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则细施实的件案事刑人年成未理审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正确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对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的未成年人公诉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2、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对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
3、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未成年人公诉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比较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
2、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
3、被告人系盲、聋、哑人的;
4、被告人年龄身份有争议,影响定罪量刑的;
5、被告人、法定代理人不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6、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在提起公诉前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法定代理人释明有关法律规定和适用简易程序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并做好笔录。
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适用简易程序建议书》,在提起公诉时连同全案卷宗、证据材料、起诉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在征得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同意后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适用简易程序决定书》,在开庭前送达人民检察院、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
人民法院认为依法不应当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不适用简易程序决定书》回复人民检察院,并将全案卷宗和证据材料退回人民检察院。
第六条 人民检察院没有建议适用简易程序,人民法院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征求人民检察院与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人民检察院同意并移送全案卷宗和证据材料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人民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适用简易程序决定书》,在开庭前送达人民检察院、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
第七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未成年人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前将开庭时间、地点分别通知人民检察院、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通知可以使用简便方式,但应当记录在卷。
第八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未成年人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并进行庭审教育。
第九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未成年人公诉案件,独任审判员宣布开庭,传未成年被告人到庭后,应当查明未成年被告人的基本情况,然后依次宣布案由、独任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被害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并告知各项诉讼权利。
独任审判员应当讯问未成年被告人对起诉书的意见,是否自愿认罪,并告知有关法律规定及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辩护。
未成年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未成年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的,法庭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
第十条 庭审结束后,独任审判员应当组织开展法庭教育,由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独任审判员依次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教育。
第十一条 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和对家庭、个人的影响;
2、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教训;
3、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必要性,正确对待人民法院的判决;
4、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抉择未来人生道路。
第十二条 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未成年人公诉案件,人民法院一般当庭宣判,并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未成年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未成年人公诉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将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1、未成年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
2、未成年被告人应当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
3、未成年被告人当庭对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
4、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
5、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第十五条 转为普通程序重新审理的未成年人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将全案卷宗和证据材料退回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上述材料后五日内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法定要求,向人民法院移送有关材料。
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下发之日起试行一年。
关于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的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正确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未成年被告人对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的第一审公诉案件,一般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以下简称“简化审”)。
对于指控未成年被告人犯数罪的案件,对其认罪的部分,可以适用简化审。
第三条 下列未成年人案件不适用简化审:
1、被告人系盲、聋、哑人的;
2、外国人犯罪的;
3、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4、被告人认罪但经审查认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
5、被告人、法定代理人或辩护人不同意适用简化审的;
6、共同犯罪案件中,有的被告人不认罪或者不同意适用简化审的;
7、其他不宜适用简化审的。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建议适用简化审的,应当在提起公诉时提交《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建议书》。
人民检察院没有建议适用简化审,人民法院认为可以适用简化审的,应当征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的意见。人民检察院、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同意的,适用简化审。
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建议、人民法院决定适用简化审前,应当向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释明有关法律规定、认罪和适用简化审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确认未成年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自愿接受简化审。
