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话
谈单字音节韵尾-n的实际发音和评判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笔者发现,应试人受测第一题项“读单音节字词”时,常常出现前鼻韵尾-n的语音缺陷,一些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对此缺乏充分认识,感知不够敏锐,导致误判时常出现。
普通话有8个前鼻音韵母:an、ian、uan、üan、en、uen、in、ün,根据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不低于2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卷要求,所测100个字中,应该有不少于20个字含前鼻韵尾-n。实际情况正是这样,比如某编号试卷100个字中,有“婚、暖、门、瞒、帘、斟、安、准、癣、判、臣、编、盆、允、薪、缘、润、演、丸、醇、进、惨、巡”等23个字含前鼻韵尾-n。另一编号试卷100个字中,有“券、允、凡、笋、拎、恨、绢、产、偏、盘、短、您、团、伸、遣、钧、殿、宽、魂、枕”等20字个含前鼻韵尾-n。
前鼻韵尾-n出现频度如此之高,若不能正确评判其实际发音,势必影响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们的重视。
舌尖中浊鼻辅音n,在普通话语音系统内具有双重身份,它既可以充当声母,又可以充当韵尾。比如nín(您)这一音节中,前面的n-,身份是声母,后面的-n,身份是韵尾。作为声母的n-,发音过程由3个动作程序组合而成:(1)舌尖抵上齿龈,形成阻塞;(2)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3)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受阻,改从鼻腔透出成声。作为韵尾的-n,发音动作程序和作为声母时大致相同,但因所处位置不同,二者发音强度和发音时长存在一定差别。作为声母,n-发音坚实,时长短,发完n-后要紧接着发韵母,故n-在成阻、持阻后有一迅速除阻过程,听感性质干净利索。作为韵尾,-n的听感性质充分而饱满,发音时长应在n-时长一倍以上,因发完-n后音节结束,后面没有立即要发的音,故n-在成阻、持阻后无需除阻,发音可以延长,而且应该延长,音质听感充分而饱满。
当然,如果在语流行进中,发完-n,紧接着发另一个音节开头的音,比如连读mianmao(面貌)两个音节,发完mian中的-n,紧接着发mao中的m-,由于语流音变关系,这时-n的时长不但没有n-时长的一倍,且听感性质也不一定是-n了。然而,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单音节字词考查,发完一个音节后,存在一个短暂顿息时间,没有语流音变出现,-n就是-n,因而听感性质应该清晰而饱满。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来看应试人的发音和测试员的评判。应试人发前鼻韵尾-n,不外乎三种情况:或者正确、或者有缺陷、或者错误。如何判断发的-n是正确,还是缺陷,或是错误呢?笔者认为,主要根据-n的发音部位结合发音强度和发音时长综合考虑。
如果发音强度和发音时长适中,且能较清晰听辨出是在用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那么这样的-n发音无疑应评判为正确。如果发音强度和时长适中,但不能清晰听辨出是在用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这种情况一定是发音部位后移了。发音部位后移情况及其程度错综复杂:如果是用舌叶抵齿龈后部,或是用舌尖抵齿龈后部,或是用舌面前部抵硬腭前、中部等,这几种情况都可判为-n出现了缺陷发音。如果是用舌面中部抵硬腭中、后部,或是用舌面中部抵软腭前部,或是用舌面后部抵软腭前部等,这几种情况都可判为-n出现了错误发音。
如果-n发音部位不存在移后问题,是用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但发音强度和发音时长不够适中,或太弱,或太轻,或太短,等等。这样的情况不宜看作为发音错误,而可评判为发音缺陷,尤其是对于普通话等级水平较高的应试人,比如一级甲等和一级乙等的,应该毫无悬念地判为发音缺陷。当然,-n 的发音一旦出现问题,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前面的韵腹音质。因而一旦前面的韵腹音质听感性质出现异样,我们就可以怀疑这是不是因-n的发音缺陷或发音错误而引起,进而通过综合权衡,对-n的发音作出更为准确的评判。
对前鼻韵尾-n的正确、缺陷、错误发音的中肯评判,在普通话水平施测中,完全依靠测试员坚实的语音理论基础和充分的测试实践经验。当然,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准确评判,比如,测试员和应试人之间的距离远近,应试人发音的速度快慢和响度高低,测试周围环境噪音的有无,等等,对此本文不想展开阐述。
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应该努力维护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既要在“读单音节字词”测试中,对应试人出现的前鼻韵尾-n的语音缺陷,提高感知敏锐度,努力作出公正客观评判。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还应该是推广普通话的生力军,因而在对应试人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测前培训时,我们应通过讲解、示范、操练,帮助应试人克服-n的发音缺陷,提高他们的普通话语音发音水平,尽最大可能减少其在测试中的语音错误和缺陷,进而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真正目的——推广普通话,普及普通话。
普通话测试中声调的地位
我国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对象主要是大中专师范生、教师,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等“高层面人员”。由于上述人员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化水平,在词汇、语法等方面,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差错。《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下简作《大纲》)规定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普通话语音规范性的考察;实践证明,这种思路和做法,是符合受试人员的实际的,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同和认可。
