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双语对齐句型库的藏汉机器翻译方法研究
基于双语对齐句型库的藏汉机器翻译方法研究
摘 要: 通过藏汉双语句子中词语序列异同点的比较,研究藏汉双语句型对齐方法,建立了一个小规模藏汉对齐句型库和对照词典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藏汉双语对齐句型库的机器翻译算法。
关键词:机器翻译 藏语句型 对照词典 双语对齐句型库
中图分类号:H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3-0225-02
一、藏、汉句子中词语序列的对比分析
藏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包括词序、虚词的运用、动词的形态变化)上的区别,给藏汉双语对齐句型库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除了在句子的词序和词数上变化上有明显的区别外,在虚词的运用和动词的形态变化上也不同。例如:
5.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而藏语动词具有形态变化
在藏文文法中,对动词的形态变化、及物性及分类等方面的研究很丰富,是藏语动词的复杂性增强。据统计,现代藏语动词1453个,其中,756个动词本身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这给藏汉对齐句型库的建设和规范化带来了汉语与藏语动词的比较。例如:
实例例6中的藏语动词以“/”分开的四个形态分别是动词的未来式、现在式、过去式、命令式。
在建立藏汉对齐字形库时,第1种对齐句型因词性、词序都相同,容易建立,但对第2、3、4、5、6种对齐句型的处理就变得相对复杂,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描述。
二、对照词典的设计与句型库的建设
1.对照词典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双语对齐句型库的藏汉机器翻译方法研究需要设计实现一个添加了详细词性标记的藏汉对照词典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涉及的机器翻译方法,需要一个对照词典的支持,而这个对照词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对照词典,而是一个添加了词性标记的对照词典。表3-1为其基本结构和功能:
因页面大小,此处只列举了整个对照词典的一小部分内容,第一行中除“word”以外的其他英文标记表示词性,它们分别表示连词(cd)、及物动词现在式(vt)、动名词(nv)、及物动词过去式(vi)、随立名(nn)、指示代词(rz)、属格助词(gz)、使格助词(gx)、位格助词(gl),对照词典里的词性种类及数目远不止这些,总共有80余个词性。表3-1列出的这些藏语词都只有一个对应的汉语词,这个表与一般意义上的对照词典不同的是每个对照词的词性就是该词所在字段名。下面的表3-2中列出的是一些多义词,在进行机器翻译时,多义词表的搜索和选择与表3-1相比,难度更大,更繁琐,具体扫描过程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介绍。此处的表3-2实际是从整个对照词典中为方便解释而分离出的虚拟表,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表。
这个表中的每个藏语词都有两个以上的汉语对照词。字段名所示词性标记分别是,否定副词(df)、及物动词命令式(vt)、拉格助词(gl)、随欲名(nn)、使格助词(gx)、数量词(mq)、形容词(ad)、存在助词(uc)、从格助词(gj)、动词现代式(vt)、人称代词(rr)、不及物动词现在式(vi)。
2.句型库的建设
表3-3是论文题目所提到的藏汉双语对齐句型库,它的设计和建设对本文要讲的机器翻译方法而言至关重要。这个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该句型库是严格根据藏语句型分类建设的,所以其规模虽小,覆盖范围却较广。该库中真正用在机器翻译中的字段只有“藏语句型”和“汉语句型”,库中的藏汉两种句型,有些完全相同,有些仅词性序列不同,有些在词性数目上有差别。这些句型都对应较短的单句,当句子变长、结构变得复杂时,会使机器翻译算法的复杂度增高,因此,本文没有对长句、复句做更多的处理。因为这个库是预先建立好的,所以后续将要说到的机器翻译算法不需要在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转换上下太大工夫,翻译算法只要从头至尾地扫描句型库就能很快找到对应的句型,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器翻译的准确率和效率,但也让该机器翻译方法显得比较死板。
下面通过几个典型例子叙述基于双语对齐句型库的机器翻译方法的执行过程:
第三步:生成译文“老师讲课”。
当需要把汉语翻译为藏语时,也可依据上述把藏语翻译为汉语的过程进行机器翻译。藏语句子中存在多种虚词,因此在把汉语翻译为藏语时,有些汉语句子中没有虚词,而把它翻译为藏语句子后,必须在适当位置添加虚词,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因为某些藏语虚词本身的特点,使得一个藏语句子可以有多个正确的序列,这点在汉译藏翻译系统中也需要关注。
结束语
本文只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双语对齐句型库的藏汉机器翻译算法,没有开发相应的机器翻译系统,因此所谓的翻译准确率便无从谈起。文中的句型库只有近500个对齐句型,对于一个机器翻译系统而言,其规模微不足道,因此,需要不断扩充句型库。文中提出的基于双语对齐句型库的算法只处理由藏到汉的机器翻译,而由汉到藏的机器翻译不能照搬文中的方法,需单独处理,这些是本文的不足点,也是将来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李英军.机器翻译与翻译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伯纳德?马克?沙特尔沃思访谈录[J].中国科技翻译,第27卷1期,2014年2月
[2] 才让加.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大规模汉藏(藏汉)双语语料库构建技术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第25卷第6期,2011年11月.[3] 张珑馨.消失的语言学家:机器翻译发展的现状与歧路[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1卷第10期,2013年10月.[4] 才让加.藏语语料库中词性分类代码的确定[J].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141-145.