第六条 人民法院决定适用简化审的,应当向人民检察院送达《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决定书》,并通知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
人民法院不同意人民检察院适用简化审建议的,应当制作《不同意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意见书》予以回复。
第七条 对于决定适用简化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前可以阅卷。
第八条 人民法院当庭决定由普通程序转化为简化审的,应当征求公诉人、辩护人的意见,并向未成年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讲明有关法律规定、认罪和适用简化审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公诉人、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同意的,可以适用简化审。
第九条 简化审的具体方式如下:
1、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可以宣读其主要内容。
2、合议庭询问未成年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及罪名的意见。
3、未成年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可以不再进行陈述;公诉人、辩护人一般不再进行讯问和发问。
未成年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有异议的,可以就有异议的部分进行陈述;公诉人、辨护人可以就有异议的部分进行讯问和发问。
4、控辩双方对无异议的证据,可以仅就证据的名称及所证明的事项作出说明。合议庭经确认公诉人、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无异议的,可以当庭予以认证。
审判长认为有必要调查核实的证据,控辩双方有异议的证据,或者控方、辩方要求出示、宣读的证据,应当出示、宣读,并进行质证。对证明同一事实的多项证据,可以集中出示、宣读。
5、控辩双方主要围绕确定罪名、量刑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公诉人对案件事实的综述和对犯罪构成、法律适用的论述可以省略,直接提出定罪和量刑意见。
6、未成年被告人作最后陈述后,经审判长允许法定代理人可以发表意见。
7、合议庭、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应当在宣判后分别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教育。必要时,可以当庭对其进行教育。
第十条 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和对家庭、个人的影响;
2、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教训;
3、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必要性,正确对待人民法院的判决;
4、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抉择未来人生道路。
第十一条 适用简化审的案件,应当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切实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未成年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第十三条 适用简化审的案件,人民法院一般当庭宣判。
第十四条 在简化审过程中,未成年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出现本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不再适用简化审。
第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自下发之日起试行一年。
关于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向犯罪的案件实行分案起诉、分庭审理的意见
第一条 为提高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质量与效率,切实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等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受理未成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可以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案提起公诉。对于分案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分庭审理。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宜分案起诉:
1、涉外、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
2、未成年人系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
4、分案起诉可能影响案件审理的。
第四条 分案起诉的案件,应当分别制作起诉书,案号“沪×检未诉[年份]××号-1”表示未成年人案件、“沪×检未诉[年份]××号-2”表示成年人案件。
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少年庭移送案卷原件,向刑庭移送案卷复印件;赃证物品移送刑庭。
第六条 未成年人案件由人民法院少年庭审理,成年人案件由刑庭审理。
第七条 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指派公诉人分别出庭。
第八条 人民法院的少年庭和刑庭在证人出庭、定罪量刑等方面应当加强沟通和协调。
第九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在长宁、普陀、闸北、闵行、虹口、黄浦区的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试行一年。
发布部门:上海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6年02月14日 实施日期:2006年02月14日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省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省人民政府定期将监测、预报情况予以公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执法监督体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水土保持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件,并佩带执法标志。
第二篇:隧 道 施 工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隧 道 施 工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高速公路隧道具有开挖端面大,且存在围岩地质状态复杂、多变,隐蔽工程多、施工难度大的特点,为确保同三国道主干线,福宁高速公路J7合同段杨梅岭隧道、二铺塘隧道、盐田隧道的施工几永久安全,按照合同工期圆满完成任务,高标准、严要求、创优质,必须加大监理力度、严格监理程序。在施工的各个阶段,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对工程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各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现分阶段制定实施性监理细则;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
1、审批承包人的工场进度计划(含施工组织计划)。
2、审批承包人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3、检验承包人的进场材料、审批承包人的标准试验。
4、审查承包人机械进场情况。
5、检查、复核、认定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精度、闭合情况。
6、现场监督、检查、复核承包人的施工放样。
7、检查承包人的工程场地占用情况
8、检查、复核、测量承包人测定的地面线。
二、洞口施工阶段的监理
在洞口施工阶段要经常性的现场监督、检查承包人下列各项工作:
1、洞口施工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的顺序安排,按照图纸及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洞口各项工程应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尽快完成,为洞口安全及洞身施工创造有利条件。2、排水系统:洞外排水系统包括边坡、仰坡外的截水沟、排水沟、洞口排水沟涵管组。所开挖和铺砌除按图纸要求施工外,还应符合砌体工程的各项要求。游进水口应与原地面衔接紧密,下游出水口应妥善的引人路堑边沟。
(2)边坡、仰坡以外的土方,不能存在坑洼积水,并不得用土填筑,以免流失堵塞排水系统,影响洞口安全。3、洞口土石方开挖
(1)洞口土石方开挖应按设计放样的边坡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许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边、仰坡不能采用深眼大爆破,以免引起滑坡、崩塌。
(2)应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危石等,消除不安全因素。开挖中要随时检查,如发现有开裂等现象应及时适当放缓坡度。确保边、仰坡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
