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题研究》题库(五篇)

时间:2019-05-12 02:0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刑法学专题研究》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刑法学专题研究》题库》。

第一篇:《刑法学专题研究》题库

《刑法学专题研究》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1999年2月,甲因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08年1月又因分裂国家罪被判刑,甲构成累犯。()√

2.按照现代刑法的个人责任原则,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危害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

3.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4.丙发现李四掌管大量公款,即和其策划挪用一定款项赌博,李四欣然应允,就“借用”公款50万元给丙,丙属于单纯使用公款,不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 5.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6.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及时实施了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 7.不作为是指消极地不实施刑法要求实施的行为,是人的消极行为。()√

8.仓库保管员丁在一群盗贼正要把货物往外搬运时,拿起斧头逼着将货物夺回,该情形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不以犯罪处理。√

9.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10.单位犯罪必须在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单位内部成员实施,所以单位犯罪都是故意犯罪。()× 11.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他人的,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 12.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我国刑法规定的是双罚制。()×

13.对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从判决之日起算。()× 14.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15.对于利用暴力、胁迫等手段,故意逼迫他人自杀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16.法定刑有数个量刑幅度,从轻情节是指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17.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所以它们对犯罪构成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18.犯罪对象决定犯罪的性质。()×

19.犯罪概念回答“什么是犯罪”的问题,犯罪构成回答“犯罪怎样才能成立”的问题。√ 20.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刑法所规定的,具有法定性。√

21.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都不是犯罪构成的所必备的主观要件,它们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22.犯罪是人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它包括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的客观方面两个要件。()× 23.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24.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也就意味着如果发生了任何危害结果,都不成立犯罪中止。()×

25.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

26.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罪名,对于防卫过当应当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确定罪名。()√ 27.非实行行为是指刑法总则规定的对刑法分则规定的实行行为起补充作用的行为。()√ 28.附加刑只能附加适用,不能独立适用。()×

29.根据具体犯罪行为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3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都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3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人,都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3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限制刑事责任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34.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35.惯犯虽有数个同种之罪,在立法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以法定的一罪处理。()√

36.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37.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甲属于犯罪未遂。()√

38.甲发现邻居刘某(女)正在家中卖淫,即将刘家价值6000元的防盗门砸坏,阻止其卖淫。甲成立正当防卫。()×

39.甲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缓刑期满后的第3年又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甲构成累犯。()×

40.甲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可以假释。()×

41.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42.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被摔死。这是方法错误,甲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43.甲因涉嫌贪污罪被逮捕,关押期间揭发了吴某犯有受贿罪,经查证属实,甲属于立功。()√ 44.甲在参与聚众斗殴中将乙打死,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45.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46.甲在制服不法侵害人后,又对其实施加害行为,甲成立故意犯罪。√ 47.甲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甲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甲属于犯罪未遂。()×

48.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之中撞上汽车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49.减轻处罚可以是刑种的减轻,也可以是刑期的缩短。()√ 50.减刑不同于减轻处罚。()√ 51.减刑其实就是改判。()× 52.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53.教唆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教唆人单独构成间接正犯。()√

54.紧急避险不适用于在职务上或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比如消防队员不能为了避免火灾对本人的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

55.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56.量刑情节包括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

57.没收财产的范围限于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

58.某甲意图杀害某乙,向某乙开了一枪,结果打死一人,打伤一人,某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59.任何犯罪都必然使犯罪客体受到一定的侵害,但不一定损害犯罪对象。()√

60.如果行为人的某种行为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即使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也不构成犯罪。()√ 61.实施绑架过程中,故意致被害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罚。()× 62.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 6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也就意味着应该绝对的同罪同罚。× 64.首要分子是一种主犯,但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65.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应否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上。()√ 66.数罪并罚时,“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 67.司法工作人员刑讯逼供致被告人死亡的,按照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罚。()√ 68.死缓不是独立的刑种,而是执行死刑的方式。()√

69.死缓制度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之后再执行的制度。()×

70.所有犯罪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犯罪之日起算。()×

71.危害结果必须是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法定的实际损害。()×

72.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适用我国刑法。()× 73.我国刑法对不同的犯罪停止形态规定了不同的刑事责任,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 74.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如果已经经过外国审判或在外国受过刑罚处罚的,我国刑法不予追究。×

75.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76.我国刑法规定,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7.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78.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情节包括加重、从重、从轻、减轻处罚情节。()× 79.我国刑法体系在“节”下设“条”、“款”、“项”等层次。√ 80.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8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犯罪的,我国刑法不予追究。()× 82.想象竞合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 83.刑罚是犯罪分子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

84.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刑事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85.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所以,我国刑法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 86.刑法的体系就是刑法规定的、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各种刑罚方法的总和。× 87.刑法的效力包括刑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以及对人的效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88.刑法修正案是刑法典的当然组成部分。√

89.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是人实施行为时具备的相对自由意志能力,达到一定年龄的人都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90.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91.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对与自己的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认识错误,也不会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92.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93.一般认为,我国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

94.乙准备使被害人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勒死,但未待实施勒杀行为,被害人因吃了乙投放的安眠药死亡。这是构成要件提前实现,乙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95.有犯罪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 96.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原判刑期。()×

97.在公检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法院已经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98.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指导下,扩张司法解释和限制司法解释都是越权违法的。×

99.张某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期满后的第3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张某构成累犯。()√

100.正当防卫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对方的犯罪行为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指的是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空间区域,即我国的领陆、领海和领空。× 主刑是对犯罪适用的主要的刑罚方法,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并科适用。()×

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仅要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要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

二、单选题

1.()是决定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首要条件。犯罪客体 2.“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罪刑法定原则

3.2003年9月28日零时许,唐某在河南省某大桥南东河堤用钢锯、钳子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在此铺设已断开的通信电缆割成小截,盗走120米,价值7500元,随后,在大桥南引桥西边,将市政设施管理处正在铺设的路灯电缆割断盗走40米,价值980元。唐某的行为构成()。唐某的犯罪行为构成破坏军事通信罪和盗窃罪,实行并罚

4.2005年4月至9月间,赖某为牟取私利,先后两次以2000元的价格从河南省驻马店市购买了伪造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证、军车车辆驾驶证、军车行车执照等证件共20本,并以500至800元的价格卖出,获得赃款3500元。赖某的行为构成()。买卖武装部队证件罪

5.2010年2月,陈飞经高某介绍,在重庆市渝北区某小区外的公路旁,以人民币5000元的价格从王某处购得一辆无任何合法手续的长安轿车一辆,供自己使用。经鉴定,陈飞购买的轿车价值49600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陈飞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6.保险事故的证明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应当认定为()。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7.被告人甲与乙有私仇。甲为了报复乙,在乙楼下的垃圾桶里埋下了炸药和雷管,试图在乙倒垃圾时炸死乙,但连续5天乙都未到楼下倒垃圾,乙的邻居丙在倒垃圾时被炸成重伤,垃圾桶被炸坏。甲行为构成何罪?()爆炸罪 8.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应当同工同酬。管制

9.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 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10.承担资产评估的中介组织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应如何处理?()以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和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数罪并罚

11.程某,男,50岁,某市居民。在解放南方某沿海城市的战役中,程某将明知是畏战躲避的某部士兵杨某收藏起来,并对外人称是前来避难的亲属。当杨某后被同部队的战士发觉后,程某继续以其患病为由替杨某庇护。程某的行为构成()。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 12.处断的一罪包括()。连续犯

13.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当认定为()。单位受贿罪 14.对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的,()。应当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15.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存在于()的犯罪中。直接故意 16.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存在于()实施的犯罪中。直接故意

17.放火罪的既遂是指()。放火行为已经引起燃烧物独立燃烧

1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是()。5年 19.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境内 20.构成贩卖毒品罪的自然人主体,必须是年满()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14 21.故意用言语行为挑逗、刺激对方,诱使对方首先进行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借机加害对方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防卫挑拨 22.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到两年

23.何某和蔡某系银行营业所会计、出纳,利用职务之便,为私营业主刘某个人账户空存24万元,由刘某利用该账户24万元进行验资注册私人公司。试问本案中,蔡某、何某和刘某的行为构成:()何某和蔡某构成挪用公款罪,刘某属于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24.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调查地形,乙负责望风,丙负责入室行窃。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复杂的共同犯罪

25.甲、乙、丙三人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组织实施了盗窃电力的行为,情节严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应当以盗窃罪追究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

26.甲、乙上山去打猎,在一茅屋旁的草丛中,见有动静,以为是兔子,于是一起开枪,不料将在此玩耍的小孩打死。在小孩身上,只有一个弹孔,甲、乙所使用的枪支、弹药型号完全一样,无法区分到底是谁所为。对于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甲、乙不构成犯罪

27.甲对乙实施抢劫,乙奋起抗争,恰遇甲之好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共抢得乙身上钱财若干。甲、丙的共同犯罪属于()。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28.甲放在卧室手提包里的5000元被乙所盗,为了报复乙,甲向公安机关谎称被盗6.5万元,并指使丙证明自己被盗6.5万元,甲的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

29.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30.甲某,某银行办事处出纳,在该办事处工作人员下班回家之后,携带作案工具进入办事处工作厅,用托升桌面、拉开抽屉等方法先后从该办事处主任、出纳等人的办公桌抽屉内盗出库房的两串钥匙,然后用钥匙打开库门,撬开钱箱,盗出102余万元。关于此案,下列哪种说法正确?()甲某构成盗窃罪

31.甲某,男,20岁,将独自在外玩耍的邻居家的三岁幼儿骗出后藏到一个朋友家,对朋友谎称是亲戚家的孩子让朋友帮忙照顾几天。之后,甲通过变声给邻居打电话,称准备好25万元的赎金,否则就再也见不到孩子了。邻居报警后,警察将甲某抓获。甲某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32.甲某看乙某被汽车撞倒,手包被甩出很远,又看到肇事车辆逃逸,将乙丢在远处。乙因左腿骨折不能站立,坐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甲见此情形,捡起乙的手包,不顾乙的警告劝阻,扬长而去,经查,手包中共有人民币5000元。对此,甲构成()。抢夺罪

