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海口实验站科研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20:5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度海口实验站科研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度海口实验站科研工作总结》。

第一篇:2009年度海口实验站科研工作总结

海口实验站2009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2009年是海口实验站的科研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科研项目、论文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这些成绩不是很大,但是对于海口实验站是巨大的突破。

海口实验站在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当中,海口实验站的领导和职工尽心尽职,为海口实验站的事业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站领导带领下,海口实验站全体员工克服由于办公环境差所造成的不便,在科研项目申报、项目执行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较有成效的业绩。下面对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一、2009年科研项目获批和执行情况

海口实验站2009年获得科研申报获批项目6项。

其中两项为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分别为:

1、名称:香蕉生产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来源:生物所开放性合作项目;项目经费:30万元;

2、名称:尖镰孢菌与香蕉根系互作的分子机制;项目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开放性合作项目;项目经费:20万元。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名称分别为:海南省香蕉病毒病害调查及病原株系鉴定;香蕉花降血糖因子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研究;以GFP作为示踪物研究香蕉尖镰孢菌侵染香蕉根系的过程。

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1项:香蕉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示范。项目执行情况:按照项目年度计划的要求,分别在乐东、海口、澄迈等地布置了香蕉体细胞杂交研究、香蕉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海南香蕉病毒病害调查及其发病规律研究、利用内生细菌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研究、香蕉茎叶有机肥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香蕉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等的相关实验,目前实验正在进行中。其他项目也在进行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

二、2010科研项目获批情况

2010年度海口实验站申报科研项目获批5项目,其中国家“948”项目2项目,南亚热作专项1项,南亚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项,科研经费达200多万元。这些项目的获批为海口实验站开展明年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为:

(一)国家“948”项目2项

1、项目名称:香蕉纤维清洁脱胶及工艺品制作关键技术引进 拟引进的香蕉纤维酶法脱胶技术系属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生物技术部的Parukuttyamma Prema教授所有。Parukuttyamma Prema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生物生物化学和发酵工程。

2、项目名称:香蕉分子育种关键技术引进 项目内容:引进技术包括两方面:

1)香蕉分子育种技术:香蕉悬浮细胞培养技术(包括外植体取材部位、不同阶段的培养基配方、培养时间、体胚的诱导等)、香蕉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包括材料的基因型、取材部位、酶制剂的选择、PH值、渗透压、看护细胞选择、细胞融合等)、遗传转化技术(包括不同的转化方法、受体材料、农杆菌浓度、浸染时间、质粒、载体的构建、启动子的选择、电击方法等)。

2)功能基因:

Replicase-associated protein(Rep)gene,复制酶蛋白基因。

(二)南亚热作专项1项

该项目选址在海南省北部香蕉主产区,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的发展目标及任务要求,建设的香蕉标准化示范园区地址选择在儋州市、文昌市。本项目中儋州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50亩,文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00亩(该示范区土地所有权隶属我单位),总共建设标准化基示范园250亩。儋州标准化示范园主要以香蕉花果综合养护技术和节水节肥技术为主、文昌标准化示范园区主要以节水节肥技术为主。因地制宜安装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系统,与前期本单位的研究的部分项目相互配套,制定严格的护花护果农事措施。预计项目实施5年间示范带动2000亩以上,辐射推广面积达到2万亩,培训专业技术、生产、推广人员500人次以上。通过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让蕉农真正体会到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对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实效,并且还可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及蕉农标准化生产意识及现代香蕉生产技术的水平。

(三)南亚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项

1、项目名称:香蕉糖代谢对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作用的研究。

项目内容:通过了解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各组织中糖积累、芳香物质、色素含量和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探讨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内部成分及其主要代谢酶、维生素C、芳香物质、矿质元素等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并通过分子水平的研究,为调控香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2、项目名称:基因体外调控调节香蕉采后成熟和品质的研究

项目内容:本项目是针对从香蕉中克隆到的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 GAD,命名为MaGAD1)和柠檬酸合成酶(Glyoxysomal citrate synthase,GCS,命名为MaGCS)基因,研究其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理,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两个方面:

1、采用乙烯、1-MCP等方式处理香蕉果实,研究该基因在各处理后的表达方式。

2、体外调控谷氨酸脱羧酶和柠檬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研究它们与果实成熟和品质形成的关系,初步建立不同于乙烯利的香蕉保鲜新方法。

三、2009年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情况

海口实验站2009年修缮购置项目情况:

2009年执行两项获批的科研条件平台建设项目:香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修缮改造,(文昌)香蕉产业技术集成与创新基地基础设施改造。这两个项目正在顺利进行当中,预计2009年底完工,将大大改善海口实验站的科研办公条件。

四、科技推广与服务“三农”情况

认真落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提出的,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南中部六市县农民增收的精神,同时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服务 “三农”为目标,海口实验站承担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农技推广与体系建设(组织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和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子项目,项目实施后组织热带作物各领域的专家开展农业科技下乡及培训工作,工作还与抢灾救灾相结合(台风危害)。在本年度的服务 “三农”工作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000余人,发放科技资料8000余册,服务覆盖海南14个市县,将为后续的服务“三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科技管理

由于海口实验站的历史原因,科研方面的工作基本没有,缺乏在科研管理方面的经验。但是海口实验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认真学习、借鉴和吸取其它科研单位在科研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为海口实验站的发展和转型奠定扎实的管理基础。

2009年海口实验站多次派出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等,主要参加了香蕉枯萎病致病机理及防控策略学术研讨会、部分垦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研讨会、北京精准农业考察、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技术培训会、香蕉产业调研工作、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申报培训、南京英语培训、云南产业调研等。这一年当中科技人员已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

六、存在问题

1、体制问题

目前海口实验站属于农业事业单位编制,与国家非营利性科研所相比,在人员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存在极大的限制,不能满足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2、缺少科研项目

因为体制的问题,缺少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撑,从而缺乏科研启动经费,无法按计划开展相关的科研活动。

3、实验室、科研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申请的科研办公场所、实验室改造、基地建设等相关经费还未到位,影响了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的进度。

4、科研队伍相对薄弱

由于海口实验站发展的历史原因,在人才队伍方面极不适宜单位发展的需要,急需引进相关的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引进。

七、2010年工作计划

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的发展目标,以香蕉产业发展为主线,加强我站科技基础设施和仪器装备建设,积极参与项目申报,争取以科研项目带动单位发展,以单位发展引导香蕉产业提升。构建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研创新体系和实验体系,引领、支撑和服务香蕉产业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全面提高海口实验站科研自主创新能力,为香蕉产业提供原始创新技术平台、提供重大技术研发平台、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供对外交流、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技术平台,促进我国香蕉产业的升级。

根据总体发展目标,2010年工作计划:

1、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重点抓好香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文昌)香蕉产业技术集成与创新基地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的建设和完善,加大仪器设备及相关设施的投入力度,为下一步海口实验站的发展和转型做好铺垫。

2、科研项目申报

海口实验站努力克服由于机制原因,做好科研项目申报储备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支持,并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亚热作专项、海南省基金、院基金、基本业务费等项目的申报工作。根据香蕉产业存在中的问题和单位情况,我们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认真撰写对我国香蕉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针对香蕉产业目前存在的一些与政府职能有关问题,为政府部门提供建设性意见,而与产业相关科研问题,为我们下一步的科研提供素材。

(2)进行芭蕉属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建立健全香蕉种质资源圃,并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与创新利用。

(3)加强与其它单位、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与推广香蕉加工等的先进技术。计划2010年与印度国家香蕉研究中心、印度Dorven公司、荷兰莱顿大学生物研究所、老挝、INIBAP和土耳其等国家进行在香蕉资源信息系统、次产品的开发利用、香蕉与病原物分子互作研究、香蕉种植技术培训、香蕉资源挖掘等方面的学习、交流与合作。

