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知识竞赛试题

时间:2019-05-12 02:2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知识竞赛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知识竞赛试题》。

第一篇:民族知识竞赛试题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1、在我国,汉族人口较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把这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13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B)A.7.33% B.8.49% C.9.74%

2、目前,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B)个自治县(旗)。

A.119 B.120 C.155

3、要在各族群众中广泛开展以:“对伟大祖国认同、对(B)认同、对中华文化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为内容的“四个认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A.中国历史 B.中华民族 C.中华文明

4、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等(C)个少数民族。A.8 B.9 C.10

5、《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C)。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A.自主权

B.自决权

C.自治权

6、《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B)。A.根本大法

B.基本法律

C.行政法规

7、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A)。A.自治县

B.自治县、民族乡

C.民族乡

8、《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A),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A.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B.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制定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

9、民族自治地方的(A)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A.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机关

C.人民政府

10、《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国家机关应当组织、支持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和多层次、多方面的(C)”。

视公约》

C.《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21、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A)。

A.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加快发展

C.团结互助

2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C)。A.具体表现

B.一般性质

C.本质特征

23、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B.增强民族团结

C.抓好民族地区的教育

24、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B),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

A.原则

B.关键

C.手段

25、(A)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A.国家统一

B.发展教育

C.提高教育水平

26、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体现了(C)的基本格局,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A.民族融合B.祖国统一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27、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C)。A.少数民族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

B.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8、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时,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个维护”是指,必须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B)的原则。

A.边疆稳定

B.国家统一

C.社会安定

29、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决定部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C)、国家民族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A.民族决策

B.民族认识

C.民族政策

30、国务院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9年、2005年、(A)年召开了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A.2009 B.2010 C.2011

31、我国省级建制的五个自治区是以(A)五个民族命名的。A、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B、苗族、高山族、哈萨克族、回族、土家族

A、2002年12月7日、2003年3月1日 B、2013年1月10日、2013年3月1日 C、2007年1月10日、2007年3月1日

44、生产、加工、经营清真食品的当事人不再生产、加工、经营清真食品的,应当在停业后(A)内向县级以上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将清真食品标志牌交回原核发单位。

A、五日 B、十日 C、十五日

45、未取得清真食品标志牌,生产、加工经营清真食品的,由县级以上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对当事人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C)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A、300元 B、400元 C、500元

46、未取得清真食品标志牌的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及产品和包装上使用、张贴、悬挂带有“清真”、“穆斯林”、“回族”等字样或图案的标志物的,由县级以上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B)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A、500元 B、1000元 C、1500元

47、伪造、买卖、转让或者租借清真食品标志牌的,由县级以上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A)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A、1000元 B、1500元 C、2000元

48、《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每年(B)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A、四月 B、五月 C、六月

49、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甘肃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4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A)。

A、9.43% B、10.3% C、8.3%

8、A○ B○ C○

12、A○ B○ C○

16、A○ B○ C○ 20、A○ B○ C○

24、A○ B○ C○

28、A○ B○ C○

32、A○ B○ C○

36、A○ B○ C○ 40、A○ B○ C○

44、A○ B○ C○

48、A○ B○ C○

竞赛须知

1、本次竞赛题型为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择您认为正确的答案,用篮、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题卡中的○涂满,答题卡可复印。每人限答一份试题。务必请在答题卡上写清楚本人姓名、单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2、竞赛截止时间为2013年5月31日(以邮戳为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可以以个人或单位集体组织的形式参加答题。做好的答题卡沿虚线剪好后,请在信封写上“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字样,邮寄至平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地址:平凉市崆峒区西大街141号,邮编:744000,电话:0933-8233827

3、本次竞赛设组织奖5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

4、为体现公正、公平原则,主办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参加此次竞赛活动。

5、获奖名单公布后,获奖人员在公布结果30日内,持本人身份证到平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奖。

主办单位:平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第二篇: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名:

别:

男 地

区:

北京市 证件类型:

身份证 职

业:

党政机关工作 证件号码:

址:

编:

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A.统一国家 多民族国家

2、中国目前共有()个少数民族。A.55 B.56

C.57

D.54

B.多民族国家

C.共和国

D.统一的3、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的义务。A.国家统一和稳定 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B.国家稳定和发展 D.统一和团结

C.国家统一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关系。A、平等、互助平等、团结、互助

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联邦制 大会制度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人民代表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

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A.50% B.70%

C.63.8%

D.81.3%

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A.继承和发扬

B.发展和创新

C.保持或者改革

D.维护或者改变

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A.一级地方组织 D.地方部门

B.一级政府

C.不可分离的部分

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的代表。A.一定比例 额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A.民族事务委员会 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

C.民族委

B.一定数量

C.适当名额

D.一定名D.民族工作办公室

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起施行。A.7月1日

B.8月1日

C.9月1日

D.10月1日

13、()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A.2007年

B.2001年

C.2003年

D.2005年

14、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A.基本法律 法规

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A.自治区、自治州 治州、自治县

B.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

D.自治区、自治县

16、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A.124个

B.155个

C.125个

D.145个

17、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A.改变隶属关系 D.改变行政级别

1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A.党委 B.人民政府

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B.改变名称

C.撤销或者合并

D.人民代表大会

19、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的公民担任。A.居住在当地

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C.少数民族

D.汉族或者少数民族

2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A.主任 B.主任或者副主任

C.副主任

D.委员

2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几种语言文字的,可以以()为主。A.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B.当地通用的一种语言文字

D.汉语 C.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

2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A.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B.制定变通

