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住古诗文的美(文艺观察·关注语文教育)

时间:2019-05-12 19:1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保住古诗文的美(文艺观察·关注语文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保住古诗文的美(文艺观察·关注语文教育)》。

第一篇:如何保住古诗文的美(文艺观察·关注语文教育)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如何保住古诗文的美(文艺观察·关注语文教育❹)

——由小学教材增加古诗文想到的

比单纯在教材中增加古诗文数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自主、自在地“悦”读,让他们爱上古诗文,在他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上世纪初以来,古典诗文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反映到小学教材上,就是曾一度不见它们的踪影。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选入一些,后来有所增加。近些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升温,关于语文教材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应增加古诗文篇目的提议和讨论一直很多,这些提议和讨论对提高国民对古典诗文的重视程度和接受热情,无疑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古典诗文,尤其是古典诗歌,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是非常适宜的内容选择。“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它们朗朗上口,表现出音乐之美;它们高度凝练,语短情长,表现出汉字的独特魅力;它们从生活中来,表现出古人世界丰富的情与事。更重要的是,古典诗文呈现出一种境界之美,得意忘言,空灵悠远,这得益于先人对浑朴天地的贴近与体悟,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反思。这是东方文明独特而深刻的智慧。因此,适度在语文教材中增加古诗文,让孩子们阅读古诗文,濡染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对于培养少儿的审美感受(审美是真、善观念形成的途径与基础),是极其有益的。

但具体到实际操作上,增加的幅度、选入的标准与教学设计等问题,都需要思考和规划。古人写“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天地之间这一派自然风光,若是进了教材,会否因为应试教育的思维,而仅仅被硬性要求背诵、默写,为释义和理解设计标准答案?一首素朴浑然的妙诗在进入教材之后,会不会就像把大自然硬扯进一个细窄闭塞的管道,窒息了它的美?在这个意义上说,在教材中是否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增加古诗文的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着眼于如何教,如何读,如何让孩子们自主、自在地“悦”读,让他们爱上古诗文,在他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教育工作者应该多想想孩子的心理以及接受习惯,接受不同孩子的差异并加以引导,而不是严格地框定、限制,不是填鸭式地强迫灌输。自由的教与学的境界,是大家共同努力追索的。“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种诗意盎然的教学境界,值得我们向往和追求。

现在,古典诗文阅读的背景,已发生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文化思想上,还表现在生存空间上。“澄江静如练”“绿杨枝外尽汀洲”“渌水荡漾清猿啼”,这样的自然美景越来越少。湖干河污,水泥森林不断扩展,棚养花草纤弱易萎,这种现状让孩子如何理解古诗文中的美景?会不会我们提供了书本中的美,而孩子们却找不到现实中的真?因此,关于古诗文的讨论,又应该不拘泥于教育系统,还需要关注大的社会背景,做综合的反思,进行综合的改善。总书记一直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谓为这一层面的思考做了有力的注脚。

因此,就少儿阅读古诗文、继承传统文化来说,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简单地在教材中增加几首古诗文,还要做另外更艰巨的工作:一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教育制度的改革;二是改善我们的生态与生活,让古诗文中的美景重返大地,让古诗文的土壤重新鲜活,让人能够亲近自然、返璞归真。这样综合性的工作,必然是美、真、善合一的工作。

第二篇:语文之美和教育之责

语文之美和教育之责

今天谈教育,最响亮的口号,一是国际化,二是专业化。这两大潮流都有很大的合理性,但若以牺牲‚母语教育‛或‚中国文辞‛为代价,则又实在有点可惜。

110年前,具体说是光绪29年(1903)11月,晚清最为重视教育的大臣张之洞在奉旨参与重订学堂章程时,在规定‚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全勤习洋文‛的同时,强调‚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之所以刻意凸显‚中国文辞‛,不是基于文学兴趣,而是担心西学大潮过于凶猛,导致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的失落。此立场曾被批得‚体无完肤‛,今天看来颇有预见性。

