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大学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学
第一章 绪论
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得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含义;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土地权属是地籍核心,以土地为基础建立,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得状况,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功能;1地理性功能(是实现地籍多用途的基础)2经济功能3产权保护功能4土地利用管理功能5决策功能6管理功能
类别(判断);按用途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按特点任务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地籍测量;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内容(小题);地籍控制测量——界线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测算——动态监测——土地整理,开发和规划的要求(即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特征;1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行政性技术行为)
2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 可靠地地理参考系统 3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要求 5有非常强的现场(势)性
6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试
7从业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地籍调查;按国家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的权属 数量 质量和利用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根本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内容;1税收地籍调查 土地权利状况 计算赋税的依据
2产权地籍调查 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要素
3多用途地籍调查 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 位置 数量 质量 利用状况
(不管是初始的还是日常的;地籍调查的工作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土地等级调查 房产调查等)
****** 国家的出现是地籍产生的基本原因*****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确定地块的位置 面积 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 合并 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产权:土地制度的核心
土地权属: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土地权属主: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权属主 权利人)土地权属确认方式;1文件确认2管用确认3协商确认4仲裁确认
土地划分;指为满足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所确认的地块所属地域上的空间层块(次)
地块: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
********图斑(分类地块);具有利用类别上的同一性的地块********* 宗地;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可分为土地所有权宗地、土地使用权宗地。
界址: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界标 界址线;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边界线)
界址点;指界址线活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界标:指在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
边界类型;行政边界 宗地边界、地块边界 边界系统:普通边界、法律边界
争议地;有争议的地块
间隙地;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
单独分宗
飞地;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土地编号;城镇地区一般统一自西向东 从北到南从‘001’开始顺序编号‘弓’字形(两级)
农村地区应以乡(镇)宗地和地块三级组成编号(三级)
城镇地区03-05-012XX省XX市 XX区 第3街道 第5街坊 第12宗地(地块)农村地区02-04-005XX省XX县市XX乡镇第2行政村第4宗地第5图斑(地块)
界址调查的指界;指确认被调查宗地的界址范围及其界址点,线具体位置 宗地草图: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
特征:是宗地原始描述;图上数据是实量的精度高的;所绘宗地草图是近似的 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P27图
第三章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
土地分类体系;按统一规定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 三种分类体系 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
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
经济特征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包括前两种,具有统一性 科学性 实用性
全国统一定为3个一级类
15个二级类 71个三级类(多层次续分法)
一级类有;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为概查和详查
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调绘、补测是作业工作的核心
常见基础测绘图件类型;1航片3地形图3影像平面图4其他图件
第四章 土地等级调查概述
土地质量;土地相对于特定用途所表现(或可能表现)出的效果的优良程度 土地性状;土地在自然 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性质与状态(是判断质量依据)
第五章 房屋调查
房产编号;全长17位;前13位为该房产/户地所属的宗地编号,第14位为特征码,二值型(以‘0’代表房产,以‘1’代表户地),第15 16 17为该房产/户地在所属地块范围内按‘弓’形顺序编的房产顺序号/户地序号 000~999
共有面积的分摊
计算建筑面积(钢尺精度1cm)
1阳台封闭按全面积 不封闭按半面积
1.全面积
2单层无论高度按一层计算
3多层各层平面投影之和
4大厅 门厅 不论高度按一层计算
5电梯井烟道按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6有维护结构的水箱按外围计算
2.半面积
7层高超过2.2m的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小于2.2m的不计算面积
8凸出层面的又维护结构的按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9用深基础做地下空间加以利用层高超2.2m按一层的一半计算
10有柱的雨篷按柱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11若独立柱的雨篷按蓬顶的投影的一半计算
12楼内有楼梯的室外楼梯按一半面积算
3.不计算
13检修和消防的室外爬墙梯不计算建筑面积
14层高在2.2m一下的技术层不计算建筑面积
15层高小于2.2m的深基础架空房不计算建筑面积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网点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要求,还要以厘米级的精度(城镇)用于土地权属标 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的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第七章
界址测量
当一个宗地的所有边长都在限差范围内才可以计算面积 勘界测绘即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
边界线走向说明是对边界线实地走向的完整描述 是边界协议书的核心内容。边界协议书附 图是对边界线和界桩位置的图形表示,是勘界工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章 地籍图的测绘
地籍图的概念;按特征的投影方式 比列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 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为地籍图
比例尺依据
X在前Y在后 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基本内容;1地籍要素 界址 地籍要素编号 工地坐落 土地权属名称
2地物要素 作为界标物的地物 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等
3数字要素
第二篇:地籍测量
1:宗地图、宗地草图的区别。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他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阶段对界址点的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保存完毕时,照一点的比例尺制成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位置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调查员填写并核实调查所需的各项内容,确认界址点位置并对起设了标石后,现场草编绘制。
2:地籍图、地形图的区别联系。差别:服务对象与用途、表示内容、作业过程。
3:土地面积量算方法和成果处理。2种,一种是解析法面积测算,在实地直接量测有关边、角元素进行解析面积计算,一种是图解法,从图上直接量取面积。成果处理:1面积量算中底图变形的影响2土地面积平差3土地面积量算精度要求
4界址点的测量方法:1解析法2图解法3测算法4航测法5全站仪,GPS-RTK自动获取法
5土地权属调查确认方式:1文件确认2管用确认3协商确认4仲裁确认
6什么是土地的勘测定界:对采用,划拨,使用等方式提供的使用地建设项目,实际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限,调绘土地利用现状,并计算出使用面积以供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报批的测绘工作。什么是勘界测绘:勘定行政区域内的测绘工作,是在确定界限实际走向后,在实地埋设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形图,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线的走向。
7地籍控制测量网点设定要求:1精度要求2密度要求3控制网几本精度的初步估算。
8精度分为三等,一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m,二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1m,三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25m。大中城市用一二级,其他三级。
