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粉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目录
摘要
多年来,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和粉尘危害严重, 尘肺每年给国家造成高达近百亿元的直接经 济损失。我国的尘肺危害无论在患病人数、发病率, 还是增长幅度都居世界首位。在某些工矿企 业中, 粉尘超标现象十分严重, 例如, 有的水泥厂粉尘超标2000多倍。目前, 我国各类工矿企业 中接尘工人总数约为1000万, 在国有厂矿及县级以上企业中的尘肺病人总数已超过50万人。接 尘工人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石油和轻工等行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粉尘危害也十分严重, 乡镇企业中约有800万人接触有害粉尘。根据1985年对7个省市自治区18个县的乡镇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尘肺检出率达6.8%。
关键词
呼吸性粉尘 危害现状 预防对策
一、国际上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表明[1],每年全球约有2.7亿个伤亡和非伤亡职业事故,约1.6亿作业人员遭受职业病伤害。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ILO)2005年发表报道:每年因工作有关损伤与疾病导致死亡人数为220万人,其中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每年要夺去全世界约44万工人的生命,尤其石棉这一项每年就杀死10万名工人。另外,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接触石棉而引发的间皮瘤和肺部疾病死亡人数超过16.6万。ILO另一项统计资料表明:欧盟国家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已累计有1000万人是职业事故的受害者;WHO总部官员Fingerhut博 士指出[2],美国也同样面临传统和现代职业危害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工伤事故与高科技产业相关的工效学要求,以及生物性危害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古老的职业病(例如矽肺)仍为美国职业卫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美有10万工人在“超标”条件下从事接尘工作,导致各类职业病、伤残,以致死亡;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各国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二、粉尘的概念
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三、危害
生产性粉尘是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其理化性质不同和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及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有些粉尘(石棉)还可引起肿瘤。因此,我国规定,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如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气肿、严重的胸膜肥厚与粘连、胸廓畸形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不宜从事粉尘作业。从事粉尘作业。
四、个人防护和装置
在粉尘作业环境中,应首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有害环境的可能性。若工程控制措施因各种原因无法实施,或无法完全消除有害因素,以及在工程控制措施未生效期间,可采用个人防护,即作业人员使用防尘护具,虽然是被动的防护,切是最后的一道防线。
常有的防尘护具有:防尘口罩、送风口罩、送风头盔、防尘安全帽等,防尘口罩是最常用的的一种防尘护具。
五、我国的职业粉尘危害现状
多年来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和粉尘危害严重尘肺每年给国家造成高达近百亿元的直接经
济损失。我国的尘肺危害无论在患病人数、发病率还是增长幅度都居世界首位。在某些工矿企业中粉尘超标现象十分严重,例如有的水泥厂粉尘超标2000多倍。目前,我国各类工矿企业中接尘工人总数约为1000万,在国有厂矿及县级以上企业中的尘肺病人总数已超过50万人。接尘工人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石油和轻工等行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粉尘危害也十分严重,乡镇企业中约有800万人接触有害粉尘。根据1985年对7个省市自治区18个县的乡镇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尘肺检出率达6.8%
5.1煤炭行业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作业均可能产生粉尘。特别是机械化、大功率采煤,使井下作业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达到很高的程度,如在放顶煤综采工作面,有时高达1400mgm3。到1992年末,全国煤矿(不包括乡镇小煤矿,小煤窑)累计尘肺病患者达160643人,疑似尘肺213956人,尘肺合并结核25551人。目前每年尘肺新发病人达4500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尘肺病患病率达10%
5.2冶金行业
冶金工业生产中,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等几大部门的相当多的作业场所均会产生大量粉尘。据统计,冶金行业接触有害作业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7.7%,作业环境平均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8.24倍,最高的达667倍。据“八五”期间的综合统计,累计职业病总数为53722人,其中尘肺病占90%,平均年新发尘肺病1500余例。调查研究表明,冶金行业由于尘肺病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2亿元。
5.3 石棉制品行业
石棉制品制作过程中每道工序都会产生大量的石棉尘。据统计,我国到1988年底,16家重点石棉制品企业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仅为36.8%,最严重的超标达42倍。职工中患有各期石棉肺的占累计职工总数的10.57%,石棉肺患者的平均寿命比社会人群低10年左右[3]。5.4 有色金属行业
有色金属与冶金行业类似,很多工序和作业场所存在大量粉尘,只是粉尘的化学成份和理化性质各异,有的粉尘毒性很强。例如,对江西11个钨矿的调查结果显示:钨矿围岩游离SiO2含量很高,采取综合防尘对策前,累积接尘应检人数22114人,其中发现患矽肺病11083人;综合防尘后,累积接尘应检人数20886人,其中发现患矽肺病106人[4]。
5.5 乡镇企业
由于乡镇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生产规模小且分散、作业环境差、劳动时间长等特点造成了一系列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问题。特别是部分职工的安全卫生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漠。根据1990年到1991年卫生部和农业部共同组织的对29246个乡镇企业(占当时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3.09%)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9.3%的乡镇企业存在粉尘作业。对1972个厂矿的矽尘测定中,合格率不足10%。在被检查的18944名工人中,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的检出率依次为1.20%、1.09%和3.45%。按此推算,我国乡镇企业尘肺病患者的数量到1991年底达70万人。目 前,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已有10余年的发展时间,尘肺病的潜伏期已到,必将导致尘肺病患者数量的迅速增加[5]。
六、呼吸性粉尘是导致尘肺的主要元凶
尘肺病是粉尘对人职业危害的最终结果,而呼吸性粉尘和其中的游离SiO2是导致尘肺病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生产环境的总粉尘浓度只能反映作业环境中粉尘的水平污染,与尘肺病的发生无对应关系,只有呼吸性粉尘可达呼吸道的深部并进入肺泡,与尘肺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用呼吸性粉尘表示作业场所的危害程度,才更符合卫生学的意义,而被人体吸入的粉尘的生物学效应则取决于粒子的理化性质和沉积部位,其中游离SiO2含量愈高,对肺脏致纤维化作用愈强。因此,游离SiO2的含量是表示作业场所粉尘职业危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已制定了呼吸性粉尘的卫生标准,不再采用总粉尘浓度来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他们对粉尘的采样、监测、治理和控制都是以呼吸性粉尘为依据的。如英国煤炭公司研制的吸尘滚筒能有效地抑制呼吸性粉尘。它对呼吸性粉尘降尘率可达95%,1976年英国煤矿在采用它之前,尘肺病患病率约为8%,至1993年底,当大面积采用这种吸尘滚筒后,尘肺已降到1%以下。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现在新实施的欧洲标准把作业环境的呼吸性粉尘进一步分级,新研制的呼吸性粉尘采样头根据粒径大小把粉尘分为三级,这样更
