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损失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02:2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损失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损失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损失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

【发布单位】财政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财资〔2018〕1号 【发布日期】2018-01-03 【生效日期】2018-0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财政部

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损失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

财资〔2018〕1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各中央管理企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和《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有关精神,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等规定,现就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有关资产损失的财务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发〔2016〕6号、国发〔2016〕7号文件开展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工作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去产能企业),实施经省级人民政府和国资委组织验收合格的去产能项目过程中,以报废拆除、有偿转让等方式处置的设备、厂房、土地使用权、原材料等各类资产形成的损失财务处理,适用本通知。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的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本通知所称资产损失,是指上述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处置费用减去处置收入后的金额。

二、去产能企业应当及时确认和处理去产能过程中发生的资产损失,做到账实相符。

(一)去产能企业持续经营的,资产损失作为当期损益处理。

(二)去产能企业通过公司制改制、股权(产权)转让、合并等方式实施重组中发生的资产损失,报经股东(大)会、党委(党组)、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内部决策机构批准后,依次冲减未分配利润、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实收资本。

(三)去产能企业关闭或者破产的,应当及时进行清算,将资产损失计入清算损益。

三、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部门应当对所监管企业资产处置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去产能企业按规定处理相关资产损失。

四、去产能企业资产损失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部门在业绩考核中适当予以考虑。

五、去产能企业处理资产损失对企业可持续经营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可以向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部门申请进行清产核资。

六、去产能企业应当依法接受财政部门的财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以及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部门的监督。

七、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通知印发前企业根据国发〔2016〕6号、国发〔2016〕7号文件开展去产能工作涉及资产处置损失的财务处理,可以按照本通知执行。

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推进钢铁、煤炭以外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实施经省级人民政府和国资委组织验收合格的去产能项目过程中涉及资产处置损失的财务处理,参照本通知执行。

财政部国资委 2018年1月3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北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方案

河北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方案(2018-2020 年)

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国家批复的《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省政府《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6〕28 号),更加科学有效、扎实稳妥地做好 2018-2020 年钢铁去产能工作,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建设钢铁强省战略目标,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钢铁去产能基本情况

总书记高度关注河北钢铁去产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深刻指出钢铁去产能是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硬骨头,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之策。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超常规举措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钢铁去产能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11-2017 年,全省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8607 万吨、炼铁 7336 万吨。其中,2013-2017 年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7192 万吨、炼铁 6508 万吨,“6643”任务圆满收官;2016-2017 年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4378 万吨、炼铁 3893 万吨,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任务“大头落地”目标;2017 年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2754 万吨、炼铁 2132 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任务。2017 年底,我省炼钢、炼铁产能由 2011 年的峰值 3.2 亿吨、3.17 亿吨分别减至 23872 万吨、24401 万吨,钢铁冶炼厂点由 148 个减至 87 个,企业由 123 家减至 67 家。

二、2018-2020 年钢铁去产能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对河北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省“两会”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坚持有保有压、关小促大、扶优汰劣、去旧育新,持续推进钢铁去产能,更加注重去产能与兼并重组、优化布局、国际产能合作相结合,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外向度,更加注重去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和节能环保上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精品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钢铁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谋划,稳妥有序推进。立足产业基础、行业特点和长远发展,发挥国有企业带头作用,有序推进产能退出和城市及周边钢厂环保搬迁、退城进园,不搞“一刀切”、“推平头”,提高去产能的科学性、精准性。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统筹平衡去产能与稳增长、促就业、保稳定的关系,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坚决守住民生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坚持依法依规,实施严管严控。保持高压态势,强化督查巡查,更加严格治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严厉打击制售“地条钢”。决不允许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决不允许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决不允许对落后产能搞等量置换,决不允许违法违规建设新项目,确保产能应去尽去、应退尽退,对顶风违规违规的从严从重追责问责。

3.坚持标准倒逼,力促优化升级。严格执行环保、质量、技术、能耗、水耗、安全等法规标准,通过质量引领、标准提升,倒逼产能退出,引导企业向优质高端发展。强化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市场化手段,鼓励先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去产能。坚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产能减量置换过程作为优化升级的过程,实施创新驱动,加强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通过整合重组、改造升级、域外转移压减退出产能,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4.坚持政策引导,推动转型发展。发挥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就业等政策激励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退出钢铁冶炼主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促进质量优质、存量优化,大力发展机械加工、金属制品和建筑用钢结构等耗钢产业,发展钢材加工配送、物流运输、设计研发、金融贸易等非钢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在破中立、在消中长。

