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非法集资试题--A卷(系统内人员)
2017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专题测试
系统员工考试试题
A 卷
一、单选题
1.本次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的主题及内容,不包含以下()
A.应在宣传月内快速开展合规教育,提升高管人员合规意识,防范非法集资风险
B.宣传月活动以“树立风险意识,远离非法集资”为主题
C.应围绕活动主题,强化落实非法集资风险防控责任,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D.应引导社会公众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2.防范非法集资的宣传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开展()
A.重在从正面宣传获得保险服务的正规渠道、防范非法集资的方法技巧 B.重在从反面宣传从事非法集资的法律责任、参与非法集资的风险 C.既要宣传获得保险服务的正规渠道、防范非法集资的方法技巧,又要宣传从事非法集资的社会责任、参与非法集资的利弊权衡
D.既要宣传获得保险服务的正规渠道、防范非法集资的方法技巧,又要宣传从事非法集资的法律责任、参与非法集资的风险
3.以下对非法集资发生风险损失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 B.发生损失后,广大公众采取有序集会、上访等活动合理表达诉求,则可以获得保险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补偿的部分损失
C.保险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应树立“理性投资、风险自担”的意识 D.产生非法集资的损失,并不由保险机构或政府买单
4.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应提升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责任意识。下列保险机构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A.要切实承担人员管控、风险管控、监测预警、风险处置、系统防控的主体责任
B.各保监局要积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辖内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公司落实主体责任
C.加强对辖内保险机构非法集资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
D.为有效处置风险,防止媒体不当炒作;应尽量减少对社会公众的非法集资风险宣传
5.关于防范非法集资工作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各保险机构要将非法集资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B.各保险机构应制定与业务种类、规模及性质相适应的非法集资风险管理制度
C.各保险机构要建立包括承保监测、理赔监测、投诉监测在内的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D.各保险机构要创新风险监测预警方法,主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加强非法集资风险识别预警
6.各保险机构要建立常规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的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机制,其中风险排查包含方式,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应定期针对所有问题、所有机构、所有人员开展全面风险排查,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B.针对主导型案件,重点排查公司单证印章管理、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个人借贷和资金往来情况
C.针对参与型案件,重点排查基层机构高管和销售人员社会兼职、代销第三方理财产品情况
D.对被利用型案件,重点排查公司承保验标、保单批改和外部机构利用公司名义虚假宣传情况
7.各保险机构省级分公司范围内发生2起(含)以上同类同质非法集资案件或涉案金额超过100万的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后,应采取的下列措施不包含()
A.应及时启动专项风险排查,比照已发生案件,对该省级分公司及其下属分支机构人员开展全面风险排查
B.应及时启动专项风险排查,比照已发生案件,对该省级分公司及其下属分支机构业务开展全面风险排查
C.应及时启动专项风险排查,比照已发生案件,对该省级分公司及其下属分支机构福利发放开展全面风险排查 D.应及时启动专项风险排查,比照已发生案件,对该省级分公司及其下属分支机构财务、资金及相关管理情况开展全面风险排查
8.各保险机构要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和经营场所的管理,以下做法不包含()
A.要通过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发动员工自觉防范风险 B.要建立内部举报奖励制度,强化正面激励 C.要强化职场管理,防范风险滋生
D.切实避免交叉销售业务管控,避免出现行业间风险防控漏洞
9.各保险机构要坚持依法处置非法集资案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以下错误的是()
A.协助管控资产,借助公安司法机关力量,做好涉案资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防止涉案资产流失
B.积极配合侦办,协调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开展案件调查和侦办工作,但无权对涉案关键人员采取控制措施
C.积极维护稳定,妥善应对客户投诉,引导受害人合理合法表达有关诉求,切实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
D.及时报告总结,加强信息报送,确保沟通顺畅,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
10.各分公司发生重大案件或发现重大风险线索时,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并开展风险排查,并在排查结束后()个工作日内向监管部门及总公司报送专项风险排查报告()A.6 B.8 C.9 D.5
11.根据《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6〕51 号)要求,为避免保险机构出现思想认识不到位、风险排查缺乏有效性、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和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 当做到的以下要求,其中错误的是()
A.强化责任意识,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作为风险防控的重点 B.强化风险排查监测,把防范非法集资的关口前移,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
C.加强宣传针对性,提升宣传教育效果
D.加强源头治理,建立打早打小、打防结合的短期机制
12.非法集资的形式不包括()A.通过会员卡、消费卡的形式非法集资
B.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C.利用网络技术虚拟“电子商铺”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D.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债券
13.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合法、合理的表达诉求()。
A.散播虚假信息、进行虚假宣传、从事集资串联活动,扰乱社会秩序 B.在信访接待场所、其他国家机关门前或交通要道上堵塞、阻断交通或非法聚集
C.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
D.通过网上信箱、信访办以及相关部门对外公布的咨询举报电话等形式,理性表达诉求
14.关于非法集资的一般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B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C 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D向社会公众即社会特定的对象吸收资金。
15.关于一般的非法集资犯罪伎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主要包含刚性兑付+高回报+企业背书(商业增信)黄金三要素 B.不法机构往往承诺一定期限内给予投资人还本付息 C.不法机构往往允诺高额回报
D.不法机构假借国家发展政策,或用地方政府批文、担保(保险)合同 作为背书。
