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晋中市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调查

时间:2019-05-12 02:0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晋中市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晋中市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调查》。

第一篇:对晋中市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调查

山西银监信息

2008年第41期 总第440期

中国银监会山西监管局

二OO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对晋中市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调查

为全面了解绿色信贷支持晋中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和困难,并为逐步建立成熟的绿色信贷机制建言献策,近期,山西省晋中银监分局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企业和农户就绿色信贷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绿色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截至2008年3月末,晋中市各类企业总数3675个,其中煤炭、化工、冶炼和机械行业的企业数量分居前四,包括现代农业、新型能源和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其他行业企业总数达2480个。符合环保条件的企业3200个,占全部企业总数的87%;不符合环保条件的企业475个,其中正在进行环保清理的企业276个。1674个企业在各银行业金

2使其降耗减排,尽快达标。金融机构及时掌握政府下达的环保整改企业名录,主动加强与贷款企业联系,深入了解整改企业的环保建设情况、经营情况。对于在短期内投入较少资金可以达到政府环保要求的,合理增加信贷资金供给,积极支持企业配置环保设备,推进技术改造,达到政府环保要求,步入正常经营。通过及时合理地供给整改企业信贷资金,有效规避企业的政策性风险转嫁给相应的贷款机构,避免政策性风险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造成新的冲击。三是对环保企业和产业,积极增加信贷投入。对于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各项手续齐全的企业,农村金融积极增加“绿色”信贷资金投入,推进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产品深加工、再加工,加大延伸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晋中市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绿色产业,创新服务手段,通过“企业+产业+农户”的模式,即成员以合作社为依托,合作社以企业为依托,通过企业与市场对接,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三赢。截至目前,晋中市农村信用社共支持272个合作社,累积投放贷款10.2亿元,拉动粮、果、菜、畜、药材五大产业,出现“扶持一个合作社、发展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的新局面。四是对取缔企业,坚决实施信贷退出。对能耗、排污虽然达标但不稳定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的贷款企业,调整贷款期限,压缩贷款规模;对能耗、排污不达标,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被政府列入环境污染末位淘汰的企业和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被停产的企业,经充分论证,确实无法通过合理措施达到国家产业标准的,农村金融机构采取促其转产、资产收购、重组、保全资产等措施,规避信贷风险,不再发放任何新增贷款,并逐步压缩贷款规模,坚决实施信贷退出。

二、主要问题

一是认知方面。一方面,绿色信贷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认识、基础和信息等多重制约;另一方面,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由于得到一些地方的政策保护,很难大幅度削减信贷规模。

二是操作层面。第一,有些中小型污染企业采取民间融资或自筹资金,基本上不向金融机构贷款,绿色信贷对这些量大面广的污染企业尚不能发挥制约作用。第二,信息沟通机制和有效性有待完善,一些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需要,影响绿色信贷执行效果;银行业金融机构还不能提供使用环境信息的反馈情况,没有真正做到数据共享;银行业金融机构缺乏绿色信贷的专门人员、机构及制度,信贷工作人员对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了解不足,制约了绿色信贷深入。第三,“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第四,缺少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做得好的企业缺少鼓励性经济扶持政策,不能有效吸引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环保项目。

三、建议

(一)宏观政策方面

第二篇:对绿色信贷支持山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绿色信贷支持山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以安徽省金寨县农信社为例

作者:赵勇

绿色信贷是环保部门和银行业联手抵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促进节能减排,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经济手段。我国的绿色信贷政策是2007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项目进行信贷控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

绿色信贷对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金寨县山区经济基本情况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地处三省七县二区接合部,总面积383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277个行政村,65万人,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库区县,山区经济是该县支柱产业。板栗产量居全国第一,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板栗之乡”,还是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之一,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全县现有茶园14.2万亩。

