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枣树春季萌芽后高接换种技术》推荐意见
《枣树春季萌芽后高接换种技术》
推荐意见
枣树作为一种小水果类型,在湖北省种植面积十分有限,曾经在随州市的曾都区(现为随县)有过随州大枣的规模种植,其他地区均为零星种植的庭院经济。近年来,孝昌县立足自身优势,在枣树开发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枣树春季萌芽后高接换种技术》提出了将经济效益较差的梨枣通过高接更换成深受市场欢迎的冬枣,总体来看项目选题准确而科学,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基础工作。
1、技术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指标正确真实,能准确反映研究成果的总体性能和技术特征。但研究报告过于分散,对创新点没有进行总结提炼。
2、该项技术在湖北省范围内尚无研究和应用,因此在省内来说枣树的高接换种技术是先进的、成熟的并且具有明显的创造性。
3、与国内同领域相比,该项目的部分性能指标处于领先水平。如嫁接成活率枣树萌芽后4月6日到5月6日枝接,其成活率在95%以上。
4、材料存在的问题:
(1)技术工作总结过于简单。我认为成果鉴定的核心内容就是技术工作总结,应该包括背景、项目技术路线、项目技术内容(含对比试验)、项目的创新点(与同行业的比较)、项目实施效果(应用证明)及技术的应用前景。
(2)材料中提出了几个指标值得商榷:
A、接穗数量:10年生以下的树换头5~7个,10年生树10~15个,20年左右的树35~45个。我认为没有必要换太多,我们现在一般提到每棵树换头15个以内。
B、“施基肥时不损伤或少损伤较粗的根系”。如果采用多头地位嫁接,就要注意地上部与底下部的平衡问题,柑橘上明确提出了要进行根系修剪,就是通过施基肥剪断部分根系。
C、关于“开甲”的问题,建议只提如何采取措施“确保甲口在30天左右愈合”,其他如“若甲口35天以上还不能愈合,应及时涂促进甲口愈合的药剂,如赤霉素(920)等,以促进甲口尽快愈合”不需要多说。
宴主任:
看了你的材料,提出了一些看法,先发给你看看,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尽快回复,以便反馈给科技局。
另外,鉴定专家成员可能还要再商量一下,中下旬农业部可能有活动需要我参加。
鲍江峰即日
第二篇:果树高接换种的死因及对策
八亩地-农业分类信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果树高接换种的死因及对策
http://www.xiexiebang.com/
果树高接换种是迅速调整果树品种结构,改造低产果园的有效技术措施。但有的果园换种后成活率低或成活后生长不良,还有的成活后2至3年就枯萎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老势弱高接换种。树龄不能太大,树势不能太弱。一定要用树龄20年以下,树势健壮,枝条多且分布均匀的青壮年树。高接换种应掌握两个原则。一是一次不可把树冠去光,否则会引起烂根死亡;二是尽可能压低接口部位,这样可以避免换种后内膛空虚。
二、接穗过少。高接换种会对树冠造成严重损伤,如果接穗过少,成活后合成的光合产物就少,不能满足树体需要而导致死亡。一般树冠直径5米以上的大树,应嫁接接穗100至120个;冠径5米以上的大树,应嫁接接穗100至120个;冠径3至4米的中等树,应嫁接接穗60至80个;冠径3米以下的小树,应嫁接接穗25至40个。
三、亲和力弱。接穗和中间砧的亲和力强弱,是影响高接成活率高低和成活后生长是否良好的重要因素。如中国梨接在西洋梨上,当年中间砧会隆肿变色,衰弱快,寿命较短。红富士果接在大国光、红玉等品种上,成活率高、长势强,接在金帅、元帅等品种上,成活率低、长势弱。
四、过早结果。高接时多接带花芽接穗和长接穗,可提早结果。但树体营养生长受到抑制,不利于树势恢复,甚至导致早衰和枯死。一般两个芽的短接应占50%,带花芽接穗和有4至5个芽的长接穗各占25%。
五、管理不当。高接前应进行果园深翻,促进根系生长。柑橘、杨梅等果树的新接芽长到5至7片叶时,枇杷的新芽长到4至6片叶时,应及时摘心,以培育健装枝组。果树高接以后,枝干失去树冠遮蔽,会因日照而造成裂皮、干枯,应注意保护。
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工作。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落叶果树改劣换优的多头高接技术及接后管理
落叶果树改劣换优的多头高接技术及接后管理
摘 要:本文分析了落叶果树改劣换优的多头高接技术及接后管理。
关键词:高接技术;管理
技术要点
1.1 要尽快恢复和扩大树冠
嫁接头数,以多一些为好,具体头数一般与树龄成正比关系。树龄每增加1年,高接时要多接2个头。砧木树龄越大,嫁接头数就越多。
1.2 要考虑锯口的粗度
接口的直径通常以3~5cm为最好。接口太大,嫁接后就不容易愈合,还会给病虫害的侵入创造条件,特别容易引起各类茎干腐烂病。另外,对将来新植枝干的牢固程度也有不良影响。如果接口较小,则一般一个接口接一个接穗。这样,既便于捆绑,嫁接速度也快,且成活率高。
另外,嫁接部位距离树体主干不要过远,嫁接头数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内膛缺枝,结果部位外移。
