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编者按:自2012年我局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以来,市县(区)局设立了纳税评估专门机构,建立了纳税评估指标模型,做了一些工作,但多是停留在嘴上,落实在墙上,缺乏实际的行动和效果,全市纳税评估工作水平离省局的要求和兄弟单位的进展还有很大差距。
近日,市局徐林章局长在《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文章上批示,要求全系统“重新认识纳税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纳税评估工作的方法和举措,以本篇调研文章为例,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学习讨论活动,查找本单位纳税评估工作的瓶颈和问题,探究继续深化纳税评估工作的办法和途径,以提高认识,改进方法,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尽快使这项工作步入正轨”。
如果说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新形势下税收征管的核心,那么纳税评估就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纳税评估工作成败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全年税收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徐局长批示精神,按照“规范管理、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提高效率”的要求,高度重视评估工作,不断提升评估水平,在学习、讨论、调研、完善中把纳税评估工作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干好、干实、干出成绩,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梦”,实现“地税梦”,建设“幸福地税”。
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榆川
纳税评估作为税收征管的必经程序与核心环节,弥补了现行征管程序的缺失,是明晰征纳双方重要的法律界限,既是征管程序也是风险应对方法。我市自开展纳税评估这项工作以来,在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增加税收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距离理想的纳税评估工作状态还相差很大,在税源专业化的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未转变。(1)、作为单位决策者的观念没有转变。认为纳税评估无非是以前的税务检查的另外一种叫法,换汤不换药,不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还是由原来的税收管理员按照原有的管理范围实施管理和行使评估即可,换汤不换药;或者以无人可用、无人能用为借口无法成立,目前仅仅榆阳、神木两个单位有专业纳税评估机构,其余15个单位都未成立。形成专业评估任务无机构应对,无人应对的局面。(2)、税收管理员对纳税评估的重视不够,不能从税源管理的角度认识纳税评估的重要性,大多数,税收管理员不愿意从事纳税评估工作,不愿转到纳税评估岗工作。目前我市纳税评估岗位人员共有180名,其中日常评估岗135人,专业评估岗45人,只占到基层税收管理人员的32%,而且大多数人员是兼岗,这与省局规定的从事纳税评估人员要达到基层税收管理人员的50%以上的要求相差很大。(3)、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把纳税评估作为执法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引入工作中,不能利用纳税评估来防范风险,规避执法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2、纳税评估工作流于形式,评估质效不高。按照省局风险管理系统设置,各个基层税务所的所长及日常评估岗负责每月风险管理系统推送的日常评估任务,但是从工作形式、程序和结果上看,很多人把这项工作当做了额外的负担,认为评估工作只是整理一些形式上的资料,仅仅完成评估面,不讲求质量和效果,我市2013年一季度系统推送日常评估任务3190户,仅有9户评估有异常,评估税款仅为5.8万元,工作被动应付,风险管理系统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对税源管理的应有作用。
3、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纳税评估工作技术要求,有待提高。纳税评估是一种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手段,对评估人员的财会知识、税收工作经验、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对目前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更深的要求,业务知识不全面或者工作停留在表面就不能很好地开展评估工作。同时,我市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干部的政治素养、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不强,也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展开。阻碍了纳税评估工作取得预期目的和效果。
4、第三方信息渠道不畅,严重影响纳税评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纳税评估是应用数据信息比对的方法,对纳税人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进而发现问题,并对税源管理提出建议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在纳税评估过程中要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定性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指标测算。没有数据资料,纳税评估工作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目前税务机关通过纳税人报送的申报资料所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其真实度不高,不能为纳税评估提供确实的依据,并且缺乏其他方面的信息印证。我市地税系统还没有足够的渠道获取企业相关信息,第三方信息采集有困难,渠道不畅,信息来源单一,影响评估人员的准确判断,也影响了纳税评估的深度和广度。
5、现有运行的征管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衔接不畅。如:在实施评估过程中出现补税无法补办发票;评估结果处理选择错误后无法返回修正;需要移交稽查的案件无法与稽查系统对接;对未缴纳评估税款和未完成财务信息采集的纳税人无提醒或限制申报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顺畅有序开展。