C.采取特

D.制定补充规定

2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A.经济、文化

B.民族构成

C.政治、经济和文化

D.历史和现实情况

24、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作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顾当地()。国家采取措施,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A.当地经济发展 社会事业发展

B.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

C.当地

D.当地文化事业发展

25、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的人员。A.其他民族 D.汉族

26、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A.责成自带翻译

B.不予受理

C.应当为他们提供翻

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C.少数民族 译 D.延期受理

27、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A.5年以上15年以下 10年以下

B.3年以上15以下

C.3年以上D.10年以上20年以下

28、刑法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A.2年 B.1年

C.3年

D.5年 2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C.木

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

30、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时间是()。A.1947年1月1日 年4月1日

B.1947年3月1日

C.1947

D.1947年5月1日

31、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下列顺序组成()。A.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 名称、民族名称

B.行政地位、地方

D.C.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民族名称、行政地位、地方名称

32、下列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A.自治县 B.自治旗 C.民族乡 D.自治州

33、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A.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制

34、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A.补充规定 法

35、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A.省会城市 心城市

36、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A.民族教育经费 学基金

37、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

(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

B.专项资金

C.教育基金

D.助

B.沿海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

D.中

B.变通规定

C.具体措施

D.具体办

B.有期徒刑

C.拘役

D.管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A.破坏民族团结的 分裂的

B.破坏民族关系的

C.煽动民族D.扰乱社会治安的

3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A.个人名誉 像权

39、监狱法规定:对少数民族罪犯的(),应当予以照顾。A.特殊生活习惯 人爱好

40、义务教育法规定:在()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A.民族地区

B.农村

C.基层

D.革命老区

B.宗教信仰

C.个人习俗

D.个

B.民族风俗习惯

C.个人隐私

D.肖

41、高等教育法规定: 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A.本科生 才

4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的课本,并用()讲课。A.当地通用文字 当地通用方言 言

B.汉语文 少数民族语

D.少数民族文字

B.大专生

C.高级专门人才

D.科技人C.少数民族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

普通话

43、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日内给予答复。A.30 B.40

C.50

D.60

44、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A.地域 B.文化

C.民族

D.年龄

45、劳动法规定: 劳动者就业,不因()、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A.地域 B.民族

C.生活习惯

D.语言

46、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A.多民族居住地区

B.城镇

C.社区

D.街道

47、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为依据。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会决议

B.行政规章

C.人民代表大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议和决定

48、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A.预留一定比例 D.择优录用

B.给予适当照顾 C.同等对待

49、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A.促进经济发展 D.促进社会和谐

50、选举法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A.1人 B.2人

C.3人

D.4人

B.增进民族团结

C.促进文化发展

51、立法法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批准后生效。

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务委员会

52、国旗法规定:不以春节为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是否升挂国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规定。A.自治机关

B.人民政府

C.人民代表大会

D.人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D.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3、选举法规定:自治区、聚居的少数民族多的省,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A.百分之三 十五

B.百分之五 C.百分之十 D.百分之

54、矿产资源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对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A.优先合理

B.自主

C.共同

D.逐步

55、《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规,于()起施行。A.2004年10月1日 5月1日

B.2005年5月31日

C.2006年D.2007年3月10日

56、《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 国家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其他方式,充分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共服务支出成本差异,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A.边境地区 惠政策

57、《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中央财政设立()。资金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A.民族地区发展基金

B.少数民族发展经费

C.少数

B.贫困地区

C.民族地区

D.民族优民族发展资金和民族工作经费 D.经济文化发展基金

58、《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国家规范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落实到()。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民族乡

59、《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国家完善扶持民族贸易、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税收、金融和财政政策上,对民族贸易、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生产予以照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实行()并建立必要的国家储备制度。A.资金扶持 产

60、《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A.每年 B.每2年

C.每3年

D.每届

B.财政补贴

C.专项支持

D.定点生61、《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各类高等学校面向民族自治地方招生时,招生比例按规模同比增长并适当倾斜。对报考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录取时应当根据情况采取()的办法,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A.择优录取 向录取

B.确定比例

C.加分或者降分

D.定62、《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A.造成损失的,给予撤职处分 开除处分

B.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

D.影响干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群关系的,给予降职处分

6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本行政区域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是下面()一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职权之一。A.乡 B.县

C.地级市

D.省

64、《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规定: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职工和管理干部。A.实行区域自治的 质较高的

B.不食用清真食品的

C.文化素D.食用清真食品的

65、《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是规范民族工作的重要行政法规,于()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发布。A.1990 B.1992

C.1993

D.1994

66、《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规定: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其民族成份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A.十八周岁 十二周岁

67、《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者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是()年颁布的。A.1950

B.1951

C.1978

D.1979

B.十九周岁

C.二十周岁

D.二68、“好来宝”是我国()民族的传统曲艺形式。A.维吾尔族 斯族

69、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物多样,例如()省在我国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是我国最重要的动物和植物基因库。A.四川

B.云南

C.吉林

D.广西

B.蒙古族

C.塔吉克族

D.俄罗70、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向警予是()。A.壮族

B.苗族

C.土家族

D.满族

71、“雪顿节”是下面()民族的传统节日。A.藏族

B.维吾尔族

C.白族

D.蒙古族

72、下列民族中()是国务院确认的第55个少数民族。A.门巴族

B.珞巴族

C.基诺族

D.仫佬族

73、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指()

A.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C.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 D.各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共同繁荣,离不开共同发展,离不开共同进步