不过,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同是语音要素的声母、韵母,声调能不能“一视同仁”,换句话说,就是声母、韵母、声调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作用是不是对等的,能不能“平起平坐”,在测试中能不能“同等对待”,学术界虽有“一边倒”的倾向,但仍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些不同的认识,当然会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和方法中反映出来。比如说,按照国家颁布的《大纲》的评分标准看,对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是“一视同仁”的,如在“读单音节字词”一项中,“读错一个字的声母、韵母或声调扣0.1分”,在“读双音节词语”中,“读错一个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扣0.2分”等。有一篇从音位学角度分析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问题的文章,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这篇文章所进行的“音位学阐释”,实际上也只是分析了与音质音位有关的“声母、韵母”的相关问题,根本上不涉及“声调”的问题1;还有一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新时期普通话的语音规范”的重量级文章2,所谈的语音规范,也只涉及到声母、韵母问题。就我们的阅读所限,近八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中,也还没有人谈到“声调”在普通话测试中的“应有”地位问题。这里,我们想发表一点不够成熟的意见。
我们认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将普通话的声、韵、调“一视同仁”的做法是值得斟酌的。因为在普通话语音(也包括汉语方言)中,声母、韵母、声调虽然是“三位一体”的,但是它们实际上并不是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它们的功效和作用也就会有“主次轻重”的区别,普通话测试中也应当客观地反映这种“轻重缓急”的差异。我们的认识虽然还不够成熟,但目的很明确,就是期望在“一边倒”的理论氛围中,激起一朵浪花,以使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上不断提高,方法上更加完善。
一、“声韵中心”论的误导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按照传统的教学理论和认识,声母、韵母、声调从来就是“平起平坐”,旗鼓相当的,八十年代末期,甚至还有人主张“声母、韵母的重要性远在声调之上的”3。基于上述认识,我国从五十年代中初期开始的普通话语音教学,基本上就是依照“声(母)、韵(母)中心”模式延续至今的。比如,普通话语音教材内容的顺序是声母、韵母、声调,而且声母、韵母的篇幅大大超过声调,课堂教学讲完了声母、韵母,课时所剩无几,哼几节“山明水秀”、“万里长征”,语音课便收了场。
那么,“声韵中心”论是否客观地摆正了声、韵、调在普通话语音中的应有地位,是否正确地反映普通话语音的内在规律呢?结论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别特征,使汉语明显区别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其实就汉语本身而言,声调也是区别不同方言(包括普通话)的一把重要标尺。比如说,一个讲普通话的人跟几个讲方言的人(分别来自沈阳、天津、保定、郑州、武汉、长沙)在一起谈天,请一位有一定语音知识的人来判断这七个人谁讲的是普通话,谁讲的是何处方言,只需10秒钟就可以做出准确判断,依据是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当然只能是声调。因为词汇、语法差异很小,声母、韵母“大同小异”,这样,区别不同方言差异的担子就直接落在了“声调”的肩上,声调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区别不同方言(包括普通话)的一把重要标尺。胡明扬先生曾经指出:就我国北方方言来看,不少北方话范围内的地点方言的音系和普通话没有多少区别,仅仅声调的调值不同而已4。这也就是说,不同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调方面,当一个河北保定人把保定方言的声调换作郑州方言时,他讲的话,也就是郑州方言了(至少在官话区是这样)。换句话说,当一个郑州人把郑州方言声调换作普通话声调时,他所讲的,也就是普通话了。这就不难看出,在普通话和方言语音系统中,声调的作用远在声母、韵母之上,忽略声调的重要作用,或把声调与声母、韵母摆在同一个平面上,或把声母、韵母的地位摆在声调之上,都没有正确反映汉语语音系统中声、韵、调的内在规律和应有地位。声调既然是汉语方言(包括普通话)语音的重要特征,那么,抓住声调,才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和关键。[FS:PAGE] 当然,让声母、韵母、声调平起平坐,把声母、韵母的作用摆在声调之上,或是说形成“声韵中心”论,也有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比如,从语言理论的角度讲,汉语声母、韵母的研究比较充分,声调的研究比较薄弱,声调作为非音质音位,它主要是通过大脑的“语言机制”控制声带,凭语感来“发音”的,这就有点玄。其次,声调不是“独立实体”,它必须依附于韵母(也有人认为主要依附于韵腹),这也增加了声调教学的难度。另外,声调在连读中的变化,加大了声调的“不确定”因素。也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对声调的研究很不充分,如声调的作用是50年不变,还是停滞在“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阶段;而声母、韵母的研究内容比较充实,也比较容易说清楚,客观上造成了三者“平起平坐”,甚至声母、韵母的作用还大于声调的“现实”。总之,由于客观上造成的既定事实,数十年来,承传延续,“声韵中心”论的观念,在客观上也不会不影响到今天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和方法。
二、声调作用“举足轻重”的认识和例证 我们认为,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调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而声母、韵母不可能起这样的作用。2.1·声调是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重要标尺
