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纪实
贫困户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玉门市人口局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纪实
玉门市人口局广泛开展“联户联村、为民富民”行动,计生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计划,选准项目发家致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走出困境,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和风细雨般的温暖,树立了新时期人口计生干部新形象。
让困难户富起来。该市采取多种措施,对计生困难户实施计生利益导向工程,改过去单纯给钱给物“输血”帮富,为“造血”扶持致富,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帮助计生困难户,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早日奔上小康路。该市14个部门分别制定了计生困难户各项优惠政策,同时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和农村致富能人的作用,吸引他们加入计生协会,实行先富帮后富,带动广大计生户共同走向致富路。对城区下岗无业计生困难户人员,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对全市720户生活相对困难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进行资金帮扶,帮助独生子女户、双女户贷款,建立各种类型的种养基地。同时,各乡镇计生协会,为计生贫困户提供科技致富信息,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优先帮扶计生贫困户发展农业经济。目前,60余户计生户靠种植大棚发家致富,126名独生子女户、双女户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下西号乡帮扶户余生仁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村里把我家确定为帮扶对象后,不但帮我贷款,建蔬菜大棚,还请农技专家帮我掌握大棚种植管理技术,我种植的人参果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
让困难户子女进“学堂”。近年来,该市制定多项激励政策,为计生困难户独生子女在上学方面给予救助。2008年起,市妇联对21名计生贫困女孩作为长期帮扶对象,以结对子的形式实施救助,与被捐助的贫困女孩结成了对子,签订了帮助贫困女孩成才协议书,负责被救助学生小学阶段教育的有关费用。高市乡计生办与团县委协商,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专门为该乡内有困难的女孩家庭免费提供家教服务,每周利用2到3天的时间,在暑期里帮助女孩提供数学、语文等课程的授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已免费为30名特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帮助,及时帮助孩子们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让困难户享受人间温情。近年来,该市人口局和乡镇计生办对计生困难户进行走访,从生活上关心,在精神上鼓励,让他们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看到人间温情,看到生活的希望。高市乡滨江村独生子女户陈某因病住院花费近3万余元,致使全家造成严重的经济生活负担,村计生协会得知情况后,积极发动全村党员、计生协会会员捐款,不到3天时间共捐款3500余元,让受助家庭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增加了生活的信心。
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联村联户重在连情,贵在连心。现年64岁的褚人瑶是皇都村的低保户,患病多年,他的老母亲和妻子身体都不好。在村里人的眼中,因脑梗塞导致反应迟钝的他早已经是喜怒不形于色了。4月的一天,天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达优走进了他的家门,又是嘘寒问暖,又是给钱给物,褚人瑶的双眼湿润了。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关爱,哪怕是一句鼓励,都弥足珍贵,更何况是一个领导干部上门来“结亲”。褚人瑶的妻子说,这样的好干部已经多年没遇上了!
经济上的困窘,家庭的沉重负担,令部分困难对象不堪重负。县委组织部开展的“联村联户连心”活动如同和煦的春风,给他们送去了温暖,拨旺了他们的生命之火。副部长曹蕉红结对的村民周照君,因病干不了重体力活,其夫常年在外打工,生活比较困难。曹蕉红多次前往探望,中秋节时她又带着月饼和食用油来了。周照君说:“我们农村走亲戚一年不过一二次,曹部长多重情啊,都已经来过三四次了,简直就跟自己的亲姐妹一样!”