(三)主要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省钢铁产业发展实现“两减、两降、四提高”。

两减:钢铁产能减少,2018 年压减退出钢铁产能 1000 万吨以上,2019 年压减退出 1000 万吨左右,2020 年压减退出 2000 万吨左右,到 2020 年底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 2 亿吨以内;钢铁企业减少,2018 年钢铁“僵尸企业”全部出清,钢铁冶炼厂点减至 82 个,企业减至 63 家,2019 年钢铁冶炼厂点减至 79 个,企业减至 62 家,张家口、廊坊市钢铁产能全部退出,2020年钢铁冶炼厂点减至 70 个,企业减至 60 家左右。

两降:排放下降,到 2020 年,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水平全国领先,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或超过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冶炼固体废弃物利用和处置率达到 100%;能耗下降,吨钢综合能耗保持在 570 千克标准煤以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提高: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到 2020 年,前 15 家企业产能规模由 2017 年占全省的 58.5%提高到 90%以上;装备水平大幅提高,除特钢和符合《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铸造高炉外,钢铁行业转炉全部提高到 100 吨及以上、高炉全部提高到 1000 立方米及以上;中高端产品比重提高,钢铁中厚板、专用板占板材比重由 2017 年的 48.5%提高到 60%以上,普通低合金钢、合金钢比重由 2017 年的 17.7%提高到 20%以上;质量效益显著提高,高强、耐腐、耐候、长寿命等优质钢材品种和高附加值钢铁新材料比重增加,企业效益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三、产能退出途径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健全完善市场法治行政等多维度、常态化去产能推进机制,积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通过落实计划、改造升级、减量置换、产能转移等途径,倒逼相对落后和无法达标产能加快退出,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确保 2018 年压减钢铁产能 1000 万吨以上,到 2020年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 2 亿吨以内。

(一)2018 年压减钢铁产能任务安排意见

1.唐山压减钢铁产能 500 万吨。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要求,2018 年唐山市确保压减退出钢铁产能 500 万吨。目前,唐山市已初步落实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500.25 万吨,炼铁 403.75万吨,其中:唐山清泉公司压减炼钢产能 103 万吨,新宝泰压减炼钢产能 36.5 万吨,华骏退出炼钢产能 66 万吨;燕钢公司压减炼铁产能 53 万吨(购买的邢台金丰球铁科技公司 1 座 460立方米高炉产能),迁西津西压减炼铁产能 29 万吨;河北纵横丰南城市钢厂、迁西津西、丰南瑞丰、迁安九江线材 4 个减量置换项目退出炼钢产能 294.75 万吨、炼铁 321.75 万吨。

2.强化国企带头作用。河钢集团要带头压减产能,在已完成“十三五”压减任务的基础上,2018 年按国家规定封停或拆除邯钢停产多年的 1 座 1000 立方米高炉,退出炼铁产能 86 万吨。

3.加快减量置换项目建设。严格按不低于 1:1.25 落实产能减量置换方案,加快推进重大结构调整项目,除唐山市的 4个减量置换项目外,安丰钢铁、新兴铸管产能减量置换项目2018 年建成投产,邢钢封停 1 座 420 立方米高炉用于企业搬迁减量置换,通过减量置换退出炼钢产能 63 万吨、炼铁 83 万吨。

4.推动廊坊市整体退出1家钢铁企业。在廊坊市已退出 2家钢铁企业的基础上,推动廊坊洸远金属制品公司 2018 年底前实现整体退出,其产能全部列入当地压减计划或向省外转移,退出炼钢产能 384 万吨、炼铁产能 354 万吨。

通过以上4种途径,加上 2017 年因个别企业产能退出时间较晚没来得及验收,无法计入当年任务的炼钢产能 228 万吨、炼铁 234 万吨,2018 年预计全省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1175.25 万吨、炼铁 1160.75 万吨,能够实现压减钢铁产能 1000 万吨以上的目标(其中炼钢产能 139.5 万吨、炼铁 82 万吨可列入国家压减计划)。