例1:1995年以前,我们开设普通话课,结业考试内容之一,是读词语,说一段话。在进行普通话语音考试时,往往会出现下述现象:有的学生认读词语、讲话时,一口方言,一经提示“别太紧张”,这时,恢复常态的学生改用普通话声调,还能较好的通过普通话考试。这就是说,当一个人把方言声调改做普通话声调时,他的话,也就成了普通话了。道理很简单:“普通话声调是普通话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 5。声调决定着一个人讲话的性质,如果讲的是普通话声调,那就算是普通话了,声调是方言的,只能算是方言。
例2:我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全院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学术委员大会上,让A(武汉人)用普通话读一篇短文,再让B(郑州人)用郑州方言读同样一篇文章,然后请在座的老师来判断这两个人谁讲的是普通话,结论是清楚的:一百多位老师异口同声的指出A讲的是普通话,尽管他z、zh不分,n、l相混,但他讲话的声调还是普通话声调,人们认为他讲的是普通话。而B讲话的声调是郑州方言声调,尽管他讲话时,声母、韵母与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几乎没有什么差异—z、zh分明,n、l不混,但是没有一位老师认为他讲的是普通话。
例3:1991年,在深圳召开的双语双方言研讨会上,有一位青年研究生对“推广普通话”持有异议,认为没有必要。而香港的一位老先生在发言时,顺便点了一下这位青年学者:“如果我在这里不讲普通话,恐怕我们就无法进行交流了。”6说实在的,这位粤方言口音很重的老先生,普通话讲得很拗口,但声调是普通话,大家也大体能听懂。无庸置疑,这位著名的学者也认为“声调”使他的语言成了普通话了。
例4:2001年,在澳门召开的“方言与语言研讨会”上,我们介绍了“声调中心教学法”的基本观点。我们发言后,澳门理工学院一位专门教授普通话的张老师,认为“观点新颖”,“但有待考察”。我们请她继续听大会发言。几位港澳的老先生登台发言后,这位女士基本上同意了我们的观点:“看来你们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我听了这几位老先生的发言,他们的声调虽然不太标准,但还是普通话的声调,他们讲话的声母、韵母就不好说了”7。2.2普通话声调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普通话的等级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当然不能忽视声母、韵母的测试。但事实是,一个人讲话的声母、韵母正确率,不能决定其普通话的等级水平,只能是其普通话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项。有的例子相当有说服力。1986年,湖北省文改办组织的一次普通话学术会上,湖北仙桃师范一位青年教师的发言,其悦耳的音色,带京腔的普通话引起了众人喝彩。而实际上,这个青年的普通话主要是声调比较好,声母则z、zh有时不分,n、l时有相混8。这就说明,一个人普通话声调的水平,大体反映着一个人的普通话水平。就我们对五千余名学生(1995年以前所做的统计)进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结果看,有以下规律: [FS:PAGE] a、普通话声调标准的,普通话一定比较好,其声母、韵母情况则要么是也很标准,要么偶有差错,要么差错不多。
b、普通话声调差的,普通话必然差,其声母、韵母情况则有两种:有的是声母、韵母也很差(南方人常见),要么声母、韵母差错不多(北方人常见)。
c、声调是方言声调的,一定不是普通话,其声母有的与普通话相差
多(官话区常见),有的与普通话差异很大(南方方言区常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关于声调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地位远在声母、韵母之上的看法,已经不再是一家之言(尽管有些权威人士仍不认可)。如,国家教育部推普处处长袁钟瑞先生就说过:普通话的声调反映着普通话的基本面貌9。中央文明办和国家语委合编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读本》也认为:“声调是辨别普通话与方言以及不同方言的基本标志,是一个人的语音面貌。调值到位了,哪怕声母、韵母的发音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语流上下的帮助,其他方言区的人也能大致听懂你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就承认你说的是普通话。反过来,北方话广大地区,特别是东北、内蒙古东部、河北、天津等地方的方言比较好懂,的但是由于调值不是普通话的调值,我们只能说那是方言不是普通话。”10故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普通话声调决定着一个人所持语言的的基本面貌(是普通话还是方言),由于声调的规范程度又直接影响一个人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实际上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普通话的等级水平。2.3·“声调中心”论的形成
1986年,我们曾提出过进行普通话教学的新方法《普通话声调中心教学法》1989年,该项成果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1其后,至少在湖北省内,一些院校编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口语”、“普通话基础知识”等教科书,以及近年来湖北省出版的普通话测试用书等近80万册,都已普遍接受了“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普通话语音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这一观点。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刘兴策教授曾明确指出:“普通话四个声调是普通话语音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这一观点,从理论上看这是完全正确的”。12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则肯定了“普通话声调中心教学法”、“反映了可贵的创造精神”。13
1996年,我们出版的专著《普通话声调中心测试法》,也得到了詹伯慧、李宇明等先生的充分肯定。詹伯慧先生说:“这是一本富有针对性,锐意在测试理论、方法上有所创新的„推普‟用书。作者立足于广大北方方言(官话)的实际上,提出了有独创性的测试体系,无疑将受到语文学界的重视。”14