许冬妹老人72岁了,老伴去世多年,无儿无女,结对干部汪玲玲拉着老人的手,坐在她家门前那洒满阳光的院子里,说话聊天,陪老人度过了一个下午的时光,老人说好久没有人这么长时间陪她说话了。妻子过世、孩子患白血病的葛世国接过结对干部许昌友递上的300元钱时哽咽了:“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这个苦命人,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部机关驾驶员周子龙利用节假日,带着母亲、妻子、儿子,到78岁的孤寡老人庞玉莲家中探访,送上衣物、米和油。庞玉莲感动地说:“这些衣服,我一辈子都穿不完!”为群众送一份温暖,群众就会对党多生一份感情;干部多为群众尽一份职责,群众就会对党多增一份信任。在“联村联户连心”活动中,组工干部与群众鱼水般融洽的关系深深地打动了皇都村群众的心。
乐为三百师生解烦忧
在帮扶困难群体的同时,县委组织部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村里理思路、解难事、谋发展。
每逢下雨天,皇都小学校长周志强就犯愁。小学的操场是块黄泥地,地势较低,加上不渗水,往往下了一天的雨,学生就一个星期上不了体育课。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没有运动场所怎么行?面对全校300多名师生,周志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内疚。
县委组织部与皇都村结上亲后,部领导听到村里有这么一所学校后,当即要求到校里去看看。当时,操场有一半长满了杂草,另一半尽管撒了砂粒,但地面仍然又粘且滑,大人走路尚且颤颤巍巍,小学生在上面玩耍就更加容易跌倒。部领导当场表态要尽快帮助学生拥有一块干净的操场。12月初,当笔者再次来到皇都小学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块平坦干净的水泥操场。周志强高兴地说:“在组织部的牵头下,教育局、镇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有了这800多平方米的水泥操场,学生们别提多开心啦!现在我们再也不用为下雨天发愁了!”
交通安全是家长与老师最揪心的。以前,校门外的道路有一处弯度较大的转角,视线特别差,多次发生交通事故。村里也曾有意把道路造直,但在征地上一直与村民谈不拢。组织部的领导多次找村民谈心,终于取得了有关村民的谅解。村党支部书记陈统龙指着路口说:“组织部领导帮我们从村民那里征了一小块地,经过平整后,现在路口特别开阔,学生一出来,远远就能够看到过往车辆,帮我们去了块心病!”村民也告诉我们,以前他们自己穿行马路也提心吊胆的,现在可放心了。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村民陈统勇刑满回家后,带着一个女儿,和父母一起种田、养鸭,日子过得相当艰难。鸭子没养多少,每年死的却很多,他总感到老天是有意跟他过不去。组织部长杨胜杰跟他结对后,专门请来农业专家到他的养鸭场地进行实地技术指导,使他茅塞顿开,信心倍增。
钱物能解燃眉之急,却不是长久之计。在“联村联户连心”活动中,全体组工干部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充分发挥个人专长、部门优势,通过资金帮助、项目扶持、技术培训、就业介绍等方式,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变单一的资金帮扶为资金、技术、信息、智力为一体的立体帮扶,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使低保户的生活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使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我们有一颗为民之心,每年帮助您解决一件以上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我们有一颗关爱之心,向您提供不少于300元的资助;我们有一颗赤诚之心,每年走访您不少于三次。”这是组工干部对困难群体许下的朴实而真挚的承诺,全体组工干部以实际行动忠实地践行着诺言。
陈统勇养的是放养的蛋鸭,出产的鸭蛋很受客商的欢迎。以前因为技术与资金上的限制,一直无法扩大养殖规模。现在技术上的难题解决了,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也向他敞开了大门,养殖规模也扩大了,鸭子数量由原来的200只增加到了500只,部里还打算为他提供500只鸭苗。在他家了解情况时,他还喜滋滋地告诉我们,他已经找了个对象。从他那兴奋的脸上可以发现,他人生最消沉的时期已经过去,日子正变得越来越有奔头。
一双双干部的手与一双双贫困群众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从陌生到认识,从认识到交心,嘘寒问暖,情真意切。村干部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开始的时候,我们只当是他们到村里搞搞活动就算了。不晓得他们做工作那么仔细,那么认真。政府干部一心一意想着我们老百姓,我们老百姓当然也就更加信任政府了!”
