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处置“僵尸企业”为“牛鼻子”的去产能工作将在下半年得到全力推进(定稿)
买钢管网讯,6月15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宣布,目前排查出的“地条钢”产能已全部停产。截至5月底,全国已压减粗钢产能4239万吨,距完成今年全年5000万吨的压减任务只剩不到1000万吨。而在去年,我国已压减粗钢产能6500万吨。两者相加,我国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已经超过1亿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6月30日前彻底取缔“地条钢”的目标实现之后,以处置“僵尸企业”为“牛鼻子”的去产能工作将在下半年得到全力推进。
应该说,钢铁行业去产能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我们还没有到额手称庆的时候,因为钢铁去产能仍然面临重重挑战。一方面,今年剩下的近1000万吨去产能任务将成为难啃的“硬骨头”;另一方面,已去产能和“地条钢”也有在行情趋好的市场中死灰复燃的危险。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各级政府和企业要在认真辨识去产能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咬定青山不放松,赢得去产能攻坚战的持续胜利。
什么才是钢铁去产能的真正动力? 今年1月~4月份,钢材累计平均结算价格为3384元/吨,同比上涨59.1%。同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374.08亿元,同比增长38%;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325.0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8.06亿元。随着钢材市场环境改善,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高涨,粗钢产量再创新高。1月~5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34683万吨,同比增长4.4%。
粗钢产量再创新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彻底取缔“地条钢”(一直未纳入粗钢产量统计)带来了市场空缺。如果将“地条钢”考虑在内,实际上,市场上的钢材供给出现了下降。而正是供求关系的阶段性变化,带来了钢材市场行情的好转。在这种情况下,钢铁行业去产能的难度明显增大。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钢铁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钢铁去产能的持久动力,源自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钢材市场的供求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市场回暖向好的形势仍然脆弱,放量增产、盲目复产、价格大起大落,都可能将全行业拖入亏损的泥潭。正如钢协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刘振江在6月20日召开的上半年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那样:“下半年,钢铁企业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增效益这两个主题开展工作,坚定去产能的步伐,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坚持控产量、稳价格,努力实现增效益,维护行业平稳运行。”
另一方面,地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坚定去产能的决心和信心,严格按进度推进去产能各项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已去产能和“地条钢”死灰复燃。国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家层面来说,仍须进一步强化监管,加强对地方政府的问责力度,保持去产能督查的常态化,对已去产能进行严格验收,彻底拆除设备,确保真去真退。同时,探索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利用社会、企业、媒体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加大监督举报力度,彻底杜绝已去产能死灰复燃。
为什么一些地方去产能偏好“一刀切”? 在去产能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对此,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家一直强调科学去产能,从来没有说要“一刀切”地去产能。去产能的主体责任在地方政府,出现“一刀切”的现象,说明地方政府的工作没有做扎实,没有做到位,没有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去做。
据钢管分类了解获悉,对于钢铁去产能该去谁的问题,《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年~2020年)》明确指出,钢铁去产能不搞简单分摊、“一刀切”,重点是去除两类产能,即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产能和落后产能。因此,钢铁行业去产能要做到精准打击,需要地方政府做好排查摸底工作,用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甄别出哪些是落后产能,哪些是先进产能,科学制订去产能方案,从而通过化解过剩产能,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际上,国家也一直在通过制定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来促进去产能工作。今年4月24日,工信部网站发布公告,对《钢铁行业规范企业名单》进行了调整,确定了撤销的29家企业和需整改的40家企业名单。工信部提出,各地要将不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作为监管重点,对达不到环保、质量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依法依规推动其退出钢铁行业或转型发展。
另外,在取缔“地条钢”的过程中,有个别地区将电炉钢与“地条钢”混为一谈,统一作为淘汰对象。这也暴露出地方政府简单化操作的倾向。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目前,我国的电炉钢比例仅在6%左右,电炉炼钢是我国未来钢铁冶炼发展方向,并不是国家要淘汰的对象。他指出,国家规定的是,关停并拆除30吨及以下电炉(高合金钢电炉除外)等落后生产设备,而地方政府在执行上出现了偏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电炉企业去产能相对容易。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去产能任务,把去产能指标平均分配给各家电炉企业,要求每家企业承担几十万吨的去产能任务。但实际上,一些企业的大电炉产能为几百万吨,根本没有办法执行这些要求。还有的企业把电炉产能去掉以后,整个企业的各种工序能力变得不匹配,影响了生产。这些,都与国家去产能的初衷背道而驰,不利于钢铁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不搞平均主义,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做到精准去产能,是下一步地方政府在去产能工作中必须要下的功夫。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
破解“僵尸企业”退出之难? 在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目前进展缓慢的是对“僵尸企业”的处置。《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年~2020年)》提出,将对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靠银行续贷等方式生存的企业实施整体退出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据《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目前,由于涉及地方利益、债务处置、人员安置等难题,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按中央要求,促进“僵尸企业”应退尽退,反而出现了一种畏难情绪,不愿意让“僵尸企业”整体退出。
