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车腐败
公车改革后公务用车模式的思考
“公车腐败”一直是官方形象的污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公共管理的难点。近几年来,、从遮遮掩掩,到接受网民监督,再到主动曝光,国内公车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公车腐败”乱象作为当前干部不良作风集中体现的一个“病灶”,加大整治力度,做到彻底根除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
在2013年11月25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以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用车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公车改革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有效的系统改革,在确保办理公务时正常使用车辆的基础上,作到厉行节约、降低财政经费的支出,避免“车轮上”的腐败。但是在政策出台后,还有很多实施层面上的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取消公车后,政府员工执行公务时的用车来源具体政策还未出台,需要更多地讨论与尝试。
虽然已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但是我国原有的公务用车存量依然巨大。一般公务用车数量的统计将是一项过去从没有完成的工作。如果没有准确的统计,那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就不可能做到彻底。不彻底的公车改革将带来很大的后遗症,公务用车将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名义继续存在。数量庞大的公车取消之后,如何处理,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拍卖是很多地区采取的方法,但是车辆的最终售出价格与实际价格相差悬殊,令人不禁质疑过程与结果是否公开透明。如果售卖价格低于车辆的实际价值,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过程中的不公正行为反而滋生了腐败现象,公车改革就不能够彻底。政府不应私自售卖,应该引入民众与媒体的监督,避免暗箱操作。
取消公车之后,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在诸多公车改革模式中,货币化改革是一种交易成本相对较低的制度变迁。这里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交通补贴,多少算“适度”?从目前已经实施公车改革的省市来看,不同地方之间,同一地方不同职务级别之前,补贴各不相同。车补数额的制定原则,一般是基于“官越大出差越多”的基本思路,这样一来,有将公车福利变现,变相提高官员收入的嫌疑,强化了官本位,并不能彻底抑制腐败。但是标准化的汽车补贴又可能引起“一刀切”的嫌疑,平均主义的做法,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有的部门工作离不开车辆,很多时候需要紧急用车,“一刀切”的制定原则严重脱离实际,影响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货币化改革后,交通费用相比于公务用车更难进行监管。拿到车补后节省钱可以变为自己的收入,所以不排除有些公务员为了省钱当用车时不用车,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得不偿失。公车货币化改革本身是一种制度替换,但由于其变革未能突破根本制度,仅仅在局部或细节方面做出调整,近年来各地公车货币化改革收效甚微、甚至反弹。货币化改革的具体政策,还需要改进,一定要考虑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以牺牲办事效率为代价,要更为彻底,货币补贴的最终流向一定要透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其中的违规行为。
针对货币化改革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改革模式——私车公用,即政府给公务员发放购车补贴,鼓励他们买私车,然后开私家车办理公务。实际上是政府于个人共同出资买车,开车既方便了工作,也方便了自己,“私车公用”也有了变相的补贴。表面上看来,不存在公车私用的问题,也节省了政府开支,但背后还隐藏着许多问题。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界定私车公用的现象和行为,“公车私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同于变相租赁,而相关人员没有资质,就算是个人非法运营,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私车公用”游离于法律边缘,处境尴尬,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出现利益纠纷私家车主的利益难以维护,在办理公务的过程中汽车出现事故,责任不清。在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务员收入普遍偏低,凭借微薄的收入,买不起车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上述问题,主要的解决思路就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公车私用的整个过程;增强车主法律意识,与单位签订用车协议;借鉴外国经验,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由于私家车拥有率比较高,公车私用化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很多相关的政策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既然现阶段我国还欠缺“私车公用”的相关法律法规,选择社会化租赁,从汽车租赁公司购买服务,是一种合理的公车改革模式。