33.甲某原系某乡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在某厂征用村里土地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作废收款收据等手段套取征地补偿费10万元,据为己有。甲某构成()。甲某构成贪污罪

34.甲某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持刀劫持一名女青年乙至僻静处,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在强奸行为过后,甲又摸出了乙随身携带的钱包和手机,乙因为害怕没有提出异议。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甲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 35.甲某在邮电局工作期间,经常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开拆经手投递的信件和邮包,仅在一年间就累计拆看信件100余封,包裹50余件,从中窃取财物1万余元,造成恶劣影响。对甲某应当()。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36.甲弄虚作假,采用将高关税税率货物伪报为低关税税率货物的方法进口货物,偷逃关税2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37.甲是电气设备维修工,负有维修车间电气设备的任务。在其当班期间发现电气受损,有引起火灾的危险,但由于对领导不满,故意不予维修,以致引起火灾,损失重大。对甲应以何罪论处?()放火罪

38.甲为了杀死妻乙,将准备好的毒药偷放在乙要服用的中药汤中。乙嗅到气味异常,遂把它倒掉,并报告公安机关,查明中药汤中含有磷化锌。公安机关将甲予以拘留。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实行终了的杀人未遂 39.甲为杀死乙,向乙家投炸弹,造成乙死亡,房屋炸毁,甲的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 40.甲为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而伪造公文、印章,甲的行为属于()。牵连犯

41.甲系市政府某局局长,因为急于筹款自用,对建筑商乙谎称能安排工程项目。乙送上人民币20万元,以求获得承包工程,甲遂接受。甲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42.甲乙两家有仇。某晚,两拨人在歌厅发生斗殴,甲、乙恰巧在场并各属一方。打斗中乙持刀砍伤甲小臂,甲用木棒击中乙头部,致乙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

43.甲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不久,司法机关查获甲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曾盗窃价值约六千余元的财物。对甲应当()。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44.甲在担任某市商业网点管理办公室主任期间,违反有关网点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擅自将网点资金620万元出借给美达实业有限公司。期间,美达实业有限公司先后归还360万元,尚有260万元未归还。在出借的过程中,甲未谋取任何个人利益。甲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45.甲在路上捡到一钱包,发现内有少量现金和一个身份证,于是用该身份证去办理了一个手机卡,使用此手机卡大量打电话,欠费5000元后将手机卡丢弃。对甲的行为如何定性?()诈骗罪

46.交通运输肇事后因何种情形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

47.警察甲临时亟须用钱,便找个体户乙借钱。乙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甲将公务用枪交给乙质押,乙借给甲5万元现金,借期1个月。1个月后,甲无力偿还借款,乙便向公安机关报案。甲、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甲非法出借枪支罪、乙非法持有枪支罪

48.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被抓回。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甲主观上是过失,乙是故意

49.李某盗窃了一批珍贵的古董文物,为了避免罪行暴露被抓便将文物藏在自己的私密地窖内十年之久。多年之后李某见文物被盗**已经渐渐平息,遂将文物拿出,为了方便携带和销赃,李某将部分文物砸碎。下列选项中对李某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牵连犯

50.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应以()论处。强奸罪

51.梁某在某国有公司任行政办公室主任,通过该国有公司的集体研究,由梁某负责销售该公司开发的某大厦的商品房。梁某在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最低销售价格的前提下,隐瞒实际的售房价格,占有售房合同价和实际售房价的差额价款,共计25万元。如何评价梁某的行为?()因梁某所销售的商品房属于国家的公共财产,实际售房全都归公司所有,其行为构成贪污罪

52.刘某受委托担任李某受贿一案的辩护人,期间在李某妻子的陪同下,分别找证人王某、张某、熊某、彭某调查时,将上述人员陈述的“送钱是为了调动和提拔”改为“是给李某买烟酒和衣服的”。并将其搜集的证据材料在法院开庭审理李某受贿案时当庭出示,提出李某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的辩护意见,致使人民法院没有当庭认定彭某向李某行贿9000元的犯罪事实。但是,人民法院并没有因为刘某的辩护而宣告李某无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刘某的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

53.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54.刘某与陈某、王某预谋,为涉嫌贩卖毒品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戴某做虚假传染病鉴定,以达到取保候审的目的。刘某向陈某行贿现金1500元后,陈某为其违规出具了戴某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的刑事诉讼医学鉴定书。同年刘某在向公安局政委汇报戴某一案时,就犯罪事实部分作了虚假汇报,导致犯罪嫌疑人戴某于当日被取保候审,影响了案件的正常诉讼。刘某的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

55.没有实际不法侵害行为发生,行为人误以为受到侵害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刑法理论上称为()。假想防卫 56.免除处罚是指()。作有罪宣告,由于犯罪情节轻微而免除其刑罚处罚

57.某单位工作人员甲乘被借调收款之机,在一周内三次窃取现金数千元,甲的行为属于()。连续犯 58.某高级法院副院长出版了一本刑法学教科书,对刑法的若干问题作了阐释。这种解释属于()。论理解释 59.某国有保险公司理赔人员李某指使投保人某甲编造虚假的保险事故,由自己进行虚假理赔,将骗取的50万元保险金均分。问某甲的行为构成何罪?()贪污罪

60.某甲虚构某乙侮辱妇女的犯罪事实,并在众人中散布,某甲应构成()。诽谤罪

61.某住宅小区在招聘物业管理人员和保安时候,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仍然招聘了大量的逃离军队的军人,该单位的行为构成()。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 62.挪用公款罪在主观上()。故意,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63.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应采取()。构成要件说

64.彭某因私愤蓄意杀害韩某。一天在韩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枪里面尚有子弹3颗,彭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开枪射击,彭的行为是()。犯罪中止 65.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处罚。从轻或减轻 66.数罪并罚时,对数罪中有无期徒刑、死刑的,只能采取()。吸收原则

67.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负刑事责任。抢劫和绑架行为 68.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69.王某因与张某发生纠纷,心中忿忿不平,遂在他人面前扬言:“以后一定要杀掉张某!”王某的扬言属于()。犯意表示

70.王某在出国进修前把一批珍贵物品托其好友,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李某保管,2年后,王某从国外归来,但李某谎称保管物不慎丢失,拒不交出王某交其保管的物品,李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71.王某在担任某市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室副主任期间,负责某在建大街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李某分包了在建大街工程中的大型购物中心钢结构安装工作,在施工期间,王某只是阅读了李某等人呈报的钢结构安装工作安全报告,未到现场进行过任何检查活动。李某的施工队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导致脚手架坍塌,致使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卫措施的施工工人陈某和马某坠地死亡。王某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72.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侵犯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73.我国的刑法分则根据犯罪的()不同,将犯罪分为十大类。同类客体

74.我国公民特别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中国公民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的,构成()。背叛国家罪

75.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保护原则 76.我国刑法的溯及力原则是()。从旧兼从轻 77.我国刑法分则编分为()章。十

78.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或我国公民犯罪,()可以适用我国刑法。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且按照犯罪地法律也应受刑罚处罚的 79.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是()。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80.我国刑法学普遍公认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犯罪构成

81.无业人员黄某,多次以中纪委某处处长的名义出席活动,称其办理过众多大案要案,骗得诸多人的信任,并称自己能帮人调动工作,收取大量现金礼品,并以虚假名字在交友网站注册资料,以期交得女友,同时与多名女子交往,但未曾与各个女子见面,在查处某案子中被牵连查出,黄某的行为()。构成招摇撞骗罪

82.吴某携带老虎钳等作案工具窜至石狮市某炮兵连3号阵地坑道内,盗走正在使用的军事通信电缆15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800元。吴某的行为构成()。破坏军事设施罪 83.武装掩护走私的,构成()。武装掩护走私的,构成()。

84.下列各罪中只有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是()。战时拒绝、故意延误军事订货罪 85.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金融诈骗罪?()以虚构的单位签订合同 86.下列行为,可以判处死刑的有()。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故意伤害他人,并造成严重残疾的 87.下列行为人完全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是()。完全不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88.下列行为中,成立故意犯罪的是()。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

89.现役军人盗窃武装部队的枪支弹药爆炸物之外的武器装备或者军用物资的,构成()。盗窃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

90.刑罚适用的对象是()。犯罪人

91.刑法条文就某一种故意犯罪的既遂状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称为()。基本的犯罪构成 92.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93.刑法中废除了类推,这标志着我国刑法坚持了()。罪刑法定原则 94.行贿罪的主观目的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95.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96.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是()。犯罪未遂 97.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 98.徇私枉法罪只能由()构成。司法工作人员 99.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一般客体 100.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应定()。拐卖儿童罪

101.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行为犯 102.引诱不满14岁的幼女卖淫的,应当以()论处。引诱幼女卖淫罪 10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要条件。危害行为

104.战时战士小刘因贪生怕死,畏惧战斗,当阵地遭敌人攻击时,躲在掩体内不敢积极还击,其行为构成()。违令作战消极罪

105.张某多次召集他人秘密商量,意图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统一的的多民族的国家和民族团结。但由于其中一人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张某等人未及实施具体的行为,即被抓获。张某等人的行为属于()。分裂国家罪既遂

106.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107.张某花费6000元从一人贩子手中收买了妇女钟某,并强行与钟某发生了性关系。对张某的行为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

108.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本案中,赵某的行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109.治安联防队员甲夜间巡逻时抓到可疑分子乙,怀疑其为小偷,即把其叫进室内讯问。乙否认偷了东西,甲便把乙捆起来吊打,强迫其承认。结果,造成乙重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110.住在铁路住宅区的甲经过长期踩点,在铁路上设置路障,阻拦军事行动车辆通过,导致所运军备物资严重损失,致使军事任务完成受到重大影响,甲的行为构成()。阻碍军事行动罪