(4)加强对香蕉品质方面的研究,为我国香蕉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5)加强香蕉病害方面研究的申报,特别针对香蕉枯萎病方面的申报。(6)进行全国范围内香蕉新品种和技术方面的推广与培训。

3、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

科研队伍的合理发展是科研单位发展的核心,但是海口实验站目前科研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在学科带头人极少。未来海口实验站的科研事业发展需要更多高层次的科研人才,我们计划2010年引进9名硕士学位以上的相关人员引进。

4、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

主要是加强日常科研咨询、服务工作,加强对已立项项目的中期检查等管理工作等。其中加强科研人员之间学术交流,包括科研项目研究计划、进度等汇报工作,加强学术交流,使其制度化。

海口实验站科研办公室

2009.12

第二篇:海口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10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海口镇2011综治工作总结

2011海口镇政法、综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市政法委、市综治委的正确领导和镇直有关单位的配合支持下,我镇政法、综治工作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依法治国的方针,继续推进依法治镇的进程,以加强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做好了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现就有关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1、调整充实了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镇各镇直机关单位、村(居)年富力强的同志成立了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全镇综治工作会,传达上级综治会议文件精神和布置全镇综治工作。同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每半月召开一次治安形势会、每周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会、每季召开一次综治委会议和综治办会议),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认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对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治保会、村调解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充实。

2、建立健全和完善群防群治队伍和治安防范网络。成立了村两委主要领导负总责,有村民组长、党团员、治安联防积极分子为骨干的群防群治队伍和治安防范网络。同时,建立了村与村、组与之间的互动打击、联合防范的群防群治机制。落实村防范措施,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治安防范网络。

3、宣传到位,提高村民的知法、守法意识。我们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法律意识的高低。法律意识淡薄,就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治安问题。因此,我办加强了法制宣传工作。一是要求各村在醒目处书写永久性标语和临时性标语。二是在中小学校上法制课,以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4、全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调解工作,对调解工作常抓不懈,灵活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群众从法律渠道解决纠纷,并联合当地有威望群众共同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对每一起事件抓好抓实,实现了小事化了不出村,大事化小不出镇,维护了我镇的安定。全年共接待上访群众100余人,处理较大民事纠纷1起,调解成功率100%。

5、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为保障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由我们办公室牵头开展了2次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活动,极大的改善了学校及周边的环境。

二、深化安全防范,完善平安建设新机制

搞好平安建设,机制是重点。建设平安海口是一项综合工程,只有创新机制,才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居住在海口的群众才能具有充分的安全感,为此,我们从“四个坚持”入手,积极做好各种防范工作。

1、坚持发挥基层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做好事前防范和预警机制建设工作。在维护镇域稳定过程中,我镇始终以构筑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为重点,有基层信息员40名,不断健全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网队伍。全镇以村居为重点,单位为依托,联合派出所,每月一次对辖区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摸,实行“零报告”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做到领导重视、排查认真、信息畅通、职责分明、处置及时。我镇在全镇开展以“听民声、查民情、解民忧”为主题的镇村干部便民大走访活动,镇村百余名干部挨家挨户到群众家中“一看、二听、三议、四摸、五提、六解决”,即要求镇村干部入户后看群众的家庭生活情况;听群众自己谈去年的经营情况、生活状况;与群众代表议今年的打算、今年的种植计划和全村的发展规划;摸清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群众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村情,结合民意,针对当前重点工作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反馈,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制定解决

措施,逐步解决。通过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让广大群众为全镇发展建言献计,提意见建议。截至目前为止全镇共征集到城镇低保、集镇建设、医疗卫生、交通建设等等方面意见建议965条,需要镇村解决的绝大部分都已落实解决,不能解决的也都作了解释工作,适应于全镇发展的建议都已采用,真正实现了政府与群众的心与心的交流。通过活动不但紧密联系了干部群众,还排除了各类治安隐患,提升了公众安全感。在这项活动开展之后,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综治办、司法所、信访等有关单位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居民家中,扎实做好群众基层基础工作,及时收集、排摸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通过疏导、化解工作,使一些事态平息在萌芽阶段。一年来,我们共排查调处各项纠纷、矛盾56起,调解成功54起,成功率达96.4%以上。

2、坚持围绕加大宣传,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法制意识。我们以治安防范宣传、普法宣传、《条例》宣传、安全生产法宣传四项内容为宣传重点,积极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治安防范宣传中,我们通过黑板报、宣传单、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防范知识,提高居民自防能力。如派出所特别针对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部分群众迷信、贪小心理进行街头诈骗的情况,深入农村,开展现场警示教育,以提高居民的防范能力。在普法宣传过程中,采取了建立一块法制宣传园地、设立一只法律服务箱,赠送一本法律知识手册,举办一次法律咨询的“四个一”宣传形式,把法律知识宣传与法律援助有机结合了起来。在《条例》宣传过程中,我们通过“双教育、双规范”等活动,较好地营造了宣传氛围。

3、坚持做好“五类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保障辖区稳定安全。我们十分注重做好对劳教刑满归正人员、青少年犯罪等“五类人员”的帮教工作,在积极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尽可能为其提供生活上的援助,以促使其转化。目前对所有三年内刑释人员均全面开展了帮教。

三、加大基层防控建设,巩固平安建设新成果

创建平安海口,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的安全保障网是保证。今年,我们不断加大基层防控建设力度,从警务入村(居)建设、消防安全防范、流动人口管理、安全文明共建等方面入手,做到了“四个注重”。

1、注重警务入村(居)建设。我们突出发挥派出所这支主力军作用,派出所广大干警放弃大量业余休息时间,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勇于奋战的精神,结合各种专项整治工作,不断加大犯罪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各种违法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确保了辖区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2、注重安全生产防范。我们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针对乡镇公路总里程长,过往车辆较多的实际情况,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知识,加大了对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同时,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各种专项治理活动,严密制定紧急预案,并确保落实到位,有效保证了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

3、注重流动人口管理。外来人员管理比较困难,为此,镇党委、政府根据“健全组织,摸清底数,落实措施,多方配合、严格管理”的要求,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重点加强了工地和出租私房、集贸市场、用工单位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具体责任,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调查、登记、发证管理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到规范有序。

4、注重基层联动防控网建设。针对我镇的实际,派出所大力加强地区防控力量建设,共同建立了集人防、物防、技防和辖区单位群众自我防范为一体的基层防控网络。6个村(居)成功推行治安承包新机制。目前,全镇已组成了覆盖整个海口的防控网络,做到了综治政法工作人员,有群防队伍,专业防控力量和群防群治力量相互协调、形成互补,合力维护社会安定。

通过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海口的安全系数明显高,居民对

安全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打造“平安海口”已初见成效,全镇六个村(居)委会全部被德兴市综治委命名为“平安村居”,镇也向市综治委申报了“平安乡镇”。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还有历史原因等,社会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重新理清思路,把全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从群防群治的角度出发,做到“技防与人防结合,打击与防范并举”,进一步完善事前干预机制,进一步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以务实、创新的态度,为全镇的长治久安、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的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海口镇综治办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三篇:天童实验站实习报告

[天童实验站实习报告]