16.关于非法集资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2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B.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C.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5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D.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2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30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
17.关于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标准。A.10万 B.30万 C.100万
D.500万
18.保险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多发,以下呈现特征表述错误的是()A.传统的主导型案件占比上升 B.参与型案件占比上升 C.被利用型案件风险加大 D.新的作案手法时有出现
19.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其保险销售(经纪)从业人员向客户直接推介销售包括第三方理财产品在内的非保险金融产品,或者以介绍客户等方式间接从事相关销售活动。对于此类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销售活动可同时满足客户多层次金融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B 暴露出销售行为不规范、金融风险交叉传递等问题 C 有些销售活动甚至已经构成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 D 有些则以介绍客户等方式间接从事相关销售活动
20.关于非保险金融产品的销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对于现在某些网络非保险金融产品,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可以不经监管部门批准直接开展销售
B 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规定对非保险金融产品有销售资质要求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在销售前符合相应的资质要求,而保险公司可直接开展
C 保险公司应当对分支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进行统一授权和集中管理
D 保险公司省分公司及中支公司,可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定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二、判断题:
1、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对分支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进行统一授权和集中管理,禁止分支机构擅自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2、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应当向客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不得采取违背客户意愿搭售产品的方式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不得向客户销售超出其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非保险金融产品。()
3、当前社会上非法集资形势严峻,但案件防范处置不当,将严重影响公司和行业形象,但还不至于影响到社会稳定。()
4、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降低了识别非法集资风险的难度。()
5、当前虽然保险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存量风险尚未化解,但增量风险已经逐渐减少。()
6、保险从业者和保险产品被不法分子利用,业内非法集资风险向业外渗透转移的风险隐患加大。()
7、对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构成犯罪的不法分子,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不作处罚。()
8、投资者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不传播、不轻信所谓的一夜暴富神话,是减少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的又一间接途径。()
9、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对分支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进行授权和管理,特殊情况下分支机构可自行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10、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逐步暴露,保险业涉及到的案件数量还会大幅增加, 保险业已成非法集资重灾区。()――――――――――――――――――――――――――――― 答案:
一、选择题
1.A 全员意识 长期宣传 2.D 正反两方面宣传 3.B 损失风险自担
4.D注: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5〕263号):加强对社会公众的非法集资风险宣传教育。
5.C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5〕263号):要建立包括资金监测、舆情监测、投诉监测、人员往来监测在内的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6.A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5〕263号):定期针对重点问题、重点机构、重点人员开展常规风险排查
7.C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5〕263号),并无福利发放检查
8.D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5〕263号):加强交叉销售业务管控 9.B
10.D
11.D 注:打防结合的长效机制 12.D 注:合法形式 13.D
14.D 注:D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15.A 注:A主要包含刚性兑付+高回报+政府背书(商业增信)黄金三要素
16.B 注: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即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A 注: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18.A 注:传统的主导型案件占比下降 19.A 注:不可搭售 20.C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严格规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的通知》(保监发〔2014〕90号)A需经批准;B与中介一样应符合要求;D不可自主决定
二、判断题 1.√ 2.√
3.× 将影响社会稳定
4.×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加大了识别非法集资的难度
5.× 保险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存量风险尚未化解,增量风险还在增加 6.×保险从业者和保险产品被不法分子利用,业外非法集资风险向业内渗透转移的风险隐患加大 7.×还包含行政处罚、内部问责 8.×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是根本途径 9.×须经授权,不可自行销售 10.√
第二篇:2018非法集资试题--B卷(营销人员)
2018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专题测试
营销人员考试试题
B卷
一、单选题
1.关于非法集资的一般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B.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C.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D.向社会公众即社会特定的对象吸收资金。
2.2018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主题为()A.宣传月活动以“慧眼、明责、守信”为主题 B.宣传月活动以“慧眼、明责、诚信”为主题
C.宣传月活动以“树立风险意识,远离非法集资”为主题 D.宣传月活动以“防范非法集资、共筑风险防线”为主题
3.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工作开展中,应把握的重点人群不包含()A.老年人
B.农村居民及进城务工人员 C.大学生群体 D.外国游客