6、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职能界限不清。在风险管理的流程下,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对象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换,因此就形成了评估向稽查移交案件的条件。按照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同为风险应对的手段,两者的职能划分主要以风险的等级高低来确定,对于中低风险的纳税人推送纳税评估部门应对;对于高风险的纳税人推送稽查部门应对,作为税务稽查的直接案源。但目前为止,从总局到省局都没有高、中、低等级的具体划分标准,纳税评估的案件在什么时间移交稽查,在哪一个标准时移交稽查都没有明确标准,这就形成了纳税评估中的最大执法风险,评估与稽查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来达到促进税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7、现行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制约着纳税评估的质量。现行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确定的行业税负、各项财务指标比对平均值,实际上是企业真实纳税和财务核算的一种假设,将这种假设的测算指标与被评估对象的实际执行税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根据偏差程度来判断评估对象的申报是否正常的方法。现在我们运用的指标是省局风险管理系统设定的105项通用指标,标准值是根据全省的同一行业的平均值与方差形成的普遍数据。但因我省南北中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成本计价水平不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系统内生成的指标数据对某一个地区的实际指导意义究竟有多大还需进一步验证。尽管系统给各市留有接口可以对本地区的数据进行修订和维护,但是因水平有限、数据采集困难等原因,我们有代表性的行业指标迟迟不能出台,也影响着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改进纳税评估工作的对策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机构,充分认识纳税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要在全员中学习税收征管改革的精神,特别是各单位的决策者,要认识到纳税评估是此次征管改革的重中之重,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要明白今后一段时期基层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的大部分力量和精力都要集中到纳税评估中去,要通过纳税评估促进税收征管,让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不断提高。各个单位要设置专门的纳税评估机构,应对专业评估任务,充实纳税评估人员队伍,特别是要把业务熟,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安排在纳税评估部门,凸显纳税评估的作用,真正做到以评促管,以评促收。
2、加强人员培训力度,打造高素质的评估队伍。鼓励干部参加“三师”考试,对取得“三师”资格的人员重奖;开展每年一次的纳税评估能手的评选,对成为能手的人员重用;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培训,每年将评估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急需提高的行业、税种等作为培训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培训见实效;推行团队化和“主辅评”制的
评估模式。要在各个单位树立几个纳税评估标兵,以点带面,以强带弱,共同提高。市局应适时将个单位的评估标兵组织起来实行跨区域的企业专业纳税评估,逐步打造一支技能全面,业务娴熟的纳税评估人才队伍。
3、强化考核机制,提高评估质效。针对目前评估质效不高的现象,要用考核的办法来制约,对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强的现象用完善的机制来限制。对无异常结果处理的评估户要进行定期的复评复查,如复评复查结果与原结果不同,要对单位在目标责任考核中扣分,对评估相关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真正把风险管理的理念树立起来,把风险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出来。
4、尽快建立第三方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积极请示政府,通过政府协调将财政、工商、金融、技术监督、煤炭、住建、统计等部门的数据纳入税务分析系统,形成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充分掌握纳税人相关信息,为纳税评估的高等级、精细化分析提高强大的支撑,真正做到信息数据的无缝隙联网。
5、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在风险管理的流程下,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对象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换,因此确立纳税评估和稽查案件移交原则是建立互动机制的关键。要厘清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职能界限,中等级风险的纳税人由评估部门进行应对,对经过纳税评估分析、约谈、核查后发现的有严重违法行为的纳税人,评估部门要移交给稽查部门;高风险的纳税人推送稽查部门应对,作为稽查部门的直接案源。要充分发挥两大职能部门的作用,要通过纳税评估促进征收管理,让纳税人不能不遵从;要通过稽查查办大案、打击威慑、防范重大税收流失的职能作用,让纳税人不敢不遵从。通过总局或者省局出台相关的案件移送标准,既不能淡化纳税人的违法责任,同时也规范评估工作行为,降低评估工作风险。
6、积极调研,做实做细相关的指标和模型。科学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是做好纳税评估工作的有力保障。各个单位应该将自己管辖的重点税源行业、重点纳税户作为建立指标体系和模型的重点,注重收集各类信息资料,权衡各种因素,应用多种方法,通过制定—验证—修订—再验证的程序,确实做出能指导本单位实践的指标和模型。要使这些指标和模型真正成为纳税评估工作中的指南针、教科书。
第二篇:浅谈当前纳税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纳税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运用科学手段,对其申报、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的管理工作。当前,随着税收征管的深化和细化,各级国税机关都将纳税评估工作作为一项日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强化了税源管理,提高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税收风险和成本,减少了税款流失,提升了服务水平和纳税人的满意度。XX年以来,xx县国税局税源管理一科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以它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税收精细化管理的路子,XX年又将纳税评估工作作为科室的精品项目,制定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建立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级次的纳税评估体系,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针对性,及时为稽查提供纳税人动态和征管信息,确保了重点稽查的有效性。据统计,通过对276户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纳税人主动申报缴纳税款及滞纳金16.1万元,调整进项留抵税额169万元,查补税款168.15万元。另外移送稽查立案查处11户,已查结11户,查补税款425607.23万元,罚款212946.89元。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采取对策,更好地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实效,是我们税源管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地位依据不足。尽管目前国家税务总局、省、市、县局都制定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但《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均无有关纳税评估具体问题的处理规定,没有直接赋予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使得纳税评估的整个工作过程始终处于执法的法律边缘,使其相应职责、手段、方法等也都徘徊于管理与稽查之间,具体操作很难有个准确尺度。对纳税人自行查补申报税款,纳税评估对此可以不予处罚,但《税收征管法》规定申报不实属偷税行为,纳税评估中关于补税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足,评估结果处理缺少法律依据,刚性不足。
