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就《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公开征求
中共保定市委办公厅 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保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和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保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保定市委办公厅 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11月25日
保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联合协作、务实创新,建立健全了科学素质工作的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了公共科普能力建设,营造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科学素质行动氛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工作目标。
虽然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公众科学素质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市的科学素质建设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工程进展相对滞后;地域之间、人群之间、部门之间科学素质工作进展不平衡,公众参与范围和参与程度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科普经费投入仍然不足,一些地方科普活动的开展存在较大困难;考核和奖罚机制亟待完善和落实,行政推动需要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加速转型、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走向富强的重要时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将成为我市加快科技创新、加速经济转型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之一。“十二五”期间,全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通过进一步浓厚氛围、完善政策、健全保障、扩大覆盖、提高效果,为公众提供更多获取科技知识、享受科技福祉的机会,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保定市委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意见》(保发„2008‟15号)及“十一五”时期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制定本规划。
一、方针目标
(一)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围绕我市奋进“十二五”、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立足推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中心任务,大力加强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完善政府推动的政策和措施、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提升科普能力基础工程建设和建立考核监测指标体系等措施,使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公民科学素质的要求相适应。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发展: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政策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公共科普能力显著提高、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5%,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学科学、用科学成为公众自觉行动,全社会的科普氛围进一步浓厚。继续深入贯彻保发„2008‟15号文件,正确引导公众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热情,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氛围,努力推动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增强。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广泛传播,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继续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深入推动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大力推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以上述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全社会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公众参与科普的机会和渠道明显增多。围绕公共科普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大力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结合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重点推进市科技馆建设。
——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坚实有力,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列入各级财政和部门预算,经费投入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务要求相适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法规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捐助或参与兴办公益性科普事业。健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列入政府和部门考核内容。设立科学素质建设示范、扶持、奖励项目,做好表彰奖励工作。
二、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重点实施以下“五大主要行动”和“五大基础工程”。
(一)五大主要行动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根据未成年人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切实发挥学校、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主渠道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未成年人课外科技教育,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协调的科学教育工作网络,全方位激发和培养未成年人的科技兴趣、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提高学校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积极推广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进一步改进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更新科学课程教育理念,提高科学教师素质,优化科学课程设置,提倡探究式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科学教育质量。大力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
氛围,继续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科普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科学教育的差距,实现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2)引导家庭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宣传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成年人父母、特别是母亲提高科学素质创造便利条件,推广家庭科学教育的有效方式和方法,系统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注重家园(校)共育,鼓励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让每一位家长了解参与科学教育活动课程,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学校教育活动渗透在家庭生活之中。指导家长开发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提供良好条件,使未成年人养成好奇探究、健康活泼、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3)推动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继续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奥林匹克学科竞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科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科技类博物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阵地,开展未成年人科学教育。以重大科技事件和重要科普活动为契机,加强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经常组织开展各类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科普报告、科学讲座、大手拉小手、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特别要关心农村学校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开展。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着眼于提升农民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和转移就业的能力,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1)广泛普及和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和完善农业科学技术进村入户的普及推广体系,重视发挥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切实加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各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米袋子”、“菜篮子”等,多渠道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活动、“双百工程”、“农民技术能手”、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工程和计划的实施,形成发挥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支农惠农合力。
(2)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转移就业能力。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有意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为教育培训对象,围绕家政服务、餐饮酒店、建筑安装、工业制造等行业,大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提高劳动者岗位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围绕农产品保鲜、储存、加工技术和农机具使用、保养、维修技
术,组织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适应城市生活习惯的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后备人才资源。
(3)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在推广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普及,加大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的宣传教育,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科普主题,大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治污染、防灾减灾、应急避险和卫生防病、科学健身知识,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推进文明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
3、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以提高城镇劳动人口岗位就业能力、岗位创新能力和适应岗位变换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活动,为我市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劳动力。
(1)切实加强劳动就业培训和服务。重视调动企业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引导用人单位参与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
教育培训体系,将科学教育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和培训教材。以进城务工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适龄劳动人口为教育培训对象,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建立科技信息平台,为广大城镇劳动者自主提高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高效便捷、普惠共享的信息服务。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全面推进创业培训。制定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标准,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
(2)大力培养创新型高技能劳动者。加强职业前瞻性培训,切实增强在岗人员应对职业和岗位变化能力。建立健全在岗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积极推进职工在职学习,并将其作为企业和事业单位考核的内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创新方法的宣传普及,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倡导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模式,建设企业创新文化。
