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拒绝被忽悠!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您必须知道这些事儿
拒绝被忽悠!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您必须知道这些事儿
全民投资当下,中国已进入“全民投资时代”,但随着投资方式增多,各类投资理财“圈套”也在花样翻新。原来把钱放进银行就是图个安慰,但现在却发现银行里也有“不尽职”的员工和“不靠谱”的产品。如何让这个投资时代不要成为骗子“最好时代”?就让视点君帮您梳理一下在银行购买理财的注意事项,投资时要多留点心,别让骗子最开心。在银行买的理财并非都是“银行造”很多投资者出于对银行的信赖,选择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但首先您得知道,银行卖的产品并不都是银行自己的。除了销售自家的理财产品外,银行还承担 “代理商”的角色,从证券、保险、基金公司“批发”一些金融产品,和自家设计的金融产品放在一处售卖。
一些银行的销售人员为了多拿销售提成,会有意隐瞒“生产商”,用银行信誉做保,故意“模糊”理财产品的“产地”,让投资者无法通过了解产品的真实信息来进行选择。
家住甘肃兰州的常女士发现自己五年前的一笔10万元存款原来是一份保单,银行工作人员当时推荐了一份比银行定期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却并未告知她是一份保险合同,期限竟然由自己要求的5年变成了10年。
就像在大中电器买了空调,出现质量问题,还得找空调厂商联系维修、退款一样。如果在银行购买的基金、保险产品出现问题,投资人首先得找产品的“生产商”,而非销售方。但这并不是说代销产品出现问题,银行就可以撇清责任。银监会近日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应当由总行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建立并有效实施对合作机构的尽职调查、评估、审批和退出制度,商业银行应对拟代销产品开展尽职调查。
也就是说,银行要让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进入自己家门,首先要对合作机构和产品的家底了解清楚,守好自己的“门”,谨防“引狼入室”,否则不仅消费者受害,还会赔上自己的声誉。
专家提醒投资者不能盲目听信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自己要进行基本的判断。要想知道一种理财产品到底是银行自营的还是代销的,可以在中国理财网上输入产品编码查询。在银行销售产品的人不一定是银行员工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专业性较强,很多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听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介绍。但要注意的是,在银行向您推销产品的人,并不一定是银行的员工。就像酒吧有“驻场”歌手一样,不少金融产品销售者也会在银行“驻点”,在银行兜售自己机构的金融产品,消费者很容易误以为是银行的人员。而这些销售人员,也普遍存在误导客户的行为,比如夸大产品收益率,把保险说成储蓄等。
中国银行杭州庆春支行的“储户存款失踪”事件中,一名前银行职员假冒银行的客户经理,以高息为诱惑,骗走100多名储户过亿元巨额存款。银监会要求——
商业银行不得允许非本行人员在银行网点从事产品宣传推介、销售等活动。当前,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在银行驻点销售的行为已比以往大大减少,但并不排除仍存在个别现象。专家提醒:不要轻信所谓的“银行信誉”,要知道银行也有“内鬼”,甚至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的这种心理行骗。产品看似天花乱坠实则是“无照经营”
银行代销产品有着严格的准入机制,需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经过规范的审批流程,才能面向银行客户销售。但是近年来,各地“飞单”事件频发,银行工作人员借助自己的职业优势,特别是依托于银行的声誉,利用客户的信任,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或非本行授权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风险高,有的甚至涉嫌非法集资。
而这些产品通常被销售人员描述得天花乱坠,又能够保值升值,又能够对意外伤害有保险功能,又能够免费旅游,还有一堆VIP的附加值功能……很多吸引人的服务其实都是吸引人上钩的“诱饵”,本质却是“三无产品”,一些机构连设计理财产品的资质都没有,没有在金融机构备案,没有拿到金融机构从事相关业务的牌照。去年广发银行被媒体曝出“飞单”案件,客户刘女士在该行北京某支行员工推荐下购买了一款年收益达11%的私募基金产品,一年兑付期到后却没收到承诺的本金与利息。据了解,涉案的几名销售经理及副行长向客户私售一家北京的第三方公司的理财产品。与刘女士一样遭遇的客户有5人,共767万元未兑付。银监会规定——
除政府债券和实物贵金属之外,商业银行只能代销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金融牌照”包括哪些?视点君了解到,金融牌照具体为银监会颁发的《金融许可证》、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以及保监会颁发的《保险公司法人许可证》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法人许可证》。也就是说,除了拥有这些牌照的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其他机构的产品,哪怕是经过备案的,如果出现在银行大堂,也都属于“无照经营”,您可注意千万别踩雷。
专家提醒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具有唯一的产品编码,投资者可在中国理财网查询。银行代销产品可以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此外,要关注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但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
最后要提醒的是,购买理财产品,本意是为了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谁都不愿意出现以上提到的种种意外,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录音录像,万一发生纠纷,还能有证据在手,将损失降到最低。
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通过营业网点开展代销业务,应在专门区域销售,销售专区应具有明显标识,应根据相关规定实施录音录像,并妥善保管录音录像文件等代销业务文档。所以,以后您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将会有专属区域,还会在摄像头的注视之下,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是保护好我们钱袋子的有力武器。记者:李延霞 吴雨
第二篇:班主任必须知道的这些事儿-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必须知道的这些事儿
1、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有哪些教育内容?对班主任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其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指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与生活不可分割,教育应该回归生活,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就是学校,整个社会就是教育的场所,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里去,延伸到社会中去。“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要依从学,学要依从做;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做是教学的中心,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是生活教育的基本教育原则和策略。班主任老师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要把学生的视野开阔到世界的范围,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春游秋游活动,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和其他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学生的文化生活,思想动向并及时引导。