(3)洞口端墙处的土石方开挖,应视地质情况、地层稳定情况、洞口施工季节、隧(1)边坡、仰坡外截水沟、排水沟应在洞口土石开挖前完成。截水沟、排水沟的上
道施工方法,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施工方法。
4、当洞口因开挖可能引起地层滑坡、偏压、崩塌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地表锚杆、喷射砼、护坡挡墙等措施。并实施进行监控量测工作,检查各项具体措施的可靠性。
5、挖进洞时,钢支撑应紧贴开挖面,设计有管棚支护的,钢支撑与管棚连为整体,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面,确保安全进洞。
6、洞门:洞门应避开雨季,选择有利时机及早修筑。(1)动门施工放样的平面位置、标高必须准确无误。
(2)洞门基础必须置于稳定的地基上,并作好排水和清除杂物(废渣等)。(3)洞门端墙砌筑(浇筑)与台背回填,两侧应同时进行,防止产生偏压。回填时必须分层夯实
(4)洞门装饰应符合图纸的要求,表面平整、美观,于自然景观相协调。隧道名牌要求美观醒目。
三、洞身开挖阶段的监理
洞身开挖是隧道施工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与否,取决于围岩本身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无疑开挖对围岩的稳定状态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局部超挖围岩会产生应力集中影响围岩稳定;而欠挖则直接影响到二衬的厚度,对工程质量及安全产生隐患。洞身开挖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围岩稳定、减少对围岩扰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提高掘进速度。在洞身开挖工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对下列各项进行严格监督检查。
1、检查承包人对已经批准的水果方案的执行情况,(包括:开挖顺序、爆破、施工照明、通风、排水、出渣等)。施工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也可及时改变施工方法,但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
2、洞身开挖应严格按照设计的断面施工,并一次挖够。并应尽可能减少超挖,严格控制欠挖。在拱脚、墙脚以上1米内断面严禁欠挖,侵入二衬。
3、在洞身开挖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随时检查承包人测定的隧道轴线位置和标高、开挖轮廓线等。
(1)在浅埋隧道开挖时,应严格控制地表沉陷,减少循环开挖进尺,防止塌方,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2)在施工中应尽可能的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爆破开挖应采用短进尺、强支护、弱爆破、勤观测的原则。
(3)加强对拱脚的处理安设拱脚锚杆。及时施做仰拱或临时仰拱。(4)在软弱破碎围岩段或有涌水时,应采用预注浆,地表安设地层锚杆,洞内环行固结注浆或采用管棚加固地层。
对每道工序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超前支护
1)、超前锚杆或超前小钢管支护
(1)超前锚杆或超前小钢管支护应与钢架支撑配合使用并从钢架腹部穿过,并与隧道纵向开挖轮廓线向的外插角为5——10度,长度应大于循环进尺,宜为3——5米
(2)超前锚杆宜用早强水泥沙锚杆。超前小导管应平直,尾部焊箍,顶部呈尖锥形,在安设前应对其认真检查,钢管顶入钻孔长度不应小于管长的90%。2)管棚刚架超前支护
(1)管棚施做前认真检查断面中线及标高,开挖轮廓线必须符合图纸的要求。(2)钢架安装应符合±2度的要求。在钢架上沿开挖线纵向钻管棚孔,其外插角以不侵入隧道开挖轮廓线越小越好,孔身按设计要求。钻孔孔径应比钢管直径大2——3厘米。钻孔顺序从高位向低位进行。
(3)为管棚钢架支护的刚度,应按照要求在管内注入水泥沙浆。封堵塞应有进料孔和出气孔,在出气孔流浆后才可停止压注。3)超前小导管注浆
(1)沿隧道纵向轮廓线以10度~30度的外插角钻孔,将小导管打入地层,亦可在开挖面上钻孔将小导管搭入地层。小导管的环向间距按图纸要求
(2)小导管注浆前应对开挖面5米范围内的坑道喷射5~10厘米的砼。导管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5~1.0兆帕.必要时在孔口设置止浆塞,止浆塞应能承受规定的最大注浆压力和水压
(3)注浆后到开挖前的时间间隔,视注浆种类宜为4~8小时,开挖时应保留1.5~2.0米的止浆端,防止下次注浆时孔口跑浆.5、锚杆
(1)采用系统锚杆、局部锚杆时要满足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局部锚杆主要是用于围岩松动区的加固
(2)锚杆安设作业要在初喷砼后及时进行,所谓“及时”对Ⅲ类以下围岩是指“尽快”对Ⅳ类以上围岩是指“适时”。锚杆钻孔方向宜适当调整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3)锚杆用材料必须进行检验,精心制作,确保质量。
(4)钻孔作业按设计要求,先定出孔位,做上标记以利于位置准确。对钻孔质量要严要求,确保每一根锚杆都能发挥支护作用。(5)砂浆质量是确保粘结力和锚固力的核心,必须充分注意。严格控制在处凝前用完,并灌浆饱满,粘结牢固,达到设计抗拔力的要求
(6)早强水泥砂浆锚杆,早强剂的掺量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必须起到早强、缓凝、减水、防锈的效果。
(7)楔缝式锚杆:其锚固作用取决于锚头与岩壁间是否在楔紧后胀牢。此外,锚杆施工后经过一昼夜后应再次紧固,以后还要定期检查,防止松弛失效。
(8)有水地段锚杆施工:采用普通水泥砂浆锚杆时,如孔内有水,应避开,另行钻孔,再进行注浆和安设锚杆,也可采用其他锚杆。
(9)锚杆定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5毫米,孔洞保持直线,孔深不小于设计长度,外露不大于喷层厚度。
6、钢筋网
(1)承包人应严格按设计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部位铺设钢筋网。钢筋网应随受喷岩面的起伏铺设,且应与锚杆或钎钉连接牢固,在喷射作业时不颤动,钢筋网的保护层应不小于2厘米
(2)在虚讲喷射砼作为永久支护的部位,钢筋网直径和钢筋网的网格间距,必须按图纸要求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办理。
7、喷射混凝土
(1)爆破后应立即喷射砼,尽快封闭岩面,才能有效的控制围岩的松动变形。喷射前应清理岩面的粉尘和杂物,使喷层与岩面密贴,不致产生夹层和离鼓现象。喷射时应自下而上分层喷射,每层的厚度应控制在6厘米以内,以减少混凝土的重力作用而引起的滑动或脱落现象。分层喷射的间隔时间不能太短,一般在初喷终凝以后。
(2)喷射砼的拌制应用强制式搅拌机,喷射时的风压应为0.1~0.15兆帕,并且水压应稍高于风压.(3)喷射前应对围岩尺寸进行严格检查,并清除松动危石.(4)喷射时,喷嘴要垂直于受喷面,倾斜角度不大于10度,距离0.8~1.2米
(5)在喷射砼前,承包人应提交喷射砼的施工方案,包括喷射方式、机具设备、操作方法混合料配合比及外加剂等,并附简要说明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在喷射砼施工前至少28天,承包人应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喷射砼试验)。
(6)在喷射砼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随时检查对已批准施工方案的执行情况。(7)钢筋网喷射砼,钢筋网应根据被支护围岩面实际起伏形状铺设,且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再行铺设。开始喷射时应缩短喷头到受喷面之间的距离,并适当调整喷射角度,使钢筋网背面混凝土密实。(8)
四、洞身二衬阶段的监理
隧道初期支护是帮助围岩达到施工期间的初步稳定,二次支护(衬砌)则是提供安全储备或承受后期围岩压力。按照现代支护理论和新奥法施工原则,作为安全储备的二次支护(也称二次模筑)是在围岩或围岩加支护稳定后施做的。二次衬砌是采用模筑砼作为内层的衬砌。本阶段的监理工作包括对洞身衬砌、防水层、洞内附属工程及有关工程的施工作业的监督检查。
1、衬砌准备阶段的监理
1)断面检查:根据隧道中线及水平测量检查初支护面是否有侵入二衬断面。
2)、检查二衬的中线、立模位置。保证衬砌不侵入建筑界限。二衬的内轮廓线一般应扩大5厘米(预留变形量)
3)、使用拼装式拱架模板时,立模前应在洞外样台上将拱架和模板进行试拼,检查其尺寸、形状,不符合要求时应予修整。配齐配件,模板表面要涂防锈剂。使用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时,在洞外组装并调试好各机构的工作状态,检查好各部尺寸,保证进洞后投入正常使用。每次脱模后应予检查、检修。
4)、根据架设位置架设安装拱架模板或模板台车就位后,经承包人自检后监理工程师应做好各项检查,内容有;位置、尺寸、方向、标高、坡度、稳定性等并注意检查以下几个问题:(1)每排拱架应架设在垂直于隧道中线的垂直平面内,不得倾斜,对于曲线隧道,因曲线外弧长里弧短,则应分段调整拱架方向和模板长度。
(2)拱架或台车应立于稳固的地基上减少下沉。当采用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时,其走行轨道应铺设稳定,轨枕间距离要适当道床要振捣密实。
(3)拱架要架设牢固稳定,保证不产生过量位移。对其稳定性要进行检查。拱架模板的架设和加强均应考虑其腹部的通行空间,以保证洞内运输的畅通。
(4)挡头模板应同样安装固定。挡头板与岩壁之间的缝隙嵌堵严密。
(5)设有各种防水卷材、止水带时,应先行安装好并注意挡头板不得损伤防水材料,以免影响防水效果。
五、隧道的防、排水:
水不仅是影响隧道正常施工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隧道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施工阶段地下水的作用不仅减低了围岩动稳定性,特别是软弱破碎围岩影响更严重,使施工十分困难,增加了支护的难度和费用。在运营阶段,地下水常从混凝土衬砌的施工缝、变形缝、裂缝甚至空隙中渗漏进隧道。造成洞内各种设备发生锈蚀,更使路面积水、打滑、危及行车安全。
