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吃空饷”论文-14公本2班罗佳雯-26号
“吃空饷”事件
班级:14级公共事业管理(2)班姓名:罗佳雯
学号:2014101110226
“吃空饷”是指财政供给人员或组织,通过各种非法形式占用财政供养编制、套取财政工资津贴,造成财政资金流失的腐败行为。
“吃空饷”的负外部效应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吃空饷”对公共财政的侵蚀,削弱了财政在平衡区域发展、调节分配差距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其次,“吃空饷”者对公职的霸占,挤兑了人们在获取公共产品中的机会平等,制约了公务员的队伍建设。最后,“吃空饷”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增加了民众对公权力的质疑与厌恶,使政治文明建设积累的成果在“信任危机—政治冷漠”的官民互动中一步步磨损耗散。由于涉及编制、财政、考核、问责等多环节,事关人事、民政、审计、劳动保障等多部门,防治“吃空饷”必须寻求相应有效的制度组合。
一、基本情况:
(1)以我所居住的城市普宁市为例,普宁市不少公办学校教师到私立学校任教后保留编制吃“空饷”现象,即其编制、关系仍保留在原公办学校,所吃“空饷”定期上缴教育部门。简单来说就是,明明已经到私立学校任教了,但统计时仍记为在岗。
(2)2013年中考,普宁前3000名的考生中九成来自私立学校,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教学质量倒挂严重。
二、主要做法:
根据《关于做好整治“吃空饷”问题专项工作的通知》精神,各学校应开展整治“吃空饷”问题专项工作自查,主要情况如下:
(1)成立自查组织机构
学校应自觉成立整治“吃空饷”问题专项工作自查小组,积极培养具备工作责任心强、为人正直、坚守岗位、坚持原则、爱党爱国等各种特质的领导成员。
(2)坚持整治基本原则
在整治“吃空饷”问题专项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这些基本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校长负总责;坚持以人为本,宽严相济。
(3)整治工作结果
我们按《通知》的有关要求,实行工作分工,深入到教师、群众中了解情况,结果如下:
1、学校没有在编不在岗人员。如未批退养占编领金人员,未批长期病假不上班人员,未批停薪保职人员,无故不在岗人员,职务改任不在岗人员。
2、学校没有离岗占编,伪编骗金以及已退休死亡不办理注销手续人员。
3、学校没有其他形式“吃空饷”的现象。如因故自动离职没有办理核销手续仍领工资人员,失踪多年仍由他人领工资人员,因故降低停发工资未办手续仍领原待遇人员,用少资请人代岗现象,冒领空编工资以及单位或个人以其他形式违规领取财政工资等现象均不存在。
三、建议意见:
(1)加大清理力度。一是加大调查力度,对已清理出的人员,严格按政策,区别不同情况,全面妥善处理;二是欢迎并鼓励举报人员,接受社会监督,对应清理而暂未清理出来的人员再次进行认真清理,从严查处,确保此项工作常抓不懈。(2)抓住关键环节。在加强对临近退休人员的管理的同时,重点对原系领导干部因工作原因被免职人员的管理,坚决杜绝拿着工资福利不干事的经商办企业行为,从严管理打着学习、治病等旗号,长期旷工的人员,切实加强考核监督。
(3)科学建章立制。由普宁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市编办、市财政局根据相关干部人事政策和工作纪律处分有关规定,修改完善综合性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人事管理,从制度上严防“吃空饷”现象发生。
(4)严格责任追究。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清理职责,切实搞好清理工作,尤其是搞好处理工作。普宁市纪委要对全市清理“吃空饷”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走过场”的单位负责人,进行严格问责。
客观的讲,“吃空饷”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对比,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组织、人事和劳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扩大和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在养老保险全面保障下的人员流动机制;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搞好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调整,推进事业单位由“养人”向“养事”的转变;要设立治理“空饷”的综合办事机构,长年受理群众举报,从组织上保证治理“吃空饷”工作的持久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