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2 02:1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营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营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东营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东营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2-7-16 8:37:07 作者: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量:1383 东营市土地资源和草场资源丰富,具备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巨大潜力,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以上,在农业农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东营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全市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为契机,充分发挥畜牧资源优势,坚持以打造全省畜牧强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市畜牧业实现了量的膨胀、质的飞跃,在全市大农业中率先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2011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4.88万吨,比上年增长2.2%。实现畜牧业产值58.8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市猪存栏68.99万头,比上年增长5%,牛存栏26.06万头,增长3.7%,羊存栏114.82万只,增长4.9%,家禽存栏2345.77万只,增长11.2%。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26.85万头、23.7万头、165.25万只和7204.45万只,分别增长9.4%、2.9%、-15.6%和1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2%,在大农业中仅次于种植业,成为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从调查情况看,全市畜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畜牧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大力扶持发展畜牧龙头企业,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奶牛、肉牛、生猪、肉羊、肉鸡、肉鸭六大优势产业全部拥有了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全市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5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达1300处,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区8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区8处。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由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转变,规模饲养占到92%。奶牛、肉禽规模饲养量达到95%以上,生猪、肉牛、肉羊规模饲养量达到85%以上。全市现有各类合作组织244个,使80%以上的养殖户加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带动了饲料、兽药、加工、冷藏、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吸引30多万农民参与畜牧业生产及产业化经营。

二是草畜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充分发挥饲草资源丰富和土地广阔的优势,科学引导牛羊生产,大力发展以奶牛、肉牛、肉羊为主的食草畜饲养,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全株玉米青贮,率先成立了饲草饲料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发展起了“专业青贮队”。2011年,全市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59万亩,完成青贮67.2万吨;草畜平衡进一步优化,奶牛、肉牛、肉羊的青贮配套比分别达到了100%、86%和55%。

三是畜牧品牌支撑条件逐步形成。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扶持培育出有机畜产品品牌4个,绿色畜产品品牌1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112个,千头以上奶牛场10处,3000头肉牛场4处,20万只肉禽养殖场32处,万头猪场15处,胜大奶牛场等5家养殖企业被授予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超群种羊有限公司等8家养殖企业被授予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不断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市畜禽良种场达到26家,畜禽良种推广体系逐步完善,全市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2%以上。目前,全市注册畜产品商标38个,特色畜产品有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1个。其中,凯银清真肉业公司的排酸牛羊肉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华誉分割鸡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全市畜牧业通过培育了“华誉肉鸡”、“凯银牛羊肉”、“维可得生态肉”、“众赢牌禽蛋”等一批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品牌产品带动品牌企业、品牌企业拉动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格局。

四是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强化。科技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大力创新和应用先进的畜牧业前沿技术,先后在全市推广了养殖小区规模化饲养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饲养技术、优质牛羊经济杂交技术、水禽生产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全株玉米青贮及秸秆利用技术、配合饲料生产应用技术等,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全市畜牧业生产大发展,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逐渐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五是大项目建设成为拉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2011年,全市重点推进的43个畜牧项目总投资额达40.28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2个、过千万元项目22个,项目已完成投资19.8亿元,新增出栏能力3000万只、12万头,种鸭项目竣工后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鸭苗1300万只,父母代种鸭6700套;新增年肉类屠宰加工能力2万吨,饲料类生产加工能力42万吨。初步统计,2011年大项目带动养殖加工能力实现产值达37.8亿元。

六是动物防疫体系日臻完善。先后实施了国家胶东半岛无疫区缓冲区和黄河三角洲无疫区建设项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指挥体系、应急体系、防控体系、监测预警体系、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健全,畜牧养殖投入品及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科技推广和畜牧兽医管理网络。强化动物卫生执法和防疫工作,在全省率先实施县乡动物防疫机构改革,形成市、县、乡、村四级防疫网络,为畜牧业发展筑起了安全屏障。

二、东营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市畜牧业产业体系自主性不强,受市场冲击和影响波动大的问题普遍存在。畜产品需求弹性低,产业进出的门槛低,市场的不确定性,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滞后性,都是造成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因素。由于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偏小、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力还不强,产业链利益连接不紧密,禽畜养殖与屠宰、加工和现代营销与服务尤其是品牌经营之间由于产业链条断裂,无法形成较强竞争力,难以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我市目前还不具有较强自主性的畜牧产业体系,较易受市场供需失衡和价格大起大落的威胁。

二是畜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投入相对不足。当前畜牧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仅靠企业或养殖户自身资本投入难已解决,目前的扶持资金和政策亦跟不上畜牧产业发展的步伐,应加大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帮助解决畜牧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三是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没有充分挖掘。目前,品牌创建仅靠少数龙头企业,对发展品牌的支撑和贡献不足,联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些企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品仅为白条鸡、分割肉和原料肉等,深加工、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不高,且加工总量少,缺少乳制品、猪肉制品、牛羊肉制品精深加工企业。