序5月20日清晨,我们踏上了去宁波的火车,在宁波的天童实验站我们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课程的学习,天童实验站实习报告。就在一天之前,王秀之老师对我们提出了期望,她说实习是个艰苦的过程,大学四年里也就只有这么一次宝贵的经历,对有的同学来说,这是一生都难得的经历,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才能掌握到实验的要领,体会实习的乐趣所在,在实习中有所收获。最初以为实习会是苦不堪言的,根本没有乐趣所言,然而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时会觉得累和苦,但心是雀跃的,就象是甜蜜的负担,我们欣然接受。行程篇俗话说入乡随俗,既然来到了天童森林国家公园,我们就应该对这里的地形,道路,森林中的植物,周边的人群有所了解,因此5月21日早上,在两位王老师简短的讲话后,我们一行人就随着王希华老师绕山一周,熟悉地形,其中自始至终贯穿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认识这里的常住居民当地生长的植物,在以后几天里,认植物的几乎成了我们睡前必修课,即使茶余饭后,三五好友也常聚在一起,以抢答游戏的形式来辨认植物,不失为劳逸结合,寓学于乐的好方法。当天下午,我们的分组实习就正式开始了。我们是第二组,跟随王希华老师进行植被生态学的实习。第一个内容就是学习最常用的野外植被调查、群落取样的方法­――样地记录(关于实验的具体过程将会在实验篇中进行详细介绍),这也正是应用和补充植物知识的好时机。拉样方的过程中,由于同学们对直线判定的主观误差,使得样方很难得确定,修整了多次才行将完成。在辨认植物时,我们常常有所犹豫,效率并不是很高,14个人调查一个20×20样地花了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在处理上面两个样方时,为了追求效率,我们分成两组同时进行,不料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却犯了王老师的大忌。当时不理解老师的做法,现在想来确有道理,我们既是去学习,不是完成任务,那么只有跟着老师手把手的认识植物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事实也证明了,我们这几个偷懒的人鉴别植物的能力确实不如由王老师亲自把关的几个人强。第二天上午虽说也是拉样方,但是并不同于昨天的简单学习和练手,而要学会分析解决植物在次生演替中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自我恢复这一问题,因此要对20×20样方中的所有种子植物采取每木调查法,对每个植株测量其高度和胸径,还要对其萌枝进行统计和测量,劳动力明显大了不少,但是通过第一天的学习,我们对一些常见植物,例如批针叶山矾、栲树、连蕊茶的辨识已经基本能掌握了,因此效率明显有提高,而且在每木调查中,对乔木幼苗的认识能力也有所提高,由于今天未到时间就完成了任务,王老师奖励性的带我们组去爬了一次防火道。呵呵,这是第一次爬传说中的防火道,虽然有点累,但是爬到铁架子时心里happy的不得了。下山时在李老师晚回了吃不到饭的恐吓下,我们一路飞奔,到达实验站,王场长居然还没开饭,其他同学均对我们汗颜&&我们对样方调查法才刚刚觉得开始上手时,就要进行组间的对换了,跟随严恩荣师兄和施加越师兄进行生物量测定实验的学习,简单说来就是砍大树挖小树。就在我们对砍树表示极端不理解时,严师兄说这种小小的牺牲是为了它们能更好的生长,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完成实验,不然再砍一棵生长十余年的大树代价是很大的。听罢,我们顿时觉得压力大了,不敢随便嬉戏玩笑了。砍树是施师兄和男生共同完成的,我们组的男生们虽说有些是首次用锯和斧,但稍加操练一下,似乎并不显得生疏,三两下就将一棵胸径三十几厘米的大树高位截肢了。女生们也不敢闲着,在测好相应指标后迅速开始给树理发,又是摘叶又是折枝,一棵冠幅3米的栲树不到一个半钟就变成了光杆司令。整个下午我都在担任记录和取样的工作,这才发现平时看似容易的工作真正做起来,要做好还是有难度,再也不敢看轻记录的工作了。整个下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有一包老枝的取样在混乱之中遗失了,想到严师兄的告诫,想到同学们这么辛苦的放倒一棵树,想到摘叶子是件很boring的事,我就觉得特别难过焦虑,竟忍不住哭了起来,幸好大家都没有放弃,终于在一个角落找到了当天的罪魁祸首,看到它好端端的躺在那里,我不由的破涕为笑了,这场**终于还是以喜剧收场,不过当时失态也确实让我事后挺难为情的。不知不觉第三天了,仍是砍树做生物量,有了昨天的教训,今天的我们显然是有备而去,选树、伐树、测量、分段、称干、摘叶、折枝,一切都进行的那么有条不紊,由于组织的好,不仅没有任何事故发生,大家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我也能忙里偷闲地学习如何用锯子,在师兄的帮助下,我竟然锯下了平生的第一节树干,那股激动劲真是不可言喻,迅速地就向组长邀功去了。上午砍树的兴奋劲和成就感一直延续到下午的挖根行动中。我们一共将6×3棵1m来高的灌木植物连根掘起。挖根其实是件很痛苦的事,一棵1m来高的灌木,其地下部分的根至少也有1m长,特别是石栎这种扎根很深的直根系植物,施师兄和张斌两个孔武有力的男生足足挖了一米多深的坑才把它的根完整的刨出来,张婷和小明两个女生也发挥了土拨鼠的精神,用手去刨周围的松土,给男生们减轻负担。至于我们这边也和一棵马银花较上了劲,最后不知谁一声令下我们用手挖吧,4、5个人立即趴下去,居然不到一会真的就刨出根部了,这十只爪子联合起来的威力还真不弱于一把铲子呢。在见识到土拨鼠的威力后,我们开始对当一只土拨鼠乐此不疲了,不一会儿,大家又一次以爪代铲的完整地刨出了另一棵马银花。就在大家斗志正高昂的时候,严师兄居然残酷的告诉我们要收工了,看看时间还不到两个小时啊!不过当天的下午的工作还没结束了,或许该说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还要给每棵树测量胸径、测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长,以及叶的重量,枝的重量,最繁的就是测量每条根的直径和长度了,往往一个主根周围会有很多侧根,我们也需要把每一个侧根的胸径和长度记录下来,来反映它整个地下部分的状况,这些工作也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问题百出。好不容易完成了这些工作,就该把每个根洗净,称净重了,洗根时觉得弥漫着一股人参的香味,忍不住凑到鼻子跟前猛的吸一下,真是令人神清气爽啊。当天晚上,我们组就和土壤组对换了仪器,因为我们的植被生态实习已经结束了,即将开始的是王秀之老师指导的土壤实习。首先要攻克的是如何用罗盘测坡度坡向,地质罗盘的南北方向和普通罗盘是相反的,常常会不小心将指北针读成指南针。要让小水泡对准中心也是很考练人的耐心和细心的,因此使用罗盘对我是个很大的折磨,但是将泡定位的成就感却让我对之乐此不疲。然后在实验站南方的一个自然断面上,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选址挖土壤剖面,如何分析和划分土壤剖面,如何判断不同剖面的土壤特征。在之后的三天中,我们上过防火道,下过水稻田,深入了叶家山的丛林,也拜访了酸枣沟的蚂蟥之家,我们一共挖了9个土壤剖面,取了9个剖面样地,挖了10斤的土样,整个天童山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的欢歌笑语以及我们挥汗如雨的铁证土壤剖面。虽然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工作,但地点不同,土壤的特点不同,每个人承担的工作不同,更重要的是每天的心情都是新的。经过三天的训练,每个人不仅掌握了野外样地调查的基本方法,也学会了如何防治蚂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互相帮助以及亲密无间的合作,实习报告《天童实验站实习报告》。实习的教学内容在第六天的上午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到了考察我们真功夫的时候了。第一关就是植物辨认的考试。考试的形式很简单,考场的布置也很简陋,就是沿着厨房大厅一周摆上15个凳子,每个凳子上有一种植物,一个大组15个人排队依次进入,从门边第一号凳子上的植物开始辨认,顺号辨认。不知是太冲动还是太自信,我居然是我们组第一个进去,虽说考试不是很正式,但考场纪律还是有的,不准交头接耳,也不准故意耽搁,刚进去时不免有点紧张,但看到自己熟悉的栲树和米槠后心就渐渐定下来了,但是看到自己陌生的植物时还是忍不住多逗留一会的,最懊恼的是最后一个植物,明明是米饭,我居然没有摸背面的倒刺,仅看了一眼就迅速写下了连蕊茶。。。不过幸好老师对我们手下留情,只需答对10个题仍是满分,所以当天也可以说的上是皆大欢喜啊。第二关就是要利用这些天所学的实习知识,每大组自选方向,在一天内交两篇小论文。俗话说三思而后行、磨刀不误砍柴工,要确定一个有意义、有创新、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个下午全组人员都在思考在讨论,讨论是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大家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讨论的比较激烈的时候也难免会有一些争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团体性。终于在讨论比较了三个方案以后,在王希华老师的指点下,我们确定了太白山区五种植被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这一方案。然后向王希波师兄请教了解太白山的地形和植被情况,确定野外实习的工具和注意事项,因为山上随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做好充分准备,组里的几个男生也都做好了为女生赴汤蹈火的准备。这天大家都睡的比较早,一切都为了第二天爬太白准备。第二天,在检查了仪器和粮水储备以后,在其他同学的目送下,我们一行十四个人分成两组开始了我们的太白之行,我们小组是从酸枣沟沿着当中一条河谷垂直上行至太白山顶,第二小组则是沿着旅游道到防火墙再沿山脊线至太白山雷达站,临行前大家约定要殊途同归。在酸枣沟无非又是一场人蟥交战,但是我们志不在酸枣沟,于是一路小跑快速通过了酸枣沟直达太白山脚下。大家修整一下,排好阵形,一个男生在前开路,一个男生在中间保护,另一个男生在最后收尾,我们七个人就浩浩荡荡上山了,据说今天气温达到39oc,但是在树林里穿行,感觉不到一丝暑意,而且由于前两天的降雨,河谷里水流潺潺,听到水欢快流动的声音,我们的心也觉得轻松了,疲意渐消。我们专心的赶着路,突然走在第一个的男生说:马上就到了,已经看到阳光了真的,看到一缕耀眼的眼光了,山顶就在前面50m不到了,大家一下兴奋起来,有人开始一边气喘吁吁一边说大话了:这么快就到了,咱还没爬够呢!就在我们见到山顶时,我们也见到了刚到达的第二小组。同时出发,同时到达,这就是默契。午餐在山上度过的,在一棵枯树干上,在马路和树蚁的陪伴下,我们享用了一顿有主食有点心有饮料有水果的奇妙野餐。酒足饭饱之后,大家又开工了,一直到下午四点,我们才结束最后一个样方,因为对地形不是很熟悉,拉样方时遇到了很多阻碍,但是最后都克服了,只是花了不少时间,在山上待的太久,让老师同学们都颇担心的。实验部分是完成了,但是论文还未成形,而第二天下午又要进行论文的小答辩,所以当天晚上,两位记录的同学仍不得歇息,在短时记忆还来不及消失前整理数据,以求准确真实性。很快就到了最后检验的时刻,就在实验站旁的大栲树下,我们围成一圈,两位王老师是主审人,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也都是评定人。既是答辩,自然少不了一番唇枪舌战的,但是贵在思考,贵在敢于置疑,贵在发现问题,贵在踊跃讨论,贵在巧妙回答。有的同学做的论文立意很新,有的意义重大,有的构思巧妙,有的方法独到,有的劳动量大,总之各有长处,各有千秋,而且通过讨论以后,各组同学都不同程度的找到了论文需要改进的地方,或从质疑中找到了新的突破点,我们都觉得获益菲浅。除了最后的论文,所有的实习任务基本完成了,同学们终于可以放轻松,好好娱乐咯。此时在天童的实习也到了最后一天,大家的开心和兴奋里都掺着一种异样的伤感和离别的愁绪。整个晚上我们尽情地释放着体内激荡的青春和活力,在自然与都市的狭逢里我们不醉无归。实验报告篇本篇包含了三个实验报告,分别为:样地调查实验,生物量测定实验,土壤实验。报告的重点并非重述实验程序和结果,而是我具体从实验中学到了的知识和方法,以及若干体会。