4.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不包含()A.守信用 B.担风险 C.重效益 D.合规范
5.关于非法集资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2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B.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C.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5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D.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2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30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
6.关于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 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标准。A.10万 B.30万 C.100万
D.500万
7.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工作开展中,应把握的重点地区不包含()A.产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开发区 B.政府机关重地
C.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地区 D.拆迁区
8.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其保险销售(经纪)从业人员向客户直接推介销售包括第三方理财产品在内的非保险金融产品,或者以介绍客户等方式间接从事相关销售活动。对于此类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销售活动可同时满足客户多层次金融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B 暴露出销售行为不规范、金融风险交叉传递等问题 C 有些销售活动甚至已经构成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 D 有些则以介绍客户等方式间接从事相关销售活动
9.关于非保险金融产品的销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现在某些网络非保险金融产品,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可以不经监管部门批准直接开展销售
B 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规定对非保险金融产品有销售资质要求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在销售前符合相应的资质要求,而保险公司可直接开展
C 保险公司应当对分支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进行统一授权和集中管理
D 保险公司省分公司及中支公司,可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定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10.对于保险公司非保险金融产品的销售规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保险公司应当就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建立专门的业务台账,实行单独核算。
B 保险公司将相关资金与自有资金、保险资金等进行有效隔离,并妥善保管与销售活动有关的各种文件、资料。
C 保险公司应当以书面方式对其保险销售(经纪)从业人员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进行明确授权,并对保险销售(经纪)从业人员在授权范围内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行为依法承担责任。
D 对保险销售(经纪)从业人员越权或者假借所属机构名义私自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保险公司只能等待司法行政部门采取相关举措。
11.以下关于保险公司销售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保险公司对其从业人员违反监管要求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行为,要依法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而非法律责任
B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开展业务的,应当与第三方网络平台上其他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行为实行严格隔离,并在醒目位置提示消费者注意区分不同的责任主体。
C 保险公司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应当向客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不得采取违背客户意愿搭售产品的方式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不得向客户销售超出其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非保险金融产品。D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销售符合本通知要求的非保险金融产品前,必须符合相应的资质要求 12.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在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前,向参与销售的机构所在地保监局提交相关材料,其中错误的是:()A 应当在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前30个工作日内提交材料 B 提交非保险金融产品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证明材料 C提交拟开展销售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的基本信息 D提交保监局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13.下列不属于非法集资特征要求的是()A.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吸收资金
B.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C.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D.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
14.非法集资的形式不包括()A.通过会员卡、消费卡的形式非法集资
B.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C.利用网络技术虚拟“电子商铺”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D.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债券
15.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合法、合理的表达诉求()
A.散播虚假信息、进行虚假宣传、从事集资串联活动,扰乱社会秩序 B.在信访接待场所、其他国家机关门前或交通要道上堵塞、阻断交通或非法聚集 C.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
D.通过网上信箱、信访办以及相关部门对外公布的咨询举报电话等形式,理性表达诉求
16.对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除了依照法律法规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缔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等行政处罚外,对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A.责任 B.经济责任 C.刑事责任 D.民事责任
17.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最高可处(),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A.无期徒刑
B.20年以下有期徒刑 C.10年以上有期徒刑 D.死刑
18.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客观上表现为非法集资的行为,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以()为目的。A.非法持有
B.非法牟利 C.非法占有集资款 D.非法经营