(3)积极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的作用,围绕企业和事业发展,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积极推进“厂会协作”和“校企合作”,组织专业学会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送科技服务
活动。鼓励企业设立科普橱窗、建设职工书屋,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在内部刊物、广播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面向职工加大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开展健康讲座、心理知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关注企业青年职工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4、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生活能力、应急避险能力和普及科学文明的行为规范,深入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努力提高社区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新模式。
(1)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深入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广泛普及科学生活、低碳环保和应急避险科学知识。重视发挥社区自身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主体作用,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社区工作和考核的内容,积极开展社区科普共建活动,推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合力。重视加强公民道德规范宣传、法制宣传和文明礼仪知识宣传,引导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科学行为规范,提高居民文明素养。
(2)提高社区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的科普工作组织,增强工作活力。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活动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的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充分发挥科
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的作用,定期更换科普挂图,使其成为社区居民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园地。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学校、市民学校等组织的作用,提高办学的规范化水平。广泛开展科普家庭、科普楼院、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3)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模式。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将科普工作和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纳入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推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区科普工作新格局。增加社区科普工作投入,实现城乡科普工作协调发展。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行动计划”,明确社区科普工作抓手,培养社区科普工作示范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对社区示范性科普活动、社区综合性科普设施、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和社区科普共建先进单位进行扶持奖励。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通过培训、考核等措施,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帮助其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了解国际国内以及省内外的科技动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持续开展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有关部门关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将学习科学发展观、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机构要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和专业教材。大力推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争做学习型公务员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要把学习和了解科学技术知识,分析讨论科学决策案例,掌握科学决策程序和方法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
(2)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积极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报告会、科技知识讲座。收集整理印发各类科学决策和非科学决策案例,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建议。各级政府网站创办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专题、专栏。将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等科普设施定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基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观科技馆、重点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邀请和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
(3)健全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督评估体系,在选拔录用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引导督促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年终考核要涉及科学素质的内容,对科学决策和科学执行力方面的工作进
行述职和考核。评选推荐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将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作为一项基本要求。
(二)五大基础工程
1、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建设,扩大科技教育与培训覆盖面。创新科学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不断提高科技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1)创新科学教育与培训的内容。根据农民、未成年人、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围绕培养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教材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与我省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同时具有实用、直观和趣味性的特点。
(2)创新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加强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积极引进和推广现代科学教育与培训理念,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效果。全面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有效机制,做好正规的学校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教育工作的衔接。鼓励普通高中开设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力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普遍开设,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推进农
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面向农村中学生开展立足于工作和生活的职业指导教育。
(3)创新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手段。完善城乡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推动科学教育网络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共享。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科普活动室建设,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和图书。鼓励高等师范类院校和有关大学增设科学教育与培训专业,着力培养科学教育专门人员。通过进修培训,努力提高科学教育教师水平。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提高科学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教育,巩固与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联合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
2、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
坚持开发与集散并重、公益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满足当前与服务长远的原则,围绕公共领域科普、应急管理科普、主导产业科普、最新科技成果科普等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开发集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基本与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需求相适应的科普资源。
(1)积极开展科普资源的原创性开发。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科普活动的开展,做好适合各类人群的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普资源开发工作。重视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
科普资源开发,编制具有乡土特色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和劳动技能培训教材。围绕疫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安全生产、减灾等做好有关应急事件科普宣传资源开发。针对我市科普场馆建设进展情况,统筹科普展品制作开发工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根据青少年特点,做好互动性强的科普软件开发和服务。鼓励支持科技工作者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科普资源。
(2)积极参与构建科普资源集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我省建立科普资源库、构建科普资源“超市”和数字化科普资源检索信息平台的契机,积极征集、开发推荐我市优秀科普资源入库。建立与其他地市各科普资源拥有单位之间的协调联络关系,加强协作、互通有无。
(3)畅通科普资源流通推介渠道。充分利用文化馆(站)、社区综合活动站(点)、农村党员活动室、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等公共设施和场所实现科普资源的有效发放和利用。畅通现代传媒的科普资源传播渠道,实现网上科普资源传播。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以科普活动促进科普资源传播和共享。
3、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和效果,重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科普能力建设,发挥大众传媒在应急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传播新格局。
(1)进一步加大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力度。政府对各
类大众媒体开展科技传播提出明确的数量要求,并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要进一步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和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以及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重点支持品牌科普栏目建设,不断提高科技传播质量和水平。推动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制作。扶持科普出版物等科普产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使用工作。扶持县(市、区)基层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2)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倡导和普及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增强其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中的主动性与责任感,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做好科技传播工作,坚持科学态度,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积极开展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理论研究,探讨大众传媒科技传播新模式,开发大众传媒科技传播高效资源。开展科技记者与编辑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交流活动,在媒体从业者中普及必要的科学知识,丰富其学识,提升科技传媒工作者的科技传播能力和水平。特别重视提高媒体从业者科学引导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大众媒体在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和严肃形象。
(3)发挥新兴媒体在开展科技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培育、扶持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要加强科技专栏建设,不断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
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发挥网络科普联盟的作用,促进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
