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甘泉县政协调研甘泉县山地苹果生产情况
陕西----甘泉县政协调研甘泉县山地苹果生产情况
近日,甘泉县政协主席李满套、副主席薛富平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县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近年来,甘泉县的苹果产业在甘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带领下,紧紧围绕果业增效、农业增收目标,坚持把发展现代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民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充分利用甘泉县丰富的山地资源,全力加快山地苹果产业开发步伐,目前,全县发展山地苹果1.5万亩,已初步形成了苹果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苹果产业即将为农民致富的又一项主导产业。
在实地查看后,调研组认为,甘泉县果农等、靠、要的思想依然有待转变,果园管理不精心。为此,调研组希望各乡镇,果业主管部门要以此次政协视察调研为契机,一如既往地狠抓基地建设,以创建标准化示范园为平台,加强果业技术、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果农技术培训,全力推进全县苹果产业化发展进程,努力将山地苹果建设成惠及老百姓的致富产业。
第二篇:苹果标准化生产调研报告
苹果标准化生产调研报告
安塞县果业发展局张晓东
一、基本情况
山地苹果成为安塞优先发展的产业,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栽培面积达37.5万亩,2012年挂果面积9.5万亩,预计产量9.3万吨,产值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果业收入2500元以上,苹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工作特点与成效
1、布局形成区域化。近年来,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择优发展的原则;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依据我县土地资源特点和地理气候因素,坚持以发展山地苹果为主,杜绝川台地发展。布局上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形成区域化种植的发展模式。全县除川道村、北部4乡镇种植面积相对较少外,中南部地区山地苹果山峁相连,已形成区域化布局,为苹果产业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
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2、管理走向科学化。我们坚持科学兴果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着力提升果业整体水平,促进果业跨越式发展。一是以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严格管理标准,提升管理水平,坚持抓点示范、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式,重点抓好示范园、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先后创建了省级示范园5个,省级生态示范村5个,市县示范园28个,树立了2000余户典型户,通过这些典型的言传身教,辐射引导,示范带动,促进了全县果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全面推行了“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积极推广“果、沼、窖、畜、网”五位一体配套技术,初步探索果业肥源建设的途径,开创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子,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推广果实套袋、增施有机肥,果园病虫害防治推行“灯、板、带、芯”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使全县苹果优果率提高到70%。三是规范建园标准,提高建园质量。重点抓好选地关、工程质量关、生物措施关、苗木质量关、栽植标准关、做到挖大坑,施大肥,栽大苗,浇大水,缠杆覆膜,整修营养带,确保栽一块,活一块,见效一块。四是狠抓了种苗繁育工作。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产苗量最多的苹果骨干苗圃,面积达650亩。实现种苗自繁、自育、自给。五是果农培训形成制度化,以基层果树站,村农民技校为依托,根据果业生产特点,对果农采取长短结合定期培训的方式,以及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果农素质,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3、生产环境有了显著改善。近年来,针对山地果园的特点,大力加强果园生产条件的改善,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轻了果农劳动强度。先后实施了集雨窖灌工程,修建果园集雨窖16410口,解决了8.2万亩山地果园管理用水和部分节水灌溉用水;实施果园生产道路建设工程,共修通了458.3公里,352条果园生产道路,解决了 12万亩苹果园通路问题;建立了
20个防雹增雨站,初步推广果园防雹网技术,对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实施优果工程,大力推行“灯、板、带、芯”果园病虫害防治措施;全面推行果实套袋,果品质量明显提高。
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尽管我县苹果挂果面积只有6.2万亩,但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显著。2009年,产值突破1.3亿元,苹果产业潜在经济效益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以来,我县果业管理水平虽然提升很快,但是与建立现代化农业,实现果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差距非常明显。
1、主要存在面积大、新区多,有机肥源不足。
2、农民的素质差、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3、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
4、营销网络不健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第三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情况汇报政协调研