而且,我们的“声调中心”论还在不断深化和完善。我们在强调重视“声调”的同时,又提出了“腔调”理论:“普通话腔调是以普通话四个声调连读形式为核心,包括变调、轻声等在内的整体性语音特征,是普通话声调系统基本因素的有机组合。”15“腔调”理论强调要重视语流中声调连读的变化,对普通话教学、测试有重要意义。这也得到了全国多所师专现代汉语教师的充分肯定16。
2.4、“声调中心”论在普通话教学中的效果
1986年,我们提出了“声调中心教学法”以后,一直坚持在学校应用并逐步向社会推广,湖北监利示范、湖北仙桃师范、湖北钟祥师范、湖北沙洋师范(今师专)、湖北孝感师专、湖北黄冈师院等院校的许多老师都是“声调中心论”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荆门大学郭荣华老师说:“我很赞成王教授的„声调中心‟说。就现代汉语范围来说,声调是一种语言(如普通话)或方言语音的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1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荆州师范学院普通话教师十多年来一直采用“声调中心教学法”(以声调为中心组织教学)进行教学,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教学效果。1997年湖北省高等师范院校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来,从1997到1999年,在由湖北省测试中心直接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看,我们学院连续三年,优分率(一级)、合格率(二级)在全省15所高等师范院校中名列前茅;取得这样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声调中心教学法的作用功不可没。[FS:PAGE]
三、“声调中心”论在普通话测试中的应用
1996年,我们出版了专著《普通话声调中心测试法》。我们构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框架,虽然没有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全部实践,但它强调突出声调、腔调在普通话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有重要作用的理论、作法,在普通话教学、训练中已经得到实施。而且,《声调中心测试法》强调声调、腔调在普通话测试中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在湖北省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在第四项,评判“说话”项的“语音面貌”时,就有声调、腔调的内容:“三档,扣4-6分,普通话腔调较好,有一类系统性错误,但能部分区分······”,“四档,扣7-9分,方言腔调比较明显,······”,“五档,扣10-12分,方言腔调很明显······”。18实践表明,普通话测试员用“腔调”标准来评判受试者“说话”项的语音面貌等级,可操作性强,是简便可行的。
四、关于把“声调中心”论引入普通话水平等级评判的建议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引入“声调中心”论,可信度强,有科学性,这在湖北省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已经得到了验证。我们不能也不想把这种理论、方法强加于人,但提出我们的建议还是可以的。4.1·在字、词认读项中评判声调的规范程度
办法:在认读单音节字词、双音节词语中,对声调的判断,应该侧重于整体的“声调水平”,因为单个字、词的正误,起不了多少作用。比如说,对声调只作为相应的“等级水平判断”。如判给60分—70分—80分—90分—95分等。4.2·在“朗读”中,评判腔调水平等级
“朗读”是音节连读形式,又有文字依托。该项应着重考察声调连读时“腔调”的水平等级可按60—70—80—90—95等记分。4.3·在“说话”项,设腔调水平等级分
“说话”是唯一没有文字依托的考查项,受试者的声母、韵母问题在前三项已经得到验证,在“说话”项中再去(采用量化的方式)判断音节声母、韵母的正误,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事实上也无法操作。而用普通话腔调水平“来评判„说话‟的语音面貌,将其划分作三级六等,是简便可行的。这种判断,、有相当的“模糊性”,用腔调规范程度来划分三级六等,虽然是模糊的,但确定了“纯正(一甲),规范(一乙),比较规范(二级—参考声母、韵母情况分出甲、乙),不规范(三级)—参考声母、韵母情况)”这些等级标准,就有了相当的可操作性。4.4·关于“等级”划分的几点认识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等级划分可操作性不够强。这里我们想用“声调中心”论对宋欣桥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平分中的几个问题》19一文中“对普通话水平等级基本特征的把握”谈几点想法: 4.4.1·关于三级的基本特征 我们认为,三级水平的普通话方言色彩浓重,带有比较明显的方言腔调,(但基本上属于普通话腔调)。4.4.2·关于一级甲等的基本特征
我们认为,一级甲等是纯正的普通话,主要是普通话腔调纯正,不带任何方言色彩。4.4.3·关于一级乙等的基本特征
我们认为,一级乙等也是标准的普通话,一级乙等的普通话,普通话腔调规范,但规范程度略次于一级甲等,高于二级甲等;允许语音(腔调或声母、韵母)上带有不明显的方言色彩。4.4.4·关于不入级水平的确定
我们认为,不入级的就不是普通话,是方言,其基本的特征是,声调完全是方言声调(或腔调)。
普通话测试中熟练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的重要性及方法
在改革开放持续发展并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就全国范围内推行国家通用的普通话已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为紧迫。学好普通话已是摆在全体公民面前的重要任务。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方言区,要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而正确、熟练地区分平平舌音与翘舌音则应当成为训练的重点。因为贵州大部分地区没有读翘舌音zh、ch、sh、r的习惯,而是多将它们混入相应的平舌音中。或相反的情况是,当学会了翘舌音的正确发音后,又在实际运用中把所有的平舌音念成翘舌音,或该读平舌音的读成翘舌音,该读翘舌音的读成平舌音。这样,即使其它方面训练得再好,也不可能说出一口流利、标淮的普通话。因为在普通话中,涉及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字词实在太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上述矛盾呢?
