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电报教学设计 反思与点评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4-3电报与电话 ——第二课时:发电报
清水塘学校 执教 周小元 评课 吴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利用简单的电报译码本,与同学做发电报的游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学习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不断探索的精神。科学知识
1.知道莫尔斯电码。2.了解发电报的基本流程。
教学重点:通过发报活动掌握发电报的工作流程,感受电报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并学会用莫尔斯电码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视频和电子白板。一.谈话导入课题。
1、提问:
·今天人们都用哪些方式传递信息? ·你知道现代通讯方式的工作原理吗?
2、出示指南车信箱,指述:现代数字通讯是用电路的接通(1)和断开(0)来传递信息的。现代数字通讯看似复杂,实际上和发电报的原理基本相同。
3、导入课题:1837年,第一台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从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响(1秒钟),电报便可以载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7圈半。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电报》。
二、认识发报的基本流程。
1、提问:人们是怎么发电报的呢?播放罗马尼亚电影《密码》,观察思考: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听到了().·你认为数码和电码与发电报有什么关系?
2、播放收发电报的视频,了解发报的基本流程。
3、出示发报机工作原理图,进一步认识电报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三、认识莫尔斯电码。
1、出示莫尔斯电码图,阅读课本44页,了解“莫尔斯电码”的特点: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的:短促的点信号“.”读“滴”;长信号“一”,读“哒”,时间长度约为“.”的3倍。
2、莫尔斯电码练习。·大屏幕莫尔斯电码发报机声控训练0—9 十个数字的时间把握。
四、认识译码本。
过渡:发电报光有电码还不行,还要有专用的译码本。
1、出示45页译码本。
2、说明:游戏中的译码是用两个数字表示,真正的译码本由四个数字表示一个汉字,课本这样安排是为了让我们待会儿的游戏变得简单一些。
五、学会发电报:
1、练习发送“我去上学”。
·教师课件指导练习“我”的全程发报。
a.编码:根据译码本把汉字“我”转换成数字“10”。b.发送:用电码发送数字“10”。
先把数字“10”写成“莫尔斯电码”,再用“滴”“哒”的时间把握进行电码发送。
C.接收:接收者把接收到的电码用点划记下来。d、解码:把记下来的电码符号翻译成数字“10”,再在译码本中寻找相应的字“我”。
·指名一生看课件进行“去”的编码、发送,教师用白板记录接收电码符号,译码。
·教师发送“上”的电码,学生接收和译码,一生到白板上书写,课件对照正误。·全体学生在课本上书写“学” 字的电码,集体发送,教师课件接收和译码。
·把上述单个字组成句子“我去上学”,在大屏幕莫尔斯电码发报机上转码,全班发报。
2、全班练习利用45页译码本再发送一条三个字的信息。·各自在书上把要发送的内容转换成电码符号。·一人在组内发送,其他同学接收。
·指名一生上台发送自己的信息,一生白板书写电码符号。全班记录、译码。
·全班练习用莫尔斯电码发送这条信息。
六、感受科学的进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发电报感受了莫尔斯电码的发报流程和它传递信息的作用。现在电报已经悄悄退出历史舞台,被更先进的信息工具所取代,但是,任何一种先进的传递工具总有它不足的地方。
2、出示手机和电话图片。
·说说自己在使用手机和电话的时候有什么不便之处。·小结:我们现在就要认真学习科学,好在将来解决这些问题,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作业
·用不同发“电报”的方式和家人朋友做发报游戏吧!·查找科学家研究通讯技术的故事。
《发电报》点评
清水塘学校 吴涛
巧用电教手段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模式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观看电影、练习电码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驱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怎样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和引导,使教师成为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还值得进一步的思考。
《发电报》教学反思
清水塘学校 周小元
课后反思一:
亮点:全程利用多媒体资源,尤其是电脑声控模拟莫尔斯电码的发送,准确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调动了学生学习发报的积极性,学生全员参与,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训练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分组练习的时间不够充足,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多。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的机会。
课后反思二:
亮点:导入问题和拓展图片都是从生活出发,学生有切身感受,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不足:学生分组发报和表演发报过程中组织不到位,出现一些学生无事可干,违纪等现象。
思考:如何有效组织分组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
课后反思三:
亮点:课堂上运用了《密码》电影视频、电报机工作录像、莫尔斯电码模拟练习器、电话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作用,吸引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性高,通过在课件指导下的学习,了解了莫尔斯电码发报的流程、时间控制和使用方法,学会了正确地用莫尔斯电码做发送电报的游戏,懂得了现代数字通讯的基本原理。
不足: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忽视了组织教学,学生有点乱。
思考:如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有效组织课堂,让课堂40分钟都具有实效性。
第二篇:长城教学设计反思、点评
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城》所在单元主题为“我国的世界遗产”,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本文不但表现了长城高大坚固,还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条理清楚地写出了长城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从生动具体的描写中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点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是一篇充满丰富感情的文章。【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听没听说过一句俗语,“不到什么非好汉”,谁来说说,什么是哪个地方。
生:长城。
