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选合理饲养模式大全

时间:2019-05-12 02:0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选合理饲养模式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选合理饲养模式大全》。

第一篇: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选合理饲养模式大全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选合理饲养模式

众所周知,猪场的饲料费用、引种费用、人工等费用是相对固定的,在日常管理中不可能进行大幅度的调整。猪场要想获取较好的经济利益,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缩短母猪产仔间隔,提高每头母猪提供的商品猪数量是我国目前提高整体养殖水平的重要步骤。在猪群管理过程中,小母猪在转入繁殖群之前,必须进行选育、隔离和调教;转入繁殖群后,进入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和配种的循环过程。为了保证整个循环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如果出现屡配不孕,就必须查明原因、必要时淘汰。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每一个生理阶段采取什么样的饲养模式,是本次探讨的主要内容。青年母猪的育成到配种

由于后备母猪在猪场占有较大比例。为此青年母猪的管理和发育不仅影响了个体的繁殖能力,也影响了整个繁殖猪群的生产性能。根据青年母猪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在饲养上主要加强三个关键阶段的管理:

第一阶段:转入种猪群阶段。

青年母猪经过最后选育进入繁殖猪群前,必须进行隔离、调教和免疫;

青年母猪从150日龄开始,每天接触公猪15~20分钟;

本阶段母猪的建议饲喂目标是在配种时背膘厚度为16mm,分娩时背膘厚度19mm。不同的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二阶段:初次配种阶段。

初配母猪在第二或第三个情期进行配种;

以PIC为例年龄目标210日龄,体重目标为125千克;

建议采用自然交配。

第三阶段:初产阶段(对于初产母猪分娩后由于身体继续发育,作为特殊阶段在此说明)。

对于初产母猪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为猪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在分娩的第一天内,监护乳猪吃初乳、寄养等工作,防止被压死等现象出现;

为了使母猪能够摄取足够的饮水,必须保证乳头饮水器每分钟的流量在1~2L;初产母猪分娩后不仅维持泌乳和身体的基础需要,而且还要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在此阶段很容易造成营养物质摄取不足。

在配种前5~10天增加青年母猪的采食量可提高排卵数量。采用这种饲喂模式在以下的几种情况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①因泌乳母猪体重损失较为严重;②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效果明显;③环境条件差。

妊 娠 期

这一时期在管理上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即使通过各种努力,母猪在泌乳阶段也未必能够达到充分采食的目的。既然如此,采取细致的饲喂模式,是本期管理的重要内容。

妊娠0~30日(妊娠前期):

资料报道妊娠初期的30天内,增加饲料饲喂量,造成受精卵成活率下降。受精卵成活率下降的原因是饲喂量增加血液流量加大,肝中性激素代谢加强,流向末梢血管的性激素减少,最终导致受精卵成活率下降。也有研究表明,在配种后48~72小时内,增加饲料饲喂量可提高受精卵成活率。为此,配种后应在2日内将饲料的饲喂量降低在2.5千克以内;再者,对于体况差的的母猪从妊娠2~30日内适当增加饲喂量。

妊娠30~75日(妊娠中期1):

这一时期是胎儿重要的发育时期,对它的了解还很浮浅。一般认为没有必要比前期提高饲喂量。如果这一阶段母猪过肥或腹腔内脂肪含量过高挤迫子宫,易造成出生重小、病弱仔增多的问题。也有的试验表明在妊娠的25~80日内,饲喂量增加到2倍,乳猪出生后70~130日龄体重和饲料效率显著改善,但是在生产中未得到证实。

妊娠75~100日(妊娠中期2):

这个阶段是乳腺重要发育时期;摄饲过多的能量饲料促使乳腺的脂肪蓄积,分泌细胞数量减少,结果导致哺乳期泌乳量下降。本期避免饲喂过多的饲料。

妊娠100~112日(妊娠后期):

这个时期母猪为了保证胎儿快速生长,母猪的体重和体脂肪减少。为了防止母猪体况损耗本期必须加大饲料的饲喂量。

妊娠112~114日(分娩前期):

对这一阶段的认识也不一致,一种观点是为了防止猪的损耗太大,应增加饲喂量;另一种观点是为了减轻分娩猪的负担,减少饲料饲喂量。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研究者认为,日饲喂量减少到1千克时,导致泌乳初期不能够很好的摄取饲料。如分娩前停止喂料的时间越长,分娩后越容易产生母猪食欲不振的现象,导致母猪的采食量低,影响泌乳能力的发挥。

