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政府成立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

时间:2019-05-12 02:4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届政府成立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本届政府成立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

第一篇:本届政府成立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

本届政府成立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

一、完善金融宏观调控

(一)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非对称下调存款贷款利率

政策措施:2013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有序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2013年9月6日,开展国债期货交易。2014年11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非对称下调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意义与效果:利率是重要的要素价格。在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金融机构市场化经营管理,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发挥资金价格的信号作用,强化对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非对称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将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促进投资扩大,带动住房消费,有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提振市场信心。

(二)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政策措施:2014年,人民银行两次实施“定向降准”,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和0.5个百分点,并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其他各类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意义与效果:采取定向降准举措,是对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引导优化信贷结构,通过正向激励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既避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又为稳定经济增长、激发经济活力、促进就业创造了良好金融环境。

(三)完善金融监管政策

政策措施: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偏离度指标,要求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

意义与效果: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和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有利于释放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空间,缓解“冲时点”行为,进一步发挥“有扶有控”的差异化政策效果。2014年7-9月,商业银行日均存贷比与原口径相比平均下降2.2个百分点。三季度末,18家主要银行的加权平均存款偏离度为1.7%,较6月末下降3.14个百分点。

(四)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政策措施:2014年3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自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到2%,银行柜台汇率报价区间由2%了扩大到3%。

意义与效果: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利于顺应市场发展要求,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二、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五)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政策措施: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听取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汇报。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坚持有扶有控,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意义与效果: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六)金融服务“三农”发展 政策措施: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力度,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意义与效果:“三农”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若干意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对于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和优化升级具有积极意义。银行业连续五年实现涉农信贷增速、增量“两个不低于”目标。2014年三季度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21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29亿元。全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2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高于全国金融机构同期各项贷款增幅0.7个百分点。全国农村贷款余额18.9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0.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利率下降约0.5个百分点。

(七)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政策措施: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金融管理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创设支小再贷款政策工具,取消不合理收费。

意义与效果: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稳定就业、鼓励创业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银行业连续五年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增量“两个不低于”目标。2014年9月末,支小再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465亿元。目前,商业银行已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价格管理制度,并积极部署减免企业服务收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约0.5个百分点。

(八)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政策措施: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听取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汇报,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

意义与效果: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既可为企业“输氧供血”,促进当前稳增长,又能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底气和能力。2014年10月份,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69%和2.64%,比上月回落0.28个和0.29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低1.47个和1.64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含票据)加权平均利率为6.88%,较去年12月份回落0.32个百分点。10月末,3年期、7年期AA级企业债的到期收益率分别为5.32%和6.17%,较上年末分别下降2.03个和1.29个百分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民间借贷利率等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三、深化金融改革(九)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政策措施: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汇报》,拟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覆盖我国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实行最高50万元的有限赔付,以低费率起步,将保费建立存款保险基金。目前,方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意义与效果: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和完善金融安全网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和提升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50万元的保护限额,能够为全部金融机构99.6%和城市商业银行99.5%、农村金融机构99.7%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能够确保绝大多数存款人的信心和稳定。

(十)建立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部

政策措施:2013年6月26日,国务院第14次常务会议明确,发挥好开发银行对棚户区改造的信贷支持作用问题。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方案,推动设立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部。

意义与效果:设立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有利于将政府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为大规模棚改开辟成本更低、来源稳定的融资渠道。人民银行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工具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提供了1万亿元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额度,资金利率较市场利率低约1个百分点。截至10月末,使用PSL资金发放的棚户区改造贷款3127亿元。

(十一)深化农业发展银行改革

政策措施: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明确了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

意义与效果:深化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界定业务范围,妥善解决政策性财务挂账等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明确资本补充计划,建立科学的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有利于其逐步建设成为定位明确、功能突出、业务清晰、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良好、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真正发挥主体和骨干作用。

(十二)开展民营银行试点

政策措施:发起自担风险民营银行试点工作,已批准首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筹建。

意义与效果:开展民营银行试点的一小步,是打破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玻璃门”的一大步,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进一步优化银行业结构,激发金融市场活力,提升微观金融效率,加大对薄弱领域和环节的金融支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十三)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

政策措施: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第22次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方案,新增3000亿试点规模。