4、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重视发挥现有科普设施和场所的作用,不断提高科普设施的使用效率;积极推进我市科技馆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基层科普设施和场所,为公众参与科普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场所。
(1)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作用。积极发挥科普场馆的教育功能,定期不定期的向公众免费开放。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实验室、实验基地向公众开放的要求。推动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文化宫、天文馆、动物园等增加科普内容。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各级各类农业、电子、地震、气象、机械制造等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吸引力和服务效果。
(2)积极推动我市科技馆建设。科技馆是综合性的科普场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和公民科学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按照国家《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和我市城市建设三年上水平的要求,“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动保定市科技馆建设工程。
(3)广泛发展农村和社区基层科普设施和场所。鼓励驻区单位和企业与社区、农村开展科普共建,提供科普展品或场所。
动员社会力量,运用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统一规划,在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科普室、科普画廊或宣传栏、信息栏、阅报栏。
5、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全面提高专职科普人才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大力发展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积极创造条件和政策管好用好科普人才资源,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营造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氛围和环境。
(1)全面加强专职科普人才队伍素质建设。积极开展科普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专职科普人才队伍的业务工作水平。搞好基层科普专职人员的培训,学习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现代科普工作方法,大幅度提高专职科普队伍整体素质。
(2)大力发展壮大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鼓励科技工作者和有技术特长的各类劳动者投身科普事业,不断壮大由科技工作者、技术人员、科学课程教师、新闻记者和编辑等组成的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优质科普资源优势,加强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科普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和有一技之长的离退休人员发挥专业和技术特长,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和科技传播工作。做好农村科普带头人的培养和组织工作,建立一支规模大、分布广、能发挥作用的农村科普实用人才队伍。
(3)加强科普人才的使用。研究建立科技人才多元评价体系,推动有利于科普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技术职务的评定和晋级考
核工作的落实。探索将科普绩效纳入科技工作者业绩考核内容,健全科普人才的推荐机制。定期发布科普人才建设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报告,建立科普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搭建科普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平台。定期了解科普工作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尊重和保护科普人才的劳动成果,保护科普工作者的知识产权。
三、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2、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和保发„2008‟15号文件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3、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切实负起责任。各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每年定期向政府汇报《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各县(市、区)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定期召开实施科学素质工作会议,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做好协调服务,完善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政策措施
1、不断加强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政策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继续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意见,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落到实处。
2、落实有关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关于鼓励科技事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繁荣科普创作和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科普产业发展、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
3、完善表彰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科普事业的表彰奖励工作。积极开展保定市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的评选认定工作,抓好科学素质工作典型。
(三)经费投入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保发„2004‟18号)和保发„2008‟15号文件的要求及当地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科普经费投入额度要与财政增长幅度相适应、与科学素质工作任务相适应。
2、落实各相关部门的实施经费。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
人民团体要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及财政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管理渠道,在年度相关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3、鼓励捐赠,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切实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办法中有关对公益性科普事业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并根据《科学素质纲要》中关于“进一步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简化捐赠手续,依法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
(四)督促检查
1、营造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工作规律,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科学发展。做好《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宣传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关心、支持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进一步完善《保定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各县(市、区)落实《科学素质纲要》情况进行年度考评,并适时进行全市性实地督查,督查结果通报全市并作为对政府和有关部门考核的依据。
第二篇: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
关于印发《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所属栏目:通知公告 作者:大象 添加时间:2012-2-21
崇全组办发[2012] 1 号
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办结合我市实际,组织编制了《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在多次征求各单位、各地意见之后,制定了《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现将《崇左市科学素质行动“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本地工作,认真组织实施。
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2月14日
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制定本规划。
一、前言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联合协作、务实进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力促进了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教育培训与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设施得到不断发展,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崇左的要求。各级各地科普事业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大;面向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加强;科普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等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崇左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崇左,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提升广大公民科学素质。因此,必须把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进行长远规划;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普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普及科学技术;帮助公民了解必要的科普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崇尚崇高的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公共事务参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实现《科学素质纲要》到2020年的目标,本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的阶段目标、任务与措施。
二、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智力支持,为提升全市综合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崇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工作方针:继续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基本方针,围绕工作主题,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以服务基层为着力点,完善机制,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公平普惠,进一步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面向基层,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类人群为重点,带动和辐射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城乡居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公民科学素质达到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
——科普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稳定专职科普工作者队伍,发展兼职科普工作者队伍,扩大科普创作队伍,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家与群众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多层面的科普工作队伍。
——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形成多层次的公共科普服务平台。——《科学素质纲要》组织领导和评估督查体系更加健全。党政领导更加重视、部门配合更加得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评估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和评估督查体系。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深入贯彻落实。继续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重点宣传低碳经济、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技传播与普及力度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与壮大,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建设有效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三、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基础上,“十二五”时期实施以下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的成果,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未成年人尤其是女童、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和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其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使其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措施:
——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大力改善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不断总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质量评价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做好“轻负担高质量”工作,实施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发挥课堂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渠道作用,使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普遍提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推广“做中学”的经验和成果,扩大科学教育方法创新与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素质教育。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鼓励普通高中开设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力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普遍开设,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面向农村中学生开展立足于工作和生活的职业指导教育。
——丰富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和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组织科学家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不断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活动水平。积极鼓励地方和民间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科学素质。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过程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防震减灾、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等常规教育活动,设立科普教育长廊、板报,营造师生自由讨论的文化氛围。
——探索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经验,分步骤扩大试点范围。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中小学生走进科研院所、走进科普教育基地等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与培训和科普活动。
——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对家长育儿观念、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鼓励家长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探究、科学学习提供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未成年人亲近自然的情感。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应对突发事件,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并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以及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大力开展面向农民的科学教育活动,建立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大中专院校、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农家课堂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
——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紧密结合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的需求,重点围绕国家支持的铁路、交通、电力、通讯、城市建设等领域及劳务输出的需求,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对有技术和资金并有创业意愿的农民,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十月科普大行动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
110、科技大集、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科教兴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农”网络书屋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开展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防震减灾等宣传,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远离“黄赌毒”等科普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项目、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科技兴林示范工程、“五村·两规范”建设、“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惠农工程。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工作队等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和全国、自治区科普示范县(市、区)等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以科技示范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形成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
——健全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信息传播与科普服务组织网络。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镇企业等发展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骨干农民和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开展科普工作的培训,重点加强对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整合国际国内两类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以信息中心为主体的市级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市、县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大力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深入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工作。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在农技服务中的作用,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发挥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的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作用,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
——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农民的科学素质。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开展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普教育、传播与普及。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组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支持其发挥作用。结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
(三)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在企事业中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企业技术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实施培训技师评估提升工程,培训工作由重数量型向重质量型转变。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扩大职业资格制度的影响力。用人单位加强对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创业培训,加强对在岗职工、新成长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等的职业技能培训。结合我市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培养数控技术、现代物流、汽车运输与维修、农产品加工等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组织“青年技能训练营”,开展全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支持城镇妇女创办家政服务业、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落实,支持城乡妇女创业就业。推进女企业家队伍建设,为女企业家提供更高更优的学习机会。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开展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制建设,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发展的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把学术交流活动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平台,积极为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题调查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和技能更新、提高的要求,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能力水平,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培育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
——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实施“创新方法进百企行动计划”,结合创新方法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各级学会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送科技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关注进城务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着力加强对务工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动员企业科技工作者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和同业技术交流,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
——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社团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和项目合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执政能力,提升科学决策与管理水平。
——促进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切实增强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培养、吸引、开发高层次创新人才。措施:
——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贯彻落实“十二五”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11—2015年公务员培训纲要》、《2010—2015年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国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每年开展一个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决策等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抓好县(市、区)级党政分管领导、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科学教育培训。构建开放多元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通过自主选学、校地合作、国(境)外培训等形式,充分利用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培训。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中把当代科技知识概论作为新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有关高校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和专业教材,保证科学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时间安排且确保有一批高水平师资力量。——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将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战略思想、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广西科技发展规划等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自主培训时,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充分利用广西教育培训网组织公务员参加 “科学素质大讲堂”在线网络学习。
——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公开选拔考试大纲和题库中,进一步丰富与提高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中,增加测查科学素质内容的比例。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跟踪调研,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