首先必须学会翘舌音的正确发音,通过熟读翘舌音以养成一种新的发音习惯。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在上述基础之上则可以进行下面一系列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的训练了。
第一、用归类方式熟记平舌音字。在普通话中,声母为翘舌音的词语很多,是平舌音词语的两倍多。本着省时省力的原则,记字时可着重记平舌音字。为记忆方便可把字典中比较常见的平舌音字列出归类。其中列出的代表字记住一个就意味着记住了一类字,非代表字表面上记一个是一个,但若能将其中的同音字再归类记忆,则记忆的效果会好很多。归类方式举例如下:
代表字:
①子z‹ :孜z ‰ 仔、籽--z ‹ 字z Œ 仔zƒ i
存c ‟n 孙、荪、狲—s „n
②宗z •ng:综、棕、踪、腙、鬓—z• ng 粽z• ng
淙c Žng(特殊:崇ch Žng)
③卒zú:醉zuŒ 粹、翠、瘁、淬、悴、萃--cu Œ
碎su Œ ……
非代表字:①做、作--zu• ②走z u• ③ 再、在——z„ i ……
说明:代表字顺序排列的原则:一是声母按z、c、s的顺序,二是韵母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顺序。这样就不会漏排,且记住一个等于记住一类字,事半功倍。如记住“子”为平舌音,则知道上述字体中凡带有“子”字旁的字就读平舌音;记住“宗”为平舌音,则知道除“崇”读翘舌音外(小括号内注明个别例外字),上述字体里有“宗”字旁的就读平舌音。
汉字中平舌音的字只有300多个,用上述归类的方式不仅能举一反三且要记住也不难。但为使记忆不枯燥又能达到熟记活用,并能正确区分和朗读平舌音与翘舌音的目的,还要进行下面的第二步巩固训练。
第二、在词语中巩固记忆平舌音字。如做大量的类似以下混合发音的练习:
zh--z:准则、活罪、制作…… z--z:自在、祖宗、粽子……
sh--s:上司、哨所、神色…… z--ch:资产、在职、最迟……
第三、在句子中巩固记忆平舌音字。如: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说明:加点的字读平舌音,而未加点的如:是、生、长、深、使、众、产、出、这、种,自然就读翘舌音。若能常在朗读一个句子甚至一篇文章前把平舌音字全找出来作上记号,朗读的时候特别注意,这种训练做多了,也就能正确熟练地区分平舌音字与翘舌音字,而不再需要事先做记号。这样,当你随便拿到一篇文章甚至于用普通话朗读或与人交谈时,也能达到不假思索、运用自如的地步,再也不必因犹豫某些字该读平舌音还是翘舌音而影响朗读或口语表达的速度和效果。
愿以上几点建议能帮你把普通话学得更快更好。
第二篇:普通话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14)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16)沟通——从普通话开始(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1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20)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21)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2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23)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24)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2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26)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普通话笑话
开学第一天,老师问小明:‚小明,1+1=?‛小明说:‚不知道。‛老师说:‚那你回家问问你的家人去。‛小明去问妈妈,妈妈正在和别人吵架,小明问:‚妈妈1+1=?‛妈妈说:‚王八蛋!‛小明知道了1+1=王八蛋;小明又去问爸爸,爸爸正在喝啤酒,小明问:‚爸爸1+1=?‛爸爸说:‚爽!‛小明又知道了1+1=爽;小明又去问爷爷,爷爷正在看电视,小明问:‚爷爷1+1=?‛爷爷说:‚黑帮老大!‛小明知道了1+1=黑帮老大;小明又去问姐姐,姐姐正在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小明知道了1+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小明又去问妹妹,妹妹正在唱儿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小明知道了1+1=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第二天,老师问:‚小明1+1=?‛小明说:‚王八蛋。‛‚啪‛老师打了小明一巴掌,小明说:‚爽。‛老师莫名其妙地说:‚谁教你的?‛小明说:‚黑帮老大。‛老师吓了一跳,问:‚小明你在干什么?‛小明唱道: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老师把小明关出门外,小明边敲门边唱到: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老师晕了
第三篇:普通话
普通话的由来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而在中国大陆则称为普通话。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为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在学校如何更好的推广普通话
一、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工具,只要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就会加快学习普通话的速度,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二、掌握本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
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不同区域,区别也不同,但是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如:
(1)普通话的zh ch sh ,方言分两类,如:争≠蒸、师≠失。
(2)普通话的j q x,多数地区分两组,如:精≠经、清≠轻、修≠休。(3)普通话的r,方言读齐齿呼或撮口呼的零声母。(4)“袄安恩”等字读ng。
对于不同的地域,这种区别也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对应规律。例如,张掖、临泽一带的人分不清sh和f、an和ang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掌握了这种规律,纠正方言,正确练习,学习普通话就不是很难的事了。
三、先学会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字
在生活中,有一些字、词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例如:“您好、谢谢、请问”等,先学会这些常用的字、词并不断使用,待掌握以后再逐渐扩大学习范围。运用这种方法,容易看到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不怕嘲笑,持之以恒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笑话,但不能因此而退缩。相反,要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把他人的笑语变作自己学习的动力。
如果你是位北方人的话,学习普通话会很容易;若你是个南方人的话,那么就相对比较麻烦,会遇到一些困难或障碍,不过这得视你的语言(普通话)基础怎样了。
南方人的发音较特殊、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且有些地方的方言更为复杂繁絮。
一般来说,南方人说话都普遍存在无卷舌音和无后鼻音的现象,还有些地方甚至n音和l音相混淆;h音和f音分不清,再有就是四个音调之分拿捏不准,容易串调、串声。
只要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掌握以上这几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平时多与用普通话交流的人接近和沟通,注意时常纠正和校对错误发音,加强与提高听、读能力(最好是大声地朗读象报刊、杂志等,效果较佳),那么学起普通话来就会事半功倍的。
刚学之时可能会进展较慢,可只要你摸着了窍门,就马上会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学起来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到最后那可就一日千里,和原来不会说普通话的你再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毕竟普通话不算难。
要想学好普通话,首要的是每天坚持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在说的时候注意发现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方言问题后,需要找到正确的训练方法,这可以请教老师,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同时,每天应注意听一些普通话标准的人的发音,包括听广播和身边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另外,如果有时间,每天应进行一些朗读训练,按古诗词——诗歌——散文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总之,普通话学习也是语言学习,只有持之以恒,方能见效。一般只要坚持3—5个月,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有的人还会进步很大。
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希望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把普通话推广到华夏神州的每一个角落。“说好普通话,从我做起”,我们相信通过本次活动,不但使普通话在校园内得到广泛推广,同时也会在广大家长中发挥辐射宣传作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人人讲普通话!