意义与效果: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盘活存量资源的有效措施,有利于腾挪信贷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2014年8-10月,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24单、914.5亿元,比2014年上半年多121.3亿元。

(十四)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政策措施: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增加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范围。稳妥推进优先股试点工作。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有序扩大至全国,并推出做市商交易机制。截至12月9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1434家,总市值3994.47亿元,累计实现融资151.16亿元。规范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及重大资产重组等行为。进一步鼓励证券投资基金创新,规范私募基金发展。

意义与效果: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杠杆率,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第三季度,新股首发家数为35家,募集资金136.3亿元,分别较二季度多增26家、86.7亿元。1月至9月,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033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2.4%,较上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

(十五)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政策措施:2014年7月14日,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汇报。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意义与效果: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有利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一是2014年1-10月,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17301.5亿元,同比增长18.25%。二是保险公司加大了保单质押贷款的服务力度。9月末,保单质押贷款1692亿元,比年初增加357亿元。三是逐步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范围,放开创业板股票投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截至10月末累计投资金额约6660亿元。

(十六)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

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拓展多元化投资,为企业提供委托贷款,创新服务方式,充实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成立总规模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首期资本金100亿美元中,外汇储备出资65亿美元。支持中俄管道供油250亿美元。中俄原油增供673亿美元。向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提供外汇资金3848亿美元。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促进亚洲基础建设互联互通、加强地区贸易投资合作创建平台。

意义与效果:完善外汇储备运用和管理,有利于支持我企业“走出去”,带动消化过剩产能和劳务输出,扩大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服务实体经济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政治外交战略。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十七)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政策措施: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加强金融管理部门沟通,形成监管合力,防范金融风险。

意义与效果:目前,我国实现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之间,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之间,以及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协调,对于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积极意义。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成立以来,加强金融领域重大问题研究,已就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规范同业业务等达成共识,并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八)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

政策措施:2014年,印发《国务院关于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的意见》(国发〔2014〕30号),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

意义与效果: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分级监管体系,明确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健康发展。

(十九)防范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政策措施:2014年11月3日,国务院第67次常务会议听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情况汇报,并提请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

意义与效果:防范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稳中有险、稳中有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包括货币总量不小、企业杠杆率过高、地方政府进入偿债高峰、部分影子银行扩张过快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一是动态排查风险隐患,把握趋势,前瞻性掌握金融风险的“导火索”和“引爆点”,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妥善应对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有关部门发布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调整房贷政策,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贷款需求尤其是自住需求。三是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加强总量风险控制,优化贷款结构,逐步化解存量风险。截至2014年9月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良贷款率为0.06%,比2011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四是妥善处置信托、理财等金融产品可能引发的兑付风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有关单位落实责任分工,完善监管制度,做好风险防控。五是妥善应对退保风险。六是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三次启动应对大规模跨境资金流出和流入的政策预案。

五、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二十)启动沪港通交易试点

政策措施:2014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沪港通交易试点正式启动。

意义与效果:启动沪港通交易试点,使内地与香港投资者能够互相买卖股票,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交易的可兑换程度,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沪港通交易试点启动以来,总体运行平稳,交易结算、额度控制等各个环节运行正常,为境外长期资金投资A股市场提供了便利。截至12月9日,沪股通总额度使用594.42亿元人民币,余额2405.58亿元人民币,总额度使用效率19.81%。截至12月8日,通过港股通从内地流向香港的人民币资金累计65.88亿元。

(二十一)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

政策措施: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共计54条,构成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总体政策框架,明确了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总体方向。

意义与效果:在上海自贸区试点有关金融政策,推动资金正常流动、市场化定价及其相关管理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在上海自由贸易区经营,鼓励开展特色业务、针对性建立相对独立的银行业监管体系,深化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改革,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将为金融改革开放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

(二十二)推动双边本币互换

政策措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目的主要是维护金融稳定,便利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双边贸易和投资。2013年3月以来,人民银行与巴西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涉及资金人民币12970亿元。

意义与效果:开展双边本币互换,有利于加强双边金融、经贸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挥人民币对外贸易投资中的积极作用,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第二篇:浅析政府关于房价问题出台政策