为避免或减少危害,在隧道施工阶段,应采取防、截、堵、排相结合的综合治水原则,以模筑砼作为防水、(堵水)的基本措施。截:就是在隧道以外将地表水、地下水疏导截流,使之不能进入隧道工程范围内。堵:就是以衬砌砼为基本防水层,以其他防水材料为辅助防水层,阻隔地下水,使之不能进入隧道的防水措施,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注浆堵水。
排:就是人为地设置防水系统,将地下水排出隧道。
在施工前,承包人应按照技术规范、设计要求,预计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情况制定防、排方案、措施,以防衬砌或压浆液进入堵塞水路。保证拱部侧墙不滴水,路面不冒水、不积水、排水设施不渗水。
六、监控量测:
七、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是通过现场量测来监视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并应用量测的结果修正设计指导施工。现场量测又与工程地质、力学分析紧密结合,能较好的反映地下工程的动态变化规律。
量测的项目根据技术规范要求为: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收敛、拱顶下沉、锚杆及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四项为必测项目,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围岩弹性波测试等七项为选测项目。承包人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结构、工程施工及环境条件进行选择,在开工前56小时提出监控量测计划内容,包括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测点布置、频率、数据处理、人员组织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严格检查。
1、地质素描
地质素描是同隧道施工进展同步进行,对洞内围岩地质(和支护)的观察和描述。描述应对有代表性的断面详细准确、如实的反映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1)测试断面的位置、性状、尺寸、编号。(2)岩石名称、结构、颜色。
(3)层理、片理、节理、裂隙、断层等各种软弱面的产状、宽度、延伸情况、连续性、间距等各种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力学属性、粗糙程度、充填物质成分和泥化软化情况。
(4)岩脉穿插情况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软硬几破碎程度。(5)岩体风化程度、特点、抗风化能力。
(6)地下水类型、出露位置,水量大小及锚喷支护施工的影响的等。(7)施工开挖方式方法、锚喷支护参数及循环时间。
(8)围岩内鼓、弯折、变形、岩爆、掉块、塌落的位置、规模、数量和分布情况、围岩的自封时间等。
(9)特殊地质条件描述
(10)喷层开裂、起鼓、剥落情况描述(11)地质断面图或纵横剖面图
2、拱顶下沉量测:拱顶点是隧道周边上的一个特殊点,其位移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要用水准仪认真测量拱顶变化情况。测试频率按技术规范要求。
3、周边收敛:
(1)开挖后应尽快埋设测点并读取初读数。
(2)测点(测试断面)应尽可能靠近开挖面2米以内。
(3)读数应在重锤稳定或强力调节器指针稳定指示规定的张力值时读取。(4)周边收敛量测断面间距按技术规范要求设置。
(5)测试频率应按技术规范要求,视围岩条件、工程结构条件及施工情况而定。(6)整个量测过程应做好详细记录,并随时检查有无错误。
4、锚杆抗拔力:
每300根必须抽样一组进行抗拔力试验。
5、每1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做3根锚杆。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低于图纸的规定,
第三篇:人 事 档 案 管 理 办 法
人 事 档 案 管 理 办 法(试 行)
2008-12-2 10:47:4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局人事档案(干部、工人、离退人员)的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更好地为我局组织、人事工作及其它各项管理工作服务,根据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人事档案是我局职能部门在组织、人事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直接形成的记载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学习成绩、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于部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人事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它是为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选贤举能,知人善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第四条 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保密的法规和制度,严密保管,确保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章 体制、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我局干部、工人和离退人员的人事档案按干部管理权限,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单位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
第六条 各单位要为人事档案配备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档案干部,负责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为科学管理档案提供必要的设备。
第七条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职责:
(一)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工人和离退人员档案材料;
(二)保管人事档案,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三)登记干部职务、工资的变动情况;
(四)办理人事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
(五)为有关部门提供所需人员的人事档案信息;
(六)做好人事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七)调查研究、人事档案工作情况,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搞好人事档案的业务建设工作;
(八)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
(九)指导下级档案管理工作,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三章 档案内容的整理分类
第八条 人事档案由历史地、全面地反映我局职工个人情况的材料构成。
(一)档案材料共分十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l、归入本类的材料包括:履历表、简历表、各类登记表,包括军人、学生、职工、聘干转干以前的工人履历表等,凡属个人填写的简历性质的登记表,更改姓名的材料均归入本类;
2、说明:
(l)军转干部的档案有些是履历和其他材料在一起的可拆开来分别归类。
(2)高中毕业生登记表也带有综合性质,有鉴定、学习成绩、体育成绩、社会调查等也可拆开来分别归类。
(3)此类材料排列顺序按时间先后,装订时将最近的履历表放前面。
第二类自传材料
归入本类的材料,本人所写的叙述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的自传性质的材料,此类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1、归入本类的材料包括:
(1)各种鉴定(含自我鉴定)材料;
(2)以鉴定为主的各类人员登记表;
(3)组织正式出具的含有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材料;
(4)对于部考察了解形成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
(5)干部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
2、说明:
(l)有的材料题目不是鉴定,比如:思想工作总结、劳动思想小结等材料,后面附有自我鉴定小组意见、支部意见及组织鉴定内容的也属此类。
(2)本人档案中摘录的优、缺点材料不归档。
(3)1970年整党建党阶段的“党员鉴定表”和非党干部的“干部鉴定表”不存档。
(4)个别谈话记录或个人写的干部一般表现情况材料不归档。
(5)此类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四类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含学历、学位、学绩、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绩、审批材料)
1、归入本类的材料包括:
(1)报考各类院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毕业登记表;
(2)参加各类学校学习的成绩表、成绩单、记分册等学历、学位证明材料;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表、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聘任、套改、晋升、解聘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登记表(考绩应归此类,但现在已单独建考绩档案);