第二篇:壮汉双语教学对学习汉语文的影响的研究
壮汉双语教学对学习汉语文的影响的研究
摘 要:本文将简要分析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主要障碍,其中包括语言障碍、思维障碍和心理障碍三个方面。并对实行壮汉双语教学对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壮语 汉语 双语教学 主要途径
一、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主要障碍
1.语言障碍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一直以来各少数民族之间习惯运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时,存在语言上的障碍。汉民族语言与壮民族语言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中都呈现各自独立的状态,例如在壮民族语言中,北方壮语没有送气音,而南方壮语中不存在翘舌音。[1]
2.思维障碍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而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有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反映。这种反映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因此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相互产生促进的关系。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过程中,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壮族学生在进行汉语文考试时往往会不知道怎么写或是写什么,有些同学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后,通常也是思维调理和语言逻辑不清晰的文章。其次,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多为我国边远地区中,受现代技术和先进思想的影响较小,因此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仍处于传统和闭塞的状态。[2]
3.心理障碍
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大多数的时期都是处于被压迫的状态,并且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少数民族仍生活在边远地区且经济水平和信息技术落后,继而存在自卑的心理。其次在我国建国后就确立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国家制度,旨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但有些极端的学生会在接受帮助时产生被歧视心理,从而影响汉语的教育事业发展。[3]
二、壮汉双语教学对学习汉语文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文深入理解
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思维习惯的障碍,如果直接使用汉语授课会导致学生很很理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时实行双语教学,有利于加深壮族学生对汉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学习效率和进度。多数的壮族学生对汉语不是十分熟悉,并且不能够完全理解,因此在进行汉语文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课本中和思维中找到对应的壮族语言和文化载体,使学生形成知识记忆,因此在汉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讲汉语知识转换成壮族语言进行讲授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逐步提高汉语能力及知识储备。
2.有利于培养学生汉语思维习惯
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时,实行壮汉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壮族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而得出的结论,需要用言语进行表示,因此可以理解为思维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及能力。由于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俗的不同,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思维方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思维上的差异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即使是同一民族之间,不同的人也会存在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想法,但是思维习惯会严重影响语言的表达与理解。
3.有利于知识和情感的相互渗透
实行壮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壮族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促进汉民族和壮民族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首先在汉语文的教学中进行汉壮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壮族学生更好的理解汉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其次,壮族学生学习汉语,能够帮助其更好的了解汉语言和汉民族文化,并能够促进汉语言及文化在壮族中的普及和传播。壮族学生对汉语及汉文化的喜爱与学习能够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各民族大团结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利于语文知识和民族情感的相互渗透。
三、汉语文教学中壮汉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
1.在教材和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
汉语文教学中壮汉双语教学的实现,首先要在汉语文的教材中加入壮族文字,并且在教师教课的过程中应使用双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将汉语和壮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学习和比较,从而促进壮族学生对汉语文的知识的理解。具体的教学方式有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汉语文阅读、吟咏和函咏等,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汉语文的学习和理解。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像联系和结合,从而培养壮族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最后充分利用教材,并增加关于阅读和写作的联系,从而切实的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转变学生思维
思维是形成语言表达的前提,而写作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壮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汉民族不同,并且汉语词汇和语法等积累少,因此在写作练习时往往不知如何表达和描述,并且进行思维转换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在汉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顺利的实现双语教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汉语写作等环节的练习。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进行演讲或回答问题前,先写成书面形式的草稿,既锻炼思维和写作能力又能防止表述错误。其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口头表述,当其能够明确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后再写成书面作文。
3.坚持个体和群体齐进步原则
基于激励理论,在实行壮汉双语教学的环节中,应加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激励制度,并坚持个体和群体一齐进步的原则,使学生在鼓励表扬和互相帮助下更好的学习汉语文。首先可以对学习热情高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其次不能只重视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重视群体发展,因此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其中优等生和进步较慢的学生各一半,通过成绩的较好的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一齐学习,从而保证个体和群体的进步。
结语
在壮族地区汉语文教育中实行壮汉双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壮族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促进汉民族和壮民族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壮族学生的汉语教育,能够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早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宁婵.民族双语教学的研究――以壮汉双语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4,33(05):149-151.[2]曹红梅,李芳兰.广西壮汉双语教师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J].民族翻译,2010(02):84-92.[3]?⑽渚?.城市化背景下壮语保护的困境及对策――以百色市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6,32(04):38-42.