1、阅读与写作课:国外高校是抹不掉的必修课,我们还在由大学‚自作主张‛

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时,我曾谈及:‚‘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识字,还牵涉知识、思维、审美、文化立场等。我在大陆、台湾、香港的大学都教过书,深感大陆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前一句好说,后一句很伤人,这其实跟我们整个教育思路有关。

教育部在启动此次新高考改革时,已明确宣布取消中学的文理分科。但至于今后大学是否要开设‚大一国文‛或‚大学语文‛,教育部不敢硬性规定,任凭各大学自作主张。相比之下,台湾教育界目前还在坚持6个学分的‚大一国文‛,显得弥足珍贵。

记得4年前,在上海哈佛中心成立会上,与哈佛大学英文系教授交流各自的心得与困惑,我谈及‚大一国文‛的没落以及大学生写作能力的下降,对方很惊讶,因对他们来说,‚阅读与写作‛是必修课,抹不掉的。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而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的。

学习本国语言与文学,应该是很美妙的享受。同时,此课程牵涉甚广——语文知识、文学趣味、文化建设、道德人心、意识形态,乃至‚国际关系‛等。最后一点是我的即兴发挥,起源于一件小事。

多年前,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很悲伤地告诉我,日本的中学国文课本将删去鲁迅的《故乡》,理由是国文不该收外国人的作品。表面上争的是‚译作‛算不算‚国文‛,背后则是国民心态;长远看,此举多少会影响日后的中日关系。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是收译作的,除了承认现代汉语受外来词汇及表达方式的深刻影响,还显示了国人的开放心态及国际视野。

2、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教学

我从16岁开始教书,最初教小学及初中的语文课,后来在大学主讲文学史。记得‚文革‛时知青下乡,若被请去教书,十有八九是从语文教起——我自己的经历也是这样。因为校长们觉得,凡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只要满腔热情且肯用心,都能教好语文课。换句话说,语文很重要,但教语文课的门槛很低,完全可以‚无师自通‛。

4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当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不管教的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不太容易了。但即便如此,高中的语文课或大学的文学史课程,依旧注重自由自在的阅读,没有那么多‚先修课程‛的限制,也不太讲究‚循序渐进‛。面对浩如烟海的名著或名篇,你愿意跳着读、倒着读,甚至反着读,问题都不大。这也是大学里的‚文学教育‛不太被重视的原因——‚专业性‛不强,缺几节课,不会衔接不上。

可这正是中学语文或大学的文学课程可爱的地方,其得失成败不是一下子就显示出来的,往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比如多年后回想,语文课会勾起你无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几册老课本,闲来不时翻阅;数学或物理就算了,因为相关知识你已经掌握了。另外,对于很多老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比数学、英语(课程)或政治课老师更容易被追怀。不仅是课时安排、教师才华,更与学生本人的成长记忆有关。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语文课很重要,影响学生一辈子,一点都不夸张。别的课程若非做专门研究,大都毕业就搁下,惟有研习本国语文,是‚活到老,学到老‛。

语文教学的门槛很低,堂奥却极深。原因是,这门课的教与学,确实是‚急不得也么哥‛,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时间与耐心。现代社会‚知识大爆炸‛,学生需要修习的科目很多,不可能只读‚四书五经‛;但贪多求快,道听途说,压缩饼干式的教学,对于中学语文或大学的文学史课程,损害尤其明显。因此,如何在沉潜把玩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读书人认真思考。

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教学。实际上,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这样,语文就一定能学好。《东坡志林》里提到,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这样的大白话,是经验之谈。欧阳修、苏东坡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据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称,叶老从不给他们讲授写作方法,只要求多读书;书读多了,有感觉,于是落笔为文。文章写多了,自然冷暖自知,写作能力逐渐提升。叶老这思路,跟欧阳修的说法很接近。