2、什么是主体教育?主体教育有哪些教育策略?对班主任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主体教育是一种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思想,也是我国新世纪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流派。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在我国教育界,主体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后经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带领其科研团队经过了十几年的教育研究和实验,得到了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是主体教育的关键词,也是主体教育实施的基本策略。主体参与的目标在于:通过构建学生的主体活动,完成认识和发展的任务,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合作学习的目标在于:通过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异发展的目标在于,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体验成功的目标在于通过主体参与,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按照主体教育思想,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地信任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学生看成最大的教育资源,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让班团干部和每一位同学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组织氛围,形成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主体参与型班集体的建设、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等是班级管理实践中比较常见和成功的做法。
3、什么是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有哪些教育策略?对班主任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成功教育是一种以激发学生成功愿望、开发学生成功潜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成功教育的基本教育信念是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成功教育由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提出,并经历了十几年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实验,在转化基础薄弱生和提升基础薄弱校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成功教育认为:反复失败者会越来越失败,经常成功者会越来越成功,成功是成功之母。因此,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时时处在成功之中;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唤醒学生沉睡的自尊与自信。创造机会、帮助成功和体验成功是成功教育的关键点和基本策略。
用成功教育思想带班育人,需要班主任老师坚定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基本信念,不要歧视和放弃每一个人,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和搭设成功的舞台;需要班主任尊重、理解、宽容和赏识每一位学生,帮助和促进学生成功;需要班主任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成功并最后走向自主成功。
4、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基本策略是什么?对班主任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并在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赏识教育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南京)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弘提出并广泛传播,周弘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过多批评会伤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育。”
“寻找闪光点”、“赏识激励”、“树立自信”是赏识教育的三个关键词,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基本策略。“寻找闪光点”要求老师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深邃的洞察力,善于用显微镜发现和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善于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闪光点;“赏识激励”是教师能够及时把孩子的闪光点和积极的信息通过不同方式传达给孩子,使孩子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调动孩子自主成长的内驱力;“树立自信”是赏识教育追寻的目标,而自信又是一个人愉悦和成功的源泉。“寻找闪光点”、“赏识激励”、“树立自信”是赏识教育的三步曲,三步曲的结果是促进孩子走向成功。
班主任老师要改变以问题思维为主的教育方式,要更多运用赏识激励的方式,以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为主,并通过合理的赏识教育营造班级赏识氛围,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欣赏和鼓励。
5、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包含那些内容?开展生命教育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生命教育宗旨在于“扞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其目标在于“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完善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应有所不同。小学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发育特点,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初中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高中阶段则应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心理生理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态度和人生观。
生命教育开始于家庭,唯有家庭社会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积极与学校配合,生命教育才能凑效。班主任老师进行生命教育可从下列方法入手:
①随机教学法:充分借助学科教学内容,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中;②亲身体验法:组织适当的活动,让学生亲临生命降生或死亡的场所及其展览,如观看生命的起源,参加葬礼等。③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和故事并进行讨论;④角色扮演法:在班会和班级活动中,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加深对生命与死亡的理解;⑤生命叙事法: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生命中发生的故事,再现当时的情境,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
