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投违约或许就在2018,三年期置换债已到期2017投融资走势回顾及2018展望
城投违约或许就在2018,三年期置换债已到期2017投融资
走势回顾及2018展望
一、天网已布
新年伊始,山西、江苏、河南、安徽等中东部省份迎来了2018年的第一场雪。纷飞的雪花中,还伴随着冰冻,显得异常寒冷。
2018年的政府投融资形势也不乐观,融资平台的实质性违约已经很近。过去几年,由于经济增速下行,企业违约已经在国企甚至央企出现,今年不排除城投出现违约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偿债压力异常之大、融资异常之难、中央排雷异常之坚定。
前些年,管控平台债务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管住了贷款,影子银行起来了;管住了贷款、影子银行,政府购买服务、PPP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似乎总有一种方式可以为平台“输血”。
但是现在,监管层携处罚违规举债之威,对所有融资方式进行“围剿”,再叠加资管新规穿透式的“火眼金星”,一张天罗地网已经扑面而来,融资平台何处遁形呢?
二、到期剧增
偿债压力增大主要有:
1)纳入预算的政府债务。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59万亿。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首度开始大规模(3.8万亿)发行的3年期地方债(包括置换债及新增债)将在2018年到期。
据wind统计,2018年到期的政府债券8400亿,到期规模比2017年增加2.5倍。
2)隐性债务。这部分债务主要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建设基金形成。据笔者与地方投融资官员交流,一些地区通过这些方式形成的隐性债务是政府债务的2倍。如果全国都是如此,隐性债务的规模将达30多万亿。
那么,其中如果是三年期的,同样面临回购及偿还债务的压力;如果是再建项目,后续面临财政支出及资金链压力;如有是违规,有整改压力:整改意味着要立即偿还!3)或有债务。这部分在2014年债务甄别后被认定为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及其他责任的债务,认定后外界关注减少。全国人大调研报告显示,2014年地方政府或有债务8.6万亿元。后续未有相关数据公布,不过由于未纳入预算、监管相对宽松,扩张很快。相比政府债务通过置换拉长时限外,这部分债务在2018年将进入偿债高峰期(全国人大调研报告显示,政府债务2018年及以后年度到期占40%,但通过置换拉长了期限)。如果或有债务三分之一在2018年到期,大约3万亿。
当然,如果再算上那些不属于以上三类的债务,到期“亚历山大”。
三、堵死融资 融资主要分为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新增地方债,置换债,贷款、信托、资管等金融产品等形式,下面分类分析。1)公共财政收入。因为经济企稳、PPI上涨,2017年前11月财政收入增长8.4%,比去年全年高3.9个百分点。不过现在来看,2017年PPI基数高势必导致2018年PPI有所回落,经济也有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增速将放慢。
而这个规模的财政收入可能还是有水分的。近日新华社报道称,内蒙古承认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经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同时调整了2017年收支预算预期目标。此前的2017年,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累计虚增财政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
财政收入可以“挤水分”,但是债务是刚性的,肿么破? 2)政府性基金。得益于楼市回暖,2017年前11月政府性基金(80%是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31.6%。但是现在楼市销售增速放慢,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在2018年很可能放慢。而土地出让金主要用于征地拆迁等前期支出,腾挪空间不大。3)新增地方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2018年将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赤字率大概率维持在3%。据此计算,新增一般地方债规模1万亿左右,比2017年扩大。但是这部分是不能用于偿债及行政支出的。君不见,江西因为违规使用地方债资金在2017年末刚被处罚。新增专项债则不受赤字约束,18年大概率扩张到1.2万亿以上。(15年1000亿,16年4000亿,17年8000亿)
4)置换债。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88万亿,但这部分债务属于难以置换的部分,假定其中一半在2018年置换,其置换规模将比2017年减少三分之二。
置换债规模方面,15年、16年、17年分别是3.2万亿、5万亿、2.7万亿,给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到期偿还提供了很大的腾挪空间。2018年锐减后,地方的腾挪空间在哪? 5)外部融资非常逼仄。2017年,财政部通过50号文、87号文对PPP、政府购买服务、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进行全方位围剿,传统的贷款、信托、资管等渠道也大幅度收紧。比如近日银行收紧PPP项目贷款。
金融街甲15号郭主席提出:2018年压缩一半信托通道业务是否有可能。证券业的去通道已在进行,1月5日保监会也表态保险资管不得直接或变相开展通道业务。众所周知,通道业务资金端来自银行,资产端主要投向融资平台、房地产,通道压一半之后,平台融资怎么办?
显然,新增的地方债在这些融资渠道的“围剿”之下显得“杯水车薪”。另外,聪明如你所知,前些年地方债主要依靠借新还旧来偿还,新增融资堵死之后,“窟窿”肿么补?
四、基建失效
偿债压力大不是最重要的,融资紧张也不是最重要的,监管层下定决心整顿才是最重要的。君不见,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12月29日),临近下班的下午4点30分,财政部发布了对四川、江西两省违规举债的处罚。
2017年首开问责违规举债处罚的先河。之前也说禁止财政担保,比如463号文,但是最终都不了了之。但这次不一样,财政部已对重庆、山东、河南、湖北、贵州、江苏、江西、四川等8个省份(部分县市)的违规举债进行处罚。未来,这个名单还会更长。在这种情况下,地方融资的动力已经大大减弱,有地方财政官员甚至直言,财政官员不好当:融资吧,可能被罚断送仕途;不融吧,资金链岌岌可危。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解读说,实现(2020年)GDP翻一番的目标,只要今后三年增长6.3%即可实现。从现在经济运行情况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中财办是中国经济决策最核心的部门,其释放的信号值得重视。换言之,因为实现翻番的目标问题不大,所以逆周期调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工具——基建投资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这是中央不会放松地方债监管的原因所在。
也是因为实现翻番问题不大,因此要坚决推进防控重大风险攻坚战,其中防范金融风险是防风险的重点。杨伟民特别提到,当然这里包括了防控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
因此,未来地方债的监管只会更加严格,地方融资的约束会更加严厉,偿债压力势必紧张,甚至可能出现平台违约的情况。当然,市县平台违约可能对全省的政府信用融资造成影响,考验上级政府是否会救助的时刻到了。如果坚信省政府会救助,不妨回忆下当年关闭广国投的案例。(W纵论广信粤企事件:企业信用如何与政府信用切割?)
2017年12月,央行研究局局长徐总也发文呼吁,允许地方国有企业和政府破产。唯有如此,才能打破地方政府刚性兑付的信仰,使投资者真正相信中央政府要阻断隐性担保的承诺,以及有效识别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和风险信用等级。不过,雷君认为,地方政府破产为时尚早,融资平台违约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