虽然妊娠期的营养与哺乳期相比,表面上没有造成繁殖性能明显的变化,还是建议猪场根据母猪的体况进行分群,制定合适的饲喂计划,发挥母猪潜在的生产性能。

哺 乳 期

一、提高饲喂量

对于母猪分娩是一个非常强的应激。就哺乳期而言,母猪获取营养一方面用于维持泌乳,另一方面在恢复生殖系统的同时,也要为断奶后的发情、排卵、受精、着床妊娠维持做准备,初产猪还要用于身体的发育。在哺乳期很难从饲料中摄取足够的营养满足上述生理要求,必须动用、分解自身的脂肪、蛋白质,满足各项生理活动的需要。哺乳期间,内分泌系统活动加强,母猪从饲料中和动用体内储备获取营养,为断奶后正常的性周期和排卵做准备。所以,在哺乳期的饲料摄取量与以后的繁殖成绩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饲养管理的改善提高了营养物质的摄取,满足了母体繁殖代谢的需要,从而改善了泌乳量和以后的繁殖性能。为此,作为母猪的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就是提高哺乳期母猪的饲料摄取量。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哺乳期母猪的饲料摄取量由3kg/r日增加到5kg/日,断奶时窝重提高2kg,断奶后母猪平均发情日缩短2天,分娩率提高5%。对于不同的猪场、不同的品种,每头母猪饲料摄取量提高2 kg/日并非易事!

通过对30美国家猪场进行为期1年25000头次母猪的调查,发现母猪在分娩后3周内平均每日的饲料摄取量为5.2 kg,分娩第一周的饲料摄取量为3.6 kg/日,第二、第三周的饲料摄取量均为6.1 kg/日,第三周有10%的猪摄取量超过8.5 kg/日。在我们国家很难达到上述摄食水平。

提高母猪哺乳期饲料摄取量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好母猪哺乳期摄食量的记录(制定各项措施的依据);

提供新鲜的饲料和洁净的饮水;

调节温度和通风,给母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在炎热的季节采用喷雾降温;

增加饲喂次数,采取夜间补料;

设计便于母猪起卧的地板;

设计便于采饲的料槽;便于饮水的饮水器;

杜绝妊娠期过量饲喂;

夏季母猪每日饲喂200~300 g/头或在饲料中添加2~3%的油脂,达到提高能量摄饲的效果。

二、泌乳时间的确定

泌乳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了猪群的繁殖性能。很多大猪场为了预防疾病,减少垂直感染已经采用了早期隔离断奶(SEW),提高了年产窝数和产房的利用率。但是,一味缩短哺乳时间,未必能够改善猪群健康状况和提高繁殖性能,反而带来母猪断奶后繁殖力下降的倾向。断奶时间与断奶后发情时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特别是初产母猪,采用早期断奶后发情时间的延迟明显高于经产母猪,分娩率也有下降。早期断奶是集设备、品种品系、营养、配种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技术,如果简单的采用,反而影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所以,不同的猪场一定要根据自己猪场的生产记录确定平均哺乳时间和最短哺乳时间。生产记录的收集与分析是正确决策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饲养管理的依据---生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为了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模式,除掌握猪群的繁殖成绩外,还必须掌握妊娠时期和断奶后的背膘厚度,以及后备母猪的年龄、背膘厚度和哺乳期间饲料摄取量。一般资料所介绍的管理模式只供参考,最重要的是收集、分析自己猪场的生产记录,根据实际测定值确定所要采取的饲养管理模式。对于大的猪场作好母猪哺乳期间平均饲料摄取量并不难,麻烦的是作好每一头猪的生产记录,我们也不推荐这种做法。应根据猪场规模大小,对10~30%的哺乳母猪进行个体饲料摄取量测定;对于妊娠母猪,除根据体况需要调整外,一般无须进行详细的个体记录。

为了维持、提高母猪群的生产性能和断奶仔猪的成活数,必须合理制定具有本场特色的生产流程。如果没有生产数据的主持,很难做出本场的最佳断奶时间。另外,掌握本场的猪群结构和胎次变化等基本情况,对制订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都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今年是气候反常的一年,南方到广东,北方到黑龙江,今年都出现了持续的高温,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压力,给整个猪群的疾病防控带来困难。母猪是猪场的根本,母猪的生产性能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猪场的成败,养殖户越来越重视母猪的健康问题。但今年夏季发现很多猪场的母猪生产性能下降,表现在断奶后屡配不孕、子宫炎、产前产后不食、产子数少等一系列繁殖障碍。笔者现就母猪产生繁殖障碍的原因及如何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造成母猪生产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

