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因地制宜 创新发展 建设有天津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时间:2019-05-12 20:0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因地制宜 创新发展 建设有天津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因地制宜 创新发展 建设有天津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第一篇:天津:因地制宜 创新发展 建设有天津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天津:因地制宜 创新发展 建设有天津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多年来,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天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市委、市政府结合天津实际和农业农村特点,把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保障“菜篮子”供给、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举措。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设施化。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的突破口,推进农业工厂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区域化布局。2008年至2011年,实施了设施农业建设“4412”工程,在全市农村掀起了一个发展设施农业高潮。4年累计建设种植业设施45万亩,总面积达到60万亩。基本建成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个现代畜牧养殖示范园区、55个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出现了一批依靠发展设施农业致富的镇村。比如,宁河县小阎村,仅有75户、281人、1450亩耕地,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全部实现设施化生产。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设施农业建设不但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有效地保障了市场供应,稳定了物价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量,加强科技服务,深化交流合作,搭建创新平台,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强化管理和资金扶持力度,2011年市财政投入2928万元,支持实施了210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逐步构建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合作社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完善市农科院创新核心区、试验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三区”建设。启动天津滨海国际花卉、观赏鱼、耐盐碱植物等8个科技园区和十大种业基地建设。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天津转基因棉花育种中心陆续开工。重视农业引智工作。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大、中国海洋大学等“三院两校”和日本等地区的技术合作,农业科技对外合作交流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以来,累计签订合作协议专家326人,引进新品种1138个、新技术195项,并启动院士工作站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从2008年到2011年,4年累计培训农民53.9万人,47.9万人取得各类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31.6万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010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将农民培训制度化。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化。把加强农业组织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上实现新突破,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农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90%以上。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加大对专业合作社购买服务设施设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技术培训补贴力度。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经济能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示范社建设,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414家,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户均获得分配收入1566元。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对符合要求的龙头企业给予贴息扶持,龙头企业达到440家。吸引中粮、雨润、温氏等国内大型龙头企业来我市投资。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集聚功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提高农业品质和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不断强化检测和监管能力。全市目前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40多万亩。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962个,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345个。主要采取:强化日常监测。实行监管网格化管理,提高监督抽检频次和覆盖面。针对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畜产品“瘦肉精”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保障机制。全市实行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市与区县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各区县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质量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个环节。市和区县监管部门采取制度性监督 3 检测与执法联动,收到良好成效。强化质量控制。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园区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引导优质安全农产品实行质量信息贴标上市、专卖和配送入户。

五是大力推进农业功能化。把拓宽农业功能作为丰富农业内涵的重要渠道。结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把农业与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结合各区县地理位臵和农业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模式。比如,北部山区建设了山水农家乐,中部地区建设特色农业休闲度假、沿海地区建设渔家乐,环城四区建设了集生产、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

二、我市都市型农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经过不断努力,我市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化、科技化、产业化、标准化、功能化”为特点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主要表现:

一是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冬春季蔬菜生产条件。2011年,种植业设施播种面积达到78万亩,总产275万吨,占全市蔬菜产量近50%。在设施农业的带动下,4年间全市农业土地产出率提高了35%,劳动生产率 提高了49%,资源利用率提高了54%。农业园区综合效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左右。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62.7万吨,实现“八连增”。畜产品、水产品生产保持稳步增长。菜、肉、蛋、奶、鱼等主要农副产品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

二是科技研发和推广水平明显提高。我市在黄瓜、花椰菜、专用小麦等农作物育种,生猪育种,动物克隆,农产品保鲜等方面取得了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建设市、区县、乡镇推广机构575个,形成农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林业五个专业的三级推广网络,在蔬菜种植、淡水水产品健康养殖、农业抗旱保水技术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技术推广领先成果。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定。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市、区县、基层检测点三个层级的建设模式。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畜牧养殖领域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品行为得到基本遏制。连续多年无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实现农产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安全可靠的目标。

四是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种植业农作物优质率达到90%以上,形成优质粮、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种植优势产业带。畜牧业主要形成了以奶牛、生猪、肉鸡为主的5个优势产业区。渔业建成了由养殖园区相连接的海珍品特色品种养殖产业带。“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发展到127个。打造了一批如“沙窝萝卜”、“七里海河蟹”、“出头岭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市龙头企业和初级农产品有全国驰名商标4个、全国名牌3个。同时,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点7个,中国最有魅力乡休闲村2个。全市旅游特色村达到20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2230家,直接收入超过5亿元。

