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模版)

时间:2019-05-12 02:0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模版)》。

第一篇: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模版)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课题申报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西平县观音堂初级中学是紧邻县城的一所农村中学,服务地域广,包括城东,城西,城北的部分村庄,人口分散,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又由于离县城很近,所以招收的学生往往是各县直中学择优录取后的学生。西平县第三中学处于一中,二中的夹缝中,招生情况也不容乐观。而且我们的学生升入初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加深,加重,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学习方法的不断改变,受外界干扰等原因,各班都出现了后进生:有的学习落后,有的纪律松懈,有的思想不求上进,这些都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让我们的老师困扰和痛心。为了解决这一多年来困扰于心的难题,更是“一起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成立了“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小组,做出了对后进生进行研究的决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从客观上看,教育所面临对象的水平并没在同一水平线上,无论在哪类哪级学校的学生群体中都相对地存在好、中、差三个等级,差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差生的相对水平,也可以使其中大部分有所转化。后进生多,是制约初中数学教学的难题。研究并解决好这道难题,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标志。差生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智力上的,也有人格上的;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社会的;有传统教育观念上的,也有现代教育意识上的。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差生进行调查分析,然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转化对策,最后进行了个案研究,以期能为以后有效开展数学后进生教育提供帮助。(三)数学差生的界定。

1、以学科标准判断。学生经过规定时间内的学习之后,经过考试,如果达到了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就是合格的,达不到要求就被认为是差生。以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差生的主要依据有一定的合理性。一般而言,成绩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整体素质,高分低能者毕竟是少数。

2、以发展标准判断。一个学生是好是差,关键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了潜能的就是好学生,否则就是差学生。综合以上标准,本研究中差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单一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亦即学业成绩尽管落后,但从其智力程度预测,学业成绩可充分提高,至于智力明显低劣,学业成绩未达到平均标准者,原本不属于差生的范畴。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数学后进生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后进生主要成因,根据成因制定具体实践方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完善方案。根据最后结果提出提高后进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成绩的方法。

(二)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实践研究帮助初中数学后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逐步提高数学成绩。

2、通过实践研究结果,为以后提高后进生数学学习提供帮助。并能探索出对特定后进生制订合适的提高成绩的方案。

3、根据分析结果和教学实践成果,指导帮助老师与数学后进生进行良性有效互动,并能在课堂上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管理。

(三)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后进生;密切关注国内外教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后进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后进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

(3)个案法:通过对班上个别后进生的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4)调查问卷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需求等进行调查。

(5)访谈法: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和对后进生的典型行为观察;对后进生进行理性确定,转化跟踪;调整策略,激励进步。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目标,阶段目标和最终成果。

(一)组织实施的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帮助初中数学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逐步提高数学成绩。

2.通过实践研究结果为以后提高后进生数学学习提供帮助,并能探索出对特定后进生制定合适的提高成绩方案。3.根据分析结果和数学实践成果,指导帮助老师和数学后进生进行良性有效互动,并能在课堂上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管理。

(二)实施的步骤和阶段目标。

1.申报阶段(2015年1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和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5年2月——2015年3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0月)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进行实践,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向全年级推行,并撰写论文。

4.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是科学的、必要的,是符合农村中学发展需要的,本课题创新教学教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探索适合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本课题是科学的、必要的。

2.本课题参与者:主持人:赵云锴,中学一级教师,数学教育专业,37岁,从事中学数学一线教学十七年。参与人员:莫娟,中学二级教师,数学教育专业,36岁,从事数学一线教学十五年。刘洪伟,中学二级教师,数学教育专业,36岁,从事数学一线教学十五年。

3.本课题酝酿立项期间,利用书籍,期刊,网络等广泛阅读和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为论证课题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4.本课题研究有西平县观音堂初级中学数学组和西平县第三初级中学数学组全体数学教师的参与与合作。参与人员都是从事数学教育多年的一线教师,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第二篇:后进生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 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6

一、后进生的“成因” „„„„„„„„„„„„„„„„„6(一)家庭原因。„„„„„„„„„„„„„„„„„„„„7 1.父母的素质水平不能很好指导、教育孩子。„„„„„„„„„„7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7 3.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7(二)学校原因。„„„„„„„„„„„„„„„„„„„„8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信心。„„„„„„8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8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8

(三)社会原因。„„„„„„„„„„„„„9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10 1.学生自学能力差。„„„„„„„„„„„„10

2.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10

3.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10 4.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10

二、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10

(一)思想品德不高。„„„„„„„„„„„„„10

(二)心理健康不全。„„„„„„„„„„„„„11

(三)学习成绩不佳。„„„„„„„„„„„„„11

(四)行为习惯不良。„„„„„„„„„„„„„11

三、后进生的转化 „„„„„„„„„„„„„„11

(一)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12

(二)尊重后进生的人格。„„„„„„„„„„„„„13

(三)树立后进生的信心。„„„„„„„„„„„„„15

(四)在学习生活中对后进生给予关怀。„„„„„„„„„„„„„16

(五)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16

(六)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善于运用一些基本的技巧。„„17 1.教师要特别注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后进生创造积极进取的环境。„17 2.教师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18