营养性因素

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夏季炎热高温季节,由于猪的皮下脂肪厚,散热能力差,猪的采食量、活动量相应下降,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以致母猪发情排卵规律出现紊乱,从而影响配种和受孕,并出现死胎和弱胎。营养片面,青饲料缺乏或不足,夏季采食量下降,摄入的营养物质片面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如硒元素、维生素A、E缺乏),加上青饲料缺乏或供给不足,影响正常繁殖活动。运动不足因素

夏季天气炎热,猪的运动量相对减少,加上目前一些猪场使用定位栏养殖,运动量更显得不足。公猪运动量过少,会导致精液活力下降,直接影响受胎率;母猪运动量不足,会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排卵,同时也会使母猪四肢乏力而影响配种受孕。

疾病因素

传染病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危害最大。如细小病毒病、非典型猪瘟,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鹦鹉热衣原体病、布氏杆菌病、蓝耳病(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等。

母猪生殖道感染

主要由于卫生条件差,污染源过大或母猪初产胎儿过大以及母猪发生难产,补救方法不当或处理不及时等引起母猪生殖道受损,以致继发感染子宫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生殖道疾病,造成母猪不发情,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引起妊娠母猪流产等。

公猪的使用因素:夏季高温季节,公猪的热应激明显,有的养殖场(户)在高温天气下仍然白天使用公猪采精和配种,而且不注重对公猪的合理使用,久而久之,则对公猪的损伤较大,极易引起公猪的性机能下降,精液品质稀薄、量少,精子活力下降,死精、弱精增多,从而严重影响母猪的受胎率。

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防暑降温,预防发生应激。通风,也可建成可调节的屋顶通风窗和地面通风窗,夏秋季将猪舍门改装成通风门,加强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在猪场和猪舍周围种植高大乔木,可减少阳光照射,降低环境及猪舍内气温。如果单靠开门窗自然通风不能降低舍温,可采取机械通风,安装风扇或送风机,促进空气流动,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带走舍内热量。纵向通风比横向通风效果好。湿帘风机降温。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降温方法,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内出现,最早用于种鸡舍的夏季降温。其原理为在舍壁安装水帘,用风扇对水帘吹风,因为水蒸发需要热量,所以吹出的空气温度比舍温低,冷空气进入舍内降低舍温。当湿帘厚度为12厘米,过帘风速为每秒1米~1.2米时,可使舍温降低5℃~7℃。空气越干燥、温度越高,经过湿帘的空气降温幅度越大,效果越显著。湿帘降温目前比较适用于公母猪猪舍,成本也比较低廉,市场上有现成的产品销售。

二、调整饲料,加强饲养管理。炎热往往影响母猪的食欲,使其采食量下降、产热增加。适宜的营养水平是提高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浓度,使母猪在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也能满足营养需要。

(未完待续)

第三篇:繁殖母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

一、妊娠母猪生产技术

妊娠母猪是指从配种怀孕至分娩期间的母猪。妊娠母猪的主要产品是仔猪,对其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胚胎的成活率、仔猪的初生重和生活力、母猪的泌乳能力和返情日期等。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证胎儿能在母体内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现象的发生,使妊娠母猪每窝产出数量多、出生体重大、体质健壮和均匀整齐的仔猪,并使母猪有适当的膘情,为哺乳期的泌乳进行储备。

二、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

妊娠前期母猪对营养的需要主要用于自身维持生命和复膘,初产母猪主要用于自身生长发育,胚胎发育所需极少。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要求增加。妊娠母猪的蛋白质需要量,也不像过去要求那么多,原因是母猪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蛋白质缓冲调节能力。蛋白质需要与能量的需要是平行发展的。钙、磷、锰、碘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也都是妊娠期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妊娠后期的矿物质需要量增大,不足时会导致分娩时间延长,死胎和骨骼疾病发生率增加。缺乏维生素A,胚胎可能被吸收、早死或早产,并多产畸形和弱仔。

妊娠母猪的日粮中应搭配适量的粗饲料,最好搭配品质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使母猪有饱感,防止异癖行为和便秘,还可降低饲养成本。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

﹙一﹚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

妊娠期饲养的原则是保证母猪正常的体况的体况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1.抓两头带中间的饲养方式:适合配种时较瘦弱的经产母猪 2.前低后高方式。3.步步登高式。