七、粉尘职业危害的预防对策
建国以来,我国对工业防尘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了一些防尘、降尘措施,使工人的劳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尘肺病得到一定的控制。目前, 7.1我国的预防对策主要是:
(1)加强劳动卫生立法,建立监督机构。50年代初, 我国开始建立与粉尘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如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近年来, 劳动部颁布了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的四项标准;1996年颁布了呼吸性矽尘、煤尘、水泥尘的最高容许浓度国家标准,同时统一规定了监测方法;制定了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等;从上到下建立了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体系, 由卫生防疫站、职防所定期对作业环境和工人进行监测和健康检查。
(2)实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落实情况由劳动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验收。
(3)实行作业场所粉尘危害分级管理。1990年开始,劳动部以监测呼吸性粉尘个体接触浓度为基础,对粉尘危害实行分级管理、重点监察和管理。针对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和防护措施。
(4)突出治本措施,加强对尘源的治理和控制。如陶瓷行业的装坯工序,过去一直沿用在匣钵体内撒硅石粉的传统做法,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后改为在匣钵体内刷高氧化铝粉浆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矽尘危害[6]。7.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7.2.1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在防治粉尘危害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接尘人数不断增加;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生产压力大,资金不足;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行为;临时工、合同工等外来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漠,使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形势更加严峻。
7.2.1主要表现是:
(1)对非国有企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未跟上。如一部分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未经过“三同时”审查,卫生监督和卫生服务力量薄弱,短期行为严重,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将会给社会留下大批尘肺病人的沉重包袱。
(2)部分国有企业资金短缺,无力出资弥补对劳动安全卫生投入的欠帐。或者防尘、降尘设施费用过高,企业无力负担。
(3)清洁生产、文明生产的观念淡薄,终端治理尚占上风。现有的防尘、降尘措施多为待粉尘扬出后再收集治理,而在清洁生产工艺、源头污染消减方面投入力量不够。
(4)选择粉尘治理技术缺少科学依据。多数企业采取防尘、降尘措施都习惯沿用老方法,重形式,不重效果,致使一些设备和技术措施不能很好使用,甚至闲置不用。
(5)重生产,轻劳动安全卫生,防尘、降尘设备不能象生产设备那样始终正常运行。由于不配套、安装不合理或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使这些设备难以长期处于有效运行状态。
(6)控制粉尘职业危害的立法和研究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甚远。世界上多数国家早已执行呼吸性粉尘卫生标准,并建立完善了相关的检测分析体系。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尘肺基本得到控制。我国颁布了若干种呼吸性粉尘的卫生标准和接触浓度管理标准, 但用于呼吸性粉尘 的采样仪、检测技术还不完善, 对标准的执行缺少技术支持。对防尘、降尘设施缺少呼吸性粉尘 去除效率的评价。我国对粉尘职业危害的控制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八、建议
根据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经验, 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粉尘危害, 预防尘肺, 尽 快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尽快健全和完善与粉尘职业危害和防治尘肺病有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管理、监督机制, 尽快改变当前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劳动卫生失控状况。将临 时工、合同工等外来职工的防护教育纳入劳动卫生管理体系。
(2)提高防尘工作的管理水平, 严格审批和验收制度, 把住“三同时”关。同时, 以经济手段 强化防尘管理。例如, 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水泥企业防尘收尘奖惩暂行办法》 , 对全省120家水 泥企业的防尘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从污染源头抓起, 把作业环境的粉尘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加快新 技术、成熟经验的推广。
(4)建立粉尘危害程度评价方法和防尘技术措施的评价体系。有重点、有步骤地对粉尘 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进行治理,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积极建立评价——治理——推 广——评价这样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 对现有的防尘技术措施进行综合评价, 达到经济投入与 治理效益的最优化。
(5)建立和完善呼吸性粉尘检测技术和呼吸性粉尘监测制度。加强对呼吸性粉尘的研究, 为呼吸性粉尘劳动卫生标准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也为尘肺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 使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能与国际接轨。
(6)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成果, 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治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控制尘 肺病的发生, 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消除和控制工人与导致尘肺病的粉尘接触。现在不少除尘器 的除尘效率并不低, 但去除的主要是大颗粒粉尘, 看上去作业场所的粉尘污染状况得到很大改 善, 但是呼吸性粉尘仍弥散在空气中, 危害工人健康。因此, 研究开发对呼吸性粉尘有效去除的 技术和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总之, 粉尘职业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只要创造符合卫生学要求的生产环境, 新工人就 不会患尘肺病。但是, 作业环境的粉尘治理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 需要建立医学与工程以 及环境、安全、卫生相互配合的体系。劳动保护工作者任重道远。
第二篇: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摘要】煤矿粉尘的危害主要包括:导致接触工人患尘肺病、发生煤尘或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寿命、危害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等。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煤矿尘肺病的防治工作,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防尘工作较好的煤矿,尘肺病患病率已从60年代初的10%-30%下降至1%以下。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煤工尘肺的发病率又有了升高趋势,防尘仍是一项重要、复杂、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来源;粉尘危害;煤工尘肺;粉尘防治
