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导青年 组织青年 服务青年
引导青年 组织青年 服务青年--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增强社会管理能力
(长汀县濯田镇巷头村书记助理 田伟)
青年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创新青年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它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全力为之。共青团在创新社会管理和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创新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如何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增强社会管理能力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创新教育引导,突出青年主体地位。
共青团要适应科学教育青年的本质要求,转变教育引导观念,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紧扣思想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环节,注重分类引导,体现组织特色和时代气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这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要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举措、明确服务重点,深化对他们的关爱工作,切实打牢青年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突出主体性,注重自我引导。要以青年为本,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更加突出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实践育人。紧密围绕青年的学习成才、创业创造、志愿奉献等根本需求,多运用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游戏式、比赛式等青年喜欢的表现形式,多运用青年熟悉的语言,多联系青年身边的生活事例,以青年耳濡目染的基本事实和亲身体验为依据,激发其向上、向善、向美的积极性。突出层次性,注重分类引导。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必须尊重差异性,分类分层引导。小学阶段,重在发挥体验教育的作用,促进小学生情感、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培养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朴素感情;中学阶段,重在发挥实践教育的作用,引导中学生在实践对比中形成对党和社会主义更清晰的认识;大学阶段,重在发挥组织育人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组织生活中学会理性分析和社会观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要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做好大学生和进城务工青年群体的思想引导。对进城务工青年,要高度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感受,在关怀的过程中言简意赅地向他们传播党的思想主张;对大学生,要注重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学术的逻辑开展思想引导,把握好坚定理想信念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突出时代性,注重“时尚”引导。开展青少年引导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代特色。在内容上要有时代感,紧紧抓住青少年关心、关注的问题,联系其身边的事例,把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在路径上要善于创新,灵活运用视频短片、微博、短信等新媒体新方式。在形式上要善于注入各类时尚元素,增强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时尚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出示范性,注重典型引导。抓典型,做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青年引导路径。要主动适应当代青年对典型的新感受和新认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努力用青年身边的人、用青年生活中发生的事来诠释道理,让青年在真切具体的事例中受到启迪。要从不同层次青年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注重真实性、注重层级性、注重普遍意义,确保青年典型可信可学。
二、创新组织动员方式,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青年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的把握具有不确定性,对于自身合理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也会表现的多样性,甚至有时会有过激的行为出现,共青团要合理引导,创新组织动员,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广泛了解、准确把握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着力解决好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创新团组织建设。当代青年群体分布更为复杂,就业方式日益多元,青年在思想形成、文化娱乐、交往方式、组织参与、诉求表达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集中开会、学习、听报告等行政化的社会管理方式对青年的影响效果有限,大量青年游离于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之外。