19.当前,非法集资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越来越强,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的做法,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A.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
B.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有权机关的批准
C.增强理性投资、合法理财意识 D.一旦投资失败,出了风险由政府兜底
20.非法集资参与者收到损失后,下列“维权”中错误做法是?()A.及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
B.要相信办案机关和政府工作组,并积极配合 C.要保存好借款合同、银行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 D.通过堵门、堵路、冲击政府机关等方式“维权”
二、判断题:
1.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对分支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进行统一授权和集中管理,禁止分支机构擅自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2.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应当向客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不得采取违背客户意愿搭售产品的方式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不得向客户销售超出其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非保险金融产品。()
3.当前社会上非法集资形势严峻,但案件防范处置不当,将严重影响公司和行业形象,但还不至于影响到社会稳定。()
4.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应仅在每年的5月期间进行。()
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是开展末端治理、防范非法集资的重要和有效手段之一。()
6.针对社会公众的广泛宣传中,应当仅依托立足于省级分公司开展,以保证宣传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7.对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构成犯罪的不法分子,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不作处罚。()
8.投资者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不传播、不轻信所谓的一夜暴富神话,是减少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的又一间接途径。()
9.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对分支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进行授权和管理,特殊情况下分支机构可自行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10.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逐步暴露,保险业涉及到的案件数量还会大幅增加, 保险业已成非法集资重灾区。()---------------------答案:
一、选择题
1.D注:《宣传要点》D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2.D 2018年公司主题 3.D
4.C注:《宣传要点》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
5.B注:《宣传要点》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即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A 7.B 8.A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严格规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的通知》(保监发〔2014〕90号)禁止该行为
9.C注:《中国保监会关于严格规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的通知》(保监发〔2014〕90号)A需经批准;B与中介一样应符合要求;D不可自主决定
10.D 注:保险公司可以先行采取措施
11.A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修改《中国保监会关于严格规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的通知》的通知(保监发〔2015〕100号)--
(六)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对其从业人员违反本通知要求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行为,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管理责任。12.A 注:10个工作日 13.D 注:内部特定对象
14.D 注:依法在场所设立不属于非法集资 15.D 16.C 17.D 18.C 19.D 20.D
二、判断题 1.√ 2.√
3.× 将影响社会稳定 4.× 全年常态化宣传 5.× 是源头治理 6.× 宣传依托机构网点 7.×还包含行政处罚、内部问责 8.×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是根本途径 9.×须经授权,不可自行销售 10.√
第三篇:非法集资材料
防范打击非法集资
问:什么是非法集资?
答: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投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问:非法集资有哪些特征?
答:非法集资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问: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从目前案发情况看,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1)借用投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2)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
3)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
4)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5)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联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6)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7)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8)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法集资。
9)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0)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法集资。
11)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2)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3)私自、违法利用银行工作人员身份或银行场所“代销”理财产品、基金、股权、债券等进行非法集资。
问: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有哪些?
答: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主要是:第一,承诺高额回报;第二,编造虚假项目;第三,以虚假宣传造势;第四,利用亲情、朋友、同乡诱骗。
问:非法集资活动对社会的危害性如何?
答:非法集资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一是参与非法集资的当事人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二是非法集资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引发风险。三是非法集资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与安全问题。由于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危害极大,希望社会公众一定不要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问: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处罚?