(二)2019-2020 年钢铁产能压减计划

1.推进“十三五”压减任务完成。根据省政府与各市签订的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十三五”期间要压减炼钢产能 4850 万吨、炼铁 4902 万吨(不包括廊坊、保定、张家口全部退出产能),这是各地认账且必须完成的净压减任务。从目前情况看,2019-2020 年各市至少压减炼钢产能 347 万吨、炼铁产能 1054 万吨,才能确保完成“十三五”去产能任务。其中:承德市压减炼钢产能 253 万吨、炼铁 306 万吨,邢台市压减炼钢产能 48 万吨、炼铁 101 万吨,邯郸市压减炼钢产能 46 万吨、炼铁 184 万吨,唐山市压减炼铁产能463 万吨。

2.推进减量置换项目建设。首钢京唐二期一步、石钢环保搬迁、冀南钢铁重组搬迁改造、太行钢铁重组搬迁改造、华信特钢整合进园减量升级等项目 2020 年建成投产,2019-2020 年通过减量置换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93 万吨、炼铁 231 万吨。

3.推进部分地区钢铁产能转移退出。按照既定方案和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廊坊、张家口市钢铁产能全部退出。文安县新钢钢铁公司 2019 年底前整体退出,其产能全部列入当地压减计划或向省外转移,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192 万吨、炼铁 130 万吨。河钢集团产业升级和宣钢产能转移项目 2019 年底前建成投产,通过减量置换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208 万吨、炼铁 150 万吨。支持石家庄市的敬业集团钢铁产能向省外转移,力争 2020 年底前通过产能转移退出钢铁产能 300 万吨左右。2019-2020年,廊坊、张家口、石家庄三市通过省外转移和减量置换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700 万吨、炼铁 580 万吨。

4.对全省 100 吨以下转炉和 1000 立方米以下高炉全部实施减量置换改造升级。截至 2017 年底,除已用于压减退出、产能转移和项目减量置换的转炉、高炉外,全省还有 81 座 100 吨(不含)以下转炉、炼钢产能 6348 万吨,80 座 1000 立方米(不含)以下高炉、炼铁产能 4875 万吨。按照国家要求,对这些装备已实施限期备案,明确规定钢铁冶炼装备一代炉龄服役期满后必须拆除或改造升级。因此,为确保到 2020 年底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 2 亿吨以内,必须全部对这些装备改造升级,则 2019-2020 年通过减量置换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1270 万吨、炼铁 975 万吨。

5.推进城市钢厂搬迁。2017 年底,除石钢、宣钢、国丰、太行、冀南、首秦等 6 家已确定搬迁的城市钢厂外(其减量置换的产能已列入压减退出计划),我省还有 9 家位于城市及城市周边的钢铁企业,涉及炼钢产能 3487 万吨、炼铁 3733 万吨。其中:河钢集团涉及唐钢(本部)、邯钢、承钢 3 家,炼钢产能 2316 万吨、炼铁 2460 万吨;邢台市涉及邢钢、龙海 2 家,炼钢产能 441 万吨、炼铁 488 万吨;邯郸市涉及武安文安、武安新金钢铁 2 家,炼钢产能 440 万吨、炼铁 491 万吨;唐山市涉及建龙钢铁 1 家,炼钢产能 150 万吨、炼铁 156 万吨;承德市涉及盛丰钢铁 1 家,炼钢产能 140 万吨、炼铁 138 万吨。对这些企业,没有搬迁意愿或不具备搬迁价值和条件的要逐步关停或转型转产;具备搬迁价值和条件的,以减量调整为前提,推动其向沿海临港或资源富集地区整体搬迁或退城进园。由各有关市、河钢集团做好调查研究,研究制定城市及城市周边钢厂关停深度治理或整体搬迁方案,明确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2020 年底前完成搬迁或全部关停。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些企业基本都具备搬迁价值,按全部退城搬迁,则2019-2020 年通过减量置换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457 万吨、炼铁 521 万吨(为避免重复计算,通过退城搬迁测算压减退出产能时已剔除上述第 4 种途径改造升级的 100 吨以下转炉、1000 立方米以上高炉和已退出或用于减量置换的唐钢 1 座 3200 立方米高炉、邯钢 1座 1000 立方米高炉、承钢 1 座 120 吨转炉)。