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彻底改变传统、单一的组织方式,改变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通过联合建团、依托建团、协会建团、网络建团、楼宇建团等多种建团方式,灵活设置基层团组织。要加强传统群团组织与草根社会青年组织之间的互动,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两新社会组织的团建,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同时,以提高对各类青年组织的有效覆盖为重点,按照“关注、服务、合作、引导、吸纳”的原则,采取对话、协商、沟通、协调、融入等社会管理方式,切实强化共青团外围组织的建设,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二)参与政策法规制定。政策法规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据。要围绕新形势下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青少年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未成年保护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的作用,主动介入、积极推动相关青少年法律的立法修订工作,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可靠法律保障。加强“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机制性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以议案、提案的方式推动青少年问题的解决。
(三)加大服务青年力度。大力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宣传阵地和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切实服务青少年的实际需求。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点,千方百计帮助青年就业创业。要引导青年特别是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城乡基层去干事创业。要培养和扶持青年创业带头人,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努力做好创业就业小额贷款、岗位对接等工作,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在服务根本需求的同时,要为青年日益多样化的具体需求服务,加大对贫困学生、进城务工青年、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青少年的帮扶力度,努力解决青年关心的民生问题。
(四)发挥新媒体作用。要强化与各级各类主流网站、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的主动融入、深度合作,利用新媒体积极搭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平台、活动平台、项目平台。通过手机报、QQ群、动漫、微博等时尚便捷的新手段,收集青年舆情动态,并注意发现和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切实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三、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团结凝聚青年群众 志愿服务是是共青团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团结凝聚青年、引领社会风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志愿服务基层基础,积极构建组织层级化、成员属地化、服务扁平化的志愿者工作体系。一是深入开展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手拉手、党建带团建和青少年维权等活动,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多作贡献。要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政府帮手的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二是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法律援助、扶贫助困、“三孤”关爱、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服务人性化建设,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向基层延伸。打造进城务工人员志愿服务行动和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等特色品牌,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二是通过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推动建立政府支持、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紧跟经济社会变革步伐,把握青年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理想追求,通过志愿服务这一青年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采取社会化动员方式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和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第二篇:分类引导青年
案例:
邢某,男,1983年出生,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07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成绩优秀,曾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保持优异成绩的同时注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2007年,他通过努力在第七届中国职业模特大赛内蒙古赛区荣获冠军。2007年毕业后,他怀揣着年轻的梦想与激情参加了自治区西部志愿者的招募,最终通过考试,作为一名西部志愿者在呼市赛罕区法院服务一年。在此期间,他的个人能力和工作热情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2008年他又主动联系学校,积极报名参加了自治区“村官”考试,以较强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担任呼和浩特土左旗白庙子乡刘家营村主任助理。从政是他自小的梦想,用行动来为人民办事是他最终的目标。于是,在这期间他便开始了边准备公务员考试边做村主任助理的生活。“村官计划”一年期满后,他又于2009年参加了自治区选调生考试,被录取。