三、天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下一步设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农业部的工作部署,认真抓好农业生产工作,在追求发展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实施农业提升工程。以“4412”工程新建的20万亩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和农业示范园区为提升对象,主要提升装备、技术、组织化、产品结构、质量安全、功能化等6个方面。

二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重点抓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急需人才培养等5个专项工作。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40万亩“放心菜基地”建设,2012年建设10万亩,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我市地产蔬菜的优质化生产和安全准出。加快推行“三品一标”技术规范,实现农 6 产品全程标准化管理,打造天津农产品质量品牌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

四是开展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农业,在税收、信贷、基础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扶持蔬菜标准园创建,优化设施农业区域布局。加强产销衔接,在企业带动销售以及网上销售方面实现新突破。扩大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专销点建设。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力争到“十二五”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农户承包土地面积的40%以上。完善金融服务,进一步做好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财政贴息工作。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投放。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要求,认真学习兄弟省市经验,抓好都市型农业建设。

第二篇:学校特色建设有思想,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赤诚教育、追求卓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特色教育独树一帜

“赤诚教育、追求卓越”是实小的办学中心思想。在精英教育走向主流的当今社会,教育不再趋于平庸化、常态化,而是求新求变。自2013年,在校领导带领下,凤阳县实验小学瞄准传统文化和明文化特色,在国学经典、凤阳凤画、凤阳花鼓方面,逐渐形成了“书苑飘香,凤画流韵,鼓娃朝阳”三大办学特色,构建起了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不仅如此,将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实施阳光大课间活动,并并入特色建设项目内。

读经典教育人,演经典感染人,学经典陶冶人。每天清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朗朗读书声响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天下午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全校27个班级或认真品读唐诗宋词,或粘墨执笔练习书法。写字课上老师深入浅出解析经典;课外活动师生合力用美妙乐音演唱经典,用自创节目演绎经典。在师生的品读创作下,《论语》、《诗经》、《满江红》等等名篇佳作都变成了精彩的节目。有的孩子学习《三字经》,把“香九龄,能温席”在妈妈身上实践了一遍,着实感动了家长。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几年来,实验小学通过读书、演讲、书法、讲故事等众多形式,在稳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升了素质,陶冶了情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向家长、向社会展示实小的艺术特色,进一步塑造实验小学的良好形象。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实小人努力实践让书香满耳,让书香满眼,更让书香满心。

作为明文化的发祥地,凤阳有着深厚的明文化底蕴。凤阳花鼓、凤阳凤画先后成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后续人才匮乏制约着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挖掘凤阳地方文化,凤阳实小祛除功利、勇挑重担,毅然接过传承和弘扬凤阳地方文化的大旗,努力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打造自己的特色。学校专门提供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室和音乐教室,作为学生们学习凤画、练习花鼓的场所。把凤画和凤阳花鼓的普及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制定了凤画、凤阳花鼓、阳光鼓娃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选派8名音体美老师利用上课时间,教画教鼓。为了提升老师的专业能力,每周定期邀请凤画专家开班授课,手把手传授凤画技艺。为了营造学凤画、学花鼓的浓厚氛围,学校的校歌是以花鼓音乐为主旋律创作而成,教室走廊和墙壁上悬挂学生的凤画作品,甚至连校院里的花坛也做成花鼓的形状。

2009年开始,学校在学生中普及凤画,在本校老师授课的基础上,在二、三、四、五年级中开设两个凤画班,每周三下午第二节开设凤画课,由凤阳凤画协会的专业画家亲临授课,让孩子从小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让凤画这一艺术奇葩能在实小得以传承发扬。学校还编排出凤阳花鼓韵律操《阳光鼓娃》,全校学生能齐做学校自编的花鼓韵律操,该校还遴选出400名学生,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凤阳花鼓韵律操演出方阵。

实施三大特色教育以来,该校获得一系列荣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该校先后获得“滁州市特色示范学校”、“滁州市特色小学”、“滁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示范校”、“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先后获得在滁州市、安徽省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等荣誉。实小美术老师先后获得全国“孔子奖”书画委员会授予“优秀辅导教师奖”,实小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代表性的凤阳第五代花鼓女,成为由老、中、壮、青、少组成的完整的花鼓传承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学校自编自导自演的花鼓节目《花儿朵朵》、《鼓娃乐》《新凤阳花鼓》均获市级文艺汇演一等奖。其中《鼓娃乐》走进了安徽电视台七彩路“庆六一”专题节目的录制现场、《新凤阳花鼓》参加了安徽省电视台《对话江淮》的节目录制,2008年实小学生花鼓女参加了电影《惊蛰》的拍摄。2011年凤阳实验小学成为全县小学中唯一的条件最成熟的“县级凤画和凤阳花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二、校园文化异彩纷呈

