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之六:明确“六大纪律”划出行为底线[精选]
明确“六大纪律”划出行为底线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5-11-10 08:08
明确“六大纪律” 划出行为底线
——《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系列解读之六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乐大克,吉林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谷春立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0月3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通报中,“干扰、妨碍组织审查”,“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进行钱色交易、权色交易”等聚焦“六大纪律”的行文措辞,与刚刚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关要求高度契合。
这些“纪言纪语”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而这些成果又转化为纪律要求,纳入到了新修订的《条例》中。
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治本。此次修订《条例》,将党章和其他主要党内法规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要求细化,充分体现了党纪严于国法。在“分则”部分,将原来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为主的十类违纪行为,整合规范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六类,使《条例》的内容真正回归党的纪律,为广大党员开列了一份“负面清单”。
如果说《准则》重在立德,树立了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那么《条例》则重在立规,通过开列六类纪律等“负面清单”,划出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新修订的《条例》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果,有很多创新之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与原版相比,修订后的《条例》体例结构更加科学,用“负面清单”的方式列举六大类违纪行为,使党员清楚了底线、明白了规矩;吸收了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制度成果,将很多新形式的违纪行为纳入处分范围;删除与法律重复的大量条款。
“现行规定界限模糊,中间难免留下缝隙,弹性较大。这次修订把纪律具体化、细分化,相当于‘勾缝’,覆盖得更严实,让党员有了更明确的遵循。”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戴焰军认为,这些变化无不体现了一个“严”字。
中央纪委法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分则”部分从“十”变“六”,主要是因为原来版本存在纪法不分的问题,纪律的种类很多是按照违反国家法律的种类来设定的。“这次修订按照党的纪律要求分成六类,就是为突出党纪特色,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违纪行为从十类整合为六类,表面上看,对党员的要求似乎变少了,但实际上,新《条例》更加聚焦纪律本身,在量纪的尺度上比原版更严,对党员的‘底线’要求更高了。”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伟介绍,比如说,过去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必要和严肃的责任追究,此次修订就针对该情况增加了相应条款。
在党的全部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不管违反哪方面的纪律,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破坏政治纪律。这次修订后的《条例》,把政治纪律排在“六大纪律”之首,所体现的正是党中央对党的建设内在规律的清醒把握。在《条例》第六章“政治纪律”的“负面清单”中,增加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搞无原则一团和气等违纪条款,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和党的集中统一。
“未经审批持有因私护照、因私出国(境),上报清理‘裸官’不彻底”;“存在违规破格提拔、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等现象”;“选人用人问题突出”„„梳理今年中央第二轮专项巡视的“问题清单”,“违反组织纪律”成为多家被巡视单位的共性问题。
针对组织纪律松弛现象,《条例》专门增加了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违规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等违纪条款,将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
对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有关内容的修订,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如,在廉洁纪律方面增加了权权交易、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利等;在群众纪律方面新增侵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诉求、侵害群众民主权利等;在工作纪律方面增加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工作失职等;在生活纪律方面增加生活奢靡、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条款。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所指出,《条例》是管党治党的一把戒尺、党员的基本底线和遵循,“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底线思维,敬畏纪律,守住底线,防微杜渐,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记者 何韬)
第二篇:坚守“六大纪律”的底线自觉
坚守“六大纪律”的底线自觉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章关于纪律的要求具化为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和生活六大方面,为全面从严治党和依纪依规治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证。组织部门要切实把党章党规贯穿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始终,通过深学、细照、严管、实干,让“六大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底线自觉。
坚持学在深处强化境界养成。有学问者自有深意、有深意者终成境界。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深学“六大纪律”作为一种内在自觉,在学习中明礼、增智、提能、立德,进而提升境界、增强党性。升华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党员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举一反三学、联系实际学、持续深入学,使认识更深一步、理解更深一层,真正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党员干部要坚定信仰,时刻注意锤炼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信仰定力,切实增强“三个自信”,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以群众纪律养成促群众感情扎根,努力在书本中习得群众方法、从典型处强化群众观点、于实践中践行群众路线。