(一)样地调查实验一个样地(sample stand)的三项要求包括:1. 样地的大小应包括属于植物群落的全部种类,即群落的最小面积,是根据种-面积曲线的拐点来确定。2. 样地范围内可能确定的生境应是一致的。3. 植被应尽可能是同质的,这一点十分重要。例如,样地内不应有大的林窗,或者不应是一个种在样地的半边占优势,而另一种则是在另一边占优势。样地的面积首先根据种-面积曲线确定,最小面积是在取样面积的最初激升的曲线变成几乎水平的地方。这不是一个精确无误的界限,因此,确定一个稍大一些面积的样方是合理的。在天童,根据当地的种的数目,乔木的样方至少要20×20,灌木的样方至少要5×5,草本的样方至少要1×1。种的成层现象采用目测法,将群落层次至少可以分为t层(乔木层)、s层(灌木层)和h(草木层)。要给出每个层次的平均高度,以次作为划分群落中的植物的生活型的标准,对每个层次定量测定所要求的参数也不一样。定量测定参数由于乔木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要判断乔木种的优势度,优势度由乔木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胸段面积三个参数的平均值来表示,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则是用多盖度综合度的指标来反映其数量。样地的设计和参数设计样地法是通过对植被片断的观察了解植被类型和分布,了解植被的演替类型和演替过程,因此对于样地的选取还要针对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例如,了解原生演替和此生掩体的区别,样地的选取就要尽量分别在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的中心,不要选取在边缘地带。本实验的第二个样方调查,就是为了调查在自然林(人为干扰较少)和次生林(在遭遇人工砍伐后重新恢复)的乔木种植物(有生长成为乔木层的物种)的繁殖类型的对比,因为在次生林里可以发现很多萌生的树,而实生苗较少,但在原生林里则相反。所以我们在对样方参数的设计时,不仅要选取定量测定的参数,还要增加萌生率这个参数,同时对每棵树木的测定也更为精确些,不仅要测定主干的胸围和高度,对于每个萌芽的胸围和高度也要进行测定。对于萌生率的确定,我们遇到了难度,因为我们期望的萌生率能较好的反映树种的萌枝能力,即不仅要从有无萌枝、萌枝多少还要从萌生枝的生长状况来反映,因为有的树种个体虽然萌枝少,但是萌枝很强,可以生长到和主干一样大小,有的萌枝很多,但都是很小的萌枝,因此这两个个体的萌生能力肯定是不同的。最后出于操作的简单,我们在萌生率的计算时只是用种群中有萌枝的树木数与树木总棵数的比值,并将群落中所有种群的萌生率进行种之间萌生能力的比较。最后得出,栲树种群的实生苗没有木荷种群高,但萌枝能力仅从萌枝数目上看是远远超过木荷的萌枝数的,不过木荷的萌枝都生长的较高大,可见木荷和栲树的萌枝能力均较强大,在遭伐后这两个树种进行恢复是通过产生萌枝的无性生殖方式为主,并且通过无性繁殖,能促进种群实现快速的恢复。

(二)生物量测定实验生物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标准木法、皆伐法和相对生长法。在实习中采用的是标准木法。是要分为两个部分,1)对采石场的栲树、木荷和马尾松进行生物量的追踪调查;2)对原生林中的十几种灌木进行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测定和比较实验步骤对于乔木层生物量测定首先根据径级的要求选取测定对象,在地面处伐倒,用卷尺分别测定树高(h),树干高(hs)、第一活枝高(hb),最下层叶层高(hl),树冠直径(r),地表直径(d0),地上部分0.3米(d0.3)、胸径(d1.3)和1/10树高处直径(d0.1)。将树干连同枝叶果实,按分层切割法在1.3m和3.6m处和以后每两米处作为一个区分段断开,树梢部不足一米的作梢头处理。对断开的区分段,分别不同高度或层次逐次测定干、老枝、新枝、叶和果实的鲜重、以及主枝直径分层提取立木各部位的样品,测定鲜重,回实验室后进行烘干,再根据鲜重的部分整体比例估算总体干重。ps:在伐倒过程中如果有落叶、断枝和枯枝,都要包扩在内对于灌木层生物量测定首先选取物种,选取高度在1m左右的个体进行挖取,挖取过程时注意保持植物根系的完整性。分别测定植株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高度、胸径,地下部分的高度就是主根的长度。再将每个个体分层叶、枝、主干和根部,测定其鲜重,全部取样带回,待烘干后测定其干重。实验数据记录以组为单位上交。