浅析政府关于房价问题出台政策 关键词:楼市调控 金融调控 土地政策 信贷政策 房产税

内容摘要: 从2010年元月开始,政府各部门多次出台楼市调控新政,抑制投资投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且先後采取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在各种政策陆续出台,且其执行力度逐渐加大的情形下,房价上升势头有所减缓,但如果要真正解决这一头等问题,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08年的楼市调控,不但楼价未下跌,反而是全国地王大量出现,开发商捂盘惜售。如今的楼市调控,被广泛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从金融、土地、税收多方面入手,在制度改革和执行力度力上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高不下的房价问题。从1月10日国务院出台国十一条:“严格二套房贷款管理,首付不得低于40%,加大房地产贷款窗口指导。”到3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到4月15日,国务院出台具体措施:“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接着,4月17日,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十条举措,被称为房地产“新国十条”。为了防止房价“回暖”,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又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强化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加码房地产调控。在这组政策“组合拳”中,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面向全国范围,新政策“一刀切”地规定,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商品房,不论面积大小,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的三套房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在这一系列举措中,特别提出:要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并将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这一问责制的出现,为这一系列调控措施带来了新的亮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公信力,民众信心有望回升。

在国家也不断出台新的房地产政策以图降温楼市的大背景下,房价依然“居高不下”,其原因何在?综合分析大致有以下原因。

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然而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大量信贷导致市场流动性持续过剩,经常化维持负利率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放任了投资泡沫和通货膨胀。从供给的因素看,宽松的信贷政策助长了开发商捂盘惜售的行为。从需求的角度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住房的需求,尤其是在按揭贷款的优惠利率下调到历史最低水平时,买房者的还款负担大大降低,这无疑给房价上涨创造了有利条件。

2)地方对土地的操控。地方政府和地产商联合垄断。土地市场被政府垄断,政府再低价出让土地给企业,吸引大量投资,从而促进GDP的增长;房地产开发被开发商垄断,不允许自建房,市场无法形成竞争关系,商品房数量由1989年的10%不断增加到2003年的90%,近几年更是大幅增加,并且价格一涨再涨。同时据资料显示,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囤积土地达12亿平方米,这些土地足够1.2亿人居住。政府供应出土地,但开发商囤积起来不建房子,造成市场上房子少,房价如何不水涨船高。

3)民众购房需求旺盛。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普及,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等,使得房地产市场住房需求旺盛。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产商依附于这种刚性需求,操控房价上涨。

4)住房的供应结构和供应体系错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缺失,满足不了老百姓的住房需要,与此同时,商品房大肆出现,这是长期存在的房屋结构矛盾。普通住宅与经济适用房的比重过低、供应过少,中低价位的住房供应量过小,刺激了高档住房消费,拉动了商品房均价上涨。如此循环往复,带来的只能是更加紊乱的住房结构体系。

5)投资环境和产能过剩,许多企业家不做实体经济去炒楼。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只有掌握整个产业链的重点环节才能控制定价权,而在整个产业链中,中国制造业制造的附加值最低,得到的利润最少。定价权之战的失败,导致中国实业投资环境的恶劣和一定程度上的信心缺失。另外,钢铁、水泥、玻璃、煤炭、花工、多晶硅、风电、电力、焦碳、铁合金,有色金属、纺织、皮革、电解铝、印染、造纸、化肥、农药、家电、汽车、机械、造船等全部产能过剩,形成大量资产泡沫。恶劣的投资环境和严重的产能过剩,无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放到房地产行业。

如此高的房价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当前房地产行业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尽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过快增长。

1)加息。加息增加了贷款利息成本,对购房者影响毋庸置疑。于首套房相比,对于目前严格收紧的二套房贷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加息给普通购房者带来的压力有限,但对投资投机性购房者是比较沉重的打击。此次加息正逢楼市调控政策升级之际,导致市场特别敏感,也带来更多的猜想。加息消息公布的次日,上证指数上涨0.07%,但房地产股整体跌幅超过4%。然而,单靠加息来打压房价会“伤及无辜”。最容易受到冲击的群体之一,是偿付能力较弱的工薪阶层,而此类购房者又以购买首套房为主。因而,房贷政策纳入楼市调控政策的组合拳中,应该体现在差别化信贷政策的严格执行上,而不是简单上调贷款基准利率。2)土地政策。打破土地垄断最根本的方法,一是釜底抽薪,将土地收益收归中央政府,转而将企业利润收益转归地方政府,令地方政府得以超脱出土地利益。二是通过设立城乡土地交易市场,让农民得以直接面向土地一级市场,令开发商必须直接与农民和市民进行议价。以这两种方法为主,辅以加强对两级土地市场的监管,土地垄断的泥沼不难走出。此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也陆续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国土资源部现已正式启动全国土地卫星图片执法检查问责工作,已对部分市县负责人进行约谈。坚定不移地抓好整改查处问责工作,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各类违法用地,将用地行为纳入依法规范轨道。这一系列打击囤地,清理闲置土地的行动以及问责制的有效实行也有望使未来市场供应有所增加,进一步缓解房地产市场需求矛盾。