1、煤矿粉尘的来源及特性
1.1煤矿粉尘的来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被粉碎而产生的混合性粉尘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我国煤矿大多数为井工开采,均为地下作业,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高。1.2煤矿粉尘的特性
(1)粉尘表面吸附一层空气薄膜,阻碍粉尘间或水滴与粉尘 间的凝聚沉降;
(2)粉尘的分散度增大,吸附在其表面的氧分子增多,加快 了粉尘氧化分解过程;
(3)细微岩尘由于表面积增大,岩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很容 易溶解于人体肺细胞中;
(4)采掘工作面产生的新鲜粉尘较回风道中的粉尘易带电。
2、煤矿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的特性决定了其危害:易引起尘肺、易引起燃烧和爆炸、高浓度粉尘能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危害矿区的生态环境等。2.1尘肺
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煤矿粉尘,就可能患尘肺病。在煤矿生产中,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分不同,可造成三种主要病症:①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较高(>10%)的粉尘引起的尘肺病是硅肺病,患者多集中于长期从事掘进工作面上的工人;②长期接触煤尘,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多在5%以下,所引起的尘肺病是煤肺病,患者多为采煤工作面上的工人;③接触硅尘又接触煤尘的混合工种工人,其尘肺在病理上往往兼有硅肺和煤肺的特征,这种尘肺称之为煤硅肺。我国煤矿工人工种变化较大,长期从事单一工种的很少。因此,煤矿尘肺中煤硅肺比重较大。据卫生和科研部门统计:煤硅肺约占尘肺总人数的70%—80%,硅肺约占20%—30%,煤肺约占5%—10%。2.1.1煤工尘肺的病症表现
煤工尘肺病情缓和,病情演变亦较慢,多数在定期检查时通过X射线胸片发现有早期煤工尘肺。其病症表现有:
⑴ 咳嗽
咳嗽是尘肺病人最常见的主诉,早期病人咳嗽多不明显,随病情发展,明显加重。
⑵咳痰
咳痰是煤工尘肺病人的常见症状,这主要是呼吸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引起的,痰多为黑色。
⑶胸病
胸痛部位不一,性质多不严重,一般为隐痛,亦有胀痛及针刺样痛等。
⑷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尘肺的固有症状。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有效呼吸面积减少,呼吸困难也逐渐加重。
⑸咯血
较为少见
⑹X射线胸片表现
煤工尘肺早期以X射线胸片圆形小阴影为主。⑺其他
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最常见的有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便秘等。其并发症有肺结核、肺部感染、自发性胸闷、肺源性心脏病等。2.1.2煤工尘肺的治疗
煤工尘肺应严格按国际《尘肺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分期,并据此进行健康监护、治疗和劳动力鉴定。煤工尘肺是一种危害工人健康,可以造成劳动力丧失的职业病。晚期尘肺病由于严重肺纤维化,呼吸面积减少,病人高度呼吸困难,十分痛苦。因此,对尘肺患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控制纤维化病变的发展,保护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是积极治疗和控制尘肺的各种并发症。
⑴病因治疗
煤工尘肺的病因治疗,是防止粉尘在肺内沉积,增强肺的廓清能力,降低粉尘毒性,保护细胞膜,抑制胶原纤维形成。
⑵大容量肺灌洗技术
大容量肺全灌洗技术能清除以吸入肺内的多种粉尘、吞噬了粉尘的巨噬细胞以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粉尘后分泌的致纤维化生长因子,从而改善症状和肺功能,遏制和延缓病变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我国于1988年首次开展该项治疗,现已发展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⑶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煤工尘肺患者抵抗力降低,冬春两季易发呼吸道感染,病人可在医护人员监护下做健体操、太极拳等活动以增强体质,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⑷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2.2粉尘爆炸
高分散度的粉尘具有爆炸性。发生爆炸的条件有两个:①粉尘浓度在爆炸域内;②必须具有高温。一般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50g/m³,上限浓度为1000-2000g/m³,处于上下限之间的粉尘都具有爆炸危险性,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为300-500g/m³。爆炸威力巨大,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煤矿粉尘的控制和防治
3.1煤矿粉尘浓度的工业卫生标准
对于硅尘含量小于10%的煤尘,瞬时总粉尘浓度不超过6mg/m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不超过4mg/m³;呼吸性粉尘瞬时浓度不超过3.5mg/m³,时间加权浓度不超过2.5mg/m³。3.2煤矿粉尘防治
防治煤矿粉尘的措施分为防尘措施、防爆措施、隔爆措施三大类。其中防尘措施包括:
⑴减尘措施 主要是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发生量,是矿井尘害防治工作中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及其运行参数减尘、湿式打眼湿式凿岩、水封爆破等。减尘措施是以预防为主的治本性措施,应考虑优先采用。
湿式凿岩
在岩巷掘进过程中,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送入孔底,湿润并冲洗炮眼中的粉尘,使其在炮眼中变成浆液排出炮眼。这样能使绝大部分粉尘被控制在炮眼中。采用湿式打眼后,粉尘浓度可由打干眼时的500—1400mg/m³降至4—10mg/m³,降尘率可达90%—98%。因此,湿式凿岩是凿岩工作普遍采用的有效防尘措施。
⑵降尘措施
降尘措施是矿井综合防尘的重要环节。现行的降尘措施包括各生产点的喷雾洒水等。
⑶矿井通风排尘
矿井通风排尘是指借助风流稀释与排除矿井空气中的粉尘。因此,要加强掘进通风管理工作,减少漏风,提高风筒出口风量,合理控制风速。当风速过低时,粗粒矿尘将与空气分离下沉,不易排出。据试验观测,当巷道中风速达到0.15m/s时,5μm以下的矿尘能够悬浮并与空气均匀混合而随风流排出。《规程》规定:掘进中的岩巷最低风速不得低于0.15m/s,这完全可以满足最低排尘风速的要求。提高排尘风速,粒径稍大的尘粒也能悬浮并排出,同时增强了稀释作用,矿尘浓度也随之降低。风速在增高时,将扬起落尘,使风流中含尘浓度增大,因此《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最高允许风速为4m/s。在产尘量高,矿尘比重大,温度比较高的作业地点,可适度增大排尘风速。
通风排尘是合理的风速将掘进工作面所产生的矿尘排出,但应缩小其污染范围。为此,在含尘浓度较高的风流所通过的巷道中设置水幕净化风流。喷雾器的布置应以水幕布满巷道断面为原则,并尽可能靠近尘源,缩小含尘空气的弥漫范围。另一种方式是在产尘巷道中增设水幕,且之间距离以每隔20米为宜,装置保持一头(掘进头)安设三组效果最佳。据现场试验结果显示,降尘率达98.6%。
⑷个体防护
在实施多项防尘措施以后,仍有小部分的细微粉尘弥漫于空气中,因此加强个体防尘也是综合防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个体防尘的主要用具是防尘口罩,现目前广泛应用的有简易口罩和专用防尘口罩。根据各工作作业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防尘口罩,并坚持正确使用,特别是采掘司机和锚喷工种的工人不能忽视个体防护的作用。
【结束语】煤矿粉尘危害的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用通风除尘、喷雾洒水、煤层注水、抽尘净化、个体防护等防降尘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国外防尘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发展适合我国的新型技术,建立安全、清洁的作业环境,适应新形势下采煤工业的发展。
第三篇: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1.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开始凸显,而我们生活的必需空气也逐渐充斥着粉尘,不断损害我们的健康。本文具体解释说明了粉尘的形成原理及分类,还有粉尘对人体及职业危害。最后本文总结现有方法罗列几种常见及有效的方法。
2.关键词:粉尘 危害 防治措施
3.正文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和科技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随着发展的深入,许许多多的问题开始显现,其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粉尘。