9各种房屋面积概念:1建筑占地面积(基底面积),房屋底层外墙外围水平面积。2建筑面积,房屋外墙勒脚以上各层外围水平投影面积。3使用面积,房屋户内全部可以使用面积空间。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拥有的建筑面积。5产权面积,产权主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6总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和不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之和。7成套房屋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套内阳台面积组成。8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9套内墙体面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围护、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站的面积。10套内阳台建筑面积,阳台外围与房屋墙体之间水平投影面积房产图分类:包括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房产分层分户平面图、房产测量草图。比例尺:城镇建设一般用1:500,也可1:1000,分丘比例可选1:100到1;1000,分户图一般1:200。分幅:包括行政境界、丘界线、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房屋要素及房产编号、地形要素。
11地籍图界址点编号方法:1按宗地编号、2按图幅统一编号、3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
12房屋用地产权性质:国有、集体。房屋产权性质:国有、集体、私有。
13变更地籍调查动态遥感检测方法:1多源数据的选取2数据预处理3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4外业核查5变化信息后处理6检测精度评定。
14用cass生产宗地草图步骤:
1:数据通信:数据文件格式、在cass中进行数据通信、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数据通信。
2:内业展点:定显示区、展野外点点号、展野外测点点位、切换展点注记。
3:图形绘制:地籍参数设置、绘制权属界线、复合线转换成权属界线、以权属信息文件生成权属界线。
4:宗地图编绘:用地籍图生成宗地图、宗地图的编辑修改。
5:界址点成果输出:生成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统计。
第三篇:地籍测量
第一章
1、地籍(名解):是指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简答)⑴ 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的税收,保护土地产权和实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⑵ 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地籍是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述,这种表述针对国家的每一块土地及其附属物;⑶ 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准确描述每一块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⑷ 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情况。地面上的附着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⑸ 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土地清册)。包括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和土地统计册。
2、地籍功能:⑴ 地理性功能;⑵ 经济功能;⑶ 产权保护功能;⑷ 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 决策功能;⑹ 管理功能。
3、地籍的类别:⑴ 按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⑵ 按特点、任务划分:初始地籍、日常地籍;⑶ 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4、地籍测量定义及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内容:⑴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⑵ 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⑶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地产图、宗地图等;⑷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⑸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⑹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5、地籍调查(名解):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在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6、地籍调查分类(填空):⑴ 按时间、任务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⑵ 按调查区域的功能分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7、地籍调查内容:⑴ 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⑵ 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⑶ 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① 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②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③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④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
8、在总结宋代经界法经验的基础上,明代创立了鱼鳞图册制度,陆仪的《论鱼鳞图册》,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正式开展地籍测量。国家于1986年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相继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整调查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地籍测量规范》、《房产测量规范》等。
9、地籍测量学(论述):⑴ 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持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⑵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空间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对象是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⑶ 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
第二章
1、土地权属(名解)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⑴ 文件确认;⑵ 惯用确认;⑶ 协商确认;⑷ 仲裁确认。
3、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主要按下述文件确认:⑴ 单位用地红线图;⑵ 房地产使用权;⑶ 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⑷ 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⑸ 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⑹ 城市住宅地确权的文件。
4、土地划分(填空):城镇: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街坊XX宗地(地块);农村:X X省XX县(县级市)XX乡(镇)XX行政村XX宗地(地块)XX图斑。
5、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在地面上确定一个地块实体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同类属性”的含义。它可以是权利的,或生态的,或经济的,或利用类别的,等等。
6、宗地(必考)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根据地块的含义,宗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7、土地权属界址(填空)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注:看书P18各种界址标桩的辨认。
8、边界类型,根据土地划分,可分为行政边界、宗地边界、地块边界。
9、宗地划分的基本方法:⑴ 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⑵ 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⑶ 如果一个地块有若干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划分一宗地,称为组合宗地;⑷ 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如住宅小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10、城镇土地编号:03-05-012表示XX省XX市XX区第3街道、第五街坊、第12宗地;地籍编号统一自西向东、从北到南从“001”开始顺序编号。宗地号在图上宗地内以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为宗地编号,分母为地类号。
11、土地权属调查内容:⑴ 土地的权属状况,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土地使用期限等。⑵ 土地的位置,包括土地的坐落、界址、四至关系等。⑶ 土地的行政区划界限,包括行政村界限、村民小组界线、乡(镇)界线、区界线以及相关的地理名称等。⑷ 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12、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① 拟订调查计划;② 物质方面的准确;③ 调查底图的选择;④ 街道和街坊的划分;⑤ 发放通知书;⑥ 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⑦ 实地调查;⑧ 资料整理。
13、土地权属界址调查:界址调查时,必须向土地权属主发放指界通知书,明确土地权属主代表到场指界时间、地点和需带的证明与权源资料。界址调查的指界:① 现场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指界人亲自到场共同指界,指界人必须是法人代表,委托代理人并都要出示相关身份证明;② 对于现场指界无争议的界址点和界址线,要埋设界标,填写宗地界址调查表,各方指界人要在宗地界址调查表上盖章,对于不盖章的,按违约缺席处理;③ 宗地界址调查表的填写应特别注意标明界址线应在的位置,如界址点(线)标志物的中心、内边、外边。
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
①如一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以另一方指定的界址为准②如双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由调查员依据有关图件和文件,结合实地现状决定③确之界址线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的业主,并在用地现场公告,如有异议的,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之内提出重新确界申请,并负责重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自动生效。
14、宗地草图与宗地地图的对比:
宗地草图是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调查员填写并核实所需要调查的各项内容,实地确定了界址点位置并对其埋设了标志后,现场草编绘制而成。宗地图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应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宗地草图与宗地图的内容是一致的,都与分幅地籍图保持一致,宗地草图是宗地的原始描述,是近似的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而宗地图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关系,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方便对其进行管理,从二者的作用上来看,宗地草图配合地籍调查表,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制作宗地图提供了初始信息,是一种原始资料,为界址点的维护、恢复和解决权属纠纷提供了依据,而宗地图通过具有法律手续的土地登记过程的认可,使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的使用或拥有可靠的法律保证,具有法律效力,比宗地草图更能说明问题,而宗地草图却不能做到这一点。