第三篇:民汉合校中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民汉合校中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学校为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包容提供了一个平台。从民汉合校的英语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汉合校英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可以看到民汉合校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民汉合校的办学模式是适合新疆教育发展的。一方面,少数民族家长和教师希望孩子能够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他们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掌握更多元的文化,以便使自己的孩子很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紧随时代的步伐[1]。
首先,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79位学生填写了问卷,其中女学生有88位,男学生有91位,男生比例为56%,女生为44%。这与各中学里性别实际构成比例大致相同。由于双语学生只在初
一、初二年级上英语课,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为初一年级78人,初二年级101人。由于我校民语系的教学水平一直在乌鲁木齐市名列前茅,所以会吸引很多双语学生选择该校就读,这说明我校双语学生生源的构成还是较为复杂的。
其次,从“双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可以看出,“如果学校不开设英语课,你自己还会学习英语吗”,回答“会继续学习英语”的有162位学生,“不会再学”的有17位。对“英语会影响自己将来吗”,有130位学生认为会影响到将来,因为上高中、大学还要学,有些孩子甚至初、高中毕业就要出国留学,所以认为英语会影响到将来,有49位学生认为不会影响到将来。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双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方法、时间这几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虽然学生思想上认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落实到行动上?是做得不到位。对学校校本教育的分析,从英语课情况可以看到,有68%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英语运用多媒体是很有趣的,有26%的学生认为用多媒体上英语课比较有趣,仅有6%的学生认为无聊。由此可见大多数双语学生认为英语老师运用多媒体上英语课很有趣。双语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英语教材,所以在问到“教材是否有趣”时,有62位学生认为没意思,有103位学生认为一般,有14位学生认为无聊。可见大多数学生是喜欢我们的教材的。对“是否会按学时按量地完成英语作业”和“是否会重视每次的英语考试”,多数学生认为英语作业量很少,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而且会重视英语考试,较少的学生认为英语课也不是主课,不是很重视,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双语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都可以进行积极的学习。
最后,中学生这一特殊的年龄段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有积极的进取意识,但在行动上又存在很大的惰性,在访谈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双语班的英语课时量不大,加之不是中考科目,有些孩子不是很重视,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从访谈中也可以看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遇到很多难题,这都需要一一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双语学生”英语学习:
一、制定新政策来改变英语教育在双语教育中的不完善
学习中要让学生把握好英语、本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关系[2],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要把它们对立起来,应该认识到英语、本民族语言和汉语都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和渠道。
但是由于民语系的英语教育一直在双语教育中不被重视,它不是中考科目,课时量安排又少,导致学生虽然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又过于流于形式,老师上课也得不到满足感,所以,应制定新政策改变英语教育在双语教育中的不完善性。
二、编写有利于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
虽然双语学生英语学习选用的是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但是从《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程设置方案》[3]上可以发现,初中英语教学是三周课时,“双语学生”英语学习选用的人教教材一学期上不
完,下学期又接着上,这样很多学生在下学年上课时,书都丢了,而且从问卷中可以得知很多学生认为人教教材趣味性不太强,所以,笔者认为人教教材并不是很适合“双语学生”,应尽快编写适合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比如有新疆特色的英语教学大纲、教材、音响材料。未来的新疆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也应该是有层次、有阶段、有形式、有目标的全新的英语教学
模式[4]。
三、建设教师队伍,应加大资金投入
从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六中、双语实验学校中双语班英语教师的访谈中可以发现,学校要求少数民族英语教师能较好地掌握汉语并且还要运用英语授课,英语教师运用汉语进行教育教学是较为容易的,但对于运用英语授课,是很有压力的。
所以,政策要灵活,政府可以招考愿意从事英语教学的新鲜血液,英文水平好的非师范类的大学生,进行培训后都可以进行英语教学。而且,政府应加大资金,在完善教学设施的同时,多让英语教师学习,加大交流力度,开拓教师的眼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四、开设多种英语学习途径,为双语学生营造英语学习语言环境