——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举办科技知识讲座、科学素质竞赛、主题演讲、科学素质大讲堂和论坛等。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地参观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推动报刊、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创办科学素质的专题、专版、专栏。
——发挥科技人员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作用。在党委、政府决策中注重参考科技人员的建言献策;组织科技人员对重大项目进行决策前的研究与评估;加大科技人员的建言献策力度,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决策中接受科学素质教育,提高科学素养。
——加强崇左人才小高地建设,重点推动产业人才小高地和区域人才小高地集群建设。实施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六项制度、六大工程,带动人才资源整体开发,聚集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崇左人才开发工程实施。建立与崇左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与重点企业相匹配的重点人才队伍,继续深化崇左吸引和培养人才载体建设,健全完善和培训人才的体制机制。按照崇左发展规划总体布局要求,出台专项人才政策文件,抓好经济人才开发,研究制定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区域性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区域人才竞争新优势。
(五)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升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发展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少年儿童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妇女之家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等功能。健全街道科普协会,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家庭等创建活动。——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有效整合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
四、基础工程
配合上述行动计划,“十二五”时期推进以下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
——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措施:
——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增加师范类院校科学教育内容。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增设科学教育专业,着力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在职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中,增加科学教育的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普遍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把县及县以下幼儿园、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作为重点。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建立专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巩固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继续实施科教合作共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组织开展各类科普设施的人员培训,加强不同类型设施间使用和管理的经验交流,提高利用设施开展科普活动的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科学教育骨干队伍。
——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材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增强教学内容和趣味性、直观性和吸引力。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编写和音像类教材的开发制作。
——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等,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鼓励现有科学教育网站扩大科学教育资源的容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缩小城乡学校数字化差距。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动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馆、社区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公共机构和设施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加强素质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实习培训设施,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
任务:
——繁荣科普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开发。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国家、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注重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开发一批优秀科普作品。——集成区内外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促进科普资源开发制作的社会化,积极推动科普资源产业发展。
措施: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扩大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发挥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的创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的认知度。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加强与东盟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产品,借鉴国际先进科普创作理念和方法,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强科普展览、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推动展览和展品在各类科普场馆、设施、服务机构之间交流。开展简便易行、具有特色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增加图书馆、文化馆、活动中心等场所和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的科普内容。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展教资源的支援力度。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机制。
——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科普产品制作的产业发展。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推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社会团体从事科普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培育科普展览策划、研制、使用、推广的一体化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根据有关政策,研究制定展教资源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等,促进科普产业的良性发展。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拓展和丰富科技传播的渠道和平台。
措施:
——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政策措施。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增加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加强科技专栏建设。大力扶持科普产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使用工作。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有计划的开展大众传媒从业者科学素质培训,增强其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中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增强坚持科学态度、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的意识。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交流活动,提高媒体从业者科学引导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科技专栏、专版;加大对农村和壮族等少数民族题材的扶持力度,发展壮语、农业、科教等公益节目。推进“农民网上科技书屋”建设。
——提高新兴媒体科技传播的能力。建立县级以上城镇地面数字电视网,播出中央、自治区、市电视台高清或标清节目。实施无线广播覆盖工程,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旅游点建设中波实验台。完成乡镇广电网络整合,实现五级贯通,开展“三网融合”新业务。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全市整体布局。
——基本建立科普基础设施长效发展的保障体系。
措施: ——贯彻落实《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加强对全市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宏观指导。研究制定科普设施的建设标准、认定办法、管理条例及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建设各类特色科技类场馆。积极推动科技馆在全市的合理布局,重点在市和有条件的县建设主题、专题及其他具有特色的科技馆。创新理念,加强科技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增强科技馆的展示和教育功能。鼓励、推动有条件的院校,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专业(特色)或产业科技类场馆。积极推动各类科技场馆在全市各层级的合理布局。
——推进科普基地建设。发展自治区级和市级科普基地,建设不同功能的行业科普基地,逐步增加全市科普教育基地总量。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长学校、文化宫等增加科普内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引导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依托现有社会设施发展基层科普设施。推动在全市所有的县(市、区)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60%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不断拓展科普服务能力。科普画廊(宣传栏)覆盖全市60%的社区和行政村,宣传内容每年更新10次以上。增加科普大篷车配发数量,争取覆盖县(市、区),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有条件的中小学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将基层科普设施建设纳入文明城市评比的考核内容。
(五)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技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函大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学会、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各级学会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把学术资源引入企业。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加入相关科技社团,支持企业科技工作者参加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努力形成以学会、专家和企业科协为依托的科技咨询体系。
——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形式,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吸引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组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加快高端科普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技术专家积极投入科普创作、科普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依托有条件的科技社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普场馆、传媒机构,扶持建设科普创作与设计培训和实践基地。发挥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媒体、科技社团的作用,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人才。结合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培养一批策划、设计、制作、传播能力强的科普传媒人才。
五、组织实施与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完善机制、联合协作。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每年向市委分管领导汇报一次《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并由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召集有关部门每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总结和部署工作。按照实施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加强联系协调,推动各部门落实相关任务。
——各级人民政府结合各地实际,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大力宣传《科学素质纲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关心、支持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政策法规
——编制“十二五”科普工作纲要。开展“十二五”科普工作纲要编制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研究起草形成科普工作纲要基本思路,明确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政策导向、战略重点等。于2011年完成“十二五”科普工作纲要的编制并发布实施。