引导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观
关键点:大学生普遍认为基层就业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值相距甚远,而且条件艰苦、信息闭塞,跟大城市相比缺少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其基本逻辑:
1.去大城市发展是个人成功的标志,符合社会世俗的评价和父母的期望。
2.基层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较差,医疗、教育水平落后于大城市。
3.基层机会少,留在基层没有发展潜力。
4.到基层去是“大材小用”,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针对关键点的具体引导思路:
1.转变观念,选择基层更易取得成功
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认为去大城市发展是个人成功的标志,符合社会世俗的评价和父母的期望。具体表现为一些农村的毕业生,他们想通过上大学这条捷径,改变原有的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态,而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穷乡僻壤,认为成功就是能在大城市当白领。而一些城市的毕业生,他们早就己经熟悉了城市的生活,患着“城市依赖症”。而且这种“依赖症”很早就已有之,在城市就不了业就转去考研,或者低工资就业也不肯去基层。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成功与城市、基层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毕业生在基层踏实工作取得业绩要比在大城市一无所成更有成就感。
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通过自身经历证明了当年去基层就业的选择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内蒙古大学原人文学院(现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届本科毕业生吕晨光。毕业前曾在新华人寿内蒙古分公司实习,成绩优秀拟被录用,但他毕业后毅然选择到基层工作,2006年8月作为组织部选调生奔赴呼伦贝尔。现任内蒙古党委统战部秘书。
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不仅会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更符合社会价值的要求。从长远看,毕业生选择基层更易取得成功。
2.西部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基层状况不断改善
有些毕业生认为基层社会保障与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条件与大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基层工作艰苦。首先,所谓的艰苦,都是相对来说的,在城市就不苦了吗?不但苦,而且还可能面临入不敷出、为了肚子和房子而发愁的局面。而在基层,情况就宽松了许多。
我们承认,基层总体上的生活条件与大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基层建设的投入力度。在西部大开发即将继续推进的10年中,基层的各项基础设施也随之不断完善,许多基层已经一改从前艰苦落后的面貌。国家实行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和九年义务教育促进了基层、农村的医疗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谈到大家最关心的待遇问题,在基层工作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与城市持平甚至高于城市。而且相对于大城市“亚健康”、“城市病”而言,基层人口较少、开发较晚,因而城市污染小、有利于健康,更适合居住。
3.就业优惠政策,使大学生在基层发展机会更多 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国家对基层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许多大政方针都逐渐倾向于基层。具体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提出“三支一扶”“村官计划”“西部计划”“特岗教师”“民生工程”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根据内蒙古近期出台的政策,凡是到农牧区基层单位、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将获得薪酬或生活补
贴,并依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如果属公益性岗位,还将获得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同时,凡是到旗县以下农牧区基层单位就业且履行一定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将相应地享受学费、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此外,内蒙古还规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或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报考行政事业单位岗位、研究生时也将优先录取。
在基层工作两三年之后,考公务员的机会也比应届毕业生多。锻炼自己的同时,为农村做出了贡献,何乐而不为?和大城市相比,基层的高学历人才并不是很多,容易被重视,承担的工作责任大,锻炼机会多,崭露头角相对比较容易。大学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选择基层,这里机会多、上升空间最大。