3)信贷。新政策规定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商品房,不论面积大小,首付款比例调整到50%及以上;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的三套房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二套房首付大幅提高,“惊”醒市场中投机者;配合银监会一句“银行有权不给投机投资购房者发放贷款”,打碎了炒房客利用银行贷款获得杠杆收益的美梦。这一信贷政策的改革,虽然难以在根本上抑制房价,但也是有效而快速地打击投机性购房、收紧信贷的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房价的稳步发展。特别是央行年末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意味着,明年各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可能会有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在房地产信贷方面将会严格控制。

4)房屋结构和供应体系。需要调控的不是单纯的房价,而是调控住房的供应结构和供应体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缺失,导致大部分老百姓没有房住,同时又买不起高价的商品房。因此长久以来我国的住房结构和体系就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才是根本之道,商品房的价格并不需要过于打压。试想如果市场上90%以上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剩下10%不到的商品屋,这样,不仅能够满足老百姓对住房的基本需求,而且能从有能力购买商品屋的富人身上收取更多的税收来进一步满足住房需要。住房建设部最新提出: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市场监管,扎实开展基础性工作。预期在明年,计划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达1000万套。试点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减免公租房的税收优惠以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等政策措施,将着力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难题,全力支持廉租房的建设。

5)改善投资企业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恶劣是企业不做实体经济转头房地产的重要原因。政府应该针对其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出台更多可行性强的扶持鼓励政策,着力改善我国投资环境、人居环境、休闲环境,为企业引进人才创造有利条件,为企业发展创造机会。企业自身也应该针对自身现状,明确企业方向,逐步实现其产业链的整合,争取获得定价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高利润发展;另一方面,要严格抑制泡沫经济上涨势头,使实体化经济行业得到广泛认同和投资,逐步改善房地产行业一头热的现象。

我国从1986年就开始征收房产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有关房产税改革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尤其是近年房价高涨,在最近国家对房地产进行“史上最严厉”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被市场视为房价调控利器的房产税自然争议颇多,甚至有专家认为是打压房价的最后杀手锏。我想这可能是一个误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如果征收房产税的目的是为打压房价,那根本是不应该征收的,征收的结果很有可能使整个房地产市场从此崩盘。本质上来说,房产税是为了提高房屋的收益和价值,使房屋升值,从而真正实现藏富于民而征收的一种税种。房产税税收的改革起到的是一个调节作用,引导个人合理的住房消费;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房屋拥有者的税收负担,抑制炒房行为,减少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同时,促使多套房屋的持有者出卖富余房屋,从而增加房屋供给,平衡供求关系,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房产泡沫。房产税征收将引发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对市场结构,银行体系等方面有极大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理性思考,正确对待其征收问题。

