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逾期贷款利息转表外科目须纳税

时间:2019-05-12 02:5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企业逾期贷款利息转表外科目须纳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企业逾期贷款利息转表外科目须纳税》。

第一篇:金融企业逾期贷款利息转表外科目须纳税

金融企业逾期贷款利息转表外科目须纳税

发布时间:2014-12-10 17:09

来源:网校 [字号:大 中 小]

金融企业的表外科目是指企业业务已经发生但不涉及资金实际收付的重要事项。主要有:逾期贷款应收未收利息、已核销贷款呆账等。对这些事项均要采取单式借贷记账法记账,即每一笔业务发生只用一个会计科目进行单方面登记的方法,当业务发生,增加时记入借方,减少时记入贷方,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结存数额,表外科目应设立登记簿记载,在会计报表“表外科目表”中反映。表外科目只限于在金融部门使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八十五条规定,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应按期计提利息并确认收入。发放贷款到期(含展期)90天后尚未收回的,其应计利息停止计入当期利息收入,纳入表外核算;已计提的贷款应收利息,在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在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

以上两种情况转入表外科目核算的应收未收利息,在2007年12月31日以前应冲减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或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不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从2008年1月1日起转入表外科目核算的应收未收利息不应冲减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或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2009年9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关于2009年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企便函[2009]33号)第一条第三款规定,“金融机构贷款利息收入逾期90天冲减收入的企业所得税问题: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利息收入,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保险企业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2]960号)第一条规定已失效。请各地税务机关在本阶段复核中作为重点复核的政策要点,要求金融机构对2008年度该问题进行纳税调整。”

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保险企业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2]960号)第一条规定:“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所得税处理问题:

(一)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应按期计算利息并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发放的贷款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尚未收回的,此前(含90天)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应按规定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此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待实际收回时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二)金融企业已经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或已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应收未收利息,如逾期90天(不含90天)仍未收回的,准予冲减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结合企便函[2009]33号文件第一条第三款和国税函[2002]960号)文件第一条规定,可以理解为,逾期贷款利息超过90天(不含90天)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对90天内(含90天)已经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应收未收利息,虽然会计制度规定90天后仍未收到的可以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但不得冲减应纳税所得额。金融企业是通过表外科目核算逾期贷款应收未收利息的,不管是发放贷款到期90天尚未收回,账内不再计提利息,计算机系统自动转入表外科目核算的应收未收利息,还是已计提的贷款应收利息,逾期90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账内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而转作表外科目核算的应收未收利息,从2008年1月1日起,一律征收企业所得税。待实际收回的应收未收利息时应冲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农村信用社对逾期贷款应收未收利息通过表外科目“逾期贷款应收利息”核算,信用社按年或按季逐笔计算的逾期贷款应收利息记本科目借方,实际收回利息除按表内科目进行核算外,同时记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逾期贷款应收利息总数。

例如,某信用联社,注册资金2.3亿元,下辖21个分支机构,统一核算,统一纳税,企业所得税在国税部门缴纳。2008年利息收入为1.5亿元,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200万元,已缴纳企业所得税560万元。表内利息转表外1700万元,贷款利息超过90天计算机系统自动转入表外3400万元,收回逾期贷款利息2400万元。按新政策规定,2008年该信用联社应补缴企业所得税337.5万元。账务处理及计算过程如下:

1、贷款利息自结息日起,逾期未满90天(含90天)的应收未收利息,应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借:应收利息 1700 贷:利息收入 1700.2、对已经纳入损益的应收未收利息,在其贷款本金或应收利息逾期超过90天(不含90天)以后,农村信用社要相应作冲减利息收入处理: 借:利息收入 1700(红字)贷:应收利息 1700.同时:

收:逾期贷款应收利息(表外科目)1700.3、贷款利息自结息日起,逾期超过90天(不含90天)的应收未收利息不计入当期损益,不进行账务处理,直接列入表外核算: 收:逾期贷款应收利息(表外科目)3400.4、收回逾期贷款利息时: 借:现金(或有关科目)2400 贷:利息收入 2400.同时:

付:逾期贷款应收利息(表外科目)2400.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第三条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有关税收政策期限的通知(财税[2006]46号)第一条以及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177号)第一条的规定,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税企业所得税至2009年底。

