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02:5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蒲城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蒲城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

第一篇:蒲城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

蒲城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组织实施好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渭政办发【2013】215号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目标责任的通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到2015年,以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以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基层中医药人员配置达到标准,基层中医药服务内涵更加丰富,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二)年度目标。1、2014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到2015年底,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到2015年底,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逐年增加达到或超过30%。

二、主要任务

(一)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

l.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中将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5%一10%。

(2)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并积极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3)在制定县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目录。

(4)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5)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

2.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

(1)全县均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2)全县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3)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医药验方。

3.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作为重要内容。(1)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O%。

(2)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在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2.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按照卫生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4.加强县中医医院龙头建设。要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以上标准,县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专科不少于3个,其中至少有2个市级(含市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1.全县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40%以上。

2.全县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3.全县6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4.认真组织积极参加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全县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100%。

5.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6.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7.县中医医院要设置基层指导科,承担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任务,建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帮扶机制。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1.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2.9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五)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继续抓好县中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

2.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7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求。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

2.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3.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II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七)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1.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2.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民间习用中草药的政策措施。

3.加强中药质量监管,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程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八)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深入开展。

全面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85%以上的社区和80%以上的家庭。

三、重点项目

(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1.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的乡镇卫生院建没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和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

2.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组织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药专业大专学历教育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城乡基层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三)农村医疗机构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县中医医院培育和建设3个以上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其中至少建成市级(含市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2个。(四)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

建立和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医医院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中医医疗质量和效率,到2015年底县中医院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家标准。(五)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项目。

在县人民医院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单位建设,争取到2015年底,达到国家级标准。

(六)中医药文化传播精品项目和科普巡讲活动。

建立一支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在全县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讲座,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科学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方法。

围绕提升工程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国家实施的建设项目,根据地方财政的安排和部署,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相关项目。

四、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

2014年3月底前,召开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地各单位要根据《意见》和《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安排部署好本辖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目标管理。

按照《目标承诺书》内容要求,请认真分解目标任务,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监测评估。

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全县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四)督导检查。

县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全县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执行情况适时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全县提升工程的实施进度,督促全县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五)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主动引导,广泛宣传提升工程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要调动各方参与提升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人员主力军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附件: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名单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陕卫办发【2013】26号)精神,加强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简称提升工程)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进一步做好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一、主要职责

负责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并协调解决提升工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提升工程实施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二、组成人员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第二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以下简称《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下同)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目标

1.到2013年底,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到2014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2.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4.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每年有所增加,并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上升。

(三)地方目标

1.各省(区、市)要围绕总体目标和分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实化本地工作目标,拟定实施方案,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商定后实施。

2.各市(地)分目标由各省(区、市)与各市(地)共同商定。

3.各县(市、区)分目标由各市(地)与各县(市、区)共同商定。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所有参合县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

(2)所有参合县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3)各省(区、市)在制定省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目录;

(4)各省(区、市)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5)各省(区、市)和统筹地区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

2.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

(1)所有县(市、区)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2)所有县(市、区)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3)鼓励以省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

3.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要内容。

(1)所有县(市、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0%;

(2)所有县(市、区)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在乡镇卫生院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应占一定比例。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2.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按照卫生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4.加强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建设。

(1)各省(区、市)均开展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7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每个县级中医医院至少有4个省级(含省级)以上中医特色专科;

(2)各省(区、市)均加强尚未设置中医医院的县(市、区)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并全部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2.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3.6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4.各省(区、市)至少有1个以上市(地)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意见》有关要求开展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

5.各省(区、市)均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以及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

6.各省(区、市)均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7.各省(区、市)均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有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2.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

3.各省(区、市)均开展中医药人员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探索中医类别医师县、乡、村纵向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从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帮扶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科的机制。

(五)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所有县(市、区)建有1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2.所有县(市、区)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各省(区、市)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

2.各省(区、市)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3.各省(区、市)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1.各省(区、市)均制定并实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的政策措施。

2.各省(区、市)均制定并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基层药品连锁企业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的政策措施。