第二篇:中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麻家集中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阶段。是我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战略部署的关键阶段,“十二五”规划是确保未来五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见(方案)精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结合《渭源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工作思路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规划期从2012年至2020年。
一、基本情况
麻家集镇位于渭源县西部山区,属丘陵沟壑区,辖区面积90.52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坡陡沟深。海拔高度1800—2300米。属温凉半干旱农业气候区。田麻公路沿沟贯穿全境,距离县城80公里,属纯山区乡镇,经济发展历来以农业为主。无农贸集市。
全镇共辖8个行政村,17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9000人,占总人口的5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
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麻家集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主要经济收入以种养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东西跨度大,人口较少,座落分布零散,资源匮乏,没有正规的商贸交易中心,且离临洮与会川两个经济商贸发达的交易中心较近,交通较为便利,是庄田麻路的穿越地,资源外流严重,难以形成合力,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经济总体发展缓慢。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处全县中下水平,与其他发展较快的乡镇相比,其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落后状态。制约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一是自然因素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基本无特色优势;四是分布零散,交通阻塞,难以形成商贸交易中心。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整村推进为抓手,结合我乡“适宜区发展果产业、局部发展畜牧产业、全面发展旱作农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整乡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我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严格按照县委“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结合我乡实际做好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全乡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2.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双联”工作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地域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根据我乡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和可操作的特点。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4.坚持全员参与,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5.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推动全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发展目标
通过8年努力,力争使全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城乡农民收入差距,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起和谐文明幸福的乡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期目标: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三通三覆盖”的目标,即:村村通网线,社社通田间路,村村通砂化路;通信设备实现全覆盖,村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村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使全乡基本实现信息畅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全乡“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四、规划布局
根据地理条件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产业
1.建设养殖区:根据局部发展畜牧业的总体思路,以个体户养殖为基点,辐射全乡其他基地,由养殖大户牵头,联合成立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牛产业发展的经济合作组织。
2.旱作农业区:按照全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在全乡大范围内发展旱作农业,改变以往的耕种模式,实现全乡年年地膜全覆盖,调整由大规模种植小麦向种植全膜玉米、洋芋转型,保证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二)小康住宅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动员各村零散座落户到新村建房,集中连片建成村容整洁,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住宅小区,将坐落较远的村社整村整社搬迁至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集聚区,使全乡一般以上的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三)公共服务区:对原有旧市场实施改造,建成占地50亩,上宅下店式门店100套,配合建成公共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商贸经济交易中心一处;建成基础条件良好、设施齐全的乡级养老院1处,为保障全乡村60岁岁以上“三无”群众的养老生活打好基础。
(四)文化卫生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健身设施、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对小学、中学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校园面貌,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强参保力度,加强医疗保健,提高救助水平,基本解决农民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群体,要组织卫生队对他们进行定期医疗服务,让每一位群众都看得起病,能够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到 2015 年,每个村都要建立文化活动场所、卫生所和阅览室。
(六)基层党组织建设: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前一阶段的成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调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 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尤其是要加大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把提高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有效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体会上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 行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建立起一批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各项事业 稳步前进。