地籍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宗地籍号及其所在图幅号,土地坐落,权属性质,宗地四至,土地使用者名称,单位所有制性质及其主管部门,法人代表及其户主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委托代理人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批准用途,实际用途及使用期限,界址调查记录,宗地草图,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地籍勘丈记事,地籍调查结果审核。
第三章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简称外业调绘,包括行政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调绘,地类调绘和现状地物调绘及其地物地貌的修补测等。外业调绘也称航片调绘,是指在研究航片影像与地物、地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判读,调查和绘注的工作。
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从而达到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直接的、客观的定期监测。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用地计
划的执行情况,并重点检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第四章
1、土地性状:是指土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性质与状态,是判断土地质量水平的依据,各种土地评价必须以土地性状为基础。
2、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依靠法律强制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土地税收是国家税收的一种,是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政治权利,从土地权属主手中无偿的强制性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种。
第六章
1、地籍测量里平面坐标系的选择:
① 北京坐标系:在一般情况下,城镇地籍测量和土地资源调查应使用北京坐标系,农村地区地籍测量精度要求较低,可在现有的国家各等级的大地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地籍控制网点。② 城镇坐标系:城镇地区应尽可能利用已有的城市坐标系和城市控制网点来建立当地的地籍控制网点,没有控制网点的小城镇可建立坐标系和控制网点并进行联测,没有联测条件的也可以建立独立坐标系。③ 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当测区(城镇)地处投影带的边缘或横跨两带时,长度投影一定较大,可能会出现两套坐标,此时应建立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以减少长度投影变形,统一坐标。④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不具备经济实力的条件下而又要快速完成本地区的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可考虑建立独立平面坐标系。
第七章
1.行政勘界――勘定行政区域界限即行政勘界。是指毗邻行政区阿人民政府在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知道下,实地的勘定毗邻行政区之间的政区界限,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如树立界桩,进行测绘,标绘边界线,签订边界线协议等,运用法律手段将各级行政区域界限固定下来,以达到稳定且便于管理的目的。
2勘界测绘的内容:a界桩的埋设和测定b边界线的标绘c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d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的说明e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限详图集编纂和制印。
第八章
1.地籍图――按照特殊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上的图形。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
2.我国地籍图的比例系列:a城镇地区: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1:1000。
b农村地区:1:5000,1:1万,1:2.5万,1:5万。基本比:1:1万
3.地籍图的内容:1.地籍要素:a界址b地籍要素编号c土地坐落d土地权属主名称2.地物要素3.数学要素4.农村居民地地籍图一般采用:1:1000或1:2000第十章
1.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2.地籍变更内容主要是宗地信息的变更,包括:A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B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A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情况:a征用集体土地b城市改造拆迁c划拨,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d土地权属界址调整、土地整理后的宗地重划。e宗地的边界因冲积作用或泛滥而发生的变化等。f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宗地分割和合并。B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情况:a转移、抵押、继承、交换、回收土地使用权。b违法宗地经处理后的变更。c宗地内地物、地貌的变更等。d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和宗地面积。e土地权力人名称、宗地位置名称、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级别的变更。f宗地所属行政管理区的区划变动。g宗地编号和房地产登记册上编号的改变。
3.地籍变更申请一般有两种情况:a间接来自社会的请求b国土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申请。
名词解释:地籍的定义: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地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的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
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地籍测量的特征: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地籍调查的含义: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它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
根据调查时间及任务的不同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
按调查区域的功能不同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调查的内容:
1、税收地籍调查(以财政为目的的税收地籍调查)。
2、产权地籍调查(以产权保护为目的、除税收之外,还要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3、多用途地籍调查内容。
土地权属的含义: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力。
土地所有权: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和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适收益的权利。
土地权属主:所谓土地权属主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
1、文件确认
2、惯用确认
3、协商确认
4、仲裁确认。
土地划分:
1、城镇地区土地划分
2、农村地区土地划分
3、地籍区和地籍子区。
什么是地块: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
地块特征:
1、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
2、空间位置时固定的,边界是相对明确的;
3、同类属性。
什么是宗地: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宗地划分:可以分为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土地使用权宗地。
什么是界址: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
界址线:指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或称宗地边界线。
界址点: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界标:指在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
边界类型:
1、行政边界(包括省界、市界、县界、区界、乡镇、行政村界)
2、宗地边界(根据宗地划分方法而划分出的地块)
3、地块边界(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根据块的含义划分出的地块边界)。
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力、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
土地权属调查分类:可分为土地所有权调查和土地使用权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
1、土地的权属状况
2、土地的位置
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限
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
1、拟定调查计划
2、物质方面准备
3、调查底图的选择
4、街道和街坊的划分
5、发放通知
6、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7、实地调查
8、资料整理。
界址调查的指界是指确认被调查宗地的界址范围及其界址点、线的具体位置。
宗地草图的绘制: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
宗地草图的特征:
1、它是宗地的原始描述;
2、图上数据是实量的,精度高
3、所绘宗地草图是近似的,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
宗地草图的作用:
1、它是地籍资料中的原始资料;
2、配合地籍调查表,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作宗地图提供了初始信息。绘制宗地草图的基本要求:
1、绘制宗地草图时,图纸质量要好,其规格为32开,16开,或8开过大宗地可分幅绘制;
2、草图按概略比例尺,使用2H-4H铅笔绘制,要求线条均匀,字迹清楚,数字注记字头向北书写;
3、过密的部位可移位放大绘出;
4、应在实地绘制,不得涂改注记数字;
5、用钢尺丈量界址边长和相关边长,并精确至0.01m.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1、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的厂矿、机关、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
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5、调查、总结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土地调查的目的:
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
2、为农村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
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调查的程序:36
调查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全面调查的原则;
3、一查多用的原则;
4、运用科学的原则;