3.教师要善于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和特长,加以利用。„„„„„„„„18 4.教师处理后进生的错误时要善于运用“冷处理”与“热处理”的方式。„„18 5.教师要用自身树立榜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后进生。„„„„18 6.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关心爱护后进生。„„„„„„„„„„„19

结束语 „„„„„„„„„„„„„„„„„„„„„„„„„„„„„„„„19 参考文献

„„„„„„„„„„„„„„„„„„„„„„„„„„„„„„„„20

摘要

本文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分析后进生的成因,指出后进生的表现特点,然后从情感、自尊心、特长、自信心、社会合力、耐心等六个方面出发分析怎样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关键词:后进生 成因 表现特点 教育转化

探究后进生成因 转化后进生对策(题目应改为:后进生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在中学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学习有困难学生(也被称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少数后进生。本文从关注和转化“后进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农村教育实践,探究成因、表现特点,及对照他们的心理感受,对症下药,提出解决转化后进生的对策,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后进生的“成因”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偏低但表现尚好或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不够好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后进生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重病的病人,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此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当代教师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教师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还可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1、父母的素质水平不能很好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在我任教的英德市沙口镇,偏居山区一隅,父母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是初中与小学毕业,很少有高中毕业的,给学生带来的家庭教育是很偏面的、主观的、狭窄的。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更不要说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了。

3、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这种情况相当较多。山区的家长们由于在山区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认为不能守着几亩地,因为绝对种不出“金元宝”,只有出外打工或创业才能有改变穷困的现状。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外出离异或疏于管教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就有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坏学生”,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在中学阶段表现更为明显,敲诈、勒索甚至抢劫都有,社会上犯罪低龄化这个警钟已敲响了,这个发展趋势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更多的重视。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老师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这种情况在我省一些市县区也有存在。

有的学校或班级为了考试成绩优秀率,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或者劝其不要参加考试,或者分班时坚决不要差生、后进生,这对在差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这种情况使得这些后进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三)社会原因。

沙口镇位于英德市北部的北江河畔,毗邻韶关曲江、翁源两县。总面积3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650亩,境内辖13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2000多人。但是由于山区面大量广,道路崎岖,对于经济发展处于“地利”上的缺陷。区域范围大,农村经济推进缓慢,导致人均收入滞步不前,个体经济没有进一步发展,从而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出现不足。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沙口镇并不少见。这样造成学生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觉得早日去挣钱是天经地义的,却不知接受更多的教育本身就是财富。

在山区从事多年中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觉得社会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1)当地“闲人”(无所事事,好发言论的人)在发表言论时宣传一些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2)整个农村处于一个不安的市场经济初期的躁动之中,到处有金钱影响的影子。(3)公民道德水准下降、封建迷信抬头、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社会丑恶现象增多;人们的同情心、怜悯心减弱,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动人事迹减少。(4)黄色书刊、音像制品、不良网络信息等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极大地影响着在校学生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进取的精神,不了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用意,不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加上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所以,后进生自身的原因具体表现为:

1、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2、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3、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

4、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随便应付。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后进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后进生学习上和进步。后进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校风、班风,并给提高教学质量带来阻力,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复杂的处境,其蔓延也使后进生的德育转化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成为许多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一)思想品德不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

(二)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从几年来的了解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三)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打趣“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四)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三、后进生的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温暖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对于他们而言,长时间的被否定,受压抑,无异于一种漫漫无期的精神刑罚,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极其自卑,下意识地关闭自己的心扉,另一方面心理又时时燃烧着渴望,渴望改善自己的境遇,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是以幻想的形式存在着,因为毕竟希望显得太渺茫了。这时,教师如能适时地给以关爱,不吝惜自己真诚的期望,那对学生而言,是阴霾中透出一丝阳光,是滋润心扉的滴滴雨露,将有力地鼓励他们奋起,激励他们前进。

作为老师,如果能够把阴沉的脸变得晴朗一些,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动之以情。批评教育,注意“艺术”性,“爱”字当头,做到良药不苦口,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我曾经带过几十个非常调皮的学生,门门功课,每次考试都是二三十分。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已经具有良好的“抗药性”。对此,我采取的措施就是改变态度。最终得到良好的效果,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之,改变我们的教学态度,走进学生,相信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关你什么事”、“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

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要注重情感。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 闭,听不进受不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

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二)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人格也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在现代信息社会,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强,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后进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态度。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然而,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老师从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学生从来就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在部分老师的观念中,“师道尊严”比法律所赋于的平等权利更有影响力。因而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很少从两个平等的人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个话题的角度去对待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师道尊严”的面孔下,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我们首先应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举例:1920年,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约合今天3000多元人民币。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儿子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尊重他的人格,说:“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也体会到尊重和责任的重要性。这位受过惩罚的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这就是尊重所带来的巨大力量。这是美国典型的教育方式,相对我国的教育方式也有借鉴之处。

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认识到对学生的尊重不该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教师应当必备的一种人生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三)树立后进生的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是困难的。对于成人来说如此,对学生而言也是如此。他们要面对的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学业,需要克服很多的挫折和困难。

