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人民政府贯彻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通 知
豫政办 〔2009〕94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2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我省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食品安全法》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思想,规定了县级以上政府的食品安全责任,以及县级以上政府卫生、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具体职责,确立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系列制度,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全面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实现全程监管、科学监管,提高监管成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食品安全法》的公布施行,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把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做好学习、培训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食品安全法》,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增强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各级卫生、农业、畜牧、质量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认真组织本单位、本系统的学习、培训工作,使执法人员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提高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要严格要求食品检验检疫人员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规范对食品进行检验检疫,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确保检验检疫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合法、有效;要督促食用农产品生产者、食品生产经营者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行业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指导、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诚信建设。食品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组织《食品安全法》学习工作的指导。
二、抓紧清理、完善地方行政法规和规章,确保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统一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照《食品安全法》,对现行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认真清理;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或内容,要及时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废止或修订的建议。要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对国家尚未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省卫生厅要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程序,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以一定方式向公众公开,并做好宣传贯彻工作。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应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并报省卫生厅备案,在本企业内部使用。同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结合食品安全监管实际需要,省政府法制办、省卫生厅要及时拟订配套的政策措施和政府规章草案报省政府审定,确保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三、依法履行职责,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职责,切实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县级以上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地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本级卫生、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既要避免职责交叉,又要防止监管空白,确保监管工作统一、协调、有效;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采取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要统筹规划,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食品检验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要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有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职,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各级卫生、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积极履行部门间的信息通报等责任,加强主动沟通和相互协作,努力实现各监管环节无缝衔接;要依据各自职责,采取有力措施,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切实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肃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县级以上政府要对本地执行《食品安全法》确立的各项制度给予经费保障,对增强食品检验能力、提高执法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等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坚决杜绝监管部门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向管理相对人违法收取费用的现象,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各监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违法收取费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
在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要保持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相对稳定,保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技术设施相对完整。机构改革未完成前,当地政府要授权有关部门继续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和对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职责,避免出现监管空白,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职能交接期间,要细化衔接措施,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不减、节奏不乱、有序有效、平稳过渡。