3.1粉尘,粉尘的产生原理及分类
3.1.1粉尘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3.1.2粉尘的产生原理
粉尘几乎到处可见。土壤和岩石风化后分裂成许多细小的颗粒,它们伴随着花粉,孢子以及其他有机颗粒在空中随风飘荡。除此之外,许多粉尘乃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副产品;烟囱和内燃机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粉尘,面粉,采石场等的作业引起的,火山爆发的火山灰。
(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等。
(3)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3.1.3粉尘的分类
粉尘通常按其组成、粒径、形状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类。
按物质组成分类 分为有机尘、无机尘、混合尘。有机尘包括植物尘、动物尘、加工有机尘;无机尘包括矿尘、金属尘、加工无机尘等。
按粒径分类 按尘粒大小或在显微镜下可见程度分为: 粗尘,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粒径; 细尘,粒径10~40μm,在明亮光线下肉眼可以见到; 显微尘,粒径0.25~10μm,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
亚显微尘,粒径小于0.25μm,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按物理化学特性分类 由粉尘的湿润性、粘性、燃烧爆炸性、导电性、流动性可以区分不同属性的粉尘。按粉尘的湿润性分为湿润角小于90°的亲水性粉尘和湿润角大于90°的疏水性粉尘;按粉尘的粘性力分为拉断力小于60Pa的不粘尘,60~300Pa的微粘尘,300~600Pa的中粘尘,大于600Pa的强粘尘;按粉尘燃烧、爆炸性分为易燃、易爆粉尘和一般粉尘。
3.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1)沉积于呼吸道内的颗粒物,产生诸如粘膜分泌机能亢进等保护性反应,继而引起一系列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引起鼻粘膜糜烂、溃疡。
(2)颗粒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可能吸附和富集空气中的其它化学物质,或和其它颗粒物发生表面组分交换。表面的化学毒性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有机废物,在人体内直接被吸收产生中毒作用。
(3)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的粉尘,会携带多种病原菌,经吸入引起人体感染。
(4)长期吸入矽尘、石棉,这是粉尘生产现场人员最容易发生的职业病之一,也是人们比较了解和普遍关心的粉尘导尘可引起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为主的[1]肺间质纤维化,从而发生尘肺病致的疾病。3.3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现状
多年来, 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和粉尘危害严重, 尘肺每年给国家造成高达近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尘肺危害无论在患病人数、发病率, 还是增长幅度都居世界首位。在某些工矿企业中, 粉尘超标现象十分严重, 例如, 有的水泥厂粉尘超标2000多倍。目前, 我国各类工矿企业中接尘工人总数约为1000万, 在国有厂矿及县级以上企业中的尘肺病人总数已超过50万人。接尘工人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石油和轻工等行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粉尘危害也十分严重, 乡镇企业中约有800万人接触有害粉尘。根据
[2] 1985年对7个省市自治区18个县的乡镇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 尘肺检出率达6.8%。3.3.1 煤炭行业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 几乎所有的作业均可能产生粉尘。特别是机械化、大功率采煤, 使井下作业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达到很高的程度, 如在放顶煤综采工作面, 有时高达1400m 3g/m。到1992年末, 全国煤矿(不包括乡镇小煤矿, 小煤窑)累计尘肺病患者多达160643人, 疑似尘肺213956人, 尘肺合并结核25551人。目前每年尘肺新发病人达4500人。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尘肺病患病率达10%。3.3.2 冶金行业
冶金工业生产中, 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等几大部门的相当多的作业场所均会产生大量粉尘。据统计, 冶金行业接触有害作业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7.7% , 作业环境平均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8.24倍, 最高的达667倍。据“八õ五”期间的综合统计, 累计职业病总数为53722人, 其中尘肺病占90% ,平均年新发尘肺病1500余例。调查研究表
[3]明, 冶金行业由于尘肺病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2亿元。3.4粉尘的防治措施
3.4.1 水炮泥
水炮泥是一种特制的装满水可以自动封闭的塑料袋。将炸药和水炮泥一起堵塞进炮眼,炮后借助炸药爆炸是产生的压力,将水散成雾状,起到降尘、降温、净化空气、阻止火花等综合作用。
使用水炮泥有如下效果:一是降尘率达到80%;二是减少炮烟70%左右;三是减少有毒
[4] 气体37%-46%;四是降温及扑灭炸药火焰。3.4.2 实施湿式防尘
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简便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粉尘遇水后很容易被吸附和
[5]凝聚,采用湿式作业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可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及扩散。3.4.3实施尘源密闭
针对不能实时处理和净化的粉尘污染源进行有效的封闭控制,是防止粉尘飞扬外逸造成污染的有效技术措施,它常与通风除尘技术措施配合使用,防治效果较高。3.4.4通风除尘技术
通风除尘技术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除尘措施。运用通风方法将尘源予以控制,并将含尘气体抽出,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粉尘污染是现代工业导致的危害现象,粉尘污染对于人的健康和生活有巨大的威胁。了解粉尘产生原理是首要条件,优化生产过程、建立科学的防尘体系、研究高效的除尘方式是防治粉尘污染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举措。
5.参考文献
[1].张书林.粉尘的危害及环境健康效应[J].佛山陶瓷, 2003, 13(4):37-38.[2].薄以匀, 吕琳.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现状及预防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8(4):26-30.[3].梁松林, 吕悦梅, 林富贵,等.粉尘职业人群生活状况调查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5(z2).[4].杨昉昉.煤矿粉尘综合防治措施[J].科技与企业, 2015(3):118-119.[5].赵明.浅议粉尘污染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7).
第四篇: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一、基本要求
山东格致热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为本单位职业防治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管理内容
(一)主要责任人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1、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自觉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等制度。
3、负责设立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4、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定期召开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7、督促、检查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8、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投入的有效实施。