四是畜牧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当前,我市部分检验检测设备比较陈旧,从事检疫人员的力量相对不足,科技投入水平较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体制机制。从组织保障、政策扶持、监督落实等层面入手,建立健全一系列促进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实现由侧重管理向监管服务并重的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农户发展”的畜牧产业发展新机制。

(二)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建设新型畜牧产业体系。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积极探索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以畜牧业上下游产业及其关联产业链的紧密结合为基础,以主体合作为主要特征,构建畜牧产业组织、畜产品生产、饲料兽药配送服务、畜牧业科技装备、生态循环和动物卫生监管等“六个体系”,建设新型畜牧产业体系,适应现代畜牧业的新发展。

(三)积极推动生产方式转变,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生产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已达92%以上,应继续推进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实现禽畜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把畜牧业发展与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畜禽粪便的集中堆积发酵处理技术以及循环利用技术,深入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实现种养业循环共生共赢,使畜牧业实现生态化生产。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畜牧业投融资机制。加大中央、省级扶持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大市级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畜牧业发展,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农民和企业投资、引进外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良种产业化为突破口,搞好畜牧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加强畜牧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畜牧高科技产业。以生物制药、疫病防治等为重点,科研攻关、生产中试和企业开发相结合,形成畜牧高科技产业体系。加强畜牧科研培训以及技术装备,不断提高科技人员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

第二篇:武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武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基础产业,是农民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以种草养畜为突破口,以科学改良为手段,以有效的免疫防疫为保障,以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增强效益、集约化经营为目的,全力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县共建成肉羊养殖示范场56个,纯种繁育户13户,示范大户511户,小尾寒羊中心养殖户203户,大型肉羊舍饲育肥场2处,中型育肥场3处,大型小尾寒羊纯种繁育场1个,建成小畜人工授精站21处,累计完成改良配种79.3万只,示范带动了全县肉羊业的发展。

在大抓养羊业的同时,2008年还发展了特种养殖业。建成年出栏5000只生态肉杂鸡林地散养场4个,建成饲养能繁母猪30只以上且配套齐全的高标准养猪示范场4个,建成银狐繁育中心并发展养狐大户5户。

今年,按照《2009年全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实施方案》的安排,大力开展了生态畜牧业项目建设。在上秃亥乡续建一处舍饲示范养殖小尾寒羊纯种繁育场,现已建成,建有标准化暖棚圈面积达到3000㎡以上,饲养优质纯种小尾寒羊基础母羊1100只,年培育出栏种羊及育肥羊5000只以上,建成青贮窖500m³,有贮草棚、饲草料加工车间及加工机具,有人工授精室及配种器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万元以上。

在哈乐镇新建万博源大型肉羊养殖示范场一处,该场实行完全舍饲,建有标准化暖棚舍3000㎡以上,饲养基础母羊300只,贮草棚、饲草料加工车间及加工机具等配套设施齐全,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万元以上。

续建了四海通、九龙泉两个大型肉羊养殖示范场,建有标准化暖棚舍2000㎡以上,饲养基础母羊500多只,年出栏育肥羊3000多只,建有青贮窖200 m³,配套设施完善,布局合理,饲养科学,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多万元。

在上秃亥乡良群繁育场东面建寒羊养殖小区一处,12个单元,现正在建设中。

建成小畜人工授精站10处,目前已完成人工授精8.5万只。

引进优质种公绵羊510只,种公山羊80只。

县种羊场胚胎移植已完成200只。

上秃亥乡西后水泉村2:2:5试点工程已按县批方案执行,建起羊舍26户,购基础母羊资金已到位。

老促会“一村一品”建设项目,养羊项目7个,养鸡项目5个,养猪项目2个,现正在验收中。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近几年,我县加大了对肉羊养殖为主的示范场、育肥场、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对我县畜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大多数养殖户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多数养殖户管理粗放,不同品种、不同年龄段的羊,基础母羊

和育肥羊都混群饲养,靠山养畜的观念根深蒂固,重数量、轻质量、低投入的经营模式难以改变,思想认识滞后,科学养畜推行缓慢。

2、畜草矛盾突出,生态破坏严重。由于超载过牧和近几年连续的旱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草场退化较快,禁牧政策实施以来,县森林公安、乡护林大队和林场对偷牧行为不断进行处罚,但是成效不明显,除一些生态项目区和有林地得到保护外,其余草坡草地破坏比较严重。同时,政府在种草方面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大部分养殖户种草积极性不高,种草规模小,加上没有有效利用退耕地还林还草地,饲草与养殖数量失调,畜草矛盾日益突出。

3、品种改良程度低,养殖成本大。目前,我县肉羊养殖品种混杂,种群质量差,基础母畜还比较落后,优良母畜更新慢。由于优质种公羊价格较高,养殖户对良种公畜心存疑虑,不敢轻易投入,主动购买的少。人工授精是畜种改良的一项有效途径,但是养殖户对人工授精的认识不高,此项工作推行有一定难度。目前肉羊养殖的人工投入大,养殖周期长,出栏慢,效益低。