在房价调控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新加坡模式、香港模式和重庆模式。新加坡到2009年年底,一共建立了99.2万套经济适用房,确保了85%的老百姓住房,基本上满足了民众对住房的需求,其房价并未出现过大幅涨跌的情况。而香港从1954年开始实行公共房屋计划,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公共房屋制度。到现在50%—60%的房屋均由政府提供,而且房产土地带动的财政收入只占到1%左右,实现了不靠房产而是靠实体经济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的目标。最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模式:初步预期在未来3年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屋,解决100到200万人的居住问题;陆续引入300万农民工进城给予重庆户口。农民工要拿到重庆户口,必须放弃宅基地复耕农地。这样既为公租房提供了土地,也保证了足够的耕地面积;加强建设IT产业集群。引入了惠普、思科等品牌企业,并做到80%的零配件在重庆本土生产,这样就可以解决300万入城的农民工工作问题。这一模式的意义在于:加大了保障房的建设,放宽了对商品房的管制。只要老百姓都有房子住,商品屋价格该上涨就上涨,并且第一次在实际操作中实现了双轨制,促进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内需促经济增长。目前我国靠房地产带动经济,并且房地产的相关产业不胜枚举,房价降一半,整个银行系统很有可能开始出现危机。所以我们不能采取过于激进的措施,也不可单纯依靠某一措施,而是应该全盘考虑,将出台的一系列措施结合起来,有序有效的执行,使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步稳定。总的来说,大量建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屋,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不单靠房产税或其他看似严格的单一措施来打压房价,而是采取双轨制,一方面大量建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屋,为老百姓提供住房;另一方面放宽商品房价格的限制,并将从中抽取的税收用于建造经济适用房和改善我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实现真正的藏富于民。近期,作为每年最高级别经济会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率先释放出信号:一方面力保宏观层面的货币政策开始逐步转向稳健,进一步收紧市场流动性;另一方面则是对我国的住房体系提出明确要求: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这是近年来继各政府部门提出楼市调控条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针对住房问题提出工作要求。随着这一系列逐渐健全有效的措施的出台,土地、金融信贷等政策将会进一步趋紧,楼市调控也将进入常态化阶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保障性住房定位的逐渐明晰以及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国商品房与保障房的双轨制住房体系正加速建构。

第三篇:新疆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新疆最近出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凡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事业收费,两年内减半征收营业税和所得税。

新疆最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兴办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提供担保,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单独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列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范围的担保机构要优先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与项目开发、小额创业贷款、税费减免、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同时,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对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以及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必须按有关规定,在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要求我区今后为推进事业单位和乡镇机构改革,对不合格中小学教师进行清退,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农村中小学从事计算机、英语和汉语学科教学。

来源:《新疆经济报》

第四篇:互联网金融政策争相出台京沪深成重点

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引来了地方政府的关注,全国各个地方纷纷出台政策,北京、上海、贵阳、深圳、广州、南京、武汉、青岛、成都、浙江等地均已出台或者拟出台相应的政策,尤其是最新出台的首个地方法规《浙江省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暂行办法》,首次在办法中明确了P2P的应遵循的主要规则:不得从事贷款或受托投资业务,不得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不得接受、归集和管理投资者资金,不得建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投资者提供担保,不得出具借款本金或收益的承诺保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不得故意隐瞒、虚构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相关的必要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办法》中提出,P2P网络借贷平台原则上应将资金交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第三方存管。

各地出台的政策虽然支持力度不同,但基本保持宽松和包容的态度,在监管上也遵循“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各地政策在具体的支持细则上,存在些许的差异,下面分别对市辖区和直辖市、地级市政策细则进行对比。

一、直辖市、地级市政策对比

对上海市、南京市、贵阳市、深圳市四个直辖市、地级市分别从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支持、对载(产业园、孵化器、孵化园)支持二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互联网企业的支持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并支持进行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方面的认定。

贵阳市:根据实收资本,给予50-500万元的奖励;市、区(市、县)两级政府每年按照企业当年入库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连续三年的奖励扶持资金;设置“贵阳市互联网金融创新奖。

深圳市:企业所得税达到500万元以上(含)后,参照深府〔2009〕6号银行类金融机构一级分支机构待遇享受相关政策,即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可申报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金融创新奖。

南京市:对经领导小组认定的重点项目,每家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补贴;对经领导小组认定的重点示范企业,每家给予不超过 100 万元资金补贴;实行“一企一策”。

(二)对载(产业园、孵化器、孵化园)的支持

上海市:对有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优秀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园区),市、区县两级政府可给予一定支持。

贵阳市:给予最高不超过每年30万元的房租补贴和业务经费补贴,连续支持不超过两年。

深圳市: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区,可申报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项目资助。

南京市:对经领导小组认定的互联网金融示范区一次性给予100万元的资金补贴;对经领导小组认定的互联网金融孵化器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资金补贴。

二、市辖区政策对比

对天津开发区、北京海淀区、北京石景区、上海长宁区四个市辖区政策从投入资金额度、落户奖励、办公用房补贴、财政贡献补贴、小微服务奖励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投入资金额度