3、我特别担心慕课风行的结果。别的课我不懂,但深知语文课不能对着空气讲,‚现场感‛很重要,必须盯着学生们的眼睛

为何先说‚学‛,再说‚教‛?因本国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靠学生自觉。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这门课上表现特别突出。教师能做的,主要是调动阅读热情,再略为引点方向。若学生没兴趣,即便老师你终日口吐莲花,也是不管用的。十年前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小说欣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我在‚前言‛中称:‚除了母语教学、人文内涵、艺术技巧等,我们更关注‘阅读快感’——读小说,如果味同嚼蜡,那将是极大的失败。‛其实,不仅是选修课,语文课本都得考虑学生的阅读趣味。记得小时候新学期开学,最期待的就是领到语文课本,然后抢先阅读,半懂不懂,但非常愉快。

说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阅读快感:一是诉诸直觉,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是含英咀华,来得迟,去得也迟。‚经典阅读‛与‚快乐阅读‛,二者并不截然对立。我只是强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的目光‛。发现什么?发现表面上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所蕴涵着的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而这种‚发现‛的能力,并非自然而然形成,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培育。这方面,任课教师的‚精彩演出‛与‚因势利导‛,都很重要。

在拙作《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的‚开场白‛中,我提及大物理学家费恩曼如何精心准备,投入极大热情,把物理学讲得出神入化,让人着迷,当时借用《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里的一段话:‚对费恩曼来讲,演讲大厅是一个剧院,演讲就是一次表演,既要负责情节和形象,又要负责场面和烟火。不论听众是什么样的人,大学生也好、研究生也好、他的同事也好、普通民众也好,他都真正能做到谈吐自如。‛不一定是学术大师,任何一个好老师,每堂课都是一次精心准备的演出,既充满激情,又不可重复。

如承认讲课是一门艺术,课堂即舞台,单有演讲者的‚谈吐自如‛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听讲者的‚莫逆于心‛,这才是理想状态。去年我在《文汇报》发文章,承认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普及教育、传播知识方面的巨大优势,同时又称:从事文学教育多年,深知‚面对面‛的重要性。打个比喻,这更像是在干‚农活儿‛,得看天时地利人和,很难‚多快好省‛。这‚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的妙喻,不是我的发明,其实来自叶圣陶、吕叔湘二位老前辈。我特别担心慕课风行的结果,使得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偷懒或丧失信心,自觉地降格为某名校名师的助教。别的课我不懂,但深知语文课不能对着空气讲,‚现场感‛很重要,必须盯着学生们的眼睛,时刻与之交流与对话,这课才能讲好。只顾摆弄精美的PPT,视在场的学生为‚无物‛,这不是成功的教学,也不是称职的教师。

4、某种意义上,学文学的,太富贵、太顺畅、太精英,不一定是好事情

关于中学语文课以及大学的文学教育,我说过两句话:一是请读无用之书,二是中文系是为你的一生打底子;现在看来,有必要增加第三句,那就是:语文学习与人生经验密不可分。

先说第一句,那是答记者问时说的。我谈到提倡读书的三个维度,其中包括‚多读无用之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今天中国人的阅读,过于讲求‚立竿见影‛了。在校期间,按照课程规定阅读;出了校门,根据工作需要看书。与考试或就业无关的书籍,一概斥为‚无用‛,最典型的莫过于搁臵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历史等。而在我看来,所谓‚精英式的阅读‛,正是指这些一时没有实际用途,但对养成人生经验、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有意义的作品。

第二句则是在北大中文系2012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中文系出身的人,常被贬抑为‘万金油’,从政、经商、文学、艺术,似乎无所不能;如果做出惊天动地的大成绩,又似乎与专业训练无关。可这没什么好嘲笑的。中文系的基本训练,本来就是为你的一生打底子,促成你日后的天马行空,逸兴遄飞。有人问我,中文系的毕业生有何特长?我说:聪明、博雅、视野开阔,能读书,有修养,善表达,这还不够吗?当然,念博士,走专家之路,那是另一回事。‛