3.各省(区、市)均进一步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1.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2.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各省(区、市)均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均制定并实施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民间习用中草药的政策措施。

3.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各省(区、市)均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程序,应当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 进社区 进家庭”活动深入开展

各省(区、市)均全面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 进社区 进家庭”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中医药

文化知识普及全国80%以上行政村、85%以上社区和80%以上家庭。

三、重点项目

(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和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

2.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3.依托现有中医药资源,各省(区、市)建好至少1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各县(市、区)建好1个县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4.制定中医一般医疗和预防保健适宜技术目录、基层适宜配备的中药饮片目录和经过临床验证、疗效可靠的中医单方、验方,供各地推广选用。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

在国家和地方共同实施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在项目绩效考核时,将中医药科室达标情况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达标的关键性指标之一。

(三)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

为县级医疗机构培养1.5万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含500名民族医人员),对5万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进行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专业大专学历教育,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含基层民族医药人员),为城乡基层培养3万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遴选8000名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为县、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一批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一批中医药预防保健人才。

(四)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

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对全国未达标的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基本医疗设备,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力争在“十二五”期末使大多数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五)农村医疗机构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力争为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培育和建设1个以上中医重点(特色)专科。

(六)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

加强基层中医医院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中医医疗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建设中医医院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县级中医医院信息数据分析和应用水平;开展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咨询、远程教育等功能。

(七)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项目

以尚未设置县级中医医院的县(市、区)综合医院为主,筛选一批综合医院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

(八)中医药文化传播精品项目和科普巡讲活动

创作一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体裁丰富、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系列科普图书、影视、音像、网络、动漫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精品;建立一支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的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在全国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讲座,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科学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方法。

各省(区、市)要围绕提升工程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国家实施的建设项目,根据地方财政的安排和部署,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相关项目。

四、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

2012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召开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省(区、市)要根据《意见》和《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动员部署本辖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目标管理

2012年9月至12月,各省(区、市)根据《意见》和《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对本地区基层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研究提出各项工作任务的分目标。

2013年3月底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2013年至2015年目标责任书。

2013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完成省级人民政府与市(地)人民政府、市(地)人民政府与县(市、区)人民政府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工作。

(三)监测评估

依托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和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对各省(区、市)目标责任书每主要任务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和结果通报。各省(区、市)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四)督导检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对各省(区、市)目标责任书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执行情况适时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各省(区、市)提升工程的实施进度,督促各地认真完成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任务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省级卫生行政等部门每至少要组织一次省级检查评估工作,督促各市(地)、县(市、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宣传引导

各省(区、市)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主动引导,广泛宣传提升工程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要调动各方参与提升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人员主力军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XX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局、卫生部、人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后卫生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和省委省政府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部署,根据省中医药局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广东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粤中医〔2013〕5号)和**市卫生局等四部门《转发省中医药局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广东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力争到2015年底,在全县建立以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县中医院为龙头和支撑,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通过配备必要的服务设施设备和人员,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二)目标

1.2013年底,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0%以上的村卫生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县医院、妇幼保健院提供中医药服务,县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2.2014年底,10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村卫生所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县医院、妇幼保健院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3.2015年底,10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乡镇卫生院、85%以上的村卫生所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的县医院、妇幼保健院提供中医药服务,县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1.落实全民医保中的中医药优惠政策。

新农合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10%,起付线降低20%;对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符合规定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全省调剂使用的中药院内制剂诊疗疾病产生的费用,予以全额报销;医疗保险对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规定项目的中医药服务方法和手段为城乡居民诊治疾病所产生的费用,按规定比例予以报销。

2.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中医药倾斜政策。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充分考虑中医药服务价格构成的特点,将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并适时调整中医药服务收费标准。

3.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

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中,对中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多的社区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应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建设。

通过争取项目、政府扶持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大力推进医院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15年底,8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

2.完善综合医院及其他县级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功能。

2015年底,县医院成立中医管理科,在门诊设立中医科和标准化中药房,住院部设立不低于总床位数5%的中医病床;卫生监督机构成立中医药监督科,监督各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情况;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科,开展妇女和儿童的中医药保健服务。