天津开发区:设立额度为1亿元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北京海淀区:发起设立互联网金融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纳入现有5亿元海淀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统一管理。

北京石景区:设立每年1亿元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励。

上海长宁区:设立专项投资基金,基金一期规模为2.5亿元人民币;设立长宁区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区”专项资金,每年安排 5000 万元。

(二)落户奖励

天津开发区:根据注册资金以及对开发区的实际财政贡献,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运营扶持。

北京石景区: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享受一次性开办补贴100万元。

上海长宁区:对认定的总部型互联网金融企业,按照长宁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关政策予以支持。

(三)办公用房补贴

天津开发区:对在产业基地购买办公用房,给予1000元/平米(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扶持;租赁办公用房,三年内给予最高30元/平米/月的租金扶持。新购建的自用办公房产所缴纳的契税给予100%的扶持,房产税给予三年100%的扶持。

北京海淀区:参照金融机构享受《海淀区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支持办法》(海行规发〔2012〕7号)相关的购房补贴和三年租房价格补贴。入驻海淀区科技金融重点楼宇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给予三年的房租价格补贴,第一年50%、第二年50%、第三年30%。

北京石景区:购买自用办公用房从事互联 网金融业务的,经认定后可以享受购房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1000元/平方米;租赁自用办公用房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经认定可以享受三年租金补贴,第一年补贴50%,第二年补贴30%,第三年补贴20%。

上海长宁区:以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为核心建设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和基地,给予经认定后的入驻企业 3年的房租价格补贴,每年按租金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每家入驻企业的 3年租金补贴累计不超过一定总额。为入驻企业免费提供 3年的公共会议及论坛场所。

(四)财政贡献补贴

天津开发区: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上缴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开发区留成部分,自开业起两年内,给予其100%的金融创新奖励,之后三年给予50%的奖励。

北京海淀区:根据对海淀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区域贡献情况等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额度不超过其自注册或迁入起三年内区级财政贡献的50%。

北京石景区:三年内每年按其对区财政贡献额的50%提供金融创新资金支持。

(五)小微服务奖励

北京海淀区: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机构,根据其业务量规模给予其风险补贴和业务增量补贴,补贴上限400万元。

北京石景区: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模式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按相应额度给予一定补贴。

上海长宁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按照长宁区科技金融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从地区的政策可以看出,各地区扶持力度均较大,在优惠政策上争取更多、实力更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落户到本地区,为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各地政策均在落户、财政贡献、办公用房补贴,中小微企业服务等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了相应的补贴和奖励,并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融资,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为其提供便利支持,有些地方政策对投资互联网金融项目或企业的投资企业给予奖励。在互联网金融载体上,多地政策对互联网金融载体(产业园、孵化园、孵化器)均给予补贴。

在各地政策中,最大的突破就是在工商注册上,允许在企业注册名称或经营范围使用“互联网金融、金融信息服务”等字样,在此之前P2P网贷平台注册经营范围多以“互联网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主,但并不能涵盖网络借贷平台实际经营的范围。“互联网金融、金融信息服务”字样的允许使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对P2P网贷平台来说,“互联网金融、金融信息服务”是其身份的标识。我国互联网金融准入标准尚未出台,P2P网贷企业申请与一般企业申请无差别,设立条件与其他公司也并无不同。虽然在工商注册上有所突破,但“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和地位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互联网金融、金融信息服务”资质的含金量值得商榷。

目前各地政府均以包容的态度,支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P2P网贷行业风险控制以行业自律为主,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层面,关于P2P运营监管的立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问题平台频发,“跑路诈骗”平台不算出现,对出借人的合法权益疏于保护,影响信贷业市场秩序和政府宏观政策的执行效果。因此,必须加快对P2P网络借贷运营的监管立法工作,通过完善契约约束机制以对借贷双方与P2P网络借贷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予以调整。

第五篇:金融支持退耕还林的成效、经验及政策建议

金融支持退耕还林的成效、经验及政

策建议

摘 要:199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实施退耕还林战略决策。经过1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国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安市更是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本文梳理了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内容,延安市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以及金融支持退耕还林的措施、做法和经验,并对金融助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 /2/view-12934403.htm

