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奉节草堂镇“四维一体”工作法加强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
—奉节县草堂镇“四维一体”工作法探索和实践
奉节县草堂镇距县城半小时车程,170平方公里,14个村(社区),4万余人,征地拆迁、禁种铲毒、安全生产压力较大,曾是奉节有名的信访大镇。换届以来,草堂镇坚持以“三公开三服务三引导三管理”四维一体工作法为抓手,大胆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发展环境更加和谐。
一、主要做法
(一)推进“三项公开”,让监督无处不在
实行自上而下公开方式,通过“一份便民挂历、一张服务监督卡、一本惠农政策简本、一个手机报、一个阳光草堂网、一个草堂之声广播、一个宣传公示栏”等七大公开平台,全力推进服务、政策和财务公开。一是服务公开。将班子成员、内设机构负责人及业务人员、村四职干部和驻村干部的职能职责、手机号码、照片、办公门牌等张榜公示,制作成“便民卡片”向群众发放,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政策公开。公开惠民政策和文件,并将相关事务的办理流程、相关要求和咨询监督电话全部向社会公开。三是财务公开。镇级财务收支“三个月班子会上一公开、半年社会一公布”。涉及村级惠民资金的补助、救灾扶贫资金的发放、低保对象的确定等内容,坚持“一事一议”,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1—
(二)推行“三项服务”,让群众享受方便
一是集中服务。镇上建成公共服务中心,下设便民服务大厅、群众接待大厅、群众议事大厅和图书阅览室。村(社区)逐步建成便民服务大厅,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四职干部周一集中办公,其余工作日村干部轮流值班。二是代办服务。将代办服务列入干部考核内容,适当给予交通补助,鼓励镇村干部免费代办群众相关事项,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三是上门服务。制定进村入户量化考核机制,常年开展便民服务,组建工作队分村分社上门办理养老保险办理、宅基地复垦等程序繁琐工作。
(三)开展“三项引导”,让民风更加淳朴
一是民风引导。开展“群众讲堂”、“仁义礼智信”教育和“节约草堂”创建,整顿“无事酒”,开展“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户”、“爱心妈妈”、“孝心媳妇”、“种养大户”等群众互评活动,将提名权交由群众,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宣传。二是自治引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村级议事决策机制,项目建设、低保评定、困难救助等村级重大事项坚持公开票决,由受益群众参与讨论、决定和监督。三是法制引导。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强化司法调解,引导疑难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对鸦片种植、违法建设等方面实行有奖举报。
(四)完善“三项管理”,让干部尽职履责
一是岗位管理。采取“一定岗二定责三定酬四定人”方法 —2— 匹配干部,建立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将“工作实绩、日常考核与评优评先和津贴”直接挂钩。二是考核管理。提取工作津贴作为综合考核基金,对镇村干部实行工作补助经费和考核奖励“1+1”模式。三是财务管理。实行财政零户统管、部门预算和“村财镇管民监督”,项目资金坚持“一讨论二审议三公示四监督五拨付”。
二、主要成效
(一)信访人次明显下降。2013年,到县上访大幅减少,到镇上访由月均45人次下降到月均26人次,无一例到市进京上访,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安全形势明显好转。连续两年实现违法生产“零目标”、死亡“零目标”、禁毒铲毒“免检”目标。
(三)征地拆迁明显加快。园区征用土地2389亩,拆迁房屋521户,搬迁坟墓576座,整理档案1360卷,没有一起过激行为、一个干部涉案和一个重大信访案件。
(四)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实施6个村人饮工程、9个村农网改造、6个村公路改造硬化、2个村整村扶贫推进、2个村新农村建设、1个村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油橄榄3800亩、中药材3000亩、晚熟脐橙2000亩,养殖大户数量居全县首位,柑子休闲广场等多项公共设施投入使用。
(五)民调测评明显上升。2012年,民调满意度由一类15个乡镇倒数升至第6名;2013年,“镇村干部办事公道度、—3— 低保评定”民调指数测评升至前三名。
三、几点启示
(一)领导带头是关键。“四维一体”工作法是对传统基层治理模式的一次变革,是对积习已久的“官僚作风”的一次革命,更是对镇村干部价值取向的一次挑战,因此推行过程中必然有一定的阻力,推行下去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团结的班子和思想统一的干部队伍。草堂镇党政班子严格遵守党委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在“三公开三服务三引导三管理”等各项工作上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主要领导坚持阳光执政,不搞一言堂,不搞特殊化,率先垂范,为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转变观念是基础。“四维一体”工作法的核心是基层治理观念的转变,一是政府(干部)工作重心向村社转移,二是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当前农村基层矛盾突出,不在于群众“越来越刁”,而在于干部观念转变赶不上时代要求,正如草堂镇主要领导所说:“如果干部把老百姓当人,老百姓就会把干部当先人”。一旦观念转变了,镇村干部就能够摆正心态,放低姿态,不会在群众面前高高在上,也不会觉得给群众办事是一种“恩赐”,真正回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三)高效执行是保障。以“三公开三服务三引导三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四维一体”工作法之所以能得到群众认可,不在于“口号”有多么好听,而在于公开透明对群众、一视同仁对干部,而在于充分调动了每个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于 —4— 扎扎实实的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从一件件小事着手赢得群众支持,并将认定的东西一以贯之,坚持到底,不搞朝令夕改。如果只是搞“一阵风”或者“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再好听的“模式”也无法起到实际效果,更不可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5—
第二篇:联系群众最后 “最后一公里”问题制度
万宝镇中学
联系群众最后 “最后一公里”问题制度
一、按照部署,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牢牢把握总体要求,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和“末梢神经”。所谓“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
二、“最后一公里”,凸显了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善学善思的鲜明导向。善始善终,这是党开展一切活动、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完美的结束。
三、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的就是要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端正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态度。“最后一公里”为开展活动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了一剂“强心剂”,是一个响亮的警钟和严肃的要求,为保证活动的最终成效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篇:打通镇“三围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打通镇“三围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自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打通镇党委紧紧围绕惠农政策服务群众、作风建设服务群众、民生工程服务群众,从思想感情上联系服务、制度机制上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悉,该镇党委宣传和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解决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五保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加强各项惠农资金的监管,切实提升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让群众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改进作风建设的文件精神,运用相关典型曝光事件开展警示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问题及时加以改正。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考勤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构建勤政廉洁的工作环境,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同时,在涉及拆迁、大罗红花湖生态旅游开发等民生工程,镇党委立足辖区实际情况,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动靠政策,找上级,想办法,破难点,解问题,让实惠留给群众,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对镇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第四篇:打通镇:提升公共服务中心质量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最终版)
打通镇:提升公共服务中心质量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哎呀,人老了记性就是差,身份证都搞忘带,还好这位同志想了办法,帮我把指纹摁了,感谢了哟!”近日,王大娘到打通镇公共服务中心进行养老保险指纹认证时十分动情的说道。
这是打通镇为民办好事的一个缩影,为方便群众,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通镇结合实际,在打通镇公共服务中心开展“首问负责制”专项活动。截止8月底,打通镇公共服务中心共解决类似群众困难486人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首问负责制是为了群众来到服务窗口办成事,避免群众多跑路白跑路,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走路,即群众来到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工作人员必须将群众的诉求当天进行办理,不是本科室的业务,工作人员必须将老百姓带到相关科室进行办理,并填写业务交接单。不能办理的业务要进行详细登记,备案留查,确保群众事项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通过转变工作作风,让群众办成事,办好事,永远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打通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