(二)实用操作性不强。一是在评估过程中,发现有税收违法行为嫌疑需要立案查处的,移交稽查部门处理时,稽查部门可以据此立案查处,但对不需要移交的,通常评估的结论并不被稽查部门承认,并可以继续对已经评估的纳税人进行稽查。二是对评估的户数、每户年评估次数、评估户数的比例、预警值区域协调性、评估延期的期限、评估结论的反馈形式与内容等都未作出明确规定。三是评估时使用的文书名称、种类、具体内容不统一,比如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市县都制定了评估管理办法,但是文书的式样却不统一,使税管员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把握。
(三)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做好纳税评估工作,需要一批精通财务会计、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和纳税人约谈具有一定的专业技巧的高素质人员。但是目前普遍存在干部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催报催缴”干部较多,具备既会计算机操作,又通晓财务会计,能分析财务指标的税务干部很少,往往出现纳税评估有职责,但工作难以开展或开展不尽人意的现象,使纳税评估工作有些流于形式。
(四)监督约束机制不到位。由于纳税评估工作刚刚起步,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对纳税评估工作尚未有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即使有,也是粗线条的,原则性的,很难把握和操作,致使以评代查,评而不查,重复评估、评估发现偷税问题让企业自行纠正或帮助企业隐瞒的现象仍然存在,对其如何监督,规范其运作尚无完善的办法,导致一些企业埋怨税务机关“多头”检查,而在另一些企业中出现“笑迎评估,背对稽查”的现象。
(五)纳税评估的信息资料不宽。对内,由于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信息数据不能统一共享,信息有时分块割据,传递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信息不对称,造成评估资源浪费。对外,与地税、银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之间,没有联网,信息渠道不畅,许多必要的相关资料不能及时收集,缺乏统一的“税务数据库”。再者,有些纳税人提供的纳税申报信息有时还不完整、不准确、不连续,对于这些信息,因担心增加纳税人负担,又不能经常地开展案头审核,因此影响纳税评估的准确性。在系统内虽然进行了综合征管软件、出口退税、防伪税控三大系统整合,但可作为评估利用的信息少,计算机在纳税评估上仍只起到打字机的作用。
二、主要对策
(一)确立评估法律依据和位置。一是建议将纳税评估写入《税收征管法》,将纳税评估以法的形式加以规范,完善评估内容,规范评估程序,明确评估时限,统一评估文书,让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强纳税评估的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二是摆正纳税评估的位置。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纳税评估机构,配置业务精湛的人员,确保纳税评估长期有效地正常开展。三是统一各地纳税评估工作业务规程,制定纳税评估工作实施条例,将纳税评估的重点放在评估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履行纳税义务上,消除纯粹的向评估要税收超进度的理念,使纳税评估真正成为基层税务机关的征管利器。
(二)注重评估实际操作方法。将纳税评估工作作为税务日常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主要做法是:
1、全面掌握各种涉税评估信息,从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入手,对纳税人的经营行为和纳税行为进行数据测算和分析,进行税负对比。
2、对不同的评估对象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即采取案头评估和人机结合或者税务约谈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3、有计划的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分地域选择纳税人进行评估,确立评估的各个岗位,及时作出评估结论,加强与稽查部门的衔接,及时提供案源,提高威慑力。
4、加强纳税申报的监控力度,通过开展纳税评估不仅要堵塞漏洞,还要有效地防止零申报、负申报,保证申报数据的准确性。
5、确定纳税评估工作任务,一是要求税管员对使用十万元版增值税发票的商贸企业每月必须评估一次,二是对利用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企业每月必须评估一次,其余的每月要完成所辖纳税户的20%,而对连续三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纳税人次月必须进行评估。
6、进行评估成果汇总和反馈,税管员将评估工作报告交主管领导进行审理,查找分析问题,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户子转入日常检查,对有偷、逃、骗、抗税行为的转入稽查环节。
(三)增强干部评估综合素质。一是开展经常性的税务综合业务培训,定期对评估人员通过以会代训、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有效地带动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二是定期开展“以案说法”案例分析会,可以把各地开展纳税评估以来的成功案例进行讲评,以达到交流和指导的作用,提高评估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选派评估人员下企业“跟班”学习,让其熟悉企业经营情况和操作流程,提高其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财务知识和税收理论,熟练掌握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与应用技术,以及了解与约谈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原创,尽在知音wm338.com网。