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板书: 长城
二、拓展读、了解长城
利用拓展资料与图片介绍让学生了解长城。
学生读拓展资料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互助读文,然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3、小组汇报生字新词,教师归纳并板书。
板书:崇山峻岭 拍摄 嘉峪关 扶 智慧 气魄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教学生字
5、理解字词。(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2)看图理解
四、观察欣赏,发展思维。
1、观察图画。
(1)指名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经过我国的哪几个省市。
(2)书上的两幅彩图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
提示: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 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景物有蓝天、苍山、红枫、灰龙。
(3)长城修筑在什么地方? 提示:崇山峻岭之间
4)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提示:长和高大
(5)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
例:
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
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
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6)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提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7)为什么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不同?
提示: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
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赏录音。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泛读动画,教师播放课文范读语音,要求学生思考所描写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写
写一写你生活中最熟悉的一处景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各节大概讲了什么。
说明:即复习巩固生词,又让学生主动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提示:第一节讲长城的长;
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各节编一小标题。然后小组陈述,师生一起选出优秀准确的标题。
教师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小组合作定出小标题。
提示:(1)一条“龙”
(2)高大坚固
(3)结晶
(4)奇迹。
二、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用书中的语言回答。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师:什么是蜿蜒盘旋?提名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提示: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
师: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
师: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生:远看
6、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提名学生回答。
提示:高大坚固。
师: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提示: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师: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
提名学生回答。利用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讲述。
教师可以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
说明: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4、师: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
提示: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教师可以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
5、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构造: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边画边说。
6、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提示:近看
7、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层次清晰,使长城的远景近貌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师: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
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
三、感悟课文、情感升华
师:读了这一段作者想到了什么?
提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师: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提名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朗读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指道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花费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师: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师: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让学生分组讨论想象,最后小组陈述,教师归纳。
(设计意图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图片,教师讲述在以前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建筑长城的艰辛,让学生体会长城的伟大。)
①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
②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
③这样艰巨的任务却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
④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毅力和智能绝无仅有。师::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你们说长城是不是一个奇迹呢?