——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协调财政、税收等部门,研究制定崇左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出台新政策着手制定我市实施细则。
——健全科普工作表彰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制定科普工作奖励政策,定期对为科普工作做出贡献的地区和个人进行奖励。
——建立促进科普作品创新创作机制。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探索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原创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创作;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定,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的有效合作,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技、教育、传媒等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离退休工作者等社会群体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不断壮大科学素质工作队伍。鼓励科学家参与科学素质工作,根据国家出台政策,制定科普工作作为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立科普监测评估体系。贯彻执行国家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基本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状况监测指标体系的建设工作,参照国家监测指标体系制定我市科普监测评估体系。参与第四次广西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开展崇左科普工作调查,为定量、定性分析崇左科普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
(三)经费投入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科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结合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财政投入结构,落实科普经费法定增长要求,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市、县(市、区)财政科普经费的投入达到所辖地域人口人均0.5元以上,其中,城区科普专项经费达到人均1元以上,老少边贫地区人均不低于0.5元,其他地区人均不低于0.8元。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渠道筹集经费,逐步增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
——落实各相关部门实施经费。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本单位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的经费,加强资金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益。
——鼓励捐赠,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督促检查
——对各地各部门落实纲要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定期参与开展广西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和广西科普统计工作。
第三篇:科学素质行动规划
海港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落实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秦皇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结合我区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大力加强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制定政府推动的政策和措施、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提升科普能力基础工程建设和建立考核监测指标体系等措施,使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政策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公共科普能力显著提高、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力争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建设任务
(一)五大行动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1)提高中小学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校领导班子要旗臶鲜明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善于找问题,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检查常规教学落实情况,确保教学管理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教学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注意激励学生、发展学生,注重确立目标、凝聚人心,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创造机会鼓励成功。学校要严格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程或学科课时,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加快现代化教育装备步伐,确保远程教育等设备设施得到充分运用,杜绝设备闲臵浪费现象。加强图书馆建设,开拓师生视野,强化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强化校本教研。加强学校教研机构建设,督促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引导教师加强交流合作。组织好教学观摩、赛课评课、教学反思、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2)引导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与学校教育不同。要通过宣传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要鼓励家长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童话、寓言、科普知识等,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思维力,引起孩子的兴趣。倡导适当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为未成年人灌输科普知识。作为家长,平时还要多和孩子交流,与学校老师多沟通、加强交流。鼓励家长要以平等的态度和未成年人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大力推广校外科技活动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中,我区十分重视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的功能,充分利用它的时空优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教育优势和青少年学生自主活动优势,不断拓展活动渠道,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从青少年的身心规律和发展需求出发,逐步完善校外教育的工作格局、内容体系,扎实推进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重协调、促联动、求共赢。海港区作为秦皇岛市主城区,区域内工业资源丰富,高科技力量雄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数量居秦皇岛市首位,针对区内各类教育基地众多,阵地资源、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优势明显的状况,我们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资源依托上积极、主动做好中介工作,为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1)加大农业技术推广
第一,扩大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范围。也就是逐步扩大示范园的规模,增加示范园的密度,这样来发挥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更多的农民、更多的耕地能够用上示范园的高产技术。第二,丰富示范的主体和示范形式。在抓好示范园建设的同时,农业部门要因地制宜地把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逐步纳入高产创建活动的范围,通过他们这些主体建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示范平台,形成上下有机衔接、层次比较分明、分工比较明确的示范推广平台体系。第三,多渠道搞好农技推广工作。包括继续抓好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把这些活动和高产创建互为补充、互为配合,共同推动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2)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因地因时因产业制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劳务输出的需求,精心准备“科技套餐”,开展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培养,短、平、快地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3)加强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等惠农工程;建立科普惠农项目库,精心组织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科普惠农长效机制;丰富拓展科普惠农工作领域,全面活跃农村科普工作。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农村科普活动。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兼任科普员、“三农”网络书屋等做法,向农民积极传播环保法律法规和生态农业知识。
3、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1)加强劳动就业培训
紧紧围绕就业开展我区人才培训,根据就业需求和对技术人才的标准,设臵培训专业课程,并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保证培训内容符合就业市场发展要求。根据我区城镇劳动人口的文化基础、年龄状况,实行短期培训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加强技能培训课程的多层次设臵,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
(2)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紧紧围绕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初步建立起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从优秀高技能人才和具有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中选拔命名,依托所在单位建设,发挥他们在带徒传技、技能公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我区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技艺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3)开展职工科普教育
对企业职工进行科技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在企业内部开展如下科普活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举办企业内部专业学术会议;开展“创新、创效”活动、“青工技能月”活动;组织“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在企业内部报刊、电台、电视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图书馆等。举办面向消费者的企业产品应用讲座;建立用户协会或俱乐部;定期或常年向公众开发有关实验室、生产间、展示厅等,将科普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其二是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参与社会科普活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4、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1)开展社区科普活动
充分发挥街道宣传优势,加强与社区单位和会员的联系,把社区共建、资源共享作为街道开展社区科普教育的基本思路。利用社区单位人才资源优势和离退休科技人才优势,充实科普志愿者队伍、社区科普教育队伍、青少年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等,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致力于各种科普宣传与服务,形成科普服务和科普活动体系,使科普教育和活动经常化、系统化、专业化。
(2)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针对不同的对象,以知识讲座、电化教学、图片展览、宣传橱窗、专题活动等形式,围绕居民的衣食住行,邀请教授、专家开设科普知识讲座,大力普及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信息知识、地震知识和地震应急常识等身边科学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方法,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
(3)利用科普设施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模式
推进科普设施建设,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在人群集中地区建一些新的设施,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设施真正充分利用起来。利用相关企事业单位现有的科技场馆、科普基地开展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在财力不宽裕的情况下推动科普事业发展。采用新的运作机制,实现一个活动场所多种服务功能。要把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科研设施开展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加强对现有科普设施和基地的科学管理。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1)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教育培训 ①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②加强干部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等为框架,增加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内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建设。③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针对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的实际和需要,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④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需要,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2)开展“科普进机关”活动