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接受能力存在严重差异,给英语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笔者调查中可以看到,一节英语课,有29%的学生可以完全理解,53%的学生大部分可以理解,还有18%的学生是理解困难。在教学中,表现出学生的汉语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因此对接受用英语进行的授课困难较大。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营造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我们利用午休时间,通过多种现代化手段,向每一个学生开放,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境和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在这时,我们不要求学生完全用英语交流,可以把英语单词夹杂在汉语中,起先英语比较少,再慢慢地适应,最后脱胎换骨成为完全英语的对话。教师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趣味性强、适合学生的英语节目推荐给学生。这个创造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师生付出持久的努力,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张虹.基础教育中的民汉合校研究:以新疆实验中学为个案[D].中央民族大学,2005.[2]宋丽霞.论蒙汉双语教学初中汉语文教材的重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3]李彭曦.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系统在藏汉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4]滕星.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民族出版社,2002-01.编辑 赵飞飞
第四篇:探析蒙汉双语诉讼的程序性保障(下)探讨与研究
探析蒙汉双语诉讼的程序性保障(下)
三大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在总则中做出了上述与宪法内容相同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法除了重申上述立法的内容以外,对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保障性规定就是,明确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的一项义务,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合理配备通晓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员”。这项义务的规定使得各民族公民使用母语进行诉讼的权利在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人员配备上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的内容重复,诉讼权利、义务缺乏程序保障,有些规定需要进一步的明确。首先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地区的法院有义务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的规定中,笔者认为至少需要对下列问题进一步明确: 1.“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具体界定。根据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在我国普通话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而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在五大民族自治区有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通用语言文字。比如在内蒙古自治区就同时通用普通话及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和蒙古语言文字。那么法院将如何履行“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的义务,其具体要求与程序内容是什么?与法院的这个义务相对应的权利的享有者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程序方面将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请求法院履行这一义务,如果法院拒绝履行义务,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如何得到救济等。2.人民法院将如何履行对“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的义务,翻译人员如何配备,法院限制或者剥夺了当事人的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时该如何救济?法院不能提供翻译时,当事人该如何等,法律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都没有相应的程序性保障条款,更没有违反这些程序性规定的制裁条款。3.蒙汉双语诉讼审判组织的程序如何保障的问题。组织保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在诉讼中与当事人直接发生关系的对象是法院和法官,法院与法官的诉讼行
为是否公正是评价诉讼是否公正的主要方面之一。而法院与法官的诉讼行为很重要的就是诉讼中的审判组织问题。个案的审判是否公正与审判组织紧密相关。[5]为了保障审判的公正,程序上一般来说,除了要实行审判的独立、回避制度、合议等程序制度外,在蒙汉双语诉讼中对审判组织更有特殊的要求,即由蒙汉双语法官来组成合议庭或担任独任审判员。这应该是蒙汉双语诉讼中不可或缺的程序性的组织保障。显而易见,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结合民族自治地区的司法实践从程序保障的角度作进一步的讨论。
三、程序保障与蒙汉双语诉讼程序保障的要求
(一)程序保障的含义及要求
程序保障在广义上意味着为了保证审判的公正而在程序或制度上设定的种种要求和规范做法。在狭义上则指的是诉讼中充分给予双方当事者对等的攻击防御机会,并形成制度化的程序并在实际的制度运作中严格遵守这样的程序要求。即正当程序的原则。[6]这说明从行使国家司法裁判权的法院和法官的角度来讲,程序保障作为其义务而存在,相应的对于诉讼中的当事人来讲则以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而存在。意大利著名民事诉讼法学家M·卡佩莱蒂教授则是把程序保障提高到“基本的、宪法化的及国际化”的高度加以评价。[7]