(四)、建立评估监督机制。一是健全纳税评估的反馈机制。对评估的有关结论应当以详实的说明告知纳税人,真正实现“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的宗旨。评估结论不能过于简单,否则纳税人无法据此“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同时理顺征收、管理与稽查的关系,涉及到有关部门的,要及时进行反馈。二是健全纳税评估移送机制。对有偷税嫌疑、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拒绝约谈,或虽约谈交待问题,但不及时进行改正的,或以前纳税评估时被发现并纠正的问题再次发生的,以及少缴税额达应纳税额的一定比例或达到一定数额,应及时移送稽查,不得以评代查。三是建立纳税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强化日常检查,加强对纳税评估业绩的考核,促进纳税评估工作的规范运作,同时与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融为一体,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制,充分有效发挥纳税评估的效能。
(五)、拓宽评估信息渠道。依托计算机网络,把好信息采集关,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全面、准确,提高纳税评估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应用质量。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提供机制,有选择地补充对纳税评估有用并能反映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情况的其他辅助资料,如电表数、出勤表、存货盘点表等,使评估的原始资料更具广泛性和针对性。同时将纳税人分散于征管系统、金税工程、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系统以及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银行等反馈的涉税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多方位的对比分析实现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纳税情况、资金运用等涉税信息的全面掌握,提升纳税评估质量。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科技手段,减少人工评估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第三篇: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评价,综合判断其纳税遵从风险程度,并作出相应处理的税务服务与管理行为。是税源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促进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
纳税评估是目前国际上一种较为通行的税收管理方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致力于征管体制和方式的改革,它们虽然在税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税收征收管理方法和手段上,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以“评税”、“计算机核查”等不同形式实施着这一相同性质的管理方式——纳税评估,并且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由于实行纳税评估与税务审计密切配合这一管理制度,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税收征管效率得到令人信服的很大提高,同时也给我国的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和启示。
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也是我国新时期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针对目前我国纳税评估工作的现状,必须从根源上找到问题的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一、纳税评估定位
从新一轮征管改革的发展方向来看,在未来的征管模式中,纳税人申报后,税务机关的主要工作就是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纳税评估,包括涉税信息的采集整合,纳税遵从风险的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等,基本涵盖了税收征管的整个过程。
因此,纳税评估定位于是拘泥于对纳税人的点对点的狭义评估还是税企面对面的广义评估,这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一轮征管改革的方向强调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依托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优化服务、强化评估,集约稽查、加强监督。其中,纳税评估工作贯穿于风险管理流程中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以及风险应对三大环节的整个过程。因此,纳税评估是体现促进税法遵从、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主要载体与核心,既是一种促进遵从的主要的手段,也是风险的应对手段,又是其他风险应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税企层面面对面地促进遵从和风险导向,也就是广义的纳税评估,这是我国纳税评估的主要目的,也是其基本定位。
二、纳税评估行为取向
“服务+执法=纳税遵从”这一国际通行的税收管理理念,目前在我国已被广泛接受。从广义角度讲,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服务和执法行为是一体的,都是税务机关的管理行为。执法是指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体现在责令纳税人履行义务,如不履行,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服务则是不具有强制力的行为,是以纳税人自愿配合为前提的,但二者可以在实践中根据实际需要有所侧重。
基于实际,纳税评估主要目的是促进纳税遵从。要在评估各环节中为纳税人提供自查自纠的机会,经过递进式的管理行为完成服务到执法的过渡过程,也即直到 “最后一刻”,再对不予纳税遵从的通过执法行为去强制解决或移交税务稽查。
三、评估与稽查关系
评估与稽查都是风险应对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目前的工作中对评估与稽查的职责有
所混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抢夺工作对象也即纳税人以及重复下户等不正常现象。其实稽查应对高风险,评估应对中风险,纳税服务应对低风险,纳税不遵从的类型主要有无知性、自私性和故意性三类,对无知性不遵从,可通过纳税服务加强宣传和辅导促进遵从;对自私性不遵从,可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税务约谈等方式加以关注和提醒促进遵从;对故意性不遵从,主要通过税务稽查的打击和震摄促进遵从。
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依法定程序行使税务检查权,因此,评估和稽查都可以应用税务检查权。但评估中对检查权应用目的是验证涉税疑点及其纳税人自我举证材料的合法性,以判定是否排除涉税疑点或是否应移交稽查进行立案检查。稽查局专司偷逃骗抗案件的查处,负责涉嫌犯罪案件查处,目的是查找证据证明涉嫌纳税人构成偷税,故评估中任一环节发现纳税人涉嫌偷逃骗抗或涉嫌犯罪行为的,一律移交稽查。因此,评估和稽查的分工是很明确的。
四、纳税评估涉税信息