(二)推行绿色信贷的现实意义

日前,金寨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山区经济的文件和政策,依靠自身优势发展山区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正呼唤着绿色信贷,吸引着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支持山区经济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推行绿色信贷是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信社可根据资金规模、授信额度、授信期限、利率定价和风险控制等要素进行资金的配置,形成高效的审贷体系和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投向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的产业、企业和项目,从而为促进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正相关的传导辐射作用。

推行绿色信贷是优化山区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实践证明,高污染、高能耗以及其他人为破坏不仅间接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甚至可能危及银行的生存。而绿色信贷把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融入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控,就为银行防范、转移和化解环境风险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推行绿色信贷是提高农信社经营绩效的客观选择。推行绿色信贷服务(或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提升银行信用社的品牌形象。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山区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更加有利于农信社剔除一些落后贷款项目派生的“呆账”“死账”的损失。一方面体现了信用社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为农信社带来了更多的优质客户和优质项目,对企业、信用社,以及山区经济来说,都达到了共赢。

金寨农信社绿色信贷支持山区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金寨农信社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做好山文章,打造绿品牌,全面执行国家绿色信贷政策,不断创新信贷方式,加快经营机制转换,从转变管理理念、建设管理制度、打造管理团队、培育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支持山区经济发展.

一是积极开拓绿色服务领域。把绿色信贷、防范信贷风险政策融入其经营理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投身到山区经济建设中,为金寨县山区经济的发展撑起一片蓝天。在做好对金寨县基础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重点是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积极为金寨县山区经济提供全方位的现代金融服务。2010年全社贷款余额141509万元,其中绿色信贷100471万元。

二是不断创新绿色信贷方式。先后推出农户小额信用证贷款、信用证授信贷款、一般抵押贷款、最高额抵押贷款、个人担保贷款、质押贷款、下岗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企业担保中心贷款、农业科技创新贷款等,探索山区经济发展途径.取得了明显实效,农信社连续5年获得金寨县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绿色信贷经过几年的实践,绿色金融已成为一种趋势,普遍将绿色信贷作为授信的首要条件。

三是定睛于绿色发展的魂魄——人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坚决执行国家绿色信贷政策,起到了利用金融资源对经济发展引导、支持和保障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例如,过去多年来小水电电站动产抵押贷款一直是禁区。2008年,金寨农信社大胆采用小水电站动产抵押方式,及时解决了小水电站融资难的问题,全年共扶持6户企业,贷款3000多万元,新建小水电站5座,新装机容量3200千瓦时。2008年初,金寨县天堂寨风景区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急需景区改造资金,针对风景区土地不是公司所有,不能用来抵押贷款,金寨农信社不断创新,利用公司掌握的风景区门票收费权做质押,采用应收账款质押方式一举为天堂寨旅游发展公司贷款450万元。成为六安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一个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的农信社。

四是积极引入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建立持续推动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

2011年,金寨农信社顺应新的发展需要,组建商业银行,正式构建“绿色信贷机制”,推动农信社与地方和谐发展。

发展山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环境

生产要素弱化。一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在家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劳动力素质显著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二是土地丢荒撂荒现象普遍,承包经营人

已离开土地所在地,但没有解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现象,导致土地流转的滞后化和土地资源的固定化。三是大量“精英”外出创业带出资金而导致乡镇经营资金短缺。四是山区乡镇金融体系脆弱,有的乡镇目前仅设有农信社,其他商业银行的服务触角尚未顾及,长期存在金融服务产品的单一化和借贷双方主体的不对等化。

基础设施滞后。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水毁农田,水库、渠道除险加固难度大。二是镇村公共服务产品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差距较大,如个别中学的C、D级危房改造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守护绿色生态屏障的压力与日俱增。金寨县地处淮河上游,目前农保区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80%左右,意味着今后可新增利用的建设用地相当有限。同时还肩负着绿色生态屏障的卫士角色,排斥污染、保护环境任重道远,而护山育林等投入大产出小、缺少灵活政策的弹性支撑,如果没有补偿机制作后盾,守护压力将难以承受。