四、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抓好食品安全整顿和食品安全省创建工作
国务院和省政府已作出部署,用两年左右时间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加强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整顿任务和责任,抓好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要以创建食品安全省为抓手,用3年时间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省创建工作,努力使18个省辖市全面达到食品安全优秀城市标准、50个以上的县(市、区)达到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的标准。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办发〔2009〕25号文件精神和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法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食品安全法》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报告省政府。省政府将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段时间后适时组织开展执法情况检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食品安全法贯彻情况报告_
龙合乡明浪村完小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书面报告
根据那坡县教委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我校积极进行内部治理,进一步加大我校食品安全工作力度,规范我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对校内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校有食堂一个,在校用餐学生57人,专职食堂管理人员1人。食品加工场地占地80平方米。
一、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 陆国锋 副组长
黄汉强
成 员 莫签铭
黄强
农秀兰
二、我校在食品卫生工作方面做到了:始终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建立一整套健康防御检查系统,确保学生在校身体健康。
三、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吃饱、吃好,得到均衡的营养,我们成立了由采购、教师、家长、食堂专职员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并每月召开会议。利用电脑配置科学合理的每日食谱,定期进行营养分析和膳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调整食谱,与食堂专职人员磋商制作出让孩子更加喜爱的一日两餐一点,切实保证让每个孩子吃得开心,吃得营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给学生灌输食品卫生常识,不吃腐败变质食品、不吃“三无食品”、不吃过期食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严格落实《学校卫生保健制度》,切实加强饮食管理。建立健全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从食品加工到幼儿用餐等方面都做到了有章可循。
五、坚持食品加工从业人员每年体检,办理《健康证》。严把新生入学健康检疫关,每周坚持灌输食品卫生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让每个教职工都意识到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严把食品采购关,坚持定点采购的食品。坚持食品采购索证制度,不购变质食物和野生菌、豆角等有中毒可能性的食物,不做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七、食品储存和餐具消毒工具、食品加工工具齐全,餐具做到餐餐消毒,厨房餐桌及地面每天定时进行清理。注意为孩子创设清新、优美、洁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到餐具餐桌一用一消毒,注重每日晨午检查,坚持医师巡视制度,坚持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发现患儿及时处理。同时定时开展孩子视力检查和口腔保健活动,及时矫治幼儿弱视、龋齿等问题;根据季节变化及传染病流行趋势,集体预防,保健,及时处理孩子的健康问题。
八、厨房卫生每日定时打扫和随时保持干净双重目标同时进行。
九、生熟食品分类存放,隔餐剩食不给学生食用,未加工熟的食物不给学生食用。
十、灭四害工作随时发现随时进行。
建校以来,我校在卫生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督导下,严格认真的去加工学生食物和耐心的指导学生正确食用食物,严把餐、饮具和食物加工场地与学生用餐场地的消毒关,没有出现学生食物中毒和校内传染病流行的事件,这是我校应保持的。限于场所限制,我校目前厨房及餐厅面积尚不够,一些食品加工器具还需不断添置,这些问题我校正在不断改进中,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相信我校今后在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方面会越来越做得更好。
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做到持证上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做好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
那坡县龙合乡明浪村完小
2017年9月
第三篇:关于食品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重大民生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实现了监管模式的转变,为保证食品安全筑起了更为严密的制度屏障。现将我市《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消费、农资经营单位2848家,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含小作坊)27家,分布在粮油、酒类等行业,均属小型企业;食品经营企业1990家,其中食品批发、配送企业44家,零售企业1217家;农资经营单位78家,牛羊、生猪屠宰点9个,生鲜乳收购点19家;餐饮单位725户,其中餐馆556户,农家乐(牧家乐)53户,学校食堂52户,集体食堂31户,工地食堂23户,从业人员2280人,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率达到了100%,从业人员体检率达到98%,餐具卫生监测率达到100%。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25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多次组织协调市卫生、质监、工商、农牧等部门研究讨论上报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以及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将食品安全工作与保障民生、构建和谐海北等一系列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二)加强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1、广泛开展宣传,强化法制观念,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6月9日,我市启动了以“保障食品安全、共建和谐兰州”为主题的《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和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的代表出席启动仪式,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志武在启动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市各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切实把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作为推动我市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推动活动的全面开展。