本次公车改革政策出台后,很多汽车租赁公司开始策划一些有针对性的产品迎接公车改革带来的机遇。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很多城市实施车辆限购政策,租赁公司也不可能突破政策规定一下子买到很多车来应对由公车改革带来的需求的突增。公车租赁市场规范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在租车公司的选择上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有可能造成腐败现象。选择租赁公司的标准也不明确,价格低的公司服务质量往往不能保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由于汽车租赁公司是盈利性的,租车就要付出比成本更加高昂的价格,可能算下来,比政府自己养车的费用还要更高,不能达到公车改革节省行政开支的作用。实行公车社会化租赁的改革模式,需要建立健全的汽车租用市场规范,以及整个过程的公开透明化。
上述提出了三种改革模式,针对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不同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一线城市,私家车拥有率比较高,而且也基本出台了车辆限购政策,“公车私用”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出台后是一个更加合适的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公车社会化租赁是更好的选择,也有利于促进当地汽车租赁行业的发展。在一些偏远贫困的地区,可以借鉴落后国家如古巴的相关政策,由于公交体系薄弱,公共汽车和出租车资源匮乏,公务人员配备公车,但是并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老百姓也可以搭乘公车,公车有义务在途中免费搭带群众,并且有明显标志,以便群众区分。最终形成种方式并存的结构。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出台只是公车改革的一个开端,改革能不能落到实处,能不能彻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后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主要的基本点有两点:一是制度的建设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二是公民意识的启蒙与觉醒。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完善固然很重要,但公民意识的启蒙与觉醒更为重要,因为只要有了后者,那么即便前者不被主动推进,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也会不得不推进。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水平悬殊,应该区别对待,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为保证社会稳定性,不能“一刀切”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取向上,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精细化,做好系统的设计,将公车改革纳入法治建设的全盘考虑之中,做到“有法可依”,并且在监管的环节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为保证公平公正性,防止政府相关人员以权谋私,造成腐败,应该完全透明化改革进程,以便民众进行监督,将改革落到实处。最终建立起全面立体的公务用车机制,符合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公车改革是反腐工作的最基本的一项中心工作,完善公务用车制度,从看公车的使用情况就基本可以认定清廉的程度。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改变公车的特殊身份,将其认定为基本的代步工具,改变“官本位”思想,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树立良好的公务形象,改变出门乘坐豪车的恶习,前呼后拥,吃、喝、拿、用不良习气,端正一切为民的服务态度。对于国家社会,可以减轻很大一部分的行政开支,并将其运用到更利于人民的地方,缩小收入差距,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公车改革成功后,会减少腐败行为的出现,对反腐倡廉工作起到有效作用。
第二篇:公车封存能否封住节假日“车轮腐败”
公车封存能否封住节假日“车轮腐败”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安徽省阜阳市纪委、监察局发出通知要求:除值班车辆外,公车一律定点封存,节日期间所有值班车辆不准停放在宾馆等消费娱乐场所,否则一律视为违规用车,凡公车私用,将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党政事业单位公车私用历来是监控的难点,公车私用也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阜阳市节假日期间封存公车,能否遏止“车轮腐败”?公车封存将会带来怎样的社会效果?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5000余辆公车被封存