三、多选题

1.2007年5月21日,陈甲与陈乙在上海市某酒店房间内将四份虚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以及上海至英国伦敦的飞机票发给赵青山、刘斌、李国栋、付瑞雪,并计划冒充中国香港居民搭乘从上海飞往伦敦的国际航班偷越出境。第二日,按照事先的策划,赵等四人由陈甲与陈乙电话指挥依次办理登机手续,均被边检人员发现,并当场抓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陈甲和陈乙的行为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陈甲和陈乙的行为已经既遂 2.2008年5月20日,梁某在郑州市金水区某小区内,趁无人之机,先后从五层至十二层的消防箱内盗窃消防水枪20个、消防栓接口35个、铜质减压孔板6个,价值人民币2150元。被小区物业人员发现后,梁某持捡拾后变造的武警警官证冒充消防人员,并谎称检查消防器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梁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梁某的行为构成变造武装部队证件罪,梁某应当数罪并罚,在案发后,梁某如果能够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3.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法定的义务,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 4.蔡某犯抢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3年缓刑期满后,公安机关经人举报发现蔡某在缓刑考验期内第2年曾犯盗窃罪,对蔡某的处理,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构成累犯,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单独追究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对抢夺罪所判刑罚不再执行,撤销缓刑,执行抢夺罪的原判刑罚 5.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险的威胁,避险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遭损害而实施,避险行为必须是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 6.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7.罚金刑的执行方式有()。一次或分期缴纳,强制缴纳,随时追缴,减免缴纳

8.法律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有哪些?()走私淫秽物品罪,高利转贷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9.犯劫持航空器罪,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处死刑?()致人重伤、死亡的,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 10.犯罪的三大属性为()。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1.犯罪既遂的类型包括()。行为犯,举动犯,结果犯,危险犯 12.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犯罪时空上不同,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

13.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制造条件?()拟订犯罪计划,为实行犯罪进行事先调查,清楚实行犯罪的障碍

14.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犯罪着手之后而实行完毕之前,犯罪实行终了而结果产生之前

15.根据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原理,下列()不构成共同犯罪。缺乏意思联络的同时犯罪,同时实施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一方故意,另一方过失而构成的犯罪 16.根据国际条约和惯例,()是我国领土的延伸,适用我国刑法。我国的船舶,我国的飞机和其他航空器,我国驻外使馆,我国驻外领馆

17.根据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分为()。有权解释,学理解释

18.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特殊规定,下列哪些情形下可以实行数罪并罚()。牵连犯,想象竞合犯

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抢劫罪,强奸罪

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被判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2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节中属于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有()。未遂犯,教唆未遂的教唆犯

22.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吸收犯一般具有以下哪些形式?()重行为吸收轻行为,主行为吸收从行为,实行行为吸收非实行行为

23.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主体是下列哪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 24.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有()。个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数额较大的,个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5.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 26.关于渎职侵权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敌意向在押人员通风报信、提供条件帮助其脱逃的,属于私放在押人员行为,伪造、变造有关法律文书、证明材料,以使在押人员逃跑或者被释放的,属于私放在押人员行为,行政执法人员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属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行为

27.广义的刑法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2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下哪些形式收受请托人财物以受贿论处?()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的,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的,由请托人出资进行“合作”投资或以合作投资的名义荻取“利润”的,接受请托人以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为名,使特定关系人不实标工作却获取所谓薪酬的 29.甲、乙、丙三人共同实施盗窃罪,犯罪完成之后,甲、乙已携带赃物离开现场,丙正要离开现场,便被被害人抓住,丙为了挣脱逃跑,用暴力将被害人打倒后逃离现场,数日后,三人全被抓获,此三人的行为()。丙构成抢劫罪,甲、乙二人为共同犯罪,以盗窃罪定罪,甲、乙、丙三人应分别定罪

30.甲参加某外国恐怖组织并接受其指派潜入中国进行恐怖活动,先后杀死2人,绑架1人。甲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积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绑架罪

31.甲的女友乙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逮捕,羁押在某县看守所。甲曾因犯罪在该看守所服刑,对看守所的情况比较熟悉,遂产生将乙“救出”的念头。两天后,甲穿上事先购买的假警服和警帽,携带作案工具进入看守所,盗出监房钥匙,进入监舍将正在睡觉的乙叫出。乙跟随甲往前走,听出是甲的声音,便问:“怎么是你?”甲说:“来救你!”甲将其女友乙“救出”后,提供钱财、交通工具和隐藏场所帮助乙逃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甲的行为触犯了两个罪名:脱逃罪和窝藏罪,在共同脱逃犯罪中,甲起主要作用,是主犯,甲的行为属于牵连犯,根据“择一重罪从重处断”的处罚原则,以窝藏罪处罚

32.甲和好友乙、丙等十余人在世纪歌城301房间聚会期间,发现302房间的陆某等四人经过301房间时站在301房间门口查看,甲等十余人在酒后对陆某等四人进行殴打,致使陆某全身多处受伤,其余三人头部、胸部受伤。案发后,甲等十余人潜逃。十余天后,甲骑摩托车在某地闲逛,民警杨某发现其形迹可疑,便明示警察身份要求甲停车接受检查,甲不停车并用尖刀将杨某划成轻微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甲一伙人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甲划伤民警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甲应当数罪并罚 33.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入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 4000 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甲属于间接正犯

34.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35.甲某是某中药厂厂长,组织该厂生产大量假药销售给个体医生,销售额达到l6万元,其违法所得均归本单位所有。其中售出的假药在使用中造成一人右手终生残疾的后果。甲某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属于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

36.甲为年满15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该负刑事责任?()抢劫,放火

37.甲乙在楼顶施工,收工时有许多建筑垃圾,甲乙不想一一搬下去,两人便抬起扔下去。第一次扔没事,第二次扔时将路过的工友丙砸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甲乙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 38.甲于一日深夜,戴面罩将邻居乙劫持到郊外,将其强奸。恐乙认出自己,遂将乙杀死。对甲的行为的认定分析错误的是()。应视为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按强奸罪定罪处罚,按故意杀人罪处罚,按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对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择一重罪处断

39.假释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的犯罪分子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40.减刑的关键条件是()。有悔改表现,有立功表现

41.减刑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的犯罪分子。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42.军人违反职责罪中所称的战时,应该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遭敌人突然袭击时,部队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

43.李某利用担任某市市长、市委书记职务上的便利,接受时任该市驻京办联络处主任王某调动工作的请托,为王某、张某职务调动和晋升提供了帮助,非法收受该二人给予的人民币共计48万元。同时在任职该市国债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严重不负责任,使得该市政证券公司违法成立,长期存在,超发国债,违规经营,致使国有资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关于李某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有()。李某构成受贿罪,李某构成玩忽职守罪,李某的行为构成数罪并罚

44.李某在公路上被一汽车撞成重伤,血流不止,司机畏罪逃走,王某驾驶农用三轮车经过,李某向王某呼救,希望王某送他去医院,王某看李某的行头,提出要李某给500元钱才肯帮助,李某出于无奈便答应了王某的请求,王某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盗窃罪,抢夺罪,侵占罪

45.马某驾驶超载货车,为逃避检查处罚,在接近治理超载检查点时加速行驶。交警示意马某放慢速度接受检查时,马某未听从,致使一名交警受伤。关于马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马某以高速行驶的胁迫方式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马某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

46.某机场海关科长刘某、副科长徐某与走私集团里应外合,走私集团先在各地物色客户,进行揽货。他们先与客户签订普通货物买卖合同,随后以运输普通货物的名义,把限制入境的洋垃圾等物品从香港船运到各港口。通关前剪断关锁,将事先准备好的合法物品与运来的非法物品交换,再运至海关报关。海关“内鬼”为其大开方便之门。用限制入境的“洋垃圾”冒充合法货物蒙混过关,走私固体废物共计718吨,其中不乏重金属。本案的定性,说法正确的是()。刘某与徐某为主犯,其他一干为从犯,本案属于集团犯罪,本案应定走私废物罪 47.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造谣,诽谤 48.数行为在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49.私分国有资产罪只能由()构成。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公司、企业,人民团体 50.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然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某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只被轻伤 51.偷税罪的主体包括()。纳税人,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扣缴义务人

52.王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第四年,再次犯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二年零九个月有期徒刑。人民法院不能对王某适用下列哪些制度?()假释,缓刑 53.伪造货币罪可能判处死刑的情形有()。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具有特别严重的情节,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

54.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55.我国刑法的法律性质包括()。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56.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57.我国刑法的任务包括()。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58.我国刑法典以()为基本组成要素。编,章,节 59.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包括()。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帮助犯 60.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消灭的主要法定原因包括()。超过追诉时效,经过特赦免除刑罚 61.洗钱罪的对象是()。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恐怖活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62.下列关于分裂国家罪的说法正确的有()。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统一,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境内外公民 63.下列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说法正确的是()。多数犯罪由一般主体构成,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

64.下列关于徇私枉法罪和伪证罪的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徇私枉法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司法职务之便,伪证罪则无利用司法职务之便的行为特征,徇私枉法罪是一种滥用司法职权的行为,伪证罪则是一种妨害司法活动的行为 65.下列机关中,()有权进行司法解释。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66.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又杀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又强奸被组织人

67.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共同犯罪()。教唆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的,与完全尚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一起放火的,同时故意犯罪但主观上无联系的,有共谋但无共同行为的

68.下列哪些情形应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论处?()乙因与单位领导存在矛盾,即擅自对单位在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修改操作,给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造成严重的混乱,丁为了显示自己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本事,设计出一种计算机病毒,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后果

69.下列哪些行为不是正当防卫?()防卫挑拨,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事后防卫 70.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欠缺主体性的自然现象,欠缺有害性的行为,欠缺法定性的行为,欠缺有意性的行为

71.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之外的情报的行为,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没有标明密级的事项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的,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或者情报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组织和个人的

7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尾随被害人的行为,守候被害人的行为

73.下列哪种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投保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保险事故的证明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保险诈骗提供便利,单位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 74.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刑法的处罚比当时的法律轻的

75.下列情形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判刑的有()。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76.下列情形中,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的有()。利用迷信手段欺骗妇女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利用妇女极度疲劳昏睡之机,冒充其丈夫与其发生性关系的 77.下列人员中,()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刑法规定的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都受我国刑法管辖。某工业局局长,某武警总队文工团演员,某部办公厅秘书