答:对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除了依照《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缔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等行政处罚外,对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未经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最高可处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和各省区市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非法集资快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非法集资活动仍比较猖獗,形势不容乐观。
一、非法集资形势依然严峻
(一)非法集资案件持续高发。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非法集资立案年均2000多起,涉案金额200亿元左右。2011年底至2012年初,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部际联席会议会同公安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各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打出了声势,打出成效。许多非法集资案件被侦破,一些潜在的案件得到了集中暴露。尽管今年新发案数量、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数与2012年同期相比有大幅下降,但与以往常规年份相比较仍呈增加趋势。
(二)涉案地域、人员、行业广泛。当前非法集资案件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市),集资参与者既有家境富裕人群,也有吃低保的社会弱势群体,既有在职人员,也有离退休人员,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案件涉及众多行业和领域,包括农业、林业、房地产、教育、商品流通等等,并由传统的种植、养殖业逐步蔓延至科技、环保、投资等领域,形式手段更趋债权化和机构化,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借贷涉嫌非法集资的情况日渐突出。
(三)社会危害严重。非法集资作为典型的涉众型违法经济犯罪,往往因为涉及区域广泛、集资参与者众多,使得案件处置难度很大。而且常常由于经营不善或犯罪分子侵吞、挥霍及转移资产,造成案件最终挽损率普遍偏低,有的甚至是血本无归,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扰乱国家正常经济金融秩序,甚至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例如,湖南省湘西州曾成杰集资诈骗案,先后集资34.52亿余元,涉及人数24238人。集资总额减去还本付息的金额后,曾成杰集资诈骗金额为8.29亿元,造成集资户经济损失共计6.2亿元。集资户吴安英见集资兑付无望,当众自焚造成七级伤残。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曾成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
(四)非法集资存在原因复杂
非法集资的成因十分复杂,与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状况密切关联,涉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社会环境、金融服务、个体参与者情况等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环境因素。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民财富的增强,民间资金充裕,投资需求强烈,而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比较有限,不同投资者可能选择的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偏好也不同,部分投资偏好于高收益的投资者,可能会把资金投向于高收益的民间借贷,甚至是非法集资。二是参与者自身因素。许多参与集资者缺乏相应的经济金融法律方面的知识,不能区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对“谨慎投资,风险自担,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的投资理念认识不足,经受不住社会上的高利诱惑,加剧了非理性逐利冲动而上当受骗。三是制度政策方面因素。当前一些领域的改革还待于进一步深化,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领域的监管还有待于加强,对民间借贷等投融资的规范引导还有待于完善,特别是防范预警和打击非法集资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工作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开正道、堵邪门、强监管,严防不法分子钻政策和法律空子,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总的来看,影响非法集资的一些因素仍将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随着市场活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如果监管与管理一时难以同步加强,非法集资的风险还可能进一步加大。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非法集资活动仍会频繁发生,案件高发态势仍将持续,并不排除在一些地区、行业和领域集中爆发的可能,形势依然严峻,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工作任务仍将艰巨。
二、高度关注、防范一些领域的非法集资风险
近些年来,许多非法集资活动打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倡导绿色消费”、“金融业务创新”等旗号,以合法公司名义,以高收益、高回报为诱饵,形式多样手段翻新,由直接吸收资金发展到进行生产经营投资,由单一债权发展到股权甚至债权、股权相混合,由个人作案发展到组织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手段更加隐蔽,欺骗性更强。当前,以下领域及形成的非法集资风险尤其要注意关注和防范。
(一)民间借贷诱发非法集资案件在一些地区或行业仍会高发。从近几年的发案情况看,民间借贷越是活跃,非法集资的案件越是高发,在当前企业融资需求旺盛、民间资金较为充裕、社会投融资政策积极宽松,而相关规范引导不尽完善的环境下,民间借贷在一些地区或行业诱发非法集资案件的风险仍然较大。
(二)一些中介机构参与非法集资,风险集聚。目前社会上各种中介机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但监管缺失或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无序发展、恶性竞争,助长了民间融资乱象,积聚了很大的非法集资风险。一些中介机构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用于投资或转借给他人,谋取不法利益,隐患很大,一些地方的风险已经集中暴露。