5、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
6、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含义: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从而达到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直接的、客观的定期检测,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重点检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同时对违法或涉嫌违法用地的地区及其他特定目标等进行快速的日常监测,从而为违法用地的查处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
土地分等定级概述是什么621、城镇土地等级体系;
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方法(1、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2、级差收益测算评定法
3、地价分区定级法)房屋调查的内容:房屋的权属(权利人、权属来源、产权性质、产别、墙体归属、房屋权属界线草图)、房屋的位置(房屋的坐落、所在层次)、房屋的数量(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共有面积、产权面积、宗地内的总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质量(层数、建筑结构、建成年份)、和利用状况。
地籍控制测量与地形控制测量的区别:地形控制网点一般只用于测绘地形图,而地籍控制网点不但要满足 测绘地籍图的需要,还要以厘米级的精度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的需求。因此,地籍控制测量除具有一般地形控制测量的特点之外,在质和量上又有别于地形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地籍控制测量的布网方法:80
地籍控制点点之记:一般来说,就是用图示和文字描述控制点与四周地形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点位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文件。
1956年黄海高程系H=72.289m,1985年起算高程为H、72.260m
控制网略图:在一张标准计算用纸上,选择适当的比例尺,控制点的坐标值直接展绘纸上,然后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线形地线条画出各等级的网形。
84坐标系:凡是用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和空间目标的位置所采用的参考系都称为坐标系。
与地籍测量密切相关的坐标系有大地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
界址测量精度95: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3-5)cm在日本则分为6个等级。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
极坐标法:是测定界址点坐标最常用的方法
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分别在两个测站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距离交会法:从两个已知点分别量出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以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方法。
勘界测绘的内容:界桩的埋设与测定,边界线的标绘,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的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的编纂和印制。
勘界测绘的流程:主要分为准备工作、野外测量和调绘、内业成果整理、质量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地籍图的概念: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称地籍图。
在地籍图集合中,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地籍图的分幅:矩形、梯形11
1地籍图内容的基本要求:
1、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
2、有必须的数学要素;
3、必须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特别是与地籍有关的地物要素应与以表示;
4、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便于根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
1、地籍要素;(1、界址
2、地籍要素编号;
3、土地坐落;
4、土地权属主名称。)
2、地物要素;
3、数学要素。
宗地图的概念: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他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鉴。宗地图的内容:
1、所在图符号、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宗地号、界址点号、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
2、用地面积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
3、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
4、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
5、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6、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力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日期、制图日期;
7、指北方向和比例尺;
8、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房产图可分为:分幅房产平面图、分宗房产平面图和分户房产平面图。
分宗图的测绘:是分幅图的局部图件,是绘制房产权证附图的基本图。
土地面积测算方法有两种:解析法面积测算和图解法面积测算。
平差原则:土地面积平差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测算,块块检核,逐级按比例平差”的原则,即分级控制,分级测算,分级平差。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地籍变更的内容:主要是宗地信息的变更,包括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和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
变更界址测量:包括更改界址和不更改界址两种测量。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1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2可使实地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的检查、,补置、更正3使地籍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4逐步消除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5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特点:1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2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3变更同步、手续连续4任务紧急。
地籍变更的内容:主要是宗地信息的变更,包括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和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
数字地籍测量的概念: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在外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及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
数字地籍测量的模式:1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3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4、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5 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2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3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
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与模拟测图比,数字地籍测量具有明显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程
1、自动化程度高2精度高3现势性高4整体性强5适用性强
第四篇:地籍测量 - 副本
(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内容:地籍控制测量;界线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测算;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土地权属的确认(确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权属状况的认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性质、类别、权属主及其身份、土地位置等的认定。土地划分:是指为满足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所确定的地块所属地域上的空间层次。地块:地理空间上连续成片,按某种同类属性的标准不能在细分的一块土地,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房产测量(房产调查):是指采集房屋及其用地的有关信息。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与利用、房地产交易、征收税(费),以及为城镇的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和基础资料,是测量技术与房地产管理业务相结合的测量工作。房产调查分为房屋用地调查和房屋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为概查和详查两种。房产变更测量:是指房屋发生买卖、交换、继承、新建、拆除等涉及权属调查和面积变化而进行的更新测量。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土地分割测量:(也称土地划分测量)是一种确定新的地块边界的测量作业。房产图:是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基础图件资料,分为分幅图、图解法面积测算:从图纸上测算面积的方法。包括:几何光电求积法、电算法等。地籍控制测量:是掌握、支配,使不超出一定范围,按测量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 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更调查及相关的测量工作。勘界测绘: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是在变更界址点调查过程中为确定变更后的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界址鉴定:依据地籍资料,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的测地籍的功能:①地理性功能 ②经济功能 ③产权保护功能 ④土地利用管理功能 ⑤决策功能 ⑥管理功能 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①文件确认 ②惯用确认 ③协商确认 ④仲裁确认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①土地自然分类体系 ②土地评价分类体系 ③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则: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①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全面调查的原则 ③一查多用的原则 ④运用科学的方法 ⑤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核心)⑥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技术流程:
⑴航空摄影、像片控制测量 ⑵已有资料的数据库建立 ⑶图形叠加、分析、正射影像输出 ⑷外业地类调绘、权属调查 ⑸内业修侧、编辑 ⑹图形回放、检查 ⑺图形精编、面积计算和记总 ⑻坡向图制作和坡度、坡向数据库建立 ⑼编写各项技术报告、说明书、成果资料等 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输出 ⑾成果资料建档 ⑿检查、验收
房产测量的任务(目的): 主要是通过测量和调查工作,来搞清房产产权的归属、,线和面积,房屋的分布,坐落位置,建筑物的结构,权属和建成年份,以及房屋用地及房屋的用途等基础资料。房产测量的作用:①规划和管理方面的作用 ②财政税收方面的作用 ③法律方面的作用 房产变更测量的程序: 房产变更信息的采集和分类 ②房产变更的实地调查(自然状况(现状)调查;权属调查)③变更测量应根据现有变更资料,确定变更范围 房产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制度:一级检查为作业组过程检查,二级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和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几个方面?方法?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种。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施测。
在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原则: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由什么决定? 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地籍控制测量常用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俗称地理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高程系 地籍图的分类: 按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按城乡地域的差别可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按成图方法不同可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按图幅形式可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地籍岛图。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原则):①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 ②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有三种:①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 ②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 ③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 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①自动化程度高 ②精度高 ③现势性强 ④整体性强 ⑤适用性强 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输出地籍的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 地籍调查的内容:①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以财政为目的对土地只需调查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土地权利状况,即纳税人的情况,包括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等;二是计算赋税的依据,即需要纳税的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等级等。②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以产权保护为目的的产权地籍,除了为税收服务之外,还要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督提供证明材料。③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 勘界测绘的内容:1.界桩的埋设和测定2.边界线的标会3.4.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 地籍调查的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如何确认土地权属:1.农村地区(含城市郊区)土地所有1)单位用地红线图2)房地产使用证3)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4)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5)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6)城市住宅用地确权的文件 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拟定调查计划,物质方面准备,调发放通知书,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实地调查,资料整理。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1)土地的权属状况(2)土地的位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3.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和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最新数据内容:
1.2.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3.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4.调查、总结、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5.查清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的各级行政范围界限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 外业调绘与补测 第三阶段:内业转绘 第四阶段:成果检查验收 房屋调查的内容:房屋的权属、房屋的位置、房屋的质量、应分摊共有面积的特点:1.产权是共有的2.应分摊共有面无界的4.从理论上讲任何建筑物都有使用面积和共有面积,实际上无共有面积的建筑物是极少的,仅限于只有一层的建筑物。房产要素测量包括:1.房屋用地界址测量2.行政境界测量4.相关陆地交通、水域测量和其他相关地物测量 房产测量成果检查与验收的制度:实行两级检查(施工单土地面积测算原则: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层层控制,分级测算,块块检核,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的,有两个参考面为起 土地权属界址点方法:解析法、图解法(极坐标法、交会 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1.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2.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意义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种地物或地貌3.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4在土地表面下的各种管线及构筑物5.地面上的管线只表示重要的6.界址点、控制点等点要素7.注记部分8.标识符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1.地籍要素(界址、地籍要素编号、2.地物要素3.数学要素 宗地图与分幅地籍图的关系:1.宗地图上要绘出本宗地的2.宗地图和分幅地籍图都是地籍图的组成部分,是宗地现状的直观描述3.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分幅地籍图是以地图的标准分幅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4.宗地图与地籍图的内容必须统一 地籍图的精度:包括绘制精度和基本精度。1.它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是地籍资料的一3.其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相似关系4.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5.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方便地对其进行管理 宗地图的作用:1.宗地图是土地证上的附图,它通过具有法使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的使用或拥有有可靠的法律保证,宗地草图却不能做到这一点2.宗地图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比宗地草图更能说明问题3.在变更地籍测绘中,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核与修改,可以较快的完成地块的分割与合并等工作,直观的反应宗地变更的相互关系,便于日常地籍管理。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测图软件3.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4.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5.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数字地籍测量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功能、数据输入整饰功能、数据的输出功能。地籍信息编码的原则:科学性和系统性、适用性和开放性、地籍信息编码的内容:行政系列、图件系列、符号系列、数据处理软件通常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GPS卫星星座的构成与现状、2.地面监控部分(监测站、主控站、注入站)3.用户设备部分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①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②补置、更正③使地籍资料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④逐步消除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⑤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特点:1.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3.变更同步,手续连续4.任务紧急恢复界址点的放样方法一般有直角坐标系、极坐标法、角实际作业时包括的工作1.已知长度直线的放样(界址点与界址点间的距离;界址点与周围相邻明显地物点间的距离;界址点与邻近控制点间的距离)2.已知角度的放样 日常地籍测量的内容:界桩放点、界址点测量、制作宗地房屋调查、建设工程验线、竣工验收测量。主要包括:变更土地登记、土地统计 鉴定测量的作业程序:1.准备工作(调用地籍原图、表、与理论值比较是否相符;复制鉴定附近的宗地界线;精确量定复制部分界线长度。)2.实地施测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前应准备的资料:1.变更土地登记或3.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包括宗地草图4.有关界址点坐标5.必要的变更数据的准备6.变更地籍调查表7.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成果8.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第五篇:地籍测量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现代地籍(多用途地籍),其含义是什么?