9、及时、如实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分管责任人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1、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抓好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对职业病危害防治负具体领导责任。
2、直接领导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组织制定本单位中长期、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计划和技术措施。
3、组织编制和审查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制定员工职业病危害防治教育培训计划及奖惩方案,并督促实施。
4、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保证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投入的有效实施。
6、及时召开职业病危害防治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7、如实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
(三)职业病防治管理部门(职业卫生管理小组)责任制
1、认真执行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和要求,完成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
2、健全和完善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监督执行。
3、将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纳入本单位考核内容,认真进行考核。
4、负责组织员工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员工进行“岗前、岗中、离岗”健康检查,并做好员工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
5、组织制订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及时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主管领导汇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状况,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6、协助主管领导,组织开展好职业病危害各项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登记,并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
7、组织、参与本单位职业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并配合上级部门完成调查工作。
8、负责制定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办法,并督促、教育、指导员工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确保防护用品有效。
9、监督各单位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维修、检修和保管,确保其正常使用。
(四)职业病危害岗位防治责任制
1、参加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教育活动、学习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2、正确使用、保管和佩戴各种劳保用品、器具。
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
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及时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
三、监督、检查与考核
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组织对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山东格致热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一月一日
第五篇: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江油市李白故里酒厂有限公司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编 制 人:坤世辉
法人代表:石勇
安全管理人:张明润
管理部门:生产事业部
批准日期:2014年3月21
执行日期:2014年3月
21江油市李白故里酒厂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日
日
目 录
第一章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第二章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三章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第四章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第五章 职业危害防治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第六章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第七章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第八章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第九章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第十章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 第十一章 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第十二章 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三章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章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3号令)等文件精神。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本企业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我公司职业危害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职业危害责任制度:
一、成立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所属部门、车间的主要负责人在职业卫生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与安排下,各负其责,做好本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日常检查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并建档保存。
二、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在每年的 12 月31日前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三、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并以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公告栏等形式告知并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
四、领导小组负责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提出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并重点抓好落实工作,积极改善劳动条件。负责向劳动者发放符合(AQl05l-2008)国家标准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并造册登记,建立档案。
五、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车间、班组进行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报领导小组整改,落实部门、车间、班组解决情况,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结果并留有记录。
六、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必须经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机构进行体检。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对于检查出的职业病的人员,及时到医院进行诊疗。
七、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1、公司领导及管理人员培训必须到取得二级以上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2、粉尘监测人员的培训必须到市安监局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3、全员培训,由本公司或委托相关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培训。并保