在宣传月期间,以市、县电视台、报、文化广场大屏幕、市食品安全信息网为平台,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等不同对象,采取发放宣传资料、设置街头宣传栏、挂图、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并通过在集贸市场集中宣传,平时监督检查逐户宣传,重要节日及重大活动期间设立咨询台讲解宣传,组织伪劣食品展览宣传等方式,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识假辩劣能力。截止目前,我市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600余次,发放食品安全知识资料1万余册,印发宣传单2万余份,播出电视专题节目3期,新闻50多条。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增强了广大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
2、抓好学习教育,努力提高行政监管和执法水平。各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和强化人员学法制度,把《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列入学习计划,做到了时间、人员、教材“三落实”。截止目前,全市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通过举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管业务知识培训班等形式对300余名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通过培训,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的学法和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及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事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了依法行政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行政监管和执法水平。
3、加强管理相对人的培训教育工作,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重点抓好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及上岗全过程的法律知识教育,根据管理相对人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教育,使《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与管理环节有效结合,最大程度地教育企业牢固树立守法经营和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切实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依法开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水平。《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工商部门对全市1990户食品经营个体工商户和26家食品经营私营企业进行了《食品安全法》知识培训,并与每位食品经营户签定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卫生部门对全市餐饮从业者2280人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增强了餐饮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质监部门深入企业对辖区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使科学规范生产、依法诚信经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强化了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
根据省市委、省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切入点,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订工作方案,狠抓督促检查和指导。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时开展了专项整治、专项检查等工作。通过整顿使食品行业自律意识显著加强,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餐饮消费环节,卫生部门在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中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在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全面建立食品原辅料进货验收制度,规范食品原辅料索证管理;严厉查处餐饮业采购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盐、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不按要求对原辅料进行索证审查和检查验收的行为;及时开展了节假日和重大经贸、文化、旅游活动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截止目前,对全市餐饮具抽检3187份,合格率83.02%。通过抽检,进一步掌握了我市餐饮具消毒效果,为今后的餐饮业卫生监督检查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卫生部在餐饮业中开展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的具体要求,在西海镇、海晏县、刚察县、祁连县餐饮单位推行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对县城以上无卫生许可证经营的查处率达到100%,全市餐饮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98%;食堂和县城以上的餐饮经营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的达到100%;餐饮单位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达到98%,对餐饮业食品添加剂查处率达100%;,对餐饮单位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以及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对各餐饮单位(含食堂)监督覆盖率达到100%。西海镇地区与餐饮业单位负责人签定了《餐饮业单位卫生管理落实责任书》、《餐饮消费安全承诺书》等,明确了餐饮单位自身食品安全管理职责。截止目前,对全市80户违反《食品安全法》的餐饮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警告7户,罚款40户,罚金46650元;停业整顿13户,依法取缔3户;没收过期劣质食品17户(次)355.2公斤,价值1874元。