四、拓展写 此时的你,面对长城你想说什么,把他写下来 板书:
【课后反思】
备课时,我将这课的重点定为在阅读中理解
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
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由远及近的表达方式。在上
课时,我借助图片,让学生在充分的品词悟句中
感受长城的特点和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
在了解了它的特点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
通过读感受它雄伟壮观的气势。品味语言,由“站”
“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
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由这承上启下的句
子,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联想教学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叩问文本,与文本
展开充分的对话。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
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在品词悟句之后,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透
过这厚厚的城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体会长城建筑的不容易。
在课的结尾,我通过引用名人在登上长城之
后发出的感慨。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
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在课堂中总感觉语言点有了,如何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达到高
潮,让教材在解构中在不断的重组与建构。
【校长点评】 这节课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以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奇迹呢?”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在文本中寻找依据,通过画画批批的形式自己实践,同时结合自己的对长城资料的了解使这一问题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这使得教学过程中能够重点突出。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这是这节课收获之一。
另外,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在课中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对长城的把握更加厚重,对于突破教学的难点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本节课收获之二。
因为为学生创设了比较大的探究空间,在汇
报过程中学生容易汇报的零散。这给教学过程的监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要深入探索更好的课堂监控方法,让教学过程在无痕的推进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篇:通用技术教学点评与教学反思
几位老师的教学点评与我的思考
邢台外国语学校张兆祥
对于别的老师来说可能有过一些听课的经历啦。我虽然也听过别的老师讲课,可是听通用技术老师的课还真的没有。原因很简单,我们学校教这科的就我一人儿,开课时间又短,也还没机会去别的学校听。
听课的感觉非常好,主要是观摩和学习机会难得。再有,看别人讲课其实也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当做自己教学的一面镜子。
王老师说选择一位老师的课做点评,我回来看自己的听课记录,记得不是很多,所以只针对一个老师的一节课恐怕写不出来多少东西。所以,我把三位老师的课都说说吧。算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有不妥,留言讨论。
张伟 衡水中学 体验设计实践
好的方面:
1、能充分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课程总体上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或学生去学、去思考、想象、画图、表达。
2、课堂导入好采用网络图片展示多种异形台灯,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没见识过这些造型迥异的台灯,并很感兴趣。
3、从时间上估计,有30分钟以上是学生在思考、讨论他们的设计方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作为学生的学堂,这一点我很认同。
4、老师的巡视辅导比较到位,能做到“通观全局,个别关注”。不好的方面:
第五部分---电路设计方案实践也许我没看太懂,印象中有灯口、开关按钮、插头、电线等散件,但是给学生的时间很短,难度不好判断,应该是难度不大。感觉课堂最后安排的电路实践操作这部分有些突然,好像与这节课的主题不太相容。毕竟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觉得这节课就围绕着造型设计展开就行了,毕竟我们的学生只是初学,不太可能就功能的实现问题展开。最后的这第五部分就不要在这节课中安排了吧,如果物理老师安排实验课应该更合适,而且,我觉得学生应该在初中就做过类似的简易电路组装试验了。我周围的听课老师大致也有类似的感觉。
建议把这部分内容另行安排,或者不要在这节课安排成实践操作了。建议:
1、为什么不带两个日常使用的台灯呢?可以将日常的台灯与异形台灯做对照啊。也许该老师强调的就是让学生去创新,去充分的想象。或者为什么不带两个造型较奇特,市面上又能见到的灯具或灯饰呢?再告诉学生这些灯具的价位。要知道,学生普遍对价格很关注。
2、除了老师点评学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安排其他组的同学也参与点评。如果学生能客观、条理的点评别人的设计,自己的思想也会更完善。
师海谦 邢台一中 设计的基本原则
好的方面:
1、讲授比较到位
通过一个吹哨护手水壶的造型、功能评价,讲出了多条原则,思路很连贯。
2、教学有一定的技巧
例如:用实物的三视图图片加标注进行讲解,很形象、直观。用列图表的方式比较了塑料桶和木桶的功能、成本等,比较有条理。
3、通过展示几款swatch,问“你喜欢哪款?”,展示中国管得设计video,看得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很喜欢所展示的设计。
不好的方面:
1、讲授设计原则和学生设计实践的时间比例大概1:1或2:3,感觉比较强调设计实践,比较强调学生的设计思考,可是设计原则应该是偏重于识记和理解的。当然,设计原则最终要在设计实践中得以体现,可是,这毕竟是让学生了解设计原则为主的一节课。
2、可能录像的效果不太好我感觉老师在学生的设计实践环节缺少对学习小组单独的辅导或者关注,或者说对学生的设计过程关注不太够。
建议:除了展示成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展示不成功的设计。通过对比,说明设计原则是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则或者常用规则;强调原则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今后设计实践中要体现这些原则。
王亚 保定七中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好的方面:
1、从发现到讨论,从实践到理论---授课理念非常好
通过对报纸、纸牌等材料的拆分、重组等操作,使得学生有非常直观的强度与稳定性的感受。怎样做结实,怎样做稳当,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获得切身的体验,比老师的说讲更直接。这充分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变成学堂。
2、在充分强调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过程中,能始终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展开,课程的难度很合适,可见该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非常好。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建议:选择某一个或几个学习小组的实验结果做点评,作为实验体会与理论讲解之间的过渡。