74、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被概括为“两个共同”,具体是指()。

A. 共同奋斗,共同发展

B. 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D. 共同改革开放,C.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共同和谐进步

75、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超过1千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A.土家族

B.维吾尔族

C.苗族

D.侗族

76、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A.蒙古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

77、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佧佤族”更改为()。A.土家族

B.赫哲族

C.达斡尔族

D.佤族

78、为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地区各类建设人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综合性民族院校。A.10所

B.11所

C.12所

D.15所

79、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是我国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A.《饮膳正要》

B.《福乐智慧》

C.《玛纳斯》 D.《四部医典》

80、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工艺是现代印染工艺传入我国之前华南地区独特手工印染技艺。A.蜡染

B.刺绣

C.钩织

D.扎染

81、我国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体现在 许多具体措施上。比如在国民教育中因地制宜,实行()。A.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培训班 言文字的学生配备翻译 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 82、200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白皮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民族政策的白皮书。A.《中国少数民族人权》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同繁荣发展》

83、在()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法律形式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A.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维埃代表大会(1931)

B.第一次全国苏

B.《中国少数民族发展》

C.B.为不懂少数民族语

D.各民族地区

C.“双语”教学

D.《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

C.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1934)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84、2005年3月以来,国家相继编制和发布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A.边疆开发工程 B.兴边富民行动 C.繁荣边境贸易

D.民贸“三项照顾”政策

85、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在50年代先后进行了两次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大检查,这两次检查的时间是()。

A.1953年和1954年 年和1956年

B.1952年和1955年

C.19

51D.1952年和1956年

86、国家民委倡议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的范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团场、海南省6个民族自治县。A.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陆地边境县

B.边疆民族自治地方

C.136个

D.边境县、市

87、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等()个少数民族。A.8 B.9

C.10

D.11

88、国务院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9年、2005年、()年召开了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A.2005 B.2006

C.2007

D.2009

89、政务院做出《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是在()。A.1950年 年

90、民族自治地方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享受国家的()政策。A.补贴 B.照顾

C.减税

D.优惠

B.1951年

C.1952年

D.195491、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批准,开展边境贸易。A.国务院 一级国家机关

92、()是我国内陆边界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划。A.新疆 B.内蒙

C.西藏

D.云南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省93、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制定()的权力。A.单行条例 行政法规

94、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设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一般地区。A.略低于

B.低于

C.等同于

D.高于

B.地方性法规

C.地方政府规章

D.95、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举办的。A.1950年 年

96、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主要或者专门招收少数民族学生。A.寄宿班

B.汉语班

C.双语班

D.民族预科班

B.1951年

C.1952年

D.195397、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A.广西 B.西藏

C.云南

D.四川

98、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邓恩铭是()。A.土家族 B.水族 C.苗族 D.布依族

99、在国际民族政策中,下列()项属于带有歧视性色彩的民族政策。

A.多元文化主义 D.民族区域自治

100、我国加入关于民族和种族问题的三个国际公约是:()、《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A.《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切形式歧视公约》

B.《消除对妇女一

B.民族文化自治

C.民族同化政策

C.《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D.《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第三篇:2013年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3年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姓名:

性别:

地区:

职业: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地址:

邮编

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D)。A.统一国家 B.多民族国家 C.共和国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A.55 B.56 C.57 D.54

3、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A.国家统一和稳定 B.国家稳定和发展

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D)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

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D)。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

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C)。A.50% B.70% C.63.8% D.81.3%

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 B.发展和创新 C.保持或者改革 D.维护或者改变

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一级地方组织 B.一级政府 C.不可分离的部分 D.地方部门

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

A.一定比例 B.一定数量 C.适当名额 D.一定名额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C)。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 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

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D)起施行。

A.7月1日 B.8月1日 C.9月1日 D.10月1日

13、(B)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A.2007年 B.2001年 C.2003年 D.2005年

14、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A)。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法规

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C)。

A.自治区、自治州 B.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D.自治区、自治县

16、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B)。A.124个 B.155个 C.125个 D.145个

17、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C);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A.改变隶属关系 B.改变名称 C.撤销或者合并 D.改变行政级别

1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C)。

A.党委 B.人民政府 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D.人民代表大会

19、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B)的公民担任。A.居住在当地 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C.少数民族 D.汉族或者少数民族

2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B)。

A.主任 B.主任或者副主任 C.副主任 D.委员

2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几种语言文字的,可以以(C)为主。

A.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B.当地通用的一种语言文字 C.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 D.汉语

2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C),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A.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制定变通 C.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D.制定补充规定

2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C)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A.经济、文化 B.民族构成 C.政治、经济和文化 D.历史和现实情况

24、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作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顾当地(B)。国家采取措施,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

A.当地经济发展 B.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 C.当地社会事业发展D.当地文化事业发展

25、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B)的人员。

A.其他民族 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C.少数民族 D.汉族

26、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C)。

A.责成自带翻译 B.不予受理

C.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D.延期受理

27、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C)有期徒刑。

A.5年以上15年以下 B.3年以上15以下 C.3年以上10年以下 D.10年以上20年以下

28、刑法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C)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A.2年 B.1年 C.3年 D.5年 2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B)。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

30、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时间是(D)。

A.1947年1月1日 B.1947年3月1日 C.1947年4月1日 D.1947年5月1日

31、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下列顺序组成(C)。A.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 B.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C.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D.民族名称、行政地位、地方名称

