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2003年8月22日深圳市第三届人%B0

时间:2019-05-12 20:1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2003年8月22日深圳市第三届人%B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2003年8月22日深圳市第三届人%B0》。

第一篇: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2003年8月22日深圳市第三届人%B0

【发布单位】深圳市

【发布文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九十一号 【发布日期】2003-08-22 【生效日期】2003-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

(2003年8月22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恢复人体器官功能或者挽救生命,规范人体器官捐献移植行为,保障人体器官捐献者和接受人体器官移植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人体器官(人体组织)的捐献移植活动,但下列人体组织除外:

(一)血液及其制品;

(二)精子、卵子;

(三)胚胎;

(四)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三条第三条 捐献人体器官实行自愿、无偿的原则,禁止以任何方式买卖人体器官。

鼓励个人身后捐献人体器官。

第四条第四条 移植人体器官实行公正、公平的原则。

人体器官移植应当依据公认的医学原理,符合国家医学科技的发展水平,并应当优先考虑其他更为适当的医疗方法。

人体器官移植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

第五条第五条 深圳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卫生部门)是人体器官捐献移植的主管部门。

第二章 人体器官摘取与植入

第六条第六条 身后捐献人体器官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死者生前以书面遗嘱或者其他书面形式同意捐献;

(二)死者近亲属书面同意且死者生前未有不同意捐献的意思表示;

(三)死者生前意识清醒且有同意捐献的口头意思表示,并有不参与该人体器官的摘取或者植入的医师二人以上书面证明,而且其近亲属也不反对的。

第七条第七条 生前捐献人体器官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满十八周岁并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书面同意捐献的真实意思表示;

(三)不危害其生命安全;

(四)以移植于其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亲属为限,但捐献人体组织的除外。

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经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同意,可以捐献骨髓给近亲属。

捐献的人体器官移植于配偶的,接受人体器官移植的配偶应当与人体器官捐献者生育有子女或者结婚满二年以上。但婚后患病确需接受人体器官移植的除外。

其他生前捐献人体器官的,应当向市卫生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八条第八条 人体器官捐献者(以下简称捐献者)、接受人体器官移植者(以下简称患者)享有知情权和决定权,有权了解人体器官移植的可行性及其后果、手术的过程及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有权决定是否捐献人体器官或者是否接受人体器官移植,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撤销已作出的捐献或者接受移植决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等不能行使知情权、决定权的患者,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监护人决定是否接受器官移植。

第九条第九条 医院、医师应当告知捐献者、患者享有的知情权和决定权,并对捐献者和患者应当知情的事项作出真实、全面的说明。

第十条第十条 自遗体摘取人体器官的,应当经至少两名未参与治疗的具有副主任医师资格以上的医师作出书面判定,确认捐献者死亡后方可进行。

判定捐献者死亡的医师,不得参与该人体器官的摘取或者植入手术。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遗体需要依法鉴定或者经鉴定认为需要继续查验的,不得摘取遗体的人体器官。

判定捐献者死亡的医师认定死者死亡的原因明显与摘取的人体器官无关,并且等待依法鉴定将延误摘取时机的,经法医和死者近亲属书面同意,可以摘取。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医师自遗体摘取人体器官后,对摘取部位应当予以妥善处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在摘取人体器官后二小时内,医师应当将摘取的人体器官及捐献者的有关资料报告医院,医院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有关资料报送市红十字会。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医院应当设置人体器官保存库,妥善保存摘取的人体器官。

人体器官保存库的设置和管理应当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摘取的人体器官经检查不适宜植入的,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或者予以焚毁,但应当报市卫生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患者享有平等获得人体器官移植的权利。

患者接受移植的顺序由市红十字会按照申请登记的时间先后确定。只有当前一名备选患者不适合接受该人体器官移植时,方可选择后一顺序的备选患者。

是否适合接受人体器官移植,应当遵循公认的医学标准。

近亲属中有已经捐献人体器官的患者,在接受人体器官移植时享有优先权。同时享有优先权的患者由市红十字会根据申请登记的时间先后确定顺序。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患者不得以任何方式有偿获取人体器官,但应当支付移植手术所需的正常医疗费用。

第三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卫生部门负责人体器官捐献移植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人体器官捐献移植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

(二)对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三)审定(核)实施人体器官捐献移植的医院、医师的资格和类别;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市红十字会负责受理人体器官捐献的申请,建立人体器官信息库。对医院报送的资料应当予以登记、统计,并实现与各医院和有关部门的信息联网。