——流通环节,工商部门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六项制度为抓手,切实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机制保障,逐步形成了准入体系、监管体系、监测体系、维权体系、自律体系和预警体系等长效机制,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关注食品安全,实现了自我监管、精确监管和社会监管的有机结合,使全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一是完善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二是完善食品市场质量准入制度,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切实把好食品质量进货关。三是完善食品市场监管和巡查制度,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四是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严格食品质量监管。五是完善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严格食品市场日常规范管理。六是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和防范制度,严格防范食品安全突发问题。截止目前,工商部门查办各类案件635起,收缴罚没款29.92万元。其中一般程序案件447起,案值103.6万元;简易程序188起,罚款3.26万元;用《食品安全法》办案7起,收缴罚没款1.72万元。
——农产品环节,农牧部门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整治工作。一是开展种植业专项整治。加大对违规生产经营、使用高毒农药兽药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整治国家禁用的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二是开展农畜产品市场整治。对牛羊、生猪屠宰重点监控,不断加强养殖环节的生猪检疫,推行动物标识,对无耳标和无检疫合格证明的生猪牛羊不许调运,对病死猪牛羊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不屠宰、不使用、不售出、不转运。三是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对全市19家生鲜乳收购点进行全面检查,共抽取生鲜乳样品25个,经检验,未发现不合格样品。四是开展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对全市的47家(私营10家)的兽药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规范了经营行为。五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与工商、质监、经贸、公安等部门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深入四县对78家农资经营单位开展了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兽药、种子和农机具等农资产品专项检查活动,共检查农资经营单位22家,查处无证经营饲料1起,饲料7.35吨,案值3780元;没收违法所得150元,罚款10550元。
——生产加工环节,质监部门认真做好食品企业备案清理工作。为切实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将我市所备案的食品企业海北福祥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制定的雪莲花、藏茵陈和祁连绿野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制定的虫草鹿鞭酒、鹿茸雪莲酒和鹿茸血酒的标准进行了清理统计。结合“质量和安全年”和《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把宣贯落实《食品安全法》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两手抓”和“三先一严”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修养,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一是我市食品工业基础薄弱,大多数食品依靠市外进货,缺乏必要的源头监管手段和措施,缺乏源头和事先监督的基础。二是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缺乏诚信,道德缺乏,不注重食品质量;有些消费者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忽视产品品质。三是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较低,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四是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牧区市场信息闭塞、农牧民消费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特点,向农村牧区、城乡结合部转移生产经营场所,而且加工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条件差,执法难度大,给食品安全造成了隐患。五是《食品安全法》实施食品监管体制调整后,监管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从事食品监督的执法人员和检测人员数量明显不足,现有人员学历、专业能力水平尚存差距,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由于食品安全经费不足,农产品、食品监测设备缺乏、餐饮监测设备陈旧,取证工具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各环节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六是卤肉、糕点加工等小作坊哪个部门监管不明确,相互推诿,出现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四、工作建议
通过《食品安全法》的学习贯彻落实,强化了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行政监管与社会治理、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的统筹,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和科学监管的理念。对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好《食品安全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的力度,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及相继出台的国务院实施条例的实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宣传的力度。一是通过学习,使政府各相关部门及其工作机构更加清晰法律赋予的职责任务。二是明确企业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强化其法律意识,促进其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自身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健全工作机制,大力宣传和鼓励遵纪守法、食品安全管控好的企业、单位,威慑制假售假生产经营者和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单位。三是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使其知晓食品安全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举报、投诉及事故处理报送的渠道,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得知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和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状况,成为自身权益的维护者和社会食品安全的监督者。