7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周某完全按照医疗操作规程对患者注射青霉素后,就诊人发生过敏反应,经抢救无效死亡,属于意外事件,村民赵某利用一些具有一定疗效的偏方偶尔为群众治病,并未开办诊所以此为业,不属于违法犯罪,非法行医罪是情节犯,而医疗事故罪是结果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并发症死亡,非法行医的贺某对其死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7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用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属于牵连犯,应按照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以放火罪、爆炸罪定罪处罚,以武装叛乱、**方式阻碍军事行动,属于牵连犯,应按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从一重罪处罚,即以武装叛乱、**罪定罪处罚,聚众冲击军事禁区而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属于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行为人在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过程中,因实施暴力造成犯罪对象身体被伤害的,属于牵连犯,应当从一重罪处罚

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贿后故意向他人泄露国家秘密的,可以按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处罚,行为人滥用职权以妨害作证或者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为手段而徇私枉法,其手段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理原则,从一重罪即徇私枉法罪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其手段行为又触犯了刑讯逼供罪或者暴力取证罪的,应从一重罪即徇私枉法罪处罚,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如果仅就附带民事部分作出枉法裁判,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

81.下列行为中,构成走私普通物品、货物罪的是()。汤某因欠他人巨额债务,私自将其所有的独资企业免税的2辆进口高级轿车以市场价充抵债务,王某得知石某走私进口了一批VCD影碟机后,即以220万元向其购买了500台,准备在市场上出售

82.下列选项中,单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有()。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

83.下列有关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本罪,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在客观上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 84.下列诸罪中是继续犯的有()。非法拘禁罪,重婚罪,遗弃罪

85.谢某以3千元从人贩子手中买妇女王某为妻,王某不从,谢将其锁在屋中3天3夜。第4天,谢某看王某已睡着,即进屋欲与王某发生性关系,王某惊醒后极力反抗,终因气力不支被谢某奸淫。谢某的行为构成何罪?()强奸罪,非法拘禁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86.刑罚对犯罪分子专门适用的功能有()。惩罚功能,改造功能,感化功能 87.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对地域的效力,对人的效力 88.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文理解释,立法解释

89.刑法有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之分,特别刑法包括()。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90.刑法中的“罪过”是指()。故意,过失

91.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作为形式,不作为形式

92.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行为之一。为自己虚开,为他人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 93.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后罪发生于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以内

94.一般认为,对下列哪些行为不能或不宜进行防卫?()合法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过失犯罪 95.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以非法销售为目的,不按规定的品种制造枪支,以非法销售为目的,制造无号枪支,在境内销售为出口制造的枪支,超过限额制造枪支

96.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一行为构成间谍罪?()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97.以下各项中可以撤销缓刑的情况包括()。甲在缓刑考验期内强奸妇女,乙在缓刑考验期内被发现在法院判决前还犯有盗窃罪,丙在缓刑考验期内数次违反法院判决中规定的在缓刑考验期内禁止其进入歌舞厅的规定 98.以下关于结果加重犯,说法正确的是()。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基本犯罪行为,一行为在基本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造成了加重结果,在基本犯罪和加重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对于加重结果主观上存在过失 99.以下哪些犯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抢劫罪,绑架罪

100.以下哪些情况,应当被剥夺政治权利?()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被判处死刑的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 101.以下哪些人不得适用假释?()累犯,犯抢劫罪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的

102.以下哪些行为属于非实行行为?()犯罪的预备行为,犯罪的组织行为,犯罪的教唆行为,犯罪的帮助行为 103.以下哪些属于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赔偿经济损失,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

104.以下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挪用特定款物罪的行为对象为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特定款物,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定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不同 105.以下刑罚由公安机关执行的是()。管制,剥夺政治权利

106.以下选项所列行为中,哪些构成抗税罪?()以暴力方法拒不缴纳税款,以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以暴力抗税过失致人死亡

107.以下属于危险犯的是()。放火罪,爆炸罪 108.以下属于我国刑罚中的主刑的有()。拘役,管制

109.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包括()。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

110.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111.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不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特殊性体现为()。范围的特定性,内容的法定性 112.在以下犯罪形态中,行为人实施了数个行为的有()。连续犯,牵连犯

113.张某偷偷给孙某投放一种精神药物,导致孙某失眠、呕吐、腹泻不已。孙某无法查清病因。此时张某电话告知孙某:“药是我下的,想要解药,给3000元!”孙某为了早日康复便给张某3000元。张某的行为触犯()。故意伤害罪,敲诈勒索罪

114.张三意欲使李四在跑步时被车撞死,便劝李四清晨在马路上跑步,李四果真在马路上跑步时被车撞死,张三的行为()。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与李四的死亡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15.赵某与梁某成立永立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该公司无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和签约权。2006年4月期间,赵某与梁某擅自招收和通过他人招收赴马来西亚的出国劳务人员,以旅游的名义骗取出境证件,先后多次组织120余人以旅游的形式出境赴马来西亚非法务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赵某与梁某的行为构成骗取出境证件罪,赵某与梁某的行为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本案应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论处 116.重婚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无配偶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已有配偶者与未婚的他人结婚的,事实重婚

117.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罪刑法定化,罪刑实定化,罪刑明确化

第二篇: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绪论

一、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刑法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部门,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而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因此,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二、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一切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刑法学的根 本方法。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根本方法之下,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历史 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综合研究的方法等等,都是刑法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具体方法。

三、刑法学的体系

一般而言,目前我国刑法学的理论体系包含刑法学总论与刑法学各论两大部分:刑法学总论研究刑法的原则、原理与共性制度问题,主要包括刑法的概念和性质、刑法的创制和发展、刑法的目的和任务、刑法的体系、刑法的解释、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等刑法通则、通论性的问题,以及犯罪概念、犯罪构成、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犯罪特殊形态、定罪、刑事责任、刑罚原则、刑罚种类、刑罚制度等有关罪、责、刑的刑法总论性的问题;刑法学各论研究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种各类具体犯罪的罪责刑问题。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法的性质

二、刑法的性质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刑法的阶级性质,即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质,即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最为严厉的强制性。

三、刑法的任务 刑法第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这一规定,刑法的任务或曰机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 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

四、刑法的解释:

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刑法解释的类型:

按解释效力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规范本身需要明确界限,或者为解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出的有关刑事司法解释的原则性分歧而进行的解释。

司法解释:就是由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按解释方法划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界定标准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精神、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意义的准则。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所谓罪刑法定,就是指行为之定罪处刑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其基本要求是:罪刑规范的法定化、实定化、明确化。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所谓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就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其基本要求是:无论是追究犯罪人还是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均应贯彻适用刑法上的平等与公正。

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所谓罪责刑相适应,就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其基本要求是:刑事立法上要依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设置体现区别对待的刑法制度与轻重有别的具体犯罪的法定刑幅度;刑事司法中要重视量刑、纠正重刑主义,实现执法和谐。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刑法效力范围的含义

刑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以及对什么人具有效力。

二、刑法空间效力的含义和原则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第一、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我国刑法典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含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空间区域。具体包括:A领陆,即国境线以内的陆地及其地下层,这是国家领土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B领水,即国家领有的水域,包括内水、领海及其地下层。C领空,即领陆、领水的上空。

2、我国刑法典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根据我国承认的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各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不受驻在国的司法管辖而受本国司法管辖。据此,我国驻外使馆、领馆内发生的任何犯罪都适用我国刑法。

我国刑法典第6条第3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二)“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含义:

1、刑法典第11条关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辖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出的例外规定。我国目前除了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国家主权,统一管理外交与国防事务外,香港和澳门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保持不变,全国性的刑法对其没有适用的效力。

3、刑法典第9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4、新刑法典施行后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对此,应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予以处理。第二、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刑法典第7 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第7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第三、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

刑法典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第三、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 刑法典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刑法的溯及力问题。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 从轻原则。

第四章:犯罪概念

一、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其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方面:

犯罪是严惩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二、犯罪概念的意义:

犯罪概念是统一认定犯罪和划分罪和非罪界限的总标准。

第三篇:回首新中国刑法学研究五十年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前进步伐,新中国的刑法学研究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的50个春秋。回首50年来的刑法学研究,对新世纪的刑法学研究将是一个有益的启迪。

一、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历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成文刑法的国家。对刑法及其功效的研究历来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刑法始终是作为维护现存的社会关系的工具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就于1949年2月发出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强调“人民的司法工作不能再以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为依据,而应当以人民的新的法律为依据”。1949年9月为新中国的成立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建立人民的司法制度”。《共同纲领》的这些宣言,敲响了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的钟声。

为了建立、发展和完善新中国的刑法制度,刑法学者们和刑法实务工作者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新中国的刑法学研究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经历了一个坎坷曲折的、难以忘怀的历程。回首50年的历程,可以说,新中国刑法学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创建时期〔1949—1957〕

新中国的刑法学,开始于对旧刑法的批判和维护新政权的斗争;借鉴于前苏联刑法理论成果;形成于巩固新政权的实践。

新中国建立之初,社会阶级矛盾错综复杂,敌我斗争十分尖锐,反动势力的颠覆破坏活动十分猖獗。为了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国家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运动和“五反”运动,使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得以巩固。这个过程所产生的运用刑法手段同反革命及一切破坏新政权、新秩序的行为作斗争的客观需要,开创了新中国的刑法学研究。特别是1952年开展的全国性司法改革运动,在整顿和纯洁人民司法机关、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的同时,在刑法学领域,系统地批判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形成的旧法观念,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在刑法学研究中的支配地位,并且导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刑法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新中国的刑法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个时期的刑法学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论证镇压反革命对维护新政权的必要性。