医院接到人体器官捐献申请的,应当予以登记,并在五日内报送市红十字会。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医院负责受理人体器官移植的申请,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登记。

医院应当在三日内将登记的资料全面、真实地报送市红十字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市红十字会应当将人体器官捐献者、患者的资料,按照适应症、禁忌症、适宜的年龄和组织配型等医学标准进行分类,如实录入人体器官信息库,录入的资料应当及时反馈给捐献者或者死者近亲属、患者,并由其予以确认。

市红十字会应当保证人体器官信息库的信息数据的完整和真实,未经捐献者或者患者书面申请,不得删减、更改。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医院和医师应当具有市卫生部门认定的资格并按核定的类别进行移植,不具有相应资格的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和个人,不得实施人体器官的摘取或者植入手术。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市卫生部门应当对人体器官信息库患者的排序情况进行监督,有关当事人对排序情况有异议的,可以向市卫生部门投诉,市卫生部门应当对投诉进行调查、核实,并于接到投诉后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医院、市红十字会、医师及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人体器官捐献者和患者的资料予以保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任何方式买卖人体器官的,由市卫生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对倒卖人体器官的,并处以违法所得十倍的罚款;对购买人体器官的,并处以售价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医师、医院、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或者参与人体器官买卖的,对医师处以交易额十倍的罚款,吊销其执业证书,并给予行政开除处分或者予以辞退;对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处以交易额二十倍的罚款,并取消其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专门资格;对医院、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责任人,吊销其执业证书,并给予行政开除处分或者予以辞退。

买卖人体器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由市卫生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其执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医院、医师不按规定的方法处理不适宜植入的人体器官的,由市卫生部门给予警告,并对医院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市红十字会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卫生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并处以三万元罚款:

(一)擅自更改患者排序位次的;

(二)擅自删减或者更改人体器官信息库资料的。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具有资格的医师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由市卫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吊销其执业证书;不具备器官移植专门资格的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实施人体器官摘取或者植入手术的,处以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吊销其负责人的执业证书。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泄露捐献者或者患者资料的,由市卫生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市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有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由市卫生部门对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当事人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市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在执行本条例过程中,不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医院、医师在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时,违反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市卫生部门应当制定以下与人体器官捐献移植工作相配套的规定:

(一)可实施移植的人体器官的种类目录;

(二)人体器官保存库的设置标准及管理办法;

(三)对不适宜植入的人体器官的具体处理办法;

(四)人体器官信息库的管理和保密规定;

(五)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医院和医师的资格认定办法。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所称死者近亲属范围及顺序如下: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

第三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死者近亲属依本条例作出书面同意的,应当由第一顺序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均作出书面同意表示;没有第一顺序近亲属或者第一顺序近亲属均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应当由第二顺序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均作出书面同意表示;没有第二顺序近亲属或者第二顺序近亲属均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应当由第三顺序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均作出书面同意表示。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深圳经济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2003年10月28日深圳市第三届人

【发布单位】深圳市

【发布文号】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5号 【发布日期】2003-10-28 【生效日期】2003-10-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2003年10月28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3年10月28日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5号公布 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维护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特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结合特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手段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进行综合治理,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

第三条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依法治市的总体规划,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实行目标管理。

设立深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综治委)主管深圳特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的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治安行政管理,打击扰乱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第五条第五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贯彻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预防为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治安管理领导责任制原则;社会保障和抚恤奖励原则。

第六条第六条 本条例适用于深圳特区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 综治委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第七条 各区、镇和街道办事处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市综治委领导下,主管本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各级综治委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综治委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执行上级有关决定;

(二)制定本辖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协调各执法部门的治安管理执法工作,综合管理各单位的防范措施和群防群治;

(四)检查监督各部门、各单位的治安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治安管理领导责任制;

(五)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表彰先进。

基层综治委应当配合公安机关打击治安违法,建设文明安全小区,指导帮助居民(村民)委员会开展治安联防,协助有关部门管理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第三章 打击违法犯罪

第九条第九条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应当在自己的法定职责范围内,依法打击治安违法犯罪活动。对于杀人、盗窃抢劫诈骗、绑架勒索、走私贩私、制毒贩毒吸毒、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赌博、嫖娼卖淫、制造贩卖假钞、盗窃抢劫、私藏枪支弹药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应当从重从快惩处。对于进行上述犯罪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黑社会组织应当重点打击。属于企业法人犯罪的,对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司法机关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的问题,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建议。