(二)自身条件

观念尚需更新。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贷款客户自身的客观不足,特别是对中小绿色贷款客户的偏见根深蒂固——绿色贷款见效速度缓慢,时间长,影响了对中小绿色贷款客户的金融支持;现实的“金融服务”认识还停留在信贷资金有效投入这一层面,“多层次、多元化、综合性”的绿色金融服务理念未完全形成。客观经营困难依然存在。农信社经营规模小、资产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可持续信贷供给能力不足的客观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客观限制了对绿色贷款客户的支持的力度。在县域存款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国有银行吸收的大量资金非农化,山区经济无法利用,致使存款增长缓慢,信贷资金供给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可持续支持后劲不足、力度不大;远不能保证山区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绿色信贷创新动力不足。目前农信社贷款多采取抵质押和担保方式,山区中小客户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可用于抵质押资产有限,更难找到比自己有实力的客户作为担保,山区中小客户的绿色信贷需求大多难以得到满足。

绿色贷款难和难贷款的矛盾依然存在。出于风险控制和防范的需要,加强了对信贷人员的约束,信贷需求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一对矛盾,除了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原因外,资信评估相对滞后,绿色贷款风险度测算偏高,也使信用社放款不得不慎之又慎。

完善绿色信贷机制支持山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牢固树立绿色信贷理念,建立绿色信贷基本框架。

推行绿色信贷是银行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只有牢固树立了绿色信贷理念,才能在工作中考虑到环保、节能减排与遵守社会公德因素,真正将绿色信贷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在绿色信贷基本框架构建上要从战略、政策、组织机构、人才资源配置等多方面考虑。

在战略上,要把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提升到与经营利润同等重要的层面,确定环境保护和发展目标。

在政策上,要结合实际制定环境、节能等信贷政策,编制环境、节能等风险管理方案,用以指导信贷业务及其他活动。

在组织机构上,要从职能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为绿色信贷提供支撑。在人才上,基于环评、产业导向、社会责任等专业性较强,要加大引进和培养能够担当此重任的人才的力度;同时还要联手对贷款项目环境及社会风险进行评估的外部咨询公司或行业环保专家进行信贷风险控制。

完善绿色信贷制度,构建绿色信贷机制。

绿色发展呼唤绿色领导力,金寨农信社在绿色信贷管理上应坚持贷款项目按环境与社会标准进行分类过滤,实现简洁高效的审批程序,做好贷后跟踪监测,其核心就在于把环保、遵守社会公德、节能与减排的社会责任融入到信用社的信贷政策、信贷文化和信贷管理流程和信贷产品的设计之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信贷长效机制。

明确绿色信贷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管理。

绿色信贷政策的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及成本效率,同时还应考虑环境风险敞口、人力资源限制和市场限制等。环境及社会风险管理作为信用社辨识、评价、控制、转移和监测环境及社会风险的过程, 不仅适用于单笔贷款, 而且适用于集合贷款和组合投资, 其目的在于使可预见的环境风险敞口最小化的同时, 对不可预见的环境风险提供足够的保护。明确的绿色信贷政策可以为员工及顾客提供信用社关于环境风险的清晰指南,可以向员工及顾客阐明信用社实现经营目标的特定程序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确保与环境风险相关的贷款以一贯且公平的方式承做,也为与环境风险相关的绩效评价提供明晰的标准。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第56期 总第655期)

第三篇:对银行业支持贫困县生态移民情况的调查

对银行业支持贫困县生态移民情况的调查

【摘要】古浪县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全县农村人口33%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经济收入少,年平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开展移民搬迁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

【关键词】金融扶贫 古浪县 移民搬迁

一、引言

让贫困地区人民通过生态移民消除贫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近期,我通过对银行业支持国扶贫困县古浪“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进行了调查,掌握了银行业支持贫困地区生态移民中的做法,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基本情况