在镇压反革命、开展“三反”运动和“五反”运动的过程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委员会于1951年编印了《镇压反革命》〔第一、二辑〕,西南司法部编写、西南革大于1953年印制了《惩治贪污与保护国家经济建设》,《新中华》1950年第8期发表了李建钊撰写的“论〈惩治反革命条例〉”,《西北司法》1950年第3期发表了贺连城撰写的“对反革命为什么必须严厉镇压”,《政法研究》1955年第3期发表了李猛撰写的“如何认定反革命罪”、第4期发表了蔡云岭撰写的“坚决镇压反革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这些书籍和文章,反映了当时刑法理论在研究反革命罪和贪污等经济犯罪方面的成果,对镇压反革命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地论证,也为当时制定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等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个时期的刑法学研究为运用刑法维护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研究刑法规范,为新中国的刑事立法做理论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刑法工作者积极总结和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实践,为创建新中国的刑法制度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组织一批刑法专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其中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立法的目的是保卫人民民主的国家,人民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及人民民主主义的法律秩序,防止犯罪的侵害”:“凡反对人民政权及其建立的人民民主主义的法律秩序的一切危害社会行为,均为犯罪”:“以推翻、破坏或削弱人民民主政权及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革命成果为目的之一切严重的危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行为,为反革命罪”。

1954年9月,随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中央人民政府的刑法专家们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初稿〕》,其中明确提出:“一切背叛祖国、危害人民民主制度、侵犯公民的人身和权利、破坏过渡时期的法律秩序,对于社会有危险性的在法律上应当受到刑事惩罚的行为,都认为是犯罪。情节显然轻微并且缺乏危害结果,因而不能认为对社会有危险性的行为,不认为犯罪”。1954年10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法律室的主持下,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起草工作,到1957年6月,写出了第22稿。195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室编印的《关于刑事案件的罪名、刑种和量刑幅度的参考资料》,对刑法的起草工作起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3、学习借鉴前苏联的刑法理论,建立新中国的刑法学体系。

为了创建新中国的刑法学,在批判旧的刑法观念的同时,刑法学者们翻译出版了一批前苏联的刑法学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刑法理论。如由彭仲文翻译、大东书局1950年出版的《苏联刑法总论》〔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4年出版的《苏维埃刑法总则》,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分别于1955、1956、1957年出版的《苏维埃刑法论文选择》〔第一、二、三辑〕,以及这个时期翻译但在195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前苏联学者特拉伊宁的《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等。这些著作,对新中国刑法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新中国刑法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54年以后,随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实施,新中国的刑法学研究迅速发展,由最初的学习借鉴和批判,走向探索适应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刑法制度和刑法学体系的阶段。特别是当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办公厅法律室主持的刑法起草工作和各政法院校的刑法教学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刑法学研究的深入。1956年2月,在司法部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和北京政法学院刑法刑诉法教研室合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教学大纲》;1957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编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讲义〔初稿〕》上、下册;1957年4月,东北人民大学出版了张中庸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57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刑法教研室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讲义》;1957年10月,西南政法学院刑法教研室编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讲义〔初稿〕》。这一部教学大纲和四部教材,比较系统地论证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实际和基本要求相适应的刑法理念和刑法原理,勾画了刑法总则的体系,阐述了新中国刑法的主要内容,从而标志着新中国刑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此外,这个时期,在刑法的因果关系、共同犯罪、刑罚目的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56年第1期上发表的梅泽浚撰写的“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及其在刑法中的运用”,法律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李光灿撰写的《论共犯》一书,《政法研究》1957年第2期发表的史言撰写的“过失罪”一文,《教学简报》1956年第12期、1957年第1期上连续发表的关于刑罚目的的系列文章等,都反映了这个时期刑法学研究的深入。

这个时期,刑法学研究的特点,一是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刑法学研究的指导意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同时注重刑罚运用的策略性,主张实行宽大与惩办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二是强调刑法的阶级性,认为刑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反映,同时宣告与资产阶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刑法制度决裂,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刑法的虚伪性;三是强调犯罪构成理论对认定犯罪的指导作用,主张根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区分罪与非罪;四是强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刑法理论问题。

〔二〕徘徊时期〔1958—1977〕

1958年以后,在批判“修正主义”和反“右派”斗争中,极左思潮甚嚣尘上,一度支配着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刑法学研究受到了法律虚无主义的严重影响,刚刚形成的新中国刑法学处于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以《政法教学》1958年第1期上发表的亦民撰写的“反对刑法科学中的修正主义倾向”和《政法学习》1958年第1期上发表的李克仁等人撰写的“反对刑法教学中的修正主义旧法观点和教条主义”为标志,刑法学研究开始走向低谷。特别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的法制建设遭到空前浩劫,刑法学研究也基本中断。所以一些学者将这个时期称为“停滞时期”。

但是实际上,这个时期的刑法学研究并不完全是一片空白。这个时期的刑法学研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刑事立法问题的研究。

经过4年停顿之后,1961年10月再次开始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的研究探讨。特别是1962年3月22日毛泽东发出“没有法律不行,刑法、民法一定要搞”的指示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室在有关部门的协同下,对1957年写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第22稿进行了反复深入地研究修改和征求意见,最后形成了作为1979年刑法之蓝本的刑法草案第33稿。

2、对犯罪与“两类矛盾”关系的研究。

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刑法学界围绕犯罪与“两类矛盾”的关系,展开了深入而持久的研究。从1958年到1965年,《政法教学》、《政法学习》、《政法研究》、《法学》、《人民司法》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有关犯罪与两类矛盾问题的文章。一些学者认为,两类矛盾学说对刑法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犯罪现象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能把一切刑事犯罪都看成是敌我矛盾,因此在刑事司法工作中定罪量刑时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一些学者就在犯罪现象中如何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司法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以及如何从两类社会矛盾看犯罪的矛盾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一些学者就人民内部的犯罪分子能否作为专政对象,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观点。这些研究和争论,对于运用刑罚同犯罪作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3、对刑事政策的研究。

由于这个时期政治运动较多,一些学者为了适应政治运动的需要,放松了对法律规范的研究,而转向对刑事政策的研究。《政法教学》1958年第3期发表了姜达生等人撰写的“谈谈政策与刑法的关系”一文。此后,一些政法院校的刑法教学逐渐转为以刑事政策的教学和研究为主。1963年北京政法学院刑法教研室编印了《毛泽东同志论人民民主专政与肃反工作讲义》;1969年湖北大学编印了《法律课程学习资料〈第二辑:刑事政策〉》;1976年北京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编印了《刑事政策讲义》。这些教材,主要论述了如何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和处理犯罪问题。

4、对刑法中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

虽然由于法律虚无主义的影响,刑法学研究处于低谷,但还是不断地有一些成果出现。1958年,武汉大学法律系编印了《刑法教学新问题论集》;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编印了《刑法、审判法参考资料〈第二辑〉》。此外,《法学》1958年第5期发表了杨一平撰写的“贪污案件中几个问题的初步研究”,第9期发表了张耀华、陈显静合写的“对盗窃罪的初步研究”;《政法研究》1963年第3期发表了权新广撰写的“谈谈刑法中的因果关系”,1964年第1期发表了杨敦先撰写的“对犯罪危害结果的一点浅见”等。这些书籍和文章,表明这个时期刑法学研究并没有完全停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司法机关一度被迫停止工作。但是,急剧**之后,司法机关很快开始“联合办公”。如何运用刑罚制裁“文化大革命”初期借群众运动实施的杀人、放火、抢劫等严重犯罪行为,成为“专政机关”面临的问题。这个时期,刑法学研究,在表面上,可以说是销声匿迹了。但是应当看到,即使是在急剧**的日子里,有责任感的刑法学者们并没有停止对刑法问题的思考。他们有的在“浩劫”中保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刑事立法的珍贵资料和研究成果,在孜孜不倦的研究;有的在“下放劳动锻炼”甚至在“劳改农场”的繁重体力劳动之余,不断地思考着中国刑法的未来。正是这些刑法学者们的研究和思考,积蓄了新时期刑法学研究的强大动力,孕育了1979年刑法的诞生。

这个时期,刑法学研究基本上是在挫折中徘徊的。其主要特点,一是强调刑法的适用必须为现实斗争服务,但在主张刑法工具论的同时又忽视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功能作用;二是各种刑法观点并存,但是以无产阶级专政为支柱的刑事政策策略思想占主导地位;三是用阶级斗争的理论代替对刑法自身特点的研究。

〔三〕恢复时期〔1978—1985〕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中国的刑法学研究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际上,这个时期的刑法学研究从上半年就开始了。在1978年3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叶剑英借《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宣布:“我们还要依据新宪法,修改和制定各种法律、法令和各方面的工作条例、规章制度”。这给所有法律工作者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同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文化大革命前,曾经搞过刑法草案,经过多次修改,准备公布”,现在“很需要搞个机构,集中些人,着手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此后不久,就组成了一个刑法草案的修订班子,开始了对刑法草案第33稿的研究修订工作。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的颁布实施,使压抑了多年的刑法学研究热忱突飞猛进地迸发出来,新中国的刑法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这个时期的刑法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的:

1、围绕1979年刑法展开。

1979年刑法颁布实施以后,围绕着刑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刑法学界和刑事司法部门进行了积极的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既有总结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对刑法颁布实施的必要性和刑法基本原则的论述,也有领会刑法条文的精神实质,对刑法适用中各种具体问题的分析论证;既有运用刑法基本原理来分析论证刑法规定的合理性,也有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来解释刑法条文中贯彻的基本原理;既有全面讲解刑法规范的小册子,也有对刑法中具体问题初步研究的专题论文。

2、围绕犯罪构成理论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前苏联学者特拉伊宁的《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一书,对新中国刑法学理论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是自《政法学习》1958年第1期发表了邹石山撰写的“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吗?”一文以后,犯罪构成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1978年以后,随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的出现,犯罪构成逐渐成为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从构成犯罪的规格,辐射到犯罪的概念和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以及刑法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构筑新中国刑法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时期,围绕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刑法意义,以及与犯罪构成四个要件有关的各个方面,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3、围绕着青少年犯罪展开。

“十年**”制造和遗留下来的大量社会矛盾,在“文化大革命”结束时迅速爆发出来,其极端表现形式便是各种刑事犯罪的增长,而首当其冲的是青少年犯罪问题。当时青少年犯罪的突出特点是“结伙作案、胆大妄为、不计后果”。对于这些犯罪青少年如何准确适用刑法,是刑事司法部门在刑法颁布实施后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刑法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讨论的内容,涉及到如何认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产生犯罪的原因,如何理智地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以及犯罪的间接故意和复杂罪过、犯罪的动机与目的、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故意犯罪的阶段、共同犯罪的形式及共同犯罪人的罪责区分、罪数问题等一系列刑法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强奸妇女罪和奸淫幼女罪、抢劫罪、流氓罪等具体罪名的刑法适用问题。