我从这几位老师的讲课中学到了很多,有理念上的,也有教学技巧方面的。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也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着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自觉地产生动手制作,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一目了然。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加大了课堂容量。更多的是分散了教学难点,把纷繁的知识变的有序。多媒体技术是图、文、声、像的集成,把它用于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作为现阶段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不齐全的有效补充,保证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主动性和生动性。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相互间交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纲要》为课程改革确立了6
项目标。其中第四项目是使学生的过程学习更加生动活泼,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的学习,探索的学习、合作的学习。教学应该是形式多样的,除课堂讲授外还应分组讨论,分组检测,实验,操作实践等。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自愿组合方式4–6人一小组,进行探究学习,设计制作作品。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新思维。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这对于动手操作的繁简人员配置,同学之间可自愿找合作者。这样各组同学在思想和技能上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新课标教育文明的“支点”尊重学生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治疗心理创伤的良药。人文主义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平等的人格是形成教育爱的内在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居高临下的旧思想,引导、关怀、鼓励,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找到“主体感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像朋友那样尊重和 相信每个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师生间相互配合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譬如:教师对作品制作优秀者的充分地肯定与鼓励。对于在制作中失败的学生要给予支持与帮助。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使师生都感到教与学的无穷乐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第四篇:通用技术教学点评与教学反思
几位老师的教学点评与我的思考
邢台外国语学校 张兆祥
对于别的老师来说可能有过一些听课的经历啦。我虽然也听过别的老师讲课,可是听通用技术老师的课还真的没有。原因很简单,我们学校教这科的就我一人儿,开课时间又短,也还没机会去别的学校听。
听课的感觉非常好,主要是观摩和学习机会难得。再有,看别人讲课其实也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当做自己教学的一面镜子。
王老师说选择一位老师的课做点评,我回来看自己的听课记录,记得不是很多,所以只针对一个老师的一节课恐怕写不出来多少东西。所以,我把三位老师的课都说说吧。算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有不妥,留言讨论。
张伟 衡水中学 体验设计实践
好的方面:
1、能充分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课程总体上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或学生去学、去思考、想象、画图、表达。
2、课堂导入好 采用网络图片展示多种异形台灯,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没见识过这些造型迥异的台灯,并很感兴趣。
3、从时间上估计,有30分钟以上是学生在思考、讨论他们的设计方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作为学生的学堂,这一点我很认同。
4、老师的巡视辅导比较到位,能做到“通观全局,个别关注”。不好的方面:
第五部分---电路设计方案实践 也许我没看太懂,印象中有灯口、开关按钮、插头、电线等散件,但是给学生的时间很短,难度不好判断,应该是难度不大。感觉课堂最后安排的电路实践操作这部分有些突然,好像与这节课的主题不太相容。毕竟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觉得这节课就围绕着造型设计展开就行了,毕竟我们的学生只是初学,不太可能就功能的实现问题展开。最后的这第五部分就不要在这节课中安排了吧,如果物理老师安排实验课应该更合适,而且,我觉得学生应该在初中就做过类似的简易电路组装试验了。
我周围的听课老师大致也有类似的感觉。
建议把这部分内容另行安排,或者不要在这节课安排成实践操作了。建议:
1、为什么不带两个日常使用的台灯呢?可以将日常的台灯与异形台灯做对照啊。也许该老师强调的就是让学生去创新,去充分的想象。或者为什么不带两个造型较奇特,市面上又能见到的灯具或灯饰呢?再告诉学生这些灯具的价位。要知道,学生普遍对价格很关注。
2、除了老师点评学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安排其他组的同学也参与点评。如果学生能客观、条理的点评别人的设计,自己的思想也会更完善。
师海谦 邢台一中 设计的基本原则
好的方面:
1、讲授比较到位
通过一个吹哨护手水壶的造型、功能评价,讲出了多条原则,思路很连贯。
2、教学有一定的技巧
例如:用实物的三视图图片加标注进行讲解,很形象、直观。用列图表的方式比较了塑料桶和木桶的功能、成本等,比较有条理。
3、通过展示几款swatch,问“你喜欢哪款?”,展示中国管得设计video,看得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很喜欢所展示的设计。
不好的方面:
1、讲授设计原则和学生设计实践的时间比例大概1:1或2:3,感觉比较强调设计实践,比较强调学生的设计思考,可是设计原则应该是偏重于识记和理解的。当然,设计原则最终要在设计实践中得以体现,可是,这毕竟是让学生了解设计原则为主的一节课。
2、可能录像的效果不太好 我感觉老师在学生的设计实践环节缺少对学习小组单独的辅导或者关注,或者说对学生的设计过程关注不太够。
建议:除了展示成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展示不成功的设计。通过对比,说明设计原则是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则或者常用规则;强调原则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今后设计实践中要体现这些原则。
王亚 保定七中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好的方面:
1、从发现到讨论,从实践到理论---授课理念非常好
通过对报纸、纸牌等材料的拆分、重组等操作,使得学生有非常直观的强度与稳定性的感受。怎样做结实,怎样做稳当,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获得切身的体验,比老师的说讲更直接。这充分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变成学堂。