存培训记录。
八、按照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组织开展对公司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好职业病危害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九、每年委托经江油市安监局备案核准的有资质的技术服务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江油市安监局申报,并向劳动者公布。
十、负责建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小队,落实人员、职责、资金、物品、药品以备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第二章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为了搞好我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促进酒厂的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经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酒厂二0一二 年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我公司的职业卫生工作,将以继续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中心,全面落实公司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各项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积极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努力防范职业病事故发生,提高全员职业卫生意识;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依法保护职工健康权益;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促进职工健康。
二、总体目标
2012 年我公司的职业卫生工作,要继续在酒厂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结合上级部门有关规定,根据生产工作安排组织实施。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大力开发领导层,提高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员普及职业病防治法有关知识,增强有害作业人员的责任和权益意识;制定职业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整体提高职业卫生素质。、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完善职业卫生资料,落实职业卫生各项工作: 1)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档案,真实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 建档合格率100%。
2)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作业场所监测,杜绝职业卫生事故发生。3)加强职业键康监护工作,确保从事有害作业职工身体健康。按照要求安排,对从事有害作业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体检率达到目的100%。
4)对存在有害作业因素的场所进行改造,并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
三、工作计划:
1、完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继续落实职业危害部位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加强从事有害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检查,控制和杜绝职业卫生
事故。
4、加强职业卫生防护的宣传和培训。
5、粉粮车间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穿戴防尘口罩,下班后必须将设备及场地清扫干净。
6、定期检测粉尘浓度,对粉尘超出规定的地点,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7、对职工身心影响太大的噪声,必须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
8、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四、保证措施
1)为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配备专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护手套、口罩等。
2)粉粮车间要结合实际,配合做好车间从事有害作业人员的体检安排及有害场所的监测。
3)各车间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 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力争把2012的职业危害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章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为了加强粉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管理,保护职工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告知的内容:
(一)职业病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二)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三)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
(五)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六)提供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七)为职工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
二、告知的方式
(一)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告知书;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告知;(1)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2)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三)职业危害与健康告知;(1)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囚素检测、评价;监测评价结果存入用少、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3)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告知职工本人及时通知用人单位;
(四)公布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五)劳动者要履行下列义务:(1)自觉遵守本矿制定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正确使用佩戴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第四章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一、目的和范围
为加强和提高从业员工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各车间管理和操作人员。
1、职责和权限
公司主管领导负责审批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和所需经费并监督实施;
2、培训内容:公司内各岗位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岗位危害特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岗位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的保养及维护注意事项、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3、培训形式:内部培训、外部委托培训。(1)内部宣传教育培训: a)新员工进矿一结合安全“三级教育”,介绍公司作业现场、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b)员工在岗期间一通过定期培训或公告栏宣传,学习职业键康岗位操作规程、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及公司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四、记录
安全科应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并保留相关的培训记录。