通过以上 5 种途径,2019-2020 年共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2867 万吨、炼铁 3361 万吨,2018 年按目前安排的压减退出炼钢产能 1175.25 万吨、炼铁 1160.75 计算,到 2020 年底,全省炼钢产能由 2017 年的 23872 万吨减少到 19829.75 万吨,炼铁产能由 24401 万吨减少到 19879.75 万吨,能够实现到 2020 年底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 2 亿吨以内的目标。

上述钢铁产能退出途径及任务安排,将根据去产能推进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四、主要任务

(一)巩固压减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决不允许”要求,严防制售“地条钢”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死灰复燃、等量置换、违规新上等问题,确保产能真去真退、应退尽退。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设备,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坚决杜绝产能边减边增。对列入压减计划的高炉、转炉等封停设备,严格按规定采取断水断电、拆除动力装置、封存冶炼设备等措施,确保不再具备恢复生产能力。

(二)出清“僵尸企业”。

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落实好国务院印发的《推动钢铁行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和省政府《关于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冀政字〔2016〕66 号)等各项政策措施,本着“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原则,通过兼并重组、债务和解、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方式,在 11 家“僵尸企业”已出清 8 家的基础上,剩余 3 家确保 2018 年全部出清。其中:秦皇岛顺先公司钢铁冶炼产能已全部退出,职工妥善安置,正在谋划转型发展;唐山顺兴公司钢铁产能已用于纵横丰南城市钢厂搬迁改造项目产能置换,该项目建成投产后职工全部转移到纵横丰南城市钢厂;唐山清泉公司钢铁产能已列入 2018 年压减计划和用于项目减量置换,通过各级奖补资金妥善安置职工、处置债务。

(三)引导整合重组。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挥产品、技术、资金、资源、区位等优势,通过参股控股、承债收购等多种方式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重点支持河钢集团、首钢集团 2 家企业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较大市场话语权、国际领先水平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循序推进唐山丰南、迁安和邯郸武安地方钢铁企业实质性整合,力促形成 3 家具有较强实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地方钢铁企业集团;做估做强 10 家左右特色钢铁企业。重点做优特色产品,做强细分市场。到 2020 年底,全省钢铁冶炼厂点由 2017 年的 87 个压减到 70 个左右,企业由 67 家减少到 60 家左右,基础形成“2310”产业格局。

(四)优化产业布局。

综合考虑地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交通运输、市场需求与钢铁产业发展的关系,将优化空间布局与去产能、调结构等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推动环首都和生态敏感地区钢铁产能有序退出,在保定市钢铁冶炼能力已完成退出的基础上,2019 年底前张家口、廊坊市钢铁产能全部退出,到 2020 年底承德、秦皇岛市原则上退出 50%左右的钢铁产能,石家庄市在完成“十三五”压减任务的基础上再退出部分钢铁产能。推动产能向沿海临港地区适度集聚,加快推进京唐钢铁二期一步、河北纵横丰南城市钢厂搬迁改造、唐山乐亭河钢临港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到 2020 年建成曹妃甸、京唐港、丰南沿海工业区、渤海新区四大临港精品钢铁基地。

(五)加快改造升级。

以产能减量置换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炼钢、炼铁主体装备大型化及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支持科研机构和钢铁企业实施专项攻关,重点研发生产高铁用钢、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模具钢、高速工具钢、电工钢、高钢级管线钢等高端产品,大力发展高强、耐腐、耐候、长寿命等优质钢材品种和高附加值钢铁新材料。鼓励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钢铁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企业品种高效研发、稳定产品质量、柔性化生产组织、成本综合控制等能力。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加快实施先进适用以及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改造升级,支持企业由单一生产型向能源转换、固废消纳和资源再生利用等功能拓展,提高废弃物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到 2020 年,全省钢铁行业主体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转炉、高炉基本达到 100 吨、1000 立方米及以上;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终端产品比重大幅提高;全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冶炼固体废弃物利用和处置率达到 100%。