因此该信用联社2008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700+3400-2400)×25%×50%=337.5(万元)。

税务机关和注册税务师在审核金融企业表外科目“逾期贷款应收利息”时,不仅要注意审核逾期未满90天(含90天)应收未收利息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90天后作冲减利息收入而转入表外科目和逾期90天(不含90天)的应收未收利息不计入当期损益而直接转入表外科目的收方发生额,更要注意审核收回逾期贷款利息应当冲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转入表外科目的付方发生额,避免企业多缴企业所得税。版权声明

第二篇:金融企业表外业务及其分析

金融企业表外业务及其分析

【摘 要】 表外业务是一种影响未来而非现在的或有资产和负债,能够潜在地产生未来正或负的现金流量,是金融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其不确定性往往伴随着比表内业务更大的风险,并且更加难以管理和控制,是金融企业风险控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表外业务的作用、内容、风险成因等,提出表外业务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 金融企业;表外业务;风险防范

表外业务是指金融企业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该活动虽然不产生利息收入,但依靠金融企业的信誉,依靠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工具和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以改变当期损益和营运成本。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结算、咨询、代理等无风险的服务活动,又包括各种有风险的金融活动。狭义的表外业务则专指有风险的金融活动,这类表外业务一直是金融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也是各商业银行在表外科目中着重反映和记录的金融活动。表外业务是一种影响未来而非现在的或有资产和负债,直接作用于金融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和偿付能力,能够潜在地产生未来正或负的现金流量,是金融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同时,由于表外业务的不确定性,往往伴随着比表内业务更大的风险,并且更加难以管理和控制,是金融企业风险控制的要点之一,金融企业主要是通过表外科目对这部分业务进行核算。虽然表外科目反映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是或有的,但其产生的收入却是实在的。

一、表外业务的内容及作用

国外金融企业表外业务品种多样,手段灵活,已经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些业务可以具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不需要运用金融企业资产或负债而产生的收益或费用的业务,如委托放款;另一类是包含金融企业承诺或包含对金融企业拥有或有要求权的业务。金融企业承诺是金融企业在未来一定时间做或不做某事的保证,对金融企业拥有或有要求权是在偶发事件发生时可以要求金融企业采取相应行动的权利,是有条件的金融企业承诺,由此金融企业均将承担风险并获得收益。在国内,由于政策和环境的制约,表外业务的品种还很单一,产生的效益有限。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开出信用证(信用证是金融企业应进出口商的请求开给出口商的付款保证,开证行在信用证条款得到完全遵守的情况下,承担对出口商付款的责任,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方式);提供担保(由担保金融企业以符合法律手续的书面形式向债权人或有关银行承诺,当担保申请人未按合同履行义务时,由担保金融企业代为偿还);承兑汇票(金融企业对出票人的票据进行承兑,保证在该票据到期时无条件支付票据款项);远期结售汇(金融企业与客户签订协议,约定在未来的某日以特定的牌价买入或卖出外汇,这种结售汇方式的汇率风险由金融企业承担)。

开展表外业务对金融企业的作用在于可以在变相提供金融企业信用、收取稳定收入的同时,保持资产负债表良好的外观,维持稳健经营的形象。在一定条件下,表外业务可以全部或部分转化为表内业务。表外业务虽然没有利息收入,但可以获得可观的手续费收入。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传统的投资方式已经无法防范汇率、利率、信用等风险,而表外业务则可以通过票据发行便利工具等将金融企业或客户拥有的外汇资金、证券等金融资产的汇率、利率转移给票据认购者,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融资证券化的普及,使金融企业通过负债管理增加存款来源、弥补资金缺口的做法日趋失效。随着表外业务的发展,金融企业逐渐通过资产证券化、利用贷款证券出售和贷款合同出售、发行各种信用证、安排票据发行便利等方式,通过使其资金占用转变为资金来源,或者以自身的信用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等变通方式弥补其资金缺口,扩大信用规模,增加业务收入。由于表外业务项目并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因而从事此类业务的金融企业不必担心管制成本,也不必为其风险提取准备金及满足有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因此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另外,通过提供表外信用方式,还可以降低资金成本。表外业务的发展,为金融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而表内资产却没有增加,因此资产报酬率有了极大的提高。通过发展表外业务,可以大力拓展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以更灵活、更多样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由于表外业务提供的是非资金的金融服务,大多数情况下,金融企业只是充当中介人,为客户提供保证或规避风险的手段,因此其核算不够严密,业务透明度差,而且由于目前主要采用单式记账法进行核算,造成表外业务的计量不够准确,尤其是其风险和收益的配比无法按照传统的表内计量方法确定。