32、下列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C)。

A.自治县 B.自治旗 C.民族乡 D.自治州

33、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A)。

A.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期徒刑 C.拘役 D.管制

34、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B)。

A.补充规定 B.变通规定 C.具体措施 D.具体办法

35、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C)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A.省会城市 B.沿海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 D.中心城市

36、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B),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A.民族教育经费 B.专项资金 C.教育基金 D.助学基金

37、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C);

(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A.破坏民族团结的 B.破坏民族关系的 C.煽动民族分裂的 D.扰乱社会治安的

3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B)得到尊重的权利。

A.个人名誉 B.民族风俗习惯 C.个人隐私 D.肖像权

39、监狱法规定:对少数民族罪犯的(A),应当予以照顾。A.特殊生活习惯 B.宗教信仰 C.个人习俗 D.个人爱好

40、义务教育法规定:在(A)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A.民族地区 B.农村 C.基层 D.革命老区

41、高等教育法规定: 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C)。

A.本科生 B.大专生 C.高级专门人才 D.科技人才

4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C)的课本,并用(C)讲课。

A.当地通用文字 当地通用方言 B.汉语文 少数民族语言 C.少数民族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 D.少数民族文字 普通话

43、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D)日内给予答复。

A.30 B.40 C.50 D.60

44、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C)、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A.地域 B.文化 C.民族 D.年龄

45、劳动法规定: 劳动者就业,不因(B)、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A.地域 B.民族 C.生活习惯 D.语言

46、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A)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

A.多民族居住地区 B.城镇 C.社区 D.街道

47、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A)为依据。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行政规章

C.人民代表大会决议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议和决定

48、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B)。A.预留一定比例 B.给予适当照顾 C.同等对待 D.择优录用

49、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为(B)、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A.促进经济发展 B.增进民族团结 C.促进文化发展 D.促进社会和谐

50、选举法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A)。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51、立法法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C)批准后生效。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2、国旗法规定:不以春节为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是否升挂国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A)规定。

A.自治机关 B.人民政府

C.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3、选举法规定:自治区、聚居的少数民族多的省,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B)。

A.百分之三 B.百分之五 C.百分之十 D.百分之十五

54、矿产资源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对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矿产资源,(A)开发利用。

A.优先合理 B.自主 C.共同 D.逐步

55、《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规,于(B)起施行。

A.2004年10月1日 B.2005年5月31日 C.2006年5月1日 D.2007年3月10日

56、《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 国家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D)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其他方式,充分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共服务支出成本差异,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A.边境地区 B.贫困地区 C.民族地区 D.民族优惠政策

57、《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中央财政设立(C)。资金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

A.民族地区发展基金 B.少数民族发展经费

C.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民族工作经费 D.经济文化发展基金

58、《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国家规范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落实到(C)。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民族乡

59、《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国家完善扶持民族贸易、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税收、金融和财政政策上,对民族贸易、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生产予以照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实行(D)并建立必要的国家储备制度。

A.资金扶持 B.财政补贴 C.专项支持 D.定点生产 60、《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A)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A.每年 B.每2年 C.每3年 D.每届

61、《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各类高等学校面向民族自治地方招生时,招生比例按规模同比增长并适当倾斜。对报考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录取时应当根据情况采取(C)的办法,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

A.择优录取 B.确定比例 C.加分或者降分 D.定向录取 62、《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C)。

A.造成损失的,给予撤职处分 B.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影响干群关系的,给予降职处分 6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本行政区域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是下面(B)一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职权之一。

A.乡 B.县 C.地级市 D.省 64、《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规定: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D)少数民族职工和管理干部。

A.实行区域自治的 B.不食用清真食品的 C.文化素质较高的 D.食用清真食品的 65、《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是规范民族工作的重要行政法规,于(C)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发布。A.1990 B.1992 C.1993 D.1994 66、《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规定: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其民族成份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C)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A.十八周岁 B.十九周岁 C.二十周岁 D.二十二周岁 67、《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者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是(B)年颁布的。

A.1950 B.1951 C.1978 D.1979 68、“好来宝”是我国(B)民族的传统曲艺形式。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塔吉克族

D.俄罗斯族

69、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物多样,例如(B)省在我国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是我国最重要的动物和植物基因库。A.四川 B.云南 C.吉林 D.广西

70、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向警予是(C)。A.壮族 B.苗族 C.土家族 D.满族

71、“雪顿节”是下面(A)民族的传统节日。

A.藏族 B.维吾尔族 C.白族 D.蒙古族

72、下列民族中(C)是国务院确认的第55个少数民族。A.门巴族 B.珞巴族 C.基诺族 D.仫佬族 73、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指(B)

A.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C.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 D.各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共同繁荣,离不开共同发展,离不开共同进步 74、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被概括为“两个共同”,具体是指(C)。A. 共同奋斗,共同发展 B. 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C.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D. 共同改革开放,共同和谐进步

75、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超过1千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B)。

A.土家族 B.维吾尔族 C.苗族 D.侗族 76、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D)。A.蒙古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

77、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佧佤族”更改为(D)。A.土家族 B.赫哲族 C.达斡尔族 D.佤族

78、为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地区各类建设人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D)综合性民族院校。

A.10所 B.11所 C.12所 D.15所

79、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是我国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C)。

A.《饮膳正要》 B.《福乐智慧》 C.《玛纳斯》 D.《四部医典》 80、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A)”工艺是现代印染工艺传入我国之前华南地区独特手工印染技艺。

A.蜡染 B.刺绣 C.钩织 D.扎染

81、我国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体现在许多具体措施上。比如在国民教育中因地制宜,实行(C)。