6、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一效应对班主任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做了未来发展预测,然后将最优秀的学生名单通知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再三交代不要把名单外传。在老师看来,名单中的学生有优秀的,也有学习不尽如人意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名单中的学生进行复试,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着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经常鼓励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和鼓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要多给学生贴上一些积极的标签,发挥标签的暗示和引领作用,促进孩子向着我们期待的、积极的方向发展;要坚决禁止给孩子贴上诸如“大脑迟钝”、“不可救药”等消极的标签,防止负罗森塔尔效应的出现。
7、什么是异性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异性效应推动工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异性效应是指异性同学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一种心理效应。其表现是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劲,更出色。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效应。这种效应在青少年中表现尤为明显。“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异性效应的最通俗的说法。
异性效应的产生的原因是,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而会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愉悦感,并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男性和女性一起做事、处理问题都会显得比较顺利。
在学校生活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同学们为了使异性产生好感,总希望自己在异性面前表现好一点,希望给异性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当与异性在一起时,会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而出现女孩的好打扮,男孩在女孩面前的“英雄行为”。在运动会的体育比赛中,来自异性的加油声会给人带来更大的鼓舞和力量。因此,异性交往和相处会使人做事的状态变得更积极。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男女同学在正当的集体活动中接触、认识、感应,促进异性同学之间正常情感的释放和建立;消除青春期性紧张。在组织各项活动尽可能坚持男女生合理搭配的原则,切不可担心出现异性交往问题而故意把男同学或女同学分成一组,那样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8、什么是鲶鱼效应?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科学地运用鲶鱼效应原理推动工作?
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后来,人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寿命。这就是“鲶鱼效应”。
运用鲶鱼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这一原理在教育上也有很好的应用。比如班级中新转入非常优秀的个体时,经常可以激发班级一部分同学甚至是全体同学的学习动力,我们也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引进一些竞争机制,制造一些鲶鱼效应,激活班级管理的平稳状态,促进班级快速发展。
9、什么是角色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利用角色效应?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各种角色,而且会通过对角色规范的理解,力求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角色的规范,这就是角色效应。
人的角色的形成是建立在社会、他人和自己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一些教师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学生自身也经常出现角色概念的偏差,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班主任还要善于利用角色效应的积极作用,用适当的角色来改变某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如有的学生纪律性较差,不太好管理,对此就可以让他负一点责任,当个小组长、科代表或某种临时负责人,有了这样一个“角色”以后,他就会在心理上把自己列入学生干部的行列,就会觉得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承认和肯定,就应该好好表现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而不应该带头违反纪律给老师添麻烦。一定范围内的干部轮换制、值周班级管理、课本剧表演等都是角色效应的应用。
10、什么是破窗效应?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有什么启发?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辛巴杜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他把停在帕罗阿尔托社区的汽车保持良好状态,把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一辆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也打开。结果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心理学家用锤子把停在帕罗阿尔托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后来,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形成的原因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在班级管理中也会出现“破窗效应”,比如,班级环境比较杂乱,很多同学就会无意识地随地乱扔东西,如果班级环境非常干净、整洁,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我们经常感受到的一种现象是在非常干净的星级宾馆内,我们很难发现随地吐痰的现象,这就是“破窗效应”发挥了作用。“破窗效应”不仅表现为环境方面的功能,班级同学的行为习惯等也会受到“破窗效应”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警惕“破窗效应”的发生。
11、什么是责任分散效应?对班级管理有何指导意义?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时,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时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班主任寄语)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责任明确,职责分明,将任务分解到人,而不能笼统说是大家的事情,否则容易出现责任分散现象,管理的效率明显降低。魏书生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提出的“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管理原则就可以避免责任分担效应的出现。
12、什么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美国着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按照需要发生的先后次序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他们依次是: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老师应遵循需要理论,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和氛围营造来满足学生安全及归属的需要。通过创设各种展示平台使每一个学生能够产生成功感,进而实现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13、什么是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发展理论,对班主任进行道德教育有何意义?