现代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含义:
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是国家行为,具有国家功利性
2、地籍的核心是土地权属:即地籍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述
3、地籍是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以地块为基础 描述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4、地籍要记载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是区分土地分类的重要标志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描述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2.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大基本问题?
1、土地及其附着物是“谁的”:法律关系
2、土地及其附着物在“哪里”:空间位置
3、土地及其附着物有“多少”:数量
4、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取得、建造发生在“什么时候”:时态性问题
5、“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6、土地及其附着物“怎么样”:怎样取得权利、怎样利用、目前状况如何等 3.试述现代地籍的功能。
1)地理性功能:提供地块空间关系的能力。2)经济功能:为土地征税、出让、转让等经济活动提供资料3)产权保护功能:具有法律性,可保护权益,避免纠纷。4)土地利用管理功能: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5)决策功能: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依据。6)管理功能:为公安、消防、邮政、水土保持等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和管理提供服务。4.试述地籍的分类及概念
1、按地籍的演变过程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法律地籍)、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
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类(初始地籍、日常地籍)
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现代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5.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目的:搜集土地的基本信息,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内容:税收地籍调查,产权地籍调查,多用途地籍调查
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6.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勘测,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7.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含义: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绘制地籍图、宗地面积量算、绘制宗地图。8.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界址,地籍要素编号,土地坐落,土地权属主名称。9.地籍测量结束后应上交哪些资料?
宗地图,地籍图,面积计算资料(包括界址点坐标),利用资料(没有利用则不需要),外业的控制点观测手簿,界址点观测手簿(如果没出外业也不需要),还有地籍测量任务委托书,定界草图
10.和其他基础测绘相比较,地籍测量有哪些特点?
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③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④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⑤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⑥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⑦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第二章:土地权属调查
1.试述我国土地权属的性质及其确权单位。
土地权属(简称地权):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土地权属确认(简称确权):是指依照法律,由当地政府授权,在土地管理部门的主持下,由权属主(或授权指界人)、相邻土地权属主(授权指界人)、地籍调查员和其他必要人员共同对土地权属的确认。
2.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有哪几种?
(1)文件确认:根据权属主出示被法律认可的文件确权,是 城市确权的主要手段。
(2)惯用确认 :对若干年来一直没有争议的土地边界进行认定的方法(遵守实事求是四邻认可的原则),用于农村或城郊。(3)协商确认 :在文件不详、认识不一时,应协商确认。(4)仲裁确认:在协商不定时,有土地部门裁决。3.简述地块的概念和划分原则。
概念: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原则:根据不同目的确定“同类属性”的含义 4.简述宗地的概念和划分原则。
宗地:被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原则: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5.试述边界系统的组成及其概念。
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限存在形式,由普通边界和法律边界组成。普通边界:主要依靠自然的或人造的边界因素,依据各地的普通规则,但没有精确地边界数据,或由边界数据但没有法律手续固定下来的边界。法律边界:指对人造的或自然地边界要素进行精确地测量,获取测量数据,通过法律程序给予承认,并在实地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边界。
6.试述土地权属界址的组成及其概念
土地权属界址(简称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土地权属界址线是指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或称宗地的边界线。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界标是指在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7.简述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和基本程序。
内容:
1、土地的权属状况,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土地使用期限等。
2、土地的位置,包括土地的坐落、界址、四至关系等。
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限,包括行政村界限、村民小组界限、乡镇界限、区界线以及相关的地理名称等。
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徒弟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程序:拟定调查计划,物质方面准备,调查底图的选择,街道和街坊的划分,发放通知书,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实地调查,资料整理。8.土地权属调查中,违约指界如何处理?
如一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以另一方指定的界址线为准确定;如双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由调查员依据有关图件和文件,结合实地现状决定;确定界址线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的业主,并在用地现场公告,如有异议的,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重新确界申请,并负责重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自动生效。9.土地权属界线的如何审查与调处?
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要将实地标绘的界线与权源证明文件上记载的界线相对照。若两者一致,则可认为调查结束;否则需查明原因,是具体情况作进一步处理。对集体土地,若其四邻对界线无异议并签字盖章,则调查结束。10.土地权属界线的争议如何调查处理?
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调查人员填写《土地争议原由书》一式五份,权属双方各执一份,市、县(区)、乡(镇、街道)各一份。调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际使用的界线,或争议地块的中心线,或权属双方协商的临时界线作为现状界线,并用红色虚线将其标注在提供市、区的《土地争议原由书》和航片(或地形图)上。争议未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不得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11.简述界址调查的指界方法。
现场指界,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指界人亲自到现场共同指界。由单位法人代表指界,则出示法人代表证明。当法人代表不能亲自出席指界时,应由委托的代理人指界,并出示委托书和身份证明。由多个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并出示委托书和身份证明。
12.什么是飞地、间隙地、争议地?