坚持照在细处强化导向引领。有什么样的导向,就有什么样的生态。要对照“六大纪律”要求,按照好干部标准,从细处照、向实处找、往深处剖,让党员干部做有示范、行有目标,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要以好干部标准强化高线引领。要针对不同岗位要求,从担当精神、攻坚能力、适岗性、抗压性等方面,形成胜任素质清单,让党员干部比照对齐。“红线”是底线标准,是不可逾越的红色警戒。要综合运用巡视、审计、日常督查、专项检查、明察暗访、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途径,列出“负面清单”,明确什么不能碰、什么不该做,让党员干部知止存畏、引起警觉。
坚持管在严处强化考核促动。要注重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对党员干部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切实营造“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从严氛围。要从严选拔,树牢“实干实绩”这面旗帜。要把实干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做到凭实干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要从严把关,畅通“能上能下”这根“管道”。要强化“下”的担当、细化“下”的情形、明确“下”的标准,通过平时考核、考核、换届考察等,切实加大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干部的提醒、函询、诫勉力度和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干部调整免职力度。规矩在于遵守、纪律在于执行。要让“六大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就必须发扬“啄木鸟”精神,切实强化执纪责任,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对违纪违法行为不留情面、严肃处理,让“六大纪律”落地生根、禁令生威。
坚持干在实处强化实绩带动。“六大纪律”执行得好不好,最终还要实绩来检验。这就需要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拼实干、比实力、出实绩,努力用自身“辛苦指数”和“实干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中心稳、方向明,大局清、诸事宁。党员干部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站在全局角度,以自身超常态应对工作新常态,助推中心工作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把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此为谋事干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利益。实绩体现在服务常态长效上。要坚持继承和发展,抓好制度的建立、完善、执行和评估,对服务薄弱环节立新规、补漏洞,努力向制度建设要长效,让联系变成常态,让服务成为习惯。
第三篇:六大纪律解读-党的六大纪律解读
六大纪律解读-党的六大纪律解读
解读党的纪律处分条例
解读党的纪律处分条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们党一部十分重要的法规,它是在1997年2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原《条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部重要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新颁布的《条例》保留了原《条例》的总体框架,将原《条例》13章修订为15章和附则.《条例》共178条,原《条例》共172条.其中,对原《条例》有关条文保留了38条;对有关条文修改、调整形成了
96条;对有关条文不再写入的有7条;适应新情况增加了44条.从《条例》和原《条例》
四大继承:成功做法得以传续
一是继承了原《条例》关于实施党纪处分应当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党员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二是继承了原《条例》关于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后,一定期限内在使用或者提拔上应当受到限制的规定.三是继承了原《条例》关于比照的规定.即对于《条例》没有规定但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确需追究党纪责任的违纪行为,应比照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条款处理.四是继承了原《条例》关于对违纪党员实施违纪行为获得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应当收缴、责令退赔或者纠正的规定,不让违纪者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好处.十大创新:与时俱进增添新规
一是顺应时代要求,明确将
二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规定实施党纪处分应当遵循
三是对于有严重违纪行为完全丧失党员条件的人,规定其违纪后不得适用减轻处分规则,以更好地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条例》规定了24处只有开除党籍处分一个档次的违纪行为,有这类行为的党员完全丧失了党员的条件,对于他们不得因减轻处分而留在党内.四是为更好地处理集团腐败案件,促使违纪团伙分化瓦解,有利于办案,使案件的处理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条例》,规定,经过特定的程序对某些特殊案件可以减轻处理.五是明确规定基于一个违纪行为触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条款,适用处分较重的条款或者特别规定,进一步增强了《条例》的可操作性.六是坚决贯彻
七是注重加强各职能部门在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协调配合.《条例》规定,对由有关职能部门先行查办的案件,党组织可根据有关处理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对违法党员进行相应的党纪处理,切实尊重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以及其他有关方面依法做出的生效裁决或者决定.八是对于违纪后下落不明的党员做出明确处理规定,防范违纪后外逃者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好处.九是严格规范了党纪处分决定的执行程序,有效解决有的地方或者部门出现党纪处分决定不落实或者难以落实的问题,切实维护党纪处分决定的严肃性.十是借鉴《刑法》的有关规定,调整了原《条例》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更好地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七大扬弃:过时做法不再写入
一是废除了不予处分的规定.原《条例》第20条规定了不予处分的情形.《条例》认为,只要有违纪情形,无论情节轻重都必须给予党纪处分.因此,对该条
不再写入.二是废除了买卖股票应受党纪处分的规定.原《条例》第91条规定,违反廉洁自律规定买卖股票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鉴于近年来我国关于证券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逐渐健全完善,并且2001年4月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证券投资行为若干规定》已经有限制地放宽了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买卖股票的禁令.因此,对该条不再写入.三是废除了重复、多余的条款.原《条例》第136条规定,宾馆、旅店、招待所等单位,多次发生嫖娼、卖淫活动的,应对有关负责人给予纪律处分.由于这些行为已属失职、渎职,《条例》第12章对此已有原则处理规定.因此,对该条不再写入.另外,原《条例》第152条对有关武器装备和枪支弹药的规定,有关行为已属犯罪,应当依法判刑,依照《条例》总则规定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因此,对该条不再写入.四是废除了关于户籍工作的过时