A.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培训班

B.为不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生配备翻译 C.“双语”教学 D.各民族地区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 82、200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C)白皮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民族政策的白皮书。

A.《中国少数民族人权》 B.《中国少数民族发展》 C.《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D.《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83、在(B)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法律形式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A.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B.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1931)C.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1934)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84、2005年3月以来,国家相继编制和发布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B)‘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

A.边疆开发工程 B.兴边富民行动 C.繁荣边境贸易D.民贸“三项照顾”政策

85、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在50年代先后进行了两次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大检查,这两次检查的时间是(D)。

A.1953年和1954年 B.1952年和1955年 C.1951年和1956年 D.1952年和1956年

86、国家民委倡议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的范围是(C)、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团场、海南省6个民族自治县。

A.边疆少数民族地区B.边疆民族自治地方 C.136个陆地边境县D.边境县、市

87、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等(C)个少数民族。A.8 B.9 C.10 D.11 88、国务院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9年、2005年、(D)年召开了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A.2005 B.2006 C.2007 D.2009 89、政务院做出《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是在(C)。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4年

90、民族自治地方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享受国家的(D)政策。A.补贴 B.照顾 C.减税 D.优惠

91、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经(A)批准,开展边境贸易。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省一级国家机关 92、(A)是我国内陆边界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划。

A.新疆 B.内蒙 C.西藏 D.云南 93、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制定(A)的权力。

A.单行条例 B.地方性法规 C.地方政府规章 D.行政法规

94、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设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D)一般地区。

A.略低于 B.低于 C.等同于 D.高于

95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D)举办的。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96、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D),主要或者专门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A.寄宿班 B.汉语班 C.双语班 D.民族预科班 97、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C),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A.广西 B.西藏 C.云南 D.四川 98、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邓恩铭是(B)。

A.土家族 B.水族 C.苗族 D.布依族 99、在国际民族政策中,下列(C)项属于带有歧视性色彩的民族政策。A.多元文化主义 B.民族文化自治 C.民族同化政策 D.民族区域自治

100、我国加入关于民族和种族问题的三个国际公约是:(C)、《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A.《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B.《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C.《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D.《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第四篇:2013年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D)。

A.统一国家

和国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多民族国家

C.共

2、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

A.55 D.54

3、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

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B.国家稳定和发展

D.统一和团结

B.56

C.57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D)关系。

A、平等、互助

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

B.平等、团结

C.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D)。

A.联邦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D.群居

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C)。

A.50% D.81.3%

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

保持或者改革

D.维护或者改变

B.发展和创新

C.B.70%

C.63.8%

B.散居

C.杂居

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一级地方组织

不可分离的部分

D.地方部门

B.一级政府

C.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A.一定比例

名额 D.一定名额

B.一定数量 C.适当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C)。

A.民族事务委员会 C.民族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

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起施行。(D)A.7月1日

日 D.10月1日

B.8月1日

C.9月113、(B)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A.2007年 D.2005年

14、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A)。

A.基本法律

规章 D.地方性法规

B.行政法规

C部门

B.2001年

C.2003年

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C)。

A.自治区、自治州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16、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B)。

A.124个 D.145个

17、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C);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A.改变隶属关系

撤销或者合并

D.改变行政级别

B.改变名称

C.B.155个

C.125个

B.自治州、自治县

D.自治区、自治县

1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C)。

A.党委

大会和人民政府

B.人民政府

D.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

19、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B)的公民担任。A.居住在当地 C.少数民族

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D.汉族或者少数民族

2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B)。

A.主任

主任 D.委员

B.主任或者副主任

C.副

2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几种语言文字的,可以以(C)为主。

A.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C.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

B.当地通用的一种语言文字

D.汉语

2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C),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A.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B.制定变通 D.制定补充规定

2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C)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A.经济、文化

治、经济和文化

B.民族构成

D.历史和现实情况

C.政

24、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作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顾当地(B)。国家采取措施,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

A.当地经济发展 C.当地社会事业发展

B.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

D.当地文化事业发展

25、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B)的人员。

A.其他民族 C.少数民族

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D.汉族

26、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C)。

A.责成自带翻译

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

D.延期受理

B.不予受理

C.27、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C)有期徒刑。A.5年以上15年以下 C.3年以上10年以下

B.3年以上15以下 D.10年以上20年以下

28、刑法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C)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A.2年 D.5年 2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B)。

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30、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时间是(D)。

A.1947年1月1日 C.1947年4月1日

B.1947年3月1日 D.1947年5月1日

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

B.1年

C.3年

31、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下列顺序组成(C)。

A.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

名称、民族名称

C.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B.行政地位、地方

D.民族名称、行政地位、地方名称

32、下列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C)。

A.自治县 D.自治州

33、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A)。

A.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拘役

D.管制

B.有期徒刑

B.自治旗

C.民族乡

34、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B)。

A.补充规定

措施 D.具体办法

B.变通规定

C.具体

35、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C)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A.省会城市

发达地区

D.中心城市

B.沿海地区

C.经济

36、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B),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A.民族教育经费

教育基金

D.助学基金

B.专项资金 C.37、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C);

(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A.破坏民族团结的 C.煽动民族分裂的

B.破坏民族关系的 D.扰乱社会治安的

3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B)得到尊重的权利。

A.个人名誉

个人隐私

D.肖像权

B.民族风俗习惯

C.39、监狱法规定:对少数民族罪犯的(A),应当予以照顾。

A.特殊生活习惯

个人习俗

D.个人爱好

B.宗教信仰

C.40、义务教育法规定:在(A)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A.民族地区 D.革命老区