4.基层空间广阔,大学生能力和自身价值能充分发挥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目前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自身观念的影响。很多毕业生认为到基层去是“大材小用”。因此,他们认为到基层去就业是屈就,需要他们放低姿态。
现如今,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屡见不鲜,实际上这只是就一线二线城市而言。大城市的人口容量已经接近饱和,就业、生活压力大,基层更适合发展。毕业生千军万马涌向城市的结果,是有的毕业生开出了“零起薪”的价码,有的为了解决户口而不惜放弃专业,还有的走上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与之相对应的农村和基层,却表现出对人才的渴盼与热心。
基层有广阔的天地,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要有想法,有干劲,就可以大胆地放开手脚去做。基层,民风淳朴、工作务实,易于养成个人良好的工作作风,磨砺自己的意志。随着整个社会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基层接收信息程度与大城市相比是一样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反哺农村,他们立足农村,深入基层,用知识、活力和观念,在服务基层中,发挥自我能力,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引导路径、媒介:宣传与实践相结合1.宣传方面包括举办国家对基层就业的政策宣讲,邀请基层就业的成功典型做报告,利用网络、报刊、短信平台等多种媒介让广大学生了解相关政策并与相关人士面对面交流。
2.实践活动包括与当地各级政府组织沟通交流,组织广大学生到基层去实践,实地了解基层的情况。
第三篇:青年恋爱及引导
浅谈青年恋爱存在的问题及引导
摘要: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肩负着国家复兴、民族富强的重任。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然而,纵观当前青年风貌,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意气风发,青年问题屡现不止,尤其表现为青年在恋爱过程中由于不会恰当处理双方关系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帮助他们解决恋爱中的困惑和难题,从而促进青年身心健康发展,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也将从青年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恋爱行为困扰三个角度来详细论述青年恋爱问题,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角度给出引导措施,使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良好地指导自己的恋爱行为。
关键词:青年恋爱;恋爱动机;青年恋爱引导 引言:俗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爱情”是个迷人的字眼,对于处在青春妙龄阶段,感情最为丰富敏感的青年来说,更是极具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青年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表现为青年恋爱问题。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有许多机构、学者从事对于青年问题的研究,但是青年恋爱问题始终是作为青年问题的一个细小分支来研究的,而且,系统论述青年恋爱问题的书籍并不多,可见,青年恋爱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对于自主、自立意识明显增强的青年来说,大多是自由选择恋爱,不受限制,自由度很大,自主性很强,同时又缺乏经验和成人的指导,恋爱挫折不断。据上海青少年服务热线曾做过的调查统计,男女生间恋爱纠纷是校园暴力事件的三大主要元凶之一。因此,正确对待青年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无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青年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恋爱行为困扰三个角度来详细论述青年恋爱问题,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角度给出引导措施,使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良好地指导自己的恋爱行为。由于各国对于青年的年龄界定标准不一,所以首先明确本文所指的青年年龄界限在14~28岁。
一、青年恋爱问题
(一)、恋爱动机
当我们与他人相遇,如果他的生活原则与自己的相似,他的处事风格得到我们的认可,他的适应能力也是我们具备的,那么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认同感,一种发自内心深入的感应,这就是支撑我们恋爱关系构架的基础。【注释】恋爱,作为青年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本应该是单纯而又美好的。心怀对于恋爱的憧憬,渴望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青年恋爱目的不纯,有的动机甚至令人瞠目结舌。有的人想利用谈恋爱来打发空虚无聊的时间,尤其表现为当代大学生。紧张的高中生活结束了,我们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刚进校的大学生放松了自己,看到别的同学成双成对的,自己就心痒痒。特别是同一个寝室的,大家都在谈恋爱,如果自己不谈,就很没面子,会觉得很自卑。再加上有的同学会听到学长学姐宣传:“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于是不管有没有真爱,先谈一下恋爱再说,将心理的空虚转化到谈情说爱上,消磨时光,寻求欢乐。这种为了“练爱”而去“恋爱”,无疑是对爱情的亵渎与不负责任,也不会长久。有的人对待爱情态度过于散漫,只是为了找一个“漂亮”女友向哥们四处炫耀、“撑台面”,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感情缺乏审慎思考,容易因一时冲动草率做出决定,将感情建在沙滩上。更有甚者,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而是对方的家庭背景、社会及经济地位,待价而沽,或从今后就业、升迁等个人目的出发,总是借爱情的外壳盘算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这种世俗的恋爱动机更为人所不耻。