2、在充分强调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过程中,能始终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展开,课程的难度很合适,可见该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非常好。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建议:选择某一个或几个学习小组的实验结果做点评,作为实验体会与理论讲解之间的过渡。
我从这几位老师的讲课中学到了很多,有理念上的,也有教学技巧方面的。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也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着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自觉地产生动手制作,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一目了然。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加大了课堂容量。更多的是分散了教学难点,把纷繁的知识变的有序。多媒体技术是图、文、声、像的集成,把它用于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作为现阶段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不齐全的有效补充,保证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主动性和生动性。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相互间交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纲要》为课程改革确立了6项目标。其中第四项目是使学生的过程学习更加生动活泼,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的学习,探索的学习、合作的学习。教学应该是形式多样的,除课堂讲授外还应分组讨论,分组检测,实验,操作实践等。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自愿组合方式4–6人一小组,进行探究学习,设计制作作品。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新思维。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这对于动手操作的繁简人员配置,同学之间可自愿找合作者。这样各组同学在思想和技能上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新课标教育文明的“支点”尊重学生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治疗心理创伤的良药。人文主义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平等的人格是形成教育爱的内在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居高临下的旧思想,引导、关怀、鼓励,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找到“主体感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像朋友那样尊重和 相信每个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师生间相互配合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譬如:教师对作品制作优秀者的充分地肯定与鼓励。对于在制作中失败的学生要给予支持与帮助。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使师生都感到教与学的无穷乐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米是长度计量单位,一钠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从90年代初开始,纳米科技得以迅速发展,有许多新概念不断形成,比如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等等。科学家预言,纳米时代的到来不会很久,它在末来的应用于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工业,并成为末来信息时代的核心。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那样,纳米将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纳米材料又称超微细材料,其粒子粒径范围在0.1--100nm之间。自80年代纳米材料概念形成后,世界各国先后对这种新型材料给予极大的关注。近20年来,随着微电子尖端技术的高速发展,有力地帮助人们对固体微粒材料的制备,还有结构、物性及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它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无机和生物等颗粒材料的研究。随着物质的超微细化,其表面电子结构和粒晶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一系列特异的电、磁、光、声、热、力学和生物学性能,以及它的反常物理特性都是传统凝聚态物理从末发现过的新现象,必将对传统的化学工业和其它产业发生重大影响。不仅在高科技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传统产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从而广泛应用于电子、冶金、宇航、化工、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无论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还是日本的“高科技探索研究计划”,以及我国的“863”计划,都把纳米材料的研究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不少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纳米材料的天下。
第五篇:荷叶圆圆教学设计、反思、点评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大连瓦房店市文化小学
孙丽莉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4课《荷叶圆圆》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培养他们的熟读能力,想象力,表演能力。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以读书为指导,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同时通过学生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演一演,最终达到背诵的目的。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通过学生自由演读的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望,可谓“寓教于乐”。三|、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认会写“朵、叶”两个生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
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五、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感悟课文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能猜出是什么吗?(出示课件:圆圆大绿盘,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当摇篮,小雨拿它当凉伞。)生:荷叶。
师:你见过荷叶吗?荷叶是什么样的呢? 生:圆圆的、绿绿的。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4课《荷叶圆圆》,小朋友们和老师一同书空课题。师:荷叶是植物,所以荷字是草字头,叶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左窄右宽。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两次吧!