条款.原《条例》第153条规定,在户籍工作中违反规定,利用职权或者弄虚作假,为配偶、子女及其他人谋利益的,要给予纪律处分.鉴于近年来我国的户籍制度已做出较大调整,原《条例》规定情形已经不再突出,因此,对该条不再写入.五是废除了体例不一致的条款.原《条例》第163条曾对
六是废除了难以操作的条款规定.原《条例》第167条提出,要对情节显著轻微、情节较轻、情节较重、情节严重以及较大损失、重大损失、巨大损失的标准,另作具体规定.但由于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很难对上述标准问题做出统一规定,并且《条例》已在第177条做出授权:有关部门或者地区的党委可以根据《条例》制定单项实施规定.因此,对该条不再写入.七是废除了不准确的措辞.鉴于原《条例》用
解读党内监督条例若干重点
为配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的颁布实施,我们约请权威部门编辑了这组
党内监督重点内容
党内监督
这些重点内容是: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专家认为,条例确定的7项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立足实际、操作性强,使党内监督有章可循.《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规定:
专家认为,从党的法规层面明确把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作为监督重点对象之中的重点,对于从严治党,治理好整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将产生重要的
作用.党内法规首次明确纪委是党内监督专门机关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专家指出,这是第一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是一个重大突破.条例规定了中央纪委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地方和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在党内监督方面应当履行的职责.条例还规定了纪委委员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责任.条例强调,对委员署真实姓名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应当及时转达,不得扣压;有关党组织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并以适当方式答复.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
专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上级党组织向下级党组织和全党通报重要情况;党的各级委员会、纪律
检查委员会向党代会代表通报情况;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或请示重要情况,上级党组织要及时批复下级党组织的报
告和请示;领导干部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这些规定,既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又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体现了两种监督的结合.专家指出,中央政治局将向中央委员会全会报告工作
党内监督条例对述职述廉制度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中央纪委常委会向中央纪委全体会议报告工作.专家指出,条例规定的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创举,体现了中央委员会对中央政治局的监督,体现为了中央政治局在党内监督方面对全党起到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党员署名检举违纪违法问题将被告知处理结果
党内监督条例鼓励党员的监督积极性,规定党员署真实姓名检举 的,党组织应当视情况将处理结果告知该党员,听取其意见.专家指出,条例关于信访处理制度的规定,体现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最大限度地实现广大人民的政治利益这既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在.谈话和诫勉制度有利于预防腐败
对新任领导干部进行任职谈话, 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诫勉谈话,这些都是近年来各地开展党内监督的新形式.党内监督条例将这些做
法加以归纳、提炼,确立了
条例规定,各级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委组织部门负责人,应当不定期与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
别的党组(党委)和下级党组织领
导地区、该系统、该单位落实
条例规定,发现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
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党委(党组)、纪委和党委组织部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该领导干部提出的诫勉要求和该领导干部的说明及表态,应当作书面记录,经本人核实后,由组织(人事)部门或纪律检查机关留存.党内法规首次就舆论监督作出规定
党内监督条例非常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将其列为十种监督制度之一,并专门用一节的篇幅作了具体规定.专家指出,在党内法规层面就舆论监督专门作出规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条例对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并接受舆论监督,提出
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二是要自觉和主动地听
取来自新闻媒体的意见;三是要根
据舆论监督的要求,推动和改进各
项工作.为了保证新闻舆论监督的健康开展,条例还要求,新闻媒体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开展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专家指出,把舆论监督列为一项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这种监督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使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的结合提升到了新的层面.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减少失误、防范腐败,而且必将对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询问和质询成为新的党内监督制度