确实,处置“僵尸企业”面临一系列的难题,需要综合解决。但是,从钢铁行业发展的大局来看,“僵尸企业”的整体退出,有利于摒弃低效产能,有利于去产能任务的有效完成,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
处置“僵尸企业”,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加强对“僵尸企业”退出机制的研究,并对“僵尸企业”的界定标准进行细化,出台更为详细、可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法规。
据钢管品牌了解获悉,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则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从大局出发,在处置“僵尸企业”上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努力。业内人士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反映诉求,争取支持,把“僵尸企业”退出的各项工作做到位。这是刮骨疗毒的必然过程,也是用短痛换来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
必须指出的是,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要把人员安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首先,要真正发挥专项奖补资金的作用。2016年,煤炭和钢铁行业共使用奖补资金400多亿元。国家明确规定,奖补资金只能用于人员安置,但目前一些地方出现了乱用奖补资金的现象。据了解,国家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并进一步加大对奖补资金的监管力度。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务必要把奖补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其次,要努力培育新动能,多创造就业岗位,形成去产能中分流转岗职工的就业“容纳器”。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与职业培训强度,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力度,提供兜底帮扶,筑牢民生底线。
如何杜绝违法违规新增产能? 去产能要切实取得成效,基础在于要防止一边化解过剩产能、一边仍在违规新增产能情况的出现,要坚决杜绝产能“边减边增”。《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年~2020年)》要求各地“十三五”期间一律不得净增钢铁冶炼能力,对于各地拟备案的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
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严禁新增产能是毋庸置疑的。产能置换方面,原先的《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将于今年底失效。国家正在研究重新修订《实施办法》,将产能置换的条件和要求更加细化,堵上漏洞,从严把控。不过,对于企业正常的内部改造,国家也将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让企业有发展空间。
据反映,在国家三令五申钢铁行业严禁新增产能的同时,仍然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违规新增电炉产能。在上半年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上,不少钢铁企业呼吁,必须严格禁止个别企业用电弧炉置换工频炉和中频炉产能、电弧炉企业“批小建大”等扩产能行为。
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国家对违法违规新增产能的态度是明确的,即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因此,钢铁企业万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
据钢管排行了解获悉,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在严禁新增产能方面,国家将从强化监管角度入手,严肃追责。一旦接到举报,必将核查;一旦查实,该拆除就拆除,并对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和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追责。只有通过加强负面警示教育,层层加压,才能让相关企业和地方不敢碰触“红线”。
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到现阶段,应该彻底摒弃规模扩张的理念,不再追逐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要把眼光放长远,把投资重点放在加强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开发品种、延伸服务和产能合作等方面,真正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
回顾去产能征程中我们走过的路,钢铁行业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剩下的路,有巨大的阻力,亦有强大的动力。“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办法总比困难多。钢铁行业去产能,仍须瞄准目标,攻坚克难,奋力前行!(本文章转载买钢管网)
第二篇:以城市管理提质年为抓手全力推进三创工作
以城市管理提质年为抓手全力推进三创工作
市基建渣土事务中心谢春元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全力开展“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力争通过一年左右时间,大幅提升市城区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打造秩序好、环境优、生态美、形象佳的宜居利居乐居城市。因此,要确保有效推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就要以“城市管理提质”为抓手,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长效化,规范化。
一、浅析影响“三创”工作进程的城市管理薄弱环节现代城市管理涉及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和功能管理。近年来,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城市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市容秩序明显规范,但由于多种因素,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城市排污水干管建设不足,市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只有54.6%,与国家要求达到80%的指标相差很远;市城区公厕缺116座,垃圾站缺23座,城区果皮箱严重缺乏;农副产品市场的数量和容量不足,市场内基础设施落后;铁路地区、破产改制企业以及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公园绿地面积缺51.2公顷,且分布不合理;道路绿地率差距较大,立体绿化尚未开展,市花——月季普及率不高;城市园林绿化精品不多,综合评价值不高等等。二是城市管理效能滞后。管理观念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导致重
1复建设、乱搭滥建、乱停乱放、“城市牛皮癣”、交通违章现象不断产生;管理体制上存在责权不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造成重复管理、交叉管理,揽权推责,建、管、养一体现象突出;管理机制存在行业垄断,政企不分,导致以罚代管,罚而不管,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等现象兼而有之;管理手段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缺乏系统管理、目标管理、网络管理等现代管理手段,没有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评价指标,群众参与率低,致使城市管理存在突击性、运动式、粗放式,城市管理水平始终无法提升。这些差距与不足严重影响创建工作进程。