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生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使后进生进步,转化为一个优秀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的设定目标也应具有渐进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目标逐步向学生提出来。不要一下子就把“标杆”竖得高高的。过高的设定目标,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来说,给学生设立的激励目标,应该是学生在经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之后能够实现的目标。一是低起点。摸清学生知识准备和能力状况,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就可达到的水平上。二是小步子。即根据学生实际能达到的目标,把教学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各层次间的步子尽可能小些,把学生产生学习挫折的频率减至最低限度。三是多活动。在课堂上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让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自我表现 的机会,也延长了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四是快反馈。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又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快速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舞。

(四)在学习生活中对后进生给予关怀。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平台。(3)组织参观访问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开展“学革命烈士,当红色后代”的活动,参观当地名胜古迹,使他们开阔眼界,愉快身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好知识建设祖国的志向。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了精神。

(五)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父母大多是辛勤劳作的农民,因此,可以利用父母艰辛,敲醒子女沉睡的心灵。我校位于农村,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民家庭,他们的父母许多都是靠耕田种地为生的农民。每一次的思想课、心理教育课,都重视抓住他们的父母是辛勤劳作的农民这一点,让学生多一点回想一下在家劳作的双亲,是沉重的父爱母爱压弯了腰,是不断的劳作磨裂了手;如果不好好读书又怎能对得起双亲?有一位原本是个无心上学、言行过激,把老师的说教当作耳边风的学生,其父母是个地道的农民,双手因劳作而裂痕满布,像松树皮。在教育他的过程中,该校的老师让他多拿自己的表现来对照一下父母的双手,多想一想:“难道自己懒惰对待学习的行为对得起父母辛勤劳作的双手吗?”经对比教育,该学生地变乖了,作业、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堂上和课后再没有发现他有违纪行为。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六)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善于运用一些基本的技巧。

1.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后进生创造积极进取的环境。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积极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调动集体的力量带动全体同学的进步,激发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这不仅是班级管理的需要,优秀学生的需要,更是后进生的需要。作为班主任,首先不能歧视后进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团结友爱,搞好同学关系,特别是与后进同学的关系,积极倡导鼓励优秀学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帮助同学进步,在宿舍安排上,注意成绩的搭配;在座次排位上注意好差结合;充分重视学生的性格互补;在班会、团队活动发言和班委会组成上,注意多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和位置;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班级的团结、友爱、平等和温暖,没有歧视、冷漠和偏见,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对班级的价值,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益的影响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班风的建设,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后进生来讲更为重要。

2.教师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因而我们可以把总体的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的要求,让他们容易达到,去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树立信心。分阶段、有步骤地转变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3.教师要善于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和特长,加以利用。运用赏识教育,有意识地在班级、学校、家庭给他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特长的环境,鼓励他们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潜能、特长发挥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4.教师处理后进生的错误时要善于运用“冷处理”与“热处理”的方式。“冷处理”就是教师对学生中发生的问题有时引而不发,视 而不见,故意冷淡,稍后再处置。“热处理”就是对班级中发生某种事件或矛盾,要触机而发,及时补救。善于运用“冷处理”与“热处理”的方式就是要控制火候、把握分寸、择机而发,即要适度。教师要明确“冷”与“热”是相对的,是动态的,选择“冷处理” 还是“热处理”,必须因人、因时、因事而定。

5.教师要用自身树立榜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后进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形象道德范例能激起学生模仿心理,对学生的影响比语言教育更深刻。如果教师不思进取、怨天尤人,整天愁眉苦脸,对工作不负责任,学生会觉得他很虚伪、不诚实,从而对他的说教产生反感。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说到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苏霍姆林基认为: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学生在他的心灵里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能转化为信念。

6.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关心爱护后进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尊重爱护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后进生,在生活上体贴细心;在学习上帮助提高,坚持鼓励表扬,正面教育,但要注意适时、适度,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坚信他们在爱的关怀中定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结束语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后进生的缺点、错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个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他们的转化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找准时机反复抓,不少后进生都是经过“进步--反复--再进步--再反复--更大的进步”的曲折道路而转变为先进的,这需要我们老师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后进生的转化,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后进生的转化,不仅对后进生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班级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激励作用。因为后进生的转化过程和结果,都伴随着大量的教育因素与刻苦学习、相互帮助的动人事迹,必然会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只要后进生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他学生就没有理由完成不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后进生,只要后进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就有了保证。另外,后进生通过转化,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和素质上的提高,也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面对人生。参考文献:

1.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关孔文《谈谈提高后进生素质的对策》,《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论坛》,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3.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胡晓风等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5.江月孙、王新如主编《班级管理学》,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6.杨海兰《浅谈后进生的转化》 《教育革新》期刊 2008年1期。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作者冯克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2006.8.《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 著;唐其慈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

第三篇:初中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中学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中学英语课程自开展以来,就在飞速发展着,并逐渐成一门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科目。中学英语教学发展艰难,英语教师有种种困惑,目前的中学英语已经存在严重的成绩分化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找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英语;成绩分化;后进生

一、前言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同时又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被放在必修的地位,这正是适应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的教育要使新一代的公民成为一个了解世界了解国际的人,既有跟人家竞争的能力,又有向人家学习的能力。无论竞争还是学习,外语都是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还处于酝酿和探索阶段,没有太多相关的教学理论研究,对英语后进生的关注也不够。这正是本论文的出发点。