真正的恋爱是由于双方相互吸引、相互欣赏走到了一起,只想单纯地恋爱,不掺杂任何杂质。内心真正的为对方着想,为对方付出,嘘寒问暖。如两人一起去图书馆上自习,一起去食堂吃饭,彼此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照顾,成了对方最好的精神
依靠,这种单纯的恋爱动机是使爱情美满和维持爱情长久的保鲜膜。如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一代爱情佳话,共同的兴趣爱好、浓郁的诗情以及对于建筑研究的痴迷令两人深深相吸,走到了一起。尽管后来感情中掀起波澜,但是梁思成的宽容、理解,更让林徽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两人的爱情故事流传久远·····
(二)、择偶标准
“宁要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拜金女”马诺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众人热议。它却反映了当下许多青年的恋爱观——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这种恋爱观也是有缘由的。青年由于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而存在诸多不健康因素,如好攀比、过于在乎别人的眼光等等,总觉得找一个阔佬显得自己在朋友面前有面子,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相反,如果找一个穷酸书生,生活消费处处受限制,在朋友面前也抬不起头来。这种畸形的恋爱观,夸大了物质利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幸福生活不是简简单单有房、有车、有票子就能换来的,青年成熟过程中,也许会慢慢领悟到幸福的真谛。与此同时,它也反映出了当前青年缺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其实不管现在的处境如何,只要有能力,是可以用辛勤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的,只是许多青年怯于尝试、懒于奋斗罢了,只想坐享其成。
上述青年择偶标准将选择的天平倾向了物质利益一边,然而,在青年择偶标准中,还有另一种令人惊叹的标准——重视精神层面的契合,忽视生活的物质保障,称之为“裸爱”。他们只在意花前月下、诗情画意,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我没钱、没房、没车,但有一颗爱你的心”,“刘易阳式”爱情告白无疑是其真实写照。也许,裸爱相比于“男房女车”爱情观是何等的伟大,爱一人,可以不看他(她)的富有程度,可以不看他(她)是否有房有车。虽然我们难以评判这种乌托邦式的爱情是真幸福还是穷开心,但是当生活遇上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事,当以后你们每天为了持家早出晚归、整天忙于盘算着如何节省开销的时候,或许,曾经坚定的爱情信仰也会崩溃,你会发现“裸爱”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在我看来,爱情还是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物质保障基础上的,不需要腰缠万贯,但最起码应该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盲目忽视物质保障也是不现实的。
青年恋爱标准虽千差万别,没有唯一的标准可借鉴。但是最好还是权衡好物质、精神层面的需求,既不可盲目忽视一方面,也不应该盲目夸大一方面,理智地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不因一时的冲动冲昏头脑,才是明智的做法。
(三)、青年恋爱行为困扰
面对爱情,青年可谓人人有本难念的经。有的人过早涉足恋爱,我们称之为“早恋”,也因而受到各方的阻挠;有的人明明到了可以谈恋爱的年龄,却苦于始终没有遇到对的人,没有谈过一场恋爱,也因而开始自我怀疑;有的人,单相思,默默地喜欢对方却怯于表白;有的人,挣扎在几个人之间,面对多个追求者,难以抉择、陷入纠结;还有的人,失恋了,一副世界末日来临的样子,整天麻痹自己,自我颓废;还有的人痴迷于网恋,难以自拔,以下我们将具体来谈谈这几种类型:
1、早恋 人们常说:“十七八,像朵花”。它不是指青年外貌的俊美,而是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洋溢着青春和热情,是学习工作的黄金时期。然而,青年独立意识的增强,使他们误以为早恋就能够代表自己的成熟,因而萌发早恋意识。再加上进人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的发展,开始产生性意识,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注视着异性同学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逐渐地,在众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形成一对一交往的行动,即进行早恋。当早恋进入他们的生活时,打破了这样一种本来应该正常的状态,迫使青年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甚至遭受一些不必要的伤害。虽然一些学生认为早恋者常会在成绩上互相追赶,以取得对方愉悦与偏爱,使得成绩上升;也有因为对某人有爱慕之心,从其所好,在生活中处处约束自己,以被爱慕者的标准作为生活的准绳,使得原本一些不良的性格和习惯得到改正。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早恋常常会使青少年情绪多变,特别是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朋友们的反对时,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也不利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久而久之,导致青少年无心学习,上课频繁走神。由于父母的不支持,谈恋爱的金钱花销无法取得,诱发偷和抢的念头,这是早恋对社会严重的危害。而且早恋者一般年轻气盛,对一些事件十分敏感。特别是男孩在女朋友面前,面对一些让自己“吃醋”的行为恼羞成怒,对一些人大打出手,造成违法犯罪,从而葬送美好花季。所以,我们应该对早恋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引导青少年端正心态,不要在春天采摘秋天的果实,正如泰戈尔所说:“只顾走过去,不必留恋眼前的花。只要走过去,鲜花到处都有。”否则品尝的只有无尽的苦涩和痛苦。