第五章 职业危害防治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工作,避免和减少职业卫生事故的发生,从而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职责:
1、生产事业部设备动力组负责企业防护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监督管理指导和实施。
2、各部门负责各部门在用防护设施的维护管理。规程:
1、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以下称“防护设施”)定义: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2、用人单位应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安装有效的防护设施,保障劳动者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含量符合国家的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3、采购部必须购置使用具有防护设施生产资质单位生产的防护设施。在购置防护设施产品时,应当注意索取: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防护性能、适应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得购置使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没有检测报告的防护设施产品。
4、设备动力组应对在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1)采区安全员在班中巡查时注意对防护设施完好有效性进行查验,发现异常应立即检修。
(2)设备动力组应经常进行对防护设施的专题检查,对防护设施的运行和防护效果进行验证。
(3)应明确防护设施的各级管理责任人。(4)建立防护设施管理台帐,做好使用记录。
(5)建立防护设施档案,收集整理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技术参数等)。
5、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6、未经申报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作业人员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
第六章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进行相应的防护用品配备,加强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生产事业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为本制度的执行部门。
四、内容与要求
1、在生产过程中,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而产生的有害因素和劳动过程中及作业现场的安全卫生设施不良产生危害因素,均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2、免费为生产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不以货币形式或其他物品替代,具体执行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规定》。
3、员工在调动工作时,其享有的劳动保护用品可随身转带。工种变化的劳动防护用品(除特殊工种外),安全环保部有权作出相应调整。
4、员工因特种作业确需配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须经生产事业部和安全管理办公室共同认定后配置或借用。
5、凡作业环境会对从业人员产生危害的岗位按照标推规定发放保健品。
6、凡在作业过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护人体安全的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面罩、过滤式面具、特种手套、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胶靴、绝缘垫等均属防护器具,必须妥善保管,正确使用。
7、劳动防护用品由专人采购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按规定入库,发放给使用人员,填写《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台帐》。
五、劳动防护用具(品)的使用
1、员工进入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现场,必须按照规定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否则按照违章处罚。
2、各部门对常用的防护用品应存放在公众易于取用场所, 做到防潮、防高温、防锐器损坏。
3、对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防护用品,如:防防尘口罩等必须认真研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第七章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2、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并定期向劳动者公布,特制订本制度。
3、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整个公司。
4、具体内容
(1)每月由生产事业部工作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噪音进行一次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2)每年由安全监察局备案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其结果定期向职工公布。
(3)存在超标现象的地点必须编制防治措施进行治理。
5、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三、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要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登记,结合各岗位实际制订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总经办要及时向职业卫生主管部门通报即将离岗的员工,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离岗前的体检。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 90 日内,可视为离岗体检。在未对其进行体检时,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员工可以选择放弃进行离岗前体检,并签订相关协议。
五、对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六、在生产、检修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严重超标,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所在单位应立即报告,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七、若发现有疑似职业病员工的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按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要求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
八、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将体检结果即时告知相关采区及个人。除职业禁忌证外,其他体检结果不得公开,确保医学资料的机密,维护员工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体检结果存入个人健康袋内保存。
九、对公司各管理岗位、辅助岗位的员工每3-5年由总经办组织进
行一次健康性体检,总经办、职业卫生主管部门要汇同相关部门开展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健康风险评估,改善作业条件、改变员工不健康作业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病伤及缺勤率。
十、不得安排未经岗前体检、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和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十一、各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孕期、喃乳期的女工从事对个人、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十二、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将职业健康检查的资料整理归档,安装规定期限妥善保管,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定期监督检查与考核。
十三、职业健康体检、检查、医学观察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治疗等费用由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门、财务部门按法规规定执行。