(三)土壤部分实验土壤野外实习方法主要是对土壤剖面的分析,其中包括用罗盘对剖面处地形(坡面和坡度)的测定,用gps仪测定剖面的精确位置,对土壤剖面分析和分层,对每个剖面进行土壤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根系多度和酸碱度的测定,最后进行土壤剖面标本的采集具体的过程和要求在实习报告上有很详细的说明。根据实习区的土壤情况,我们根据植被类型的不同,一共选取了9个剖面,每个剖面都各有特点,例如在近防火道的受人为干扰较少的自然林中,土壤发育成熟,腐殖质层异常厚,可打到10cm,在竹林中,土壤相对贫瘠,且结构松散,在废弃的水稻田中耕作土壤的分层和一般的土壤不同,分为根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在不到1m处就有地下水冒出。整个实验中剖面取样是一个难点和重点,因为剖面的取样要能很好反映出自然剖面的层次和土壤情况,所以要尽量取成一个方块,保持它的自然性,在装盒时不要挤压也不要颠倒上下,而且要尽量填满取样盒,如果是bc层,还要选取石块,在c层取样尽量选取整个石块,总之剖面的取样要能最真实的反映自然剖面的状况。尾序 实习的故事远远不是对行程片言只字的描述可以道清,所学也远非试验报告上所记录,体味也非三天两夜可以咀嚼,离开天童实验站并不意味着实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实习的开始,实习的深意在于我们如何将实习中所得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新的实习将在生活中感悟&&···· ··············· 环科系01级·········· 何佳·········· b01174117