凤阳实小秉承“大课堂”教育理念,努力把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内外的每一个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

实验小学连续举办三届的“爱我中华·国庆游园”活动,特点鲜明。活动每年都确定主题内容,邀请家长普遍参与,三届活动分别以省份、朝代、唐诗宋词为内容,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并搜集知识,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进行阐述介绍。活动过程中,各班展板制作、礼仪导引、导游解说精益求精。有的班级还增加了现场书画表演、器乐表演、诗词朗诵等才艺表演吸引观众。班级与班级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交叉交流互相借鉴的关系。整个活动全部由学生完成,激发了孩子动手的能力,在爱国教育中,在亲力亲为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能。

自2007年以来,校园文化艺术节一直是凤阳实小校园文化活动的一块金字招牌,至今已举办了七届。每届艺术节,一系列子活动精彩纷呈,朗读大赛分为个人朗读比赛和班级集体朗读比赛;曲艺大赛包含花鼓小锣、三句半、相声、快板和双簧;器乐大赛囊括二胡、古筝、小提琴;绘画大赛有树叶画比赛和融入凤画艺术的海报比赛;还有黑板报比赛、电脑画比赛、手抄报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古诗临摹比赛、拔河比赛、校园歌手比赛、课本剧大赛等不同类型、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在每年的艺术节开、闭幕式上,独唱、合唱、课本剧、歌伴舞、经典诵读等各种艺术形式,组成了文艺大汇演。每一个节目都是师生共同参与,都是师生自编自导自演而成,其中更有体现凤阳实小特色教育的原创舞蹈节目《鼓娃朝阳》、音乐绘画《凤画流韵》。艺术节不仅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浓缩,也是办学特色的呈现,更是全体师生魅力展现的一个舞台。

2012年后,学校更是不断探索,在抓好德育的同时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先后成立了校花鼓队、合唱队、鼓号队,将比赛表演训练常规化,走自己的特色同时将学校品牌特色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响应全国阳光大课间政策,制定“阳光大课间”活动方案,呆板枯燥的大课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校训、校歌改编的艺术操、花鼓操、慢跑等一系列流程的课间活动二十分钟,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的普及。

除此之外,学校举办了雏凤杯广播操比赛,连续举办四届冬季长跑比赛及秋季运动会,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每年三月底,举办的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每年的红五月歌会,给学生展示演唱才能的舞台。学校这一系列活动内容丰富,设计新巧,形式多样,不仅活跃了校园生活,展示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艺术素养,更体现了实验小学艺术特色示范校的教育成果,点亮了孩子美好的人生,为他们搭建了成功的舞台,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德育教育潜移默化

“习惯成就品质,品质成就人生。”该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抓养成,促习惯,多活动,染心灵”这一中心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德育之路。

学校德育工作遵循以各项活动为主渠道,以少先队活动为主阵地,以校外体验为延伸的特点,对学生的常规行为的教育从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做起,每周一早晨的国旗下敬礼、演讲,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每个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教育孩子从文明用语、尊敬别人做起,从为父母递杯茶、为老人让个座做起,从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一系列德育活动成为凤阳县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典范。

“国旗下的讲话”一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园地。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都在这块园地中得以实现。话语虽不多,但非常注重实效,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还创设了三大主题班会: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朋友与友谊、我心中的偶像、自信与成功的养成教育,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的感恩教育,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失意的心理辅导教育,成了教育学生、沟通家长孩子感情三大特色阵地。

在凤阳实小,广播、橱窗、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得到了充分利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大道理,却在这些最小的“媒体”上得到了最好的展现。学校广播室每天广播时间1小时,除了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如果你走进凤阳实小,你处处都能体会到德育教育的存在。从平面宣传到网络宣传,从课内到课外,从语言到行动,你可以看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标语,也可以感受到“上下楼梯靠右行”、“见师长、先行礼、问声好、表敬意”的行动。正因为在德育教育中的出色工作,该校先后获“滁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校”、“县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滁州市特色小学”、“凤阳县平安校园”、“凤阳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教育的璀璨成果,凤阳实小人没有骄傲,用校领导的话说:“赤诚教育、追求卓越,让孩子们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成长,我们都愿做一片美的叶子。”