41、高等教育法规定: 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C)。C.高级专门人才

A.本科生

D.科技人才

B.大专生

B.农村

C.基层

4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C)的课本,并用(C)讲课。B.汉语文 少数民族语言

言 D.少数民族文字 普通话

A.当地通用文字 当地通用方言

C.少数民族文字 少数民族语

43、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D)日内给予答复。

A.30 D.60

44、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C)、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B.40

C.50 A.地域 D.年龄

B.文化 C.民族

45、劳动法规定: 劳动者就业,不因(B)、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A.地域 D.语言

46、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A)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

A.多民族居住地区

区 D.街道

B.城镇

C.社

B.民族

C.生活习惯

47、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A)为依据。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人民代表大会决议

B.行政规章

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议和决定

48、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B)。

A.预留一定比例 C.同等对待

B.给予适当照顾 D.择优录用

49、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为(B)、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A.促进经济发展 C.促进文化发展

B.增进民族团结 D.促进社会和谐

50、选举法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A)。

A.1人 D.4人

51、立法法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C)批准后生效。

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区人民代表

B.2人

C.3人

大会常务委员会

52、国旗法规定:不以春节为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是否升挂国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A)规定。A.自治机关

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人民

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3、选举法规定:自治区、聚居的少数民族多的省,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B)。

A.百分之三

之十 D.百分之十五

B.百分之五

C.百分

54、矿产资源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对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矿产资源,(A)开发利用。

A.优先合理 D.逐步

55、《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规,于(B)起施行。

A.2004年10月1日 C.2006年5月1日

B.2005年5月31日 D.2007年3月10日

B.自主

C.共同

56、《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 国家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D)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其他方式,充分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共服务支出成本差异,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A.边境地区

地区 D.民族优惠政策

B.贫困地区

C.民族

57、《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中央财政设立(C)。资金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

A.民族地区发展基金

C.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民族工作经费

B.少数民族发展经费

D.经济文化发展基金

58、《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国家规范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落实到(C)。

A.自治区 D.民族乡

59、《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国家完善扶持民族贸易、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税收、金融和财政政策上,对民族贸易、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生产予以照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实行(D)并建立必要的国家储备制度。

A.资金扶持

支持 D.定点生产

B.财政补贴

C.专项

B.自治州

C.自治县 60、《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A)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A.每年 D.每届

61、《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各类高等学校面向民族自治地方招生时,招生比例按规模同比增长并适当倾斜。对报考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录取时应当根据情况采取(C)的办法,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

A.择优录取

或者降分

D.定向录取

B.确定比例

C.加分

B.每2年

C.每3年

62、《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C)。

A.造成损失的,给予撤职处分

开除处分

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

D.影响干群关系的,给予降职处分

6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本行政区域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是下面(B)一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职权之一。

A.乡 D.省

64、《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规定: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D)少数民族职工和管理干部。

A.实行区域自治的 C.文化素质较高的

B.不食用清真食品的 D.食用清真食品的

B.县

C.地级市

65、《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是规范民族工作的重要行政法规,于(C)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发布。

A.1990 D.1994

66、《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规定: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其民族成份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C)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B.1992

C.1993 A.十八周岁

十周岁 D.二十二周岁

B.十九周岁 C.二67、《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者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是(B)年颁布的。

A.1950 D.1979

68、“好来宝”是我国(B)民族的传统曲艺形式。

A.维吾尔族

克族 D.俄罗斯族

B.蒙古族

C.塔吉

B.1951

C.1978 69、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物多样,例如(B)省在我国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是我国最重要的动物和植物基因库。

A.四川 D.广西

70、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向警予是(C)。

A.壮族 D.满族

71、“雪顿节”是下面(A)民族的传统节日。

A.藏族 D.蒙古族

72、下列民族中(C)是国务院确认的第55个少数民族。

A.门巴族 D.仫佬族

73、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指(B)

A.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互离不开 法制建设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C.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D.各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共同繁荣,离不开共同发展,离不开共同进

B.珞巴族

C.基诺族

B.维吾尔族

C.白族

B.苗族

C.土家族

B.云南

C.吉林

74、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被概括为“两个共同”,具体是指(C)。A. 共同奋斗,共同发展 C.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 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D. 共同改革开放,共同和谐进步

75、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超过1千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B)。

A.土家族 D.侗族

76、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D)

A.蒙古族 D.壮族

77、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佧佤族”更改为(D)。A 土家族

D.佤族

78、为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地区各类建设人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d)综合性民族院校。

A.10所 D.15所

79、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是我国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C)。

A.《饮膳正要》 C.《玛纳斯》

B.《福乐智慧》 D.《四部医典》

B.11所

C.12所

B.赫哲族

C.达斡尔族

B.回族

C.满族

B.维吾尔族

C.苗族

80、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A)”工艺是现代印染工艺传入我国之前华南地区独特手工印染技艺。

A.蜡染 D.扎染

81、我国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体现在 许多具体措施上。比如在国民教育中因地制宜,实行(C)。

A.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培训班

言文字的学生配备翻译

C.“双语”教学

B.为不懂少数民族语

D.各民族地

B.刺绣

C.钩织

区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 82、200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C)白皮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民族政策的白皮书。A.《中国少数民族人权》 C.《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B.《中国少数民族发展》 D.《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83、在(B)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法律形式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A.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

维埃代表大会(1931)

B.第一次全国苏

C.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1934)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84、2005年3月以来,国家相继编制和发布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B)‘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