2、相对于早恋而言,有的人则是明明到了应该谈恋爱的年龄,却苦苦等候不到有缘人。看着周围陆陆续续成双成对,心生羡慕。有的会自我怀疑,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别人都有对象了,我的爱情前途还是一片渺茫呢?久而久之,变得自暴自弃,自我否定;还有的人会因心生羡慕、嫉妒而故意远离现在已谈恋爱的好友,变得自闭甚至抑郁。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不利于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对待爱情,青年要有耐心,在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之前,应该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静静等待对的人的来临。至于有的青年,面对多个追求者,无从抉择。这时候应该听从内心的声音,并听取父母、朋友的建议,权衡各方面因素,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还要注意,在拒绝其他追求者的时候,方式必须恰当,要考虑到对方的尊严,必要的话可以寻求父母、朋友的帮助。如果方式不当,或是由于对方本身心理承受能力弱等因素,很有可能导致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的发生。如安徽某少女由于拒绝求爱惨遭烧伤毁容,可怜花季少女青春还未绽放光彩,一辈子也就这么毁掉了。
3、过度的恋爱情绪反应
恋爱双方往往由于过于在乎对方,而导致自己行动的不自然。如在约会之前精心化妆半小时以上,反反复复试穿衣服,不厌其烦地询问好友建议,心情激动难平,极其忐忑等等都是过度的恋爱情绪反应。有的恋人,会因为太重视对方,而去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甚至于每天接触过什么人、去过哪些地方等,从而导致恋爱过程中的相互猜忌及不信任,久而久之,让恋爱陷入崩溃。还有的恋人,会因为对方的一个无意之举或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而伤心难过好久,陷入长期的心情低落之中。其实,这些都是由于青年在恋爱中迷失了自我,过分看重一份感情而表现出的过激情绪反应。真正的恋爱,应该是双方都有自己独立生活的空间,既主张个性,又能够以一颗包容的心求同存异,双方地位平等,坦诚相处,更重要的是,相互信任。
4、暗恋 暗恋,即对另一个人心存爱意或好感,由于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压力和阻力这种爱意没法告白而故意或不得不掩藏在心里的情愫。尤其是中学生,面临学业及家长学校的压力,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偷偷暗恋的情况较多。它是一种腼腆的爱与喜欢,不愿说出口,或不能说出口,但一直坚守的感情。这种情况往往是很矛盾的,更会让人抑郁、焦虑、缺乏自信、情绪起伏大!暗恋者的特殊心理在于:每一刻自己做的每一个动作,如果对方在可以看到的范围内,就会格外小心,无论做什么,心思其实都在对方身上,观察他(她)有没有注意自己,在干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肢体语言,有什么信号以及对方的眼神等。这种心理会使青年行为表现异常,精神恍惚不定,往往容易被对方(指被暗恋者)的情绪左右,迷失自我。还会陷入无限的遐想之中,幻想着对方对自己的好,或是幻想着他(她)也是爱自己的,夸大现实中对方的每一个细小的、与自己有关的行为,反复琢磨,寻求心理安慰,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5、网恋 网恋,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网络而发展起来的恋情。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戴着虚假的面具,很少在别人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内心想法,缺少倾诉的生活让许多人觉得身心疲惫。而在网络世界中,对着电脑,少了许多的压力,青年可以抛开所有的伪装,在这里用坦然的文字与人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又让心与心的距离拉的更近,在情感的世界中毫无保留的释放着自己的心情,给了他们一个真实的空间做回自己。因此令青年在慨叹着网络的虚幻缥缈的同时,自己又难以抗拒网恋的魅惑。但不管怎么说,网恋再美,也总是太虚无了。如果青年天真的认为网络是一片乐土,流连忘返,就会危及正常的现实生活。因为网恋的浪漫毕竟是植根于虚幻的网络之上的,顶多只能作为生活的调味品或者小菜,万万不可当作大餐来对待,如果沉迷其中,就会得不偿失。痞子蔡曾经说过:网络通常会产生三种人。第一种人会在网络上突出他的次要性格,第二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第三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不可能”成为的那种人。所以说,网上的人许多都戴着面具,在网络上你喜欢的他,现实中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网恋回到现实中是很少有成功的例子的,网友见面后,其结果往往是可悲的:或是与想象相差甚远,或是有人借助网恋坑蒙拐骗,更有甚者发现竟然是同性,令人啼笑皆非。据调查表明,已有一些青年中午、晚上不休息,加班加点在网上谈恋爱,不仅严重影响学习或工作,而且容易性格变得孤僻,甚至造成人格分裂。所以,网络,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我们应该正确、理性对待。
6、失恋
失恋是恋爱过程的中断,即遭受挫折,在客观上表现为与相爱者的分离,在主观上表现为失恋者体验到的悲伤、绝望、虚无、忧郁等创伤性情绪;在行动上多表现为冷漠、颓废、烦躁、逃脱或攻击性等,有的甚至诱发轻重不一的身体不适或疾病和精神障碍。青年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当一段恋爱宣告终结时,难以真正解脱,反而陷入回忆之中,严重的可能会致使性格变得孤僻、有自杀倾向或报复心理。如前不久河南某女子因男友提出分手,而跳河轻生,幸亏警察将其救起,否则性命毁于一旦。事实上,青年应该明白当爱走远,无论它是发生在自己或者对方身上,放弃和放手都是惟一的出路。如果不舍得放弃曾经有过的美好感觉,终日念念不忘,让自己和对方一起痛苦纠结,能否惩罚对方也许还是未知数,但是自己绝对是受伤最深的那一个,因为你剥夺了自己重新享受快乐和幸福的可能。因此,青年面对失恋,不应该自暴自弃,应该相信“天涯何处无芳草”,依旧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爱情,驱散阴霾,笑迎生活!