凤阳县实验小学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七日

附件1:活动图片

葛强凤在操场教学凤阳花鼓。

代海荣老师在教学生练习打花鼓。

凤阳凤画协会会长吴德椿亲自给实验小学师生传授凤画笔法。

学校合唱队参加滁州市“中国梦,我们的梦”合唱比赛

学校合唱队参加滁州市“让梦飞翔”合唱比赛

大课间时,学校举行全校师生花鼓操比赛

实验小学参加凤阳县第二届鼓号大赛并获得特等奖

经典诵读,书香校园

歌声飘扬,唱响校园

附件2:部分报道

报道1:传统文化进校园 凤画艺术美名传——凤阳县实验小学开设凤画兴趣班

凤阳县实验小学多年来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办学理念,以特色教育为本,提升办学水平,以全面发展为根本,培育规范、合格、有特长的人才,努力打造平安和谐优雅校园,争创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名校。

本学期,该校在秉承特色教育的基础上,在学生中普及凤画,继续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把凤阳县实验小学创办成为凤画之校。学校从二、三、四、五年级中选出60名学生分成两个班学习凤画,每周三下午第二节开设凤画课,将有凤阳凤画协会的四位画家亲临上课,让孩子从小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让凤画这一艺术奇葩能在实小得以传承,发扬。另外,该校三位美术教师也一起学习、普及凤画。[凤阳政府网:2009-2-16 ] 报道2:《第一时间》进校园 凤阳花鼓处处传

2008年12月17日下午4:40,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走进凤阳县实验小学录制《凤阳花鼓》,记者陈鹏飞采访了凤阳县第五代花鼓女——表演舞蹈《鼓娃乐》节目的实小学生。

据记者介绍,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将在新年期间播放各地风俗文化节目,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到凤阳花鼓一直传承影响着地方文化,尤其今年8月,凤阳县实验小学编排的舞蹈《鼓娃乐》获得滁州市首届文化艺术成就二等奖,在10月下旬《鼓娃乐》小演员们又赴安徽电视台《对话江淮》栏目录制节目。所以,今天《第一时间》栏目组专赴凤阳实验小学全程录制《新凤阳花鼓》舞蹈节目。

孩子们边唱边跳边表演,舞姿优美,歌声悠扬,展示了凤阳花鼓这一艺术奇葩在校园文化中绽放的魅力,传递了凤阳人民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和对未来发展的向往。最后记者又现场采访了教师和表演舞蹈《鼓娃乐》的学生。师生在新年祝愿中祝福家家户户健健康康,实小以凤画、花鼓等为传统的艺术特色教育之花越开越美!报道3:凤阳实小学生参加《对话江淮》栏目录制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弘扬凤阳小岗人“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展示新时代、新凤阳人民的新生活,安徽电视台《对话江淮》栏目组于日前到凤阳制作节目。经凤阳县委宣传部推荐,凤阳实小歌伴舞《新凤阳花鼓》和小合唱《明天会更好》代表凤阳县到省电视台录制《对话江淮》节目。

第三篇:挖掘天津城市文化资源,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挖掘天津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赵佳璐

内容提要:天津作为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底蕴的东北亚文化与经济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同时也遇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本文结合天津特色的文化资源总结出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独特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字:独特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体制改革

一、天津的地域特色与独特文化

天津“地处九河要津,陆通七省舟车”,是南北大运河的交汇处。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天津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归纳起来天津具有8个方面的独特文化现象:

(一)中西合璧的皇家贵族文化。清末民初,天津是北京的后花园,皇家的文化和西洋文化融合而生的中西合璧的皇家贵族文化特点,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鸦片战争以后,对外开放九大口岸中,上海和天津一南一北,上海对西洋文化的引进、吸纳构成了十里洋场,是投资者的乐园。而天津既有对外开放的早期外来文化的交流,更有清末民初倚仗北京皇家帝王文化,例如张园、静园,它们是西洋与中国古典文化的结合。

(二)天津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具有独一无二的教育文化历史强势。天津有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官办学——北洋大学堂和近代第一个民办大学——南开大学,这两所大学是全国大学文化研究的积淀。

(三)天津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如近代化学工业、锻造业、机器制造业。上海市从2003年开始就想把上海打造成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有许多老厂房被保护起来,我们也要做好这方面工作。

(四)明清两代商埠文化的集散地,特别是南北大运河的交汇点,从而构成天津的历史,其中有老百货大楼、老劝业场、老估衣街等商业建筑。

(五)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的“租界文化”,天津是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传统建筑被保留完好,从而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如大光明桥、解放路、奥租界领事馆、日租界领事馆、马可波罗广场,此外还有一个极为独特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少有的,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浓缩了百年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利顺德大饭店。