第十条第十条 特区管理线的管理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特区法规规定放行进入特区的人员,严禁无合法证件人员的进入,及时处理管理线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定期检查维修特区管理线的隔离设施,及时修补损坏的设备及道路设施。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侦查破案力量,提高发现、查获犯罪分子的能力;组织巡警加强街道、车站、码头、居民区等公共场所的巡逻,打击现行抢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特区的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和特种行业的治安管理;加强对出租屋暂住人员和流动人员的治安管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经常清理无合法证件的人员;及时发现和查处治安违法案件,依法取缔违法活动。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公安、检察、审判机关对公民控告、检举或者扭送的违法犯罪人员,应当接受并及时处理,保护控告、检举和扭送人的安全。对公民举报的现行违法犯罪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到达现场,依法制止和处理。

第四章 治安防范和群防群治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疏导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认真执行劳教政策,提高改造质量,协助街道、乡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重返社会的教育工作,降低再犯率;做好普法宣传、公证、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

公安部门应当依法管理戒毒所,做好吸毒人员的戒毒治疗工作。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招工的监督检查。做好劳资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工作,预防和制止矛盾激化事件;做好待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为企业辞退人员的再就业提供服务,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提供就业帮助。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配合公安部门维护市场的治安秩序;配合有关部门引导和扶持待业人员从事各种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定期检查特殊服务行业的经营服务行为,坚决取缔嫖娼卖淫、赌博等违法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依法查处文化经营活动中的各类违法案件;坚决禁止内容反动、淫秽和渲染暴力的文化产品,取缔文化经营活动中的色情、赌博等行为。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各行政职能机关的基层执法机构或执法人员在社会治安管理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互相联合,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在镇、街道综治委的组织下,联防执法、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切实实现综合治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贯彻执行有关部门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布署;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治安责任制,建立健全内部治安保卫制度,落实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措施,维护内部治安;接受并改进有关治安管理的合理建议,化解内部纠纷,减少不安定因素;开展法制教育,积极参加治安联防和治安综合治理。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工会、妇联、共青团、学校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的特点,加强对职工、妇女、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社会公共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全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识,自觉遵守并维护综合治理的社会秩序。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居民(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掌握辖区居住人员的基本情况,协助有关部门管理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社会治安情况和居民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应当建立健全基层治安保卫组织,配备治保主任,组织单位和居民搞好治安防范。

居民(村民)委员会可以组织本辖区居民(村民)和企业事业单位参加的治安联防队,开展治安巡逻活动,配合公安派出所维护治安秩序,建立文明安全小区。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市、区综治委可以建立一支志愿者治安巡逻队,配合巡警在闹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案件多发地区巡逻,参与防范和制止打架斗殴、偷盗、抢劫、暴力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并及时将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及人员报告或扭送公安派出所依法处理。

建立志愿者治安巡逻队的具体事项由市综治委拟定办法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铁路、公路、民航、邮电等部门应当加强对车站、机场、码头的治安管理和邮件管理,严格检查违禁物品,协助有关部门阻止无特区通行证人员进入特区;协助公安机关打击抢劫、盗窃运输物资、旅客财物和破坏交通运输设施、通讯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各类住宅区业主管理委员会应当配合辖区内的综治委、公安派出所和居民(村民)委员会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居民治安防范教育,严格管理各类居住人员;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人力防范和科技防范相结合,进行治安联防。

各物业管理公司在受聘管理住宅区物业时,应当加强对治安防卫设施的管理,完善防范措施。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舆论单位应当准确及时报道司法机关查获和惩处的重大违法犯罪案件,宣传见义勇为、勇于向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模范事迹和治安防范中的有效举措、弘扬社会正气,打击社会丑恶现象。

第五章 治安管理责任与考核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治安管理责任由各单位领导负责。各级综治委应当与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订治安责任合同,确定治安管理目标责任,并监督、检查治安责任合同的履行。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各级综治委对辖区各单位的治安管理目标责任实行年终专项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转交有关部门。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治安管理目标责任考核为不合格:

(一)因治安管理措施不落实,造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

(二)对本地区、本单位重大的不安定因素或内部矛盾不及时化解,处置不力,以致发生矛盾激化事件或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

(三)因主管领导、治安责任人工作不负责任发生重大案件,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

(四)存在发生治安问题的重大隐患,经有关部门建议、警告,仍无有效改进措施和明显效果的。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治安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在一年内不得被授予综合性荣誉称号、不得评为先进单位。对该单位的主管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取消其个人当年评先授奖、晋职晋级的资格;有任职期限的领导人员在其所负责的地区、单位的治安状况没有明显好转之前,任期届满不得连任;连续考核两次不合格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整或免职。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综治委的考核决定应当由其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通过。