五、主要任务
(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畜牧养殖。依据全乡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以养殖为主,集饲养、贩运为一体,用养殖业带动农业发展。按照分户饲养,分户管理,统一销售的产供销模式,扩大饲养规模,改良品种,增加饲养量,鼓励发展养猪、鸡、兔等其他养殖业。
——马铃薯产业。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生产的基本思路,积极推广良种种植,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最大收益率为总目标,大力推广间作套种马铃薯,培育发展马铃薯仓储贩运等龙头企业。
(二)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根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道路建设。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道路建设。配套基础排水渠及涵洞。
——水利建设。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开展小沟道治理,修建排洪渠。实施劣质梯田改造工程,发展集雨水窖等防旱设施。——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新能源工程,建设农村沼气,配发太阳灶,并配套建设太阳能路灯。
——小康住宅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动员各村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到新村建房,逐步取消零散居住户,建设集中连片、整洁美观的新农村,改善居住条件。
——各村整治绿化。全面推行“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启动实施“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绿化工程,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全乡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以加强教育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全乡17000人中,有将近50%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分类施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订单”培训,建立输出基地,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和“技术能人”,每村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个,户均劳务输出1人。
(四)以加强公益事业为载体,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教育,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卫生所1处60平方米,配备一名合格的医生,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不能让一个农民因贫看不起病。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级文化舞台1座,新建农家书屋、小超市各1处,新建文化广场1处,并配套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
(五)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加强民主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使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 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经济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村每年至少发展3名党员。同时,积极培养合格的继任人选,巩固和发展“五好”村党支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每村新建村部1处,配备先进办公设施。——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抓好村务和党务公开工作,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情况,全面落实“一事一议”制度,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利用电视、宣传栏、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媒体传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推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重点打击歪风邪气,坚决杜绝赌博、吸毒、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培育农村新风貌。
第三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以来,**乡确定联扶单位10个,帮扶干部186人,其中省直联扶单位1个,帮联干部25人,乡直帮联单位2个,帮联干部56人,县直帮联单位6个,帮联干部52人,乡直帮联单位1个,帮扶干部51人。具体联系**乡13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222户农户。**乡领会精神、及时动员、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各帮扶单位和领导干部积极行动,全乡双联工作呈现上下高度重视、工作位置彰显、帮扶措施落实有力的良好局面。
精心组织靠实责任,“双联”工作氛围浓厚。**乡委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力求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三个到位”。一是健全机构。及时成立了**乡“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揽全局,牵头抓总。乡村层层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14个,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二是迅速动员。以统一思想认识、步调协调一致为目标,乡、村、组三级召开动员会10余场,在全乡营造了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宣传。乡村共悬挂双联行动宣传横幅67条,刷写墙体标语130余条,刊出墙报14期、制作专题宣传栏13面。编发工作专刊34期,共计信息64条,报送信息、简报20篇,对行动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新举措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报道。
机制创新全面兼顾,“双联”工作沉底落脚。在对接联动的工作实践中,**乡逐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六大工作机制,推动了行动深入开展。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乡 “双联”工作《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等制度。突出“发展村域经济,增加造血机能”的主要目标,重点抓工作班子配套、规划制定、产业培育、项目筛选等“七个一”工作任务,使乡村干部对“双联”工作的思路和目标任务更加清晰、明确。二是摸清实低,建立健全台账登记制度。按照“乡有档案台账、村有表册、户有卡片、干部有日志”的工作要求,层层建档立卡,切实把村组实际情况和农户的真实意愿掌握清、反映好。围绕农户收入、生产资料、社会保障等10大项近60条家庭信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普查登记,为乡属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提供了开展工作的“活材料”。三是注重上下联动,建立帮扶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乡属各联村单位实际,新添、道口村等包村牵头单位召开帮扶单位联席会议3场次,互通工作进展情况,探索帮扶项目捆绑和资金整合等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实事,形成了工作合力。