汾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我局在上级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高食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汾阳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经济增长、安全稳定、大项目建设三件大事,着力完善工作机制,主动探索新举措、创新服务方式,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全面有序推进了我市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我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实现了食品安全零事故。为汾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我市现共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5家,其中获得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的企业共62家,生产加工小作坊43家。取证企业主要有33家酒类、4家饮料、3家调味品、5家小米、4家食用油、10家土特产品和3家其他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主要以生产季节性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一、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主要作法
(一)加强《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贯,营造公众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我局把《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清查问题乳粉工作、食用油专项整治工作和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同日
1常监管相结合,并作为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强化监管人员、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自律意识,督促其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辖区内食品质量安全。
严格按照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我局分别于去年4月1日和4月26日召开“汾阳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工作会议”,会议旨在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强化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题责任监督检查规定》,引导和督促企业尽快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努力实现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督促企业按要求落实市局规定最基本的“十二项制度”和“十六项记录”。
(三)实行区域监管制度,巩固食品安全监管成果。为了更好地监管食品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针对人少、面广、量大等不利因素,召开中层以上人员会议、研究措施,集思广益,全员参与,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的食品质量安全。将
全市划分为4个监管责任区,并按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状的要求,落实了定人员、定区域、定加工企业(小作坊)、定责任的“四定”方案,将监管责任落实到每名监管人员头上。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真正做到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协作抓。
(四)加大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集中整治。我局确定了白酒、饮料、调味品、食用油等食品生产企业作为监管的重点,对其实施高频次的检查、巡查,使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加大对上述食品的监督抽查力度。二是主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落实食品监督抽查检验经费,及时掌握了解食品质量状况,有效履行监管职责。三是针对季节和消费特点,对热销产品进行抽检。四是严格监督抽查后处理,完善工作流程,不定期分类召开监督抽查通报会和质量分析会,通报情况,分析原因,帮助企业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充分发挥监督抽查的效益。
(五)认真开展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专项整治活动。
根据卫生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精神,一是我局认真传达省、市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制定了《关于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
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的领导组。二是制定了整治目标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专项整治的人员和组织保障。
在食品生产企业积极推行食品添加物质“六专”管理制度,即专门定责、专人保管、专库(柜)存放、专档记录(采购、使用)、专项报告、专项承诺,进一步规范了我市食品企业使用添加剂。针对问题乳粉、瘦肉精、塑化剂、地沟油事件,对我市可能涉及的2家可能使用乳粉企业、1家猪肉使用企业、5家饮料及果酱企业、8家食用油生产、分装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并配合抽样检验。经权威部门检验,未发现上述企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
(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为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本着以“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我局制定了《汾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应急领导小组,《预案》从事故分级、应急处理组织体系及职责、监测、预警与报告、应急响应到后期处理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为我局执法人员认真履行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规范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程序,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