二、青年恋爱问题引导
1、从青年自身角度来谈: 正如弗洛姆所说:“爱情是美好甜蜜的,但不具备爱的能力的人,只能收获爱的苦果,而难于品尝到爱的甜蜜。作为青年,必须培养爱的能力,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识别爱的能力。单纯地由于对异性的好奇而萌生的好感,一时的感情冲动以及和异性之间的友谊都不算是爱情,当然,单相思也不属于爱情的范畴。青年首先应具备识别爱情的能力,才不至于使自己在种种关系中陷入混乱。
其次要有迎接爱的能力。既要有付出爱情的能力,又要有接受爱情的能力。勇敢地做爱情的主人,而非爱情的奴隶。懂得如何经营好一段爱情,也是一门智慧。
再次要有拒绝爱的能力。对自己并不情愿接受的爱应该及时予以拒绝,同时要注意拒绝方式必须恰当,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最后要有承受失恋的能力。失恋并不意味着爱情的失败,而只是意味着你们选择结束了一段错误的感情,给予了彼此重新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自由。因而应正确看待失恋,并乐观面对以后的生活。
2、从家庭角度来谈:
首先家长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一种平等的教育思想,努力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伙伴; 其次多跟孩子们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事,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即使发现孩子早恋,也应该心平气和、耐心的教育引导,帮助孩子共同度过难关。
最后家长应该与孩子的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状况,发现问题共同想办法解决。
3、从学校角度来谈: 首先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学生不至于出现空虚无所事事的情况;
其次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定期开展阳光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年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恋爱中的种种问题和挫折。
最后学校还应该开设恋爱教育课程。以一种和谐、轻松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恋爱的神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恋爱观,并妥善处理好恋爱中的问题与困扰。
4、从社会角度来谈:
首先应该净化社会风气。当前社会物欲横流,利令智昏现象不断,因而也诱导了部分青年拜金恋爱观的形成。因此,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为青年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也有利于青年恋爱观的矫正。
其次,应该整顿文化市场。进入书店,言情小书处处可见;打开电视,宫廷穿越、青春偶像剧比比皆是。青年很容易深陷其中,将现实中的自己虚化,想像着书中或剧中的浪漫场景,这无疑会造成青年的思想颓废、不求上进,因而,应该整顿文化市场,形成良好有序的文化市场秩序,以对青年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面对当前不断出现的青年恋爱问题,我们应该心怀宽容,理解他们的行为,同时,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解决恋爱中的问题和困扰,使青年健康成长!
注释 参考文献:
【1】.马赫列尔.青年问题和青年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2].纳撒尼尔·布兰登.罗曼蒂克心理学.上海:文 出版社,2003.【3】.林凌一.卡耐基教程与中国青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4】.罗伯特·J·斯滕伯格.丘比特之箭.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第四篇:大学生青年思想引导
大学生青年思想引导深入访谈
调 研 报 告
历史系团总支 二○一一年11月8日
大学生青年思想引导深入访谈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提高我院大学生思想素质,客观真实地了解和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特点,我院团委特此开展了“大学生青年思想引导深入访谈”。此次访谈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关于对党政官员的素质和形象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并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大部分学生对于党政官员的素质形象反映良好,但是少数学生对于党政官员的形象和素质存在片面性和单一性的理解。
社会转型中党政干部形象受损的问题也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失节。有的失去了共产党人的骨气,不敢坚持真理,维护党性原则,不敢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不良倾向和邪恶势力做斗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态度爱昧,退让甚至屈服。第二,腐败。生活上精神品味低下,腐化堕落,沉溺于“酒绿灯红”之中。第三,无为。但是党政官员形象与素质的问题只存在少数的党政官员中,绝大多数党政官员的素质和形象良好,我们应该全面的深刻的看待问题,决不可以片概全,而且我党一直把党政官员的素质和形象当作一个重点问题来对待,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以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大部分学生对于党政官员队伍建设反映良好,但是少数学生认为党政官员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的党政干部队伍存在少数干部队伍学历偏低、年龄偏老的情况,但是我党很快采取各项措施。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提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
此后,中共在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党性修养、作风养成、选拔使用、管理监督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强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建设,规范行政问责的主体及其权限,规范行政问责的客体及其职责,规范行政问责的事由和情形,规范行政问责的程序,实现行政问责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复出机制,对问题官员,要他们充分的记取教训,深刻反省,痛改前非。不断的完善官员选拔制度,将具有端正的德行、开阔的视野、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基层经验和得体形象的年轻干部选拔上来,使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够后继有人,蓬勃向上。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要坚持“论德才、讲实绩、重基层、凭公论”的用人导向,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加强对问责官员的监督。加强党政官员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少数大学生认为党政官员过于有权有势,过得很光鲜。目前,我国的党政干部队伍存在少数干部有权有势,生活过于光鲜,但大多数党政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