A.边疆开发工程 C.繁荣边境贸易

B.兴边富民行动

D.民贸“三项照顾”政策

85、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在50年代先后进行了两次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大检查,这两次检查的时间是(D)。

A.1953年和1954年 C.1951年和1956年

B.1952年和1955年 D.1952年和1956年

86、国家民委倡议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的范围是(C)、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团场、海南省6个民族自治县。

A.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C.136个陆地边境县

87、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等()个少数民族。

A.8 D.11

88、国务院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9年、2005年、(D)年召开了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A.2005 D.2009

89、政务院做出《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是在(C)。

A.1950年

年 D.1954年

B.1951年

C.19

52B.2006

C.2007

B.9

C.10

B.边疆民族自治地方 D.边境县、市

90、民族自治地方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享受国家的(D)政策。A.补贴 D.优惠

B.照顾 C.减税

91、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经(A)批准,开展边境贸易。

A.国务院

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

D.省一级国家机关

C.全国人92、(A)是我国内陆边界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划。

A.新疆 D.云南

93、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制定(A)的权力。

A.单行条例

方政府规章

D.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地

B.内蒙

C.西藏

94、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设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D)一般地区。

A.略低于 D.高于

95、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D)举办的。

A.1950年

年 D.1953年

B.1951年

C.19

52B.低于

C.等同于

96、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D),主要或者专门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A.寄宿班 D.民族预科班

97、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C),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A.广西 D.四川

98、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邓恩铭是(B)。B.水族

C.苗族

A.土家族 D.布依族

B.西藏

C.云南

B.汉语班

C.双语班

99、在国际民族政策中,下列(C)项属于带有歧视性色彩的民族政策。A.多元文化主义 C.民族同化政策

B.民族文化自治 D.民族区域自治

100、我国加入关于民族和种族问题的三个国际公约是:(C)、《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A.《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切形式歧视公约》

B.《消除对妇女一

C.《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D.《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第五篇:民族知识竞赛题目

民族知识竞赛题目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壮族)

2、在美丽富饶的祖国宝岛台湾,世世代代居住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她是什么民族?(高山族)

3、分布最广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回族)

4、五色糯米饭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令食品?(壮族)

5、中华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云南)

6、土族和土家族是同一个少数民族吗?(不是)

7、众人所知的泼水节是()的节日。(傣族)

8、侗族喜欢斗()这一活动。A鸡 B牛(B)

9、<<孔雀舞>>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傣族)

10、我们经常看到的旗袍来源于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满族)

11、那达慕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蒙古族)

12、“竹筒饭”是哪个民族的传统食品?(黎族)A 傣族 B 彝族 C 侗族 D 黎族

13、“复活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俄罗斯族)

14、青稞酒,酥油茶是哪个民族的传统食品?(藏族)

15、我国有()个自治区。A 5个 B 7个(A)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17、()族是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A畲族 B白族(A)

18、套马是()族传统体育项目。(A)A鄂温克

B鄂伦春 C赫哲 D俄罗斯

19、荡秋千是()族妇女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A)

A朝鲜 B维吾尔 C蒙古 D哈尼

20、我国北方唯一的以捕鱼为生,使用狗拉雪撬的民族是()。(C)

A鄂温克族 B鄂伦春族 C赫哲族

21、哪个民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B)A 傈僳族 B拉祜族 C哈尼族 D 仡佬族

22、传统的曲棍球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A)A 达斡尔族 B 蒙古族 C朝鲜族 D 满族

23、哪个民族被称为“马背民族”?(B)

A满族 B蒙古族 C朝鲜族 D 鄂温克族

24、哪个少数民族用一块木片作为邀请对方的请柬?(C)

A畲族 B东乡族 C独龙族 D拉祜族

25、被誉为“森林之舟”的驯鹿曾是哪个民族唯一的交通工具?(B)

A 鄂伦春族 B鄂温克族 C 俄罗斯族 D 毛南族

26、哪个民族对盐非常重视? A 瑶族 B 侗族 C 黎族 D 土族(A)

27、哪个民族的特色食品是以昆虫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C)A 阿昌族 B 土家族 C 傣族 D 毛南族

28、哪个民族严禁饮酒? A东乡族 B回族 C撒拉族 D独龙族

(C)

29、“马头琴”是()的传统乐器。(蒙古族)30、每年农历6月24日是()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彝族)

31、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是()。(A)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32、早在西汉以前,新疆地区原始宗教是()。A萨满教 B伊斯兰教(A)

3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A芦笙 B笙(A)

34、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是()。A珞巴族

B门巴族(A)

35、东巴文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过去使用的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C)

A苗族 B彝族 C纳西族

D仡佬族

36、很多少数民族都有饮茶的习惯,但最著名的“三道茶”是哪个民族的饮茶方式?(白族)

37、哪些民族过“三月三”?(壮族,黎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瑶族,彝族,畲族)

38、哪个民族的服饰品种最多?有多少种?(苗族,130多种)A苗族 B彝族 C纳西族 D壮族

39、民族自治地其行政单位分为三级即()。(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40、到现在还保留着“吃白饭”待客习俗的是哪个少数民族?(B)

A纳西族 B景颇族 C仡佬族 D白族

41、多少数民族都有饮茶的习惯,但最著名的“三道茶”是哪个民族的饮茶方式? A白族

B满族 C藏族 D瑶族(A)

42、以刺绣、竹芒编以及“干栏”建筑艺术等名扬远近是哪个民族。(A)

A壮族 B黎族 C彝族 D傣族

43、我国是从()年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A 1954 B 1955 C 1956 D 1957