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日粮营养要全面 且样化且适口性强。2供给粗饲料。3适当的日粮体积。4供给充足的饮水。

二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 一

分娩前的准备。1产房的准备。

2产前的物品准备。消毒剂,5%的碘酊 催产药物 剪刀 25%的葡萄糖 生石灰 催产素,孕酮,雌激素。

3准确计算预产期。

母猪的妊娠期111到117平均为114天

同时根据母猪生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称为临产表现,根据临产表现来安排生产是比较准确的。三疾病防控。

1繁殖疾病 :不孕不育,难产,流产,早产,小产,乏情,乳房炎,乳房水肿,卵巢静止,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产后瘫痪,2临床常见病:链球菌病,无名高热,猪蓝耳病,猪瘟,腹泻﹙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黄痢﹚ 3免疫程序略

第四篇:论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

论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

摘要介绍了提高后备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包括后备母猪的培育、繁殖母猪选择和精细化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以为提高母猪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技术措施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繁殖母猪头均每年提供出栏肉猪数,或头均每年提供育成仔猪数。母猪繁殖力是繁殖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这是一项综合性指标,需通过提高良种覆盖率、母猪群体质量、配种受胎率、产仔数、育成率、仔猪断奶重、育肥日增重等一系列指标来实现[1-3]。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

1后备母猪培育

断奶时选留下来的后备母猪,可按生长育肥猪进行饲养管理,不需要专用后备母猪饲料,不限制饲养,让其自由采食至180日龄,体重80kg左右。180日龄以上,体重80kg以上的后备母猪可适当限制饲养和补充一部分青绿饲料,以锻炼猪的胃肠消化功能,防止母猪过肥而引起不发情、不孕症。饲养方式采用群体饲养,每群4~6头,平均每头猪有2m2的活动面积,可以进行诱情刺激。210~240日龄,体重在100kg以上的后备母猪,经鉴定符合种用者可在第2次发情时配种。

2繁殖母猪选择

已配种受孕的后备母猪在1岁龄左右产第1胎,根据第1胎的产仔性能初步选出种用的繁殖母猪,到产第2胎后,再依据母猪年繁殖力选出生产力高的繁殖母猪作种用,淘汰生产力低的繁殖母猪[4]。

3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

繁殖母猪的饲养水平和哺乳期对仔猪的初生重、断奶窝重、成活率、肥育日增重以及母猪连续生产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母猪的繁殖周期分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断奶至发情配种间隔期四部分,其中妊娠期时间最长,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75%左右,哺乳期次之,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15%左右。因此,做好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对提高繁殖母猪年生产效率尤为重要。

3.1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妊娠期标准日粮供给量只占哺乳期的1/2,要遵循“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养原则。

3.1.1妊娠前期。配种后1~30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胎。要供给妊娠前期母猪专用饲料,日粮饲喂量控制在1.8~2.0kg之间,每天适当喂给优质青绿饲料,以增加母猪的饱腹感,补充部分维生素。

3.1.2妊娠中期。配种后31~90d要调整好母猪的体况,饲料继续供给妊娠前期母猪饲料,日粮喂给量控制在2.0kg左右,但可以多饲喂一些优质青绿饲料,除增加母猪饱腹感外,还可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防止便秘、无乳症。有条件的可每日安排母猪自由运动1h,达到增强体质、减少难产的目的,对母猪不要大声吆喊、鞭打、追赶等。

3.1.3妊娠后期。配种后91d到产前3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减少母猪产后体失重。饲料由妊娠前期调换成妊娠后期饲料,日粮可根据母猪体况每日增0.5~1.0kg饲喂量或每日补喂200~250g动物脂肪,可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乳脂率和仔猪的成活率。母猪应单圈饲养,防止因机械挤压引起流产,但可以适当驱赶运动,减少难产[5]。粪便干燥的母猪可在饮水中或日粮中加适量的轻泻剂。

