不是让您“海阔天空”的文体。它要体现客观性、真实性、针对性和逻辑性。因此,不能用不切实的情况、拿不准的观点来推理结论;不能用不确凿的东西去佐证观点;更不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把不是当理儿说。那样的话,您的写作就误入了歧途,您的东西就失去了价值。在文章的架构上,也要纲举目张、丝丝入扣,多一个段落是累赘、少一个环节是缺憾。
(3)自圆其说。就是要为你的说法找到充分依据。一篇报告,不仅要反映一些情况,更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见解、拿出招数。这应该是整个报告最闪光、最抢眼的地方,也是最叫劲、最能体现你的水平和能力的地方。鲜明的立论、独到的见解、可行的招数,不是空穴来风,要有充分的理由来佐证,让人家看了觉着确实是那么回事儿。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得设法“自圆其说”,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给您的论点找证据、给你的观点找说词,就得先把自己说服了。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干脆不去谈它。
(4)立意独到。就是你的报告要新奇独特,包括对调研事件的认识、对关注问题的阐释、对改进工作的思路等等不仅要鞭辟入里、立意高远,而且要个性鲜明、立意独到。同时在切入的角 15
度、表达的形式上也要匠心独运。我的建议是,别人都写的事你别写,要么就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要见他人所未见、写他人所未写、言他人所未言,这样你的材料才能够标新立异,领导才愿意看。
(5)精练简约。就是文章要写得简短精练。在结构和层次上,要删繁就简。写文章不能像小学生算四则题,大括号套中括号、中括号套小括号,一层一层地套个没完。在表述上,要长话短说、言之有物,挤出多余的水分。在确保准确、到位的前提下,要惜墨如金,能用一字、不使一词,能用一词、不使一句,能使一句、不用一段。
(6)长短适中。就是报告不能容量太大,不能期望把所有的东西都塞进去。必要的话,可以通过“系列研究”、“系列报告”的形式逐一发表,这样既短小精悍,又能让人家在看你的东西时有喘息的机会。一篇报告,有二、三千字就不少了,二、三十页的东西,一看就让人脑袋发大,除非非看不可,谁也没有这样的耐性。我的体会是,什么时候你的报告写成了千字文,你就到了被领导高看的时候了。
(7)力求鲜活。就是要创新形式、丰富内容、锤炼语言,提高报告的可读性。与一般的公文相比,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求不是很严格,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手法去组织,包括篇章结构、语言风格、观点陈述等等,只要不失真实性、客观性、逻辑性,什么样的形式都可以探索。文章要有自己的风格,所谓文如其人。有了风格,东西才比较鲜活,人家才愿意看,否则观点平平、语 16
言干涩、形式呆板,领导看不了几页就烦了。所以要讲究风格,讲究怎样才能把您的观点、思路和建议更好地表达出来。这样的话,人家在看你材料的时候,才会觉得比较养眼,才会有耐性,也才能够创出自己的牌子。
第五篇:搞好调查研究与写好调研报告
搞好调查研究与写好调研报告
[ 作者:刘俊生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点击数:1299更新时间:2011-1-24文章录入:jlyhx ]
【字体:】
在机关工作的同志,都要搞调查研究,也都要写调研报告。但要搞好、写好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里就把我个人的一些体会拿来与各位交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想从三个方面入手:①什么是好,说说自己的看法;②怎么做好,谈谈个人的心得;③如何写好,讲讲多年的体会。
一、好的标准
何为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金子就会发光、铁蛋子只能生锈,好东西总有它的独到之处,所谓胜出必有所长。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我觉着这个“好”应该满足“三个三”。
1.从事情本身看,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分析透彻,事儿摆得清楚;二是观点正确,理儿讲得服人;三是建议可行,招儿出得高明。
2.从现实需要看,应该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紧贴中心,您得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说事,偏离了中心,就是在干瞎账活;二是决策需要,您得围绕领导关心、事关大局的大事要事开展工作,也就是说,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自觉地替领导摸情况、给领导当参谋,这样您的工作才有价值;三是社会关注,就是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搞调研,用我们的调研来反映真相、用研究的成果去解惑答疑、用可行的建议去促进工作。
3.从工作成效看,应该达到三个效果:一是领导认可,领导给您做了批示、留了墨宝,说明您的调研有价值、您的成果有分量,进一步讲,如果您的东西能够引起高层重视,转变为党委、政府的决策,那可就是上乘之作了,假如您一年能够推出三五个这样的成果,您在领导心中的位置可就不一样了,说不定哪一天就给您个高升的机会。二是社会公认,您的成果被报刊刊用了、被内刊转载了,说明您的探索是有益的、您的研究是可取的。别小看登报纸上杂志,没有独特的角度与观点,媒体不会买账、内刊也不采纳。刊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价值、代表着成功。三是大家赞同,自己说行不算真行,大家说好才是真好。同行们给您挑大拇指,甚至社会上的人都觉着您的东西不错,才说明您确实是高、实在是高!