二、抓好“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推进“三创”工作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远期目标是打造秩序好、环境优、生态美、形象佳的宜居利居乐居城市,中期目标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近期目标正是为2012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打基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涵盖了城市管理手段、城市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质量、生态景观、公用事业、市民素质等城管提质年的“八大”提质,是检验和考察我市城市管理水平的权威测评体系。
(一)树立以人为本城市管理理念。常言说“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聚集地,主要特点就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首先,城市管理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等各类基础设施,要充分体现尊重人、关怀人、方便人的理念,把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在每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近两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执政的理念,以“三创”为契机,实施的“百亿城建计划”规划超前、气魄大、投入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成功创建“湖南省文明城市”,广大市民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宿感明显增强。开展城市管理提质,规划建设城区公园绿地、停车场(站)、垃圾站、公厕等,开展小街背巷、城区河道、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实施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集贸市场以及“五小行业”整治等过程中,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其次,城市管理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深化“大城管”改革的过程中,将分散在国土、规划、住建、环保、人防、公安、运输、交管等部门的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权统一划归城市管理机构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同时,将管理重心下移,实行市、区、街道、社区分级负责,用“四级网络”调动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街道、社区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再次,进一步树立城管为民、和谐城管理念,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我市的城管队伍作为“三创”工作和开展“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的主力军,始终敢啃硬骨头,善打拦路虎,为城市面貌的彻底改善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为我市荣获2010
—2011“中国最佳管理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城市管理涉及面广,面对的主要是城市基层百姓和弱势群体,执法过程中很容易激化矛盾。因此,更需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真心依靠群众做好城管工作,真情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针对薄弱环节克难攻坚。2012年申报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并迎接考核验收是检验“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开展效果的“试金石”,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针对薄弱环节,必须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加压奋进,克难攻坚,保持科学跨越发展。一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按照国家标准,重点加快农贸市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提质改造;加强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网络建设及队伍培训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强化食品卫生、“五小行业”的整治工作;加强公厕、垃圾站建设和果皮箱等环卫设施的配置;加强城区管网配套建设;集中治理城区内河、铁路沿线、居住小区的环境卫生。二是全面实施序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五化”工程,实现管理手段、城市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质量、生态景观、公用事业、市民素质等八大提质;进一步落实“路段管理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坚持开展“三清一化”活动,广泛动员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城乡清洁”运动,整治公共场所卫生;继续开展各行各业卫生评比活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绿城攻坚”活动,确保
城区绿化提质。着力规划并落实好一批区级公园的建设项目,确保广场绿地和街头绿地达到国家标准;对所有的主干道和部分次干道进行提质改造,增加绿量,大量栽植以“市花”月季为主的本土花灌木,形成“鲜花一条街、盆景一条街、林荫一条街”的生态走廊效果;拆除主干道和重要地段围墙,以拓展市民休闲空间,增加城市绿视美感;通过全面推行立体绿化,弥补绿量不足,改善环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生产绿地;启动郴江、燕泉河两岸的景观整治工作,加快王仙湖、苏仙湖及周边小游园规划建设,在全市构筑“蓝脉绿网、十山十湖”的城市生态景观。四是继续开展文明礼仪宣讲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等“五进”活动;充分利用“林邑讲坛”宣传平台,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宣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在全市大中小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伴我行”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三)科学规范城市管理指标体系。现代城市管理必须有一套严格、规范、科学、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目前国家尚未颁布专门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城市管理在全国都处于探索前进阶段。我市的城市管理主要是学习借鉴深圳、广州等先进城市的经验。由于我市没有立法权,因此城市管理只能在依据现行法规的前提下,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通过开展城管提质年活动,一是加快建设数字化城管,探索建立和完善自动化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决策系统、指
挥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咨询系统。二是坚持规划优先,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及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并适度超前。对当前开展“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中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序化等“五化工程”,应制订具体的实施规划和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制订城市管理目标、标准、流程、方法、监控手段、效果评判、危机处理等方面的综合指标体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