(4)干部的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及有重大影响的论文(如获奖或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的)目录;
(5)反映干部学识、专业技术方面的其他材料。
2、说明:
(1)各种考试卷不归档。
(2)此类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五类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含甄别、复查材料和依据材料,党籍、参加工作时间等问题的审查材料)
l、归入本类的材料包括:
(1)审查干部政治历史情况(包括党籍问题)的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检查交待或说明情况的材料,主要证明材料,甄别、复查结论(意见、决定)调查报告,批复及有关的依据材料;
(2)入党、入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
(3)更改干部的民族、年龄、国籍、入党、入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的组织审查材料;
(4)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证明材料;
(5)带有组织上政治历史审查意见的登记表、调查表、审查表;
(6)干部爱人登记表;
(7)家庭成员以及主要社会关系的平反决定、通知或复查意见等。
2、说明:
(1)此类材料一般都是系列材料,应包括批复、结论、报告、证明、本人交待或申请等。在排列顺序上应按材料的主次来排,如批复、结论、报告、主要证明材料(证明材料按问题集中排列)、检举材料、本人检查交待或主要申诉材料。凡属冤假错案经复检改正,原结论放在复查结论后面。
(2)在审查过程中形成的非正式调查报告、同一证明人多次写的内容重复的证明材料可取出登记销毁。
第六类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
1、归入本类的材料包括:
(l)入党志愿书、申请书、转正申请、党员培养对象登记表、党员登记表;入团志愿书、申请书、团员登记表、退团材料;
(2)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审批意见及所依据的材料,暂缓登记期满后的组织决定及有关的材料;
(3)民主评议党员中形成的组织意见或党员登记表、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和组织审批材料、退党材料、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
(4)加入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
2、说明:
(1)入党申请和入党志愿书等材料待党员转正后才归档,转正前归支部保管。
(2)入党申请有多份的,捡1-2份全面系统的归档,一般第一次写的申请应归档。
(3)一般思想汇报、入党时调查的一般表现材料不归档。
(4)由组织召开的群众座谈会和党小组、支部大会记录等材料不归档。
(5)被开除党籍、团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后的入党、入团志愿书归本类,但需在封面上说明“某年某月某日经某某党委(团委)批准开除出党(出团)”。有关处分材料,按性质(政历问题或违纪案件)分别归入五类、八类。
(6)此类材料应按入党、入团、加入民主党派材料分别排序,志愿书放各自材料的前面,其他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如入党志愿书、申请书、培养表、转正申请、党员登记表、入团志愿书、申请书等,加入民主党派材料)。
第七类奖励材料(含科学技术和业务奖励、英雄模范先进事迹)
l、归入本类的材料包括:
(1)正式命名授予的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特级教师、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各种荣誉称号的审批表和先进事迹材料,从事专业工作三十年人员登记表、审批表;
(2)立功受勋、嘉奖材料;
(3)县、团级以上单位对干部的通报表扬材料;
(4)创造发明事迹,各种业务、技术奖励材料;
2、说明:
(1)未经正式批准的未盖公章的各种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不归档,也就是要组织办理了正式手续的才能承认。
(2)此类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但每次奖励应将组织的审批材料放前面。
第八类处分材料(含甄别、复查材料,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
1、归入本类的材料包括:
(1)上级批复、处分决定、本人对处分的意见、调查报告、本人检查或交代材料;
(2)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及个人检查;
(3)确属错误(如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经济等方面)组织上不予处分的证明材料和本人的检查材料;
(4)通报批评材料;
(5)法院的刑事判决书、劳动教养审批材料;
(6)甄别、复查报告、决定、上级批复及本人意见和申诉;
(7)反右斗争中错定右派的决定结论及平反改正材料;
(8)反右倾运动中受处分的甄别平反材料;
(9)“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或经审查定为“三种人”的结论、决定、上级批复、调查报告及本人检查材料,“文革”中犯有一般性错误的审查意见、调查报告、本人检查及专题考察材料。
2、说明:
(1)举报干部工作、思想、经济、作风等违纪问题,经查属一般问题,不归干部档案,存干部部门参考。
(2)此类按材料的主次,如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顺序排列,其证明材料应根据每份材料所证明的主要问题相应集中排列,凡经复查已对原结论、决定处分撤消改正的,可将改正结论或决定放在前,原结论、决定放在后。
第九类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1、归入本类的材料包括:
(l)见习、定级、晋级、升级等各种工资变动审批表;
(2)解决待遇的审批材料(比如离休前为科级、离休后享受处级待遇,高工30年以上增加5%比例的);
(3)干部任免呈报表;
(4)录用、招聘、聘干、续聘、选举、提拔、转干等登记表、审批表;
(5)调动、辞职、退职、离(退)休等审批表;
(6)兵役(入伍)登记表、退伍审批表、军衔评定、晋升及军队转业干部审批表;
(7)出国出境人员审批表;
(8)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民主党派代表会代表登记表。
2、说明:
(1)任免通知不归档。
(2)此类材料按时间先后排序(工资变动表、干部职务变动表放前面)。
第十类其它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
l、归入本类的材料包括:
(1)较有参考价值的体检表、残伤等级材料、公伤证明;
(2)干部逝世后悼词(生平),非正常死亡的调查报告及有关遗书;
(3)思想、工作总结材料;
(4)民事判决书、调解书;
(5)大、中专毕业生报到通知书;
(6)其他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2、说明:
(1)党外人士在过去运动中所写的交心检查等材料不归档,如档案中有的,可清理出来登记销毁。
(2)工会会员入会申请,会员登记表不归档。(3)应由本人保存的材料,如独生子女证、奖状等不归档。
(4)此类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
(二)档案的十类材料分类说明:
内容交叉的材料,可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用途确定类别。
1、带有自传的履历表、简历表,以自传为主的归第三类。
2、履历表、简历表有鉴定的,以履历为主的归第一类,如以鉴定为主,而本人第三类鉴定材料少的可归第三类。
3、政历问题与违纪错误混同一起给予处分的结论、调查报告、处分决定等归第八类,凡未给予处分的以政历为主归第五类,以违纪错误为主的归第八类。
第四章 管理范围
第九条 海委全面管理的局级领导的档案由海委负责保管。局领导在任职期间;为有利工作,组织部门可建立档案副本,由局人教处档案人员保管。
第十条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及其在局内工作的直系亲属的档案,由本单位人事部门指定他人专门保管。
第十一条 “第九条”、“第十条”以外的其他各类人员的人事档案(干部、工人、离退休、死亡人员)均由各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统一保管。
第十二条 职工辞职、退职、自动离职或被辞退、开除后,未就业的,其档案仍由原单位保管。就业后,将档案转至就业单位。档案人员对代为保管的人事档案,制定收费标准,经财务及档案主管领导批准,视其保管期限,收取保管费。
第五章 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与归档
第十三条 为使人事档案能够适应干部、人事工作需要,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通过组织、人事及其他有关部门收集干部任免、调动、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工作中新形成的反映干部、职工德、能、勤、绩的材料,充实档案内容。
(一)根据工作需要及档案中缺少材料情况,有计划地布置填写干部履历表、做鉴定、写自传等,并及时把这些材料补充进人事档案。
(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形成人事档案材料源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联系制度,不失时机地向形成材料的职工收集应归档的材料。