(六)园林文化,历史上天津居北方园林之冠,如与苏州、杭州遥相呼应园林文化——水西庄。第七,蜚声海内外,以近代天津爱国人士霍元甲为代表的“精武”文化。第八,素有“曲艺之乡”传统的津味“市井文化”。

二、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

天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大、空间大。目前,天津各区县围绕自身特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规划制定、项目建设、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取得显著效果,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文化遗存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天津历史文化悠久,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利用好、发展好这些文化遗存,使之能够与已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相结合,定能够增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潜能,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层次。西青区的明清一条街、天津的五大道、近代金融街、水西庄创意产业园区等,都是充分挖掘了天津的文化遗存,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而生的典范。利用了天津的文化遗存,深入分析文化遗存的精神内涵,再将它们与现代的高科技手段紧密结合,支持了文化创意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工业遗存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天津近代制造业发达,加之有较深的历史文化将二者融合起来共同为文化的发展铺路成为天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之处。用旧有的厂房、仓库加以改造,形成了一部分创意产业园,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依托,一些很典型园区有:6号院、3526创意工厂、意库创意产业园。目前,经过市有关部门的批准整体装修方案的调整,6号院创意产业园已逐步恢复了初建时的英式建筑风格。随着天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逐步完善,处于起步状态的“6号院”将会与一些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田子坊、8号桥、798等相媲美,成为具有天津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基地,也成为天津知名的现代艺术群落。旧的厂房仓库建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建设之初就有鲜明的主题和对创意业态的侧重。总的来说,基于旧厂房、仓库基础之上的创意产业园的建立,提高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速度,加速了传统产业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三)民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民俗文化在天津文化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厚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的特色,表现在生产、文化、饮食、民间艺术与游艺竞技等各个方面,民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亮点。天津的鼓楼一古文化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商圈、老城厢地区的民俗文化创意坊和创意体验区、杨柳青民俗文化产业园等,都是利用了天津的民俗文化,加上新的创意元素发展起来的。这不仅创作了民俗特色作品,提高了服务业发展的经济价值,而且也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源泉。

三、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不清,观念落后制约发展

受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限制,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远落后于北京和上海。民间的文化创意活动不少,但是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从政府方面来说,对天津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文件出台,但是还缺乏对各类文化创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没能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到目前为止,天津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专著和理论研究成果都比较少,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不但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很快,理论研究成果也不少,都相继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蓝皮书》,促进了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不系统,相关配套性差

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提出的比较晚,而且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规划还不够完善,众多的经营单位,产业的集约化程度比较低。分散的资源也没有统一的利用好,造成①了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低下。

就己有的政策来说,缺乏完整性和稳定性。各区县制定的政策缺乏整体的思考,也缺乏 长远的考虑,从而不利于市场主体的稳定性,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天津在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并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激励计划,没有引入合理的竞争① 张彦霖.天津创意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机制,也没有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完整而配套的产业优惠政策。

(三)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模式落伍,管理水平低下

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的规划和管理,影响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首先,天津的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行业范围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界定,理论研究滞后,对于文化聚集区 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如何管理、如何定位、如何发展都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很多创意产业 园都按自己的方式管理,只考虑了自己领域内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计划,没有深入思考相关领 域的问题,因此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从管理方式上说,政府的管理手段相对单一,大部分就是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性的直接干 预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很少用法律手段或者其他的经济手段来调节,也忽略了市场机制和 价值规律在文化创意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所以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文化创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天津企业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是能够发展的前提,也是制约天津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动漫产业是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但是动漫网游产业原创部分所依赖的电脑绘图环节使用的设备的关键技术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致使这一专业设备的价格在国内居高不下,动漫企业成本因此被迫增加。再如,还有天津的游戏企业,很大一部分承担的是北京、上海及日韩等企业的外包业务,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游戏产品品牌,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业务上的自主性不强。

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群虽然初步成型,但产业集聚性不强,在目前天津已有的动漫企 业中,只有少数的几家公司具有从原创设计、独立制作到出售播出的能力。

(五)文化创意阶层尚未完全成型,人才与产业的结合仍不够紧密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创新型人才,主要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制作,还有一类人才就是经营管理人才。人才的缺乏是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性缺乏的根源。天津市从事文化娱乐业的从业人员,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由于人才的缺失,造成了天津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难以持续快速增长。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上天津的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人才的缺失还很严重,那种既懂管理又懂创意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一些企业的运作者,他们只看到文化创意产品的经济属性,重心放在加强企业管理,单向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上,而忽视文化产品的社会属性,势必会对好的文化创意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严重阻碍文化创意产业整个行业的发展。