二、做的要领
怎么调研、调研什么、不调研什么,什么时候调研什么,是有所讲究的。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要的前提——上心
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对机关工作者或企业文秘人员来说,它虽然不是第一位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它对您不重要。如果您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是很好地完成日常工作,那您对岗位要求的理解还是浮浅的、欠缺的,更有意义的事情是通过对工作情况的深度开发,还原事物本相、查找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所以别拿着调研不当回事。我的看法是它对岗位职能的发挥和您个人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远比日常工作本身要大得多;它需要的功夫,也远比鼓捣现成事要硬得多。调研与您的本职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形成一种将调查研究默默然挂在心上的良好习惯,从起点上就融进调研的意念,并用缜密的观察来洞观其变,随时跟踪动态、收集素材,那么您的工作就会主动得多、有效得多。
2.遵循的原则——三别
第一,别光干现成活。要有意识地搂一些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信息和情况,善于探寻工作成败的原因、挖掘事件背后的根源。或者说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发现不平常、在日常的工作中提出新思想,而不是光低着头干现成事。这样您的工作才会更有价值。
第二,别去干瞎账活。领导不关心、上级不关注的事少干或者干脆别干。他脊梁背痒痒,您给他挠脚心,那是费力不讨好,弄不好还有可能踢您两脚。所以要善于“摸脉”,看看领导在想什么、干什么。把握领导
意图,您的工作才能干到点儿上。
第三,别干等着派活。各位工作都想着进步,怎么进步?主动、超前地为领导服务才是出路,大伙都有给领导倒水、提包、开车门的良好习惯,建议把它延伸到调研当中,主动地想领导所想、想领导没想、想领导来不及想的事情,并有意识地去搂一些情况、搞一些调研,超前地为领导出一些主意、想一些办法。这个事儿做好了,相信领导会更加地看重您。
3.选题的重点——三高
一是高层重视。就是要研究领导重视的问题,把调研的重点锁定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难事、急事上。建议大家多学文件、多看报纸、多听会议,以把握宏观大势。否则,您就找不着北,就会把活干走脚了。二是高点站位。就是要胸中有大局,从全局的高度想事情、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话,您就可以居高临下,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现象、发现别人找不到的问题、想出别人想不到的主意。每个人的工作可能是具体的,但思考问题时可不能局限于手头上那点事儿,否则就事论事,就弄不出有高度、有价值的东西来。三是高度留意。就是要洞察秋毫,形成用心观察的职业习惯,善于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在一般中发现不一般,通过跟踪调查、分析研究将一些动态性、苗头性的东西及时反映出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4.关注的目标——两面
就是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研究问题。领导关注的重点,往往是非常态的东西,要么是某个事挺露脸,需要总结宣传;要么是某方面不正常,需要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搞调研也得有所侧重。我的看法,正常的事不必多说,两面的事留心关注。也就是说歌功颂德、总结经验的东西要多多地搞,这样的话领导高兴基层满意,最终是皆大欢喜。但仅做这些是不够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糊弄领导、讨好基层,而是要客观地帮着领导查摆问题,给他解惑、答疑、支招。什么时候您的调研只能给市长看、给书记看,只能给总裁看、给经理看,成了领导重视的内部资料,就说明您的功夫到家了。当然,您得吃透领导的脾性、揣摩领导的心情,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机来提出建议。否则,闷着头瞎干,惹恼了领导也是得不偿失。
5.把握的时机——一点