争议地:有争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权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地块。
间隙地: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
飞地: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这些地块均实行单独分宗。第三章:地籍控制测量
1.什么是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是什么?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大小、测区内已有控制点的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照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原则: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2.为什么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比例尺的无关? 地形图控制点的精度一般用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来要求(地形图根控制点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1mm×比例尺分母M)。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地具体的数值来标定,而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一般情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他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如果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能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要求,则也可满足测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3.地籍控制测量常用的坐标系有哪些?
参心坐标系:以参考椭球为基准的坐标系。总地球椭球:在确定椭球参数时能使它在全球范围内与大地体最密合的地球椭球。
地心坐标系:以总地球椭球为基准的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系):在球面上,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经、纬度表示,某点的经、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4.什么是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参考面和基准面是什么?
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系):在球面上,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经、纬度表示,某点的经、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
5.什么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特点?如何解决分带投影后带与带不连续的问题? 1)坐标系的建立 原点: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 x 轴:理论上中央子午线的投影 y 轴:赤道的投影。x 坐标是点至赤道的距离; y 坐标是点至中央子午线的距离,有 正有负 特点:(1)投影后角度不变,即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
(2)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条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 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变形越大;(3)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抵偿带坐标系又称任意带坐标系。其实质是选择一条适当的子午线做为高斯投影的中央子午线,使投影改正数与高程归化改正数相互抵偿,从而使长度变形满足要 6.地籍控制测量中,为什么要埋石?控制点的密度是如何确定的? 地籍控制点若需要作为永久性保存的就必须在地上埋设标石
密度:1)城镇建城区:100-2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2)城镇稀疏建筑区:200-4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3)城镇郊区:400-500m布设一级地籍控制。7.什么是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试述其作用。
点之记是用图示和文字描述控制点位与四周地形和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点位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文件。(为了方便今后应用控制点的寻找)
控制网略图:是在一张标准计算用纸(方格纸)上,选择适当的比例尺(能将整个测区画在其内为原则),按控制点得坐标值直接展绘纸上,然后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线形的线条画出各等级的网形。作用:更好的了解整个测区地籍控制网点分布情况,检查控制网布网的合理性和控制点分布情况。
8.独立平面坐标系的确定方法
①起始点坐标的确定:在图上量取起始点平面坐标,假定坐标法,采用交会或插点的方法确定原点坐标。
②起始方位角的确定:方位角的确定方法:量算方位角。磁方位角计算法。9.简述在工作实践中提高支导线精度的方法? 闭合导线法,利用高大建筑物检核,双观测法。10.使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有哪些优点?
①有利于地籍成果的通用性,便于成果共享,使地籍测量不仅能为地籍管理奠定基础,而且能为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土地整理、管道建设等多用途提供服务。
②统一坐标系有利于图幅正规分幅、图幅拼接、接合、使用和各种比例尺图幅的编绘。③有利于土地、规划、房地产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快地籍测量的进度,提高效益和节省经费。
11.面积小于25km2的城镇,如果不具备与国家控制网点的联测条件,如何建立独立坐标系? 第四章:界址点测量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要实测土地权属界址点的坐标?(实测土地权属界址点的坐标的作用?)答: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
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它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
2.制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依据和我国对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 界址点的精度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要,以及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决定,3.简述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方法。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
解析法是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图解法是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第五章:地籍图的测绘
1.什么是地籍图?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地籍图有哪些?
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2.试述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和我国的地籍图比例尺系列。
依据: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地籍图的测量方法。
城镇:1:500、1:1000基本、1:2000农村:1:5000、1:1万基本、1:2.5万、1:5万 3.简述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要素、地物要素、数学要素 4.比较宗地图与宗地草图。宗地草图:权属调查中经实地勘丈绘制的宗地图,其比例尺是概略的,但勘丈尺寸是精确的。宗地草图注记实地界址点间距,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间的关系距离。作用:地籍测量时确定界址点位置,检核实测界址点的测量粗差,地籍管理的资料 宗地图: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图件。宗地图与地籍图表示的内容统一,通常作为土地使用证的附图和地籍分宗档案的附图,具有法律效力。5.简述编绘法成图的作业步骤。
①首先选用符合地籍测量精度要求的地形图、影像平面图作为编绘底图。②利用原图复制成二底图。
③外业调绘工作可在该测区已有地形图上进行,按地籍测量外业调绘的要求执行。外业调绘时,对测区的地物的变化情况加以标注,以便制定修测、补测的计划。④补测工作在二底图上执行。⑤外业调绘与补测工作结束后,将调绘结果转绘到二底图上,并加注地籍要素的编号与注记,然后进行必要的整饰、着墨,制作成地籍图的工作地图。
⑥在工作地图上,采用薄膜透绘方法,将地籍图所必须的地籍和地形要素透绘出来,舍去地籍图上不需要的部分。
8.分幅地籍图的测制方法有哪些?
平板仪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绘编法成图,全野外数字测图 第六章:土地面积量算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解析法面积量算?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根据实测的数值计算面积的方法。坐标法,几何要素计算法 2.什么是图解法面积量算?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从图上测算面积的方法。坐标法、几何要素计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光电求积法
3.土地面积量算有哪几项改正?何时需要改正?