二、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

(本节数据来源于《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现状、成因及相应对策》。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山东省胶南市市直中学初一到初三年级的学生、部分家长和胶南市市直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集体施测。中学生有效被试120名,家长174名,教师31名。)

(一)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的外部因素.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语气及情感投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很密切的关系,不良的情感态度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畏惧与厌恶情绪,最终成为英语学习的后进生。师生之间缺少真正的情感交流,教师过于严肃,甚至造成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紧张。还有一些教师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不良印象,继而由讨厌教师变为讨厌英语,最终成为后进生。

(2)教师的教学方式。一部分教师不了解语言学习规律,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2.家长对学生英语的关注程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越高,孩子的成绩也越高,家长的关心、督促对中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很有帮助。

下面是全市120位家长对孩子英语的态度统计表:

②家长对小学英语不够重视。家长们大多特别注重孩子语文、数学的学习成绩,在语文、数学方面对孩子辅导较多。而有些家长把英语看成副科,既不辅导也不督促。

家长无力辅导。有些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如:①家长不懂英语。②家长没时间辅导孩子。③家长不良的生活方式。④家长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的语言训练不足,或者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习得语言的良好环境,致使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较低,母语的水平直接影响孩子英语的学习。

(二)中学生成绩分化的内部因素

1.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①表3 不同分数段中学生英语兴趣与成绩调查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学英语成绩与学生兴趣有很大关系。学生英语成绩越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越大。

2.学习习惯较差

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不会提前预习课文,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听讲,别的同学读,他不张口;别的同学写,他不动手;或动口、动手,却不动脑,不用心记。下课不完成作业,不听录音。

①表4 中学英语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3.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习不得要领,死记硬背。以记单词为例,一个单词往往要有口无心地背诵多遍,最后好不容易记住了,没过两三天就又忘了。更糟糕的是这样记住的单词极易造成单词中个别字母的顺序颠倒。有些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英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不能及时解决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造成问题的集

中,困难过多,一时又难以克服,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三、中学生英语成绩分化的对策

根据中学生学习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和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可以采用如下对策,来避免中学英语的严重分化现象。

(一)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1.融情于教,倾注爱心,消除心理障碍。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心态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情感投入密切相关。而情感可以激发热情,没有热情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和动力。在教学中,教师的热情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热情高,就可以产生学习语言的“内驱力”。没有情感投入,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就难以开启。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多给予学生关心和体贴,尤其是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更要耐心开导他们,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是关爱他们的、是最信得过的朋友。

2.更新教法,激发兴趣。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从而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课堂气氛。

(二)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后进生这个概念,是60年代前后出现的,此前用差生比较多。后进生指思想行为、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人们使用后进生这个概念,出于一种辩证思想,出于一种教育者的爱心。英语后进生也就是在英语学习方面达不到教学目标对该生年级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这是避免或减少分化现象的最直接最根本的方

[3]法。

1.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自信心。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应先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做为教师,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行、精益求精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态度,去影响和发展

学生的性格。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上应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法,提高效率。学生英语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更多是依赖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而不仅要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且要指导学生学英语的方法,真正发挥老师“导”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充分利用课外多渠道转化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除了课堂这个主渠道外,英语教师还要在课下多花点时间。

1.加强对后进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

(1)教育后进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堂习惯。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越多,那么他便学得越多。良好的课堂习惯是保持较高参与度的前提。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游戏、对话、唱歌、调查、表演、跳舞等),大胆开口说英语,不取笑其它同学的错误,服从老师的指挥,书写工整。

(2)指导后进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预习,及时复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知识只有在不断得到归类和编码而形成认知结构,才能被人较好地掌握和记住。英语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预习、学习、复习中对已知知识进行重复和编码,以形成良好认知结构。

(3)要求后进生每天自觉地听录音、朗读、背诵、记忆。学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下苦功夫不可。学英语贵在坚持。

(4)利用各种辅导班,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在学习方面,人是有差异的。但我们更有“勤能补拙”的先训,把一个级别的后进生集合起来,利用托管时间补课一节。接受能力高的同学每周上课

三节,而后进生上课四节。这种方法被有的学校采用,对预防小学生成绩分化现象,还是很有用的。还可利用校外的英语特长班、英语家教。对于班内的后进生,教师要说服家长,给孩子在校外报一个补课班,利用周末补习一下英语;或给孩子请一个英语家教,这也是帮助孩子尽快适用英语的好方法。

2.做好后进生的家长工作。后进生之所以成绩差跟他从小生活的学习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加强家校的经常性联系,及时沟通信息。争取他们的合作, 督促孩子做作业、听磁带、背书、默

[6]写等。这样对后进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3.关注后进生的进步

(1)评价重在积极的鼓励。对于后进生的评价,应注意其特殊性,避免为评价而评价,必须把

[2]评价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成绩评价中可以设立“进步分”,对差生设立“进步奖”等等。

(2)正确评价,激励学生上进。成功能使人自悦、自信,能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有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差生,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努力没有取得明显效果而丧失了学习信心。学生在课堂提问或测试中