4、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自然环境和气侯条件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防灾、抗灾能力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县灾害频发,干旱、风雪尤为严重,每年因灾死亡牲畜数量很大,尤其是今年旱情严重,饲草短缺,牲畜体质弱,如何确保牲畜安全越冬已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5、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生产链条短。目前,我县还没有真正的肉羊加工企业,只有几家小型屠宰场,其产品主要是以出售整羊为主,深加工落后,产品单一,没有形成产品的高附加值,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发展的思想基础。我县经济还比较落后,群众传统思想观念较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淡薄,粗放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科学养畜、建设养畜已成为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切实转变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要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典型带动、重点扶持等多种方式,帮助和引导农民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畜牧业转变,向科技要效益、从生态出效益,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牧业转型。一是要不断优化养殖业结构,调整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进行规划,重点发展以肉羊养殖为主的“育肥羊工程”和“良种繁育工程”,扶持中小型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建设,加大棚圈建设力度,利用好原有的棚圈设施,要引导农民将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按照结构合理、经济实惠的原则,把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好,走舍饲、半舍饲的集约化经营之路。二是要坚持以草定畜,着力发展草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县人均耕地多的优势,鼓励和扶持农民大力种草,把种草作为一种农业产业来发展,要积极推广农作物秸杆科学调制技术,引导农民运用“两贮一化”技术,提高饲草适口性和营养成份。要协助企业、养殖大户搞好种草订单,推动草产业发展。要有效利用好我县的退耕地、还草地种植多年生牧草,使牲畜饲养量与种草量比例协调,彻底解决畜草矛盾,理顺农牧关系。

3、认真执行禁牧政策,推动畜牧业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就是放牧行为还在继续,生态是一边在建设一边又在破坏,禁牧工作存在着重处罚、轻管理的现象。因此必须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要树立不破坏就是保护的意识,严格执行禁牧政策,加大生态管护力度,形成生态畜牧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管和处罚资金的管理使用。对于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应适当采取围封放牧和轮封轮牧的措施,同时必须要限定载畜量,并在春季设定休牧期,使草坡草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4.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要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良种繁育工程”,积极引进区内外优良种畜,对现有牲畜进行改良,同时要大力扶持和培养以良种繁育为主的专业村、户的建设。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实行以户养为主,适度规模,分片推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科学、品质优良的良种繁育户,提高畜产品质量,推进畜种改良。二是要抓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畜禽疫病监测、诊断、报告等制度,强化对饲养、流通、屠宰等环

节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止畜禽疫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防疫队伍建设,提高防疫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建议在每个村设立一个疫病监测信息员,搞好疫病防控工作。三是要抓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对畜牧业运行状况的监测,搞好畜牧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宣传,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生产,防止畜牧业生产大起大落。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增强养殖技能,培育新型农民。

5、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建设。要把生态畜牧业建设放到全县整体工作中来安排,把生态畜牧业发展与我县实施“三个百万工程”结合起来,与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结合起来。要依据各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进行合理布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注重扶持畜产品初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搞好特色养殖基地建设,状大基地规模。逐步形成畜牧业“产、供、销”一条龙,“种、养、加”一体化稳定合理的连接机制。

第三篇:生态畜牧业调研报告

木里镇生态畜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木里镇地处天峻县城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纯牧业的乡镇。草场面积25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8万亩,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占全省煤炭资源的66.7%,分布有大面积高原草甸植被和沼泽地。辖行政村4个,牧户283户,人口 1054人,牧业人口993人。

一、我镇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011年,我镇年末大牲畜存栏30028头(只),其中牛存栏14409头,羊存栏15529只。全镇牧民人均纯收入6450元,以家庭为生产主体的畜牧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1、草原基础设施落后,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过增建畜棚、围栏、储草棚、定居房设施,强化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牧民以草场和现金的方式入股,通过以草定畜,合理载畜,积极引进优良野血牦牛品种,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木里镇4个行政村基本村村通车,但里程相对远,群众居住分散,随着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奖励性住房建设,方便了牧民生活、孩子上学和就医等。

2、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拉动畜牧业经济发展。木里镇4个村基本都已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合作社把停车场建设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亮点,把收取停车费,收取彩钢板房租金作为主要收入,安置了60多名牧民就业,形成了停车场周围饭馆、超市、修理厂遍布的景象,拉动了畜牧业经济发展,并且动物防疫措施到位,每年春、秋两防镇村两级签订责任书,定指标、定任务,对防疫工作实行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加大二维耳标佩戴工作,力求佩戴率100%,动物防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口蹄疫、1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3、煤炭开采直接影响我镇畜牧业生产。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环境受到影响,水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空气中粉尘污染加剧,采空区的面积和范围在不断扩大,草地覆盖度降低,产草量降低,优质牧草减少,劣质牧草、毒害草增加,极大地影响了采空地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煤矿开采对草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矿区开采破坏草地,矿区修路破坏草地,矿渣倾倒破坏草地,爆破震动也影响着周边牧民生活和正常的生产秩序。