(三)农业专业合作社类非法集资风险开始上升。近年来全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在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有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背离办社宗旨,专门从事吸收农民资金和放贷等业务,甚至进行异地吸金和放贷,进行非法集资,直接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农村发展与稳定,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已发生了十多起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发的非法集资案件。
(四)网络借贷诱发非法集资将成为新的案件高发点。近几年网络借贷迅猛发展,今年初以来更是火爆,新开设的P2P平台数量和贷款规模也都迅速飚升,但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规范和规定,该领域的非法集资风险正快速积聚,应及时加强有效规范和引导,防止网络借贷领域成为非法集资“重灾区”。
(五)股权投资领域非法集资活动一直比较活跃。今年股权投资领域非法集资新发案件虽有减少,但陈案风险很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50余家私募股权企业涉嫌非法集资,涉案金额逾160亿元,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
(六)银行业金融机构个别工作人员涉嫌非法集资风险显现。银行业金融机构个别工作人员打着单位旗号、利用职务之便涉嫌非法集资,严重影响银行声誉和正常经营活动。尽管目前案件数量很少,但风险及影响不容忽视。
三、全面加强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严厉打击,依法惩处犯罪分子,进行警示和震慑;另一方面要加强防范和预警,特别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引导社会公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并远离非法集资。
年初以来,部际联席会议在大力推动一些重点案件查处的同时,按照“关口前移、打早打小”的工作思路,于5月在全国集中开展了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73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200余万份(册),摆放、张贴展板、海报35万多个(张),悬挂标语横幅55000余条,出动巡回宣传车1400辆(次),设置宣传咨询点6300多个,接受咨询人数320多万人(次),发送公益短信8亿余条,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宣传7000余次,在68万辆移动公交载体播发宣传信息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从8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又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多地政府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积极行动,整合力量,多方位、多渠道、细致深入地对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进行了排查清理,成效明显。
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就是为了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研究分析当前非法集资形势的同时,组织开展新一轮的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法律政策宣传攻势,营造引导公众防范和远离非法集资、打击震慑非法集资犯罪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非法集资,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希望而且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媒体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取得成功。保监会历来重视非法集资风险防范治理工作,加大非法集资防范打击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健全机制。先后出台非法集资预警和查处工作暂行办法等9项制度,建立包括案件监测、报告、分析、处置、责任追究在内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强化非法集资案件日常管理。二是定期排查风险。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深入排查非法集资风险隐患。先后4次部署行业进行风险排查和预警防控,重点排查保险中介业务、基层机构及收付费环节案件风险,力争“打早打小”。三是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对于非法集资案件做到每案必查,及时处置化解风险,完善内控,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严肃追究案件管理责任,先后对32起非法集资案件140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四是加强宣传和警示教育。通过下发宣传手册、组织宣传活动、通报典型案件等方式,不断提高保险消费者以及保险从业人员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和能力。今年5月组织开展宣传月,全行业悬挂条幅、摆放海报、展板等3万份,发放宣传资料100多万份,通过短信或微信平台、电子邮件等发送宣传短信130多万条,举办客户讲座千余次,直接受教育的社会公众达到260余万人次。
从近几年全国情况看,非法集资持续活跃,新增案件多、金额大,并且呈现由传统生产领域向投资理财领域、活动空间由实体向网络发展、参与人员遍及社会多个阶层、民间融资引发案件较多、衍生犯罪频发等特点。今后一段时期,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等影响,一些潜在非法集资案件可能会加速暴露。在全国非法集资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保险从业人员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风险也在增加。
近年来,保监会在防控行业案件风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非法集资案件。保险领域非法集资主要表现为保险机构工作人员或销售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或公司管理漏洞,假借销售保险名义、制售虚假保险单证或理财协议,向社会公众给予或承诺给予高额回报并非法吸收资金。保险领域非法集资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利用职务便利。部分涉案人为保险机构工作人员甚至是高管人员,在当地有一定社会人脉或知名度,利用管理或职务便利获得消费者信任;部分涉案人为保险机构代理人员,熟悉保险业务流程并长期接触客户,客户较为信任。二是假借销售保险名义。涉案人虚构保险理财产品,或者在原有保险产品基础上承诺额外利益,或者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理财协议”,吸收资金。三是高额利息诱导。涉案人采取先支付利息、到期支付本金或继续滚存的方式,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消费者高额回报。四是伪造单证印鉴。涉案人出具假保单,并在自购收据或公司作废收据上加盖私刻的公章,甚至直接出具白条骗取资金。