(六)鼓励转型发展。

支持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制品、钢材加工配送和建筑用钢结构等用钢产业,积极发展冶金辅料、节能减排工程及第三方管理、工程技术服务等配套产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剥离钢铁企业物流业务,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钢铁物流资源,组建一批大型专业化钢铁物流企业。支持大型钢铁企业建设投融资平台和钢材、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鼓励企业退出钢铁主业,利用腾出的环境容量和建设用地,转型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七)推动域外转移。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东南亚、中亚、非洲、拉美、中东欧等国家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洽谈和对接;鼓励企业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在境外靠近资源和市场的地区投资建设钢铁企业,或参股、并购国外钢铁企业;加大境外黑色金属勘探开发,建设铁矿深加工项目,建立境外市场营销网络,拓展境外市场。抓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建设发展,加快邢台德龙钢铁在泰国的年产 60 万吨热轧窄带钢、文丰钢铁在智利投资开发的阿塔卡玛大区黑熊铁矿等项目建设,支持武安文安钢铁与中冶公司合作在马来西亚建设钢铁项目。积极推动省外转移,支持企业通过产能交易或省处建厂实现产能域外转移,对与所在地发展规划存在冲突,且无法实施改造升级或不具备改造升级价值的企业,通过产能市场化交易获取资金支持,用于企业职工安置、债务处置或转型发展等。

五、政策支持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用好中央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省级财政继续实施配套奖补政策。鼓励各市参照武安“钢铁产能指标交易”的经验做法,通过市、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钢铁企业互助提取一部分,形成去产能“资金池”,最大限度弥补企业损失,用于资产补偿、债务清偿、职工安置等。允许装备升级企业在自身满足 1:1 产能置换的前提下,在省内购买不足部分产能减量置换指标,通过指标交易实现保大关小、兼并整合。

(二)落实税收支持政策。

落实好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在乎,工业余热余压发电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加除,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加强宣传引导、政策辅导和督导检查,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推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三)盘活用好土地资产。

企业兼并重组、“僵尸企业”出清和产能退出后的划拨用地,可以依法转让或由地方政府收回,地方政策收回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后的土地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支付企业职工安置费用;工业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可用于转产发展第三产业,地方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用于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对实施环保搬迁、退城进园等产能置换项目的,政府收回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按照土地使用标准为其安排同类用途用地。

(四)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

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对有效益、有前景,且主动退出低端低效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予以信贷支持。对“僵尸企业”和环保、质量、技术、能耗、水耗、安全等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停止新增授信和续贷,平稳有序退出信贷。鼓励金融机构对暂时难以按时偿付本息但具有较好前景的企业,在做好贷款质量监测和准备分类的前提下,通过变更还款方式、调整贷款期限等方式实施贷款重组。运用市场化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

(五)妥善做好职工安置。

指导企业科学制定安置方案,通过“五个一批”措施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原则上 70%的援企稳岗资金用于去产能行业,引导企业尽量通过内部转岗安置职工。“僵尸企业”退出过程中获得的各类财政奖补资金和资产处置收益,依法优先用于职工安置。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对依法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少部分失业人员,及时办理失业登记,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纳入当地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依法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得对用于去产能的奖补资金账户采取保全措施,已采取的保全措施应予变更。用于职工安置的各类奖补资金不能作为债权人追诉标的执行,确保资金顺利拨付。

(六)强化对产能全退地区和企业的政策支持。

对钢铁产能全退地区、整体退出的钢铁企业,在修改城乡总体规划、土地调规变性、相关税费分成、奖补资金、产业政策等方面,“一区一策”“一企一策”研究给予最大限度支持。要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产能全部退出的县(市、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基本支出缺口予以弥补。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把钢铁去产能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省钢铁煤炭火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全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综合平衡后提出压减计划建议,经领导小组同意并报国家审定后,按下达压减任务。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对本地区去产能工作负总责,研究制定本地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具体实施方案,分提出详细压减计划,报送省钢铁煤炭火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做好奖补资金安排下达、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工作,加强监管调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三)强化监督检查。

省钢铁煤炭火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加强对压减任务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高度一次各地工作进展,不定期进行抽查,有关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对未完成任务的予以问责。做好去产能相关信息的公告公示工作,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公众监督。