4、大力推行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草原生态资源是我镇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放牧和开发煤炭资源,使得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保护草原生态资源,我镇今年起实施了草原禁牧休牧制度,将全镇部分草场阶段性休牧和禁牧,为推动草原建设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现实作用,禁牧工程实施后,畜牧业产值取得不降反升的良好成效,禁牧和季节性休牧采取了补偿,提高了牧民的积极性,截止2011年底我镇已涉及280户休牧禁牧牧户,禁牧面积118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9万亩,存栏85136个羊单位,核定载畜量88556个羊单位。

二、畜牧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木里镇畜牧业生产方式没有脱离靠天养畜的局面,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海拔高,气候多变,多大风、雨雪天气,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形成规模很小、科技含量较低、效益不明显,且无力抵御市场风险。木里镇人口少,牧民文化素质差,自主创业能力差。

2、畜牧业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规模化条件。突出表现为围栏、定居点、防灾基地、畜棚少,疫病防治体系、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不配套,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镇里缺少专业人才。牧民放牧以散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水平,龙头企业与散养户之间都是单纯的买卖、回收等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牧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3、煤炭资源开采,牧民草场资源及环境受到影响。木里镇现有庆华、义海、兴青、焦煤、江仓能源、圣雄6家主要煤炭开发企业,还有中铁公司等企业以及各类勘探、施工企业在木里实施各类项目,一方面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效应,使木里镇草场资源遭到征占用和破坏,粉尘污染加剧,水资源污染严重,爆破震动剧烈等,这些都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

三、今后畜牧业工作思路和措施

1、加大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野血牦牛等资源优势。以改

善和提高牧民生产发展条件为重点,解决水、电、路的问题,增加暖棚、围栏、储草棚、人畜饮水设施建设,实现草畜平衡。解决游牧民定居点的附属设施建设,突出木里野牦牛资源优势,通过牲畜入股的形式,以富裕户、规模户带动其他牧户的方式,建立生态生产基地。加大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争取贴息贷款,实施各类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牧民发展畜牧业,鼓励企业以村企共建形式,增加畜牧业资金投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以合作社为纽带,以湖源公司为龙头企业,加大牲畜出栏。以合作社为纽带,稳定和拓宽销售渠道,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增产增收,与龙头企业订单销售牛羊肉、羔羊、羊

毛、奶制品等优势畜产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对曲拉、炒面、酥油统一销售,延长产业链。

3、做好畜疫防治,提高畜群结构质量。在镇兽医站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疫病防疫,提高免疫水平。引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调整畜群结构,通过淘汰老弱牲畜,提高羔羊成活率,增加后备母畜等手段,提高畜群生产能力。增强服务队伍,为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试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加强草地生态保护。通过不断完善生态畜牧业补偿奖励机制工作,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实行季节性休牧乃至跨阶段性轮牧,促进牧草自然繁育和生长,按照草畜平衡制度,定牲畜、定小区轮牧时间等进行试点调研。加大草原鼠害防治力度,综合治理草场退化等保护草地生态。

第四篇: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质增效、增强产业竞争力为主线,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使全区畜牧业得到了协调、稳定、持续发展,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规模不断壮大,养殖户收益不断提高,畜牧经济总量再上新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0%。截止到目前,全区生猪饲养量62万头;牛1.8 万头;羊饲养量 4.4万只;禽饲养量163 万只。畜牧业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初步确立

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有新提高。今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40%,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畜牧业在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将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另外,大用集团、华英集团均已落户我市,投资成立综合性龙头企业和大型家禽养殖小区,这更将推动我区畜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饲养规模上水平,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2008年新建养殖小区19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6个,肉牛养殖小区5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肉鸡养殖小区5个,这些小区的建成不仅使我区畜牧业发展上了新台阶,同时又带动周边养殖的积极性。

(三)、建立完善疫病防控监测体系

一是建立了区动物疫病建设中心化验室,并通过了省市项目组的验收,近期将投入使用。化验室的建成将迅速提高了我区动物疫病的诊断能力,为全县养殖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通过实施4个乡镇防检站建设项目,提高乡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三是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区聘任村级防疫员 名,通过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与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养殖农户的技术服务之忧。四是认真落实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免疫监测工作,保证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近年来全区没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四)、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国内外畜产品市场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的同时,严格了饲料、兽药执法监管。每年开展了两次畜产品质量安全拉网式大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案件,重点打击了无证经营及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饲料、兽药的行为,杜绝了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品的现象,从源头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保障了群众的肉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稳步推进发展