[7]一旦失败,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因人施教,要不断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常用富有鼓励性的语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千万不能把所谓的“后进生”看成包袱,要正确认识到他们也是“学习主体”的组成部分,要从“后进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中学英语成绩分化既有内在因素,包括部分中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有关系,同时又与教师的素质、家长的关注程度等外在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了解了分化的原因,可以避免严重的分化现象,现总结如下:

1.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在情感上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具有吸引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问题设计难易适中,充分考虑到后进生。

3.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与家长的充分沟通,给后进生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选一个合适的辅导班或选一个家教也可以弥补后进生学习的一些不足。

4.以关注后进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对于后进生的评价重在积极的鼓励,要关注差异,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评级目标。

因此,应对中学生英语成绩分化现象,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全方位地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彩霞.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现状、成因及相应对策[C].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12-15.[2]吕枫.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 4:7-11.[3]蒋媚.中学英语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1-134.[4]王兆兰.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07(36):111-112

[5]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91-194

[6]任桂莲.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前沿管理,2008,9:59

[7]向文芳.浅谈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6:48-49

第四篇: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中后进生成因与对策

应城市巡检初中 王昭怀

「内容摘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后进生却越来越多,是什么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本文笔者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了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并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出三大对策,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关键词」后进生 成因 对策 转化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后进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所谓的后进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本人就结合三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初中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我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 主观上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缺乏自信心。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缺乏自信,漫不经心,避而不答、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动力,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

3、缺乏责任感。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和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对作业练习等应付了事。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本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2 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考后更不注意总结反思。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4、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不能自主阅读,认真主动的学习和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什么,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5、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浓厚兴趣推动下的学习活动,一旦达到成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学生就会形成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就能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这样的学生将会越学 3 越好。相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

6、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总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并且这类学生既不向优生请教,又不问老师。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后进。

(二)客观:客观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关键所在。其表现在:

近几年来,农村初中择校之风甚行,许多优秀的学生转学到城里的中学,是致使农村初中学生的学科基础越来越差,特别是数学学科基础越来越差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客观原因:

1、家庭方面: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家 4 长由于自身文化较低,子女的行为无法管理,他们只注重结果,根本就不注重怎样耐心细致地去辅导的过程,他们又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导致学生学习差。这些家长当中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对其又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有的又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2、教师方面:数学教师的素质是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数学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产生数学后进生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b、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c、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d、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e、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者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敬畏感。

3、社会方面:当前的社会有一小部分人没读几天书,却靠钱权关系或机遇挣到大钱;或有些靠不法手段成了“爆发户”,致使一些学 5 生过早的放弃了求学的观念。只想混日子,让学生也觉得读书无用,别人大学毕业有许多没有找到饭吃呢?不读书同样可以去当老板,甚至还有许多家长也这样教育孩子的;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等现代游戏娱乐设施,不能自拔。

以上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这就导致农村初中教育对象,已变为以后进生为大多数的学生集体。对此,我们作为数学教师怎样才能转化这些后进生呢?下面就谈谈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

1、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比如我们学校的学生全都来自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多数家庭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用那微薄的工资来养家糊口。故而就存在着许多留守学生,我班上就有一个叫陈苗的学生刚从外校转来,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人还在读书。他性格内向,对新的环境又不熟悉。所以表现得很孤独、无助。他的 学习也不好,主要基础差,对学习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人显得很自卑,怕同学瞧不起他。从我的观察发现,他还是想学好,但力不从心,有问题又不敢问老师和同学。针对这些情况,我先找了班上几个较优秀的学生主动靠近他,和他一起玩,和他谈心,做他的思想工作,揭开他优秀的一面。然后我也找他谈,消除他自卑的心理,逐渐让他融入到集体当中。看见他和同学在一起时那开心劲,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另外,我从生活、学习上也尽量帮助他。开学初他没有钱交学费,我先给他垫上,并为他争取学校的减免,争取贫困生的生活补助等等,减少了他一定的经济负担。他成绩差,我找了个数学成绩好的同学经常帮助他。同时我也耐心辅导,就这样,一颗无助的心找到了依靠。他的成绩突飞猛进,我也初试了成功的喜悦。教育中献出爱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很怕老师、不喜欢这位老师。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心情,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2、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的积极作用。

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教学中应该“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启善导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后进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得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在每次全校集会上,教师可以多讲优秀学生的事迹,讲他们优秀的品质,学习方面的经验,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为 8 实现目标而拼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教育富有想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

3、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两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为对称轴。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4、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情景。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 9 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

(1)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2)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

(3)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

(4)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

3、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后进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 11 方法、学内容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后进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2、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得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 12 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我很注重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以上是我个人在从教三十多年来的一点粗浅看法,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指导批评。笔者深表感激。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