(四)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去产能的重要意义和经验做法,加强舆情跟踪监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支去产能有关政策的宣传解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

2018年压减退出钢铁产能计划表

第三篇:关于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相关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简讯

(总第94期)

中煤平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

2016年4月19日

关于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相关政策研究

为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2016年4月7日,人社部等七部门下发《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6〕32号),与企业相关政策如下:

一、总体要求

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更多运用市场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有序、积极稳妥地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维护好职工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失业人员平稳转岗就业,兜牢民生底线,为推进结构性改革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 ㈠ 支持企业内部分流

1.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和技术,通过转型转产、多种经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培训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

置富余人员。支持兼并重组后的新企业更多吸纳原企业职工。对企业为促进职工转岗安置开展的职业培训,可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2.支持企业开展“双创”,利用“互联网+”、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走出去,发展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在优化升级和拓展国内外市场中创造新的就业空间。对工艺技术较为先进、市场前景较好,但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可通过与工会或职工依法协商,采取协商薪酬、灵活工时等,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按规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一定的稳岗补贴。

㈡ 促进转岗就业创业

1.对拟分流职工的钢铁、煤炭企业,要提前摸清拟分流职工底数,了解就业需求,制订再就业帮扶计划。对拟分流安置人员在100人以上的,要举办专场招聘活动。

2.对依法与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失业人员,要及时办理失业登记,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纳入当地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对失业人员和长期停产职工,要普遍开展转岗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其中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在培训期间可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助。

3.对有创业意愿的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按规定提供创业培训,有针对性地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咨询和跟踪服务。支持创业平台建设,积极培育适应钢铁、煤炭行业职工特点的创业创新载体,将返乡创业试点范围扩大到矿区,通过加大专

项建设基金投入等方式,提高创业服务孵化能力。对从事个体经营或注册企业的,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政策扶持。

4.对钢铁、煤炭过剩产能企业较为集中、就业门路窄的地区及资源枯竭地区、独立工矿区,要加强工作指导,开展跨地区就业信息对接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对其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可按规定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

㈢ 符合条件人员可实行内部退养

1.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之内、再就业有困难的,在职工自愿选择、企业同意并签订协议后,可实行内部退养。由企业发放生活费,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由职工继续缴纳,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2.上述人员因破产等原因无企业主体并无出资控股企业的,与原企业终止劳动合同,可自愿选择领取经济补偿金或预留社会保险费和生活费。对于选择预留社会保险费和生活费的人员,企业主体消亡时应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变动、工资增长等因素的基础上,经过测算一次性预留出为其缴纳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生活费,由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代发生活费并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由职工继续缴纳,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3.对上述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退养人员,企业和个人可不再缴纳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

4.退养人员应在企业职工安置方案通过时一次性确定。㈣ 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

对就业困难人员,要建档立卡,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对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以及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支持各地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根据服务成效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提供托底帮扶。

三、妥善处理劳动关系

㈠ 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吸纳原企业职工的,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企业发生合并或分立等情形的,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企业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职工在企业合并、分立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在现企业的工作年限;职工在企业内部转岗安置或内部退养的,双方协商一致后依法变更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㈡ 企业在被依法宣布破产、责令关闭或决定提前解散等情形下主体消亡的,应与职工依法终止劳动合同。

㈢ 企业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偿还拖欠职工在岗期间的工资,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㈣ 企业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要按照《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妥善处理好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权利义务。

四、加强社会保障衔接

㈠ 对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按规定享受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职工医疗保险等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社保经办机构应做好相应的权益记录。

㈡ 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应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㈢ 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人员重新就业的,新就业单位要为其及时办理参保缴费、社会保险关系及档案转移接续手续,原企业及存档单位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对未被其他单位招用的人员,符合规定的,可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㈣ 对于工伤人员,各地要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10号)规定,妥善解决工伤人员的待遇问题。

五、政策适用范围和实施期限

以上各项政策适用于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中涉及企业及分流安置职工。除另有政策规定外,实施期限暂定为2016年至2020年。各地可根据国务院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统筹需要与可能,确定本地区涉及行业、企业和职工范围。