2008年我区共争取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3个,资金 万元。母猪补贴 万元。基层乡镇项目 个,资金 万元,这些项目的引进,有力的推进了我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六)、建立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

为了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户的素质,创立品牌形象,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区委、区政府及畜牧等部门积极引导,成立了由养殖大户为主的产业合作社6个,他们在防疫、引种、饲料、销售、价格等形成合力,并定期开展培训和座谈。目前,参加产业合作社的会员已达500多户,这些会员既是科学养殖的示范户,又是自治组织的带动人,通过他们宣传,示范带动了我区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我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畜牧部门的努力下,我区畜牧业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产业化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我区的畜牧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农民与企业间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养殖户受市场影响的因素较大。行情好时,都抢着饲养;行情不好时,又都放弃生产,造成了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的交替出现,市场难以搞活,产销衔接不畅,市场竞争力弱,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发展资金较为短缺

畜牧业同种植业一样,属弱质产业,自身积累能力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对发展畜牧业投入能力较弱,所以很难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农民对奶牛、生猪、蛋鸡等畜禽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资金不足,只能到农村信用联社贷款。而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时需要担保,散户一般经济实力较差,很难找到人来担保,影响了养殖户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另外,信用社对养殖户的贷款利息高、周期短(利息超过一分,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对见效周期较长,一般要一年以上才能见成效的产业不适用(例如:养牛户往往没等到有收益时就需偿还信用社的贷款),这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三)、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亟待解决 目前,畜牧业正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规模越来越大,一个村里每家都养,或者一户养上千头猪、万只鸡,仍然作为庭院经济,所产生的大量粪尿等排泄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农业上由使用有机肥逐渐转向使用化肥,使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造成公害;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同时由于城区发展迅速,原来的饲养区很多变成了市区,不再适合养殖。

三、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 提高认识,大力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是高层次、高起点、高水平、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区的畜牧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副业,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它已撑起了农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当前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重要地位、重要作用的宣传,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氛围,真正把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列入现代农业建设,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多渠道破解资金、土地难题。资金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加大地方金融部门的支持力度。规模发展畜牧业,离开金融支持寸步难行。商业银行、农发行和基层信用社要将本地规模养殖户纳入信贷重点,对农户发展规模养殖要适度提高授信等级,增加信贷额度,放宽抵押贷款条件,允许养殖户利用养殖场房、设备等进行抵押贷款,以解养殖户燃眉之急,推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新建养殖场征地依照政策属农业用地,征地时需各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三)抓好技术培训工作。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各乡镇每年要结合防疫工作的开展,切实加强对村级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村级防疫员的技术能力,通过扎实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尤其是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生产的组织者,又能成为生产的服务者,通过他们带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形成有机连接。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切实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搞好服务,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名优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我区畜产品的外销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凡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现有的龙头企业要采取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无偿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稳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实行订单农业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实现双方在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惠双赢。同时发挥合作组织的应有作用,形成我们自己的航母舰队,去迎接市场的挑战。

(五)强化区域布局,突出抓好适度规模养殖

适度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按照“布局区域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着力抓好现代养殖示范区、以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肉鸡5万只以上,蛋鸡存栏3万只以上,奶牛存栏150头以上为标准,高标准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重点培育一大批规模养殖专业户。

(六)坚持科学治污,切实解决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问题 随着规模养殖业的形成,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环保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当前,要结合我区实际,可采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沼液存储池——人工供给蔬菜果园利用——生产无公害蔬菜水果,沼气池供自家利用”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沼气建设走出村子,紧跟养殖(场)户,同时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努力为当地群众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生活环境。

(七)加大动检、疫情防控力度,确保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 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春秋普防、月月补打工作,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动态密度达到 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 70%以上。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出现疫情,要迅速启动预案,按照“早、快、严”的原则,落实“五强制,两强化”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

要加强疫病预防与监测,重点指导和帮助养殖小区、规模场(户)完善防疫设施和制度,强化日常消毒。加大市场运输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动物标识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产地和屠宰检疫,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密度和频率。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严格行业准入,从源头保障饲料安全,强化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和整治饲料兽药市场,加大“三素二精”的查处力度,确保老百姓放心消费畜产品。

(六)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畜牧业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 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制定的一系列现代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利用各地优势,积极向上争取畜牧业项目资金,以大项目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全区畜牧业发展档次和水平。各级要组建队伍,落实专人,主动出击,全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区畜牧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部门要按照国家资金投放重点,指导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做好现代畜牧业项目的申报、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加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第五篇:最新2020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1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牧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系列开发,确立和开发主导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

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近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仍然存在;以畜产品取代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也只是以一种初级产品代替了另一种初级产品,价值增值和市场空间同样有限。现代农业不仅仅意味着畜牧业生产及产出水平的提高,它更体现在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因此,从长远看,发展畜牧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改造传统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从而使从业农民增收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用产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是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