纳税评估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税务机关内部各岗位在日常征管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数据,以及外部单位提供的信息资料。因此,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成果,但是税务部门日常形成的数据资料真实性较低,成为制约评估准确性的因素。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是税收征管环境较差,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方涉税信息严重不足,难以对纳税人应纳税额进行相对准确的判定。在第三方信息缺失的情况下,难以通过信息的审核比对,直接向纳税人出具载有明确应纳税款的文书。因此,第一要着力于提高税务系统采集信息的准确度与真实度,第二要拓宽第三方信息的采集渠道。
五、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人是生产中的第一要素。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要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尽可能做到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地搜索和掌握,要求评估人员依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及自身综合知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多层面对税源状况、纳税行为进行细致的案头分析,逐步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但是由于纳税评估推行时间较短,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善于从掌握的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评估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停留在看看表、翻翻账、对对数的浅层次上,使评估工作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所以提高对纳税评估人员的素质培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六、纳税评估监督制约
纳税评估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乏像税务稽查的选案、稽查、审理、执行的分权制衡。
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参照稽查,进行环节制约,将初步审核环节与其后案头审核、实地核查、后续管理和评估复核环节三分离,以求达到不能随意评估、不能随意撤户、不能随意排除涉税疑点和各环节相互监督制约的目的。
二是要在各环节加入风险内控机制,比如纳税评估的集体约谈、约谈录像、交叉评估、评估结果的集体审议、评估复查等机制。
我们局在年初就针对以上问题,层层剖析,一一应对。组织了多期的评估人员素质培训,规范了纳税评估与稽查的分工合作以及工作衔接,建立了集体约谈、交叉评估、集体审议、评估复查风险内控联动体制,通过这些举措,今年截至5月份,我局纳税评估就入库2000
多万元,不但规范了纳税评估工作、降低了纳税人的纳税遵从风险、减少了税务人员的执法风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四篇:浅析当前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县当前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石城县地税局:黄运根
【内容提要】自新的征管模式实施以来,各级地税机关分别成立以办税服务厅为中心、管理单位上门辅导的纳税服务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地税部门对此项工作做得仍有差距,办税流程比较复杂,办事效率还有待提升,服务水平还是不够高,地税人员的服务意识还须加强。地税人员应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地税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纳税服务中心,专门从事纳税服务工作,简化办税流程,构建统一的纳税服务管理体系,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构建互动平台,全面收集纳税人需求,制定纳税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纳税服务评价体系,不继促进纳税服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纳税服务 存在问题 对策
【正文】自新的征管模式实施以来,各级地税机关分别成立以办税服务厅为中心、管理单位上门辅导的纳税服务体系,纳税人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地税机关纳税服务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纳税服务已被纳税人所熟悉并视为平常,笑脸式、热茶式的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纳税人期望的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办税要求,税务机关如何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就成了纳税人关注的一大焦点。下面,笔者就如何为纳税人提供深层次纳税服务作初步探讨。
一、目前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服务体系设臵过于繁琐 一是当前的纳税服务体系,大多是从税务机关便于管理的角度去设立的,税务机关是纳税服务的主体及主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仅是一种管理体系,而不是一种服务体系。形成纳税人“供什么菜”,税务人员“做什么餐”的被动局面;二是税收业务流程复杂,要求纳税人报送的资料数据繁琐甚至重复,纳税人对意见较大;三是设定纳税人认为方便的办税程序与法定办税程序存在冲突;许多涉税事项必定要经过法定程序的审批,而纳税人则认为一切以节省时间为原则。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纳税人对纳税程序(如登记程序、申报程序、缴款程序、减免缓退审批程序等)不甚了解,造成该报的纳税资料不全、手续填写不完整、纳税人多跑冤枉路等现象,纳税人往往把这一切归咎于税务机关;第二方面为了防范少数纳税人的个别问题,税务部门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把众多纳税人设想为防范对象,在设臵工作程序上繁冗复杂,这样不但增加了征纳双方的工作量,也容易造成征纳双方的矛盾多样化。
(二)推广纳税服务软硬件存在的问题
近期来,先后推出“银税一体化”、“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软件”、“网上办税软件”、“税控收款机”方便办税措施,如何安装、正确使用这些软件,相当部分税务人员仍不熟悉,加上各类纳税人的文化素质不一,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内税务人员又不能及时解决,降低了纳税服务的质量。另外全省地税系统实行数据集中,网络难免发生故障,让纳税人跑了几趟开不到票,纳税人容易产生怨言。