(二)增强政府统筹力度,进一步健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一是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要随着省、市对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不断明晰,认真按照《食品安全法》赋予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积极主动、及时做出调整,力争实现高效监管。二是创新管理手段,强化四级监管网络网底——村级层面监督能力的建设,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小餐馆、小食品店、流动摊贩的监管。三是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重点,落实区域责任、严格督查考核三方面入手,实施安全保证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监管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责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三)大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增加执法人员的编制,优化人员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执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四)整合资源,搭建我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以各监管部门现有的信息数据档案资料为基础,借用网络化管理平台,统筹各监管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我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全面、完整、及时掌握我市食品安全监控数据,提升我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五)有计划地增加食品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一是政府要根据当年监管检测计划任务作出预算,确保检测费用支出。二是适量安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备用经费。三是有计划地增添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
第四篇:幼儿园《食品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工作汇报
根据xx县教委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我园积极进行内部治理,进一步加大我园食品安全工作力度,规范我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对园内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园有食堂一个,在园用餐幼儿200多人,专职食堂管理人员2人。食品加工场地占地60平方米。
一、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 xxx
副组长 xxx
成 员 xxx
二、我校在食品卫生工作方面做到了:始终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建立一整套健康防御检查系统,确保儿童在园身体健康。
三、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吃饱、吃好,得到均衡的营养,我们成立了由医生、采购、教师、家长、保育员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并每月召开会议。医生利用电脑配置科学合理的每日食谱,定期进行营养分析和膳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调整食谱,与厨师磋商制作出让孩子更加喜爱的一日两餐一点,切实保证让每个孩子吃得开心,吃得营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给幼儿灌输食品卫生常识,不吃腐败变质食品、不吃“三无食品”、不吃过期食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严格落实《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切实加强饮食管理。建立健全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从食品加工到幼儿用餐等方面都做到了有章可循。
五、坚持食品加工从业人员每年体检,办理《健康证》。严把新年入园健康体检关,并坚持每年幼儿、教工定期体检,体检率100%每周坚持学习食品卫生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让每个教职工都意识到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严把食品采购关,坚持定点采购的食品。坚持食品采购索证制度,不购变质食物和野生菌、豆角等有中毒可能性的食物,不做易导致幼儿。
七、食品储存和餐具消毒工具、食品加工工具齐全,餐具做到餐餐消毒,厨房餐桌及地面每天定时进行清理。注意为幼儿创设清新、优美、洁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到幼儿每人每日一巾一杯一消毒,餐具餐桌一用一消毒,注重每日晨午检查,坚持医师巡视制度,坚持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发现患儿及时处理。同时定时开展幼儿视力检查和口腔保健活动,及时矫治幼儿弱视、龋齿等问题;根据季节变化及传染病流行趋势,集体投服预防药,保健室预备简单的常用药物,及时处理幼儿的健康问题。
八、厨房卫生每日定时打扫和随时保持干净双重目标同时进行。
九、生熟食品分类存放,隔餐剩食不给学生食用,未加工熟的食物不给学生食用。
十、灭四害工作随时发现随时进行。
建校以来,我校在卫生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督导下,严格认真的去加工学生食物和耐心的指导学生正确食用食物,严把餐、饮具和食物加工场地与学生用餐场地的消毒关,没有出现学生食物中毒和校内传染病流行的事件,这是我校应保持的。限于场所限制,我校目前厨房及餐厅面积尚不够,一些食品加工器具还需不断添置,这些问题我校正在不断改进中,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相信我校今后在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方面会越来越做得更好。
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做到持证上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做好我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
第五篇:食品安全法
.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 爆发时间:2011年3月15日 爆发源:瘦肉精
具体事件: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2.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肉 爆发时间:2011年5月19日 爆发源:病变淋巴和脓包
具体事件:2011年5月19日,合肥雨润火腿被疑掺过期肉;7月2日,渭南市政府公布调查结果,“问题肉”中确有病变淋巴和脓包;8月3日,雨润“老北京烤鸭”被检出菌落总数实测值达到标准值的13倍。
3.事件名称:“塑化剂”**:多行业被波及 爆发时间:2011年5月24日 爆发源: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具体事件: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4.事件名称:进口奶粉死虫活虫 爆发时间:2011年10月 爆发源:死虫、活虫
具体事件:2011年10月,青岛一消费者在美素奶粉中发现活虫,经销商却要求消费者证明活虫国籍才能赔偿。11月,西安一消费者称在雅培奶粉中发现甲虫,雅培回应未开封奶粉出现固体异物块或小虫的几率为零。5.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 爆发时间:2011年7月18日 爆发源:“无证驴肉”
具体事件:2011年7月18日,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曝光上半年14家违法企业名单,其中,全聚德、亿客隆、华联超市、东兴楼等知名企业上榜。方庄全聚德店因“无证驴肉”被处罚款1000元。6.事件名称: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爆发时间:2011年11月9日 爆发源:稀土
具体事件:2011年11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结果显示,联合利华有限公司“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3倍多。稀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好坏取决于其浓度的高低,过量摄入将对人体造成危害。7.事件名称:速冻食品病菌门 爆发时间:2011年10月19日 爆发源:金黄色葡萄球菌