3.2临产母猪饲养管理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监护工作,防止母猪难产,缩短产程,减少仔猪不必要的死亡,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在母猪分娩前7d将产房、产床、饲槽及仔猪保温室冲洗干净并作严格消毒,使产床干燥、卫生、保温,检查饮水器是否完好,并将管内存积的脏水放掉。分娩前5d把母猪赶入专门设置分娩的产床舍,使母猪适应新的环境。母猪在分娩前3d应将母猪腹部、阴部清洗干净并作消毒,饲料喂量减少一半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轻泻剂,以防母猪因胃肠容物过多和便秘压迫子宫引起早产、难产。接近预产期时要做好接产所需用具准备工作,如酒精、碘酒、装仔猪箱子、保温设备、抹布、剪刀、钳子、催产素、助产器械等。母猪分娩时要做好接产工作,防止母猪、新生仔猪发生意外,减少不必要的死亡。对新生仔猪要做好“掏、擦、理、剪、烤”5个环节的护理。小猪出生后立即用抹布将嘴、鼻中的黏液掏出;再将仔猪身上的黏液尽快擦干,使仔猪得以正常呼吸,促进血液循环,让其早吃到初乳;若遇到脐带不脱离母体时,双手配合慢慢将脐带理出,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离腹部三指宽(4cm)处把脐带剪断或用手指扭断,断处用碘酒消毒,若断脐时出血过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至不出血为止;用小钳子剪掉仔猪嘴中四颗犬牙,防止咬伤母猪乳头,发生乳腺炎;最后将新生仔猪置于红外线灯下或保温箱中,防止仔猪在寒冷季节被冻死。若遇母猪难产,可注射催产素,对催产素无效者,采取手术助产,以尽量减少仔猪的死亡。母猪分娩结束后肌注氯前列烯醇,使子宫内胎衣碎片彻底排出,对母猪断奶后再发情十分有利。在产后2d内,每日肌注一次抗生素可预防母猪子宫炎的发生。

3.3泌乳期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产后不要急于饲喂,待休息1~2h后先喂给一些加少量食盐的热麸皮水,直至体力得到一定恢复后,再开始喂哺乳期母猪专用饲料。泌乳期则可充分饲喂,根据产后母猪的采食量、泌乳量逐渐增加饲料,直至哺乳期结束前的2~3d开始减料,喂量为哺乳期的1/3~1/2。断奶当天母猪停喂饲料,避免发生乳腺炎,然后恢复空怀期的限量饲养。一般情况下母猪断奶后3~5d发情,发情后即行配种。

4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4.1 固定乳头,早吃初乳

仔猪生下来掏净嘴、鼻中黏液,擦干被毛,断脐,断犬牙后应立即哺乳,待母猪分娩结束时,全窝仔猪都应吃过足够的初乳。初乳营养丰富,且含有抗体免疫球蛋白,可增强仔猪的抵抗力。母猪不同位次乳头其泌乳量不同,所以全窝仔猪降生后即可训练固定乳头,将弱小仔猪固定吃中、前部乳头,强壮仔猪固定吃后边的乳头,坚持人工辅助训练2d,一旦仔猪认定相应乳头后,在整个哺乳期便不会改变,以使仔猪生长较均匀。

4.2保温、防冻,确保成活率

新生仔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尚未成熟,体内含大量水分(80%以上),脂肪含量极少(1%~2%),皮下脂肪层薄且多为结缔组织,被毛稀少,抗寒能力弱,若无保温措施,直接裸露在低温外界环境中,仔猪散发大量体热,往往发生低血糖,很容易被冻僵甚至冻死,所以在严寒季节产仔时,除迅速擦干被毛外,还需及时放入保温箱或创造新生仔猪适宜温度的环境条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初生后6h内为35℃,2~4日龄为30~32℃,5~7日龄为28~30℃,8日龄以后22~25℃。防寒保温的措施方法很多,各地可根据当地母猪产房的条件进行,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必须达到不同日龄仔猪所需的适宜温度条件。

4.3补铁制剂,防贫血症

初生仔猪每天平均需要7~11mg铁,由于母乳中铁含量低和缺少造血元素(铜、铁、钴),维持不了仔猪血液中血蛋白、肌红蛋白的正常水平,红细胞数量随之减少,致使仔猪因缺铁而常表现贫血症状,生长快的仔猪常因缺氧而突然死亡或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并发白痢、肺炎,所以对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措施。补铁的方法很多,但常用且效果明显的则是在仔猪出生后2日龄肌注1mL含铁100mg并含有VA、VD、VE等复合成份的铁制剂,如右旋糖酐注射液等。大量生产实践证明,哺乳仔猪2次补铁与1次补铁效果无明显差异,所以只需补1次即可。4.4强制补饲,提早断奶