围绕提高科学素质,积极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自觉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崇尚科学精神、参与科学实践;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建设,广泛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先进典型;围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需要,在全社会培育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以开展科技周、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为平台,大力推进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的科普工作。
(3)健全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素质的机制 举办高层次论坛、讲座、主题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适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读物,开展科普知识有奖读书竞赛等,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科普活动,每年至少参加1次科技报告会;公务员每年参与1次以上科普活动。
(二)五大基础工程
1、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1)加强科学教育
统筹规划社会各行业科学教育、整合各类平台和资源。一是统筹规划,形成体系,建设多位一体的社会科学教育体系。二是扩大参与面和受益面,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进行科学意识和创新方法教育。三是科学教育优化教材设计,打破学科体系,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内容的重复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2)加强科学教育实践
促成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的合二为一,将实践教学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不断加强,制定以形成社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计划,立足提升社会成员创新水平,确立明确目标,通过科学教育使社会成员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关注社会、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3)加强科学教育场地建设
加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和社区科普活动室等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使用企业和学校的现有设备,发挥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的作用,加强社会成员的科学教育。
2、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1)加强科普资源开发
积极培育科普展教资源市场,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鼓励科研机构、大学、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参与科普展教资源的开发活动,支持企业经营科普展教资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
(2)实现科普资源利用最大化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着力点,以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校园、科普进企业等服务为载体,以突出提升公民科普意识为重点,充分利用大篷车下乡和农村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资源开展科普服务,创建思路新颖的科普工作。
3、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1)加大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力度
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报纸、电视等媒体要加大科学知识的宣传报道力度,普及科学知识;电视台要开设相应的科普专栏,保证播出时间;利用相关专业报刊结合专业知识和行业特点开设相关的科普宣传专栏,保证公民接受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的机会和途径,实现科普的公平普惠。
(2)发挥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发挥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鼓励区内网站开展科普宣传,科普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要大幅度增加科技宣传内容和板块,加强展览馆、文化宫的科普宣传力度,增强传媒机构在科技传播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3)提升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
把传媒从业者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和评判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要全面提高传媒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提升科技舆论引导能力,加强传媒行业的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
4、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促进教育资源与科普资源的相互转化
促进将社会教育资源转化为科普展教品。推动科技、教育、传媒界合作,挖掘自然、科技、人文等潜在建于资源,重点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相关方面的教育资源开发、转化为科普展教品,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普展教资源,形成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展教品开发的局面。
(2)促进科普场所和设施建设
加强对分散在有关部门、单位现有科普设施的整合力度,提高其使用效益,弥补现有科技馆不足的状况,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型科普场馆,缩小专门科技馆的投资建设规模,加强对全区科普场馆的建设及运行的指导和服务,规范行业行为,加强科普场馆人员培训,促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等,营造有利于科普场馆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3)广泛发展建立基层科普活动站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全区乡镇、街道及70%以上的村、社区都要建有科普活动站,各中小学校要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室。深入开展“一站一栏一员”建设,推动基层科普活动站建设。以“科普进社区”为载体,推动发展社区科普活动站。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科普活动室的发展建设。
5、科普人才建设工程(1)加强科普人才专业化建设
重视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具有现代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战略眼光的复合型科普人才队伍。加强科普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科普专业化学习培训,提高各级各类科普人才素质。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加强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科技管理水平。重视基层及一线科普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科普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积极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在现在科普志愿队伍的基础上,在农村重点加强对大学村官作为科普宣传员的遴选、确定工作,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在社区重点建立高校与社区街道的对接机制,利用大学生假期或课余时间到社区进行科普宣传,在科普活动室和展室从事辅导和讲解。将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时间计算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同时设立科普志愿者奖项,对作出成绩的社会各界科普志愿者给予奖励和表彰。
(3)优化科普人才结构
把发展专职和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其次是发展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同时挖掘兼职科普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三是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主要是农村科普人才、城镇社区科普人才、企业科普人才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最后是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人才。
四、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1、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考核。
2、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和秦发【2012】12号文件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二)政策措施
1、不断加强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政策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
2、落实有利于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关于科普事业发展的各方面有关政策,推进科普资源共享、强化科普队伍建设的具体政策实施。
3、完善表彰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科普事业的表彰奖励工作。
(三)经费投入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根据秦发【2012】12号文件的要求及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科普经费投入额度要与财政增长幅度相适应。
2、落实各相关部门的实施经费。各相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及财政预算管理的规定,在相关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督促检查
1、营造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的良好环境,做好《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宣传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关系、支持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制定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考核考评制度。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各部门落实《科学素质纲要》情况进行考评,并适时进行实地督查,督查结果通报全市并作为对政府和有关部门考核的依据。
第四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情况汇报
竹溪县教育局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汇报
青少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教育工作,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6月29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规定:“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特别强调,“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活动。”“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活动。”多年来,教育局以“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重点,以每年十一月“科学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全县师生积极开展了系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活动。现将我县学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科技辅导网络体系
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教育教学副局长为理事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常务理事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县直各学校、各乡镇中心学校都配备有兼职的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此外少先队和共青团负责人担任学校科技教育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老师兼任班级科技活动小组指导员。在“协会”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县科协、科技局、环保局、消防大队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活动。
二、落实一个理念,唤醒一种精神