第四篇:天童实验站实习报告

序5月20日清晨,我们踏上了去宁波的火车,在宁波的天童实验站我们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课程的学习。就在一天之前,王秀之老师对我们提出了期望,她说实习是个艰苦的过程,大学四年里也就只有这么一次宝贵的经历,对有的同学来说,这是一生都难得的经历,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才能掌握到实验的要领,体会实习的乐趣所在,在实习中有所收获。最初以为实习会是苦不堪言的,根本没有乐趣所言,然而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时会觉得累和苦,但心是雀跃的,就象是甜蜜的负担,我们欣然接受。行程篇俗话说“入乡随俗”,既然来到了天童森林国家公园,我们就应该对这里的地形,道路,森林中的植物,周边的人群有所了解,因此5月21日早上,在两位王老师简短的讲话后,我们一行人就随着王希华老师绕山一周,熟悉地形,其中自始至终贯穿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认识这里的常住居民——当地生长的植物,在以后几天里,认植物的几乎成了我们睡前必修课,即使茶余饭后,三五好友也常聚在一起,以抢答游戏的形式来辨认植物,不失为劳逸结合,寓学于乐的好方法。当天下午,我们的分组实习就正式开始了。我们是第二组,跟随王希华老师进行植被生态学的实习。第一个内容就是学习最常用的野外植被调查、群落取样的方法­――样地记录(关于实验的具体过程将会在实验篇中进行详细介绍),这也正是应用和补充植物知识的好时机。拉样方的过程中,由于同学们对直线判定的主观误差,使得样方很难得确定,修整了多次才行将完成。在辨认植物时,我们常常有所犹豫,效率并不是很高,14个人调查一个20×20样地花了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在处理上面两个样方时,为了追求效率,我们分成两组同时进行,不料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却犯了王老师的大忌。当时不理解老师的做法,现在想来确有道理,我们既是去学习,不是完成任务,那么只有跟着老师手把手的认识植物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事实也证明了,我们这几个“偷懒的人”鉴别植物的能力确实不如由王老师亲自把关的几个人强。第二天上午虽说也是拉样方,但是并不同于昨天的简单学习和练手,而要学会分析解决“植物在次生演替中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自我恢复”这一问题,因此要对20×20样方中的所有种子植物采取每木调查法,对每个植株测量其高度和胸径,还要对其萌枝进行统计和测量,劳动力明显大了不少,但是通过第一天的学习,我们对一些常见植物,例如批针叶山矾、栲树、连蕊茶的辨识已经基本能掌握了,因此效率明显有提高,而且在每木调查中,对乔木幼苗的认识能力也有所提高,由于今天未到时间就完成了任务,王老师奖励性的带我们组去爬了一次防火道。呵呵,这是第一次爬传说中的防火道,虽然有点累,但是爬到铁架子时心里happy的不得了。下山时在李老师“晚回了吃不到饭”的恐吓下,我们一路飞奔,到达实验站,王场长居然还没开饭,其他同学均对我们汗颜……我们对样方调查法才刚刚觉得开始上手时,就要进行组间的对换了,跟随严恩荣师兄和施加越师兄进行生物量测定实验的学习,简单说来就是砍大树挖小树。就在我们对砍树表示极端不理解时,严师兄说这种小小的牺牲是为了它们能更好的生长,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完成实验,不然再砍一棵生长十余年的大树代价是很大的。听罢,我们顿时觉得压力大了,不敢随便嬉戏玩笑了。砍树是施师兄和男生共同完成的,我们组的男生们虽说有些是首次用锯和斧,但稍加操练一下,似乎并不显得生疏,三两下就将一棵胸径三十几厘米的大树“高位截肢”了。女生们也不敢闲着,在测好相应指标后迅速开始给树理发,又是摘叶又是折枝,一棵冠幅3米的栲树不到一个半钟就变成了“光杆司令”。整个下午我都在担任记录和取样的工作,这才发现平时看似容易的工作真正做起来,要做好还是有难度,再也不敢看轻记录的工作了。整个下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有一包老枝的取样在混乱之中遗失了,想到严师兄的告诫,想到同学们这么辛苦的放倒一棵树,想到摘叶子是件很boring的事,我就觉得特别难过焦虑,竟忍不住哭了起来,幸好大家都没有放弃,终于在一个角落找到了当天的罪魁祸首,看到它好端端的躺在那里,我不由的破涕为笑了,这场**终于还是以喜剧收场,不过当时失态也确实让我事后挺难为情的。不知不觉第三天了,仍是砍树做生物量,有了昨天的教训,今天的我们显然是有备而去,选树、伐树、测量、分段、称干、摘叶、折枝,一切都进行的那么有条不紊,由于组织的好,不仅没有任何事故发生,大家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我也能忙里偷闲地学习如何用锯子,在师兄的帮助下,我竟然锯下了平生的第一节树干,那股激动劲真是不可言喻,迅速地就向组长邀功去了。上午砍树的兴奋劲和成就感一直延续到下午的挖根行动中。我们一共将6×3棵1m来高的灌木植物连根掘起。挖根其实是件很痛苦的事,一棵1m来高的灌木,其地下部分的根至少也有1m长,特别是石栎这种扎根很深的直根系植物,施师兄和张斌两个孔武有力的男生足足挖了一米多深的坑才把它的根完整的刨出来,张婷和小明两个女生也发挥了“土拨鼠”的精神,用手去刨周围的松土,给男生们减轻负担。至于我们这边也和一棵马银花较上了劲,最后不知谁一声令下“我们用手挖吧”,4、5个人立即趴下去,居然不到一会真的就刨出根部了,这十只爪子联合起来的威力还真不弱于一把铲子呢。在见识到“土拨鼠”的威力后,我们开始对当一只土拨鼠乐此不疲了,不一会儿,大家又一次以爪代铲的完整地刨出了另一棵马银花。就在大家斗志正高昂的时候,严师兄居然“残酷”的告诉我们要收工了,看看时间还不到两个小时啊!不过当天的下午的工作还没结束了,或许该说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还要给每棵树测量胸径、测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长,以及叶的重量,枝的重量,最繁的就是测量每条根的直径和长度了,往往一个主根周围会有很多侧根,我们也需要把每一个侧根的胸径和长度记录下来,来反映它整个地下部分的状况,这些工作也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问题百出。好不容易完成了这些工作,就该把每个根洗净,称净重了,洗根时觉得弥漫着一股人参的香味,忍不住凑到鼻子跟前猛的吸一下,真是令人神清气爽啊。当天晚上,我们组就和土壤组对换了仪器,因为我们的植被生态实习已经结束了,即将开始的是王秀之老师指导的土壤实习。首先要攻克的是如何用罗盘测坡度坡向,地质罗盘的南北方向和普通罗盘是相反的,常常会不小心将指北针读成指南针。要让小水泡对准中心也是很考练人的耐心和细心的,因此使用罗盘对我是个很大的折磨,但是将泡定位的成就感却让我对之乐此不疲。然后在实验站南方的一个自然断面上,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选址挖土壤剖面,如何分析和划分土壤剖面,如何判断不同剖面的土壤特征。在之后的三天中,我们上过防火道,下过水稻田,深入了叶家山的丛林,也拜访了酸枣沟的蚂蟥之家,我们一共挖了9个土壤剖面,取了9个剖面样地,挖了10斤的土样,整个天童山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的欢歌笑语以及我们挥汗如雨的铁证——土壤剖面。虽然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工作,但地点不同,土壤的特点不同,每个人承担的工作不同,更重要的是每天的心情都是新的。经过三天的训练,每个人不仅掌握了野外样地调查的基本方法,也学会了如何防治蚂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互相帮助以及亲密无间的合作。实习的教学内容在第六天的上午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到了考察我们真功夫的时候了。第一关就是植物辨认的考试。考试的形式很简单,考场的布置也很简陋,就是沿着厨房大厅一周摆上15个凳子,每个凳子上有一种植物,一个大组15个人排队依次进入,从门边第一号凳子上的植物开始辨认,顺号辨认。不知是太冲动还是太自信,我居然是我们组第一个进去,虽说考试不是很正式,但“考场纪律”还是有的,不准交头接耳,也不准故意耽搁,刚进去时不免有点紧张,但看到自己熟悉的栲树和米槠后心就渐渐定下来了,但是看到自己陌生的植物时还是忍不住多逗留一会的,最懊恼的是最后一个植物,明明是米饭,我居然没有摸背面的倒刺,仅看了一眼就迅速写下了连蕊茶。。。不过幸好老师对我们手下留情,只需答对10个题仍是满分,所以当天也可以说的上是皆大欢喜啊。第二关就是要利用这些天所学的实习知识,每大组自选方向,在一天内交两篇小论文。俗话说“三思而后行”、“磨刀不误砍柴工”,要确定一个有意义、有创新、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个下午全组人员都在思考在讨论,讨论是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大家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讨论的比较激烈的时候也难免会有一些争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团体性。终于在讨论比较了三个方案以后,在王希华老师的指点下,我们确定了“太白山区五种植被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这一方案。然后向王希波师兄请教了解太白山的地形和植被情况,确定野外实习的工具和注意事项,因为山上随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做好充分准备,组里的几个男生也都做好了为女生赴汤蹈火的准备。这天大家都睡的比较早,一切都为了第二天爬太白准备。第二天,在检查了仪器和粮水储备以后,在其他同学的目送下,我们一行十四个人分成两组开始了我们的太白之行,我们小组是从酸枣沟沿着当中一条河谷垂直上行至太白山顶,第二小组则是沿着旅游道到防火墙再沿山脊线至太白山雷达站,临行前大家约定要殊途同归。在酸枣沟无非又是一场人蟥交战,但是我们志不在酸枣沟,于是一路小跑快速通过了酸枣沟直达太白山脚下。大家修整一下,排好阵形,一个男生在前开路,一个男生在中间保护,另一个男生在最后收尾,我们七个人就“浩浩荡荡”上山了,据说今天气温达到39oC,但是在树林里穿行,感觉不到一丝暑意,而且由于前两天的降雨,河谷里水流潺潺,听到水欢快流动的声音,我们的心也觉得轻松了,疲意渐消。我们专心的赶着路,突然走在第一个的男生说:“马上就到了,已经看到阳光了”真的,看到一缕耀眼的眼光了,山顶就在前面50m不到了,大家一下兴奋起来,有人开始一边气喘吁吁一边说大话了:“这么快就到了,咱还没爬够呢!”就在我们见到山顶时,我们也见到了刚到达的第二小组。同时出发,同时到达,这就是默契。午餐在山上度过的,在一棵枯树干上,在马路和树蚁的陪伴下,我们享用了一顿有主食有点心有饮料有水果的奇妙野餐。酒足饭饱之后,大家又开工了,一直到下午四点,我们才结束最后一个样方,因为对地形不是很熟悉,拉样方时遇到了很多阻碍,但是最后都克服了,只是花了不少时间,在山上待的太久,让老师同学们都颇担心的。实验部分是完成了,但是论文还未成形,而第二天下午又要进行论文的小答辩,所以当天晚上,两位记录的同学仍不得歇息,在短时记忆还来不及消失前整理数据,以求准确真实性。很快就到了最后检验的时刻,就在实验站旁的大栲树下,我们围成一圈,两位王老师是主审人,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也都是评定人。既是答辩,自然少不了一番唇枪舌战的,但是贵在思考,贵在敢于置疑,贵在发现问题,贵在踊跃讨论,贵在巧妙回答。有的同学做的论文立意很新,有的意义重大,有的构思巧妙,有的方法独到,有的劳动量大,总之各有长处,各有千秋,而且通过讨论以后,各组同学都不同程度的找到了论文需要改进的地方,或从质疑中找到了新的突破点,我们都觉得获益菲浅。除了最后的论文,所有的实习任务基本完成了,同学们终于可以放轻松,好好娱乐咯。此时在天童的实习也到了最后一天,大家的开心和兴奋里都掺着一种异样的伤感和离别的愁绪。整个晚上我们尽情地释放着体内激荡的青春和活力,在自然与都市的狭逢里我们不醉无归。实验报告篇本篇包含了三个实验报告,分别为:样地调查实验,生物量测定实验,土壤实验。报告的重点并非重述实验程序和结果,而是我具体从实验中学到了的知识和方法,以及若干体会。