10月3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阜阳市颍东区委、区政府办公楼前。只见一辆辆贴着区纪委封条的公车整齐地停放在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区位书记、区长的公车也在封存之列。
颍东区纪委书记房继红说:“市纪委出台公车封存令后,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将自己的公车封存。区四大班子领导的22辆公车封存了17辆,只留5辆车值班。今年国庆长假,区机关公车共有153辆,根据申请批准,除了55辆车作警务、安全等特殊部门值班用车外,其余车辆全部封存。各乡镇公车也停放在指定的地点。”
记者看到,被核准的值班车辆都有一张盖有颍东区纪委、监察局印章的车辆“出门证”,值班车辆必须持证出入。
14时左右,记者来到阜阳市公安局。局办公楼前,井然有序地排列着贴着封条的警车。据介绍,这个局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随时监控值班警车所处的位置。
为了防止公车私用,阜阳市纪委、监察局国庆前夕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公务用车,除确因工作需要保留必要的值班用车外,其余公车一律定点封存,用车单位9月30日前要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值班车辆的车型、车号,逾期不报的一律视为封存车辆。值班车辆主要用于节日期间执法执纪、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不得停放在宾馆、酒店、商场等消费娱乐场所和风景区,否则一律视为违规用车。
市纪委、监察局对各县市区、市直单位上报值班车辆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对于节日期间没有执法、执纪工作任务、不负责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单位不安排值班车辆。经过审核把关,20多个单位上报的50多辆值班公车被核减。
各县、市、区对公车均采取集体统一定点封存,封存车辆被贴上封条,值班车辆凭出入证出入。
阜阳市纪委副书记朱克申说,“封存公车”实行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一经查实为违规用车,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向纪检监察机关汇报查处情况,写出深刻检查,视情予以责任追究。全市共有5000多辆公车被封存,约占所有公车总数的80%以上。
形形色色的“车轮腐败”
近年来,公车私用现象屡见不鲜:清明节公车扫墓;风景区公车旅游;池塘边公车垂钓;婚丧嫁娶场所公车服务,孩子上学公车接送……形形色色的“车轮腐败”损害了党政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阜阳市民对“车轮腐败”有着切身的感受。一名市民告诉记者,几年前,每到下班时间或节假日,酒店、宾馆门前的车辆排成一条龙,几乎都是公车。一些人走亲访友、旅游观光、请客送礼都动用公车,公车似乎成了私人财产,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一些人甚至在节假日里驾着警车、鸣着警笛招摇过市、耀武扬威,群众十分反感。
朱克申告诉记者,2000年以前,阜阳市公车之乱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老干部联名反映,每到节假日,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就被前来送礼的公车堵得水泻不通,几乎无法通行。
家住阜阳八里河风景区附近的群众告诉记者,几年前,每到节假日,风景区停靠的公车形形色色,有挂军用牌照、公安牌照、武警牌照的,也有标有“急救车”、“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字样的汽车,这些车中大部分为阜阳和本省各地牌照,也有河南、山东等外地牌照,他们大多是来旅游观光的。
阜阳市直机关一名姓李的驾驶员向记者这样描述几年前他的日常工作:“每天早晨7:30,我到领导家楼下,把他的孩子送到学校,然后7:50,再回到领导楼下把领导送到办公地点。下午5:30左右,开车把领导孩子从学校接回家,然后再回单位送领导回家或到餐馆,等领导吃完饭后再把他送回家。有时要到晚上十一点才能回家休息。而在节假日,领导让到哪咱就得去哪。”
朱克申说:惩治“车轮腐败”、加强公车管理已经势在必行!从2000年开始,阜阳市委、市政府开始治理公车私用问题。阜阳市纪委下发文件,要求出领导干部节日期间不得公车私用。同时,每逢节假日,市纪委同志与交警支队配合,查处公车私用。
2000年国庆长假,市纪委通过明查暗访,对40多人公车私用进行了查处。在明查暗访中,暴露出的公车私用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有的一个结婚迎亲车队里就有六七辆公车;有的送孩子上学,亲戚朋友居然动用两三辆公车;有的领导干部走亲访友,酒后自己驾驶公车等。
明查暗访虽然产生了一定的震慑力,但一些单位依然与纪检监察部门玩“猫捉老鼠”游戏,公车私用现象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为此,阜阳市纪委决定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防范,由过程禁止转为源头禁止。2005年5月1日前,阜阳市向全市下达“封车令”,并规定,以后每年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三个长假期间,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车除值班车辆外,其余车辆一律封存。值班公务车外出,必须领取公务用车通行证。
“封车令”以文件形式层层下达,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宣传,接受社会监督。“封车令”由此全面实施。
铁腕之下令行禁止
“有了封车令,关键是狠抓落实”,朱克申说。在刚刚下达封车令前,不少人还持怀疑态度:封车令能够封得住车吗?