综治委作出的考核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理人及其上级主管部门。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被考核单位和个人对综治委考核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决定书之日起十五天内向上一级综治委申请复议。上一级综治委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综治委的考核决定或复议决定,被处理人应当自觉履行。各有关执行部门应当执行或采纳。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综治委对治安问题严重的单位可以进行内部通报,或者配合新闻单位进行客观报道,扩大教育面。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市、区人事部门在考察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治安工作的领导干部的政绩,办理晋职晋级工作时,应当考察其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能力和实绩。

第六章 社会保障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对在深圳特区内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关人员,依照下列规定给予保障:

(一)国家公职人员和参加社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的企业、事业单位员工因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负伤的,其医疗费由公费医疗机构或社会保险机构先行垫付,由侵害人或其监护人承担。侵害人或其监护人无力承担的,由公费医疗机构或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承担。其误工补助由所在单位按正常出勤的薪金支付。

因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牺牲的,其丧葬费、抚恤金由所在单位承担,其医疗费按负伤规定办理。符合烈士条件的,所在单位应当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审批;不符合烈士条件的,比照因公牺牲的规定办理。

(二)其他公民因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负伤牺牲的,由行为发生地的区民政部门参照《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符合评残条件的,由民政部门参照有关参战残废民兵民工的规定办理;符合烈士条件的,由有关部门按烈士规定办理。

(三)社会治安基金会对上述负伤人员和牺牲人员中功绩显著的,应当给予一定的慰问、奖励或抚恤。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对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而致伤的人员,医疗单位应积极抢救与治疗,不得以条件、费用及其他理由推诿伤员、延误治疗。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所需经费,由市、区、镇政府列入财政预算,专项下达,由市、区综治委统一安排支出,专款专用。

群防群治组织所必需的经费,除财政拨款外,在自愿、受益、资金定向使用的前提下,报经市政府批准,可以适当集资。

单位内部的治安经费,由本单位解决。

第七章 奖励和惩罚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通报表彰、记功、物质奖励,或授予荣誉称号;个人所在单位在晋级、晋职、评先进时应给予优先考虑: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突出的;

(二)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三)预防、制止重大案件发生,成绩显著的;

(四)教育、改造和挽救违法犯罪人员或帮教、安置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成绩显著的;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论研究成果被采纳,社会效果显著的;

(六)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医疗单位未采取及时合理的医疗措施,致使见义勇为而负伤的伤员死亡或其它严重结果发生的,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追究医疗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属医疗事故的,按医疗事故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出租屋的治安管理实行治安责任制度。出租人、承租人均为治安责任人,必须与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书。房屋租赁关系变更时,当事人应当与公安派出所重新签订治安责任书。治安责任人应当严格按照责任书内容承担责任。

治安责任人利用出租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以出租屋为场所,为违法犯罪人员提供居住、窝藏赃物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各级综治委及其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应当深入实际,综合组织管理和协调,尽职尽责。因其失职而导致辖区内治安问题突出、社会秩序混乱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追究其主要领导人及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及其他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在治安执法过程中,必须严肃法纪、依法办事、接受监督。严禁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索贿受贿、贪赃枉法。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严格依法处理。

社会组织和个人有权对执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有功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2007修正)(2001年2月23日深圳市第三届

【发布单位】广东省深圳市

【发布文号】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4号 【发布日期】2007-06-12 【生效日期】2007-06-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2007修正)

(2001年2月23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7年5月30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正 2007年6月12日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4号公布 自2007年5月30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审计监督,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公共资产的使用安全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经济特区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市、区审计机关依法行使审计监督职能。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政府投资审计机构和其他专项审计机构,向有关部门或者镇(街道办事处)派出审计工作机构。

第三条第三条 审计机关对下列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一)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财政收支;

(二)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财务收支;

(三)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

(四)资产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集体企业的财务收支;

(五)社会公益性、公共性资产的财务收支;

(六)本级政府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财务收支;

(七)其他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

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第四条第四条 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

第五条第五条 市、区审计机关分别在市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市、区审计机关分别对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第六条第六条 市、区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项,由本级政府予以保证。

第七条第七条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不能根据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的,由被审计单位登记注册地或者主要资产所在地的审计机关管辖。

审计机关之间对审计管辖范围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

第二章 财政审计监督

第九条第九条 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条第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每一预算终了后,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建议,督促财政、税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期间,向本级政府提出对上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本级政府应当在同期将该工作报告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本级各部门的绩效审计工作。