为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拓宽党内监督的渠道,党内监督条例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健全质询制度的要求,结合党的建设的实际,考国家法律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询问和质询的规定,将其确立为党内监督的一种新的制度.条例规定,地方各级党委委员有权对党委全体会议、地方各级纪委委员有权对纪委全体会议的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询问和质询,有关部门应当作出说明、解释或答复.专家指出,询问和质询是以民主选举制度为基础的国家或组织内部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的一种重要措施,国家法律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定中就有询问和质询制度的内容.在党内监督中将其确立为一种新的监督制度,对于发挥地方各级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保证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将起到重要作用.专家指出,鉴于询问和质询是一项新的党内监督制度,党内从中央到地方、基层尚没有实践经验,必须在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询问和质询制度的主体、内容、对象、程序以及相应的纪律要求,开展询问和质询工作.由于质询是一种带有否定性评价意义的监督措施,且条例规定对委员的质询,有关部门应当作出书面解释或答复.在这种情况下,恶意的质询不但损害有关部门及有关党员干部的声誉,还干扰有关部门的正常工作.为防止恶意质询,条例明确规定,质询人利用质询故意刁难、无理纠缠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追究责任.!解读之六:明确“六大纪律”划出行为底线
明确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6-11-10 08:08
明确
——《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系列解读之六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乐大克,吉林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谷春立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0月3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通报中,“干扰、妨碍组织审查”,“隐瞒不报个人
有关事项”,“进行钱色交易、权色交易”等聚焦“六大纪律”的行文措辞,与刚刚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关要求高度契合。
这些“纪言纪语”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而这些成果又转化为纪律要求,纳入到了新修订的《条例》中。
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治本。此次修订《条例》,将党章和其他主要党内法规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要求细化,充分体现了党纪严于国法。在“分则”部分,将原来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为主的十类违纪行为,整合规范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六类,使《条例》的内容真正回归党的纪律,为广大党员开列了一份“负面清单”。
如果说《准则》重在立德,树立了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那么《条例》则重在立规,通过开列六类纪律等“负面清单”,划出
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新修订的《条例》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果,有很多创新之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与原版相比,修订后的《条例》体例结构更加科学,用“负面清单”的方式列举六大类违纪行为,使党员清楚了底线、明白了规矩;吸收了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制度成果,将很多新形式的违纪行为纳入处分范围;删除与法律重复的大量条款。
“现行规定界限模糊,中间难免留下缝隙,弹性较大。这次修订把纪律具体化、细分化,相当于‘勾缝’,覆盖得更严实,让党员有了更明确的遵循。”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戴焰军认为,这些变化无不体现了一个“严”字。
中央纪委法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分则”部分从“十”变“六”,主要是因为原来版本存在纪法不分的问题,纪律的种类很多是按照违反国家法律的种类来设定的。“这次修订按照党的纪律要求分成
六类,就是为突出党纪特色,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违纪行为从十类整合为六类,表面上看,对党员的要求似乎变少了,但实际上,新《条例》更加聚焦纪律本身,在量纪的尺度上比原版更严,对党员的‘底线’要求更高了。”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伟介绍,比如说,过去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必要和严肃的责任追究,此次修订就针对该情况增加了相应条款。
在党的全部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不管违反哪方面的纪律,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破坏政治纪律。这次修订后的《条例》,把政治纪律排在“六大纪律”之首,所体现的正是党中央对党的
建设内在规律的清醒把握。在《条例》第六章“政治纪律”的“负面清单”中,增加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搞无原则一团和气等违纪条款,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和党的集中统一。
“未经审批持有因私护照、因私出国,上报清理’裸官’不彻底”;“存在违规破格提拔、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等现象”;“选人用人问题突出”„„梳理今年中央第二轮专项巡视的“问题清单”,“违反组织纪律”成为多家被巡视单位的共性问题。
针对组织纪律松弛现象,《条例》专门增加了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违规办理因私出国证件等违纪条款,将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
对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有关内容的修订,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如,在廉洁纪律方面增加了权权交易、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利等;在群众纪律方面新增侵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诉求、侵害群众民主权利等;在工作纪律方面增加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工作失职等;在生
活纪律方面增加生活奢靡、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条款。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所指出,《条例》是管党治党的一把戒尺、党员的基本底线和遵循,“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底线思维,敬畏纪律,守住底线,防微杜渐,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四篇:时刻把“六大纪律”当作为政底线
时刻把“六大纪律”当作为政底线