阜阳市纪委对各单位保留的公务用车数量、用车性质等进行了规定,同时明确了对违规者的具体处罚办法,并要求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在假日承担起监管责任。
今年国庆期间,阜阳市纪检监察机关抽调16人,组织四个明查暗访组,对县市区、市直单位“公车封存”、值班车辆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凡发现违规用车或公车私用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各县、市、区纪检、监察部门也在本辖区明查暗访,开展监督检查。
实行封车令后,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阜阳市纪委态度坚决,迅速查处。
去年国庆长假期间,纪检、监察部门发现,阜南县一乡镇政府车辆停靠在颍上八里河风景区内,颍州区委办公室公务车停靠在颍泉区生态园内。经查,这两起违规事件,均为驾驶员用公车带亲友到风景区观光游玩。阜南纪委、监察局给予该乡镇驾驶员党内警告处分,对分管领导该乡党政办主任实施责任追究,给予行政警告处分;颍州区纪委、监察局给予驾驶员汪某党内警告处分,责令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写出深刻书面检讨。
今年春节期间,阜南县王园法庭刘某开警车到该县淮河公园游玩,未购门票强行闯进,当即受到行政记过处分,并按程序罢免了其法庭庭长职务,同时责成其向县财政缴纳车辆燃油费1000元,向公园工作人员公开道歉。
今年五一期间,阜阳市中医院李某公车私用,被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驾驶员郑某被给予开除留用一年处分。
颍东区纪委书记房继红说:“封车令经过几个节假日的严格执行,节假日公车封存已经逐渐为机关单位所接受,并成为自觉行动。今年国庆前,各机关单位都主动到纪委领封条,主动把车封存好。在严明的纪律约束下,干部们都不愿去撞‘高压线’。”
截至10月5日,阜阳市纪委、监察局组成的暗访组尚未发现违反“封车令”者。
公车封存带来新气象
经过两年的节假日公车封存,朱克申这样向记者描述公车封存带来的社会效果:“转变了干部作风,改变了干部形象,宏扬了正气,节约了经费,解脱了干部司机,净化了空气环境。”
记者在阜阳市街头看到,车辆较往日明显减少,道路显得十分宽敞。市民们高兴地说,“现在节假日好比‘无车日’,出行方便多了,市区空气质量也明显好转。”
阜南县一名干部说:“以前每逢节假日,亲戚朋友向我借公车迎亲,有时怕得罪人,不好拒绝。现在下达‘封车令’后,有了挡箭牌,别人也不好意思再向我借车了,我也得到了解脱。”
封车令更得到了司机们的支持和拥护。司机张师傅说:“过去节假日,车子很少能停下来,有时过节比平时还忙,领导说去哪就得去哪。现在车子一封,我也可陪老婆孩子好好过节假日了。”
朱克申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如果不封车,以一辆车平均每天行驶50公里计算,光油钱就要35元左右。封车7天,一辆车就能节省油费245元,全市封存5000多辆车,就可节约120多万元,这还不算司机的加班费和车辆维护费。全市五
一、国庆、春节共封车21天,可以节约油费300多万元。
一名退休干部说:“公车封存,看似小事,却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治理‘车轮腐败’,是深得民心的好事!”
管得了7天,管得了全年?