(一)样地调查实验一个样地(sample stand)的三项要求包括:1. 样地的大小应包括属于植物群落的全部种类,即群落的最小面积,是根据种-面积曲线的拐点来确定。2. 样地范围内可能确定的生境应是一致的。3. 植被应尽可能是同质的,这一点十分重要。例如,样地内不应有大的林窗,或者不应是一个种在样地的半边占优势,而另一种则是在另一边占优势。样地的面积首先根据种-面积曲线确定,最小面积是在取样面积的最初激升的曲线变成几乎水平的地方。这不是一个精确无误的界限,因此,确定一个稍大一些面积的样方是合理的。在天童,根据当地的种的数目,乔木的样方至少要20×20,灌木的样方至少要5×5,草本的样方至少要1×1。种的成层现象采用目测法,将群落层次至少可以分为T层(乔木层)、S层(灌木层)和H(草木层)。要给出每个层次的平均高度,以次作为划分群落中的植物的生活型的标准,对每个层次定量测定所要求的参数也不一样。定量测定参数由于乔木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要判断乔木种的优势度,优势度由乔木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胸段面积三个参数的平均值来表示,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则是用多盖度综合度的指标来反映其数量。样地的设计和参数设计样地法是通过对植被片断的观察了解植被类型和分布,了解植被的演替类型和演替过程,因此对于样地的选取还要针对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例如,了解原生演替和此生掩体的区别,样地的选取就要尽量分别在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的中心,不要选取在边缘地带。本实验的第二个样方调查,就是为了调查在自然林(人为干扰较少)和次生林(在遭遇人工砍伐后重新恢复)的乔木种植物(有生长成为乔木层的物种)的繁殖类型的对比,因为在次生林里可以发现很多萌生的树,而实生苗较少,但在原生林里则相反。所以我们在对样方参数的设计时,不仅要选取定量测定的参数,还要增加萌生率这个参数,同时对每棵树木的测定也更为精确些,不仅要测定主干的胸围和高度,对于每个萌芽的胸围和高度也要进行测定。对于萌生率的确定,我们遇到了难度,因为我们期望的萌生率能较好的反映树种的萌枝能力,即不仅要从有无萌枝、萌枝多少还要从萌生枝的生长状况来反映,因为有的树种个体虽然萌枝少,但是萌枝很强,可以生长到和主干一样大小,有的萌枝很多,但都是很小的萌枝,因此这两个个体的萌生能力肯定是不同的。最后出于操作的简单,我们在萌生率的计算时只是用种群中有萌枝的树木数与树木总棵数的比值,并将群落中所有种群的萌生率进行种之间萌生能力的比较。最后得出,栲树种群的实生苗没有木荷种群高,但萌枝能力仅从萌枝数目上看是远远超过木荷的萌枝数的,不过木荷的萌枝都生长的较高大,可见木荷和栲树的萌枝能力均较强大,在遭伐后这两个树种进行恢复是通过产生萌枝的无性生殖方式为主,并且通过无性繁殖,能促进种群实现快速的恢复。

(二)生物量测定实验生物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标准木法、皆伐法和相对生长法。在实习中采用的是标准木法。是要分为两个部分,1)对采石场的栲树、木荷和马尾松进行生物量的追踪调查;2)对原生林中的十几种灌木进行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测定和比较实验步骤对于乔木层生物量测定首先根据径级的要求选取测定对象,在地面处伐倒,用卷尺分别测定树高(H),树干高(Hs)、第一活枝高(HB),最下层叶层高(HL),树冠直径(R),地表直径(D0),地上部分0.3米(D0.3)、胸径(D1.3)和1/10树高处直径(D0.1)。将树干连同枝叶果实,按分层切割法在1.3m和3.6m处和以后每两米处作为一个区分段断开,树梢部不足一米的作梢头处理。对断开的区分段,分别不同高度或层次逐次测定干、老枝、新枝、叶和果实的鲜重、以及主枝直径分层提取立木各部位的样品,测定鲜重,回实验室后进行烘干,再根据鲜重的部分整体比例估算总体干重。ps:在伐倒过程中如果有落叶、断枝和枯枝,都要包扩在内对于灌木层生物量测定首先选取物种,选取高度在1m左右的个体进行挖取,挖取过程时注意保持植物根系的完整性。分别测定植株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高度、胸径,地下部分的高度就是主根的长度。再将每个个体分层叶、枝、主干和根部,测定其鲜重,全部取样带回,待烘干后测定其干重。实验数据记录以组为单位上交。

(三)土壤部分实验土壤野外实习方法主要是对土壤剖面的分析,其中包括用罗盘对剖面处地形(坡面和坡度)的测定,用GpS仪测定剖面的精确位置,对土壤剖面分析和分层,对每个剖面进行土壤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根系多度和酸碱度的测定,最后进行土壤剖面标本的采集具体的过程和要求在实习报告上有很详细的说明。根据实习区的土壤情况,我们根据植被类型的不同,一共选取了9个剖面,每个剖面都各有特点,例如在近防火道的受人为干扰较少的自然林中,土壤发育成熟,腐殖质层异常厚,可打到10cm,在竹林中,土壤相对贫瘠,且结构松散,在废弃的水稻田中耕作土壤的分层和一般的土壤不同,分为根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在不到1m处就有地下水冒出。整个实验中剖面取样是一个难点和重点,因为剖面的取样要能很好反映出自然剖面的层次和土壤情况,所以要尽量取成一个方块,保持它的自然性,在装盒时不要挤压也不要颠倒上下,而且要尽量填满取样盒,如果是BC层,还要选取石块,在C层取样尽量选取整个石块,总之剖面的取样要能最真实的反映自然剖面的状况。尾序 实习的故事远远不是对行程片言只字的描述可以道清,所学也远非试验报告上所记录,体味也非三天两夜可以咀嚼,离开天童实验站并不意味着实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实习的开始,实习的深意在于我们如何将实习中所得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新的实习将在生活中感悟……环科系01级 何佳 b01174117

第五篇:2000科研工作总结

目录

一、2000科研工作总结 ………………………………………… 1

二、申报和批准项目………………………………………………… 10

三、结题项目………………………………………………………… 11

四、鉴定项目………………………………………………………… 12

五、获奖成果………………………………………………………… 13

六、到位科研经费…………………………………………………… 14

七、各院到位科研经费……………………………………………… 15

八、科研管理费收支情况…………………………………………… 16

九、学报编辑部工作情况…………………………………………… 17 附录:

一、2000年西校区科研工作大事记………………………………… 20

二、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23

三、2000年西校区批准项目一览表………………………………… 24

四、2000年西校区结题项目一览表………………………………… 30

五、西校区科研处工作人员………………………………………… 39

一、2000科研工作总结

1.前言

一年来,在学校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建设高校“一流科研水平”的目标,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方向,着重抓了科研立项工作,尤其是重点、重大项目的立项;同时,还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促进学术空气的进一步增强,提高科研产出,积极探索和推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经全校教师和科研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2000年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好的工作业绩,现汇报如下。

2.科研项目管理情况

(1)立项管理

2000西校区共申报各类项目427项,目前已获批准122项,批准经费10512.83万元。今年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准项目数大幅上升外,更主要是“973”等几个重大项目的获准。“973”项目申报在去年实现零突破的基础上,今年又取得了重大进展,申报两项,获准两项,批准经费6000万元。今年组织申报了以彭友良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及调控基础的研究》项目和以李宁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项目。在项目组织申报过程中,科研处积极协助首席科学家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强、对外联络多的优势。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的支持。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集中了校内及国内的优势力量,使得这两个项目在学科力量、人员构成上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优势群体,为项目评审过关打下了良好基础。学校领导对该项目也投入了较大精力,不仅经常过问项目的组织协调情况,而且还多次参与校内答辨预演。这两个项目的获准不仅再次证实了我校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同时也体现学院及教师与科研处的通力合作。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174项,获准47项,批准经费999万元,获准项目数比1999年多15项,经费多381.3万元。在全国高校中项目数排第11位,资助率排第5位。杰出青年基金共申报了4项,获得3项。这也是历年最多的一次。为了做好杰出青年基金的申报工作,科研处多次组织答辨预演,并邀请校内专家对项目进行审查,在项目正式答辨时全力作好后勤服务。另外,今年还获准出版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校每年各类科研项目中来源相对稳定,经费数额较大,涉及教师较多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对我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作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立项以及实施工作,是今后科研管理的一个重点。在加强基金在研项目实施管理的同时,进一步鼓励更多的教师申报基金项目,增加项目申报数,从而提高获准项目数(从项目资助率来看我校在第5位,但资助项目数及经费数却在第11位,因此,增加申报项目总数是有可能提高获准项目数)。在尊重教师自由申报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院、校在项目申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把关作用,提高项目的竞争力。进一步拓展申报项目的学科领域,着重做好重点、重大以及倾斜项目的申报工作。今年在西区各院中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获准项目上升幅度较大,分别由1999年的1项和2项上升到今年的 6项和5项。