关键词:退耕还林;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一、退耕还林政策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朱�F基总理1999年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方针,国务院陆续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若干意见》、《退耕还林条例》、《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法规和文件,确立了退耕还林的基本国策。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还林实际合格面积,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无偿提供补助粮食、种苗和造林补助费以及生活补助费。具体补助标准和补助年限如下:(1)每亩每年补助100公斤原粮,严禁将“陈化粮”补给农户;(2)退耕土地种苗和造林补助费每亩50元,退耕土地生活补助费每亩每年20元;(3)还生态林的,补助粮食和生活补助费期限至少为8年;还经济林的,补助粮食和生活补助费期限为5年;还草的,补助粮食和生活补助费期限为2年;(4)纳入退耕还林规划的宜林荒山荒地造

林,只享受退耕土地种苗和造林补助费。由于粮食运输、调拨成本高,农户储藏难、变现难,从2004年起中央按每公斤粮食(原粮)1.4元计算,包干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退耕还林农户实行现金补助,调动和保护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二、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开展情况

(一)延安退耕还林面积和质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退耕还林1077.5万亩,退耕还林面积占全市同期造林绿化面积的55%以上,覆盖了68%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部陡坡耕地应退则退的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46%,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根据国家林业局的验收结果显示,延安市及各县区林木合格率和保存率均达99.9%,部分县区达到了100%,保存率和合格率均居全国之首。十七年的退耕还林,显著改善了延安的生态和人居环境,极大地

促进了延安经济社会发展。

(二)政府财政经费发挥了支柱性作用

延安退耕还林共涉及28.6万农户,124.8万农村人口,为确保退耕还林后农民的吃饭稳定问题,保证退耕还林能退下、不复垦、稳得住,延安市县两级政府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关于退耕还林的各项补助政策,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加强了组织领导,确保了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落实。截至2015年底,全市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和成果巩固专项资金共计125.6亿元,其中直接兑付农户108.4亿元,成果巩固专项资金17.2亿元,为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撑。

(三)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优化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延安农村经济逐步向设施农�I、高效农业和现代化农业转变,通过引导农户实施“33155”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即:300万亩优

质粮食生产基地、300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干果生产基地、5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50万亩家畜养殖基地),经济林果、棚栽、舍饲养殖逐渐成为了延安的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截至2015年底,全市粮食总产量72.2万吨,蔬菜产量121万吨,苹果种植面积350万亩,产量273.5万吨,产值超过100亿元,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33%,占全国12%,全市农民70%收入来自于苹果产业。此外,延安还大力发展红枣、核桃、花椒以及小米、荞麦等小杂粮万余亩,规模养殖猪牛羊等牲畜万余头,农民人均收入由1998年退耕还林前的1356元提高至2015年的10775元,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四)退耕还林产生了巨大生态效益

通过2000年以后的卫星遥感图对比,可清晰看到延安市退耕还林区域的颜色明显变绿变深。根据气象资料,退耕还林以来,延安沙尘天气明显减少,空气“优良”天数都在300天以上,多年位居陕西省第一。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8%,根据水沙变化数据显示,延河年径流量减少了33%,输沙量减少了58.4%,土壤侵蚀数下降了58.5%,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国家林业局《2014年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延安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总量达218.4亿元,其中水源涵养能力达到4亿立方米,实现生态效益价值量48.4亿元;防风固沙能力达到1967.9万吨,实现生态效益价值量29.5亿元,每年吸收污染物6120.1万吨,滞尘641.2万吨,吸滞TSP(PM10和PM2.5)521.9万吨。

三、金融支持延安退耕还林的主要做法

(一)主动参与退耕还林以粮代赈工作的全过程

一是市农发行主动参与全市退耕还林以粮代赈实施方案、操作规程等配套措施的研究与制定,明确部门职责,规范操作行为。二是积极参与全市退耕还林以粮代赈补助粮食兑付试点工作,市农发行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对退耕还林工作中粮食补助资金专户设置、监督拨付程序、粮食的供应与资金结算等情况深入调查,为修订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三是市农发行制订印发了《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信贷监管实施细则》,严格按照人民银行要求和其上级行规章制度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管,确保收购资金封闭管理。