阜阳市长假“封存公车”之举,无疑在治理公车私用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长假7天过后,如何能进一步防范公车私用,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课题。
朱克申说:“治理公车私用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对于节假日封车,日常的管理难度更大。长期以来,我国干部和公务员的职务消费中存在严重的公私不分现象,公款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私客公待、公款旅游等等,不一而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必须尽快推行职务消费改革。”
记者在采访中,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在假期里,公车停在风景区里或高档酒楼下,可以查出是公车私用。但如果在平时,谁能说它不是出于“工作需要”?因此,管好公车私用,最终还得靠公车管理体制的改革。
有专家初步估算,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在6%-12%之间,如此庞大的公车开支使很多地方财政不堪重负。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明确要求严禁公车私用,但实际状况并没有多少好转。
目前,一些地方在积极探索公车制度改革,并呈现出多种模式:有的是加强管理模式,单位继续保留公车,但取消“领导专车”,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种使用、管理公车的规章制度。有的实行货币化模式,改公务派车为交通补贴。有的实行半货币化模式,保留公车,由政府行政后勤部门统一管理,向各级工作人员发乘车卡,实行公车有偿使用,以进行结算,超支自负等。
公车腐败祸国殃民,成为改革进程中的当务之急。有关人士认为,在公车改革尚未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阜阳的“公车封存”举措,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治理“车轮腐败”的一种模式,但尽快推行公车管理体制改革,才是解决公车私用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篇:时事政治:治理“公车腐败”减少数量是根本
http://tj.offcn.com/
时事政治:治理“公车腐败”减少数量是根本
经公开拍卖等方式的改革,柳州柳南区不仅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还去除了公车的特权,不失为治理“公车腐败”的好办法。
公车数量庞大,不仅让财政资金难堪重负,还频发“车轮腐败”现象,群众反映强烈。不难发现,由于公车问题广受诟病,很多地方加强了监督和管理,节假日“封车”、安装G PS定位,采取“统一标识、统一停放、统一加油、统一维修”等,但公车私用、违规乱停乱放、酒后开车和交通肇事等现象仍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公车每年油耗、维修、保险等运行费用,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不仅如此,一些公务用车自恃“官车”身份,视交通违法为无物,开“霸道车”“霸王车”现象屡见不鲜。湖南省某单位一公务用车近期就被曝违章高达67次。这些行为,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疏远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变“公车公用”为“私车公用公补”,对公车运行费用进行“总量控制,按公务量大小对公务人员进行补贴,不仅摆脱了对公车进行“过程管理”存在的诸多麻烦,改变了单位为交通违法行为“兜底”的现状,还有效地去除了附着在公车上的某种特权,解决了公车管理长久以来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从而达到节约财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抵制不正之风、提升机关效能的效果。
解决公车问题,完善和强化各种监督管理固然是方法之一,但改革公车制度,减少公务用车数量,变“公车公用”为“私车公用公补”或许才是治本之道。然而,推进公车制度改革,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相关部门应破除特权思想,在密切联系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论证、制定科学合理的公车改革方案,推进这一改革。
本文来源:天津公务员考试网http://tj.offcn.com/
第四篇:时事政治:部分地区可推行公车装GPS遏制腐败
http://tj.offcn.com/
时事政治:部分地区可推行公车装GPS遏制腐败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中纪委办公厅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公车治理的建议时,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此外,在全国实行公务用车经费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定额核算制度。
公车私用浪费惊人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张育彪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治理“车轮上的腐败”的建议》,针对老百姓反映较多的公车腐败问题提出了“公车统一标识”“强化监督”“加大惩戒力度”“推进公车改革”等具体建议。