(三)形成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要固定专人,定期向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送交档案材料,凡组织人事部门形成的档案材料,要在材料形成后10天内送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归档,非组织、人事部门形成的档案材料,要在材料形成20天内送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归档。
(四)凡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代管档案的单位,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固定专人负责收集本单位人事档案材料,并及时送交档案管理部门归档。
(五)发现送交的归档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时,要及时通知形成档案材料的部门,补送材料或补办手续。
(六)为确保人事档案材料收集齐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除做好日常收集工作外,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全面收集。对较大规模的考察、考核、职务和工资变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等工作总共形成的档案材料,要及时进行重点收集。
第十四条 对收集的材料,必须进行认真的鉴别,属于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需经组织审查或本人签字的,盖章签字后方能归档。第十五条 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不应归或重复多余的材料(入档材料一般可两份),要填写“清理档案材料登记簿”,逐份登记,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对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可转文书档案或其他有关部门保存;不属于档案内容,比较重要的证件(如毕业证)、文章等,组织不需保存的,退还本人;无保存价值又不宜退回本人或根据有关规定应清理的材料,可根据规定登记销毁。
第十六条 凡新参加工作或新调入我局的职工,首先到人事部门报到,然后由人事部门将新报到职工档案一起送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
第十七条 职工如有死亡或其他意外事件(如失踪、潜逃等)发生,所在单位务必将事件发生的经过、时间、地点等情况如实详细写清,经组织或人事部门核准签字盖章后送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归入本人档案。职工的死亡讣告,在丧事处理完毕后,由丧事承办单位负责送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归档。
第十八条 凡应归档保存的材料,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按国家档案部门及干部管理规定;按性质进行分类,并按要求装订成卷、编写档号、入库保管。整理过程中,如发现缺少必备的材料(如入团、入党材料,履历表和自传等),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负责查找或经组织、人事部门同意,让本人重写,对纸张破烂、字迹模糊不清或用纸不
一、长短不齐不便装订的,应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案卷规范化。
第十九条 归档材料,须统一使用十六开规格的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归档材料一律为材料原件。
第六章 档案的保管与保护
第二十条 根据安全保密、便于查找的原则要求,对人事档案应严密、科学地加以保管。
(一)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全局职工,必须进行登记、编号,并依据一定的原则,编制档案清册。
(二)建立健全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在热情为各项工作提供服务的同时,一定要严格加强管理,严防错装、错放、错借、错转等现象发生。
(三)应建立登记和统计制度,每年年底全面检查核对一次档案,并与人事部门核对各类人员的增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设置专门的档案查阅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分开。
(五)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档案柜。库房面积每千卷需20至25平方米。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室内禁止吸烟及动用一切明火。
(六)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经常检查,要保持库房的清洁和库内适宜的温、湿度(要求:温度14℃一24℃,相对湿度45一65%);检查情况要认真做好记载。
(七)保持档案库房整洁,禁止堆放杂物。
(八)库房的“六防”设施和安全措施要经常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隐患。
(九)严禁任何个人私自保存他人档案和档案材料。
(十)组织人事部门应制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加强对人事档案的保管保护工作。
(十一)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加快电子计算机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第二十一条 档案保密工作
(一)人事档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机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要牢固树立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l、不准以任何理由私自向无关人员提供人事档案或泄露档案内容。对利用档案或档案材料假公济私、营私舞弊的,应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对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要依法处理。
2、不准携带人事档案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3、不准用电话、明码电报索要或提供档案内容。
4、不准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和查阅干部档案。
(二)档案库房要由专人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三)在节日放假前,应把借出的档案全部收回保管。
(四)要加强保卫工作,提高警惕,及时检查并堵塞保密工作中的漏洞,严防失密、泄密事件的发生。
第七章 档案查(借)阅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因工作需要查阅或借用人事档案时,需办理有关借阅手续。凡我局各部门借阅档案时,均须持人教处开具的借阅档案证明,局外单位借阅人事档案时,须持本单位组织(或人事)等部门出具的介绍信,并经分管局长签署意见后,方能借阅。借期可视情况而定,一般不得超过两周,逾期不还的,人事档案主管部门要及时催要。借用期间,利用者应注意安全、保密,未到人事档案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转借他人。
第二十三条 查阅档案一般在档案室查阅,尚未建立阅档室的单位,可在安全保密的办公室查阅。
第二十四条 凡查阅干部档案,利用单位应派政治上可靠的中共党员干部到档案人员查阅;非党人员不能查阅党员档案;群众不能借阅档案,下级人员借阅上级人员档案时,必须由利用单位主要领导出示手续;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第二十五条 查阅档案,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按下列要求确定是否提供和提供什么材料。
(一)凡因考察、任免、调动、审干、入党、入团、出国审查和复查、甄别历史案件及职工死亡后写生平等需要查阅本人档案的,可以提供档案;
(二)与他人案件有密切关系,而本人已经死亡或重病不能口述提供情况,以及其他特殊原因,必须从其档案中取旁证材料的,可提供档案的有关部分;
(三)公安、保卫部门因业务需要,了解干部有关情况时,可提供有关部分;
(四)凡因编写党史资料、人物传记、地方志、革命根据地斗争史、军史、工运史、学运史等,需了解当事人的经历和社会实践情况,一般可直接找当事人调查了解,如当事人已死亡或重病不能口述的,可提供履历和自传的有关部分。
第二十六条 干部子女、亲属入党、入团、升学、参军、参加工作等政审不得查阅本人档案;应由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根据有关规定出具证明材料。
第二十七条 查阅干部档案应由利用单位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填写《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按照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对手续不完备和持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查阅干部档案的,档案管理部门不予接待。
第二十八条 干部档案如遇下列情况,可考虑借出:
(一)对干部某个问题进行复查;
(二)对干部进行组织处理需要了解有关情况;
(三)本单位主管干部任免、调动、考察等工作的部门需要时;
(四)领导干部为了培养、选拔而对某些干部进行必要的了解时;
(五)其他一些特殊情况。第二十九条 档案管理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因工作需要查阅档案的,要健全查借阅登记手续。本单位非组织人事部门一般不予查阅,因特殊情况需要查阅的,须经单位主管领导同意。
第三十条 除组织人事部门因工作需要外,任何人不得查阅和借用上级和同级干部的档案;