3.加强城市社区和乡村中医药能力建设。

2015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按照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置中医诊疗设备;85%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合理配备中医药人员。

到2015年,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配备达到以下要求:中医院中医药人员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60%以上;综合医院及其他卫生机构按照中医床位比例和工作需要配备中医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5%以上;85%以上村卫生站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2.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

各级医疗机构要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临床类别医师、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继续开展中医师承教育,为基层培养更多实用中医药人才。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积极创建各类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单位。

各县区、各单位要将先进和示范单位的创建作为落实提升工程各项工作任务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全国(全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创建活动。

2.建设基层中医药特色服务网络。

县中医院每个科室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运用针灸、推拿、按摩、刮痧、火罐、蜡疗、中药熏蒸等中医技术为患者服务;开展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力争建成2个省级以上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县人民医院积极推行中医人员到西医科室会诊、查房、参与重症患者抢救等制度,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形成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服务模式。

(五)大力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1.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体系。

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建立全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体系,为全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以国家项目为依托,将县中医院建成本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心。

2.统一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系列教材为蓝本,结合XX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谱排序,组织名中医和有关专家,筛选、编写《XX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要积极做好应用和推广工作。

3.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依托县医学会和县中医院负责筛选至少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县、乡、村医务人员的现场培训和实训工作,3年内使每名医务人员至少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6项。社区、乡村医务人员负责向居民和村民传授至少6项中医药预防保健常识。

(六)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要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治未病经费不少于公共卫生经费总数的5%;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七)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各级名中医在基层开办中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医保定点、人员职称晋升和中医药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鼓励通过民间中医资格准入考试的人员在执业注册地开办中医诊所。

(八)强化中医药行业监督管理

1.强化中医监督管理。

严格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人员和技术等准入管理,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监测和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大对虚假中医广告的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非法行医行为。

2.加强中药使用管理。

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自采、自种、自用民间习用的中草药。收集、整理、出版常用中药单验方集,筛选适宜的中药单验方并推广应用。

3.加强中药质量监管。

严格规范中药饮片采购程序,中药饮片必须从合法的中药饮片生产及经营企业采购,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1.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

在农村建设健康文化墙,将预防和治疗常见病的民间单验方等有效方法刷写在健康文化墙上,将中医疗法以歌诀的形式让人们耳熟能详,方便村民学习和预防治疗。在农村由村医定期召集组织村民开展健康讲座,让农民相互交流健康保健的心得,提高农民健康保健素养,有效推动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和进入千家万户。

2.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社区。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及开展群众性中医健身活动等。

3.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家庭。

结合进基层·暖民心·固堡垒活动,向村民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家庭手册》,对村民进行中医适宜技术、食疗方法和健康保健知识培训,使老百姓共享健康保健方法,预防和减少疾病,逐步提高健康素养和预防保健水平。帮助农村居民掌握健康保健基本知识与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相关部门要把实施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争取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县成立由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组成的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务求取得实效。

(二)加大投入力度

围绕提升工程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投入、相互配合的经费投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三)营造良好环境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

附件:

1、XX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2、XX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现状和目标

XX县卫生局 XX县发展和改革局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3年4月1日

附件1 XX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一、主要职责

负责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指导;研究并协调解决提升工程实施工作中的困难。

二、组成人员

组 长:陈汉辉 XX县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周 辉 XX县卫生局副局长

XX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成 员:冯奇集 XX县卫生局医政股股长

陈日养 XX县卫生局防保股负责人

Xxx XX县发展和改革局社会发展股股长

Xxx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

生育保险股股长

Xxx 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

通监管股股长

黄小红 XX县卫生局医政股干事

三、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领导小组在XX县卫生局医政股设办公室。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实施提升工作的政策措施建议;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四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 勤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 „2012‟31 号)(以下简称《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 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 主体、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 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下同)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 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目标

1.到2013 年底,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0%以 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到2014 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 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2.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到2015 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 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4.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每年有所增加,并在“十二 五”期间有明显上升。

(三)地方目标

1.各省(区、市)要围绕总体目标和分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实化本地工作目 标,拟定实施方案,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商定后实施。