前言

岚皋县民主中学是一所县直属农村学校,服务地域宽,服务人口杂。自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继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加重、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学习方法的不断改变、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各班都出现了数学后进生: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有的思想上不求上进,这些都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与我校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不相符合。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数学教研组结合实际,统一思想,作出了对后进生进行研究的决定。在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原则,立足于后进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深入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力求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的转化模式,切实关注每一位后进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素质教育需要有全面的育人观,人才观,质量观。从客观上看,教育所面临对象的水平并没在同一水平线上,无论在哪类哪级学校的学生群体中都相对地存在好、中、差三个等级,差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差生的相对水平,也可以使其中大部分有所转化【2】。后进生多,是制约初中数学教学的难题。研究并解决好这道难题,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标志。【3】差生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智力上的,也有人格上的;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社会的;有传统教育观念上的,也有现代教育意识上的。

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差生进行调查分析,然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转化对策,最后进行了个案研究。以期能为以后有效开展数学后进生教育提供帮助。

(二)数学差生的界定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两种较有影响的观点: 一、以学科标准判断

持这种观点的人以一定年龄或年级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所必须达到的水平为标准来判断是否差生。学生经过规定时间内的学习之后,经过考试,如果 达到了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就是合格的,达不到要求就被认为是 差生。学科标准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差生的主要标准的.【4】

二、以发展标准判断

发展标准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生是好是差,关键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了潜能的就是好学生,否则就是差学生。【5】

学科标准的优点是:【6】

(一)能较好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要求。因为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学生掌握教材为主的认知过程。

(二)以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差生的主要依据有一定的合理性。一般而言,成绩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整体素质,高分低能者毕竟是少数。

(三)学科标准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本研究持学科标准观点。数学差生涵义概括如下: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单一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亦即学业成 绩尽管落后,但从其智力程度预测,学业成绩可充分提高,至于智力明显低劣,学业成绩未达到平均标准者,原本不属于差生的范畴。【7】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帮助初中数学后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逐步提高数学成绩。

2、通过实践研究结果,为以后提高后进生数学学习提供帮助。并能探索出对特定后进制订合适的提高成绩的方案。

3、根据分析结果和教学实践成果,指导帮助老师与数学后进生进行良性有效互动,并能在课堂上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管理。(二)研究内容

对数学后进生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后进生主要成因,根据成因制定具体实践方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完善方案。根据最后结果提出提高后进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成绩的方法。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 课题经县级立项后,我们立即着手制订课题研究方案,选定了初一至初三 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后进生;密切关注国内外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后进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后进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

(3)个案法:通过对班上个别后进生的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4)调查问卷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需求等进行调查。

(5)访谈法: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和对“后进生”的典型行为观察;对“后进生”进行理性确定,转化跟踪;调整策略,激励进步。

(二)根据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研究、实施及总结分四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

(1)申报阶段(2012年4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2)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1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年级,同时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12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四、研究成果

(一)分析了中学数学后进生现状及成因

1、理论假设

数学差生是一个变化的特殊群体,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是由外因与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数学差生的成因是多样的,但存在一个最主要的关键原因。【8】

2、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比较研究获得那个导致差生形成的最主要的关键原因.(1)研究步骤 1)确定被试

由于研究力量限制,在我校初中三个年级共15个班中各年级抽取一个班每班各选取20名实验差生,共60人.我校是一所县级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按小升初成绩随机编入5个班,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基础上会有部分流失,成绩中上会有部分转入县城学校。九年级学生在每年春季会有部分进入职业中学学习。学生成绩在整个县内处中等水平。因此这样选取被试有一定代表性。为了 较合理选取被试,我们按下面方法操作: a.按下式求出数学成绩

Xi=0.3a1+0.2a2+0.2a3+0.4a4 其中 : a1为中考录取数学成绩 ; a2为第一次月考数学成绩 ; a3 为第二次月考数学成绩; a4 为中期中考试数学成绩;

X i表示某班第i个学生的数学成绩.b、将得到的成绩按降序排列,把后20位选为实验差生。【9】 2)

问卷设计

为了了解初中数学后进生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而探求数学差生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我们根据教育研究的相关成果开发了本问卷。问卷由32道选择题与2道问答题构成。在正式调查前我们对学生作了必要宣传。从实施情况看,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3)

实施情况

我们按事先确定的各班20个差生发放问卷,并保证充分作答时间。为了使调 查反映更真实,我们采取措施如下:请另外12个班的数学老师协助;发放问卷时作好情况说明。

我们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40份。对选择题按选项作统计,对问答题先把结果归类,然后作统计。

3、调查结果

1)

从数学基础进行分析

不同学生具备不同的数学基础,基础越扎实越有利于后续学习。数学基础的内涵非常广。这里仅从数学成绩、独立看懂课本、听懂数学课三个方面来考察,见调查取样表。【10】

从19、25、28、30题结果来看,90%数学后进生基础很差。基本上不会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于课堂上的练习也属于当老师盯着时才会做,有时候盯着也不做。从平时课堂表现也能很明显显现出来。有的甚至连一百以内加减都搞不太清楚。所以从很大程度上说他们的数学基础非常非常薄。2)

从学习情感体验进行分析

从兴趣、解题体验、成功体验、信心四个方面考察其情感态度。

从2、8、9、10、11、16、17、23题结果看85%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一部分是因为觉得学习数学没有用。用他们的话说:“学数学干嘛,只在买菜时用下算账”。一部分是原来想学,但后来由于成绩长期太差,形成习惯性失败心里,导致厌学。一部分是由于考试成绩需要而不得不学,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信心不足和兴趣之间有很强关系。两者之间会互相影响,而且影响比较大。90%在数学上成功体验几乎为零。有部分学生在交谈时问及这方面感受,还停留在小时候顺利数出数字。3)