(六)缺乏品牌效应,没有打造出天津独特的文化创意品牌

品牌是文化创意产业获得足发展的前提,虽然天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也很快,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文化创意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城市通常拥有一批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区,比如北京的798园区、杭州的国际动漫节等,已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之一。天津虽有“中新生态城”“意库”等产业园,但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和品牌效应,还不足以成为天津的“城市名片”。

四、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府引导,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政府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就要从三方面着手,其一,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形成统筹规划和联动机制。其二,上下级之间要合理分工。下级部门在具体执行上级部门的命令时,要在弹性的范围内认真执行,不能使得上级的职权被侵犯。上级部门负责总体的规划和引导,下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执行上级的指示。其三,要建立社会非赢利组织和政府携手发展 的运行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而可行的总体规划,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很大 的系统工程,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快速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就必须要有一个 明晰的发展规划,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目标,确定未来若干年的方针政策的导向,天津市政府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方向,组织力量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 文化创意企业在同一的规划下有序的发展,从实际情况出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二)抓住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创新

文化创意与创新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动力。因此在生产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一定将创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要想保持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性,我们要考虑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文化创意产品的产生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与创新性对文化创意产品 的产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文化创意产品能否产生和能否延续的关键要素。其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创新产品,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 价值。

其三,在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手段上迫切需要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创意企业不 但应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努力的促进文化创 意产品的创新,还应该在产品创作出来后,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

(三)依托传统,形成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

在天津的传统产业和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下,寻求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最佳融合点,才有取得文化创意产业取得高速发展的可能性。

一方面,天津的滨海新区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天津独具优势,它成为天津市最大 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区域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天津应该依据己有的优势条件,利用好适宜文化创意产业产生、成长的良好环境,紧紧地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天津的传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将天津构建成为创意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城市。

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一直被称为“都市无烟产业”,多以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老建筑为载体。天津市除了“五大道’、“金融街”具有国内外知名的历史风貌建筑外,海河沿岸尚有一些可利用的旧厂房、旧建筑。这些建筑只要合理利用,都可建设成为“创意产业园区”。在市内各区还有许多科技、企业、现代服务业等不同类型的“园区”,如果能够加以调整,就能整合为创意产业的“聚集平台”。

(四)努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

创意产业链强调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驱动产品的制造,通过营销拉动分销产

②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后续产品的开发来拉动支持产业。产业链一条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链条,需要各方的相互配合与互动。

天津要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首先就要注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天津应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行业集中、功能完善、品牌经营”的基本原则,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已有的文化园区的现实情况,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和资源整合,加快形成“一区多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布局,集中体现园区的“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的功能,以园区为载体,形成企业间的互通网络,打造园区的品牌,通过园区的集聚扩散,建立园区间的网络关系。

(五)加快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文化创意人才不仅是构成创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而且是从事文化创意经营活动的重要

③资源,同时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文化创意活动无论从制作到管理还是到

销售,都需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来完成。只有合格的创意人才才能把文化与科技有机的结合,才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水平的根本提高。吸引更多的合格人才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② 张京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66

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I.上海二学林出版社.2006年:119③

(1)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合格的文化创意人才。吸引合格的文化创意人才要从硬件、软件等多方面入手,努力为创意人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2)加强学校和社会各方的教育培训,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人才主要是从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培养,高等院校通过吸引全国的师资和生源,不断发展和更新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高等院校来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战略。政府部门可以针对社会的需要,推出针对性较强的培训项目,缓解文化创意人才缺乏的局面,文化创意企业也可以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进行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六)坚持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天津地方特色

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产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核 心产品,用高质量的产品来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文化创意产品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发展 和竞争,只有坚持了品牌发展战略,才能使企业和产品尽快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只有塑造 了自己的知名品牌,才会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才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文化,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来源和原始的材料,要打造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就要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定位,哪些是可以利用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在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际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确保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率。天津市独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遗存、工业遗存、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模式,就是打造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1]冯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2]花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

[3]金元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

[4]胡惠林,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J].开发研究,2006年第1期:1一5

[5]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

[6]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困境与问题[J].《中关村》.2005年第9期:119

[7]陈建军,葛宝琴.城市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学刊.2008年第6期:165