第三十一条 查阅、借用人事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不得泄露档案内容,违者严肃处理。
第三十二条 借用、查阅档案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须经人事档案主管部门同意。
第三十三条 从档案中摘抄的材料,一般不予盖章。因与他人案件有密切关系,以及特殊原因必须作为旁证材料的,可予盖章。对所摘抄的档案材料,人事档案主管部门要审查登记,用后由利用单位自行销毁。
第八章 档案的接收与转递
第三十四条 凡我局职工档案的接收和转递工作,原则上均由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承办和处理;人事部门在办理新调入我局职工有关手续后,应将接收的档案尽快转到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手里。
第三十五条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收到有关人员的档案材料后,应按档案目录逐件(份)进行清点,核对无误后,办理登记、编号、归档入库。
第三十六条 局内各单位对拟调出的职工,应在其离局前,将散存的属于应归档转出的材料经人事部门审核后及时送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以便随档转出。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应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让本人自带。
(二)转出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并按规定经过认真的整理装订,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
(三)转递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干部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详细登记,严密包封。
(四)收到档案的单位,经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立即退回。逾期一个月未退回执者,转出单位应写信催问,以防丢失。
(五)因区划变动,机构改革等原因需成批移交人事档案时,移交单位要编制《移交清单》一式两份,经双方清点无误后办理移交手续。
(六)为使人事档案能够随着职工调动或职务的变动而及时转递,人事调配、任免工作部门应将职工调入单位和任免通知及时告诉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并建立必要的联系制度。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漳卫南局人事劳动教育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 刑 事 诉 讼 法 》课 程 实 施 意 见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专科)《监督学》教学实施细则
一、课程概况
监督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监督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有关监督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有关监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了解世界各国在对权力的监督与监察方面所取得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为研究和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
监督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督学概述、监督思想与理论、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当代中国监督运行机制、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人民政府的行政监督、社会民主监督、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等。
二、课程教材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郎佩娟主编的《监督学》,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1月版。这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
三、教学特点
监督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第一,它与其他相关科学存在着大量的交叉融合关系,相关科学的核心内容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如监督学与政治学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政治学研究政治关系,而政治关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监督学则是从防范公共权力滥用的视角来研究公共权力。监督学与行政学有很强的交互性。一方面,监督学调整的范围要远远大于行政学研究的范围;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强化依法行政的理念,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路径,监督机制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监督学与刑法、行政法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刑法与行政法是监督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实现手段,也是监督工作法治化的体现。如职务犯罪的认定是刑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监督学研究的对象;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是行政监督的重要方式。同时,监督学又从系统性的角度拓展了刑法、行政法调整的空间。
第二,监督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色与逻辑结构,监督学的实质是通过国家监督权、公民权利和社会道德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由此,把握公共权力的来源、特点和运行机制是是学好监督学的关键。
总之,在学习监督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和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深入理解监督学与相关学科与课程的内在关系,这也是学好监督学的重要前提。
四、学时安排和教学进度
课程教学:集中辅导和答疑36学时,小组讨论学习12学时,共4次(指导教师参加);省电大针对全省学生的网上实时教学活动安排两次(第一次是导学,第二次是期末复习及答疑),安排针对各试点单位课程辅导教师的网上实时教研活动两次(第一次为专题讨论,第二次为期末复习研讨),具体时间安排请看浙江电大在线学习的平台“互动天地”栏目的通知。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监督学概述 第二章
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 第三章
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 第六章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第七章
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 第八章
行政机关的监督
第九章
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的监督 第十章 社会监督
学时 3 3 1 1 3 3 6 6 6 3 1 第十一章
国际反腐败与监督制度
五、课程实践
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无硬性要求)
六、考核要求
1.考核依据
1)《监督学》教材。
2)中央电大考试中心、中央电大文法部《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2.课程总成绩的组成
由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考核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3.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
形成性考核必须完成,没有完成者,不能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的形式是中央电大下发的书面本子(四次作业)。
七、教学反馈
责任教师:刘义 联系老师:俞丹
通讯地址:杭州市振华路6号 邮政编码:310030 值班电话:0571-89983158(每周三上午、下午,每周五下午)电子信箱:yudan@zjtvu.edu.cn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2010年8月
第五篇:渠 道 清 淤 工 程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渠 道 清 淤 工 程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吉林省吉利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咨询中心 渠 道 清 淤 工 程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一、总
则