四是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协调机制。**乡实行了党委委员包村、科级干部包组制度,分片包干,保证了帮扶单位和领导与村、组、户的及时对接。五是问需于民,建立结对帮扶公开承诺与践诺制度。联组单位从解决群众最盼望、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选准帮扶项目并投入资金,与村组签订帮扶协议,通过公开承诺,强化了服务职能,提高了帮扶效率。六是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制度。把“双联”行动纳入了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日常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干部下基层深入农户常态化、帮扶解决问题常态化,增强了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效性。找准抓手科学推进,“双联”工作成效初现。在具体工作中,**乡重点突出“六抓”措施,创新载体,全力实施,确保了双联行动卓有成效顺利推进。一是抓规划制定。“双联”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行动启动实施以来,帮扶单位和各级领导走村入户,座谈讨论,帮助联系村组理思路、找出路,帮助联系户寻找发展的“好方子”、“金点子”,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案、一户一策”的帮扶目标,确保了帮扶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二是抓典型示范。注重抓点带面,在新添村适时启动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立项中,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今年计划新建二层带住宅的商部50个,农家院落50座,配套建设村委会办公楼、农民培训中心和周边环境亮化、绿化、美化工程,项目建设可有力提升我乡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双联”行动出典型、出经验、出亮点。紧紧抓住道口村被确定县级双联示范点的契机,加大草畜产业建设力度,力争把道口村打造成全市肉牛养殖基地,示范引领全乡草畜产业向纵深发展。三是抓载体创新。各帮扶单位和各级领导将双联行动作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带着真情下基层、带着责任下基层,普遍开展了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送信息、送健康、送服务等“六送”活动。截止目前,共有10个帮扶单位和各级领导累计为农户帮扶各类物资折合资金5万元,真正作到了帮民解困、为民富民。四是抓产业培育。根据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主导特色产业。道口、新添、三岔、苦水等村,依托近县城和土地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拓展劳务经济。在全乡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种草、种料养畜,积极培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在三合、道口、新添、苦水等村大力实施畜牧养殖增收工程,扶持养殖小乡和养殖专业户发展。各村围绕总体产业布局规划,产业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夯实了农民增收基础。五是抓项目带动。各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帮助联系村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目前,省地税局已投入帮扶资金修建拓展炭山、河屲、回合乡村公路。据统计,各帮扶单位计划帮扶项目目前达到5个,计划帮扶资金40余万元。六是抓和谐稳定。组织乡村干部开展了走村入户大访问、政策理论大宣讲和矛盾纠纷大排查“三项活动”。认真倾听社情民意,对倾向性问题早知道、早反映、早处理,尽力疏导群众情绪,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7起,调处化解率达到98%,显著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计划
崇发改发„2012‟ 号
签发人:
关于上报2012“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工作计划的报告
县双联办:
为了认真贯彻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根据《中共崇信县委关于印发在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
案的通知》要求,结合锦屏镇杜家沟实际,现将我局2012帮扶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帮扶村基本情况
杜家沟属锦屏镇管辖,位于汭河川区南岸,距县城12公里。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全村辖4个合作社,240户,1039人,男520人,女519人。其中:杜家沟社116户,507人,新牙湾社68户,289人,赵老沟社32户,140人,凡沟社20户103人。总耕地面积5024亩,其中:川地926亩,山地3713亩,台地385亩。
杜家沟村建立党支部1个,下设党小组4个。共有党员32人,40岁以上的党员15名,40岁以下的党员17名,60岁以上的党员4名。
二、贫困户基本情况
根据在锦屏镇杜家沟村上户摸底调查,共安排“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贫困户20户,锦屏镇帮扶5户,我局帮扶杜家沟村杜家沟社杜晋元等15户。在这15户62人中,年龄50岁以上的14人,50岁以下的48人;小学文化程度21人,初中文化程度13人,高中文化程度9人,幼儿20人;共有耕地面积237.1亩,其中:粮田面积214.9亩、果园面积8亩、退耕还林面积14.2亩;农用车4辆;牛棚2座;沼气池4眼;牛15头,羊18只;有砖瓦工技术的5人。经过多次走访,根据掌握的情况分析,杜家沟社贫困、特困户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因病致贫的有5户。主要是病情反复发生,医病负债较多,加上带病影响农业生产和创收,致使农业生产产出少、
第五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根据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1126”发展思路,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通过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扶贫开发更有效、社会建设更和谐。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力争三年内改变联系村的基本面貌,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2—3个百分点,实现困难群众基本脱贫,一般群众逐步富裕,富裕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宣传党的政策、反映民情民意。学校所有教职工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区委“三大战略”。宣传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特别是宣传中央、省市区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 策,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校所有教职工要沉下去,少说官话空话,多讲真话实话,争取群众信任,要心贴心与群众交朋友,拉近距离,增强感情。通过“看、听、问、理、析”,了解民之所需。切实做到“真心送温暖,用心结穷亲,实心解民忧,倾心帮民富,一心谋小康”,解民之所忧。
(二)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民情台帐。充分发挥教职工在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把该村及特困户的脱贫致富和加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地去解决他们的脱贫无策、致富无门、发展无力的实际问题,让联系村和帮扶户的脱贫致富愿望尽快变为现实。学校要建立民情台帐,教职工要记民情日记,详细记录联系村和联系户群众民意诉求和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每月汇总整理,逐一答复和落实。对教职工不能解决的,要汇报领导,学校不能解决的汇报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力把群众的诉求处理好,切实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公信力。