近期,中纪委对上述建议进行了答复。答复中称,中央从2011年4月起开展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成立了中央纪委、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14个单位参加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国已处理违规车辆19.96万辆。
同时,中纪委也在答复中承认:由于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车私用等问题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依然存在,其危害巨大:从经济角度来说,公车私用浪费触目惊心;从干部成长角度来说,公车私用滋生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从社会角度来说,公车私用诱导不良的价值取向。
推行GPS定位制度
中纪委称,下一步,将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严格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严格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实行公务用车经费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定额核算制度。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严格实施使用登记和公示、配备更新及使用情况统计报告等制度。
此外,中纪委称,将探索公务用车统一标识制度,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中纪委同时表示,将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加大惩戒力度,对顶风违纪等典型案件,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并加大公开通报和曝光力度。
此外,中纪委将总结一些地方公务用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认真进行研究论证,制定出台有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而从源头上治理“车轮上的腐败”。
>>现状
装GPS一辆车年省5000元
据统计,广东、甘肃、湖南、四川等省份已建立了公务用车GPS定位制度。
广州市从2011年起开始试点公车加装GPS。据广州市纪委公布的数据,按每年每车减少5000公里节省5000元计算,全市已安装GPS的8491辆车每年节省费用约合计人民币4200万元。
http://tj.offcn.com/
此外,从2005年起,宁夏、湖北、江苏、山东、云南、新疆等十多个省份已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不少省份对公务车标识的外观、张贴位置等进行了统一规定,并要求所有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
多数省份规定把标识贴在公务车前后挡风玻璃上,标识多采用黄、红、蓝等颜色,较为醒目,除“公务车”字样外,还多印有公务车单位名称、举报电话、廉政标语等。广东省惠州市则直接把公务车相关信息及举报电话“喷”在车上。
>>质疑
GPS投入和产出是否划算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政务学院副院长倪星说,近些年来,我国的公车改革主要有两种模式。2004年以前主要采取的模式是:取消公车,改为货币补贴。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一劳永逸,但也带来相关问题:
很多人质疑公车补贴变成个人待遇了,另外一方面很多地方的“车补”标准很高,导致老百姓的意见很大。
针对以上弊端,近几年中国开始推行第二种新模式,即公车统一标识,加装GPS模式。这种模式回避了“车补”带来的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以广州为例,近万辆公务用车装GPS设备的费用,加上设备维修等费用,这些费用累积在一起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因此要考虑是否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天津公务员考试网http://tj.offcn.com/
第五篇:2014最新时政热点:公车司机所生活的“腐败江湖”(最终版)
2014最新时政热点:公车司机所生活的“腐败江湖”
清远中公教育
公车司机,因为与官员走得非常近,而被视为一个特殊群体。
近日,河南新安一名公车司机在不到一年间骗取公款47万被判10年6个月的消息,使公车司机这个特殊群体引发众人关注。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领导司机变成了“司机领导”,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成为一种新的腐败群体。
公车司机的多重身份
“现在连乡干部出门都得坐个专车”。河北省某市一位公车司机李全(化名)对记者这样形容公车之多。
据媒体报道,不算国有企业,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不下200万辆,与之相对应的是庞大的公车司机群体。
早在1994年,中办国办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省部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但地方并未完全执行,相当多官员有专车、专职司机,甚至出现司机随官员一起调动的现象。《人民日报》刊文形容这种现象为“小姐出阁,丫环陪嫁”。