根据以上原则,对尚未结果和刚开始结果的小果树,可将接穗接在砧木一级骨干枝上,即主枝上。一般在离主干30~40cm的主枝上嫁接。这样,所长出的新 梢可以作为主枝和侧枝。在嫁接时,中央干嫁接的高度要高于主枝,使中央干保持优势。对于盛果期的果树,接穗要接在二级骨干枝上,即主枝、侧枝或副侧枝上,它的大型结果枝组也可以嫁接。为了达到树冠圆满紧凑,使嫁接成活后的果树立体结果,除了对果树进行枝头嫁接外,对它的内膛也可用腹接法来补充其中的枝条,或者在嫁接后对砧木的萌芽适当予以保留,待日后再进行芽接,以补充内膛的枝条数量。
在嫁接方法的选用上,由于高接时常在梯子上或爬在树上作 业,所以应力求简单,可采用合接、劈接或插皮接。一般嫁接时期早,砧木不离皮时用合接或劈接;嫁接时期较晚,砧木能离皮时插皮接。嫁接时,采用蜡封接穗,每头接1个接穗,而后进行裸穗包扎。个别接口粗、接有2个或多个接穗的,可套塑料口袋。内膛插枝可用皮下腹接,小树树皮薄可用腹接法。注意事项
在一棵大树上进行多头高接时,不能锯1个头接1个。而是要1次把所有的头都锯好后再嫁接,以免锯头时碰坏已经接好的枝头,或者震动附近已经接好的部位,使接穗移位而影响它的成活。嫁接时,砧木伤口暴露一段时间(如半天)后再接,也不会影响成活率。接穗较细弱,切削后须立即插入砧木接口,并且要马上包扎 好,以防接穗失水,影响成活。
在嫁接时,有些树主侧枝紊乱,而且较多。如果为了整形而锯去它的一部分枝条,不进行嫁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 为嫁接树已经受伤,伤口很难愈合,所以全部枝条都要嫁接。为了结合整形,可以将主要枝条的接位提高一些,将其他枝条的接位降低一些,以后培养成辅养枝控制 生长。总之,嫁接后的枝叶量以多为好,以后可逐步进行整形修剪。
嫁接后的管理
3.1 除萌蘖
对于高接换种的砧木来说,由于砧木大,嫁接后树体上大部分的隐芽都能萌发。萌蘖清除工作,一般要进行3~4次。由于苗木砧木上的主芽、侧芽、隐芽和不定芽,能不断萌生出来,因此清除1次是不够的,而是要随时把萌蘖除去。等到接穗生长旺盛后,萌蘖才停止生长。
在大树高接时,为了防止内膛空虚,应保持一定的叶面积,使地上地下部分得以平衡,也可以在内膛(树体中下部位)留少量萌蘖,但必须采用摘心等方法予以控制,以减少对接穗生长的影响。在接穗附近,不能留砧木萌蘖。对内膛萌蘖,可待秋季进行芽接,或要第2年春季进行枝接。
3.2 解捆绑
现在进行果树嫁接,大多使用塑料条捆绑。塑料条和塑料套能保持湿度,有弹性,绑得紧,其缺点是时间长了以后,会影响接穗及砧木的生长。因为塑料不腐烂,所以必须解除这种捆绑物。
春季枝接成活后,不要过早解除捆绑。一般要等生长到50cm左右,接穗明显加粗,并且由于塑料条的捆绑而影响加粗生长时,才解开塑料条。最好比较松快地将它再绑上,以免因接口生长不牢而使接苗折断。
3.3 立支柱
嫁接成活后,由于砧木根系发达,接穗的新梢生长很快。在春季枝接中,插皮接、贴接、袋接和插皮舌接等方法的接穗接活后,容易被风吹折;而采用劈接、合接和切接等方法的接穗接活后,则不容易被风吹折。
为了防止风害,要立支柱,把新梢绑在支柱上。一般当新梢生长到30cm以后,结合松塑料条,应在砧木上绑1~2根支柱。芽接的可在砧木旁边土中插一根支 柱,并将其下端绑在砧木上,然后把新梢绑在支柱上。大树嫁接后生长量大,容易遭风害,因此所立支柱要长一些,一般长度为1.5m。支柱下端牢牢地固定在接 口下部的砧木上,上端每隔20~30cm,用塑料条固定新梢。因此,固定新梢的工作,要进行2~3次。随着新梢的生长,一道又一道地往上捆绑,以确保即使 7~8级以上的大风,也不能将接穗吹断。采用腹接及皮下腹接法嫁接的,一般不必再绑支柱,可以把新梢固定在上面的砧木上。
3.4 新梢摘心
为了控制过高生长,当嫁接成活后,接穗新梢生长到40~50cm时,要进行摘心。通过摘心,促进果树早分枝,便可以形成立体结果。
摘心工作,可以进行2~3次。第1次摘心后,竞争枝还会继续伸展,需要再摘心。通过连续摘心,可以促进大量副梢小枝的形成。为了育苗进行的嫁接,接穗生长后不要摘心,以形成单条生长。这种小苗,便于捆绑和运输,定植于果园后,生长整齐一致。
3.5 防治病虫害
嫁接成活后,新梢萌发的叶片非常幼嫩,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效地保护幼嫩枝叶的生长。
另外,对高接的接口要加以保护,特别是接口太大、伤口不能在1~2年内愈合的,在接口处要涂波尔多浆,即浓度较高的波尔多液,以防接口处腐烂。
3.6 加强肥水管理
嫁接后的植株生长旺盛,喜肥需水,应及时施肥和灌水,以促进嫁接树或树苗的生长。
第四篇:2019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19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今年我县小麦生产,由于秋种期间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播种进度快,适播面积大,播种基础好,冬前苗情明显好于去年和常年,是近几年来苗情较好的一年。主要特点:群体合理,个体比较健壮。全县小麦平均亩茎数63.31万,单株分蘖2.4个,三叶以上大蘖1.85个,主茎叶片数4.12片,平均次生根3.7条。其中一类苗面积62.1万亩,占45.7%,比去年增加5.9万亩,平均亩茎数77.44万,单株分蘖3.11个,次生根4.6条。二类苗面积40.9万亩,比去年增加1.9万亩,占30.1%,平均亩茎数55.8万,单株分蘖2.09个,次生根4.06条。三类苗面积21.6万亩,占15.9%,平均亩茎数38.6万,单株分蘖1.37个,次生根2.1条,分别较上年减少0.7万、0.09个、0.14条。旺苗面积11.2万亩,比上年减少4.2万,占8.3%。一二类苗和旺苗面积较去年增加,三类苗面积减少。