2、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并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经过机构改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畜牧部门只管生产,加工和流通则由其他部门管理,各行政部门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往往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方面,则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个别地方政府出于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往往不顾经济规律,简单采用行政命令,人为制造产业化企业和组织,有些地方则一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现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反映得不到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

3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畜牧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企业与农户之间是否能建立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是事关产业化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地要根据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在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等,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其次,也要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新机制。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鼓励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2

按照县委平发〔2009〕8号和平组学发〔2009〕1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根据县政协平协党组〔2009〕2号文件安排,近日,由县政协主席胡国栋同志率副主席李天华、秘书长张建等政协机关办委负责同志深入**乡对生态种草养羊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有效推进种草养羊项目顺利实施,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的目标。

一、基本现状

(一)20xx年项目实施情况。

20xx年8月,我县启动实施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150万元特色产业项目,安排在**乡摆克、乐康二个贫困村实施,到20xx年5月底,共引进基础种羊3150只(其中,种公羊150只),建植人工草地3800余亩,圈舍建成150个7500平方米,建青贮池6000立方米,培训项目农户2100余人次,项目于20xx年6月下旬已通过州级验收。

(二)20xx年项目实施情况。

共引进种羊10500只(种公羊500只,基础母羊10000只),占计划引进数10500只的100%。完成牧草种植11701亩,占任务数的117%。建成圈舍537个15810平方米,建成药浴池7个,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05.4%和7%。培训项目农户达3000余人次,占任务数2500人次的83.3%,培训聘用农民技术人员10人。种羊因病死亡611只,占进购总数10500只的5.8%;目前项目区已产羊羔386只。

(三)扩繁场建设情况。

种羊扩繁场建设流转土地140亩,已修建圈舍240平方米,引进能繁种羊115只(种公羊95只,母羊20只),管理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

(四)加工流通突破瓶颈。

去年12日10日,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成功落户**后,我县畜产品加工流通瓶颈开始突破。该公司年加工能力为200万只商品肉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县畜产品就近销售和就地增值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科技推广进展缓慢。

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生态养殖模式普及率很低,丰富的农副产品及饲料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山羊品种改良仍然滞后于生产发展,种羊个体偏小,整体质量不高,多数母羊单只体重达不到20公斤。同时,良种山羊数量较少,品种改良尚未起步。

(二)畜牧技术力量难以满足现有建设规模的服务需要。

20xx、20xx两年项目均在**乡实施,共涉及9个村(老村)40多个组,养殖户居住较分散,且交通不便,而目前畜牧技术干部不到20人,且没有养羊方面的专业人才,畜牧技术干部处在不断的摸索学习阶段,新招考的专业人员又缺乏实践经验,新培养的农民技术人员还难以达到饲养管理的要求。

(三)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我县畜牧业目前还属于小农经济,家庭副业式的经营模式还占很大比重。多数地区养羊业仍以四季放牧、靠天养畜、分散经营的粗放式饲养管理模式为主。养殖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管理粗放,难以形成产业化。过去那种每户饲养几头几只、分散养殖自食为主、传统养法不计成本、饲养长命憨畜为荣、病死听天由命的生产方式还普遍存在。

(四)内部结构还不合理。

目前在畜禽结构中,猪禽所占的比重高达80%,而牛羊比重只占20%;在畜产品结构中,猪禽肉占97%,牛羊肉仅占3%。这种耗粮型的猪禽养殖结构对粮食生产的依赖性大,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差,既与全县草山草坡的资源优势不相称,也与畜产品消费市场的迅速变化不相适应。

(五)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一是项目只补助种羊购置、草地和圈舍建设的部分经费,青贮池、药浴池、小水池、割草机等配套设施则需要整合其他资金投入才能完成。二是缺少必要的技术设施与装备,县、乡畜牧部门化验室一个也没有,项目实施至今,还未开展过山羊疫病化验诊断工作。

(六)方案不够合理。

因受市场价格影响,进羊价格明显高于原方案批复的价格,进羊缺口资金增加,县级财政配套压力过大。种羊个体大小是影响成活率的一大因素,个体越大种羊价格越高。20xx年10月,我县引进基础母羊单只体重20公斤以上的,每只价格在600—630元之间,种公羊价格则为2100元/只,依此,每户需投入购羊资金1.44万元,而国家补助资金仅为7500元(每户20只基础母羊补助350元/只,种公羊2户共用一只补助500元/户),加上农户熟土种草第一年粮食补助(我县按土300斤大米/亩、田500斤大米/亩给予补助)和应急反应期间药品支出等方面的开支,经测算,要完成一户20只基础母羊、1只种公羊、20亩多年生草地、30平方米以上羊舍建设,每户投入资金在2.1万元以上,而国家补助资金仅0.97万元/户,县级自筹超过1:1的比例,这对于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来说,压力太大。