1、宗地面积应是地表的平面面积:因为地表是一个极不规则的曲面,坡度、形状千变万化,数字模型很难建立,取特征点测定三维坐标,工作量太大。即使计算出这种所谓的“实际面积”也意义不大,因为地表受自然、人为的影响没有固定值。如果理解成平面面积,那么不论实际如何变化,而平面面积总是不变的,且土地发证、税收以此为据,群众容易接受,也便于实际检查
2、关于图上量算的面积:图上量算的面积当然是平面面积,但要搞清是什么平面上的面积,这主要看量算面积用的是什么图。在正规分幅图上量算的面积应是高斯投影平面上的面积,如果是测区一般平面图,可以理解为地面平面面积。关于解析法计算的土地面积
解析法计算的土地面积,要看原始数据的情况。在坐标解析法中,如果界址点坐标是大地坐标值,应是高斯投影平面上的面积,如果是测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可以理解为地面平面面积。
几何图形解析法是用实际勘丈值计算的面积,无疑是地面平面面积。4.土地面积量算与平差的原则是什么?
遵循“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以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按图幅分级测算,依面积大小比例平差的原则。
5.试述只有一个权利人的宗地应计算土地面积的项目和关系。
用地面积,即宗地面积、基底面积,即建筑占地面积、其他面积,指宗地内基底面积以外的面积。关系:用地面积=基底面积+其他面积
6.试述共有使用权宗地应计算土地面积的项目和关系。
共有使用权面积,即宗地总面积。权利人用地面积,即各权利人应拥有的面积。分摊基底面积,即各权利人应分摊到的基底面积。分摊共用面积,即各权利人应分摊到的除基底面积以外的其他面积。其他面积,如自购花园面积等
关系:权利人用地面积=分摊基底面积+分摊共用面积 +权利人的其他面积 第七章: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试述其作用和特点。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信息的变更调查。
作用(1)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2)可使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的检查、补置、更正;(3)使地籍资料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4)逐步消除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5)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2、特点(1)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2)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3)变更同步、手续连续,进行了变更测量后,与本宗地有关的 表、卡、册、证、图均需进行变更;(4)任务繁重、时间紧急。使用者提出变更申请后,即需进行权属调查和变更测量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2.宗地信息的变更中,哪些情况需要更改宗地的边界信息?
①征用集体土地;②划拨国有土地;③土地分割与合并;④土地权属界址调整; ⑤城市改造拆迁;⑥土地整理后的宗地重划;⑦因自然作用改变了宗地边界。3.宗地信息的变更中,哪些情况不需要更改宗地的边界信息?
①继承、交换土地使用权;②收回国有土地;③违法宗地处理后的变更;
④宗地内新建、改扩建等;⑤宗地出让、转让、抵押、出租等话动时的复核性调查;
⑥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⑦精确测量宗地的面积;⑧土地权利人、土地类别、土地等级的变更;⑨行政名称、宗地号等的变更。
4.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前,主要应准备哪些资料? ①变更土地登记申靖书;②原有地籍图的复制件.③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包括宗地草图);④有关界址点坐标;⑤必要的变更数据的准备,如宗地分割时放样元素的计算;⑥变更地籍调查表;⑦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的成果,如坐标、点的标记或点位说明、控制点网图;⑧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5.恢复界址点的放样方法主要有哪些?实际作业时,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以上方法都可以归结为已知直线的放样和已知角度的放样。
1.已知长度直线的放样,这里的已知长度是指界址点与周围各类点间的距离,具体情况如下: 1)界址点与界址点间的距离。(2)界址点与周围相邻明显地物点的距离。3)界址点与邻近控制点间的距离。
这些已知长度可以通过坐标反算得到,也可以从宗地草图或宗地图上得到,并且这些距离都是水平距离。
在地面上,可以用测距仪或鉴定过的钢尺量出已知直线的长度,并且在作业过程中考虑仪器设备的系统误差,从而使放样更加精确。
2.已知角度的放样,已知角度通常都是水平角。在界址点放样工作中,如用极坐标法或角度交会法放样,才需计算出已知角度,此时已知角度一般是指界址点和控制点连线与控制点和定向点之间连线的夹角。
把经纬仪架设在测站上,瞄准定向方向并使经纬仪水平度盘读数置零,然后顺时针转动经纬仪,使水平度盘度数等于坐标反算的方位角之差,移动目标,使经纬仪十字丝中心与目标重合,并使其距离为坐标反算距离,即可得到界址点位置 6.什么是界址点的鉴定?试述鉴定测量的作业程序。
界址鉴定是指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的测量工作。(1)依据复制图上的控制点或明确界址点位,并判定图与实地相符后在该点安置仪器测量。(2)如找到的控制点或明确界址点距鉴定现场太远,应按正规方法补测导线以适应鉴定测量的需要。(3)点位测设时,将要鉴定的界址点的复制图上位置测设于实地,并用鉴定测量结果计算面积,核对无误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备案。第八章:数字地籍测量
1.什么是数字地籍测量?试述其作业流程。数字地籍测量实质上是一种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表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流程: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处理与成图、数据输出
2.数字地籍测量中,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有哪几种?
数字测记法(野外采集室内成图)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电子平板法,数字化法(内业扫描数字化),航片量测法(数字摄影测量模式)3.什么是数字地籍测绘系统?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以计算机为核心,在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及其属性进行采集、输入、编 辑、成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4.简述数字地籍测量的优点。
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表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现实性强、整体性强、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