在我国诉讼法学界程序保障作为实现诉讼公正的需要,同时也作为诉讼本身的目的之一被关注和研究。学者们认为程序保障的含义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共同性:其一是保障公民有通过法律程序实现宪法赋予权利的机会,并在实际上使程序保障原则高度宪法化,为程序保障理论奠定了宪法基础;其二是强调了程序保障的方式,诸如对论构造、公开审理、审判独立等等;其三是宪法中关于程序保障的抽象化规定,要通过根据宪法制定的程序法以及实体法来加以明确化和具体化。因此,宪法规定的程序保障原则就具有指导程序立法工作及司法实践的作用。[8]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来说,民族语言文字的诉讼权利是他们行使其他诉讼权利的基础。通过具体的程序制度保障当事人能够用他所熟知的语言文字陈述案件事实,表达其诉讼和主张,是法院获得充分而确切的诉讼资料的前提条件。如前所述蒙汉双语诉讼作为我国公民使用其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具体样态之一,虽然具有宪法与相关法律的保障,但在具体的程序制
度方面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从程序保障的原理出发,认可符合宪法规定的程序基本权对诉讼过程和审判过程的制约,能够进一步名副其实地充实当事人接受裁判权利获得回应的现实基础。因此,研究程序保障的理念固然重要,但是只有把这种理念根植于实定法秩序和司法实践中,才能达到推崇这一理念的真正目的。而这对蒙汉双语诉讼的程序保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二)蒙汉双语诉讼程序保障的要求
民族自治地方应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制定一些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以利于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的贯彻和实施。2005年开始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规定:蒙古语言文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通用语言文字,是内蒙古自治区行使自治权的重要工具。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蒙古语言文字翻译机构和队伍建设,配备翻译人员。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的蒙古语言文字翻译工作人员,享受蒙古语言文字翻译工作岗位津贴。各级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应当保障各民族公民有使用蒙古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这些规定对内蒙古区域各民族公民享有的使用蒙古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的保障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确立了蒙汉双语制度。该条例首次明确了内蒙古区域内蒙古语言文字的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使民族区域自治法所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的要求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当地通用的语言即全国通用的汉语普通话和蒙古语言文字;其次,从诉讼法的角度来讲,使得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有了地方法规的保障。蒙古语言文字与汉语言文字共同作为内蒙古区域的通用语言文字,蒙汉双语诉讼就成为内蒙古区域的司法特征之一。第三,明确要求配备翻译人员并赋予翻译人员享受翻译工作岗位津贴的权利,要求内蒙古各司法机关成为保障各民族公民使用蒙古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的义务主体。同时我们看到,上述条例只是对蒙古语言文字方面的规范,并不能弥补上面提到的在蒙汉双语诉讼司法实践当中存在的程序及制度方面的缺失。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五大民族区域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和一些具体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和复杂性。因此,要从国家立法层次上具体地对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加
以规范和保障是不现实的。正因为如此,三大诉讼法就有了这样的一条规定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诉讼语言文字的双语性或多语性就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制定变通或补充的规定来从具体的制度和措施方面保障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充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是法律行为区别于其他行为的重要特征。因此,总结蒙汉双语诉讼司法实践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从规范司法行为的角度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是必要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根据现行司法实践当中形成的蒙汉双语法庭、双语法官模式的成功经验,使蒙汉双语司法活动进一步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落实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的要求”,从制度层面上要求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承担告知义务,即告知少数民族地区的当事人及诉讼参加人享有的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义务,以及要求提供翻译的权利。同时根据有权利就应有救济的原理,赋予被剥夺或限制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主体的上诉权或再审权(相应的救济权)。
其二,在法定范围内赋予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诉讼语言文字的选择权,方便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用自己熟练的语言文字参与诉讼。这也是我国宪法和三大诉讼法中所规定的“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的应有含义。在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杂居,相互之间语言互通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在诉讼中应该允许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使用他们比较熟练和方便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这也是民事诉讼当中处分原则所允许的。除了涉及到公共利益以及本质上不能同意的处分(如用外语进行诉讼),公民应当具有处分个人基本权利的机会。