作为官员贴身工作人员,公车司机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是开车。坊间将专车司机比做“服务员、导游员、代收员、情报员与保密员”。
对于这种说法,开了20年公车的李全深有体会,“公车司机要保证领导人在哪,车就在哪。如果领导不使,就是家属使也一样。一年跑几十万公里,是很正常的事。”一位公车司机表示,20年来他从未安稳过年,即使春节也必须“时刻待命”服务领导和其“家庭需求”。
跟领导打交道首先就要跟司机打好交道,成为走近上级的“捷径”。李全说,“比如领导要去下面考察,下面的人为了做好迎接工作,首先得给司机打电话了解领导的安排以及好恶等。”
另一名公车司机刘明(化名)则给记者讲了个例子:前几年,一位地方官得知上级官员将出差路过本地,于是这位地方官一边向上级的司机打听路线和时间,一边驱车追赶,最终顺利向上级领导介绍自己,并送上丰富的地方特产。
当然,一位专职司机也要“懂规矩、会交际”。这两位公车司机都提及圈内“四不”的说法: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传的不传。
普遍存在的“潜规则”
公车司机的收入一般并不高。据报道,目前长沙市和湖南省一些机关专职司机的基本工资,每月只比湖南省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高出400元左右,不到2000元。
但是许多人为了谋得这份差事,不惜四处托关系、走后门。因为公车司机的收入除了固定工资部分,还有其他灰色收入。
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司机对媒体表示,以前最“吃香”是领导的“专职司机”,往往有可观的“灰色收入”。也就是领导出席活动或应酬时,邀请方都会给领导司机发礼品、礼金、误餐费等。
“如果某单位一把手是刚调来的,那么带来的司机就成为一些人新巴结的对象。”李全说。司机刘明也向记者举例:当地一名领导司机开了个茶庄,于是下面的单位都来买茶叶。
除了这些“实惠”外,最普遍的是油费及修车费用。虚报冒领等已成为“潜规则”。李全透露,有公车司机给自己的私家车加油,却可以开票去单位报销。
“其实,油耗还算不上大问题,汽车维修才是个大窟窿。”重庆经开区一些原来的驾驶员曾自曝,公车维修名目繁多,百分之八九十都有回扣,而这种漏洞在公车改革前根本无法控制。
除了到手的物质利益以外,公车司机还有大量灰色空间,领导即使知道一般也不会管。刘明说,这些被作为对司机鞍前马后的补偿和报酬。比如司机也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
一份调研统计显示部分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三分之
一、干部及亲属私用三分之
一、司机私用三分之一。
李全就坦陈,“我家小孩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基本是我用公车接送。”
有时司机能得到领导更有价值的照顾,比如安排女子就业,甚至将公车司机提拔从政。公车司机“搭便车贪腐”
正由于公车司机与一些腐败官员之间的特殊关系,从灰色利益滑入腐败成为了可能。《半月谈》曾发文称,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
公车司机腐败的土壤在哪里?又是如何进行贪污腐败行为的?新京报记者整理以往公开报道发现,公车司机涉腐败的案件主要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最直接的:司机官员共同贪贿。2008年2月,郴州市国土局原副局长杨秀善单独或伙同司机受贿191万多元,被判13年。司机吴军收受36.8万元,并为杨秀善窝藏赃款10万元。
2009年12月,湖南浏阳市公路管理局原局长刘魁榜与其司机丁文峰一同受审,检方指控刘魁榜与丁文峰或单独或伙同骗取单位财务资金。其中刘魁榜受贿40万余元,贪污24万余元,丁文峰贪污23万余元。
还有一种形式是司机当官员腐败案牵线人。2008年7月,上海市工业区开发总公司驾驶员高某,利用领导司机特殊身份,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牵线搭桥。法院以介绍贿赂罪对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第三类则是司机利用自己“领导亲信”的身份和影响力,直接贪腐。2011年,江西萍乡一酒店因违法用地被国土局处罚,酒店负责人找到局长司机说情,送上10万元后,处罚金额比第一次减少了78.6万余元。最终,司机被判刑。
新华社发文认为,是领导行为不端致公车司机“搭便车腐败”,每个贪污的司机背后都有一个腐败的领导。司机“有疾”,多半源于领导“有病”。
如何遏制司机的腐败
“领导身边人腐败的核心问题是权力腐败。”针对公车司机腐败,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认为,本质是因为领导权力没有受到约束,从而有了更多权力“代理人”。
王锡锌对记者表示,只要是靠近权力的,就有权力的寻租市场。比如领导本人不能出面的,便通过司机等身边的人进行,“这相当于你吃肉,我喝汤。”因此遏制司机腐败,必须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监管和控制。
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辉也认为,“过去对于领导身边人,疏于监督管理。但是他们具有特殊性,可能间接获取利益,因此要将其作为监督对象。”
由于部分专职司机和领导关系密切,甚至建立了人身依附关系,毛昭辉还建议尽量不要设专职司机。
去年9月至今年5月底,在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类型中,“违规配备使用公车”占4851起,高居首位。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则从公车改革的角度提出建议。叶青说,公车改革有着双重意义,从经济层面上看,减少了政府支出,减少了“公车腐败”,最根本的是直接铲除司机腐败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