二、表外业务分析

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根本不同,在于它不需要通过占用资金和付出高额成本就可以为金融企业带来稳定的收益。但由于大部分表外业务是以金融企业信用为支付的保证,其潜在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表内业务。同时,由于表外业务核算的局限性,其风险的准确计量比较困难,而且对于表外业务来说,只要严格控制住风险,就有可观的收益。因此,表外业务管理和分析的重点应当放在对其风险的评估和量化上。

(一)表外业务风险的计量和分析

在评估表外业务的风险方面,巴塞尔委员会采用了一种适用性较强的综合方法来加以处理。即把表外业务量发生额与风险信用折算系数相乘得出相当于表内业务的信用量A;然后根据债务人的身份确定对应哪一类风险权重B;A、B相乘,得出最后的表外业务风险资产。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认为:表外业务由正常转变为风险或损失其实是一个由表外向表内转化的过程。即表外业务在未形成风险或损失时,对金融企业而言是或有事项,而这种或有事项一旦形成风险或损失,则应由表外核算转为表内核算。例如,银行为客户办理信用证或担保业务,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只需要在表外科目中反映,只有收取的手续费收入才入表内科目核算。而当信用证或担保到期形成风险,银行需要垫款时,就需要在表内反映。表外业务转化为表内业务的系数永远小于或等于1;表外业务风险的评价,可以通过可能转化为表内事项的表外业务余额占表外业务总额的比例反映。部分表外业务是有担保的,例如,开出承兑汇票,如果客户交纳65%的保证金或等值抵押物,那么金融企业最多损失该汇票面值的25%,也可以说,金融企业开出承兑汇票的转化系数最大时为35%,因此可以认为该笔表外业务的风险系数为35%。如果该笔业务的保证金为0,那么其风险系数为100%。按照这种方式对所有表外业务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出总体的表外业务量化的风险指标,通过对该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对金融企业表外业务风险程度有一个比较客观、量化的评价。

(二)表外业务收益的分析

表外业务的计量主要是通过表外科目反映,其产生的收益主要在中间业务收入项目中核算。由于表外业务的收入主要是以手续费的方式收取,与贷款、拆放等资产类业务的利息计算不同,它与业务发生额之间的配比关系很不清晰,因此,按照收入与资产余额相比计算收入率的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只能通过中间业务的绝对额变化,或通过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幅与相关表外业务的增幅之间的动态比率对表外业务的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三、表外业务风险成因

由于表外业务提供的是非资金金融业务,在大多数情况下,金融机构只是充当为客户提供保证和规避风险的中介,会计核算大多采用单式记账法,核算不够严密,且表外业务大多以金融机构的信用作为信用支付保证,其潜在风险远远大于表内业务,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及经营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业务对象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履行合约而使银行在表外业务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而使银行在表外业务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互换交易、期权交易、贷款承诺及远期利率协议等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银行会经常面临这种风险,如贷款承诺协议,若市场利率在协议期间上升,银行的资金成本就会提高,而借款人仍可按照固定利率获得贷款,这将会使银行收益下降或承担亏损;再如固定利率的票据发行便利业务,银行会面临市场利率上升、票据发行价格下跌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表外业务中由于对国内外法律了解不足或认识上存在偏差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通常国内外对表外业务法律的修改及各国法律的协调跟不上银行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步伐,因此,某些表外业务合约及其参与者的法律地位往往不明确,其合法性难以得到保证。表外业务的经营风险是由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及法规制度不健全而使表外业务遭受人为损失的可能性。最经常发生的是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由于银行过度使用激励机制,致使交易员越权交易等给银行经营造成损失的情况。如许多银行把交易员的业绩与收入挂钩,交易员为了增加收入,会不自觉地扩大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和价格限度,这无疑增大了风险系数。

四、表外业务风险防范建议

金融企业可针对每一种表外业务的重要风险点,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限制,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防范,从基本制度上,保证表外业务经营活动的安全性。而各个经办部门则必须根据上级行的授权,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所规定的程序,办理各类中间业务,稽核审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操作手册对其进行检查、监督。