就是卡住调查研究和调研报告上报的时点。有些事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过了点儿就没价值了。比如我们经常搞季度分析,这个东西必须在季度结束后尽快推出,到了年底还搞三季度的分析,有什么意义?快速行动,适时上报,往往是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从服务领导任职时间的长短来看,这个“时机”的把握也要有所讲究。我认为有三个重要时点需要把握:①给刚来的领导谋思路。包括给他提供一些基本的情况、基本的特点、基本的工作方略等,因为他刚来,需要掌握情况、需要理清思路、需要“点三把火、踢头三脚”,如果您能在这时给他一个翔实而具体的情况、明确而可行的建议,相信您很快就会进入他的视野。②给干着的领导想办法。干了一段时间的领导,往往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您这时能够设身处地为他出一些主意,经常帮着他分析某个事情怎么解决更有利于工作开展、更有利于让他摆脱困境,相信他会觉着您这个帮手很挡戗。③给日久的领导出政绩。他干了一段时间,无论对上级、对群众都需要有一个交代,这就需要您给他归纳成绩、总结经验、展现成果,以表明他工作出色、政绩突出,如果您能够及时把这项调研做好,相信领导会非常欣赏您、器重您。
6.提高的途径——三条
一是多学多练。调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您别觉着现在的东西不行,只要您努力,说不定哪一天您就成为调研高手;您也别觉着您的东西不错,只要您用心,说不定哪一天就看着原来的东西不是东西。只要您不满足现状,善于学习和积累,善于在学中干、在干中练,您的调研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二是反复推敲。大伙都不是神,没有“一眼望穿”的本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得一步步来。应该说,形成一个结论、确认一种观点并且准确无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拿不准的事可以先放一放,过些日子再拿出来看看,就有可能看出问题、看出破绽,什么时候觉着成熟了,再拿出来给领导参考。
三是相互争鸣。争鸣是一种开拓视野、完善思路、提高调研水平的好办法。这一点,我们搞调研的同志深有感受。我们的一些东西,就是在相互争论中形成的,就是在互相否定中提高的。建议大家遇到问题,不要光自己憋、自己想,可以拿出来让大家挑挑毛病。这将非常有利于您的提高与长进。
7.搞好的要求——三点
一是耐得住寂寞。调研是个苦差事。要想把调研搞深搞透,就得一丝不苟、一心独用,就得耐得住清苦、熬得住清净,甚至需要舍弃与朋友聚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和机会,所以您得有不怕寂寞和艰苦付出的思想准备。
二是坐得住屁股。不管您是什么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深沉还是张扬,要干这个活,就必须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了解情况;就必须稳下心来,老老实实地进行研究。胸脯子上长草、屁股底下长蒺藜,干不了这个。
三是习惯于积累。好脑子比不上烂笔头,不管您的记忆力多好,都要形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要善于记、善于想。记得全,需要的时候就能够信手拈来;想得深,研究的时候就能够鞭辟入里。如果记得少、或者记得不全,就会影响到材料的积累和组合。形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把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对搞好调研十分有益。有时候,思想火花就是一闪念的东西,稍纵即逝,一不留神就又忘掉了,所以建议大家要带本子、记笔记。搞调研,靠的就是这些日积月累的素材。
三、写的建议
一个好的机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把调研搞得深入透彻,而且调研报告也要写得规整漂亮。您调研得不错,但表达不到位、逻辑不清楚、语言不通顺,就会事倍功半,埋没了您的劳动和才华。所以在写作上也得下一些功夫、找一些技巧。对于写作,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基本的程序——五步
写调研报告不能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要讲究文章的结构、层次、韵味和可读性。对于基础好的同志,可以先打个腹稿,然后一气呵成。对于多数同志,还是建议您按照下面的顺序来组织文章:
先写提纲。把要写的内容先罗列进去,这期间可以增增删删、逐步细化,直至觉着这些内容能够足以表达您的意思。这样写起来就有个靶子,不至于丢项落项。
再搞梳理。决定说哪些、不说哪些,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是一个资料取舍和权衡的过程。
甄选标题。包括总标题、大标题和小标题,也就是给您的报告起一个好名字、给您的文章搭一个好架子。这实际上是一个谋篇布局问题。
进入写作。分别就每个标题下面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修改加工。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完善,包括修改篇章结构、审查逻辑关系、润色文章语言等,最后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