与其他行业相比,保险业非法集资案件的数量、涉案金额、受害人数都比较少,非法集资案件风险整体可控。但由于保险业务的特殊性、非法集资犯罪行为的复杂性,我们在查防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一是对保单的法律定位不明晰,影响了案件立案。销售假保单只能以实际非法所得计算犯罪数额,不能以票面金额计算犯罪数额,导致一些利用虚假保险单证非法集资的案件因行为人的犯罪所得较少而不能立案,错过了“打早、打小”的有利时机。二是有关部门基层机构处置涉案财产标准不明确。当事人将通过非法集资、传销等途径获取的资金用于投保,对保险业来说,在案件结案前属正常业务,有关部门直接要求保险机构全额退保并划转资金或重复划转,将导致保险机构面临诉讼风险或承担经济损失。三是部分非法集资案件处置操作要求不明晰。案发后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案件处置工作,但出于地方利益考虑,往往寄希望于公司“买单”,与相关规定中“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的精神不符,甚至致使一些非法集资案件的性质难以及时、准确认定,同时也给公司造成一定负担。
非法集资涉及金额高、涉及面广、危害性大,需要全社会一齐努力,共同预防,坚决打击。下一步,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配合部际联席会议做好各项防范处置工作,构建并完善保险行业非法集资案件风险管理体系。保险监管部门要建立完善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强化对保险机构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管,加强针对保险从业人员、保险消费者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提醒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在保险消费过程中力争做到“两查两配合”,即“查产品、查单证,配合做好缴费,配合做好回访”。“查产品”就是买保险时通过网上查证(中国保监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及保险公司网站),或者致电保险公司客服人员等方式核实所购买保险产品的真假,不要相信高息“保险”,也不要受“先返息”之类的诱惑。“查单证”就是交费后要求销售人员及时提供正式保单和保费发票,并认真鉴别保险单证的真伪:真保单上有保险公司印章且为电脑打印,不应有人为改动、手写的地方。“配合做好缴费”就是消费者所交保费超过1000元时,应选择银行转账方式或者到保险公司营业场所缴纳,不要随意将现金交给公司人员。“配合做好回访”就是购买分红、万能、投连等新型保险产品后,积极配合公司回访,确保利益不受损害,如果购买上述保险产品未接到回访,或者发现从业人员存在非法集资嫌疑的,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信件等方式向保险监管部门进行举报反映。保险机构要积极开展风险排查,及早发现风险苗头;案件发生后积极做好案件调查、客户回访、追赃挽损等工作;要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管控漏洞,做好责任追究、后续整改以及警示教育工作,防止同质同类案件发生。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为了积极防范保险领域非法集资风险,我们建议:一是加强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协作力度,建立案件查办会商机制、加强执法信息交流,形成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合力。二是建议明确保险单的法律性质,即明确保单为金融票证的法律属性,并使之得到刑法保护。三是进一步明确非法集资案件处置环节的操作要求,明确债权债务处理规则,细化不能偿还债务的处理方法与标准。
第四篇:打击防范非法集资知识试题
打击防范非法集资知识试题(201805)部门:
姓名: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非法集资主要特征的是()。A.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吸收资金
B.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C.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D.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
2、下列不属于非法集资手段的是()。A.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
B.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C.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
D.通过各媒体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3、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承担损失的人是()。A.不法分子承担 B.参与者自行承担 C.国家承担
D.不法分子和参与者共同承担
4、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最高可处(),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A.无期徒刑 B.20年以下有期徒刑 C.10年以上有期徒刑 D.死刑
5、对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犯罪嫌疑人、涉案资金和财产,由()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和转移资金、财产。
A.银监部门 B.公安机关 C.工商部门 D.宣传部门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作为投资者,下列哪些行为可以防范“非法集资”风险?()A.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 B.不接收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
C.不轻易相信所谓高息“保险”高息“理财”,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
D.“三查两配合”,即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客户热线或者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网站查人员、查产品、查单证,配合做好转账缴费、配合做好回访。
2、保险领域非法集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A.利用职务便利或者管理漏洞,虚构产品,签订“代客理财”协议; B.参与社会集资、民间借贷及代销非保险金融产品;