本条例所称的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对政府各部门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其在履行职责时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专项审计行为。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进行绩效审计应当根据效率、效益、效能、环境和成本,采取纵向和横向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比较分析,并作出审计判断。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每年第四季度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绩效审计报告,并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绩效审计工作情况。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据本级人大常委会对绩效审计报告的审议意见编制预算、确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第三章 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审计监督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对下列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一)国有商业银行;

(二)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国有资产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

审计机关对以上金融机构进行审计时,应当对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进行测评。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对下列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一)国有企业;

(二)国有资产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

(三)资产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集体企业。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在国外或者境外地区设立的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机构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国有资产不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国有资产经营及损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审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情况;

(二)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其分配、使用的情况;

(三)或有资产情况;

(四)对外投资情况;

(五)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六)依法缴纳税费情况;

(七)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审计机关对与本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资金使用情况;

(二)事业性收入、生产经营收入情况;

(三)预算经费收支结余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四)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市、区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向本级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提交的国有资产运营报告,应当经本级审计机关审计。

第四章 投资项目审计监督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审计机关对以下列资产投资或者融资为主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简称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一)财政性资金;

(二)社会公益性资产;

(三)政府部门管理和社会团体受政府委托管理的基金、资金;

(四)企业、事业组织管理及使用的国有资产;

(五)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的自筹资金或者银行贷款;

(六)其他国有资产。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审计机关对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招投标情况;

(二)资金来源、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预算执行情况;

(四)竣工决算和资产移交情况;

(五)投资效益情况;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与投资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单位的财务收支,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审计机关对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出具的审计意见书和作出的审计决定,应当作为投资项目竣工后财务结算和国有资产移交的依据,并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具有约束力。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审计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对本级重点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

第五章 社会公益性资产审计监督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和政府委托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管理的下列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一)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基金;

(二)救灾、救济、扶贫等社会救济基金;

(三)社会福利基金。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定期审计制度。

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结果,应当向主管或委托部门通报和定期公布。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政府部门管理和政府委托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管理的环境保护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社会公益性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社会公益性基金、资金进行审计,应当向本级政府提交综合审计报告。社会捐赠资金的审计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审计机关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赠款项目的财务收支,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实施前款内容的审计监督时,应当遵循国内和国际一般公认的会计、审计准则,并对国内配套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和偿还过程中的财务收支及效益进行审计。

第六章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国家机关以及与本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下简称主要负责人),在任期届满、届中,或者任期内因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原因不再担任原职务的,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负责管理该主要负责人的部门提请审计机关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审计机关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通过对主要负责人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分清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作出客观评价并提交审计结果报告。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审计机关出具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主要负责人的依据。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政府投资项目责任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章 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监督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政府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机关应当对内部审计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审计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组织承办的资产评估、验资、验证、工程预决算、税务代理、会计、审计等业务出具的证明文件是否真实、合法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报送的社会审计组织出具的证明文件有不实或者有其他违法、违规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处理。

第八章 审计机关权限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时,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提供下列资料和有关情况:

(一)被审计单位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帐户的情况;

(二)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财务报告;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和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出具的证明文件;

(四)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资料;

(五)与审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资料;

(六)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就与审计事项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审计机关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存款时,应当持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签署的查询通知书。有关金融机构应当协助执行。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审计机关有根据认为被审计单位可能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资料的,有权采取取证措施;必要时,经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暂时封存被审计单位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帐册资料。

审计机关发现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或者正在进行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予以制止。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审计机关有权对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问题提出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或者有关责任人员有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审计机关有权对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被调查的部门、单位不得拒绝。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审计机关应当定期对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执行、办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应当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并接受本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审计机关审计终结后,应当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对有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违反其他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的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区别情况依法对违法取得的资产作出以下处理:

(一)责令限期缴纳、上缴应当缴纳或者上缴的财政收入;

(二)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三)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四)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帐目;

(五)采取其他纠正措施。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对违法取得的资产作出处理,并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没收违法所得或者罚款的行政处罚;提出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建议。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被审计单位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被审计单位有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或者转移、隐匿违法取得的资产行为的,由审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报复陷害审计人员的,由有关部门作出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审计人员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追缴、没收或者责令退赔。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自知道审计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审计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审计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未作规定的审计监督职责、权限、程序及法律责任等事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市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2003年8月22日深圳市第三届人%B0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2003年8月22日深圳市第三届人%B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