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部分地块播量偏大,播期偏早,有旺长趋势。二是部分地块由于整地质量较差,田间坷垃较多,缺苗断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部分麦田遭受不同程度冻害。受去年11月下旬大幅降温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块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四是部分地块病虫草害较重,尤其是个别地块地下害虫和杂草发生程度较重。
针对目前我县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应立足于“控旺长,防春冻,早除草,巧施肥”的指导思想,突出分类管理,构建各类麦田的合理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一、镇压划锄,保墒抗旱控旺长
春季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使经过冬季冻融疏松了的土壤表土层沉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减少水分蒸发。因此,对于吊根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导致土壤暄松的地块,一定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的作用;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作用。
划锄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灭草等效果。早春划锄最好和镇压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作用。
二、适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
麦田除草最好在冬前进行,但受冬前降水、降温天气的影响,我县冬前化学除草面积相对较少。因此,适时搞好春季化学除草工作尤为重要。春季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是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要在小麦返青初期及早除草。杂草越小除草效果越好。早春气温波动大,除草前应关注气象预报,喷药前后3天不宜有强降温天气(最低温0℃以下)。白天喷施除草剂时气温要高于10℃(日平均气温8℃以上),这不仅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也可避免发生药害。某些除草剂春季施用过晚,易产生药害和残留,春天化学除草不要晚于3月底。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记载的防除对象和推荐剂量使用除草剂,过量使用易产生药害。针对我县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可选择如下除草剂:
双子叶杂草中,以播娘蒿、荠菜、藜为主的麦田,可亩用50g/L双氟磺草胺悬浮剂6g,或者亩用56%
2甲4氯钠可溶粉剂100~140g。以猪殃殃为主的麦田,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毫升或5.8%双氟·唑嘧胺乳油10毫升,也可选用氟氯吡啶酯、麦草畏、唑草酮或苄嘧磺隆等。
单子叶杂草中,玉米茬麦田以雀麦、节节麦为主。防除雀麦可亩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9~12.5g、或者30g/L甲基二磺隆悬浮剂25~30g、或者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g。防除节节麦可亩用30g/L甲基二磺隆悬浮剂25~30g。
以上药剂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或者选用含有以上成分的复配制剂。春季麦田化学除草易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如氯磺隆、甲磺隆等药剂。
三、分类指导,科学施肥浇水
春季肥水管理是调控群体和个体的关键措施,各乡镇一定要因地因苗管理,突出分类指导。
(一)旺长麦田
旺苗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这类麦田由于群体较大,叶片细长,拔节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从而招致倒伏。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镇压。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可有效抑制分蘖增生和基部节间过度伸长,调节群体结构合理,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是控旺苗转壮的重要技术措施。注意在上午霜冻消除露水消失后再镇压。旺长严重地块可每隔一周左右镇压一次,共镇压2~3次。
2.喷施化控剂。过旺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麦巨金”等化控剂,可抑制基部节间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一般亩用量30~40毫升,对水30千克,叶面喷雾。