(三)纳税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存在差距。一方面地税部门在人员配备上,按先挑选中层干部再挑选稽查人员最后作为管理与征收人员的顺序,人员素质与职业素养都存在较大差距,办税厅内的临时征收员的业务差距更大。二是没有注重“为什么纳税、怎样纳税”的服务重点,没能让纳税人获得“纳税为国作贡献”的自豪感。由于当前税务机关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偏向于注重结果,过多地关注纳税人的完税情况,对办税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尚比较淡漠。而现在的纳税人已不比过去,纳税意识逐渐提高,对税收法律法规的知悉度越来越广,纳税人已不满足于缴缴税、履行一下义务了,他们在缴“放心税”、“明白税”的同时,又多了一层享受税收服务的愿望,开始关心在缴税过程中能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想拥有纳税人应有的地位和荣誉。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税务人员对此宣传得非常少,总认为纳税是义务,得无条件服从,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三是对处罚事项中未能做到以案说法,处罚过程相对机械与强硬,对适用处罚金额的自由裁量的使用未能对被处罚人作详细解释,例如对未及时办理税务登记现象,《征管法》规定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但为什么只处罚50元?这是一个比较好体现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用于实际违法行为处罚的解释,既能体现税法的尊严,又能体现地税部门执法的人性化。
(四)纳税服务存在不足
当前的纳税服务形式,各级地税机关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侧重于对纳税人的表面态度,而忽视了纳税人在纳税过程的简便与高效,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级税务机关将一些硬件设施(如办税场所的建设、政策宣传、意见簿、办税超市、办税流程、人员职责等)、办税过程中税务人员的态度(包括文明用语、热情程度等),作为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和最终目标,致使纳税服务仍处于“一杯清茶,一个微笑”的浅表层,与高效率的服务内涵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种追求表象化的服务,从根本上背离了纳税人的期望和高效率的服务目标,难以让纳税人满意,但仍经常出现排较长时间队纳税的现象。难怪一些纳税人对宽敞舒适、设施齐全的办税服务厅大发慷慨:“我们到办税大厅的目的是为了办税,而不是来享受什么样的服务,与其坐在窗明几净、税务人员态度和蔼的办税大厅等候办税,还不如给我们简化一些繁琐的手续,减少电脑故障,加快办税速度,让我们节省办税时间更有实际意义。”
(五)大多数税务人员在处理纳税服务与依法治税存在缺位与越位的现象
越位表现为说起纳税服务就淡化税收监管、放松税收执法,甚至代替纳税人履行法定手续,例如,代替纳税人填写纳税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签收税收执法文书等等。缺位表现为说起依法治税就忽视征纳双方平等的法律地位,就高高在上,用俯视的眼光看待纳税人,口气强硬、态度粗爆,根本无服务内容可言。
(六)目前的纳税服务评价体系流于形式
一是社会监督员的评价变味。某些社会监督员利用监督资格,根据地税部门对自已在纳税上得到多少优惠来衡量地税服务工作,使得依法纳税工作足不前,失去了正确监督评价的根本意义。二是办税厅的评价器对所有业务办理没有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数据又在市局,县局无法考核。三是涉及多个部门或股室办理的事项缺乏信息反馈机制,纳税人无法对税务机关的服务效率与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督与评价。
(七)没有设立专门的纳税服务机构
当前的服务机构分布在纳税大厅、管理分局、稽查环节,凡与纳税人有征纳关系的机构都是纳税服务单位,造成服务标准不
一、服务质量不
一、甚至还出现对同一税收政策的理解不一执行不一的现象,降低了地税的公信、损害了税法尊严。
二、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为民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
地税部门要创新纳税服务理念完善纳税服务方式和制度,加快构筑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实现征管机制的全面创新。每个地税人员要明白纳税服务的真正内涵,是地税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和实施税收法律救济过程中,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事项和措施,是地税机关的法定职责,是现代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与组织税收收入、税收执法共同构成了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加强纳税服务工作,对建立和谐融洽的税收征纳关系,顺应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降低税收成本,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提升地税社会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地税人员应牢记为纳税人服务是地税工作永恒的主题,牢固树立“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坚持“以纳税人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为依托,以税法宣传咨询申报纳税服务和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以纳税人满意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二、成立专门的纳税服务机构。
纳税服务工作总是靠人去完成,成立纳税服务中心从事纳税服务工作肯定能事半功倍,要挑选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业务人员,专门从事纳税服务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办税厅内。改变以往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相对较差的现状,纳税人在税款征缴、违章处罚、涉税事项办理等方面,可直接咨询与反映,服务人员能给予必要的宣传与解释,让纳税人在缴“放心税”、“明白税”的同时,又多了一层享受税收服务,更能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设臵,更能明白“为什么纳税、怎样纳税”的重要涵义,体现更多的地税人文关怀,特别是在涉税处罚方面,能做到以案说法,对适用处罚金额的自由裁量的使用能对作详细解释,例如对未及时办理税务登记或因屡查屡犯纳税人的加重处罚,在处罚款时为什么会有不同金额,这是一个比较好体现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用于实际违法行为处罚的解释,既能体现税法的尊严,又能体现地税部门执法的人性化。
三、简化办税流程
由于当前相关涉税政策与办税流程相对繁琐,对一些涉税审批事项,尽量简化流程,节省纳税人等待的时间。一是简化税收业务流程,尽量减少审批环节,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税收业务流程简化,将审批权限下放,尽量节省纳税人时间,对涉税资料提供不全的,实行书面一次性告知制度,让纳税人少跑冤枉路;二是大力推行网络化办税,将税务登记、申报缴纳、减免缓退等审批程序全部融入网络化,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纳税人时间;三是简化纳税人的报送的资料数据。
四、构建统一的纳税服务管理体系
遵循纳税人需求导向,将纳税服务中心功能前伸,做到统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提升基层单位和核心管理职能的集中化程度,实现服务一体化,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提供更加专业化、综合化的纳税服务,细化各项服务措施。