2.把握的重点——四个
写调研报告是个比较严肃的事情,但为了增加报告的可读性,在不冲淡主题、不失严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一些写作的技巧。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千锤标题、百炼正文、精雕开头、细琢结尾”。这四个方面把握好了,您的报告就富有色彩。
①标题的润色。文美在标题。一篇文章能不能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您的题目拟得怎样。古人说过:“题好文一半”,足见标题之重要。润色出一个好的标题不容易,它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词汇积累和过硬的遣词造句功夫。润色标题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简明概括。就是要一语破的,让人能够看懂您想说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标题上不能用模棱两可的词、不能有生僻硌棱的字,也不能啰里啰唆,一个标题弄两行。
二是亮丽清新。就是要让人读着爽快,新奇而又朗朗上口。这里,您不能用老掉牙的词来说事,但也不能把尚未定型、指代不明确的词儿放进来。否则的话有可能弄巧成拙。
三是对仗工整。包括大标题、小标题形式要统一、词性要一致、字数要相等,这样显得干净利落、规整严谨。
我举个例子:2005年我写过一篇“靠什么打造华北明珠”的文章,目的是探讨如何搞好衡水湖开发。想说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巧遇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怎么解放思想,去迈门槛儿、绕红线,解决建
设用地问题。二是没有钱,建设资金怎么解决?三是水的问题。衡水湖的水都是引来的,到时候怎么确保有水可玩?另外防止污染的问题也必须考虑,一坑黑水谁上您这里来玩?四是怎么融入文化内涵。没有文化,一个大泥坑有什么看头?五是怎么处理好衡水湖与市区的关系。如果按照这些方面的本意不加修饰做题目,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是图一中润色前的部分。
图一:
用这些文字作标题,也能表明我的意思,但是很平淡,让人看着也不养眼。所以我对这些标题进行了润色,形成了图一中润色后的这些题目。大家比较一下,总标题用“靠什么打造”替代“如何搞好”,是不是显得比较有劲?用“华北明珠”指代“衡水湖”是不是更加亮丽?再看看大标题,用“顶破„天花板‟”来指代解放思想,是不是很有新意?用“多方„筹银子‟”来替代“采取多种措施筹集建设资金”是不是更加简练?用“保住„生命线‟”来解释“如何解决水源问题”是不是更加有力?用“打造„湖文化‟”来说明要“注入文化内涵”是不是更加简明?用“建设„一盘棋‟”来指代处理好“衡水湖与主城区的关系”是不是更加明确?再从形式上看,都是五个字一句话,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给文章增色不少。
②开头的雕琢。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如此。不管是什么文章,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否则的话,一开头就让人提不起精神,谁还往下看?组织开头要注意四点:
一是起笔点题。使读者一下子就“进入角色”。
二是阐明基调。明确调研事件的性质,是好、是坏,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让人明白您想说明什么观点。
三是引人入胜。就是要吊起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往下看。
四是引起下文。为正文打下伏笔,使读者读下面的文章时不会感到突兀或摸不着边际。
③正文的锤炼。正文是调研报告的主体,标题再漂亮、开头再精彩、结尾再赶劲,如果正文写不好,那就成了“花拳绣腿”。为了把正文写得丰富可读、耐人寻味,建议大家在正文的写作上要遵循“三讲”原则:一是讲究逻辑。先讲什么、后说哪些,要有个合理的安排,不能语无伦次。按照题目的性质,或者是平行着写,分别就需要说明的问题逐一论述;或者是递进着写,层层深入地渐进分析。不管是哪种写法,都不能有逻辑上的错误,并且要干脆利索、表达准确。同时还要注意一件事情、一个问题只能在一个部分表述,不能前边说了后边还说。
二是讲究例证。就是要用案例给您的论点当注脚、给您的研究添厚度,或者通过旁征博引让您的报告深入浅出。
三是讲究文采。就是要在报告的文采上下些功夫。干干巴巴地平铺直叙让人乏味。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善于进行遣词造句,以增强您报告的准确性、可读性和感染力。
比如我在写《靠什么打造“华北明珠”》“打造湖文化”的时候,先这么开了个头(图二中通常的写法部分),觉着非常平淡,于是加进了一个案例(加进案例和文学色彩的写法部分),这样一来,这个东西就写活了。