2.各市(地)分目标由各省(区、市)与各市(地)共同商定。3.各县(市、区)分目标由各市(地)与各县(市、区)共同商定。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1)所有参合县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

(2)所有参合县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 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3)各省(区、市)在制定省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 中药制剂纳入目录;

(4)各省(区、市)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 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5)各省(区、市)和统筹地区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 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 使用中医药服务。2.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

(1)所有县(市、区)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2)所有县(市、区)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 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3)鼓励以省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 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

3.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要内容。

(1)所有县(市、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 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0%;

(2)所有县(市、区)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 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在乡镇卫生院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 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应占一定比例。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社 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2.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按照卫生部等5 部门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

法》、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 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4.加强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建设。

(1)各省(区、市)均开展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 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7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每个县级中 医医院至少有4 个省级(含省级)以上中医特色专科;

(2)各省(区、市)均加强尚未设置中医医院的县(市、区)综合医院中医科 中药房建设,并全部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 标准》。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 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2.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 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 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3.6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 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 的乡村医生。

4.各省(区、市)至少有1 个以上市(地)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 《意见》有关要求开展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

5.各省(区、市)均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以及经济欠 发达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 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6.各省(区、市)均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 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7.各省(区、市)均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 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有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 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 药综合服务区。

2.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 指导。

3.各省(区、市)均开展中医药人员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探索中医类 别医师县、乡、村纵向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从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帮 扶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科的机制。

(五)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所有县(市、区)建有1 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2.所有县(市、区)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 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够提供中医 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 10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 项中医药适 宜技术。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各省(区、市)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

2.各省(区、市)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 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 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3.各省(区、市)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

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 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 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1.各省(区、市)均制定并实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 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的政策措施。

2.各省(区、市)均制定并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基层药品连锁企业开办中医坐堂 医诊所的政策措施。

3.各省(区、市)均进一步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1.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 规范。

2.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各省(区、市)均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 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均制定并实施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民间习用中草药的政 策措施。

3.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各省(区、市)均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 采购程序,应当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 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 进社区 进家庭”活动深入开展

各省(区、市)均全面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 进社区 进家庭”活动,开 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中医药文化知 识普及全国80%以上行政村、85%以上社区和80%以上家庭。

三、重点项目

(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和标准化中 医科中药房。

2.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3.依托现有中医药资源,各省(区、市)建好至少1 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 广基地,各县(市、区)建好1 个县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4.制定中医一般医疗和预防保健适宜技术目录、基层适宜配备的中药饮片目录 和经过临床验证、疗效可靠的中医单方、验方,供各地推广选用。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

在国家和地方共同实施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

设中,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在项目绩效考核时,将中医药科室达标情况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达标的关键 性指标之一。

(三)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

为县级医疗机构培养1.5 万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含500 名民族医人员),对5 万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进行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专业大 专学历教育,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含基层 民族医药人员),为城乡基层培养3 万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遴选8000 名基层老中 医药专家为县、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一批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一批中 医药预防保健人才。

(四)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

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对全国未达标的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业务 用房改扩建和配置基本医疗设备,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力争在“十二五” 期末使大多数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五)农村医疗机构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力争为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培育和建设1 个以上中医重点(特色)专科。

(六)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

加强基层中医医院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中医医疗质量和效率;建立和 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建设中医 医院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县级中医医院信息数据分析和应用水平;开展远 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咨询、远程教育等功能。

(七)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项目

以尚未设置县级中医医院的县(市、区)综合医院为主,筛选一批综合医院开 展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

(八)中医药文化传播精品项目和科普巡讲活动

创作一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体裁丰富、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 系列科普图书、影视、音像、网络、动漫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精品;建立一支 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的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在全国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讲座,让广 大人民群众接受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科学准确地了解和 掌握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方法。

各省(区、市)要围绕提升工程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国家实施的建设项目,根据 地方财政的安排和部署,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相关项目。

四、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

2012 年9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召开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工作会 议,进行动员部署。各省(区、市)要根据《意见》和《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 际,动员部署本辖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目标管理