六、加强组织实施

㈠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地要高度重视,把职工安置工作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整体改革方案。要建立政府主要领导牵头,人社、发改、经信、财政、民政、国资、工会等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地区职工安置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加强信息通报和工作调度,督促落实职工安置政策,及时处置突发问题,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预案。

㈡ 指导企业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各地要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加强厂务公开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并落实职工安置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应明确涉及职工情况、职工分流安置方式、劳动关系处理、经济补偿支付、偿还拖欠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费、职工安置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再就业等内容。方案制定过程中,企业要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建立各层级职工协商沟通机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职工安置方案应按规定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后公布实施。对职工安置方案不完善、资金保障不到位以及职工安置方案未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的,不得实施。

㈢ 落实资金保障。对企业拖欠的工资、社会保险费、退养费用、经济补偿金等,应由企业或所属集团公司筹集资金解决。中央财政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解决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专项奖补资金结

合地方和中央企业任务完成情况(主要与产能挂钩)、需安置职工人数、困难程度等因素,对地方和中央企业进行梯级奖补,由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统筹用于符合要求的职工安置工作。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和稳岗补贴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出,确有困难的,各地要通过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加强省内调剂等,对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任务重的地区给予重点支持。落实失业人员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可按规定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上级财政、人社部门在转移支付时要对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重的地区予以倾斜。各地要按照属地原则,协调当地中央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做到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并将中央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纳入当地就业工作规划,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第四篇: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政府之“手”重抓安置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

(第0066号)

◎标题:关于利用市场化机制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的提案

◎提案者:民革中央

◎回答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去年国务院提出5年内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其中6000万吨的压缩任务落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首要难题是,谁去谁留的行业门槛问题;其次是花费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入,一旦停产这些设备的补贴问题,以及企业负债偿还问题;最后还有压缩产能之后,带来的失业人员安置问题等。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河北省唐山市调查时发现,由于存在以上种种问题,一些钢铁企业将化解产能障碍的“皮球”踢给政府。

对此,民革中央建议,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建立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手段激活竞争,实现产业升级。其核心内容是,减少政府干预,建立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建立过剩产业退出补偿和救济机制,降低企业退出成本。

提案特别提到,由中央政府统筹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或类似的专项基金,分担企业退出过程中的社会安全成本。

国家发改委在答复中指出,发改委、工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案提出的有关建议已在《总体方案》中采纳和吸收。

其中,发改委同意提案中有关“减少政府干预,建立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的建议,指出在起草《总体方案》时,明确提出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市场公平竞争长效机制。

然而,对于“由中央政府统筹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或专项基金,由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承担过剩或淘汰企业的退出成本”的建议,发改委认为,不符合市场竞争的风险自负原则,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反而易对遏制产能过剩造成不利影响。

发改委提出,《总体方案》要求各地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加大对企业转型转产的信贷融资支持和有关财税政策支持的力度,鼓励企业利用社会资金的力量,实现市场条件下的优胜劣汰,同时重点突出政府在过剩产能退出、下岗失业人员安置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第五篇:配套六:财税两部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金融引导作用,支持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促进钢铁、煤炭行业加快转型发展、实现脱困升级,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积极做好“去产能”信贷服务

[一]满足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钢铁、煤炭行业的支柱性、战略性地位,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规律,对技术设备先进、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虽暂遇困难但经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仍能恢复市场竞争力的优质骨干企业,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继续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向进行布局调整和联合重组但不新增产能的钢铁、煤炭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支持企业以采矿权、应收账款等资产做抵押进行融资。

[二]严格控制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投入。对未取得合法手续的钢铁、煤炭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得提供授信支持;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企业停止贷款。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环保、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等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落后产能和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主动跟踪和对接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的实施方案,及早应对可能引发的违约风险。

[三]加快信贷产品创新,促进钢铁、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积极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产品升级。研究实施“贷款封闭管理“,支持钢铁企业加强对国防军工、航天航空、高铁、核电、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高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能效信贷,积极扩大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业务,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的总体框架下进行节能环保改造和资源

[四]改进利率定价管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利率定价秩序。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增强自主理性定价能力,结合当前企业承受能力并着眼长远发展,合理确定钢铁、煤炭行业贷款利率水平。严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的贷款条件,严格控制中间业务收费水平,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