3.因苗确定春季追肥浇水时间。对于年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地力消耗过大,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弱苗;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早春不要急于施肥浇水,应在镇压和喷施化控剂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将追肥时期推迟到拔节后期,一般施肥量为亩追尿素15千克左右。
(二)一类麦田
一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60万~80万,多属于壮苗麦田。在管理措施上,要突出氮肥后移。
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70万~8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万~7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千克左右。
(三)二类麦田
二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45万~60万,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冬春分蘖的成穗率。
地力水平较高,群体55万~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以后、拔节以前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群体45万~55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
(四)三类麦田
三类麦田一般每亩群体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一般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拔节前力争划锄2~3遍,增温促早发。同时,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早追施氮素化肥和磷肥,促根增蘖保穗数。只要墒情尚可,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延缓麦苗生长发育。
(五)冻害麦田
对于冬前和越冬期冻害较重的麦田,要立足“早管促早发”的原则,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早春适时搂麦或划锄,去除枯叶,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新生叶加快生长。二是在土壤解冻后及时追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5千克左右,缺磷地块亩施氮磷复合肥20千克左右,促进小分蘖成穗;三是在返青期叶面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四是在拔节期再根据苗情酌情追施氮肥或氮磷复合肥,提高穗粒数。
四、精准用药,绿色防控病虫害
返青拔节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的危害盛期,也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的侵染扩展高峰期,要抓住这一多种病虫混合集中发生的关键时期,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以主要病虫为目标,选用对路杀虫剂与杀菌剂混用,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要精准用药,尽量做到绿色防控。麦蜘蛛在上午10:00以前或下午4:00以后活动旺盛,此时防治效果较好,可亩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4~8g或4%联苯菊酯微乳剂30~50mL;防治纹枯病、根腐病可选用18.7%杨彩悬乳剂每亩50~70毫升对水75~100千克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每亩20毫升对水75~100千克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8%乐斯本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每亩40~50毫升对水75~100千克喷麦茎基部;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4月上中旬亩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1.5千克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毫升兑细砂或细沙土30~40千克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以上病虫混合发生可采用对路药剂一次混合施药防治。