日前,中央纪委对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崎琳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明确界定了党员不得违背的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六大纪律”。在中纪委公布的违纪案件中,邓崎琳“创纪录”地把这“六大纪律”都违反了个遍。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只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律严明、执纪有力,教育才有说服力、制度才有约束力、监督才有制衡力,才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之所以变坏,往往都是从不守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六大纪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如果党员干部不能把“六大纪律”当作为政底线,时刻鞭策,时刻笃行,都可能一步一步滑向犯罪,堕入深渊。
时刻把“六大纪律”当作为政底线,首先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紧绷纪律这根弦,把学习《条例》与学习党章、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岗位职责,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使纪律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同时,还要自觉对照“六大纪律”,认真检视自己的言行,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存戒惧。
时刻把“六大纪律”当作为政底线,关键在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始终向中央看齐,紧紧扭住纪律不放,对违纪行为敢于“亮剑”,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坚决维护党章、执行纪律。“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党规党纪只有被严格执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守住依“纪”监督执纪问责这个定位,将违反“六大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作为审查重点,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不断传导倒逼压力,增强执纪效果。
第五篇:六大纪律不可解碰的底线(本站推荐)
把“六大纪律”作为不可触碰的行为底线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要的是严明纪律。新修订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党的纪律整合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纪律”,开列了党规党纪的“负面清单”,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对深 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章党规党纪只有被党员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行为准则。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之所以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党纪条规学不入心、信得勉强,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甚至漠视党纪党规,从而由“破纪”走向“破法”,最终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六大纪律”既是对党的各级组织的有力约束,也是全体党员的基本遵循。每名党员都要自觉强化纪律观念,把学习《条例》与学习党章、学习贯彻习主 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岗位职责,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逐章逐项学习原文,一条一条消化理解,熟悉和掌握每条纪律要求,切实刻在 心上、烙在脑海;要自觉对照“六大纪律”,认真检视自己的言行,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枝剪叶、荡涤心灵,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做到守纪律、讲规矩,知敬畏、存戒惧。
党规党纪只有被严格执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军地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情况看,有的漠视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的滥用职权 任人唯亲唯利,有的不择手段疯狂敛财,有的顶风违纪毫无顾忌,有的玩物丧志声色犬马,暴露出的问题十分严重,影响极为恶劣。究其根源,就是有的党组织执行 党规党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没有给党纪条规通上“高压电”,没有真正让铁纪发力、铁规生威。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对贯彻执行“六大纪律”,必须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落实,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要切实克 服惯性思维,把“六大纪律”作为各级纪委纪律审查的标准,贯穿到线索处置、立案调查、执纪审理各环节;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严肃政 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其他纪律严起来;坚持从严执纪,违纪则咎、抓早抓小,严肃查处违反“六大纪律”的问题,特别是对阳奉阴违、明拖暗顶,不收敛不收手顶 风违纪的行为,要敢于亮剑、铁面问责、毫不留情,切实把纪律的标准立起来、监督紧起来、处理严起来,真正形成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党纪条规的良好局面。
组织观看《不可触碰的底线——衡阳破坏选举案警示录》
警示教育片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县纪委要求,近日,安仁县统计局开展了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观看了《不可触碰的底线——衡阳破坏选举案警示录》警示教育片。大家表示,要以腐败案件警示教育为契机,严格要求,时刻绷紧严守党纪 国法这根弦,讲纪律守规矩。
该片以纪实的手法,记录和揭示了衡阳破坏选举因贪欲不遏而导致身败名裂的典型案例,揭示了腐败的危害性,对全体党员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防腐拒变 的能力,具有警示意义。衡阳破坏选举案涉及人员之多,金额之大,影响之恶劣,令人震惊。没想到从上至下、那么多党员干部心知肚明却“集体失语”,给我们党 和人民的事业、给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在这个案件中,当地人大机关有的工作人员到了有恃无恐的地步,暗示人大代表送钱送物;党组织麻 木不仁,一些领导明知故犯,代表不敢揭发,无视党纪国法。因此,非常有必要以此为戒,开展警示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做到洁身自好、警钟常鸣。
观看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以这次警示教育为契机,结合当前《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自觉对照《党章》要求查找差距,切实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防微杜渐,拒腐防变,踏实工作,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永葆廉洁本色,努力推动统计事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