关于普通话的笑话
一南方人来到北京一家小吃店,对女服务员说:“睡觉一晚(水饺一碗)多少钱?”服务员一听,神色大变,尖声道:“流氓!”南方人一听,说:“才六毛,便宜,来一晚(碗)。”
有一对农民兄妹用板车拉着小麦到市场去卖,一个南方人来到他们兄妹跟前,问:“大哥,你的小妹(小麦)怎么卖呀?”大哥气得额头上青筋暴突。
牛老伯在大声叫卖:“卖月饼了,四块钱十个。”很多人都围上去买这“便宜”月饼,到付钱时,才明白老伯的月饼是十块钱四个。 一个莆田老太在路边卖甘蔗,一辆客车停下来,车上一位外地人来到老太摊前买甘蔗,刚称好甘蔗,还没付钱,车子发动了。老太催促道:“快点,你钱给我,我嫁(蔗)给你。”外地人吓得连甘蔗也没拿,飞快地上了车。
一个方言土音很重的外地人,在市区迷了路,见一个斯文的小姐走过来,便迎上去问:“兔子(同志),亲吻(请问)一下......”话还没说完,小姐便气得满脸通红。
一天,一位先生到饭店吃饭,问服务员:“你们这里有什么饭啊?”服务员回答说:“我们这里有便饭[便饭],有份饭[粪饭],请问先生你吃什么[屎么]?”
单位小唐去广州出差,钱用完了,就到银行取钱,为小唐服务的是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小唐隔着玻璃用刚训练了两星期的普通话亲切地喊:“大姐,我取钱。”银行女工作人员立马脸色大变,身体像筛糠一般开始抖动。小唐想,喊声大姐就激动成这样,莫不是我太帅了吧?于是更加嚣张地喊:“大姐,我取钱!”忽然感觉脑袋嗡的一声,小唐被银行保安一棍子打倒在地,昏了过去。在医院,警察问刚醒过来的小唐:“你为什么要抢银行?”小唐傻了:“我抢什么银行?”那个银行的女同志指着病床上的小唐说:“还狡辩,隔着玻璃就喊„打劫,我缺钱‟,不是抢劫难道是存款啊?” 如今小唐每天都要提醒我们:“兄弟们,说好普通话,这样才安全!”
县委书记:“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啦,咸菜太贵啦!”(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啦!不要讲话了,现在开会了!)县委书记讲完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翻译:现在请县长讲话!)。
普通话口号
◆方言诚可贵,外语价更高;若为普通话,二者皆可抛。
◆做普通人,讲普通话。
◆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今年暑假不休息,学习只学普通话;今年过节不说话,要说就说普通话。
◆出门儿要讲普通话!地球人都知道。
◆学习普通话!我们一直在努力!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也不是天各一方,而是你说方言我啥也听不明白——请说普通话!
◆普通话,挺好。
◆说了普通话,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
◆上网用TCP/IP,说话说普通话。
◆嘿,说了普通话,还真对得起咱这张嘴!
◆普通话,咱老百姓自己的话。
◆普通话,语言中的战斗机。
◆从前说方言,一句话五遍地说,麻烦!现在好了,说了普通话,一口气说五句,还不累,好听易懂。你听好了,这是普通话!
◆国家免检产品——普通话!
◆小平同志说:“不管黑猫白猫,会说普通话的猫就是好猫!” ◆普通话——国家宇航员指定语言。
◆一人说普通话,全家都光荣!
◆自从说了普通话,腰不酸腿不痛了,学习成绩还提高了许多。
◆我家的盘子会说普通话!
◆不想说普通话的士兵不是好兵!
◆自从学了普通话,身体好了,普通人我还不告诉他呢。
◆今年过节不说话,要说就说普通话。
普通话培训班
请准确无误、流利地读出: 初级班:化肥会挥发。
中级班: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
高级班: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MBA班:黑化肥发灰挥发会花飞;灰化肥挥发发黑会飞花。
考研班:黑化肥发灰挥发会花飞灰化肥挥发发黑会飞花,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第四篇:普通话
1.我的学习生活
学习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词。我们从出生到老一直都在学习。小时候学习走路,学习自己吃饭穿衣,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然后学习读书写字,唱歌跳舞,还有思想道德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重要。我现在是大二的学生了,也算是步入了半个社会。我现在要学习的主要是专业知识,还有一些为以后工作打基础的技能。比如普通话,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我们这学期的课不多,但也没时间闲着。我的学习生活很简单,每天准时去上课,上完课及时写好作业。然后就是早上和晚上的时间了。上一阵子为了普通话,我每天早上早起去餐厅读普通话,明天开始,我想我每天早上多要去读英语了。晚上基本上多用来听英语去了。我英语不好,要想过四级有点困难,所以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我的二级还不错,花的时间也比较少了。我是想考研的,所以很想把英语学好,它太重要了。当然咯,只是单纯的学这些课本上的东西是很无聊的,而且也很想在大学里学点其他的技能。我很喜欢葫芦丝的声音,很好听的。所以我也会在周末去校外的琴行学习葫芦丝。这让我的学习生活就不那么单调了。我想大学里给了我们很多学习的机会,多学习,多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会让我们的大学生活过的丰富多彩。2.我的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很美好的愿望。我也不例外,而且我的愿望还不止一个。
很小时,小学时,高中时,大学时。。。3.我尊敬的人
我最尊重的是我的妈妈,她长的不高,也不是很漂亮,她没有富裕的家境,更没有受过高等的教育。她不是那种拥有很多才华的女人,也没有嫁入豪门。他只是一个 4.童年的记忆