过渡: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有趣的事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4课。
(二)初读课文 1.读前提要求。
师: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先圈出生字宝宝,读几遍然后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吧!2.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师:老师看到大家都找到生字宝宝了,现在我们就把生字宝宝和它的好朋友一起请到大屏幕上好吗?
(三)认生字 1.出示课件: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拼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荷叶 小水珠 摇篮 透明 翅膀 停机坪 亮晶晶 笑嘻嘻 2.去掉拼音学生齐读词。(课件演示去掉词语的拼音)师:小朋友们,你还能读吗? 生:能。
师:小朋友们一起读吧!3.爬山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你们去爬山。(课件出示:山)师:点击屏幕会出现词组,孩子们读。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都顺利的爬到山顶夺得了红旗。我们的生字宝宝实在是太淘气了,看它又跑到这来了。(课件:带拼音的生字)师:小朋友们还能认吗? 生:能!
师:请同桌互认生字吧!
师:我们一同来读一下。(生齐读)
师:现在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吗?(能)那我们一同来读一下,下面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记生字。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把你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呀!。
生1:我记住了“美”字,方法是加一加,上边一只秃尾巴羊,加下边一个大字。生2:我记住了“晶”,方法是猜字谜:三天。
生3:我记住了“停”,方法是猜字谜:一人来到小亭边。生4:我记住了“膀”,方法是猜字谜:月亮在旁边。…… 5.摘苹果读生字。
师:小朋友们,这些生字大家都认识了,现在老师就领你们去摘生字苹果好吗? 师:小朋友们记生字的方法真多,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你们已经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我们就要摘生字苹果了。只要你们读准了生字,这些苹果就会掉到篮子里,就是咱们的啦!老师指到哪一个,同学就读哪一个。(生齐读生字,课件演示一个个苹果掉到篮子里)
过渡:小朋友们认识生字宝宝,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他的家,看大家还能不能认识?
(四)朗读感悟课文。
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荷叶有几个好朋友 生1:有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2、荷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请小朋友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3、你最喜欢荷叶的哪个好朋友?
生1:我喜欢小水珠(请学生来读,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师:请大声地读给大家听。师:你真棒!小水珠有两个动作,谁知道? 生:躺和眨
师:谁来做这两个动作?(老师也示范。)师:请小朋友们带着动作齐读每二自然段。
(用读第二自然段方法,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不做动作,读完后提示小朋友 “呱呱”地唱两声。)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有感情的读了每一个自然段,请小朋友们起立,让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全文。
过渡:同学们读的太棒了,让我感受到了美,你们读课文这么棒不知道你们书写的本领怎么样啊?我们来展示展示吧!
(五)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两个字:朵、机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在书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生:朵的上面不是几,朵的下边是木字,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写的舒展。
2.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能不能写的和它(大屏幕上的字)一样漂亮?请小朋友们描一个写一个。(老师巡视)3.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学生评议。生1:××同学,他(她)的“朵”字写得好,他把每一笔的位置都写准了,写得真漂亮!生2:××同学,他(她)的“机”字写得好,注意了左窄右宽……
师:小朋友们观看了刚才这几位小朋友的书法作品,如果你对你的作品不满意,请马上修改吧!