C.不法机构假借保险公司信用,误导欺骗投资者,进行非法集资; D.销售公司合法报备的年金类产品;
3、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有哪些?()
A.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损失自担,利益不受法律保护;B.引起社会不稳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C.可以较为容易的发家致富,;
D.干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引发社会风险;
4、非法集资参与者收到损失后应如何“维权”?()A.及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
B.相信办案机关、政府工作组,并积极配合; C.保存好借款合同、银行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
D.围堵非法集资办公网点、政府机关,要求其返还本金;
5、面对非法集资的陷阱,我们可以做到:()A.对“高息诱饵”不动心 B.对老板“实力”不崇拜 C.对“官方”背景不迷信 D.对熟人“热心”不轻信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非法集资者会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2、目前非法集资的形式多样,非法集资可以以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的名义进行。()
3、投资者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不传播、不轻信所谓的一夜暴富神话,是减少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的根本途径。()
4、为他人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提供帮助,从中收取返点费、代理费、佣金、好处费等费用,构成非法集资共同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5、对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构成犯罪的不法分子,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造成损害后果的,不作处罚。()
第五篇:非法集资新闻稿
学生之家积极开展“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贵州大学学生之家 讯)5月15日,为响应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暨“5.15”宣传日活动,贵州大学学生之家于本日在贵州大学新校区西一区,西二区及北校区等地方开展了相关宣传活动,现场进行摆点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音频、接受同学们咨询等形式来帮助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如何防范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
据了解,贵阳市已经连续多年组织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此次贵州大学的宣传活动选择在各校区教学楼下、宿舍区、食堂门口等人员相对集中和密集的场所开展,并结合QQ校园公众空间等媒体宣传相呼应,以“室内室外、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广泛普及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等法律常识,引导同学们树立科学理财观念,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为配合开展本次宣传活动,学生之家以非法集资的基本概念、表现形式、主要危害及防范等常识为主要内容,设计制作了数千余份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在多个宣传现场同时进行发放,并组织同学们进行自觉抵制非法集资签名活动,此举获得了同学们积极的响应。
相关阅读:
所谓“非法集资”,就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的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利益等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给予回报的行为。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从目前案发情况看,主要包括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
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二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货币、实物、股权等其他形式的还本付息;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目的。
事实上非法集资是一种违法活动,出资人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资金大多被挪作他用,中饱私囊;活动中少数出资人侥幸获得回报,但往往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给大多数投资人造成重大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对此我们要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
1.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2.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是否承诺回报,非法集资行为一般具有许诺一定比例集资回报的特点;是否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3.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4.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当一些单位或个人以高额投资回报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开发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
5.非法集资大多借助传销手段,由于多是亲戚、朋友、熟人介绍、推销,一方面,容易取得信任,另一方面,碍于面子也不便推辞,因此这种方式更容易在民间渗透,其危害面也更广。因此面对熟人的好心和善意推销,得多长个心眼儿。
6.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许诺高额回报。每当遇上诸如此类“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本万利”“一夜暴富”的神话般的诱惑,千万冷静,得悠着点儿,决不能因为听到别人发了财眼红,进而跌入欺骗者设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