4、围绕经济犯罪问题展开。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种改革最初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长期以来对商品经济的批判和压抑,使商品经济积蓄了很大的能量,从而构成对计划经济和传统观念的巨大冲击,以致在改革初期经济犯罪急剧增长,成为又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1982年3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这个决定作出后,刑法学界围绕着与经济犯罪作斗争的必要性,如何界定经济犯罪的范围,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认定经济犯罪的具体形态、如何区分经济活动中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对经济犯罪如何适用刑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场讨论也涉及到打击经济犯罪与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关系问题,引起了有关“法人犯罪”问题的探讨,导致了“经济刑法学”的出现。

这个时期虽然只有短短的8年时间,但是在这个时期出版的刑法书籍和发表的刑法文章,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间刑法学研究成果的总和。其中系统反映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从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教科书有: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刑法刑事诉讼法教研室编著、群众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讲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讲义》;杨春洗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刑法总论》;王作富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刑法各论》;高铭暄主编、法律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刑法学》。

这个时期,刑法学研究的主要特点,一是注重于对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1982年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和1983年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宣传解释,强调严格依照刑法定罪量刑,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诉;二是注重于运用50年代形成的刑法理论来说明和论证刑法规范,强调刑法的阶级性和镇压功能;三是注重于对刑事司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的研究,强调刑法理论研究的实践价值。

应当看到,这个时期的刑法学研究,主要是继承和发扬50年代形成的刑法理论,在已有的刑法理论框架下研究新制定的刑法规范和现实社会中新出现的犯罪问题。虽然在许多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较为系统的理论,但是在刑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并没有重大的突破,在总体上对刑法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因此,这个时期应当视为刑法学研究的恢复时期,它与刑法学研究在1986年以后的发展具有某些明显的不同。

1986年11月,高铭暄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1949—1985〕》,通过对刑法领域51个基本问题上的各种观点的全面介述,系统地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刑法学研究的成就,预告了这个时期的结束。

〔四〕繁荣时期〔1986—1999〕

1986年以后,刑法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论教唆罪》、《刑法因果关系论》等专题论著的出版为标志,刑法学研究开始走向专题性深入研究;以“社会主义刑事责任理论初探”、“论刑罚个别化”等论文的发表为标志,刑法学研究开始将自己的视野伸向刑事责任、刑事法律关系、刑事立法学、刑罚个别化原则、电脑辅助量刑等新的领域;以“对犯罪本质的再认识”、“对犯罪构成要件的反思”等论文的发表为标志,刑法学研究开始对传统的刑法理论进行反思,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这个时期,出版了一大批刑法学论著,发表了大量的刑法学[1][2]下一页

第四篇:刑法学

刑法学#-0001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分)

甲拾得他人的信用卡后,到ATM机上提款2万元,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

2.(1分)

于某流氓成性,一天深夜越墙闯入年轻妇女赵某家,意欲强奸赵某遭受拒绝,于某便拔刀威胁。这时赵某计上心来,口头表示同意并往床上退,于某以为得逞,放松警惕,积极逼近赵某。赵某便从身后的床上操起一把大剪刀朝于某腹部猛捅数次,致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 ×

3.(1分)

丙发现李四掌管大量公款,即和其策划挪用一定款项赌博,李四欣然应允,就“借用”公款50万元给丙,丙属于单纯使用公款,不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

√ ×

4.(1分)

乙欠甲人民币30万元,屡催不还。甲遂纠集丙、丁二人前往乙家中将乙骗到自己开来的车上,挟持乙至邻省一朋友家中拘禁数日。本案中,对甲应定非法拘禁罪。

√ ×

5.(1分)

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 ×

6.(1分)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 ×

7.(1分)

医疗事故罪只有特殊主体才能构成。

√ ×

8.(1分)“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罪刑相适应原则。

√ ×

9.(1分)

甲某为实施爆炸案,自制了炸药,但又担心被抓获后要终身在监狱中度过,左思又想,放弃了这一计划。上述情形属于犯罪预备。

√ ×

10.(1分)

甲求乙挪用30万元公款给其买房,不料甲将30万元资助恐怖组织,乙仅负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罪责。

√ ×

11.(1分)

甲某和乙某的自行车相撞,甲某怒,猛击乙某胳膊一拳,乙某骂了甲几句,甲某道:“你找死!”又向乙某脸部太阳穴等处猛击数拳,见乙某突然昏倒在地,甲某又送其往医院治疗,最后乙某抢救无效死亡。此种情形属于犯罪中止。

√ ×

12.(1分)

对于利用暴力、胁迫等手段,故意逼迫他人自杀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 ×

13.(1分)

死缓制度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之后再执行的制度。

√ ×

14.(1分)

正当防卫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对方的犯罪行为存在。

√ ×

15.(1分)

不作为是指没有实施有义务实施的行为,而并不等于没有任何举动。

√ ×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2分)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A、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 B、作为和不作为

C、教唆行为和实行行为 D、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

17.(2分)

我国刑法学普遍公认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构成 B、行为 C、法益 D、因果关系

18.(2分)

王某14周岁生日那天在逛街途中看到一人手拿提包经过,突生歹意,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并把包抢走,包内有现金1万余元。则王某的行为()。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盗窃罪 C、不构成犯罪

D、负有限的刑事责任

19.(2分)

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负刑事责任。

A、盗窃 B、制造毒品 C、投放危险物质 D、破坏交通工具

20.(2分)

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状态。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但丙因不认识甲乙两人,遂不愿跳入河中救人。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A、构成共同犯罪

B、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C、均不构成犯罪

D、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21.(2分)

某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上,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22.(2分)

下列哪种情形不得假释()。

A、甲某在1990年因犯抢劫罪被判13年有期徒刑,1997年10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 B、甲某于1997年11月2日因犯抢劫罪和强奸罪分别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和9年有期徒刑,合并决定执行15年有期徒刑

C、甲某在1992年3月18日因犯非法行医罪被判2年有期徒刑,1994年3月17日刑满释放,1999年2月2日犯抢劫罪被从重判处3年有期徒刑

D、甲某在1992年1月15日因犯盗伐林木罪被判1年有期徒刑,1993年1月14日刑满释放以后,在1998年2月8日又犯抢劫罪。23.(2分)

甲乙二人绑架丙某,丙某家人交付50万元赎金。甲某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某,乙某认为丙某家人已交赎金,杀之不义,坚决反对。遂在甲某动手杀丙时,乙与丙某联手将甲某杀死。乙丙杀死甲的行为性质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杀人罪

D、乙属于故意杀人罪,丙是正当防卫

24.(2分)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A、14岁以上不满18岁 B、16岁以上不满18岁 C、14岁以上不满16岁 D、不满14岁

25.(2分)刑罚适用的主体只能是()。

A、法院 B、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监狱

26.(2分)

甲(女)因恨男友乙负情而生杀男友乙念头,但恐力单不敌男友,故计划诱男友服安眠药熟睡时,再用刀将其刺杀。某日甲将男友乙诱到甲自己家中劝其服下安眠药致其熟睡,不料乙另一女友找来,与甲发生争吵撕打,并将熟睡的乙打醒拖走。对甲()。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减轻处罚。

27.(2分)

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根据是()。

A、犯罪对象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一般客体 D、犯罪的直接客体

28.(2分)

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29.(2分)

甲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30.(2分)

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重原则

D、从旧兼从新原则

31.(2分)

刑法中的从重处罚是指()。

A、在法定刑中间线以上判刑

B、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最重的刑罚

C、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比没有该从重处罚情节时相对更重的刑罚 D、在法定刑最高限以上判刑

32.(2分)

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主体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承办刑事案件的法官

33.(2分)

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

34.(2分)

王某叫李某去偷摩托车,并代为销售,李某偷了一辆八成新的摩托车给王某,王某卖得赃款4000元。王某的行为属于()。

A、构成盗窃罪 B、构成销售赃物罪

C、构成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应数罪并罚 D、不够成犯罪

35.(2分)

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多选题(共15题,共45分)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36.(3分)

以下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的有()。

A、拘役 B、拘留 C、缓刑 D、剥夺政治权利

37.(3分)

刘某教唆某企业保管员钱某为其提供一些信息,某甲潜入仓库,盗得大批国家财物,销赃后分了一部分赃款给钱某。刘某、钱某的行为性质是()。

A、刘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钱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B、两人的行为构成盗窃共同犯罪

C、刘某是盗窃罪主犯,钱某是盗窃罪从犯 D、两人的行为构成贪污共同犯罪

38.(3分)

下列情形中构成共同犯罪的有()。

A、甲与乙共谋共同杀死丙,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两人共谋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便立即叫乙:“现在时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D、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照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39.(3分)

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40.(3分)

钱某和田某是大学同学,两人相约去游泳。钱某在河里游时突然脚抽筋,赶紧呼救。田某在岸边看到立马跳进河里去抢救,游到河中间发现河水很急,感觉自己会有危险,便又游上岸。钱某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田某构成不作为犯罪 B、田某属于自救行为 C、田某无罪 D、田某属于紧急避险

41.(3分)

“罪过”是指()。

A、故意 B、犯罪动机 C、犯罪目的 D、过失

42.(3分)

下列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即使罪行再严重,也不能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已满16周岁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仅对刑法明文规定的几种犯罪负刑事责任

D、16周岁是具备全部刑事责任能力的起始年龄,即自16周岁始对一切犯罪都要负担全部的刑事责任 43.(3分)

夏某打晕刘某后,将刘某活埋,然后离去。不料刘某生命力顽强竟爬出来,刚走两步不幸掉进当地猎人在附近设的陷阱而摔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某的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B、夏某的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C、夏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夏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44.(3分)

甲、乙、丙、丁四人共谋之后,盗窃某税务局增值税发票800本(4万份)。在犯罪以后,甲某自动投案,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和同案共犯,并且检举揭发丁某曾经把自己妻子杀害的情况,经查证属实。关于本案:()。