有人说,有哥哥的女孩是最幸福的,我想是的吧!我的童年里一直有哥哥的存在。可能是从小爸妈就外出打工去了,我和哥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我的记忆里,我和哥哥老喜欢吵架。他总是喜欢欺负我,却也总是不许别人欺负我。我喜欢跟着他到处乱跑,像个跟屁虫似的。他和伙伴去田野里捉泥鳅,我会帮他提着桶子跟着他;他去上山摘收集茶花蜜,我会求他帮我也做一个收集瓶,然后学着他的动作。5.我的朋友
当看到这个话题时,我最先想到的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 6.我的成长之路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庄家人。我和哥哥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对于家里的家务也是早就学会了。小时候的我很听话,很乖的,也很好奇,什么都想尝试。所以很小时,我会做的事情就比同龄人多很多。小时候做事情,那哪是帮忙,纯属捣乱,可爸妈却从没骂过我们。做错了,他们就叫我们改正。7.我知道的风俗
由于地理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突然想起爷爷去世时,发生的一件我觉得很特别的风俗。8.我所在的集体
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可能脱离集体而生活。我大学的家。。
9.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农村。那里有绿色的山峰,有清澈的小溪,有茫茫的田野,还有我可亲可敬的亲人和我小时候的玩伴。家乡的山不是很高,但是满山的树和各种不知名的植物。记得小时候经常和伙伴们去山上摘野果,拔春笋,摘茶叶。很好玩的。家乡的小溪,虽然水不多,但是我们可以去小溪里捉螃蟹,抓小鱼。家乡的田野是家乡的特色,也是家乡人生活的经济来源。每年夏天,就可以看到金灿灿的一片,家乡人在双枪的日子里,每天起早抹黑的。烈日下的他们汗水直流,却也无法掩饰他们黝黑的脸庞上的喜悦之情。这也许就是庄家人最大的乐趣,也是他们最从高的品质吧。10.我喜欢的明星
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是追星族。很多人为了某个明星而疯狂。以前觉得那些人太疯狂了。现在想想,他们追星肯定也是因为某个明星又让他们感动或学习的地方吧。我不是追星族,但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我喜欢的明星也挺多的,比如李宇春,周杰伦,罗志祥,小S,成龙,等等。而且这些事会随时间变化的。不过有一个一直很喜欢的是成龙。可以说我是看着他的电影长大的吧。小时候对他不了解,但每次看到他演的那些高难度的动作片,那些幽默的电影,都会很激动的,很崇拜她。现在慢慢长大,但还是对他的电影着迷。不过现在对他的了解也多了。他从小就因为喜欢武功,而且经常和被人打架,被送去习武。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练武,让成龙受尽了苦头。而他的成功之路也不是那么的顺利。刚开始时,他是给那些著名演员当替身,每次都是被打被摔。即使每次都是伤痕累累,即使每次都只是个不起眼的替身,但它都很认真地对待,不拍摔的他不管是对难多苦的活,他多尽力做到最好。也许是他的这种出色的技能和不怕苦的精神,让他得到了很多表演的机会,也让他不断从替身慢慢演变成主角。他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有事他被请去演尸体,他都很认真的揣摩导演的心思,以求达到导演最想要的效果。我想他的成名与他的这种认真地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和不退缩的毅力有直接关系吧。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实的,所以才会带给人很大的震慑力。我想我喜欢他就是应为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吧。11.我喜欢的季节
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在小学时老师就问过这个问题。很多人多喜欢春天,因为它代表着生机活力,而且很温和。而我喜欢夏天。有些人觉得夏天很热,很讨厌。我想现在有空调,冰箱,热是可以缓解的。在夏天,我们可以放一个很长的暑假。在假期里,我可以回家和老朋友聚聚。每年的暑假,回家前就会有同学准备着同学会,所以我每次都很期待的。而且夏天,在我的家乡有双枪,就是先把第一季的稻子收割,然后马上种上下一季的禾苗。这个时候会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也是最辛苦的时候。我每次在家都会帮着爸妈干活,这农活真的很累,每一天都要很早起床,很晚才会回家的。虽然很累的,不过看到家里那堆积起来的谷子,看着爸妈盘算着买谷子给我交学费,看着他们脸上那丝丝微笑,我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夏天,一个代表收获的季节,一个能给家人带来欢笑的季节,我当然要喜欢咯。而且在夏天,我可以吃到妈妈中的玉米,特别是用玉米炖的排骨汤,特好吃。还有夏天能吃到很甜的西瓜。伯伯家中的西瓜是最好吃的了,一到夏天,我就经常跑到伯伯家去吃西瓜。而且每次伯伯都会带我去天地里去摘。还可以和哥哥去河里玩水,去池塘里摸螺丝。12.难忘的旅游
说实话,我去旅游的次数很少。而最让我难忘的是高三毕业后的那次去竹海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和同学去那么远的地方。那次我们填好志愿之后就决定一起去玩玩,因为以后这样的机会会很少。竹海是我们那一个叫竹海市的一个旅游景点。哪里的竹子很多很多,从远处看,就像一片绿色的大海。那次我们去的时候是包车去的,但因为那是这个旅游景点还没有造好,所以不能从旅游景点入口进,于是我们就从另一条路走,谁知竟是一条山路。所以我们只好走过去了。那是一座山,而且还挺高的,我们一路爬,一路歇。饿了就吃带过来的东西。开始时觉得这个地方真烂,后来到了竹海,发现这真是个美丽的地方。一大片的竹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像海狼似的翻滚着,让人有种如临大海地阔达之感。但我们爬如竹海深处时,抬头只见绿叶飘飘,身处其中有种处在世外桃源的清新和悠闲自乐的感觉。但我们还没来的及赏玩这片大自然的杰作时,天下起了雨。我们只好寻地避雨。在山半腰上有座小庙,我们便在那躲雨。我们玩牌,拜佛,然后回家,一路冒着细雨踏上了出山之路,走了很久才到马路上。13.谈谈卫生与健康