三、几点建议

(一)切实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优化生产布局。

生产方式是市场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花大力气教育、引导和帮助养羊户尽快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大力培植一批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山羊养殖典型户,努力帮助部分养殖户从粮农转化为牧民,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显著的经济效益吸引和带动广大养殖户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的步伐。

(二)尽快建立健全机构。

抓紧建立健全县草地中心机构,充实技术人员。在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培训的同时,加快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启用和管理,确保技术支撑。在借鉴睛隆模式的同时,逐步摸索适合我县实际的养殖模式,使其养殖模式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

(三)强化技术培训。

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培训,加强对项目农户的培训和引导,使其尽快接受山羊的饲养管理方法,增强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实现规范化、科技化养殖。

(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养羊业产业化进程。

高度重视和支持畜牧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虽落户**,但还没有开工建设,应强力支持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帮助该企业按期达到预定的屠宰加工规模。养羊集中区要尽快成立养羊协会等中介组织,作为联接龙头和基地的桥梁,组织养羊户开展自我服务、自我协调,扩大规模,实现标准化生产。

(五)实施草场建设保护工程。

草场是食草动物发展的基础,实施草场建设保护工程是发展食草畜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重点养殖区实施改良和保护,主要以天然草场改良与保护为主、人工草场建设为辅,通过对天然草场砍灌去杂、补播优质牧草和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大幅度改善草场质量、增加牧草产量和提高载畜量,使草场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

(六)积极作好风险防范,促进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建立山羊疫病风险保障基金。专门用于补偿因山羊免疫反应和扑灭山羊疫病等原因给农户造成的山羊死亡损失。二是鼓励和支持保险业开发山羊保险市场,探索适合山区山羊产业特点的保险制度,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山羊产业保险,增强山羊产业抵御市场、疫病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目标考核机制。

要把发展山羊产业作为实施“产业兴县”重点任务,纳入经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运作,严格目标考核,务求抓出实效。成立山羊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山羊产业的组织领导、综合管理、协调监督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山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山羊产业作为目标责任制管理的重点内容,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具体、部门分工协作、多方齐抓共管,在全县上下形成做大做强山羊产业的良好氛围。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3

发展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种植业再生产的畜牧业,既能促进种植业,又能带动加工业和服务业,形成农业内部产业和三次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为推进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我们对当前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XX县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畜牧业发展的优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XX县地处鄂西北,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畜牧业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大发展中体现出了诸多与其他产业相比不可多得的优势。

(一)、资源基础优势

一是饲料资源广阔。

我县土地辽阔,耕地面积31.83万亩,种植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全年粮食产量1.47亿公斤,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步变化,过去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现在60以上都作为饲养畜禽的饲料,即每年有0.9亿公斤粮食用作了饲料,另外每年还有0.3亿公斤饼粕、糠麸等可用于饲料的农副产品,这些可利用的精料可配制畜禽全价饲料1.4亿公斤,加上大量的青绿多汁饲料,按照标准化的饲养方法和出栏重量计算,这些饲料可饲养出栏生猪50万头,而目前全县年出栏生猪只有23.5万头,发展空间很大。

二是饲草资源丰富。

全县草山坡面积236万亩,可利用草山坡面积159万亩,草山坡植被覆盖率高,沙化、石漠化、盐碱化程度较轻,土质肥沃,牧草丰富,草质优良,利用率高,加上每年1.87亿公斤的可利用农作物秸秆,理论计算为15万个标准牛单位,折合养羊75万只。但目前全县饲养牛羊折合仅为2.3万牛单位,可再发展草食动物12.7万牛单位。

三是品种资源优良。

XX县位于秦巴山区,形成了郧巴黄牛、板角山羊、本地黑猪、土种鸡等具有优良特征特性和较高经济利用价值的畜禽及经济动物地方品种,这些品种与国外引进品种相比,虽然生产性能相对低一些,但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力高、肉质好等优点,是我县发展畜牧业培育优良品种的“基因库”,同时,也是开展杂交改良的优良亲本。

(二)、区位生态优势

XX县地处鄂、渝、陕三省交界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位于南北气候的分界带上,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16℃,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降雨量900-1000mm,山地、川坝、丘陵相间,水土资源丰富,人畜饮水方便,适合广大农户饲养畜禽。同时林地广阔,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境内无污染工矿企业,沙尘少,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畜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人力保障优势

我县属于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28万余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13.6万个。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落实,农业小型机械化耕作技术的推广普及,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力逐步被解放出来,据20__年年报统计,有5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除很少一部分有技术专长可外出务工外,大多数人文化素质都不高,没有其他的专业技术特长,要实现再就业有一定的困难,但他们有传统的养殖经验,如果对他们进行养殖新技术的培训,将是从事畜牧业养殖的行家能手,是我县发展畜牧业当前不可多得的劳动力资源。