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我县早春常发灾害。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因此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因此,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前浇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冻害的麦田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另外还有小麦蘖芽可以长成分蘖成穗。只要加强管理,仍可获得好的收成。因此,若早春一旦发生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主要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施肥料。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2~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二是及时适量浇水,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平衡植株水分状况,使小分蘖尽快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第五篇:2013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2013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目前,立春已过,雨水将至,小麦由南向北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总的看,今年北方冬麦区苗情基础较好,但黄淮南部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晚播麦田冬前生长量不足,群体偏少、苗龄偏小、个体偏弱;西北部分地区墒情不足,旱象显现;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菌源基数大,有加重发生可能;冬前杂草滋生,春季防除难度大。各地要加强分类指导,因时因地因墒因苗落实好田管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路线是:促控结合,以促为主,加强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奠定丰收基础。
一、华北和黄淮冬麦区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华北和黄淮冬麦区大部分麦田土壤墒情适宜,苗情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春季田间管理要合理运筹水肥、促穗足粒多粒重,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镇压划锄,提墒保墒,促苗早发稳长。镇压和划锄结合进行,一般应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对秋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和没有水浇条件的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
(二)促控结合,肥水运筹,管好水浇麦田。三类苗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左右时追肥浇水,亩施尿素5-7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第二次在拔节期进行,提高穗粒数。二类苗促控结合。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类苗控促结合。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防止生育后期倒伏。拔节期追肥浇水,亩追尿素13-15公斤。旺长苗以控为主。对无脱肥现象的,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亩施尿素10-15公斤;对有脱肥现象的,在起身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三)镇压提墒,趁雨追肥,管好旱地麦。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施入氮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对底肥没施磷肥的配施磷酸二铵。
(四)防控病虫,化学除草,抓好综合防治。要做好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以及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农民选用正确药剂及时防治,强化返青后化学除草工作,严格按照使用浓度、适宜时期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五)调查冬季冻害情况,及时管理冬春受冻麦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防御早春冻害。
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晚播麦群体偏小,个体偏弱。必须抓住早春返青期,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促弱转壮,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清沟理墒,防止渍害。