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二、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业主法律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承担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二是检测水平落后、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工艺简单,无保证质量的必备检验设备,原料把关不严,不能做到批批检验,由家庭成员中的1至2人加工、利润薄,扩大再生产能力差,根本不可能取得生产许可证。三是责任意识不强,因为小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造成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城郊、农村、偏远地区,有就近优势,能方便一部分群众生活需要,始终占有一定市场。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继续巩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效果,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工作要求,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的观念,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把这项工作抓好、抓细、抓实,确保我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〇一二年三月五日
一、拟参观调研食品加工企业:
1、汾阳市酒厂(有限公司)地址:光明路5号
2、山西裕源食品有限公司地址:汾军高速口
二、小作坊:
赵和平醋坊
地址:小南关
第四篇:江苏、安徽苹果主产县生产状况调研报告技 术 简 报第05期
江苏、安徽苹果主产县生产状况调研报告技 术 简 报第05期 2011年1月18日
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室 戴洪义 张玉刚
栽培与机械研究室王金政 王贵平聂佩显
2010年12月20-22日,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室戴洪义教授、栽
培与机械研究室王金政 研究员等一行 5人,先后到江苏省丰县 宋楼 镇的“苹果高效避雨栽培技术示范园”、大沙河镇食城村的“28年生 矮化苹果园”和大沙河镇“大沙河园艺场-七分场自摘园”、沛县的兴 达皇家嘎啦果品专业合作社以及安徽砀山良梨镇等苹果产区,并在 大沙河镇“七分场自摘园”与果农进行了果树修剪 交流,在良梨丰 棉镇于刘村对果农进行了苹果生产技术培训。在考察期间与丰县农 业委员会、江苏省徐州市果树所的领导和科技人员、沛县兴达皇家 嘎啦果品专业合作社会长韦帮柱以及砀山县农委苹果产业发展服务 中心领导、科技人员及良梨镇党政领导进行了交流和座谈。现将调 1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
1、苹果面积略有下降,效益明显提高 江苏省丰县现有苹果面
积46.7万亩,总产51.5万吨。主要集中在大沙河镇、宋楼镇和华山 镇。安徽省砀山县现有苹果面积约 10万亩,总产量 20万吨,该县 苹果生产占安徽省的80%以上。盛果期果园单产可达4000-5000公斤 /亩。
丰县的主要栽培品种有富士、嘎拉、金帅、(新)红星、美国八号
等,其中富士系列有弘前富士、丰富一号、苏富,占栽培面积的73.7%,嘎拉、金帅、(新)红星、美国八号等占26.3%。砀山县的苹果品种也 以富士系列为主,占总面积的70%以上,其次是嘎拉、金帅、红星、美国八号、藤牧一号等,其中早熟品种占8%,中熟品种占17%,晚 熟品种占75%。早熟品种以嘎啦表现最好。
大部分果园都采用了壁蜂授粉和人工疏果。果实套袋果园占85% 以上,多采用塑膜袋。有的果农试验表明 6月底先套塑膜袋,一个 月后再套纸袋,效果较好。早熟品种价格在 2元/公斤左右,富士套 塑膜袋果实4元/公斤左右。
2、老果园改造技术逐渐被接受,精品果园、观光果园蓬勃发展 丰县和砀山县的苹果树主要是在 80年代末和 90年代栽植的,该地 区 8年生以下的果园占9%,9~15年生果园占20%,16年生以上的 老果园占71%。栽植方式以乔砧密植为主,株行距为5×4m、6×4m、5×5m,亩栽27~33株。大沙河果园有部分矮砧密植老果园,主要矮 2化砧木有M7、M9、M26。1988年定植的矮化自根砧树仍然生长健 壮。新发展的果园基本上都是乔砧。生产上树形多采用主干疏层形、自然纺锤形及改良纺锤形等。目前在当地农技推广部门的倡导下该 地区正推广使用主干通透形(小冠疏层形)修剪方式。主要措施是 疏枝、瘦身、打开光路。现在大沙河果园的果农对此已经非常愿意 接受。丰县农业局与徐州市植物检验检疫局合作正在建设10万亩苹 果出口示范基地。同时,也正在按农业部的标准开展标准化果园建
设。并开始建设冷链储运试验和小型冷库(20-30吨)建设。近年来在丰县的部分高档果生产园开始推广施黄豆或豆面,每亩约施 400斤,苹果的品质明显提高,价格也由原来的 2-4元/公斤 提高到 8元/公斤。在丰县和砀山两地观光果园蓬勃兴起,高峰期丰 县每天有 1万多,砀山有 3万多游客到老果园进行观光采摘活动。观光果园的苹果价格6-7元/公斤。
二、困难与问题
该地区今年苹果主要病害表现为早期落叶,近年来降雨偏多。
2010年夏季阴雨连绵,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金冠、嘎啦和秦冠 早期落叶尤为严重,而富士和红星则落叶较轻。该病害症状为雨 后 5~8h叶片开始变褐,随后开始落叶,避雨栽培的苹果无此症状。据 专家分析该病害可能为早期落叶病。
该地区从光热等环境条件论,适合发展苹果早中熟苹果,但因
为晚熟品种富士价格高(一般为早中熟品种的两倍),仍以普通富士 为主。因降雨多,湿度大,富士果实套纸袋易出现烂果现象。3果树产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陈旧,功能弱化。基层技术推广 人员偏少,果农对新技术的渴求强烈。
三、发展建议
考察组与当地果树技术人员认为,提高苏北 和皖北地区苹果产 品质量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密闭成龄苹果园改造。通过采用先控后伐、疏枝和提干等措施,改善生产环境。第二,增 施有机肥,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营养平衡状况。第三,推广矮砧、宽行、密植栽培制度 或推广短枝型品种(如烟富6号)。第四,增加投入,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 对果树涝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五,加快品种更新,总结 和推广精品果生产技术,扩大观光果园面积。第六,强化果品产后 处理,延长果品供应链。
考察组认为该地区 苹果生产不仅是农民增收的需要,而且大面 积苹果树还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对于保持黄河古道地区生态环境有 重要意义。国家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