④结尾的写作。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口收得好,即使报告里有些小毛病,有时候也不是那么扎眼。好的结尾要能够强 化调研报告的中心,给人以冲击、给人以启发、给人以深刻思考。有人说,好的结尾要能够“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虽然绕口但我觉着是说到了点上。总的来说结尾要结得适时、结得赶劲、结得拔高、结得回味无穷。当然,有些报告在说明主题后,也可以自然结束。文章结尾有“四忌”:一忌“刹空”,该结的时候不结,造成文章臃肿;二忌“刹偏”,偏离主题,到最后把文章弄走脚了;三忌“刹过”,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有时候含蓄也是一种境界;四忌“刹急”,不该结的时候结了,该说的没说完,也会留下一些遗憾。
3.写作的建议——七条
调研报告有其自身的特点,撰写起来既不同于信息简报,也不同于红头文件,在不失严谨的前提下,需要您自己的创意和把握。我给大家七条提示:
①先事后文。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分析研究为前提。写调研报告,最大的忌讳是盲目动笔。正确的做法是:想搞一个课题,首先要把它研究透彻,弄清楚它的“其然”和“所以然”,然后才是您发挥文字特长的时候。也就是说,要“先掰察事,后琢磨词”。把事儿想通了,才会见解独到,才能言必有中。
②周密严谨。就是要论证充分,言必有据。调研报告不是让您“海阔天空”的文体。它要体现客观性、真实性、针对性和逻辑性。因此,不能用不切实的情况、拿不准的观点来推理结论;不能用不确凿的东西去佐证观点;更不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把不是当理儿说。那样的话,您的写作就误入了歧途,您的东西就失去了价值。在文章的架构上,也要纲举目张、丝丝入扣,多一个段落是累赘、少一个环节是缺憾。
③自圆其说。就是要为您的说法找到充分依据。一篇报告,不仅要反映一些情况,更要阐述您的观点、提出您的见解、拿出您的招数。这应该是整个报告最闪光、最抢眼的地方,也是最叫劲、最能体现您的水平和能力的地方。鲜明的立论、独到的见解、可行的招数,不是空穴来风,要有充分的理由来佐证,让人家看了觉着确实是那么回事儿。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得设法“自圆其说”,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给您的论点找证据、给您的观点找说词,就得先把自己说服了。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干脆不去谈它。④立意独到。就是您的报告要新奇独特,包括对调研事件的认识、对关注问题的阐释、对改进工作的思路等等不仅要鞭辟入里、立意高远,而且要个性鲜明、立意独到。同时在切入的角度、表达的形式上也要匠心独运。我的建议是,别人都写的事您别写,要么就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要见他人所未见、写他人所未写、言他人所未言,这样您的东西才能够标新立异,领导才愿意看。
⑤精练简约。就是文章要写得简短精练。在结构和层次上,要删繁就简。写文章不能像小学生算四则题,大括号套中括号、中括号套小括号,一层一层地套个没完。在表述上,要长话短说、言之有物,挤出多余的水分。在确保准确、到位的前提下,要惜墨如金,能用一字、不使一词,能用一词、不使一句,能使一句、不用一段。
⑥长短适中。就是报告不能容量太大,不能期望把所有的东西都塞进去。必要的话,可以通过“系列研究”、“系列报告”的形式逐一发表,这样既短小精悍,又能让人家在看您的东西时有喘息的机会。一篇报告,有二三千字就不少了,三五十页的东西,一看就让人脑袋发大,除非非看不可,谁也没有这样的耐性。去年5月我写了一套《关于我市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的文章,总共一万三千多字,我分八篇文章逐一呈给领导,结果篇篇都有多位市领导作批示,如果一下子把它推出去,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效果。我的体会是,什么时候您的报告写成了千字文,您就到了被领导高看的时候了。
⑦力求鲜活。就是要创新形式、丰富内容、锤炼语言,提高报告的可读性。与一般的公文相比,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求不是很严格,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手法去组织,包括篇章结构、语言风格、观点陈述等等,只要不失真实性、客观性、逻辑性,什么样的形式都可以探索。文章要有自己的风格,所谓文如其人。有了风格,东西才比较鲜活,人家才愿意看,否则观点平平、语言干涩、形式呆板,看不了几页领导就烦了。所以要讲究风格,讲究怎样才能把您的观点、思路和建议更好地表达出来。这样的话,人家在看您东西的时候,才会觉得比较养眼,才会有耐性,也才能够创出您的牌子。
(作者单位:衡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