A、甲某构成盗窃罪 B、甲某构成妨害税收罪 C、甲某成立自首和重大立功 D、对甲某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5.(3分)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

A、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B、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 C、后罪发生于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以内 D、前罪和后罪均触犯同一罪名

46.(3分)下列属于应当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的有()。

A、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B、累犯

C、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

47.(3分)

我国刑法规定,假释的考验期是()。

A、拘役的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的两倍 B、有期徒刑的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C、无期徒刑的考验期为10年 D、无期徒刑的考验期为20年

48.(3分)

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然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B、某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只被轻伤

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

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交给李某 49.(3分)

我国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具备以下哪些条件的情形下可以适用假释()。

A、已执行1/2刑期之后或者无期徒刑已实际执行10年以上 B、确有悔改表现 C、有立功表现 D、不致再危害社会

50.(3分)

张某多次在夜间盗窃某市闹市区马路的井盖,价值5000元。对张某的行为,正确的认定是()。

A、触犯盗窃罪 B、触犯破坏交通设施罪

C、属于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想像竞合,从一重罪论处

D、属于盗窃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想像竞合,从一重罪论处

第五篇:刑法学

刑法学案例分析题 第二十二章

1、郑某受雇于某钢铁厂开货车。在一天出车中,郑某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逆向行驶,撞倒了一个过路的行人,他下车一看,见被害人昏迷不醒,血流如注,便将其抱上汽车,准备将他送往医院。但郑某转念一想,把被害人送到医院自己得承担医药费并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就产生了抛弃被害人的念头。于是他调转车头,向荒郊开去,将被害人搁在荒郊的小树林里,后来被害人尸体被发现,经鉴定,系因撞伤未得到及时医治而死。试分析郑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答:本案中郑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本案中,郑某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逆向行驶撞伤行人致其昏迷不醒。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将被害人遗弃在荒郊的小树林里.使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因此,郑某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

2、村民甲因家中火药受潮,遂将家存约15千克黑色火药于自家院中摊晒,因事暂出时将院门关闭,将门锁挂于门上伪装已锁门。村民乙至甲家寻甲未遇,虽见院内晒了许多火药,但还是随手将未熄烟头掷于地上,不料失手掷在火药中,引起火药燃爆,火焰熊熊,乙见状不顾惊走,甲及邻家十数间房屋悉数焚毁。请根据刑法规定,回答甲和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若构成犯罪,指出罪名并从犯罪的客观方面说出理由。如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 答:乙的行为构成放火罪,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乙的主观心态上是间接故意,乙掷扔烟头的先前行为导致火药燃爆,并有火灾之危险,乙有义务将火扑灭,但是他却逃走了,放任了火灾的发生。而在客观上,乙的先前行为导致火灾,而没有尽自己应该尽的义务,其不作为导致了十多间房屋被烧毁。因此,乙的行为完全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构成了放火罪。

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在自己的家里晒火药,但为防止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的火灾,在离家的时候将门关闭了,并伪装上锁,尽到了自己的注意义务;火灾的发生是因为意外事件而导致,因此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3、王某是某煤矿矿长。因该矿设备比较陈旧,安全状况堪忧。主管部门及矿上其他职工多次提醒王某应该对设备进行检修,添置新的设备,但他置之不理。因该矿设备比较陈旧,所以采矿效率不高。为了完成当年的生产任务,王某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但因设备陈旧导致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试分析王某的行为应该怎样处理。

答:在本案中,王某既对劳动安全设施负有管理责任,在他人多次提醒对设备进行检修的情况下,置之不理,而且又为完成生产任务,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致使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在这种情况下,造成重大伤亡结果的原因有两个行为:一是行为人的不作为,二是作为。这两个行为前者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后者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似乎应当实行数罪并罚较为合理。但是,考虑到只有一个结果,将一个结果作为两个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事实,也有不合适之处,故应从一重处罚。应成立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而将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作为一个量刑情节加以考虑是适当的。第二十三章

1、曾经在某化工厂工作的甲辞职后,为销售自己组织生产的产品,于2000年1月成立了,“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该公司以其生产的重油膨化剂在掺水使用时可以节油20%以上为由骗取购货方信任,销售其伪劣产品,先后向多家单位销售重油膨化剂100余吨,违法所得近400万元。经查,甲所在公司所售产品根本达不到其许诺的基本使用性能,热值低,发热量随着掺水量的增加而成比例下降,无节油效果。

此外,司法机关还查明:甲开办的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于2001年12月底缴纳税款50万元后,编造虚假材料骗取出13退税款120万元。

问:(1)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还是诈骗罪?

答:根据刑法第140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所有的伪劣产品,都是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生产的重油膨化剂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应达到其许诺的使用性能,但其生产、销售的产品未达到其允诺的基本使用性能,应成立犯罪。在本案中,虽然该公司的行为有欺骗得成分存在,但是由于有基本的交易事实,其所销售的产品有一定的热值,有一定的发热量,所以从本质上看与诈骗罪中虚构交易事实,骗取财物的规定并不完全符合,所以不成立诈骗罪。(2)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骗取出口退税款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答:A市节能汽车用油经销公司骗取出口退税款的行为应区别处理:根据刑法第204条第2款的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偷税罪定罪处罚;骗取出口退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的,超过部分依照骗取出口退税罪定罪处罚。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于2001年12月底缴纳税款50万元后,编造虚假材料骗取出口退税款120万元,在这120万元中,50万属于偷税罪的犯罪数额,其余70万元成立骗取出口退税罪。

(3)本案属于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甲犯罪?

答:本案属于自然人甲,而不是单位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甲为销售自己组织生产的产品,于2000年1月成立了“A市汽车节能用油经销公司”,该公司设立后,以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骗取出口退税等犯罪为主要活动,所以不属于单位犯罪,而是甲个人犯罪。

2、李某长期在甲市行人较多的马路边寻问行人是否需要身份证,然后将需要身份证的人的照片、住址等资料送交何某伪造。何某伪造后,李某再交给购买者。在此期间,李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手机入网手续并使用手机,造成电信资费损失3000余元。为了防止司法人员的抓捕,李某一直将一把三角刮刀藏在内衣口袋中。2001年4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李某在马路上寻问行人是否需要身份证时,发现钱某孤身一人行走,便窜至其背后将其背包(内有价值2000元的财物)夺走后迅速逃跑。钱某大声呼喊抓强盗。适逢民警赵某经过此地,赵某将李某拦住。此时李某掏出三角刮刀,朝赵某的腰部捅了一刀后逃离,致赵某重伤。甲市公安机关抓获李某后,与李某居住地乙市公安机关联系,发现李某是因为在乙市使用信用卡透支1万元后,为逃避银行催收而逃至甲市的。请结合上述案情,分析李某各行为的性质,并请说明理由。答:(1)李某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2)李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手机入网手续并使用手机,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3)李某将钱某的背包抢走的行为属于抢夺行为;后来为抗拒抓捕而将民警赵某捅成重伤的行为构成抢劫罪。(4)李某在乙市使用信用卡透支1万元,而且逃避银行催收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透支后逃避银行催收,属于恶意透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3、1997年夏,原济南海关副关长高某认识了港商李勇健,二人交住密切。1998年春,高、李二人合谋从香港空运575只瑞士高档手表至济南入境,受高某指使,海关调查处副科长刘某明知该批货物未办理任何报关手续,却予以放行,经查该批手表价值人民币1774746.24元,偷逃关税763494.8元。1998年8月,高某、李勇健找到浪潮通讯电子有限公司合谋进出口传呼机成套散件(税率25%),但伪报成集成电路(税率6%)以降低报关费用。9月12日第一次进货时,高某亲自去机场接货,刘某受高的指使第二次去接货,使货物顺利通关,经查该的货价值人民币19867110.3元,偷逃关税3019800.9元。后案发,高、刘二人被捕,李勇健在逃。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高某构成犯罪,因其担任副关长期间,违反海关法规,伙同他人走私,走私货物价值和偷逃税额超地法定犯罪数额,已构成犯罪。(2)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刘某构成犯罪,因其身为海关工作人员,违反海关法规,徇私舞弊,明知是走私行为却予以放纵,且多次直接到机场接送真诚私货物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4)高某称其并未直接参与各项活动,请求从轻处罚是否成立?

答:高某直接参与策划走私活动,并亲自到机场接运走私货物,在共同走私犯罪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其人轻处罚请求不成立。(5)对刘某处罚时应注意什么情节?

答:刘某的犯罪行为是在高某的指使下实施的,在共同犯罪中起着次要的,辅助的作用,是共同犯罪的从犯,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6)浪潮公司是否有犯罪行为?如何处罚?