一是设臵涉税咨询电话。向社会公告涉税咨询电话号码,及时地方便纳税人咨询各种涉税问题,对于一些疑难问题,服务人员可应邀到企业实地进行服务。二是把控税宣导向,让纳税行为具有荣誉感。除办好每年的税收宣传月工作外,在纳税厅内张帖“我纳税,我光荣”、“我纳税是为祖国强大、社会繁荣尽力”、“依法诚信纳税是当代公民的应有的义务”等激励性标语。并设立各项温馨提示牌。在地税大门上设立电子显示屏,提示在申报期内督促纳税人在限期申报,节假日延期申报的截止期限,纳税网络出现故障暂时无法办理涉税事项通知等提示语句,在传统节假日播放“向纳税人致敬”、“祝全县纳税人节日快乐”等祝福式语句,让纳税人体会到地税部门的关怀与温馨。三是加强地税服务的硬件设施。加快网络传输速度,让办税更加便捷。四是继续完善政策宣传、意见簿、办税超市、办税流程、人员职责等制度,努力抓好“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延时服务制、预约服务制、服务文明用语”等制度的执行力度;五是做好纳税服务前移工作。应纳税人的要求,服务人员可应约到纳税人实地进行现场指导,做好事先服务、事中服务、事后服务工作,如针对一些企业规模大及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遇到税收政策变动,要深入企业,对企业财务人员及企业负责人进行税收知识辅导,并结合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解疑释难,以提高纳税人的办税素质。六是继续推进各项办税软件的服务工作。服务人员要精通“银税一体化”、“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软件”、“网上办税软件”、“税控收款机”等办税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对纳税人进行详细地讲解,及时举办各类涉税软件使用的培训班,对仍不能正常使用的,要上门服务,手把手地教会纳税人,让办税软件真正方便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项。七是设立纳税荣誉榜与违法违章公示榜。结合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将财务制度健全、规范办理涉税事项、诚信纳税的企业上诚信纳税荣誉榜,将财务制度不健全、屡查屡犯的企业上违章处罚公示栏,在办税厅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二种企业公示每季更新一次,让诚信纳税的有荣誉感,让违法乱纪的有耻辱感。
五、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江西省地方税务局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60条》、《赣州市地方税务局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及纳税服务措施50条》等优惠政策的规定,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本着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做到“多、快、好、省”,即多做宣传解释工作,多和企业联系沟通;快速审核,快速办理免抵退税;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好;为纳税人省时、省力、省钱,培植税源,为我市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六、构建三个平台,全面收集纳税人需求
(1)设立电话沟通平台。纳税人可直接电话咨询,服务人员必须清晰正确地回复纳税人,并将重要涉税事项登记在册,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2)建立纳税服务QQ群平台。服务人员在网上建立纳税服务QQ群,并对外公布,由全体纳税人积极参加,尽最大可能地收集纳税人意见,对纳税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回复。(3)设立纳税意见反馈记录平台。服务人员在接待纳税人时,应做好记录工作,耐心听取纳税人意见,特别是对被处罚人,要听取纳税人诉求及陈述申辩理由,还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详细解释。
七、制定纳税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纳税服务评价体系。按照定岗定职、职责明晰的原则,建立严密的纳税服务职责,对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严格考核,实行奖优罚劣,充分调动职工的做好纳税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制定科学纳税服务考核体系,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照上级地税部门的要求,制定出纳税服务考核办法。二是邀请纳税人代表事前参与,税收服务措施的出台,要通过不同方式请纳税人共同参与。将“约谈制”引入税收管理,既帮纳税人“当好家、理好账、交好税”,又请纳税人“挑毛病、提建议、促提高”,实现了征纳“双赢”效果。三是事中监督。税务部门聘请廉政建设、行风评议监督员、纳税服务义务监督员,推行民主评税,以及强化效能监督举报机制、开展明察暗访等,健全社会各界监督机制,有利于维护纳税服务的公正性。四是事后评判。“服务行不行,纳税人来评”,纳税服务评判权回归纳税人,既是尊重纳税人的具体表现,也是加大对税务机关的有效监督,强化服务效果,发挥服务评价器作用,每星期查看服务评价器对“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的数据,对出现“不满意”评价的工作人员由监察室进行谈话。每年定期邀请人大、政协、企业纳税人、个体工商户代表走进地税,让他们来“挑刺”,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五是每月开展纳税服务评比工作。对服务工作做得好的地税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以激发地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资料】
1、湖北省黄石市国家税务局网站2007-01-11 作者:李朝阳,阳新县国税局白沙分局《谈谈如何做好纳税服务工作》
2、相关纳税服务政策文件
第五篇:调研论文——当前基层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基层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纳税评估工作有了正式的文件依据,它在税收工作中已经发挥出明显的作用,但它毕竟是一项新的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还缺乏成熟的经验,具体工作中还地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于探索和完善。
一、当前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纳税评估工作存在观念认识上的偏颇。纳税评估工作缺乏统一认识。多数的税收管理员对纳税评估工作的内涵、作用认识不足,对如何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在概念上、方法上发生模糊认识,致使评估工作流于形式,评估工作的质量不能提高。另外对纳税评估执法方式认识不一致,未能正确认识税收稽查与管理评税的区别,评估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二是纳税评估运转机制不统一。从流程看,纳税评估一般可分为收集整理评估资料、确立评估对象、审核分析、举证确认、评定处理、成果反映六个阶段。从职能看,纳税评估可分为评估立项、评估对象确定、任务下发、评估实施、评估成果落实及统计、评估资料整理归档等环节。目前的问题,一是基层税源管理部门纳税评估岗责不统一;二是评估制度不完善;三是业务上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县级评估机构受上级多个业务部门指导,且部门间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标准和做法,导致下级评估机构无所适从;四是纳税评估文书不统一,政出多门。