2011年,古浪县启动实施高海拔区域农牧民“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以来,紧紧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发展壮大增收致富产业,计划5年内,将南部山区贫困群众整建制、大批量搬迁到项目区,力争把该区域打造成为节水灌溉示范区、设施农业样板区和易地扶贫开发综合示范区。至2014年底,全县从高深山区搬迁移民达3.54万人,占高深山区人口的80%以上。先后建成了感恩、阳光、黄花滩、高峰、马路滩、金滩、圆梦等7个移民村。其中,2012年实施的第一个移民村―感恩新村社区,整合资金1.3亿元,群众自筹0.9亿元,新建住宅918套,搬迁贫困群众918户4416人;2013年实施的第二个移民村―阳光新村社区,整合资金1.44亿元,群众自筹1亿元,沿金色大道南北两侧建设A、B、C三个小区,新建住宅1035套,搬迁贫困群众1035户5000人。2014年实施的圆梦新村社区,总投资2.85亿元,新建移民住宅1000套,来自新堡、干城、横梁等10个乡镇的1000户山区群众春节前全部入住新房。下山入川后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1500多元增加到3500元至5000元左右。从根本上解决了搬迁群众就医难、行路难、上学难、增收难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房屋统一设计、产业统一开发、基础设施统一配套、生态环境统一治理和“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辖内银行机构积极支持这项下山入川、扶贫治本、生态建设的民生工程,共向移民搬迁户发放贷款2.86亿元,支持移民搬迁户6070多户,受益人数达24700多人。

三、银行业支持移民搬迁工程措施

(一)调查摸底,对接沟通,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以来,县域银行业机构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开展调查研判,积极向上级行申请生态移民项目资金,努力支持搬迁工程。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古浪县农村信用联社,安排异地搬迁所属乡镇的信用社与当地乡镇和村组干部进行对接沟通,随同乡镇干部深入集中安置点,走村入户了解搬迁户资金需求并登记造册,主动为搬迁户提供信贷咨询服务,建立信贷需求台账和供给台账,打好金融配套服务基础。信用联社由点到面,积极探索推广经验、方法,建立和完善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相关制度办法,明确了推广工作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农户资信调查、评级授信、张榜公示、实行阳光柜台办贷等各项工作,为1270户移民搬迁户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470万元,基本满足了移民搬迁农户的生产生活资料需求,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二)合理布局,创新模式,积极投放三大惠民贷款

县域银行业机构坚持银政联合、协同作战、联合办理、一条龙服务等措施,将金融扶贫惠农工作与移民搬迁工作结合起来,加快贷款审放速度,扩大贷款覆盖面。在建立4家便民金融服务站,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基础上,成立了7家便民服务点和22个村级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真正把银行设在了贫困群众的家门口。同时,实行“三集中”贷款模式,“一站式”办公,对群众贷款需求集中调查,为群众集中审批贷款,在金融机构各营业网点设立惠农贷款专柜,为群众集中发放贷款。累计为14600多户贫困户发放“妇小贷、双联贷、双业贷”等各项惠民贷款近30多亿元,其中为下山入川的贫困群众放贷2亿多元,户均3万元以上。在“三大贷款”的撬动下,下山入川群众脱贫致富产业迅速壮大,特别是以肉羊育肥为主的设施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贫困群众来自设施养殖业的收入占到纯收入的50%以上,达到了“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三)落实政策,稳步推进,积极部署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的发放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是贷款银行在符合信贷制度的前提下,向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发放的、由财政贴息的建设住房贷款。2014年,省委省政府下发《甘肃省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管理办法办法》后,作为承担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发放工作的当地农村信用社,第一时间对当地搬迁户进行了调查排队,制定了《古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实施细则》,并按照县发改局提供的异地扶贫搬迁计划,组织安排贷款规模,开辟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绿色通道”。