(四)、市场潜力优势

人均肉食品占有量是反应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人均占有肉食品量也将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县按照人均年占有肉类100公斤计算,内需市场年可消费肉类食品3.6万吨。近几年来,我县畜牧业虽然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但畜牧业产业化起步较晚,畜禽存栏出栏(笼)基数依然较低,20__年底生猪出栏23.5万头;牛出栏0.35万头;羊出栏1.2万只;禽出笼105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3万吨,要达到内部市场的供需平衡,尚有1.3万吨的内部消费市场潜力可以挖掘,加上依托品牌优势大量外调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立,畜牧业发展数量再翻一番才能饱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这也和饲料、饲草资源的利用潜力相吻合。

二、壮大畜牧业的思路及措施

根据XX县资源条件、现实基础、开发能力和发展前景,XX县发展畜牧业应抓住当前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机遇,坚持“依托资源立牧,优化结构兴牧,强化服务稳牧,围绕市场活牧”的发展思路,制定惠牧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走产业化之路,整体推进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畜牧业由增产到增效。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畜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解决生产资料与畜种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

要依托传统产业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在巩固生猪养殖基础上,依托饲草秸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家畜;通过引进良种开展杂交改良和提高草场载畜潜力。同时以庭院畜牧业的效益优势,稳步发展家禽,鼓励发展特种养殖,实行结构的多元化,充分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是以推广三元杂交猪、郧巴黄牛、板角山羊、土杂鸡等优势畜禽产品为着力点,实行大宗畜禽产品的优质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应把城郊区列为发展生猪的优势产区,把牧草丰富的高山区列为发展草食家畜的优势产区,建立优势产业带。

同时应把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大力倡导绿色畜产品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势产区的合理布局,推动耗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畜牧业转变,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升级

龙头企业在畜牧经济发展中具有技术含量高、管理规范、效益好、活力足、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竞争力强的优势,是整个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因此,在发展壮大畜牧产业时,首先应从抓龙头企业的培植入手,以产业化带动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要加大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的力度,优化生产发展环境,通过积极开展畜牧业招商引资活动,吸纳社会资金兴办民营企业,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饲养,集约化经营。同时要发挥十堰市兴科牧业有限公司,辉煌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典型作用,利用他们在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和规模效益,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之路,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使畜牧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三)健全服务体系,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稳定基层服务队伍,利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完善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干部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老有所养”,激发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热情,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服务人员的职能作用,大力推广畜禽养、防、管、治新科技,推广普及杂交改良、人工授精、配合饲料、生料干喂、分段饲养、种草养畜、秸杆氨化以及畜禽疾病的综合防治等畜禽饲养综合配套技术,使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畜禽疫病防疫,健全防控体系

重大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重要因素,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影响。首先要切实贯彻《动物防疫法》,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政府行为,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把动物疫病防疫作为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防疫质量,落实专项资金。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配套的冷链体系,确保防疫密度。实现动物防疫疫苗从运输、保管到使用的规范化,另外要落实动物免疫反应死亡的补偿资金,争取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其次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构建重大疫病早期预警机制,落实疫病的普查报告制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化建设,适时掌握疫病的动态,利用新的监测手段,准确监测疫病,依法果断处理。通过规范畜禽防疫,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力度,有效的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使畜禽的死亡率控制在行业标准以内,增强畜牧业抵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五)积极开发畜禽产品市场,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畜牧业发展最终要依靠市场才能实现由增产到增效。在积极推行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流通为纽带,在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走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要抓住有利时机,开拓市场,创新订单畜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鼓励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不断开发新产品,争创自己的特色品牌,鼓励能人参入市场营销,发展外向市场。通过巩固现有市场、开辟潜在市场,为XX畜牧业的大发展拓展外部空间。

(六)加强组织领导,争取上级扶持

畜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参与,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泛配合。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畜牧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要根据当地资源、区位、人力等条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落实目标责任,加大督办力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市场秩序,为畜牧产业的发展开启绿色通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用足用活上级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管好用好项目资金,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争取各级对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实现XX畜牧业的腾飞。

下载东营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营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畜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畜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我畜牧兽医站在市委市政府及市畜牧兽医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发展与保护并重为总思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站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全县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

    关于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接到县委《关于县乡领导干部集中开展调研的通知》以后,立即着手对我县畜牧业开展了调研,进一步深入了解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

    2009年全市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09年,全市畜牧业经历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复杂、防控难度大及严重的冰冻雪灾严峻考验,重大动物疫情平稳,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 主要特点2009年,全市......

    畜牧业发展不足之处调研报告

    畜牧业发展不足之处调研报告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牧户与国内外市场连......

    宝丰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宝丰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0-05-05来源:平顶山统计局编辑:田延涛发布人: 杨 屹访问次数: 206为了更好的准确了解宝丰县畜牧业发展状况,落实一季度数据,统计局农调......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例范文合集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例【导语】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一】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产业化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

    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我们组成专门调研组,通过座谈、专访、实地考察、数据统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