44、“三月街”又称“观音节”是()族节日和街期。A壮族 B白族(B)

45、传统节日只有一个的是哪个少数民族?(A)

A撒拉族 B独龙族 C布朗族 D毛南族

46、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之一,下面哪一个民族不过这个节日。

A塔塔尔族 B乌孜别克族 C鄂伦春族 D柯尔克孜族(C)

47、我国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有()个少数民族。A7 B8 C9 D10(D)

48、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识别确定最晚的是()。(C)

A毛南族 B普米族 C基诺族

49、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向()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A)

A黎族 B京族 C水族

50、哪个民族对火很敬畏,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C)

A拉祜族 B彝族 C哈尼族 D傈僳族

5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有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回婚节这三个家庭节日的是哪个民族? A维吾尔族 B塔塔尔族 C回族 D撒拉族(C)

52、饮食习惯中,特别讲究药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D)A苗族 B彝族 C白族 D羌族

53、长鼓舞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还愿,它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B)

A朝鲜族 B瑶族 C羌族 D畲族

54、请任意的说出五个以上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

55、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56、傣族的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下列哪一个民族与傣族的传统节日一摸一样。A白族 B拉祜族 C德昂族 D布依族(C)

57、最喜欢红色的是哪个民族?(B)

A彝族 B柯尔克孜族 C乌孜别克族 D阿昌族

58、哪两个民族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习惯上用汉文?(D)

A白族和彝族 B苗族和壮族 C侗族和瑶族 D满族和回族

59、“萨邦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B)

A塔吉克族 B塔塔尔族 C维吾尔族 D哈萨克族

60、“手扒肉”是()的传统食品。(蒙古族)

56个民族

01 汉族(hàn zú)02 蒙古族(měnggǔzú)03 回族(huǐzú)04 藏族(zàngzú)05 维吾尔族(wéiwúěrzú)06 苗族(miáozú)07 彝族(yízú)08 壮族(zhuàngzú)09 布依族(bùyīzú)10 朝鲜(cháoxiǎnzú)11 满族(mǎnzú)12 侗族(dòngzú)13 瑶族(yáozú)14 白族(báizú)15 土家族(tǔjiāzú)16 哈尼族(hānízú)17 哈萨克族(hāsàkèzú)18 傣族(dǎizú)19 黎族(lízú)20 僳僳族(sùsùzú)21 佤族(wǎzú)22 畲族(shēzú)23 高山族(gāoshānzú)24 拉祜族(lāhùzú)25 水族(shuǐzú)26 东乡族(dongxiāngzú)27 纳西族(nàxīzú)28 景颇族(jīngpōzú)29 柯尔克孜族(kēěrkèzīzú)30 土族(tǔzú)31 达斡尔族(dá wòěrzú)32 仫佬族(mùlǎozú)33 羌族(qiāngzú)34 布朗族(bùlǎngzú)35 撒拉族(sālāzú)36 毛南族(máonánzú)37 仡佬族(gēlǎozú)38 锡伯族(xībózú)39 阿昌族(āchāngzú)40 普米族(pǔmǐzú)41 塔吉克族(tǎjíkèzú)42 怒族(nùzú)43 乌孜别克族(wūzībiékèzú)44 俄罗斯族(éluósīzú)45 鄂温克族(èwēnkèzú)46德昂族(déángzú)47 保安族(bǎoānzú)48 裕固族(yùgùzú)49 京族(jīngzú)50 塔塔尔族(tǎtǎěrzú)51 独龙族(dúlóngzú)52 鄂伦春族(èlúnchūnzú)53 赫哲族(hèzhézú)54 门巴族(ménbāzú)55 珞巴族(luòbāzú)56 基诺族(jīnuòzú)

下载民族知识竞赛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知识竞赛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知识竞赛知识(精选5篇)

    民俗民风知识竞赛参考材料 1、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身份确定。 2、国务院主管民族事务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到2003年底,中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28种......

    民族知识竞赛策划书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单位:共青团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委员会承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持人大赛策 划 书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西北民族大学外国......

    民族知识竞赛主持词

    (男)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各位朋友 (合)大家晚上好 (男)天空之所以广阔无边,令人神往,是因为他收容了每一朵云彩 (女)大海之所以波澜不惊,令人惊讶,是因为他吸纳了每一条河流 (男)我们知道,我......

    苍南县民族中学2016年度禁毒知识竞赛试题分析(精选)

    苍南县民族中学2016年度禁毒知识竞赛 班级 姓名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00分,请认真答题! 一、单项选择(把选项填在( )内,每题1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施行的日期。 A......

    知识竞赛试题

    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1 、煤气中毒有哪些症状?( D ) A、头昏 B、恶心 C、呕吐 D、全是 2. 、下列关于溺水 救护的知识,哪点是正确的( C ) 将溺水的学生救上岸以后,不应该......

    知识竞赛试题

    知识竞赛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年10 月1日)。 2、我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是(毛泽东)。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指南针、造纸术......

    知识竞赛试题

    知识竞赛试题 B卷(适用于宗教界人士)(下) 51、经认定并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由( )发给宗教教职人员证书。 A、宗教团体 B、民政部门 C、宗教事务部门 D、宗教活动场所 52、宗教活动......

    知识竞赛试题

    知识竞赛试题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C) A:蒙古族B:满族C:壮族D:回族 2、古代纳西族文字———东巴文,属于(A) A:象形文字B:汉字形变C:音节文字D:拼音文字 3、中国共产党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