四、存在问题

(一)信贷资金需求量大,农村信用社独木难支

一是信贷资金总量难以完全满足需要。以古浪县移民户均住房面积79.5平方米测算,房款13.94万元,除去公租房、危旧房和易地搬迁项目补助资金,每家需自筹3~5万元,加上房屋装修、修建养殖暖棚投入,户均至少需8~10万元的搬迁资金。除去自有资金,户均需贷款5万多元,信贷支持难以足额跟进。二是信用社独木难支。目前,国有大型银行的县域网点少,农发行只向涉农企业发放贷款,在乡镇设立的邮储银行二类网点具备贷款功能的很少,基本不发放贷款,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户生产、消费、建房等日常需求的主要资金来源,面对如此浩大的惠农民生工程,难堪重负。

(二)财政贴息不及时,对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的发放造成一定的影响

古浪县信用联社作为支农惠农主力军,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0%以上,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6.85亿元,到目前尚有95万元利息未补贴到位,形成1553万元逾期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府贴息不及时,逾期贷款清收缓慢,不仅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成果、考核指标,而且直接影响了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的发放进度。

(三)还款来源确定性差,贷后管理风险凸现

一是大部分移民搬迁户本身经济实力较差,部分移民点的搬迁农户土地正在分配阶段,搬迁后能否寻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二是农户新搬迁的房屋房产证,所经营的日光温棚和养殖暖棚产权证及分配土地的土地使用权证未发放,无法落实抵押登记。

五、几点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机制

目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硬性制约还在资金上。通过最高限价、委托代建、引进企业垫资建设、最大限度缓解资金压力,努力把住房建设成本控制在群众可承受范围之内。一是将搬迁配套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通过土地增值和市场运作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配套财政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搬迁农户手中。二是在补贴的同时,对搬迁移民实施普惠式扶持,通过提供教育、医疗服务,就业岗位支持,使搬迁后的农户搬得出、稳得住。

(二)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信贷投入

一是对在支农和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工程中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对金融机构发放的移民搬迁贷款,及时予以财政贴息。二是政府出资成立风险基金,对移民搬迁贷款提供担保,在贷款不能收回时用风险基金予以一定补偿。三是加强地区信用环境建设,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将农户和村组的信贷违约与就业岗位推荐和后续财政支持相挂钩,杜绝将信贷资金当做财政补贴的观念和做法,减少信贷资金财政化风险。

(三)银行机构合理分工,结合特色协同支持

在确保信贷资金用途明确,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引导各类机构结合实际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支持。积极引导政策性银行提供生活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等生产设施的建设支持;引导大型银行通过支持县域和乡镇小企业发展,为搬迁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来源;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利用网点广、乡村熟的优势,积极投放小额农业生产贷款,支持搬迁后的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寻找致富之路。

(四)审慎推进信贷审核,有效管控信贷风险

一是要选准对象,在金融支持移民搬迁的同时要关注信贷风险,落实新老贷款管理责任。二是根据财政扶持资金到位情况及农户后续生产生活能力变化情况,合理确定授信额度。三是要根据农户实际经济能力,认真测算农户还款能力,合理制定还款期限和还款计划,确保信贷资金能到期顺利收回。

作者简介:李文斌(1994-),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第四篇:对农行贵州分行信贷支持旅游业的调查

对农行贵州分行信贷支持旅游业的调查

农行贵州分行调研组2011年09月05日

近年来,农行贵州分行依托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打造旅游大省的战略要求,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据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末,该行累计投放贷款近146亿元支持旅游景区设施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惠及贵州广大城乡百姓。

大力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有效地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根据贵州省旅游资源尚处开发阶段、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旅游点遍布全省及多数景区有特色旅游商品的特点,贵州分行在信贷支持中侧重四个方面:

大力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该行加大对以旅游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贵州主干公路网高等级公路、重大交通运输干线与枢纽工程建设及贵广铁路项目建设、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以提高游客的乘车舒适度,缩短到旅游目的地的时间。2000年以来,该行累计发放贷款近130亿元,支持了玉铜、清黄、凯玉等26个贵州重点公路建设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与出行条件,推进了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大力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按照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原则,该行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已纳入区域布局规划、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发展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良好的景区类优质客户或项目,如先后投放贷款8亿余元支持黄果树景区扶梯建设、修建栈道、景区绿化及旅游宣传等;投放贷款1.76亿元支持梵净山景区架空客运索道、佛教文化苑、游览步道和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在该行信贷支持下,如今,贵阳市南江大峡谷景区不仅完善了缆车、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了景区接待条件,而且升格为国家级4A景区。

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特色乡村旅游”在贵州异军突起,该行通过整体推进方式开展集中连片授信,借助行政力量开展整县推进授信和“农行+公司+农户”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模式授信等方式,形成了“以网点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现场公开办贷,集中连片授信”的农户小额贷款经营模式,以此支持地方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经营户改善经营环境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当地农户就业,增加了农户收入。

积极支持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根据贵州省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商品深受游客青睐但规模不足的特点,该行加大对旅游特色商品开发的支持力度,以提高景区及景点的旅游附加值。在黔南州,该行加大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先后向当地茶叶企业发放贷款930万元,用于7000多亩茶叶的种植。在遵义市,该行大力支持白酒产业发展,创造性地以基酒抵押方式解决白酒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了支持地方优质特色产业发展新途径。目前该行采用白酒基酒抵押发放贷款5000余万元。

扶持旅游产业面临着符合信贷准入条件的客户少、贷款担保难以落实、贷款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

符合信贷准入条件的客户少。由于贵州不少旅游公司与景区、景点的“管理委员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因此,其经营发展经常受到一定的行政干预,商业化运作程度不高。目前,贵州省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差”的特点,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旅游企业较少,符合农行信贷准入条件的客户不多。旅游项目贷款期限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由于当前信贷政策对旅游行业客户贷款期限原则上控制在10年以内,因此,刚起步的贵州旅游业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较长,单个景区在较短的贷款期限内全额偿还贷款有一定压力。

贷款担保难以落实。由于贵州省旅游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达到A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很少,且大部分旅游项目又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因此,多数旅游企业难以找到恰当的担保方式。

风险控制存在一定难度。由于部分承贷主体与景区、景点的“管理委员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经

营管理不能完全按市场化运作,主管部门的诚信度如何成为贷款银行需要防范的风险点,故对贷款资金的监管十分不利。同时,以景区或景点的收费权质押无法律依据,若贷款资金发生风险,也难以执行。

扩大信贷支持领域、适当调整信贷政策和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才能做好旅游产业的扶持工作。

扩大信贷支持领域。大力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提高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将重点旅游景区及所在地区的星级酒店建设纳入旅游业支持范围,切实提高重点旅游景区及所在地区的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积极支持旅游商品开发和创新。要支持具有民俗和地方特色并符合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旅游商品的开发,满足游客消费多样化需求,扩大旅游收入来源。

突出支持重点。根据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要重点支持4A级及以上风景区和近期列入优先发展的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优先支持旅游资源丰富、业主实力雄厚且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景点和景区建设开发项目,积极支持列入省级及以上财政预算的通水、通电、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选择地支持精品景区建设,做优做强精品景区,突出精品景区的带动作用和骨干支撑作用。

适当调整信贷政策。一是将综合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且国家旅游局认定为3A级(含)以上的旅游景区、信用等级在A级(含)及以上企业列入信贷支持的对象。二是旅游开发建设贷款中固定资产贷款期限根据项目总投资和借款人偿还能力合理确定,最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0年(含)。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旅游开发建设贷款中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为20%以上。四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及国家旅游局认定为3A级(含)以上的旅游景区建设的旅游开发建设贷款,可采用收费权质押方式。五是将旅游商品开发和经营的企业、与旅游开发配套的运输企业、旅游大县或旅游相对成熟地区的乡村旅游列入旅游业贷款范围。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坚持科学决策,从贷款源头到贷款出口各个环节上加强对贷款风险的评价和审查,努力将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切实加强贷后管理,及时发现和化解贷款风险。贷款发放后,明确专人进行管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办法,将管户经理的个人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切实加强管户经理的责任。特别是要加强对借款人现金流量的管理和监测,防止经营收入被转移或挪作他用,建立“还本付息专户”,每回笼一笔资金都要按与借款单位的约定将一定比例存入专户,确保贷款本息能按计划偿还。