作者:赵佳璐

工作单位:武清区委党校

职务:教师

职称:助理讲师

联系电话:82101891

联系地址:武清区八孔闸党校路1号

第四篇:融入社会管理创新格局,建设有中山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融入社会管理创新格局,建设有中山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中山市志愿服务起源于1987年的“敬老万人行活动”,特别是1996年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后,我市志愿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保持着平稳前进的势头,展现出勃勃的生机。截至目前,协会下辖服务总队50余支,278个志愿者(义工)服务站覆盖了全市所有的社区(农村),全市注册志愿者约14万人,并实现“五个率先”:全省率先推动镇(区)服务总队落实专职人员、专用场地、专项经费等“三专”问题;全省率先成立中山市社区(农村)志愿事业发展基金;全省率先实现志愿者服务站在农村和社区的全覆盖;全省率先在小学建立亲子义工队;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办开放式运作的中山市慈善爱心店。我们不仅服务本地群众,还主动承接任务,服务国家大型活动和援外服务。如组织志愿者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选派12名优秀青年志愿者赴非洲塞舌尔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让中山成为全国首个单独承办援外志愿服务的地级市,有力地宣传了城市形象。十多年来,中山志愿服务向社会化、事业化、专业化发展,形成了“党政重视、团青推动、社团管理、公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志愿服务体系格局。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日益迫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

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的因素。”明确指出了社会管理的目的是要调动社会不同主体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合力。团市委、市青志协(市义工联)主要进行了一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夯实组织基础,完善公众参与的志愿服务网络。

志愿服务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载体。完善志愿者协会的组织机制是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多年来,协会不断完善组织架构,目前,形成会长、副会长把握发展脉络,秘书处协调工作排布,基层总队负责项目开展,特色总队提供专业服务的整体运作模式。

(一)推进镇(区)服务总队建设。团市委利用团组织架构完善、覆盖面广的特点,依托基层团委成立志愿者组织。通过抓“三专”(专职人员、专项经费、专用场地),重点推动镇(区)建设志愿者(义工)服务总队的工作。协会一方面在行政经费中划拨经费为服务总队专职秘书解决部分工资,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承办的方式为总队提供资源支撑。

(二)推进社区(农村)志愿服务站建设。近年来,协会结合建设“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契机,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工作。2006年11月,市委、市政府批准在协会成立中山市社区(农村)志愿事业发展基金,由市财政每年向基金注资30万。目前,志愿服务站实现了对我市社区(农村)的全面覆盖;举办了10期社区(农村)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和分期分批组织到香港进行志愿服务的学习和实习;同时,举行了19期社区(农村)基金竞标会,共有252个社区(农村)参与过竞标,向近

381个中标项目投放超过85万元,拉动社会资源近210万元,服务群众达24万人次。

(三)推进特色志愿服务队建设。以亲子义工队伍建设为尝试,取得成功经验后,应用到其他队伍的建设。2005年9月,东区雍景园小学成立了首支亲子志愿者(义工)服务队。亲子志愿者(义工)服务队以“以爱育爱,让孩子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下,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为宗旨,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志愿活动的亲子理念,结合中山实际,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建立亲子义工队的学校180余间,实现对公立小学的全覆盖,亲子义工总人数逾2万人,开展了敬老、助学、环保等一系列志愿活动。

二、推动社会运作,引导志愿者骨干参与协会管理。

中山志愿服务事业十余年的发展,培养和凝聚了大批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志愿者骨干。团市委、市青志协(市义工联)通过摸索和实践,不仅充分发挥志愿者骨干在项目策划运作方面的能力,还挖掘菁英份子,参与协会管理。

(一)形成“实验——推广——总结——普及”的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机制。协会充分发挥资深志愿者的经验与带动作用,对新的志愿服务项目由直属总队进行探索试验,逐渐成熟之后向镇(区)、社区(农村)推广。同时,志愿者骨干前往社区(农村)总结分析服务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调整完善之后进行普及,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十多年来,中山志愿服务的项目从单一到丰富、从传统到新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涌现出十大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如励志会、心声热线、晨曦行动、绿色

中秋、同一蓝天、爱心出动、亲子义工、慈善爱心店、社会探热针、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队。

(二)不断探索志愿者的参与机制。早期的志愿服务从项目策划、到工作实施,从一线服务到后勤保障,都是以团干参与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化的志愿者在整个志愿服务环节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中山志愿服务发展的龙头部队,市青志协(市义工联)直属总队除了总队长由协会专职人员担任,副总队长、秘书长、部门负责人等均由社会志愿者担任。这种模式也推广到各基层总队,6月18日,协会提拔两名优秀的社会志愿者担任市青志协(市义工联)的副秘书长,更标志着我市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市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广大志愿者的智慧聚集,推动着我市志愿服务工作膨胀式、跨越式的发展。