其三,在司法实践当中应充分注意对各民族公民所享有的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和行使,避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偏袒。在程序上允许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就法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以及翻译提出异议,并保障其异议得到公正的解决。
其四,加强法律文本翻译的规范化、及时性、准确性。目前宪法及民法通则、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都有五大民族自治区主体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文本。但众所周知,我国的上述基本法都有一定的司法解释,有的司法解释的条文超过了被解释的法条本身。而这些司法解释大多都没有少数民族文字的文本翻译。这给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法院的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就是翻译不规范,文书制作不统一。因此,加强对法律文本的翻译工作,提供规范、及时、准确的法律文本翻译,是保障司法活动中司法机关为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高水准翻译的前提条件。
其五,民族自治地区应按一定的比例配备接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教育并具备通晓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能力的司法工作人员。司法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实现程度。在民族自治地区,接受过系统法律专业教育并具备通晓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能力的司法工作人员是保障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前提条件。民族自治地区的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审判庭至少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通晓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审判人员。
其六,关于诉讼当中翻译人员的配备问题。笔者认为,诉讼活动当中翻译人员的配备是不同于其他场合下的翻译人员。这是因为:首先,翻译人员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承担着相应的诉讼义务;其次,翻译人员也不同于合议庭中的审判人员。审判人员代表法院具体行使审判权,对个案具有表决权。而翻译人员只是从客观的角度,对诉讼中涉及到的诉讼语言文字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协助诉讼主体以其明白易懂的语言文字掌握诉讼上的信息;再次,诉讼活动中的翻译涉及到很多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因此诉讼活动中的翻译人员应由国家进行专门的资格认定与审查,走专业化的道路,逐步杜绝现行基层司法实践当中流行的由合议庭人员或独任审判员兼任翻译人员的现象。
第五篇:培养双语班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方法的研究 个人阶段性总结1
《培养双语班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方法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从我们申请的小课题立项以来已经实施了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我任教一年级的语文。因为这个学期我们教的是新疆专用版的语文书,这套教材的难度虽然比整册人教版语文要低一点,但是,学生学习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本班学生入学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拼音,上过幼儿园的也只是会读单个字母,拼读就不会读,根据这一学情我制定出了比较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了一下几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把拼音知识渗透到了教学的每一环节。使学生有了随时学拼音知识,随时复习巩固拼音知识的平台。
2、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这个学期自治区为我们提供的“双语教学平台”大大的节约了我们制作课件的时间,我们把软件都下载到自己的优盘上,随时可以使用了。还有拼音字母卡片和生字卡片,每节课我们都能用它来进行开火车读,个别的,分组赛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
3、制作学具学习拼音。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只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会很快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所以我示范性地给他们制作了一些简单的学具。如,拼音字母卡,用毛线摆出各种字母。然后就要求学生回家后自己做字母卡,学生积极性很高,第二天交上了来的字母卡片都很好看,我还从中选出做得最好的贴在教室后墙的展示栏里,学生就很高兴。次日做字母卡学生数就更多了。学生也在制作卡片过程中掌握了这些字的读音,而且记得很牢。
4、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学会了拼读音节。本套教材插图很多,而且都是我们很常见的图片,有些学生虽然不会读音节,但一看到图就能拼出读音了。这样训练到最后,只要老师说出图意思学生就能拼出音节了。
5、这学期一年级学生也学习了个100比较简单的生字,还会写了其中的40个汉字。学习生字对于双语班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拼音刚学完就学习这么多生字,学生确实有点消化不掉。我就担心本班学生会考不好,就想出了有效的方法来来学习生字。首先,保证了课堂40分钟的质量,上午一节课上完的内容,下午就进行巩固,复习。让学生学到东西。每天早晨都把学过的生字领读几遍,再把课文多读几遍,让学生在阅读中复习生字。
6、学过的生字天天听写。听写要求是“写一个字,组两个词”这样学生在无意中就巩固了生字。
7、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并耐心地指导了他们的书写。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和学习本班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汉语发音方面进步最明显。双语教学的路是漫长的,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探索出更多的好的方式方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坎尔孜中心校
艾孜再木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