美国着名的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运用“两难故事推理法”来测试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根据被试的回答研究儿童在30个道德观念纬度上的发展,提出了着名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
水平1——前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道德观念是纯然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而服从权威和权威规定的规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儿童根据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他们为了免遭惩罚而听从权威的命令,尚未具有真正意义的准则概念。判断过错的标准不是行为本身的性质,而是遭受惩罚或造成破坏的程度。
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尊重规则。“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是这一阶段的指导思想。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对等观念,但儿童对对错的严重与否的判断已经开始部分根据行为者的意向来进行了。
水平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及其希望考虑问题,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维持社会的传统秩序。它包括阶段3和阶段4两个阶段。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展开思维和行动。
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更加广泛地注意到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开始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严格遵守全社会共同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水平3——后习俗水平
这个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仅认识到尊重规则的重要性,而且开始认识到法律,规则的人为和相对的性质,可能在考虑到注入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等形成超越法律和规则的普遍原则。
阶段5:社会契约为定向。这一阶段的个体不再把规则,法律看成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种灵活的,民主的,契约性的东西。只有那些经过民主程序符合公正原则的准则才是可以接受的。
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维持秩序可能带来的弊端,因而开始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人类普遍的价值标准来判断道德行为。
应用这一理论,班主任老师首先应树立道德发展的观念,认识到道德教育及班级管理的目的不在于管住或管死,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道德发展。其次应该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小学低年级重在习惯养成,中学生则要发展道德思维与判断能力等。
14、什么是平行教育理论?请用平行教育理论分析下面的案例。
平行教育理论是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尽力设法不和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只和集体发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和遵守共同的规则。全部教育过程,应该遵循“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
案例:行为规范到底该如何抓?
对于高一年级来讲,行为规范管理是班级管理和德育管理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最让班主任和德育干部头痛的事情之一。通常班主任进行常规管理经常出现以下情境:①班主任提出规范化要求,凭借多种强制手段及高频度的检查评比狠抓班级纪律,学生在高压之下,表面立即遵守纪律,但却学会了搞“地下活动”,与班主任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②班长或纪律委员抓纪律,他们很容易被学生认为是班主任的“特派员”,是代表老师管理学生的,某种程度上容易使学生干部与学生形成对立,因而有些“聪明”的班干部甚至起一个“放哨”的作用。③与家长联手,共同处理犯纪的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逆反,效果也不好。一个学期后,由于班级规范管理效果很差,班主任开始结合学校开展的“文明班集体建设”工作,在班级实施了“小组合作管理”实验,小组合作管理主要是通过班内“文明小组建设”工作,由组内每个成员负责卫生,纪律等各方面的常规,相互提醒,合作管理。试行一段时间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请用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
15、什么是前景教育理论?请用前景教育理论分析下面的管理案例。
前景教育理论是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前景教育理论认为,如果集体已达到了所提出的目的,而新的目的和任务、新的前景还没有提出,那么就会出现一种自安自慰的现象,就不再有那些能鼓励集体成员的热切的愿望,集体就没有将来,集体的发展就会停顿下来。集体的生活应当经常是紧张的,向一定目标锐进的。用马卡连柯的话来说,集体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从比较眼前的满足走上比较远大的满足。”个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