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的基础性管理,是商业银行完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制度,对较长期限的贷款担保和承诺,应定期(三个月、半年或一年)重新协商合同有关条款,以减少信用风险;制定保护性条款,坚持审核授权买卖的证据,要求对方支付保证金,或提供抵押、反担保等;合理确定和调整表外业务的收费标准,商业银行可按客户的信用等级与业务的风险系数收取佣金,例如,按照备用信用证的期限长短、金额大小、企业的信誉程度,确定不同的收费率,通过同业公会的协调,规范竞争,制止各种乱收费、乱降价甚至不收费的恶性竞争行为;重视前台交易和后台管理的结合。金融企业表外业务的管理人员,不但要管好前台交易,也要加强对后台的结算、报告系统的管理,强化管理、交易、清算三分离体系。

金融企业可借鉴国外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新技术,最大限度地防范和管理表外业务风险,建立风险的电脑控制系统。跨国银行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跨国银行进行全球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和控制系统,表外业务(尤其是金融衍生品业务)由于不在财务报表上反映,更是跨国银行信息和控制系统的重点。该系统一般包括日常监测系统、电脑信息与决策系统,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向高级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市场的最新变化、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帮助其分析市场趋势,决定资本额、止亏限额和流动性限额。金融企业可以进行资产组合管理,通过资产组合多样化来分散表外业务的风险,以通过某种资产的盈利来抵补另一种资产的亏损而取得整体盈利,拥有的资产组合越多,则风险越小。

【参考文献】

[1] 单喆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第三篇:金融企业表外贷款利息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亟需确认

金融企业表外贷款利息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亟需确

认(论坛投稿)

近期我们接到许多金融企业反映,青岛市地税局4月20日下发了《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问题的通知》(青地税发[2012]40号),要求辖内金融企业将逾期90天转入表外核算的应收未收利息并入当期营业额缴纳营业税。文件引起了辖内银行业的强烈反响。表外应收未收利息一直未征收营业税。2009年1月1日新《营业税暂行条例》施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应收未收利息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82号)废止,目前表外利息征收营业税政策处真空状态,各地仍按原规定操作。青岛市地税局文件的下发,打破了表外应收利息不缴纳营业税的做法,实际执行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与企业所得税原则矛盾。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3号公告《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明确规定“金融企业已确认为利息收入的应收利息,逾期90天仍未收回,且会计上已冲减了当期利息收入的,准予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发放贷款到期90天后尚未收回的,其应计利息停止计入当期利息收入,纳入表外核算;已计提的贷款应收利息,在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在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表外应收利息是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这与以前营业税的规定一致。如果表外应收利息缴纳营业税,则两个税种在收入确认原则问题上存在冲突。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此文件也表明,在表外利息收入问题上,税务与会计处理趋同。

二、与历史延续的规定不符。《营业税暂行条例》重新修订通过,对纳税时间的规定原则没有变化,第十二条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财税[2002]182号曾对此有明确规定“金融企业发放贷款后,凡在规定的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内发生的应收利息,均应按规定申报交纳营业税;贷款应收利息自结息之日起,超过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或贷款本金到期后尚未收回的,按照实际收到利息申报交纳营业税”,应收未收利息的核算期是90天。该文件废止后,新规定未及时跟进。文件废止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施行,并非纳税原则的改变。

三、与金融业经营特点不符。青岛市地税局文件依据的是营业税一般性收入确认原则,没有法律瑕疵,但实际执行存在较大难度。一方面,表外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不符合银行业的经营特点。因为只要客户占用资金(不管客户是否能够偿还),则银行计息就不断,缴税也不会停止,长此以往,对以资金流动性为主的银行来说,税负会不断加重。另一方面,对表外利息征营业税,则贷款核销时,就应当允许已征税的表外利息冲减当期应纳税额,但文件中没有配套规定,如果只征税而不允许抵扣,则违背了税收的公平性。

青岛地税局文件的出台,必然会造成青岛市和全国缴税原则的不一致,形成税负不公的局面,影响当地金融环境。建议部从行业特殊性角度考虑表外利息征收营业税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尽快出台政策,明确此问题。

下载金融企业逾期贷款利息转表外科目须纳税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企业逾期贷款利息转表外科目须纳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