三、丰富服务项目,全力协助好政府开展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团市委、市青志协(市义工联)把握党政中心,结合志愿者的兴趣,探索志愿服务的新路径。

(一)帮助困难群体

志愿者针对由于各种原因陷入生活困难的群体,进行调查与分析,采取一对

一、多对一的方式给予帮助,逐渐改善这些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志愿者帮助困难群体的做法,从1996年创办“心声咨询服务中心”的时候就坚持下来。志愿者在接听热线,进行

心理辅导的同时,就建立助残、助学、助老等专门服务队伍,从资助生活物资到开展心理辅导,取得很好的成效,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协会十余年共筹集社会资金近1200万,支持了1.2万名大、中、小学生。市慈善爱心店、协会直属总队长期跟进重度贫困家庭、残疾人等个案200余户。随着镇(区)、社区(农村)志愿者(义工)服务站的建立和发展,这些帮扶项目下放到社区,志愿者就近为困难居民提供服务,效果更加明显。

(二)传播精神文明

团市委。市青志协(市义工联)始终牢牢地将志愿工作与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让市民通过亲身参与志愿服务或者接受志愿者的帮助,切实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同一蓝天”比赛,公开选拨、吸纳社会上的文艺人才参与志愿服务,深入学校、社区、厂企开展“爱心出动”等志愿服务,通过文艺表演、电影播放、知识传授等形式弘扬博爱精神和推广“快乐义工,快乐奉献”、“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做一辈子的义工”等具有特色的志愿文化理念。开展“新马路天使”流动人员交通文明志愿服务、文明行为督导志愿服务等,组织志愿者在交通路口、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劝阻不文明行为,维持城市秩序、派放文明宣传单等,为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为中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

(三)探索社会企业

2007年6月,协会发展社会企业——中山市慈善爱心店,是在市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它集货品销售、接受捐赠、志愿服务等多

元化公益服务于一身,是志愿服务深入社区、深入群众的前沿阵地,为广大群众尤其社会弱势群体开通了一个亲切温馨的服务窗口。2007年12月,慈善爱心店荣获“广东志愿服务20周年最具影响十大事件”。目前,全市共开设12家慈善爱心店,并根据自身场地、资源等实际情况,走特色化、本土化经营道路,进一步的传播志愿文化,帮助弱势群体。

(四)倡导环境保护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此,市青志协(市义工联)直属总队就成立了环保环保部,并组建几个环保项目的服务分队,开展的服务活动富有影响力。随着市、镇、社区的环保志愿服务力量联动,各种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例如,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的“绿色中秋——月饼盒回收活动”,就是在志愿者“回收月饼盒”行动的基础上,各社区联合行动、各自创新,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模式。仅仅2010年,就有240多所学校和130多个社区(农村)参与活动参与活动,志愿者超7600043人次,回收月饼盒28万多个,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社会效益。

(五)协助应急救援

中山市应急救援志愿服务起步较早,在团市委、市青志协(市义工联)的领导推动以及香港拯溺总会等友好团体的热心支持下,隶属于市青志协(市义工联)直属总队的拯溺团于2002年孕育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服务涵盖了急救医疗、拯溺救生、防震减灾(自然灾害)、日常安全等四大类别知识的推广。2007年1月,急救医疗辅助队正式成立,该队由经专业培训、资格考核、掌握一定急救医疗常识及救护技能的志

愿者组成。同年4月,防震减灾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地震前兆观测、地震应急救援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广泛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更好地指导群众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

(六)调查社情民意

从2003年开始,市青志协(市义工联)“心声咨询服务中心”成为市委市政府“社情民意采集点”。志愿者从大量热线电话中了解的社会热点问题,包括员工权益问题、家庭纠纷问题、贫困学生问题等等,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为党政部门开展民生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联合市政府投诉中心筹划 “社会探热针”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各镇、社区(农村)了解真实情况与群众需求。志愿者根据市政府投诉中心接触的各种热点话题,选择重点问题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提供党和政府决策时参考。如志愿者调查队围绕“小区物业管理”、“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等热点问题开展的调查,了解实情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减少和化解了不少矛盾冲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下载天津:因地制宜 创新发展 建设有天津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因地制宜 创新发展 建设有天津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