1.1为有利于渠道清淤工程的工程监理、规范监理行为,依据施工承建合同、设计文件以及堤防、河道疏浚(清淤)施工规范等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制造本细则。
1.2渠道清淤施工监理的施工过程现场控制为重点。工程质量实行的单元工程和每道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础的标准化、程序化和量化管理。
二、开 工 条 件
2.1开工条件控制按下列程序进行:(1)向施工单位进行监理工作交底。(2)审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措施计划。(3)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认可。(4)组织设计交底。
(5)移交测量控制网点,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控制网点施测成果。(6)检查施工条件。(7)签发开工许可证。
2.2明确监理例行程序。下发监理作业表格;明确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监理签证的程序;明确监理办公室与施工单位之间函件、文件、报表等公文手续;明确工程例会召开的地点、时间、会议议程等。2.3督促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及工地现场实际提交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应从施工设备、材料供应、施工方法、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进度等方面检查其是否满足施工 合同工程的技术和进度要求。施工措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
(2)施工准备(包括材料供应、供电、供水等)。(3)施工布置(含布置图)。(4)设备配置与劳动组织。(5)质量保证措施。(6)组织管理机构。
(7)进度计划(包括工期安排、施工强度)。
2.4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认可。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质检负责人、专职检查员组成的工程质量管理组织,配备质量检验和测量工程师,建立满足工程质量检测的现场实验室或委托有相关资质、资格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建立班组检查、专职质检员复查和质检负责人终检的“三检”制,完成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编制,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报送监理检查认可。
2.5组织设计交底。在工程开工前,监理工程师应组织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使施工单位明确设计意图、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2.6移交测量控制点,审签施工控制网点施测成果。在工程开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向施工单位移交测量控制点,督促施工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网点,测绘坡面开挖前渠道清淤的地形图,并对其成果进行审查和校验。2.7检查施工条件(1)施工设备进场查验。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强度选用合适的施工设备,按施工承包合同要求组织进场,并向监理报送进场设备报验单。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施工设备是否满足施工工期、施工强度和施工质量的要求。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的施工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清淤设备必须性能完好,并能及时修理未经监理工程师的书面批准,施工设备不得撤离施工现场。
(2)施工准备检查。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平整好施工场地,修筑施工邻建设施,建立起供电、供水系统。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3)原材料检验和砂浆,砼的配合比审批。工程开工前7天,施工单位应对拟采用的水泥、砂、碎石、石块、施工用水,进行随机抽样检验(必要时应有监理人员参加)和砂浆、砼的配合比设计实验,并向监理报送原材料进场报验单和砂浆、砼的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水泥出厂检验报告(第一次还应检查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施工单位的水泥、砂石料、块石抽检报告单和检测单位的资质、资格,必要时还应进行监理抽样检测。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证批准的材料和砂浆、砼的配合比不得在工程中使用。(本工程暂没有设计砼)
2.8签发开工许可证。上述施工单位报送的报审材料连同审签意见单一式四份经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或总工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监理在7天内反还审签意见单一份,审签意见包括“照次执行”、“按意见修改后执行”、“修改后重新报送”3种。除非审签意见为“修改后重新报送”,否则施工单位即可向监理报送开工申请报告,监理将 在收到开工申请24小时内签发工程开工许可证。
2.9如果施工单位未能按期向监理报送开工所必须的材料,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施工单位承担合同责任。施工单位在期限内未收到监理的审签意见单或批复文件,可视为以报经审阅同意。
三、施 工 过 程 控 制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批准的施工计划和合同技术规程规范按章作业,严格执行工序质量“三检”制,上道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证,下一道工序严禁开工。监理工程师还应对作业工序进行巡视、跟踪、检查和记录,发现违反技术规程规范作业,可采取口头违规警告、书面违规警告直至指令返工、停工等方式予以制止。3.1渠道清淤:
3.3.1机械土方开挖验收。在机械开挖清淤前,为防止坡面超、欠挖,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对渠底机械开挖工序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要求达到设计渠底高程,宽度及边坡坡度,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填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报审监理工程师审验。
3.1.2渠道清淤控制:
(1)在测量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测量人员的测控下,在渠底及坡面上放样桩和样坡。清淤时,施工单位质检人员应全过程检测,测量员则应对清淤后的渠底位置、高程等控制参数进行及时检查,防止渠底超、欠挖。(2)当原渠底较低属整修加固回填,原渠底存在局部塌陷、跌窝、吊坎、滑挫及松动等,需少量填方时,应首先清除表面腐植土、草根、杂物等,待监理工程师对基面验收签证后,在用指定的土料分层(松土20㎝)回填夯实。回填应达到渠底设计高程。
(3)渠道渠底清淤时,如发现流动粉细砂层,且地下水比较丰富时,施工单位应做好记录,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核转项目法人或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局部换基处理。
(4)清淤层不合格的弃土一定要运到指定弃土场,严禁向江河中或本坡堆弃。3.1.3质量检查:
(1)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工程质量进行“三检”,合格后填报工序质量检验合格证,报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签证。检验内容包括:渠底断面尺寸边界控制点、线控制,坡度,平整度;渠底清淤开挖位置、高程、断面尺寸;曲面、曲轴线的几何尺寸与破面平顺情况等。检测数量为:每个单元工程的每个检测项目沿堤轴线方向每10~20M不应少于一个点次。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证的渠底,坡面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在渠道清淤过程中,现场监理人员应在巡回检查,督促单位质检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做好质量检查工作。监理人员应对其检验内容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施工单位指出,并督促其处理。
四、其
他 4.1每一单元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对该单元工程质量进行评定,并报监理工程师核定。
4.2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报经监理工程师质量检验合格,按合同规定应予以支付的工程才予以计量支付。合同支付与计量量测,按合同文件规定和《土建工程合同计量支付监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4.3工程完工后,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按合同规定和要求编制含工程竣工图在内的工程验收资料。工程验收资料中应附有全部质量检查文件及工程缺陷处理成果资料。
4.4本细则未列的施工测量、施工进度控制、合同项目验收等内容,按有关监理实施细则的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