具体事件:2011年10月19日“思念”三鲜水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7日,三全白菜猪肉水饺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17日,湾仔码头上汤小云吞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大冷冻食品品牌陷“细菌门”。
8.事件名称:可口可乐中毒 爆发时间:2011年11月28日 爆发源:农药残留
具体事件:2011年11月28日,长春市民饮用可口可乐美汁源草莓味果粒奶优中毒1死1昏迷。可口可乐公司三次声明称,国家权威检测部门对产品留样检测显示,所有指标合格。9.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爆发时间:2011年4月 爆发源:添加剂超量
具体事件:2011年4月,合肥、南京等多地的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在一定安全剂量内食用,并无危害,但若违规超量和长期食用,则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10.事件名称: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爆发时间:2011年6月底 爆发源:地沟油
具体事件:2011年6月底,“新华视点”初步揭开了京津冀“地沟油”产业链的黑幕。调查发现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其加工工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庞大并以小包装的形式进入超市。
11.事件名称: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爆发时间:2011年8月 爆发源:亚硝酸盐
具体事件:2011年8月,浙工商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例行抽检中发现,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350倍之多,这些血燕产品多从广东、厦门等地进入,主要源自马来西亚等国家。12.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爆发时间:2011年4月初 爆发源:香精,色素
具体事件:2011年4月初,有媒体 爆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馒头都 是回收馒头中加香精和色素加工而成。
13.事件名称: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爆发时间:2011年4月
爆发源: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
具体事件:2011年4月,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点,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豆芽25余吨,据了解,这些豆芽中被检测出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等有害物质。
14.事件名称:北京惊现美容猪蹄 爆发时间:2011年10月17日 爆发源:火碱、双氧水
具体事件:10月17日,通州工商分局联合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查扣八里桥市场肉类交易厅部分在售猪蹄,并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据了解,八里桥市场有部分商户使用火碱、双氧水等化工原料泡制猪蹄。
15.事件名称:内部员工爆到期产品回炉黑幕 爆发时间:2011年4月12日 爆发源:回炉面包
具体事件:2011年4月12日,广州甜心客面包店内部员工爆料称他工作的地方将过期产品回炉继续销售,“再生面包”在厂里是公开的秘密。面包回炉再造已有3年历史,而公司迄今未接到过吃面包导致食物中毒的投诉。
16.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爆发时间:2011年12月 爆发源:膨大剂
具体事件:12月,据有关媒体的报道,在南京六合大厂丁家山路上,藏匿着一处黑作坊非法生产鸭血。仅三四斤原料,加入添加剂后即可生产多达20斤的鸭血,“膨大”近5倍。相关评论
17.事件名称:重庆查处5个制销潲水油窝点 爆发时间:2011年5月5日 爆发源:潲水油
具体事件: 5日16时许,根据举报群众提供的线索及区公安局前期摸排走访的情况,南川局公安局刑侦、经侦、派出所共计30余警力,会同相关部门执法人员赶赴当地大观镇、河图乡一举端掉5个制售潲水油窝点,共查获潲水油56桶约2吨,扣押正在运送潲水油的货车一辆。18.事件名称:东莞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 爆发时间:2011年5月19日 爆发源:黑作坊
具体事件:5月19日上午,髙埗镇综合执法部门的巡逻人员发现这个地下作坊,查获了6000多个待售的粽子。“按道理被查封后,不敢再开的,哪知后面几天还是天天出货,而且是量越来越大”,有居民说。据称,被查处的第二天,地下作坊就复工了,相关部门只好再一次进行查处。19.事件名称: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爆发时间:2011年4月23日 爆发源:墨汁、石蜡
具体事件:2011年4月23日中山市质监局根据市民投诉捣毁了一大型“墨汁石蜡红薯粉”生产工厂,昨日稽查人员联合警方抓捕工厂老板罗某父子。截至昨日共在金叶市场查获265袋问题粉丝。20.事件名称:香精包子 爆发时间:2011年9月15日 爆发源:香精
具体事件: 2011年9月15日北京查封多家打着“蒸功夫”旗号添加香精的包子铺。据了解,这些包子铺并不是北京蒸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安徽安庆老乡经营的假“蒸功夫”。他们非法使用香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蒸功夫方面表示,他们早就想打假了,一直屡劝未果!21.事件名称: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爆发时间:2011年5月17日 爆发源:血脖肉
具体事件: 一些市民喜欢在路边的小摊上买包子当早餐吃,可谁会想到这种肉包子的馅料有可能是未剔淋巴的“血脖肉”呢?近日,有读者向本报报料,西安不少生肉市场上,“血脖肉”正在热销。22.事件名称: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爆发时间:2011年8月17日 爆发源:炸薯条
具体事件:肯德基内部员工称,肯德基炸制薯条的油是7天换一次,炸鸡用油是4到5天换一次。“盛油的机器只有到了深夜才停,一整天不停地炸。炸薯条的油到后来都变黑了,炸鸡的油最后是土黄色的。”这位员工说,每天晚上,都会有工作人员把这些油中的油渣滤掉,第二天继续使用。23.事件名称: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 爆发时间:2011年9月19日 爆发源:回锅油
具体事件:地沟油问题格外引人关注。“俏江南”南京店也卷入了地沟油**。该店大堂经理称,“水煮鱼的油都是给员工自己用了。”
24.事件名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爆发时间:2011年8月8日 爆发源:醋精
具体事件:有媒体称,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为勾兑醋。当记者就这一传言向业内人士求证时,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透露了更惊人的消息: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也就是说,消费者平常喝的基本都是醋精勾兑的。25.“阜阳奶粉”事件
2004年4月前,大量营养素含量低下的劣质婴儿奶粉从郑州、合肥、蚌埠和阜阳批发市场流入阜阳农村销售点。安徽阜阳市发生189例婴儿患轻中度营养不良、12例婴儿死亡的恶性事件。在阜阳个别市场及商家销售劣质奶粉行为披露后,阜阳政府组织工商、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整顿。
经调查,40个生产厂家中有7家标称的企业不存在,2家企业协议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厂名厂址,2家企业已被注销。
从阜阳奶粉事件看,奶粉等食品监管环节存在脱节现象,比如负责食品安全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县级政府没有分支机构。在农村地区,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经济自我制约能力弱,食品行业的注册程序、信息发布马虎,都给监管造成难度。26.“苏丹红”事件