早期断奶后的仔猪直接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比通过母猪更为经济。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仔猪断奶前若能累计采食500g以上饲料,断奶后就能减轻由于饲粮抗原过敏反应引起的小肠绒毛萎缩、损伤。母猪产后不早于21d断奶,就不会导致以后的繁殖障碍。仔猪满21日龄,体重不小于5kg,生长发育正常,有一定抵抗力,人工培育不会有多大困难,所以仔猪一般适宜在21~35日龄断奶。哺乳期20日龄内的仔猪一般在母乳供给良好的情况下无自动采食饲料的愿望,若要21~35日龄早期断奶的仔猪在哺乳期采食500g以上饲料,仔猪在8日龄就必须采取人工强制补饲饲养,其方法可用适量乳猪料加少量开胃诱食精和水拌湿后,采用人工强制的方法糊于仔猪口腔上腭,让其慢慢咀咽,每日3次,连续3~5d后仔猪便可自由采食,此期间要注重仔猪的保健工作。

5建立高产母猪群

调整优化猪场母猪的胎次结构,是建立高产母猪群的基础。母猪群中合理的胎次结构以产仔猪相对较少的第1~2胎青年母猪占30%~35%,产仔猪相对较多的3~6胎母猪占60%,产仔猪逐渐减少的7胎以上的母猪占5%~10%为宜。根据各猪场母猪品种的繁殖性能、饲养水平,对繁殖力强的高胎母猪可适当增加数量。

6缩短母猪繁殖周期

母猪的繁殖周期由妊娠期、哺乳期、断奶后至配种间隔期组成,其妊娠期平均114d是相对稳定的,而哺乳期长短则可以改变,推行仔猪早期断奶(一般以21~35d为宜),可缩短母猪的哺乳期,使母猪早发情早配种,是缩短母猪繁殖周期的关键。做好哺乳母猪饲养、保健,保持母猪断奶后具有良好的体况,断奶后体失重减少(控制在15kg以内),可缩短母猪断奶后至配种间隔期,有利于下一繁殖周期配种。一般母猪断奶后3~5d就会发情,7d内可配上种。

7参考文献

[1] 张明海.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技术措施[J]中国猪业,2009,33(3):40-41.[2] 朱乃洲.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特效方[J].农村百事通,2008(14):48.[3] 郁富慧.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J].河南畜牧兽医,2009(10):21-22.[4] 孙吉成,吴士全,韩华.影响母猪产仔率的原因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6):60.[5] 周晓智.论提高规模猪场母猪生产效率的综合技术措施[J].云南畜牧兽医,2008(3):10-11.

第五篇:合理温室设计提高保温性能

合理温室设计提高保温性能

寿光市泽农温室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材料:

日光温室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一方面需考虑让尽可能多的太阳辐射能进入室内,另一方面要使进入室内的热能尽量减少向外散失,也就是说温室采光、保温性能要好。提高温室保温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温室的后墙和后坡是寒风侵袭的主要部位,保温性能好坏对温室内温度影响很大。因此后墙外要增加培土,培土层的厚度相当于当地冻土层的厚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导热系数,减轻温室内热量的散失。后坡上采用多层保温轻体材料,如秸秆、稻草等,并适当随天气变化增加厚度,降低热传导率。

(2)后墙外夹设风障,并在后墙与风障外填满乱草、稻壳,以减轻风势。

(3)日光温室前屋面覆盖的塑料薄膜最好选用0.1毫米左右厚的聚氯乙烯薄膜。这是因为聚氯乙烯膜对于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透过率小于聚乙烯薄膜.所以保温能力前者大于后者。

(4)前屋面外部在夜间覆盖草苫、纸被等保温材料.高寒她区环可以考虑覆盖棉被。

(5)温室内使用多层覆盖。有条件的可以覆盖无纺布内保温幕,无条件的可用聚乙烯塑料薄膜代替,即在温室棚膜下面20-25厘米处纵向或者横向拉几道细铁丝,铁丝上面铺塑料薄膜,夜间展开,白天拉向两边,室温可提高2℃。在此基础上,地面再扣小拱棚,保温效果更好.又可增温2一4℃。

(6)在温室前窗外侧设防寒沟、防止室内土壤向外传热。防寒沟距前窗10厘米,沟深30-40厘米,宽30厘米,沟内填入炉渣、乱草、马粪、稻壳等物,踏实后盖土封严,盖土厚15厘米以上。

(7)注意经常检查温室的封闭情况,从而减少因缝隙透风而造成的降温,及时修理破损塑料薄膜。

下载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选合理饲养模式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选合理饲养模式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巧选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巧选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牟家坝镇里八沟完小:苟睿 徐超 新时期的多种语文教学模式都吸取了过去的教学经验,突出了语文教学的特点,都合理地利用现代教学的先进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