我党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容。加大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广泛宣传和认真学习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我党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全党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进一步控制办公经费,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严禁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的,必须严肃处理。对党员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提醒、批评、制止。、(四)少数大学生认为党政官员在求真务实方面存在问题。我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党治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营造求真务实良好氛围,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经费、规模。大力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切实解决节庆剪彩过多过滥问题,改进各级领导干部活动报道。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保证。作为大学生,如果其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缺乏,是难以承担接班人的重任的。因此,我们应当加大教育的力度,在教育内容上,要进一步加强主旋律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国情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从而自觉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同时,要切实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入党教育和党员发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与我们社会所弘扬的价值观念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大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价值为标准,把国家社会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客观外在条件,以利益观点对待社会问题的实用与功利倾向,都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格格不入,必然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道德观、择业观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价值判断正确,而实际行动意识缺乏,采取的“敬而不从”的态度,以及人生态度上存在的一定程度的消极心态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观。要加强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接受考验,要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参观,请英模做报告等形式,校正大学生的人生坐标与人生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驾驭人生的航船。
(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厚重的使命感,搞好学校文化建设。通过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精神氛围,来促进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传统,统一的文化认同的形成;组织个性化、有特色、高品质的文化娱乐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开展系列化、开创性的知识文化活动,来扩大学习的认知领域,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才能,使学校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一部和谐优美的协奏曲,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深厚的文化底。
(四)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大学生更加注意素质教育对自己成才的作用,在人文教育、专业技能、美育、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当及时把握这种变化和要求,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施素质教育,加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通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环节,融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整体之中。
(五)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网络化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已经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高校,网络的发展既为青年学生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从大的方面看,一方面网络发展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信息网络化又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垄断,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新世纪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课题。
(六)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工作,学校教育是主体力量,同时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大学生是社会的晴雨表,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社会各界都有责任通过加强两个文明建设,逐步消除社会消极腐败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学校则应加强与社会沟通,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并在实践中加强正面引导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在加强对国情民情区情及改革开放成就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使其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动力。
历史系团总支
二○一一年11月8日
第五篇: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总结
** ** 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总结近年来,我校在上级部门和学校党委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 号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实有效的开展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为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做好学生的分类引导,此前我校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为了对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座谈交流、宿舍走访、个别访谈等工作,对当前我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下是调研情况的综合报告:
一、当前我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存在问题 我校认真开展各类思想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上来看,我校绝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比较正常,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学习态度端正,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生活淳朴,政治性强。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就业前景不乐观,普遍感觉到就业压力较大。受金融海啸的冲击,全社会的就业前景普遍不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院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较大。我们了解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多数学生表现得信心不足,就业心态需要得到纠正。面对就业时的信心不足和个人核心竞争力的相对缺乏,加剧了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矛盾冲突。这种理想自我定位与现实自我对抗的矛盾冲突使大学生们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与不安,加剧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