俗话说病从口入,说明卫生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讲究卫生必定会导致各种疾病。注意卫生主要是在吃的方面。现在大街上的美食很多,看上去都很好吃的样子。所以街边小吃很受欢迎。可是正是那些吃起来很美味,其实却给你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街边小吃大多在人多的马路边上,车辆飞驰而过,难免会有灰尘飘落,那些小摊把食物就这么放着,没有任何的包装,我们每天吃进的灰尘就很多了。小摊买的东西一般比较便宜,但是他们也要挣钱,所以对于原料的购买,用具的清洗都会选择最廉价也就是最差劲的那种了。这样我们的吃的食物就没有质量保证了。现在大家都有听说过地沟油吧,每年都有大量的地沟油流入餐桌,我们去外面的小吃街吃的大多数是用地沟油做的,特别是油炸的食品。很多人喜欢吃烧烤,可是却不知那吃起来好吃的东西,却是能致癌的危险品。而且他们过买的那些肉类大多数是已近死了的动物肉,也有可能是染病死的。而那些油,香料的质量更是令人怀疑。零食。。。住的环境。。。14.谈谈个人修养
一个人的修养很重要,处事,遇事不急,冷静,看得开。。为人,和集体,和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和比自己强的人,和比自己弱的人。。。和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 15.谈谈服饰
人靠衣装马靠鞍,衣服真的很重要。不同场合不同的衣服。。衣服的搭配。。16.我和体育
我体育从小不好。。我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乒乓球,从小我就跟着哥哥学打球。。17.谈谈美食
我没有吃过什么山珍海味,也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食。小时候,家里不好,每次的酒宴都会是最丰盛的,也就是我一直向往的美食。有八道菜。。。肉,鱼,汤,羹。。18.我最喜欢的节日
春节,新衣服,爸妈回家,好吃的,看联欢晚会,拜年,打牌,放鞭炮,压岁钱。。。19.我喜爱的职业
现在就业是一个大问题,也是大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做自己喜欢的职业不会有厌倦感。我最喜欢的职业是教授。在大学里当教授。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个行业。这个职业是一个很稳定的职业,能保证我的基本收入,那样我就不用经常担心经济问题,而且父母也希望我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让他们放心。作为教师能有很多假期,所以拥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想当教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想在大学任教期间,可以做自己的研究。我喜欢实验室的工作,喜欢研究那些未知的东西,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想做的。当一个人全身心的投入研究事业,那种疯狂,那种充实,那种成就感是我一直向往的。研究工作是一份高尚的工作,它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绝对精通,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认真仔细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不怕苦的精神。我希望以后工作的地方能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能过做自己想做的。
第五篇:普通话
甲:现在提倡呀讲礼貌。
乙:讲礼貌反应了一个人修养,反应了一个民族的文明。
甲:对人呢要用尊称。
乙:嗯。
甲:说话呢要讲文明。
乙:这样才和咱们这个文明国家相称。
甲:比如说我见着您了。
乙:你见着我了。
甲:我得跟您这么说话。
乙:怎么说呀?
甲:哎,同志劳驾,我跟您打听点事。
乙:你瞧这多客气呀。有什么事,你就事吧。
甲:我跟您问一个人。
乙:你要问谁呀?
甲:我问的这个人呀。
乙:嗯。
甲:长的是
(高大魁梧、浓眉大眼)。
乙:哦。你说的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呀?
甲:他叫
。在这所学校么?
乙:哦,在在在。
甲:啊!
乙:在在在。
甲:您给我请出来,我跟他见见面。谢谢您呀。
乙:别谢了,我就是。
甲:哎呦,您就是
同志。
乙:哎。
甲:哎呦,太抱歉了。
乙:嗯?
甲:这么半天没看出来你。对不起呀!
乙:这有什么呀。
甲:你听这话你心里?
乙:我听着舒服呀。这多谦虚多客气呀。
甲:你看看,抱歉、对不起、谢谢、您、请。
乙:客气话。
甲:这不是客气话。
乙:嗯?
甲:这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
乙:哦。
甲:自己的谦虚、自己的讲礼貌。
乙:是呀。
甲:哎,都得这样说话。
乙:哦哦。
甲:你要换一种方法,没有这些客气话。你听这你心里不是滋味。
乙:那怎么说呢?
甲:就这么说呀。
乙:嗯。
甲:嘿!我说。
乙:这叫什么称呼呀。
甲:我跟你打听个人。
乙:你要问谁呀?
甲:这个人呀。
乙:嗯。
甲:长的比武大郎高一点,脑袋跟茶盘子是的,叫什么名字,大伙叫他
呀。
乙:嗨,你干吗叫外号呀。
甲:啊?
乙:我就是,有什么事吗?
甲:你就是!
乙:嗯。
甲:别逗了。
乙:什么叫,别逗呀。我就是
,有什么事吗?
甲:有事呀,没事能找你来吗?
乙:有事你就说吧。
甲:说呀,别说了,两头都不乐意。说什么呀?
乙:你干吗来了?
甲:我说你,别瞪眼,别瞪眼。一瞪眼比骺还难看。
乙:喝!
甲:你看,这模样干吗呀,别,不至于这样。别介,行不行,干吗呀这样。你看看,回头你一生气你回头得病,一病回头哏屁着凉了,麻烦了吧,你不愿意告诉我,我找别人打听,别介,傻老爷们。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