十四、各单位对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管理情况建立台账,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对各采区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每两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查出的不符合项将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将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第九章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存在或者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高温、噪音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第五条、申报职业危害时,应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资料: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四)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六)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六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中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生产经营单位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照本办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连同有关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七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第十章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
为履行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煤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劳动者应当如实为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提供有关或必要的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
二、应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相应的医治和疗养,对在医疗后被确认为不宜继续在原岗位作业或工作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提出调核岗位意见后,由单位人事部门安排工作。
三、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和复查等费用以及伤残后有关待遇和社会保障,应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四、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进行诊断,在其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按职业病待遇办理,在此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五、本规定解释权归煤矿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
六、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关职业病诊断及治疗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第十一章 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的键康,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内各部门。
三、具体内容
1、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每年新增或更新的职业危害防治系统,列入生产安全费用,统一管理。主要包括在以下项目内:
(1)主要设备的更新改造支出;(2)完善和改造监测系统支出;(3)完善和改造综合防治突出支出;
2、为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必须加大在综合防尘方面的支出。
3、计划下达后,资产类由公司集中负责采购,费用类、工程方面主要由生产事业部负责。
4、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每下达的计划、具体项目,分轻重缓急做到合理安排使用。
第十二章 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实际,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简称“两档”,并由专人保管。
二、职业卫生档案包括:
1、企、事业单位职业卫生记录卡;
2、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一览表;
3、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作业人员登记卡;
4、职业病危害记录卡;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
6、职业病危害因素程度分级管理表;
7、职业健康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等;
8、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监督文书清单及有关文本;
9、职业卫生管理方针、计划、目标、方案、程序、指导书、管理制度;
10、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
12、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3、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档案:
14、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汇总资料:
15、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有关资料。
三、员工个人健康档案包括:
1、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禁忌证名单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病例登记表等员工个人健康资料;
5、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或合同;
6、职业性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
7、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
四、“两档”资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录、统一编号、专册登记;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期限及时进行归档。
五、“两档”资料应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准确可靠,并管好和用好“两档“。
六、随时、定期地根据岗位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核和补充“两档”,各表卡每年 10 月前系统地调整一次。
七、“两档”档案中各种资料按要求每三年复核一次;日常职业卫生工作须将测定结果、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管理情况随时过录,以备分析。
八、员工离开单位时,有权索取个人键康档案资料,公司应如实地、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个人复印件上签章。
九、职业病诊断,鉴定单位需提供有关“两档”资料时,档案室应如实地提供。
十、档案室对各部门移交来的职业卫生档案,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归档的案卷要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十一、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
十二、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项工作,并有应急措施职业卫生档案库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点,如发现档案破损、变质时要及时修补复制。
十三、利用职业卫生档案的人员应当爱护档案,严禁对职业卫生档案拆卷、涂改、污损、转借和擅自翻印。
十四、本规定解释权归生产事业部,每年按流程对其合规性进行评估修订。
十五、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关职业档案管理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