第五篇:宁波银监局开发区监管办对辖内法人机构开展“银行业内控与案防制度建设年”活动情况的调查

2宁波银监局开发区监管办对辖内法人机构开展

“银行业内控与案防制度建设年”活动情况的调查

为认真贯彻执行银监会关于《“银行业内控与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指导方案》,不断完善内控建设和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开发区监管办辖内两家农信联社结合“内控与合规建设年”活动工作方案,制订了“内控与案防制度执行年”的活动实施方案,把各项活动内容按时间阶段分解落实。为全面了解掌握活动开展情况,确保活动实效,开发区监管办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把握正确航向

两家联社都成立“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领导小组,由理事长任组长,联社高管层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各信用社主任和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活动的具体指导和日常工作。

(二)多渠道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

两家联社领导小组在多次会议上认真传达贯彻了银监会及市局对“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要求全辖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目标,并分别在今年4月和7月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全员积极参与,要求结合联社“内控与合规建设年”活动的各项任务,认真推进“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的全面开展。随后,各基层社、科室利用员工会议、专业辅导网会议等平台,多层次、多渠道传达上级活动精神以及联社具体的活动部署,做到层层发动,层层落实。并依托内部刊物等信息载体动态反映活动取得的成果。如镇海联社,今年以来共编发“内控与合规建设年”活动工作动态信息6期、合规专刊4期。

(三)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合规能力

两家联社以“内控与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为载体,认真制订学习计划,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类培训。

一是全方位启动学习活动,下发学习内容和要求。如镇海联社,将人行银监会省联社等上级部门相关规章、省联社活动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等相关通知、各类风险管理指引以及联社内部规章制度以电子文档形式下发到联社各部门、各信用社进行认真学习,形成人人合规、主动合规的氛围。为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加深对规章制度的理解,两家联社还在今年8月份组织下辖信用社开展了“内控与合规”知识竞赛,10月又组织全辖在岗员工开展了“内控与合规”考试。

二是结合制订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组织开展好各类培训。如北仑联社,邀请市办相关负责人开设内部控制与监管评级专题讲座;聘请专级讲师开展了反腐倡廉教育培训、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市场拓展与内部管理等讲座;开办经济资本管理讲座;对“三法一指引”反复进行了7期培训;另外还组织人员参加了省联社“内控与合规”大讲堂视频讲座2期,已累计培训千余人次。同时各职能科室也按条线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如丰收卡培训、小额保证保险贷款业务培训等等。

(四)认真开展各项检查,全面防范各类风险

一是开展各类检查,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如北仑联社,至报告日,各职能科室按条线完成专项检查项目37个。其中内审部门完成内控评价、不良贷款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等项目19个;信贷管理部门开展了对新增集团的关联企业非现场检查、信贷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完整性检查、贷款质量检查、小额丰收贷款卡等项目;财务部门完成应收应付、固定资产等合规性检查;会计部门完成银企对帐情况检查、会计管理工作大检查、计算机信息安全等项目;业务部门完成ATM机运行情况检查;人事监察部门完成“四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文明规范服务自查等项目3个;安保部门完成运钞押运交接专项检查等等。对检查查处的问题,检查部门及时下发了整改意见要求信用社限期整改。至2010年10月底已累计检查机构网点179个次,发现问题128个。

二是加强对员工的教育,管好自己的人。如镇海联社,高度重视员工行为动态。首先,强化日常监督与定期排查分析,正常开展谈心谈话、及时记载员工行为台账等方式,加强对员工行为的日常监督管理。至目前,各社、部开展员工谈心谈话115人次,建立重要岗位员工行为台账231本。其次,各社、部坚持每半年对辖内全体员工的行为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分析,对个别不安定倾向的人员重点关注,实时掌控,切实消除人为风险。