过渡:小朋友们,这节课从认字、写字到朗读课文,你们一直表现得都很棒。那你们学了这么多的知识,累不累呀?(不累)那我们可就要来比一比了,看谁的本事大。(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的检测单)
(六)课堂检测
一、请你给给生字宝宝带上小帽子吧!()()()()()()
篮
坪 透
翅 膀
蹲
二、读句子,选词的序号填空
①躺 ②立 ③蹲 ④躲
(1)小水珠()在荷叶床上。(2)小青蛙()在荷叶上(3)小 鱼()在荷叶伞下(4)小蜻蜓()在荷叶上。
三、连线。
荷叶是小水珠的 凉伞
荷叶是小蜻蜓的 歌台 荷叶是小青蛙的 摇篮 荷叶是小鱼的 停机坪
八、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
躺
摇篮 小蜻蜓
立
停机坪 小青蛙
蹲
歌台 小鱼儿
游
凉伞
九、教学反思:快乐课堂
有效教学
《荷叶圆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语言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本课中我力求通过创设各种宽松、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1.关注识字教学:
因为这一课要求孩子们识记的生字很多,所以利用6步识字法即先圈画文中生字,带拼音的词组识记、去拼音的词组识记,带拼音的单个字识记,去拼音的单个字识记,最后把生字送回课文,整个的识字过程做到了由易到难,并利用字源字理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并且加入了登山,摘苹果的识字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识记生字并加深印象,最终对本课生字有根深蒂固的记忆。
2、关注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根据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贯穿了“以读为主,感情体验“的教学思想。在朗读中,我贯彻了“快乐朗读”的理念,让学生边读边悟,读出童趣。我首先自由朗读,读出小水珠、小青蛙、小鱼儿和小蜻蜓喜欢荷叶的感觉,再让孩子们学着他们的动作去表演,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小水珠、小青蛙、小鱼儿和小蜻蜓,带着这种感觉去读课文。实践证明,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孩子们从课文学习中感受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3.关注写字教学
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应注重写字指导,切实指导学生把要求写的字写正确,写工整。我在课堂上,也做到了扎实有效的进行了写字教学。
(1)分散写字教学时间,“叶”是这节课上要求会写的生字,但是这个字在课题中就出现了,于是,我在书写课题时就让学生跟我一起书空,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就掌握了这个字的书写方法。
(2)在教学朵字和机字时,更是让孩子们成为小老师,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正确,写工整,孩子们自己感悟和观察到的更能加深孩子的印象,真正做到书写正确,书写工整。但在书写时间上略显仓促,孩子们有的还没有进行互评就要结束了,所以日后一定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孩子真的有收获!
总之,这堂课我力求体现的扎实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基本都能做到,相信在不断的锻炼和实践中,将更加走向成熟。从优缺点两方面反思
十、教学点评:
《荷叶圆圆》这首散文诗犹如一股清凉的山泉,被孙丽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演绎着“动”的旋律,沁人心脾,让我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轻松和乐趣。
1.动中求趣。
课堂上,教师借助识字游戏复习巩固,并通过字源字理激发了孩子们主动识字的兴趣,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接着在朗读领悟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表演朗读,其宗旨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味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2.动中求悟。
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教学活动的参与,朗读、背诵的学习方法,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朗读“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老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3.动中求实。
教学时,要踏踏实实地把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渗透到热热闹闹的活动形式当中去。比如:课堂上,图片的再现、游戏环节的添加,动作的演示、教师的范读„„都是为有感情朗读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把书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且有了自己的独特创造。
综上所述,动中的“趣、悟、实”调动了孩子们主动学语文、创造性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传递了快乐学语文的信息。它把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观念。但美中不足就是在感悟课文的这个环节,如能多多加入一些语言训练回更出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