三是评估指标设臵的科学性有待提高。评估指标的科学性是影响纳税评估工作有效开展的首要问题。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保证纳税评估质量,推进纳税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前对纳税评估指标的建立仅是起步和探索阶段,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虽然明确提出了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使用方法及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使用方法,但由于各地税务机关对所需数据资料缺乏足够的积累,实际工作中又多根据经验设定指标预警值,使得评估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四是纳税评估的信息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宽。目前的纳税评估是建立在纳税人自行申报基础之上的,停留在“以表审表”阶段,信息来源单一,除了申报数据,没有其他可以利用的数据,从而影响了纳税评估的深度与广度。再者,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数据质量不高,也影响着纳税评估工作。目前纳税评估的主要信息来源多数据靠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资料和财务数据,但这些资料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都较差,无疑影响着纳税评估的质量。
五是管理与稽查配合脱节,影响着纳税评估的成效。实施征、管、查相分离的征管模式,稽查局负责专业稽查,管理系列的检查职能被严重削弱,管理人员的检查意识薄弱,在评税中纳税人不愿提供更多的信息及数据。从目前管理员下户检查的流程看,它是在申报审核、案头稽核、约谈质疑之后的最后手段,形成了对日常检查的不重视不主动。而对于稽查系列来说,专业的稽查过程,很少有管理人员参与,甚至出于对案情的保密等原因,稽查情况在小范围内公开,管理人员得不到相关的信息,管、查割裂明显,有机联系不足。纳税评估人员在无法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情况下,对精心策划的虚假申报进行纳税评估工作,显然难有成效。
六是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纳税评估专业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有专业化的评估人员,不但要求掌握税收业务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而且还需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貌及纳税人的详细情况和特点,掌握审核、评析、测算、取证、质询的全部技能。但目前的纳税评估人员均为一人多岗,除正常的纳税评估工作外,还须承担企业的各类涉税管理事项,日常管理事务较多,难于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专门从事纳税评估工作。虽然各级业务部门进行了一定的业务培训,评估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却依然跟不上纳税评估深层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另外,纳税评估工作还要求税务人员要有一定的责任心、事业心,而目前符合上述条件的税务干部在数量上还不能满足纳税评估的工作需要,纳税评估尚停留在表层的分析,为评估而评估,工作基本处于应付状态,因而使纳税评估显效缓慢。
二、完善纳税评估工作的途径
(一)针对信息资料残缺不齐的问题,可依托现有的综合征管软件将纳税人的财务、税务相关信息数据全面纳入网络管理。研制完善的纳税评估子系统,使其可以自动读取数据、选定评估对象、进行数据测算,结合预警值比对分析疑点问题,使整个纳税评估工作在严密
规范的程序化控制下进行操作。
(二)理顺管理、稽查职能关系,加强部门合力协作。纳税评估人员在评税中不仅要以稽查为后盾,而且还要有稽查的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深追问题,没有稽查支持的评税,评税是软弱无力的,其效果也是浅薄的。评税与查税在税收管理工作中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纳税评估是一项税收管理活动,侧重于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事前、事中也有事后(在评估中纳税人意识到少交税款而主动补交税款)的监督,对纳税人因少缴税款而补缴的税收一般不作处罚处理,但应确定所属期限加收滞纳金。评税的目的是让纳税人及时主动,改正错误,不够成犯罪。查税发现的问题则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因此,实践中容易造成纳税评估作为一种“协商式稽查”,用在稽查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上,采取以评税的方式处理,躲逃税收处罚,这种做法影响了税收的公平性,污染了税收环境。因此,纳税评估应与税务稽查彻底划清职能与作用。在管理评税中应坚持三个移交、二个不评:评税解决不了的移交稽查、企业不服从评税结果的又无正当理由的移交稽查、有偷税行为的移交稽查;有明显异常的不评、稽查正在或近期涉入过的不评。
(三)规范纳税评估工作流程。统一规范纳税评估的工作流程,将便于税收管理员对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不受侵犯。纳税评估工作不能增加纳税人的纳税成本,特别要充分尊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在约谈、举证环节给予纳税人足够的陈述、申辩时间,以充分解释其纳税行为是否真实。对外(发送给纳税人)的文书要清
晰、完整、准确地告知纳税人的权利和评估结果,保证行政行为合法有效。
(四)尽快研发纳税评估管理系统软件,促进评估工作科学化。评估工作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各地可以根据会计科目、税收政策勾稽关系,运用会计核算原理,研发推广纳税评估管理系统软件,将纳税评估中的数据采集、接收和结转计算、评估项目和对象的确定、审核评析、约谈举证、认定处理等整个环节都纳入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评析指标测算和主要文书处理的微机化和网络化,保障纳税评估工作的有序运作。
(五)加速提高纳税评估人员业务素质。纳税评估要求税务评估人员不但要了解税收工作本身,而且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貌及纳税人的详细情况和特点,掌握审核、评析、测算、取证、质询的全部技能。因此,税务人员要加速提高综合素质和分析综合能力。一要强化业务学习。全面学习税收业务、财务管理、会计制度、计算机相关知识。二要强化业务培训。围绕税源特点,提高经营观察、评估疑点把握、评估指标应用、评估约谈技巧、逻辑分析等能力,对照上级编发的纳税评估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培训,为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业务指导。三要强化业务交流。适时召开评估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会、纳税评估知识进座,通过评估人员对报表分析、约谈技巧等评估方法的交流,使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在相互探讨中得以共同提高。通过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切实提高培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一批能胜任评估工作的“专家”,和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评估队伍,以适应纳税
评估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