2005年3月2日与3月3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化妆品检测中心对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批次为“2003年7月7日”的“美味源”牌金唛桂林辣椒酱进行检测时,首次发现“苏丹红一号”。
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用于食品的情况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
而同年2月,英国食品标准局责令各大超市和商店下架召回359个被疑含有致癌色素“苏丹红一号”的品牌食品。
实际上,早在1996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就明令禁止使用苏丹红。但由于缺少检测技术和统一安全标准,无法解决宏观的评估问题。27.“孔雀石绿”事件
2005年6月30日,《河南商报》发表一篇题为《食品安全再拉警报 孔雀石绿毒浸鲜鱼》的报道,用于水产品养殖、可导致人体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化学制剂——孔雀石绿被发现污染水产品。而同年6月5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名为“孔雀石绿”的成分。
事实上,早在该年3月,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检疫队就曾在渝中区西三街水产交易市场查获600多只含有致癌药物孔雀石绿的甲鱼。
2002年我国已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但是,仍有渔民在防治水霉病等病害中使用“孔雀石绿”,个别运输商用“孔雀石绿”对运输水体消毒。
业内人士表示,“孔雀石绿”事件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针对类似于“苏丹红”和“孔雀石绿”等危险品的市场监管问题。
7月7日,农业部下发《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兽医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8.PVC保鲜膜事件
2005年10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以《全球禁用日韩致癌保鲜膜转道中国》为题报道称,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含有致癌物质,有害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我国一些超市的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及熟食包装大量采用PVC保鲜膜,LG、三菱、三荣这3大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它们主要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产品。
早在1992年,欧洲就禁止使用PVC作为食品包装材料,日本也在2000年禁止使用PVC作为食品包装物。世界包装组织理事会发布的资料表明,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欧洲各国已全面禁止使用PVC包装材料。而我国尚未禁止生产PVC保鲜膜,对食品级聚氯乙烯成品的国家标准是1988年由卫生部颁布的,以致依据该标准,日韩等企业的PVC保鲜膜仍然是合格产品。29.禽流感疫情
2005年上半年,青海境内的候鸟群出现禽流感案例。10月份以后,内蒙古、安徽、湖南、湖北、辽宁、新疆等地都出现疫情。
10月13日,卫生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卫生部农业部关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要求对禽流感地区的家禽进行大规模扑杀,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同时实施广泛的疫苗注射等措施。10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切实做好市场防控禽流感工作,防止禽流感通过市场交易传播。
11月7日,国家工商总局又召开市场防控禽流感指挥部会议,讨论并修改《市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加大对活禽市场的监管力度。30.苏丹红鸭蛋事件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IV号。14日,北京食品办又检出六种咸鸭蛋含苏丹红,大连等地也陆续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经调查,这些自称野生鸭下的“红心”鸭蛋,是在鸭饲料中掺了苏丹红,才出现“红心”。
“红心”蛋问题出现在农产品[12.31-0.08% 股吧 研报]生产源头——鸭子的饲养上。“红心”鸭蛋的出现暴露出农户的经营问题,同时蛋制品缺少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而相关质检部门对“红心”蛋等农副产品质量抽检出现漏洞,生产管理缺位。而《食品卫生法》不能覆盖食品产销全过程,留下诸多的执法空隙。
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召开《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蛋安全要求》、《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蛋产地环境要求》国家标准审定会,首部蛋制品国家标准出台。
同时,北京食品办考虑制定蛋制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包括必须提供有效的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才能上市。
31.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2008年9月10日,陕甘宁等地出现多个婴儿患肾结石病例,疑为食用问题奶粉所致。11日,卫生部证实,经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旗下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同日,三鹿集团承认奶粉受污染,全部召回8月6日以前产品。
早在2008年3月,已有消费者向有关部门反映三鹿牌婴幼儿奶粉的质量问题,直到9月才作为问题开始处理。预警机制的失灵,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暴露出的重大问题之一。针对这一漏洞,《食品安全法》强调相关部门之间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强化举报与检验、风险评估、召回等制度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鹿问题奶粉”是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但长期以来,作为原奶收购环节的奶站一直是监管盲区。针对这一现象,《食品安全法》强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突出“全程监管”。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撤销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乳粉、乳粉、灭菌奶免检产品资格和名牌产品称号;9月18日,宣布废止《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有关专家认为,此次奶粉事件暴露出国内的蛋白质检验标准有缺陷。此外,我国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4级构成。食品安全标准有交叉,又有空白,有的同一产品有几个标准,不易执行。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月20日,伊利、蒙牛、光明等21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负责人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质量安全承诺书,集体对社会郑重承诺,将承担起责任、严格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