(五)积极落实整改,不断巩固成果

针对各类检查中发现问题,两家联社落实相关责任人进行督促整改,主要措施有:

一是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如北仑联社,各职能科室根据检查项目,除边检查边口头要求整改外,还向被查网点逐一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落实责任,督促其限期整改。至10月底,提出建议114条;落实整改105条。

二是制度建设在活动中得以完善。制度建设是内控与合规的基础,镇海联社通过此次活动,各项制度建设都得到了进一步梳理,按照全面、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的要求,使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各项业务关键风险点和关键风险指标的分析,将各项规章制度手册化、流程化,并编写了人手一份的《合规手册》,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流程与职责有明确的认识,将防范风险落实到经营管理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

三是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分析。如北仑联社,把会计操作风险专项检查结果在会计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和措施,对于共性问题或制度、规程上未明确的事项,根据相关制度规定,由科室统一形成书面资料予以规范统一,使各项会计操作更加规范。

二、活动取得的明显成效

通过“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总体看,两家联社内控管理和案件防控能力得到提升。

(一)相关制度进一步得到梳理,业务操作流程更加完善。如北仑联社,落实各职能科室对负责的条线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制订了新建、修订和废止计划。至今已新制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6个,修订制度1个,作废1个,填补了部分制度空白,确保了“有业务即有制度”,严格贯彻了“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原则。

(二)员工的风险意识普遍增强,制度执行力得到加强。如镇海联社成立了由总部专职审计人员、其他审计人员、信用社信贷主管、会计主管组成的审计大队,以确保审计工作开展在人力上的保证。通过审计监督累计处罚26人,金额8300元,促进了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员工责任心和道德感也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北仑联社通过对全辖员工开展频繁的高质量的培训学习,并精心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内控与合规”大讨论、征文、知识竞赛、考试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制度规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业务素质有很大提高。

(三)案防工作力度和督查效果得到强化。如两家联社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联社主任与各信用社主任、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安全经营责任书,各社、部负责人与每个网点、每位员工签订安全经营责任书,各社、部与当地派出所签订了联防协议,所有营业网点全部与周边单位签订联防协议。同时,两家联社的监控中心于今年年中竣工验收合格,并投入了试运行,录像监控由原来各网点单独管理升级为由联社指定专人负责集中管理的模式,安全防范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同时,两家联社根据我办年中开展的两次案件防控治理情况督查,认真开展整改工作,采取相应措施巩固督查成果。不仅要求被查信用社严格对照查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从思想上、行动上把本次整改落到实处,更是要求全辖信用社(部)以《反馈意见》内容为鉴,认真严肃开展自查自纠。联社还从管理层面上总结本次督查过程中发现的案防工作缺失和不足之处,落实各职能科室进行整改。真正做到了举一反

三、由点及面,达到了“解剖网点,督查联社”的预期效果。

三、对强化内控和案件防控工作的相关建议

要建立内控和案防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坚持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内控,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确保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实现风险长期防控目标。

一是要继续加强培训学习。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继续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形成“人人合规”的良好氛围。

二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对规章制度要定期、不定期开展全面梳理,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和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制度进行废、订、立,并对制度执行情况实行定期评估,查找其中的风险点,使规章制度逐步达到科学化、系统化、合规化要求。

三是强化内部检查监督职能,加强制度执行力。要以各类排查为契机,结合各类内外部检查,加强整治和管理。要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加强检查力度和深度。对每次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下发整改意见书,或制定整改计划,督促各条线及时开展整改落实。四是要加大问责力度。建立健全案件责任追究机制,全面实行业务操作奖惩机制,对违规行为严格进行处罚问责,坚决杜绝“讲人情”风气,保障合规经营,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下载对晋中市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晋中市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