学校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宣传和科学教育在于培养全县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而不在于创造发明了多少新科技。因此,教育局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学生当中广泛宣传“科学活动,参与就是进步”,“学校科研,践行就是成功”。倡导学生普遍参与,旨在唤醒学生对自然的亲近,对生活的思考,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三、开辟多个领域,发展一种素养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
课堂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学科教学中初中的生物、化学、物理课,小学的科学、数学课是直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科目,而语文课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人物的了解更为学生学习科学、崇尚科学提供了榜样和力量。让全体师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展意识、培养能力,获得精神。
(二)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科技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是我县远离城市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南水北调竹溪河的源头治理和卫生文明县城创建为教育城区青少年带来新的机遇。几年来,城区学校以保护母亲河研课题及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广泛调查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清理白色垃圾活动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同时通过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带动广大家长投身到“环保”这个大课题中来。
二是积极参加县科协、科技局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通过比赛活动促进科技能力的提高。多年来,教育局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教育局和科技部门组织的科技作品创作活动。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绘画作品多次获得各级表彰。2007年学
生“三小”教师科技论文评选活动中参赛作品获省市表彰达300多件,仅小发明就有31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获奖的学生及辅导员均受到了物质奖励。2009年有三名学生的作品获专利授权。止目前09年学生“三小”作品及教师科技论文仍在续征。
三是积极参与各类科技作品巡展活动。动员学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在科技展览馆参观各种科学作品展,内容涉及自然界、社科界等多个领域,参与人数达6000人次。此外各学校利用远程教育大课堂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荣誉感和伟大的使命感。
四是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为让全体师生更多的了解掌握防火、防地震知识,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科学的采取自救,教育局邀请消防官兵全副武装入校现场演习,使广大师生在“模拟现场”训练中掌握知识技能。几年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防火、防震演练达60多场,参与人数达30000余人次。
(三)多渠道抓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是与科协、科技局在城区以及部分乡镇学校举办科技辅导员座谈会,参与教师达350名人次。座谈会重点介绍了“科技创新大赛”以及“科技小组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交流了青少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活动信息、经验,解答了老师们关心的一些问题。通过座谈,教师们提高了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活动的认识,增强了对创新教育的信心,进一步明确了抓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教育的目标和措施。二是组织科技辅导员参加全市培训交流活动30人次,培养了一批骨干科技辅导员队伍。三是整合资源、强强联合打造一支强干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教育系统团工委与团县委
联手在农业、公安、卫生、交通、司法、消防、环保、气象等部门聘请一批有爱心、精力旺、业务好、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担任校外辅导员。充分利用他们业余时间走近校园、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课外活动为师生传授各类专业知识。活动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为传好“辅导员接力棒”,团县委和教育系统团工委定期组织座谈交流活动,推陈出新,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
(四)抓机遇谋发展创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是中小学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终极目标。教育局在全面贯彻科学观,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以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宗旨,加强学生科技教育培养。几年来我局多方筹措资金500余万元创建了舞蹈、乐器、电子、多媒体、绘画等多功能与一体的“竹溪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2008年秋季正式投入运营,各兴趣班、特长班活动在节假日开展的丰富多彩,培训初显成效。
四、不足与建议
由于领导高度重视,部门积极协作,各学校密切配合,广大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和发达地区比,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差距和不足。在思想认识、政策措施、经费投入、活动的深度广度、影响力度各个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观念要更新、思路要转变。如:活动课如何保证,教法学法如何创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如何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任务、队伍、措施、投入等等,都是学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面临的基本课题。
2、科技辅导员队伍有待稳定。培养自己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队伍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明星”,是《全
民科学素质行动》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学校、一个地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年轻教师紧缺学校又无法设立科技辅导员岗位,大部分兼职辅导教师学习、课业负担重,有厌烦情绪,从而导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作品水平不高。
3、在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教育工作上,部分学校无中长期目标,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4、城乡差距较大,偏远乡镇各类教育资源薄弱,《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推广力度相对缓慢。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我们将调整充实领导小组,不仅领导小组要继续做好领导、协调工作,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做好有关《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
二是争取部门配合,广泛开展专题活动。争取县科协、科技局的支持,按照实施方案和每分解的有关任务,设计有效载体,每年开展1-2项专题活动。
三是开发整合资源,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科普宣传员队伍建设,要加大力度,加强培训,充分发挥科普宣传员的作用。
四是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方法。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全力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二〇一一年八月九日
第五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
201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
大良镇初级中学201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贯彻落实《武清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我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师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广大师生掌握科学知识,梳理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营造了知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现将我校2014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
为了使《武清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建立了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领导机构,相应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闫井先同志任组长,王绍山同志、马洪武同志、黄建发同志、果树涛同志为成员的组织机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围绕工作要点,确定科普主题
并针对提高全体师生的科学素质,确定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普活动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各项科普宣教工作,多种方式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全校师生科学素质的提升。
三、突出工作重点,积极实施行动
领导小组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立足现有的工作基础,突出重点,认真搞好师生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落实。
1、发挥学校优势,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学校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开设宣传专栏,广泛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引导师生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宣传活动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提高了师生尤其是学生这类未成年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防止和杜绝吸毒人员的滋生,抵御毒品的侵害。同时也使广大社区群众和青少年认识到全民禁毒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广泛参与禁毒斗争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积极整合科学教育资源,联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科学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并结合文体活动的开展,掀起科普宣传高潮,强化未成年人的科技、法律、禁毒防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2、在教师当中,继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营造全局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全校教师学习之风,引导干部教师工不断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通过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和技能比武,课题研究、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等活动,不断提高其与科技发展同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能的能力。
3、在学生当中,加强科学教育。
以科学教育为关键,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积极推进新科学课程全面实施,重视对新课程改革试验、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上好物理、化学、生物等于科学相关的课程,不断深化科学课程教材、内容、教法改革,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落实科技教育,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实践基地及辅导员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传播、科技创新等各类实践活动,使科技活动和科学教育有效衔接。
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崇尚科学”、什么是 “愚昧无知”,使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加强学生安全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生命安全,普及生活、生命与安全的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防范交通、溺水的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知识。加强应急知识管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和避险知识,提高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推广校园节能减排,提高学生参与支持美丽校园建设的积极性。
四、2015年工作计划
一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使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广大师生提升科学素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工作的教师队伍;
四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教育;
五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宣教科普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做活动的实践者,确保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