从学法上进行分析

从问题6、7、12、24、31回答结果看,98%数学差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5%有课外学习行为,主要表现自主完成课后作业。5%的学生能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做笔记。从这个结果来看,数学差生基本上没有一个好的的学习策略。而这方面在进行后进生转化时将有很大提升空间。4)

从学习过程分析

从18、20、22、27、29的回答分析结果看。数学后进生在课堂上于老师的互动非常少,不主动去学习。遇到难题不会主动去思考,思维迟钝。会很轻易就放弃问题,抗压力弱。外界影响对其会造成很大干扰。

5)

从最后两个问题答案来看,想学习的后进生对老师的期望很高。但现实课堂上老师对他们关注度比较低,对他们的改变不能及时鼓励,有的甚至干脆放弃。对于学生心理也造成很大影响。部分后进生有很强烈想参与课堂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参与。这对其学习积极性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二)提出了提高中学数学后进生成绩的研究策略

(1)调查了解后进生的方法

①观察法:直接了解差生的言论和行为

②调查法:为了弄清被调查的情况,主动向他人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又称为调查问卷法。

③谈话法:通过个别谈话能进一步了解差生的内心活动,减轻差生心理压力,更深层了解问题的症结。

④阅读资料法:有关文字材料帮助教师了解差生的过去表现和基本情况,有时还可能从中发现一些很有价值的特殊情况。

⑤群众反映法:积极鼓励学生向自己提供有关情况,使自己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差生。对于班级那些敢于坚持正义。(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转化后进生

1、教师要有对后进生常抓不懈的思想准备。

2、平等地对待学生,应在人格尊严上平等对待后进生。

3、热情地关心学生。

4、时常注意训练学生,养成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习惯。

5、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遵循认识规律,改进教学方法。

7、注重个别辅导,加强课堂练习。

8、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9、注重情感教育。

10、发挥集体的教育优势,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级氛围。

11、发挥同伴导向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建立真正的友谊。发挥数学学业优良同学的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跟踪了解后进生转化效果

五、实践效果

(一)家校协作,了解学生,制定转化计划实施完善。

在进行课题的实验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三个问卷的调查:

1、教师问卷调查。

2、学生问卷调查。

3、家长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身心有缺陷的孩子;有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单亲家庭的孤儿;家境及其困难的孩子,阅读每个孩子的成长史,老师们的心情格外的沉重,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同时我们的老师对学困生充满了信心;也认识到90%学困生对学习缺少信心,但对教师充满期望;同时发现学困生家长对教育和转化他们的要求迫切,能够大力支持学校工作。然后,各学科老师选择转化对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转化计划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我校采用全员参与策略,涉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方方面面,而且注重发挥教师各自专长,如班主任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任教师注重单科学习方法引导;主科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音体美学科教师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兴趣等等,大家从不同角度、依据个人专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转化学困生的尝试。(二)

倾教师之爱,关注特别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课题研究以师爱为魂,把“爱”化作转化学困生的动力并以“了解学生,因材施;关心学生,诲人不倦;尊重学生,平等相处;信任学生,培养自信;严格要求,促进发展。”

我校自2012年4月起成立了“数学差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课题活动研究小组,从学困生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给予帮助和关爱。学困生除了生活上得到关爱之外,最主要的是在学习上得到帮助。每个课题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学困生给予不同形式的转化,老师同学都夸奖他们,这在无形中给了孩子信心,性格开朗了,各科成绩也逐步提高了。(三)

开展特色教育,凸显课题特点

要求每位教师有一个主题课题研究,初中年级教师就以学困生课题为主,以此凸显学校科研课题特色,在写好实施方案和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教学,要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求 学困生课题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因人而异,做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好,质量要高达到精品课堂的要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真正使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对自己,对学习有足够的信心。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继续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本学期我校以“质量提升年”为契机进行系列教研活动,将学困生转化内容作为评价标准的一大项,为的是足够引起各位教师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力度。(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转化学困生搭建平台。学生方面:

每一名学生都渴望得到表扬、渴望获得成功,尤其是学困生。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为激发学困生成就感搭建平台。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优秀学生、进步学生的事迹。我们还设立了学困生的学习进步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困生树立自信,更加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我校利用每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开设15个兴趣活动小组,老师根据学生个人特点介绍并引导学生去选择活动小组,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开发了潜能,激发了情趣,发展了特长。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每个学困生的特点,挖掘其特长,除课外活动外,我校每学期都进行一次中队活动,这又是一个展示提高的平台,高年级学生根据主题自己创设、组织、排练、开展,老师只是适时点拨。各班级互相观摩、互相学习都想表现好。每年一度的运动节、艺术节更是学生们盼望的,一部分学困生在体育方面是有优势的,他们在跑道上是众人瞩目的人物,同学们为他加油呐喊,鼓掌祝贺,到主席台前领奖时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光芒,这样的感觉在平时是没有的。在本学期又开展了一次数学智力竞赛,趣味数学给同学们带来新奇、乐趣。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展示了各方面的才能。学困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各学科的学习成绩。教师方面:

学困生工作开展以来我校特别注重交流反思工作,每周利用教研组活动召开转化案例的交流会。互相学习转化过程中可取的做法,借鉴他人的成功之处。(五)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加大奖惩力度。

首先,完善学困生辅导记录,以便纵向了解学困生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的动向。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不能因为教师的变动而脱节,要直至转化成功为止,否则,便会前功尽弃。

第二,将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纳入“常规”检查。对此项工作的检查不走形式主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检查,包括查学困生的作业、对学困生进行座谈、多方了解学困生的状况和变化等等。

第三,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将教师平时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以及转化的阶段效果纳入考核范畴,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绩效工资中加大课题组教师的奖励比例,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第四,在每月的检测活动中,对学习成绩提高快的学困生给予“达布希勒图”奖,同年段各班级互相比较,对成绩排在前列的教师在考评中加分,成绩排后的教师进行谈话帮助其分析教学中的不足点,提出下一步的转化措施,这一举措无形中给每位教师增加了干劲。

(六)关注个体,沟通与转化同步

课题伊始,我们对每一个学困生进行初步诊断学困的原因通过对学困生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学困生自身心理、品格、个性、行为习惯及能力的调查,对“学困生”的内涵及特征作出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学困生中许多学困生是身心有缺陷的孩子,他们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校领导经常告诫并要求教师:如果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其它学科入手,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学习兴趣,要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学生中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工作,孩子放在学校或别人家里代管,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据统计我校留守儿童就有302名。这些孩子在生活上,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营养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心理上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相应的家庭教育,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而脆弱。由于亲情缺失,他们缺少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

六、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初中数学后进生成因复杂。就学校方面原因来说最主要问题是:(1)数学基础差。小学数学知识基础很薄弱,再往高年级后新的知识还没弄懂又有新的学习内容要学习,长期积累下来,没弄懂的越来越多,仅有的一点兴趣就这样逐渐被消磨光了。(2)兴趣缺乏,信心不足。这个原因与第一条原因有直接关系。缺乏兴趣,导致不想学习,又导致成绩不好,成绩差又导致学好数学信心的丧失。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当然兴趣的缺乏和信心的不足与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有很大关系。甚至有的数学后进生成绩差的直接原因是与老师沟通不足引起的。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在这两方面下大力气。

2、数学后进生是一个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的特殊群体。当前教育教学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数学后进生成长的因素。包括社会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缺失,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

3、初中数学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也出现年纪差异,主要是由年级差易引起。初中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为初三学困生的学习策略比初

一、初二的学困生好。初中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为初三学困生的学习策略比初

一、初二的学困生好。【11】初中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即使是后进生也普遍具有上进心和求知欲【12】。这使后进生转化变得容易很多。

(二)讨论与思考

首先,本研究被试的选取仅限于我所在学校初中年级15个班的部分学生,范 围相对很狭小,即使实验确实帮助部分学生提高了成绩,但对其他地区、其他学校是否同样适用,还要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

其次,本课题从正式实践到结题只有半学期时间,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因素复杂的课题研究而言,时间很仓促,不能面面俱到,存在疏漏和问题在所难免。特别是对某些学生而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期问题形成原因也不单一,半个学期的转化只能是刚刚开始而已。

再次,实践过程中,遇到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学生平时很用功,课堂学习认真,作业也是及时独立完成,但考试成绩总是不佳。投入与成效不成比例,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要如何帮助他们呢?有的学生个性偏执,听不进任何道理,完全不投入到学习中来,对于各科的学习都缺乏动机和兴趣,这又该怎么办呢?有的学生是道理都懂,但就是不愿意学习,完全没有学习愿望,让他学习用他的话说“比死都难受”。有的学生智力反应没有任何问题,要是稍微努力学习就能拿到比较好的成绩,但认为读书没用也很辛苦就放弃学习,只在学校等一个毕业证书。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读书赚不来钱,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品性没有任何要求,只求混个毕业证书。给家长做工作也做不通。对这样的学生是该对其有要求还是放任自流呢?有些问题已经不是学校所能解决的,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

最后,我们是否能使所有差生都能主动自觉地进行课前的预习、课上的学习、课后的复习呢?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个普适的方案呢?如果不能找到普适方法,那么,要对庞大的数学后进生群体进行转化,数学教师的精力该如何分配? 因此,本课题研究还有待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七、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 验)[M].北 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张惠蓉: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7月 【3】【4】【5】杜玉祥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8】【9】【10】周辉华:高一数学差生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周永垒;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2】付敏: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工作浅议【J】.《教师育人》1999年04期

下载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伴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

    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大全)

    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一、 先谈谈中学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 我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 主观上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溆浦县小横垅乡中学戴爱莲 「内容摘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教材的改革,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开通了路子,因此中学数......

    ytdwvk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1

    如何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内容摘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最切实的问题。本文就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并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

    农村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

    农村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圩丰中心小学:程洪奎 摘 要:农村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相关心理......

    农村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先分析了后进生......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最终定稿)

    浅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 转化是关键 「内容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却越来越多,是什么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本文就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导致学生学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