(二)积极为退耕还林以粮代赈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为确保以粮代赈粮食兑付有充足的粮源,市农发行严格按照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上级行有关规定,对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有缺口的企业,优先发放非保护价收购和调销贷款。1999年至2003年,累计向退耕农户兑付补助粮食30286万公斤,结算补助粮款32149万元,其中农发行贷款29292万元,占91.1%;支持全市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63.4万亩

(退耕315.8万亩,荒山造林种草147.6万亩),其中按政策兑现现金和粮食的面积为256.8万亩,占全省的44.6%,受益群众达84.5万人。

(三)认真做好退耕还林以粮代赈资金结算工作

坚持做到“一专、二核、三审、四促、五收”。“一专”:对以粮代赈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农发行市县机构按要求开设“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资金补贴专户”,凡是用于以粮代赈结算的资金均在该户核算,按照政策规定的范围和用途划拨,不得与其他资金混合使用。“二核”:按顺价作价原则,严格核算出库粮食成本,对成本价低于补助标准的按计划供应,高于补助标准的决不允许出库供应,以免形成新的挂帐。“三审”:层层把关、分级审核《退耕还林(草)补助粮食价款结算表》,每阶段粮食供应结束后,首先由信贷员根据核打出库单记录确定粮食实际出库数量,县级农发行据此核定结算价款,再与县粮食局、县财政局联合审核基层粮食购销企业上报 的《退耕还林(草)补助粮食价款结算表》,审核无误、签字盖章后上报市农发行、粮食、财政部门再审,待确认后,由财政部门下拨资金进行结算。“四促”:市农发行计信部门及时督促财政部门将审核确定的补助粮食价款下拨到县,进行结算。“五收”:县支行信贷部门根据粮食供应前核算的库存成本,及时分解结算资金,足额收回贷款本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4〕34号)要求,2004年起将退耕户补助粮食改为现金补助,截至2015年末通过农发行“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专户监督拨付粮食补助资金30多亿元。

(四)发挥支付系统作用确保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均通过人民银行国库系统及时划拨至延安财政“退耕还林”专户。农业银行市县分支、县区农信社农村机构网点多,主要承担了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划

拨农户工作。每年市退耕办、财政局根据当年退耕还林工作情况,依据政策规定,通过农行、农信社等将补助资金打到退耕还林农户的存折或银行卡上,目前累计兑付农户退耕还林各项补助资金100多亿元,户均3万多元,人均7000多元。2006年以来,在各商业银行县乡农村网点撤并、减少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延安中支大力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和偏远乡村推动建立“银行卡助农取款点”,后升级成“惠农支付服务点”,目前全市已建立了3200多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农村金融服务无死角,让退耕农户足不出村就能取到补助资金或者现金转账,极大便利了退耕还林区农户的生产生活。

(五)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探索林权抵押贷款支持退耕农户发展产业

2006年以来,针对全市退耕林渐成规模、林权证办理逐步可行的情况,人行延安中支积极推动在辖区富县、黄

龙县探索试点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2007年富县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县,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林权证发放8966本,发证率达到96.8%。2009年富县被陕西省农信联社确定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截至2016年6月末,富县林权改革试点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8笔,金额2335.6万元,余额469万元,较好地化解了林农因缺乏有效抵押物的融资瓶颈,促进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和林区农户增收。黄龙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2年试点开展林权抵押贷款,2015年末林权抵押贷款余额75万元,有力支持了黄龙县核桃产业发展。

四、金融支持延安退耕还林后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协助地方政府推进退耕林产业链延伸

依托现有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经济林,支持、培育相关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探索林草发展模式、林药发展模式、林果林菜发展模式、林下养

殖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目标。以农民技能培训为依托,以退耕还林工程区富余劳动力继续就业培训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集约化经营的苹果、核桃、温棚蔬菜、畜禽养殖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再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

(二)创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风险抵御力低,县域金融机构对退耕还林产业、荒山绿化产业支持的积极性不高。对此,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支持县域退耕区域农户生产贷款和涉农企业发展,努力降低退耕还林区域农户和林农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如农发行延安分行已成功研发了“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贷款”创新性信贷产品,专门支持退耕还林还草、国土绿化、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旨在加强林业生态保护、提高林业生产能力、服务现代林业发展。

(三)大力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唤醒沉睡的林业资本

县域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与县域和退耕还林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涉林抵押金融产品,为退耕户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短缺等问题。

下载本届政府成立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届政府成立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