这就说到了第三句。引述章太炎‚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太炎先生自定年谱》),似乎有点高攀;那就退一步,说说普通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中学毕业生,通过高考的选拔,走到一起来了;可实际上,他们的学习能力及生活经验千差万别。一般来说,大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业水平高,眼界也开阔,乡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第一年明显学得很吃力,第二年挺住,第三、四年就能渐入佳境——其智力及潜能若得到很好的激发,日后的发展往往更令人期待。如果读的是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其对于生活的领悟,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对于幸福与苦难的深切体会,将成为学习的重要助力。

某种意义上,学文学的,太富贵、太顺畅、太精英,不一定是好事情。多难兴邦,逆境励志,家境贫寒或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大学生,完全不必自卑。

五、大学生一定要学会表达。有时候,一辈子的道路,就因这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或面试决定,因此,不能轻视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单讲认真读书不够,还得学会独立思考与精确表达。这里的表达,包括书面与口头。几年前,我写《训练、才情与舞台》,谈及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倾听与提问,其中有这么几句:‚作为学者,除沉潜把玩、著书立说外,还得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向听众阐述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一辈子的道路,就因这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或面试决定,因此,不能轻视。

中国大学没有开设演讲课程,很多学者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具体的论述容或不准确,但强调口头表达的重要性,我想八九不离十。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大学生在一起开会,你明显感觉到大陆学生普遍有才气,但不太会说话——或表达不清,或离题发挥,或时间掌握不好。这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倾向于演讲而不是讨论有关。实行小班教学,落实导修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分数,若干年后,这一偏颇才有可能纠正过来。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语文课最有可能先走一步。

我博士刚毕业那阵子,曾被老先生夸奖‚会写文章‛。当初还觉得挺委屈的,因为,比起‚思想深刻‛或‚功底扎实‛来,这‚会写文章‛不算专业评价,更像是雕虫小技。教了30年书,逐渐体会此中甘苦。我终于明白,作为学者,会不会写文章,确实是个‚事‛——而且是不小的事。最近10年,我撰写了若干关于‚现代中国述学文体‛的论文,一半是学术史研究,一半则为了教学需要。不说成为大学者,即便只是完成博士或硕士论文,也都不是‚动手动脚找东西‛,或引进最新潮的理论,就能手到擒来的。

在一个专业化时代,谈‚读书‛与‚写作‛,显得特别小儿科。或许正因此,当大学老师的大都不太愿意接触此类话题。既然没有翅膀,若想渡江,就得靠舟楫。不管小学中学大学,对于老师来说,给学生提供渡江的‚舟楫‛,乃天经地义——虽然境界及方法不同。在北京大学的专题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讲论会上,每当循例点评学生的论文时,我不仅挑毛病、补资料、谈理论,更设身处地帮他们想,这篇文章还可以怎么做。学生告诉我,这个时候他们最受益。

说到底,中学语文课以及大学人文学科,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只讲‚专业知识‛不够,还必须‚能说会写‛——这标准其实不低,不信你试试看。

第三篇:第八课时 关注生命教育 体验生命之美(二

1、单选

1生命教育的主题不包括()A.生命文化教育 B.生命健康教育 C.生命态度教育 D.生命意义教育 标准答案:A

2属于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的内容有: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和()

A.学习和了解每个人在婚姻、家庭与社会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B.理解生与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C.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和帮助弱者 D.了解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 标准答案:C

3属于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包括()

A.了解生育过程和避孕的方法,认识到人工流产对身心的伤害

B.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以及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技能

C.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远离“黄”、“赌”、“毒” D.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生活安全知识 标准答案:D2、判断

1生命教育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大致相同。

标准答案:

2体验教育是帮助孩子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

标准答案:

3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孩子学会感知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标准答案:

第四篇: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刘向美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鄱阳五一中心学校---陈红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年轻一代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往往会承受着比以往沉重得多的心理压力。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竞争压力增大,新旧观念不断撞击,各种新现象、新矛盾纷至沓来,使如今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心理障碍的机会增多。有调查发现约50%的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出现畏惧甚至厌学心理;45%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有困惑;36%的学生的在自我意识方面有问题。这些都向我们表明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十分严峻,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学校的广泛关注。虽然现在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单纯的心理健康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胸怀,还是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人生感慨,“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孤寂沉重,都会对学生的整个心灵起到震撼作用。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发挥潜能,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和鲜明的个性品质的人。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不少学生组织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以他们为中心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同学大多都能做到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遇到争议问题自己找相关证据驳倒对方,很少出现蛮不讲理的现象。久而久之,同学们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

力;既学会了与人合作,又学会了关心、鼓励他人,为他们今后在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凭借评价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

研究表明,恰当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具有激励功能。重视肯定性评价,让学生产生成功体验,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构建学生自信的学习心理环境。较高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营造学生成功的心理环境,激起他们向更高目标奋进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强化激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取而代之;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是第四层次——尊重需求,这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学生就会努力实现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即努力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评价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构建学生自信的学习心理环境,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推动其“自我实现需求”,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激起学生奋进的积极情绪,使学生更加勤奋地学习,从而推动语文学习的发展,继而促进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自信心。

3、利用榜样,潜移默化,培养坚强意志力和坚韧品质。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人人都一帆风顺事事成功的,失败总会有的,挫折也在所难免,尤其对中学生来讲,挫折和失败会有更多的机会不期而遇。为此,及时对中学生做心理疏导和预防是很有必要的。而就中学生来讲,所面临的挫折大多数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家庭贫困等情况。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很好的文章,我们不妨拿来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来用。我们可以指引学生从屈原的被贬遭逐仍冒死进谏中,读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从勾践的“卧薪尝胆”和项羽的“破釜沉舟”中,读出“有心人天不负”和“有志者事竟成”;从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读懂“中国的脊梁”;从“苏武牧羊”中读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从司马迁的《史记》中,读出忍辱负重者的正直;从《老人与海》中,感受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精神;从 《报任安书》 中培养学生不屈服于逆境,在逆境中崛起的人格。

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坚强意志力和坚韧品质教育,净化学生灵魂,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其高尚情操的教育渗透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激发学生强烈的进取意识,培养其坚定的意志,使他们的生命在进取中得到升华。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是听、说、读、写。通过写作可以开拓他们的思路,置学生于各种社会关系的思考之中,引起他们的联想,触发他们的情感,从人与人的关系中端正自己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从他们的作文中窥探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在评语中与他们进行心灵间的对话,给予他们一些必要的指导,渗透心灵健康教育。

1、通过命题或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眼中的XX》,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别人来正确了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走近他人》,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增进了解;“挫折”话题的作文可以培养学生挫而弥峰的进取精神。“感悟真情”话题的文章,可以促进学生感受亲情、友情等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学会感恩„„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写作练习,学生会对人生逆境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对社会、他人心存感激,从而恰当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中,青少年学生学业上的沉重压力,对复杂社会的不适应性,往往使得他们内心充满困惑和矛盾。这种不良情绪若堆积在心中不能得到及时排泄,就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具有闭锁性,他们往往把这种内心的喜怒哀乐渲泄在日记里,教师通过批改他们的日记,采用“书面”的形式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灵交谈,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让他们摆脱困惑,有助于他们完善自我人格。具体做法是我们每天批改一部分同学的日记,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或帮助他们分析事情的原因,寻求解决良策;或用一句名人名言去激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的斗志。利用 “心灵对白”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谈,避免当面交谈的局促与尴尬,效果很不错。