(一)施好壮蘖肥,促弱转壮。对群体过小(群体茎蘖数小于30万/亩)的麦田,要在2月份亩施10-15公斤三元(NPK各15%)高效复合肥,对苗情过弱的稻茬麦每亩加施5公斤尿素,促进弱苗转壮,提高分蘖发生与成穗率。对于群体正常麦田,应控制早春施肥。墒情较差的麦田,应在返青期追肥浇水,抗旱促苗壮。
(二)清沟理墒,防渍防旱。在小麦拔节前,未开好排水沟的麦田,要抓住晴天尽早开好麦田三沟,开沟泥土要均匀散开,不损伤麦苗。已开好沟的麦田,要及时疏通,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麦田外三沟也要畅通。
(三)重施拔节肥,壮秆大穗。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拔节肥,一般亩施尿素和三元复合肥各7-10公斤。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适当推迟施用拔节肥,以防止倒伏。对群体过小、穗数不足的三类苗和脱肥变黄严重麦田,可适当提早施用拔节肥。
(四)防御冻害,及早补救。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可追施尿素4-5公斤/亩,超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10个百分点,需增加尿素2-3公斤/亩,但上限值不宜超过15公斤/亩。
(五)防病治虫,化学除草。重点加强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特别注意抽穗期和开花初期赤霉病防治工作。各地要根据杂草种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麦田,应适时镇压控旺或化控防倒。
三、西北冬麦区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西北麦区冬前苗情好,壮苗比例大,但部分地区降雨偏少,旱象抬头,小麦条锈病见病早,春季防控压力大。春季麦田管理要以保墒、提墒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为重点,确保稳产高产。
(一)顶凌耙耱,保墒提墒。“春耙麦梳头,麦苗绿油油”。各类麦田都要进行顶凌耙耱蓄好墒,保住水,清除枯叶、杀伤杂草,建立丰产苗架。
(二)顶凌追肥,促弱转壮。对底肥不足、苗黄苗弱的麦田,结合顶凌耙耱或小雨后趁墒追肥,亩施4-5公斤尿素,促转化升级。对冬前群体过大、土壤肥力较高的旱地麦田,返青期不宜追肥,可在起身至拔节期借雨酌情追肥。
(三)碾压提墒,预防倒伏。早春小麦返青前后碾压可提墒保墒,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并能抑制小麦主茎旺长。一般是先镇压后划锄,碾压的时间要在晴天中午前后,切忌在寒冷地湿的早晨进行,以免压折假茎和损伤叶片。
(四)划锄松土,除草增温。划锄时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对晚播麦田、弱苗田宜浅划锄,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弱苗转壮,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
(五)防治病虫,化学除草。要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注意在返青期化学除草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
(六)护膜护苗,严防啃青。发现覆盖不严的地膜要及时压土盖严。严防春季畜禽啃青,影响小麦光合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造成减产。
四、西南冬麦区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西南麦区稻茬麦亩茎蘖数与去年相差不大,旱地麦群体普遍小于去年,部分丘陵地区出现旱象。春季田间管理以促为主,措施前移,强化水肥管理,一喷多防,增粒增重。
(一)强化促苗管理,及时追施拔节肥。西南小麦已经进入拔节期,应以促为主,开展追肥、灌水工作。平原麦区浇灌后待水分下渗仅剩一层浅水(或农民所称“花花水”)时,亩施5-8公斤尿素。无灌溉条件的丘陵地区,可以开沟亩施5公斤尿素或纯氮量与之相近的碳铵或磷铵等速效肥料。
(二)早查早治,防治病虫草害。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增多,病虫极可能爆发式发生。2月至3月中下旬,是防治条锈病中心病团的关键时期,要对中心病团(病株)的点片田块进行喷药防治,以防出现病害大流行。
(三)适时一喷多防,防治后期赤霉病、条锈病、蚜虫。赤霉病以“防”为主,在“抽穗-开花初期”防治最为有效。要制定以赤霉病防治为重点的一喷多防措施,将预防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病虫的药剂混合在一起,一次性施用,省工节本,简化高效。
(四)清沟排湿,防御渍害。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湿害的敏感时期。丘陵稻茬麦田沟渠配套差渍害较重,要在春雨来临之前,开好边沟、围沟、排水沟,强化清沟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渍水,确保中后期小麦正常生长和籽粒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