二、加强直接融资市场建设,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去杠杆、降成本

[五]支持钢铁、煤炭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健全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完善直接融资市场化机制,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在各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有市场竞争力、投资人认可度较高的企业继续发行债券产品融资,替代其他高成本融资。探索发展各类信用增信措施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完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以市场化手段提高市场认可度,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简化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核准程序,鼓励境内钢铁、煤炭企业利用境外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对接保险资金运用,鼓励保险机构参与钢铁、煤炭企业直接融资。

[六]加快股债、贷债结合产品和绿色债券创新。继续发展可续期债券、永续票据、可转换票据等可计入企业权益的产品,拓展可交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市场。积极推动绿色债券、高收益债券等债券品种创新。扩大绿色金融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发行,引导钢铁、煤炭行业绿色发展。

三、支持企业债务重组和兼并重组,推动钢铁、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优化

[七]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债务重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主动去产能、调结构、转型发展、有一定清偿能力的钢铁和煤炭企业,可在做好贷款质量监测和准确分类的前提下,实施调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债务重组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坚持市场化原则、完善偿债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用于调整债务结构。

[八]拓宽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完善并购贷款业务,扩大并购贷款规模,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地区整合行业产能。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支持地方发展产业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鼓励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企业兼并重组,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融资服务。

四、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分流人员就业创业

[九]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针对有创业要求、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钢铁、煤炭分流人员,鼓励金融机构按政策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提高其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同时结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按相关规定由财政给予贴息。

[十]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面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各项金融扶持政策,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特征,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挥就业主渠道作用。大型钢铁企业、重点矿区所在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主动与去产能企业开展合作,探索通过去产能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等方式,加大对当地有效吸纳分流人员就业的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以钢铁、煤炭龙头企业为核心,为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五、大力支持钢铁、煤炭扩大出口,推动钢铁、煤炭企业加快“走出去”

[十一]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支持。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要在业务范围内,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方式,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钢铁、煤炭企业国际产能合作的金融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要按照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为钢铁、煤炭企业向境外转移产能、开拓国际市场提供融资支持。支持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充分利用丝路基金等投融资平台,支持国内钢铁、煤炭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及产能合作重点国别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十二]完善国际产能合作的配套金融政策。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研究对钢铁、煤炭企业海外重大项目融资或并购贷款引入保险机制,加快培育对外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便利化水平,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研究推出更多避险产品,帮助钢铁、煤炭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

六、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依法处置企业信用违约事件

[十三]促进银行加快不良贷款处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综合运用债务重组、破产重整或破产清算等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用足用好现有不良贷款核销和批量转让政策,加快核销和批量转让进度,做到“应核尽核”。稳妥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为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开辟新的渠道。继续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金融债等,增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能力。鼓励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参与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十四]坚决遏制企业恶意逃废债行为。充分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用,为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债务重组、兼并重组等提供信息支持。推动建立健全跨部门失信企业通报制度和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对恶意逃废债务和“恶意脱保"的钢铁、煤炭企业形成强有力约束。督促钢铁煤炭企业债券发行人及时披露信用风险有关信息,按照市场化、规范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用风险处置机制,对蓄意破产、划转剥离资产等恶意逃废债务行为进行追责处理,保护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公开市场债权人合法权益。

七、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有效防范钢铁、煤炭行业金融风险

[十五]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会等派出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派出机构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推动金融机构建立会商机制,并协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共同研究解决企业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重大问题,切实落实各项支持政策。

[十六]严密防范、妥善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组织要加强与行业主管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切实摸清风险底数,建立风险客户台账,开展压力测试,及时应对企业去产能可能引发的违约风险。遇有重大违约事件,及时报告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等部门。强化责任追究和惩处机制,对于企业未及时充分披露信息、中介机构未尽职履职等行为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依规严格追责处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会派出机构要密切跟踪监测和分析研判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完善风险应对预案,防止个别行业、企业风险演化为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会同所在省[区、市]银监会、证监会及保监会派出机构,将本意见迅速转发至辖区内相关机构,并做好政策贯彻实施工作。

下载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损失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损失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