三、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让学生拓展视野,又可以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对真、善、美的欣赏和评判能力,丰富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语文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摄取符合学生阅读的时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智慧背囊》从书中很多精美的文章都蕴含深刻的哲理,阅读这些故事,可培养学生克服胆小的弱点,或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或增进学生的自信心,或教会学生学会感恩,或让学生充满爱心、学会关心他人。再如《读者》《时文选读》等书籍杂志,其中都有许多佳文可成为随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更能起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如阅读《海伦.凯勒的传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可以让书中的故事感染学生,让主人公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阅读《简·爱》,学生会懂得人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懂得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懂得人可以贫穷但不可以没有远大志向。总之,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接受人类创造的智慧的洗礼,提高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健康的心理也就于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让学生的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使命,让我们更加重视与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使学生的精神更丰富,心灵更充实,目光更敏锐。唯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有着广阔的前景,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学会观察提高写字质量的好方法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学会观察——提高写字质量的好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在低年级的习字教学中,时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认真范写,范字很标准;学生努力写,刻苦又认真,然而习字的质量总提不高。所习之字或结构失调、或重心不稳、或笔画出错、或字体呆板。仔细究其原因,发现低年级学生写字之前没有观察范字的习惯,更没有观察范字的方法,故所习之字总与范字差之千里。俗话有“得心应手”一说,清楚地告诉我们先要得之于心才能应之于手。如何才能得之于心,只有通过观察,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他们认真精细的观察能力。

一、树立观察的意识 写前观察

低年级学生写字之前没有观察范字的习惯,往往提笔就写。教师应在写每一个字之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范字,使他们对所写之字的笔画姿态、结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例如在识字课上,我经常要安排一到两分钟的“明亮的眼睛”的小比赛:先出示两至三个形近字,后读活泼的儿歌启发“看看有点像,其实不一样,究竟哪里不一样?看看比比再想想。”通过比较,提供给学生观察的着眼点,使他们在观察时能有的放矢,习字时心中有数。久而久之,学生在下笔之前就能养成观察范字的习惯,这为提高习字质量迈出了第一步。

写中观察

对刚开始习字的低年级生来说这一点很重要。许多学生习字中往往看一个字就写一个字,甚至写一行同样的字,中途也不观察范字,以至越写同范字的距离就越大。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对范字进行观察。因为他们写前观察到的不可能在书写过程中完全清楚地在头脑中反映出来,总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写中观察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具体做法:指导学生对范字看一笔,教师范写一笔,学生跟着写一笔。训练一个时期,然后逐步放手,使之养成习惯。

写后观察

此过程就是学生将所习之字与范字对照、比较、修改的过程。低年级学生习字,往往草草了事,不去仔细对照,自己所习之字究竟与范字存在何种异同,写后观察能帮助学生发现运笔上的问题、结构上的问题……教师作适当讲评,学生及时修改,能很快提高写字质量。

二、学会观察的方法

古人曾说:“察之尚精,拟之尚似。”意思是:观察范字越精细越好,模仿范字越相似越好。可见精细地观察范字是临习范字的首要条件。低年级学生大多在习字时不会观察,不知应该看些什么?怎么看?所以指导学生写字,首先要指导他们学会观察范字,尽量做到观察精细。我认为每个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导观察。

1、整体观察:即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笔画或部件的位置、大小、宽窄、收缩、舒展、相让、穿插等,都要看个仔细,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下笔书写才能与范字相似。

2、局部观察:即观察每个笔画的姿态:长短粗细、平斜曲直,乃至笔画首尾的样子、中途转折的特点,以及一般特点和灵活变化等,要做到了然于心。这样,兼之于运笔方法的指导:孰轻孰重、孰徐孰疾、锋之藏露、笔之提顿……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观察三点水时,指导学生观察第二点的书写位置,从而观察出三点分布呈弧形,如“”

观察“志”时,强调观察心字底的三点,发现这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志”。练习悬针竖和垂露竖时,发现两者起笔都轻顿、行笔稍轻。不同的是前者收笔出锋如针,而后者则藏锋稍顿。

一个字的部件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安排,笔画之所以成这样姿态,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观察,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也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促进写字质量的提高。

下载如何保住古诗文的美(文艺观察·关注语文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保住古诗文的美(文艺观察·关注语文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