2000年申报国家工程中心1项,并获得立项,批准经费500万元。至此,我校区共有国家级中心4个(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国家家禽测定中心、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次申报国家工程中心是在我校划归教育部后进行的。国家要求此类项目上报必须经主管部门推荐,由于教育部所属高校较多,竞争十分激烈。科研处一方面协助项目申报单位组织材料,在校内多次组织答辨预演,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另一方面,积极到教育部有关部门,汇报项目的前期工作基础以及该项目对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等。经过努力,得到了教育部的推荐,最终以参评项目总分第一获得立项。项目的立项不仅展示了我校的实力,同时,还增进了上级有关部门对我校的了解,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转基因植物专项今年申报了14项,其中4项获得资助,批准经费220万元。批准项目数和项目资助强度均比去年有所下降。这与国家今年在该专项的经费投入有所减少以及我校条件较好的项目已在去年立项有关。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的申报与审批是跨进行的,2000以我校教师为首席的项目共获准2项,批准经费450万元。获准项目数和经费数是高校中最多的。

今年向北京市科委、市基金会和市农办等部门共申报了38项,其中有9项获得资助,批准经费270万元。与去年相比,在项目数和经费数上均有所下降。今年我校区在北京市科委没有重大项目立项,另外,北京市基金今年总经费及资助项目数略有减少。今后我校在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联系,把我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北京市的发展规划密切结合起来,切实为繁荣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作出贡献。

今年与西部省区的合作项目有所增加。云南省省校合项目申报了24项,批准5项,其中1项因对方原因取消。西藏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设计项目1项,合同经费300万元。

此外,今年还申报了国家攻关、丰收计划、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社科基金等项目。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今年是“九五”最后一年,西校区在科研立项上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科研处把收集发布科研信息,组织协调科研立项作为重点,在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重大项目立项的同时,对一般面上项目也投入精力做好把关工作。

(2)实施管理

今年着重抓了项目管理的制度建设、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项目的结题管理等三方面工作。

在制度建设方面,4月份出台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关于发表科技论文和获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实行奖励的暂行办法》等三个管理办法。这对于规范科研管理,统一两校区科研管理制度,推进实质性合并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项目监督检查方面,科研处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的农学、畜牧兽医、细胞生物和植物微生物等三个学科联合,对我校承担的3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执行情况检查。同时还邀请各学科负责人与我校教师分组座谈。通过这次检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我校基金项目的实施情况比较满意。同时也为教师下一步申报基金项目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另外,在11月份,科研处与财务处、审计处联合对我校承担的国家攻关、“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进行了经费使用情况审计。这两项工作促进了我校科研项目的落实和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科研经费的使用。

在项目的结题管理工作方面,今年共有“九五”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201个项目结题,这也是结题项目最多的一年。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管理要求进行结题总结,密切关系到“十五”上项问题。因此,认真做好“九五”结题总结工作是今年科研工作的又一个重点。

3.科研到校经费情况

2000年西校区到校经费共7579.70万元(截止到11月31日),共计 401个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科技攻关经费1121.21万元、“973”计划 2859.05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49.33万元、跨越计划项目174.80万元、“863”计划398.30万元、北京市项目243.7万元。到位经费数比去年的4254万元,增加了3325.7万元,并达农大历史最高水平。

各院到位科研经费排序为生物学院1672.00万元,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264.8万元,作物学院1025.00万元,植保学院1024.30 万元。

4.科研成果的鉴定获奖情况

西校区今年有 8个项目通过鉴定,其中2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共9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 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平均获奖率明显高于总体水平。另外,获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申报国家奖 5项,目前评审结果尚未揭晓。在奖励申报过程中,积极帮助教师确定申报时机,准备报奖材料,多次组织校内答辨预演,从集体指导到个别辅导,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各种方便。

科研成果奖励是衡量一个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我校科研立项数逐年上升,但申报奖励的项目数却在逐年下降。另外,随着国家奖励制度改革,国家设奖数目减少,获奖难度也加大。如何在今后提高我校科研成果获奖的数量和奖励等级将是下一步奖励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另外,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实力,推动科研多出高质量成果,今年学校对SCI引证和收录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973”项目进行了表彰和奖励。这次奖励对树立目标、活跃学术气氛起了很好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奖励的范围和重点,在专利、著作、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设立奖项。

5.科研成果的推广情况

西校区今年参加了北京、天津、河北、陕西等地举行的科技成果展览及洽谈会共10余次,在10月份同校办合作参加了天津市“科技合作周”,共带去科技成果100多项,其中孙振钧教授主持研制的“利用蚯蚓生物反应高效处理有机废弃物及生产多功能生物肥料”等项目引起了当地企业及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同时组织了近十名专家为当地干部做了多场学术报告。此次科技周活动增进了市、校间的沟通了解,为我校的一些科技成果在天津找到了合作伙伴。11月份还组织教师参加了由农业部、科技部及中央电视台及陕西省在陕西丹凤县举行的“2000年科技下乡”活动。共带去了40多项实用技术成果,发放科技宣传材料1万余份,向当地捐赠科技图书500多册,农药20多箱,总价值近3万元。这次活动,不仅圆满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还宣传了我校科技成果,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规范科技成果管理,推动我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研处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今年上半年与东区科研处合作起草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暂行规定》,并经各院反复讨论,现已基本定稿,拟报学校批准执行。

今年组织了与美国瑞利生公司的“高油玉米647”的技术转让工作,合同金额33 万美元,是最近几年来成果转化金额最大的一项。下一步在我校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方面:一是在政策上要加大倾斜,提高教师积极性;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成果转化行为;三是在运行管理机制上要有所改革。

6.其他

今年8月份科研处在河北承德成功举办了“第20届全国农业高校科研管理协作组”会议。十五所院校参加会议,参会人员达90多人。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等有关司局领导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交流了科研管理经验,互通了信息,密切了各高校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合作关系。为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了较好条件。

今年还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农业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北京市科委等部门“十五”建议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另外,今年编辑印发科研简报共23期,平均每月两期,每期印数在60份左右。除向校内各部门发送外,还向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上级单位送阅,这对宣传科研工作、增加上级部门对我校的了解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科研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做到每人一台计算机,并实现全部上网。目前,所发的校内通知均全部上网,这对于快速发布科研信息、提高办公效率、简化程序有很大帮助。

7.2001年工作计划

2001年是“十五”开局第一年,也是整个“十五”最为关键的一年,为了开好“十五”这个头,将做好以下工作:

(1)以国家“十五”科研发展方向为指导,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制定我校科研“十五”发展规划。

(2)围绕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建议,积极尽早做好“十五”

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

(3)鼓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尤其是重点、重大、倾斜项目以及生命学部以外其他学科项目。

(4)申报“973”项目、跨越计划、“863”计划以及转基因专项等。

(5)全力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和申报准备工作,建立一支信息灵通、工作扎实的项目申报队伍。

(6)进一步抓好在研项目的实施工作,促进多出成果。

(7)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规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8)进一步做好“九五”项目的总结鉴定工作,积极申报各种奖励。

下载2009年度海口实验站科研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度海口实验站科研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研工作总结

    科研工作总结1 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意识,围绕学校重点工作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研制度......

    2011科研工作总结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阳逻街第二小学“十一五”科研工作总结 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阳逻街第二......

    科研年终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科研年终工作总结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

    科研工作总结最新(范文大全)

    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教科研工作向来都是无法被忽视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不断对工作进行总结以获得一些经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科研工作总结最新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科研工作总结专题

    科研处2012年总结 2012年,科研处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深入开展教科研等业务领域的各项工作。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充分发挥科研的先......

    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年度科研工作总结1 本学期以校本教研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

    科研工作总结

    2009年至2010年上期个人科研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一学期来我认真学习,踏实工作,用自己勤奋工作来体现工作的思想,用自己的科研理论指导我的教学思路,在这里做如下的总结:......

    科研工作总结

    第 一 小 学 科 研 工 作 总 结 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继续贯彻执行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为繁荣教育科研事业服务,为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