(三)强化技术服务,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结合谢河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樱桃沟村、石岗村的实际,邀请有关专家或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设施农牧业知识培训,使联系户能够熟练掌握一项致富技术;帮助和指导联系户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至少帮建1座日光温室或养殖暖棚,助盖1间新房,资助1名贫困学生,实现一年帮扶、二年见效、三年脱贫、五年致富的目标。
(四)动员移民,加快移民开发进程。结合正在实施的“下山入川”工程,积极引导樱桃沟村群众,通过区内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采取先承包土地后择 机移民、先劳务输转后移民搬迁、先安家立业后迁转户口的方式,向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的地区进行移民搬迁,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帮助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剩余劳劳动力输转渠道。充分发挥干部在农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产品包装、商标注册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多角度、多层次对农产品进行包装、注重绿色有机产品商品注册,增强品牌效益,拓展销售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帮助拓展劳务市场,根据农民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广泛给农户提供劳务用工信息,帮助剩余劳力在非农领域就业,鼓励联系户和外出务工人员在异地稳定就业,成家立业,长期居住。联系干部要在子女上学,父母养老、就医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解决疑难信访案件。认真排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隐患,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妥善化解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农村和谐稳定。要针对社会治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涉法涉诉、群众信访等方面的重点矛盾和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一线。
(七)强基固本、提升村级服务水平。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开展好这次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帮助争取村级阵地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并帮助村两委班子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工作措施,不断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每个干部要以联村联户为契机,培养一批思想品德好,群众评价好,致富能力强的入党积极分子予以重点培养。对符合入党条件的积极分子要主动向党组织推荐介绍,不断壮大联村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增添活力。
(八)培养推广典型,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大力宣传和总结推广联系村涌现出来的典型。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引导和教育干部群众学习典型,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联系村群众和全校教职工中掀起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深入开展。
四、参与范围和工作方式
参与范围:学校所有教职工。按照区上的统一安排,单位联系点为谢河镇樱桃沟村,个人联系户选定在该镇樱桃沟村和石岗村(因樱桃沟村只有4户贫困户,古在石岗村选定6户贫困户)。学校2名领导在樱桃沟村和石岗村各联系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在樱桃沟村联系2户贫困户,在石岗村联系4户,共计联系10户。
工作方式:一次性确定联系对象,第一次进村入户有学校一把手带队全面进行,以后分批次进行,常年保持联系工作不断。学校派一名干部担任联系村联络员,长期进行工作对接,互通工作信息,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联村联户、为民为富”行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强化“三农”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实践。全校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性和紧迫性,怀着 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认真落实好各项帮扶任务。
(二)加强领导。为了确保此项活动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有专职副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办、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安排一名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统筹安排部署。按照区委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统筹安排教职工进村入户,做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与学校其它工作两不误。要确保教职工进村入户的工作时间,原则上单位一年进村不少于10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个月;教职工一年入户不少于5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周。学校将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落实情况,列为年底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贫困户评议联户人员的意见作为重要依据,对行动不积极、工作措施不得力的人员取消年底“评先、评优”资格,对工作成效大,工作方法好的,依据《区农广校内部管理制度》给予奖励。
(四)创新工作方式。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扶贫”与“扶智”结合。在联村联户过程中既要给农民送钱送物,又要特别注重培养农户的“造血”功能,避免农户养成“等、靠、要”的思想。坚持自力更生,不断推动自身发展。帮扶领导、帮扶干部要定期深入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完善帮扶思路,强化帮扶措施,不断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确保“八个不准”。不准向基层群众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和土特 产,不准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日常工作,不准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有违当地风俗习惯,不准干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准层层陪同和迎送。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人民群众的呼唤和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全校所有教职工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去、到贫困户中去,真心诚意地解难题,办实事,在联系群众中增进感情,在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实践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帮助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中提高工作能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