答:该公司属单位犯罪,应当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第二十四章

1、赵某拖欠张某和郭某六千多元的打工报酬一直不付。张某与郭某商定后,将赵某15岁的女儿甲骗到外地扣留,以迫使赵某支付报酬。在此期间(共21天),张、郭多次打电话让赵某支付报酬,但赵某仍以种种理由拒不支付。张、郭遂决定将甲卖给他人。在张某外出寻找买主期间,郭某奸淫了甲。张某找到买主陈某后,张、郭二人以6000元将甲卖给了陈某。陈某欲与甲结为夫妇,遭到甲的拒绝。陈某为防甲逃走,便将甲反锁在房间里一月余。陈某后来觉得甲年纪小、太可怜,便放甲返回家乡。陈某找到张某要求退回6000元钱。张某拒绝退还,陈某便于深夜将张某的一辆价值4000元的摩托车骑走。问:请根据上述案情,分析张某、郭某、陈某的刑事责任。答:①张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1分)。

②郭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1分)。

③张某和郭某是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的共同犯罪人(1分)。二人均应按非法拘禁罪和拐卖妇女罪,数罪并罚(1分)。

④郭某和张某拐卖妇女罪应适用不同的法定刑(1分),其中张某按拐卖妇女罪的基础法定刑量刑,郭某奸淫被拐卖的妇女,法定刑升格(1分)。

⑤陈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和盗窃罪(1分),应当数罪并罚(1分)。

⑥陈某所犯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由于他中途自愿将被害人放回家,属犯罪中止,可以不追究该罪的刑事责任(1分)。

3、甲对乙的财富垂涎已久,某日强行将被害人乙的儿子丙(8岁)绑架,并将其藏在一山洞里。然后,甲托不知情的丁给乙带信,向乙勒索100万元,否则就杀死其儿子,并威胁乙不得报警,否则将立即撕票。乙回答:“我手上一时没有这么多钱。”甲丛恿乙去盗窃其家附近银行的存款,以支付赎金。乙救儿子心切,某夜果然进入银行,盗窃100万元现金放到甲指定的地方,甲随后立即将乙的儿子放回。但是,丙由于在被甲扣押期间受到虐待,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回家后第二天即因身体极端虚弱而死亡。问:(1)乙可否以紧急避险为由,为自己盗窃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辩解?为什么?、乙不能以自己盗窃金融机构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进行辩解。紧急避险行为在客观上必须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为达到避险目的的必要手段。在这里,乙的行为不符合紧急避险不得已的要件。本案中,甲并非处于“不得已”的境地,其在自己儿子被甲绑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去司法机关报案。而他没有选择这种救助措施,反而采取盗窃的犯罪方法取得财物,以满足犯罪人甲的愿望,其行为就不具有正当性。

(2)对盗窃金融机构一事,甲、乙是否成立共同犯罪?各自的罪责如何确定?

答:对盗窃金融机构一事,甲乙成立共同犯罪。甲有盗窃金融机构的意思,并教唆他人实施盗窃行为,是教唆犯。乙在甲的教唆下,亲自实施窃取行为,属于盗窃罪的实行犯。乙虽然是在儿子被绑架的情况下实施犯罪的,原本属于被害人,但是其在意思自由并未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实施窃取行为,助长了甲的犯罪习气和心理,所以,乙的行为在法律上应当受到否定评价,将其与甲作为盗窃罪的共犯看待,是妥当的。(3)对甲应如何定罪处罚?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对甲应当判处死刑。甲分别构成绑架罪、盗窃罪(教唆犯)。而对绑架罪,刑法第239条规定,绑架致人死亡的,处死刑,没有其他刑种可以供司法人员选择。本案中,甲绑架乙的儿子,并在绑架期间对其给予虐待,导致其回家不久就死亡,属于绑架致人死亡的情形。3、3.童某,男,32岁,原系某厂采购员。林某,女,28岁,同厂工人。

童某于1997年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1999年10月,童又起意强奸厂里的同龄女青年平某,并同其姘妇林某商量,由林以请平某帮助修理缝纫机为名,将平某诱至林家中。晚饭时,童、林二人设法用酒将平某灌醉,林某故意离家去别处睡觉。童某正欲行奸时,平某惊醒,大喊救命。童某惟恐被邻居发觉,用手扣住平某的嘴,被平某狠咬一口。童又生恶念,用手猛扼平某的颈部,致平某窒息死亡。林某次日回家,发现平某已死,惊恐之余,答应为童某掩盖罪行。当晚,童、林二人将平的尸体装入麻袋运送到郊外,投进了江里。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1)童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答:童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未遂),故意杀人罪(2)林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答:林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未遂),包庇罪。(3)对童某与林某依法应当如何处罚?

答:童某与林某构成强奸的共同犯罪,其中童某应为主犯,林某为从犯(帮助犯),所以对于林某的强奸罪可以从轻、减轻工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童某,因其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发生在贪污罪缓刑的考验期内,故应撤销缓刑,把贪污罪3年有期徒刑与强奸罪(未遂),故意杀人罪三罪实行数罪并罚;对林某则应以强奸罪(未遂)、包庇罪两罪进行并罚。第二十五章

1、李某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李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时,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李某撞个正着。李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员醒来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 现问:(1)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犯罪未遂中的哪种类型? 答: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

(2)李某盗窃未遂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为什么? 答:抢劫。犯盗窃罪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以抢劫罪定罪处罚。(3)李某返回作案现场(本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 答:犯罪预备。

(4)对李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

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预备)数罪并罚。

2、案例二:一天,被告人张某到某住宅区行窃。当他从阳台进入屋内时,看见邹某正在撬箱子。遂喊到:“你小子在这里干活”!邹受惊,弃箱欲逃,被张拉住。邹转头一看,原来是老相识,便说:“这箱子真难撬”。两人便合作起来干,终于将箱子撬开,窃得人民币2000余元。在逃离现场时,邹某为了破坏现场,将房间内的一个电炉插上,并在上面扔了一个纸箱。离开房间后,张问邹:“你在后面磨蹭什么”?邹答:“我把电炉插上了”。张听后未吱生。当晚,该住宅区发生火灾。(15份)问:本案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答:张某和邹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按共同犯罪处理。邹某的放火行为构成放火罪。在本案中,邹某起先单独一人行窃,后与张某共同合作进行盗窃,数额较大,主观上二人具有共同盗窃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共同盗窃的行为,应构成共同盗窃罪。尽管张某对于邹某的行为可能发生火灾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但是他在主观上并没有与邹某共同实施放火的犯罪故意。盗窃完成后,张某与邹某并没有形成共同故意放火的意思联络,而只是邹某一人产生 了放火毁灭犯罪现场的故意。从客观方面来看,张某没有实施或者帮助实施任何放火的行为,他无须对火灾的发生负法律上的责任。综合以上分析,张某和邹某主观上没有共同的放火故意,客观上也没有共同放火的行为,因此,对于火灾的发生只能由邹某一人承担放火罪的刑事责任,张某的放任行为不构成放火罪和共犯。

3、犯罪嫌疑人冯某仅是某村的一名村民小组组长。1994年,国家因建设需要征用了该村民小组的部分土地,按政策规定向该村民小组支付了征地补偿费50余万元,该补偿费用于被占土地村民的生活补偿。1996年9月,冯某为他人说情所动,放弃原则,擅自决定将村民小组30万元的土地征用补偿费借给他人用于营利性经营活动,至今未能归还,造成经济损失近30万元。

问:对犯罪嫌疑人冯某挪用本村民小组的土地征用补偿费30万元如何定性? 答:冯某挪用本村民小组的土地征用补偿的行为不论是在本质上还是在犯罪构成上,均与《刑法》第272条的规定相符,宜认定为挪用资金罪。第二十六章 1、2002年11月29日,山东省苍山县村民徐某同本村村民张某等三人结伙驾驶机动三轮车,携带渔叉、线网等工具来江苏省邳州市境内作案。在盗得几只鸡后,转而寻找新的盗窃目标,路遇公安巡逻民警。民警见其形迹可疑,遂进行盘查。为逃避盘查,徐某等人见状驾车逃离。民警遂紧迫抓捕。在逃跑途中,徐某等人驾驶的三轮车不慎翻倒,徐某等人弃车徒步而逃,民警和随后赶来的村民继续追赶。徐某等人为逃跑方便,先是乘村民王某不备,夺下其自行车一辆,后又分别采用暴力手段先后夺取了前来追赶他们的民警和村民的摩托车四辆,并将公安人员打伤,徐某被当场抓获,张某驾驶其中一辆摩托车逃离。问:本案徐某行为如何定性?

答:徐某构成妨害公务罪。徐某等人在其盗窃行为被公安机关发觉后,为逃避审查,以暴力或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夺取公安人员的车辆并将公安人员打伤,阻碍公安人员依法履行公务,其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

2、陈某受朋友所托,伪造了李某、张某、万某为上海某公司职员的身份材料以及其他用于申领出入境证件的虚假材料,并通过上海外事服务中心向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骗得3份商务签证,随后分别出售给上述3人,共收取人民币12万元。同年4月9日,李某等3人持证分别非法出境。

问:陈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答:根据《刑法》第320条的规定,为他人提供伪造、变造的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或者出售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的构成出售出入境证件罪。在本案中,陈某实施了伪造他人身份材料以及其他用于申领出入境证件的虚假材料,并骗得三份签证,通过贩卖,获利12万元。显然,陈某的行为纯粹是为营利而帮助他人骗取出境证件。

3、胡某,女,25岁,高中毕业后先后做过商场售货员、纺织工、公共汽车售票员,均因不遵守劳动纪律被辞退。1992年12月18日,胡某在某旅馆卖淫时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受治安罚款处罚。第二年8月,某妇幼保健所在对胡某做身体检查时发现胡某四肢起红色疹,发痒,溃疡并伴有充血,确诊为淋病。胡某被告知此事后未进行医治,继续从事卖淫。1993年11月某日,胡某在某旅社向出租车司机张某卖淫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问:本案胡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答:胡某的行为构成传播性病罪。所谓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卖淫、嫖娼的行为。胡某在妇幼保健所告知其已患上淋病后却仍然从事卖淫活动,其行为符合传播性病罪的构成要件,构成了传播性病罪。第二十七章

下载《刑法学专题研究》题库(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刑法学专题研究》题库(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刑法学

    刑法学2作业1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 第一题: 【案情】 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后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2001年12月19日,王某自制了一个定时爆......

    刑法学

    刑法学(1)的课程性质与地位 刑法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阶段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必修的14门主干课程之一。 刑法学(1)的......

    刑法学专题研究机考题库及答案(已排版)

    判断题 1999年2月,甲因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08年1月又因分裂国家罪被判刑,甲构成累犯。( )√ A 按照现代刑法的个人责任原则,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危害行为所造......

    刑法学0001

    刑法学#-0001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1. 甲拾得他人的信用卡后,到ATM机上提款2万元,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 2. 附加刑不能够单独适用,只能附加于主刑适用。  × 3. 牵连犯是......

    刑法学说课稿(范文大全)

    《刑法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刑法学》,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为教育......

    《刑法学》作业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刑法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

    刑法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保护人民)刑法的目的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3.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从刑法理论上看比较符合罪刑法定......

    刑法学论文

    以侵占罪中的占有问题论述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分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法学孔德斌《刑法学分论》结课论文摘要:侵占罪与盗窃罪区分的关键所在,是行为人是否事先已经合法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