2012 年9 月至12 月,各省(区、市)根据《意见》和《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对本地区基层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研究提出各项工作任务的分 目标。

2013 年3 月底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2013 年至2015 年目标责任书。2013 年6 月底前,各省(区、市)完成省级人民政府与市(地)人民政府、市(地)人民政府与县(市、区)人民政府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工作。

(三)监测评估

依托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和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对各省(区、市)目标 责任书每主要任务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和结果通报。各省(区、市)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 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四)督导检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对各省(区、市)目标责任书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项 目执行情况适时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各省(区、市)提升工程的实施进度,督 促各地认真完成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任务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省级卫生行政等部门每至少要组织一次省级检查 评估工作,督促各市(地)、县(市、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宣传引导

各省(区、市)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主动引导,广泛宣传提升工程有 关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要调动各方参与提升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人员主力军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 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__

第五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们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期望各位领导和专家通过督导检查对我市的中医工作给予批评指正,促使我市中医工作能够更健康、更有序、更科学的发展。

自2013年2月省卫生厅等7部门下发《河南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来,我们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为重点,按照既定思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下面将我市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

**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辖20个乡镇、街道,456个行政村。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直管试点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华名窑?瓷魁之乡、中国曲剧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辖区内现有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省工人疗养院等14个市直医疗、教学、科研机构,15个乡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7个卫生室。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根据省中管局等7部门的统一部署,2013年8月我市成立了以赵三壮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纳入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目标考核,为圆满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中医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

我市共有设床位医疗机构45家,其中中医医院9家,中医个体3家,90%以上的综合医院都设立了中医科,在我市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共计1982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555人,占总医师数的28%。去年,我市为拓展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和领域,把发展中医事业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结合起来,在制定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时,把能否开展中医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条件,明确要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全部开展中医药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我市15家乡镇卫生院及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有中医科,现已初步完成了我市中医药服务的战略布局,为我市开创中医工作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情况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大力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已经达到20%以上的目标。在市中医院我们设立了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2013年至今累计培训1308人次,极大的提高了基层人员诊疗技术,促进了乡村2级中医药服务迅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人员数量较薄弱,下一步我市将加强基层西医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支能中会西的人才队伍,争取完成中医药提升工程2015年的发展目标。

(四)县级中医院建设情况

2013年,我市中医院已创立二级甲等医院,各科室的设置及人员、设备的配置基本符合国家《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市中医院扩建医院病房,改善软硬件设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同时还承担着全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培训和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发展的对口支援工作。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能够按照要求开展电子病例、临床路径管理、绩效考核及健康管理服务。

(五)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我市在贯彻落实《关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引导和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人社医疗[2011]12号)和《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指导意见(2013年版)》(豫卫农卫[2012]20号)等文件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于中药饮片的政策规定要求,非药物诊疗技术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的结算比例。

(六)中药监督管理情况

各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房设置比例已达到90%,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中药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的监管,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分阶段开展中药市场的集中整治活动,将监管关口前移,加强偏远地区的监督检查力度,消除监管死角,使监管覆盖率达到了100%。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类人才匮乏、基础设施简陋,严重影响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2)地方财政薄弱,资金配备不到位。

(3)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的设置推进较慢。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以上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下载蒲城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蒲城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霍林郭勒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霍卫字„2014‟129号 关于提请政府印发《霍林郭勒市基层中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请示 市政府: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开展基层中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查......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服务平台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服务平台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2012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决定......

    最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自查报告

    XX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自查报告 根据XX号文件要求,我局对照《XX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省级督查评估细则》,对全县中医药工作进行自查考核,查漏补缺。现将自查总......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精选合集)

    达州市通川区罗江中心卫生院 关于成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 医院各科室、各村卫生室: 为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全......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5篇范文)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一、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室及开展的范围: 姚滩村卫生室 草药、针灸理疗 杨渠村卫生室 草药 针灸理疗 黑林村卫生室 草药 针灸理疗 何滩......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17年工作总结 南城县中医院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现总结如下......

    区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实施方案

    区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实施方案一、基本形势“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县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

    XX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XX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组织实施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食品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