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创】顶级交易大师的故事与经历中,包含了交易必经的六个阶段
【原创】顶级交易大师的故事与经历中,包含了交易必经的六个阶段
汇商琅琊榜特约作者:天启大烁哥当一个投资人初次推开投资交易市场的大门时,因为对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必然会在市场存在的众多流派中选择一个。所以,交易员切入市场的角度必然五花八门。有被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所吸引的,有受到行业大咖影响首先研究基本面的,有受到某些日内交易员影响研究日内走势规律的,还有被资深投资人影响研究技术分析或者量化的…也就是说,每一个进入投资交易市场的交易员,其成长经历必然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切入角度的不同会影响交易生涯的走向吗?其中到底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成长框架呢?本文查阅了国内外几本关于顶级交易员个人经历采访的书籍,包括:《交易圣经—系统交易赢利要诀》,《金融怪杰
对话华尔街的传奇交易员》以及众多国内外交易大师的交易崛起经历。最后发现,无论切入角度如何,他们的成长过程是具有很大的共性的。本文从中提取了大量的事例,配合上我们的理解,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知投资者进行市场的理由五花八门,但是究其根本,都是受到了利益的诱惑。在几本采访类的著作中,交易高手们入市的理由也是各不相同。比如,迈克尔.马科斯。一个在10年时间内使其公司的账户的净值增长了2500倍的期货交易员,他就是因为听说某位交易员朋友可以一周让资金翻两倍,才对投机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保罗.都德.琼斯,一个创造了在3年半的时间内仅亏损一个月记录的私募基金经理。是因为看到了某位投资大师的文章后,震撼不已,认为投资交易行业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毅然决然的踏入了交易行业。初次之外,还有的是因为穷苦潦倒渴望财务自由,还有的是受到了长辈经历的影响,还有的是向往资本市场的“华丽光鲜”,渴望改良现状…但这个阶段,由于刚进入市场,而且带着强烈的“自信”。基本都将以亏损而结束。比如,迈克尔马科斯。他在连合约的最小波动价位背后的原理都不清楚的情况下,便开始下单交易,最后仅用三天的时间,将他的资金全部亏光。无知者无畏,是这个阶段的典型特点。第二阶段:积累在第一阶段对交易员产生了强大的伤害后,除了少量崩溃放弃的交易员之外,大多数交易员将进入了第二阶段。他们开始重视市场,开始明白如果想要赚钱,需要研究熟悉的东西非常多。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资金管理,止盈止损,合约规则,市场信息,他们开始大量的学习,大量的研究,疯狂的吸取知识和信息。在国外众多被采访的交易员中,很多人曾经谈起过自己的积累阶段。有疯狂的读书的,有偏执的迷恋过技术指标的,有一天超过14个小时都在研究盘面的。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顶级交易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有做过经纪人或分析师的经历。比如,上文说的迈克尔马科斯。还有20年投资生涯中,仅两年亏损的团队型交易员-迈克斯坦哈德。以及白手起家,8年时间,由管理200万美元-8亿美元的赖瑞海特。他们在经纪人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对市场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
积累阶段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慢慢的学习,慢慢的摸索,慢慢的堆积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将伴随着大量的挫折。被采访的众多交易大师中有很多谈论起这个过程的经历,比如,无畏交易大师拉蒙,巴托斯。其在1975年-1980年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成功的摸索到了一套适合他的交易方法。电子盘标准普尔迷你版中最大,最活跃的个人日内交易者马克D库克,他从1977年开始交易,他直到1986年才开始有了重大转机。在混乱的摸索中,交易员在生死盈亏之间不停的轮回。这个阶段,聚集了大量的投资人,淘汰率也最高,很多交易员在此阶段黯然离场。但是也有部分投资人会在积累中爆发,进入下一阶段。正如埃德,塞克塔,一个在16年内将净值增加了2500倍的天才交易员所说:求胜意志强烈的人,一定会寻求各种方法来满足其求胜的欲望。第三阶段:突破
量变引起质变,厚积而薄发。当一个投资人积累的知识信息足够多,交易经历中的方方面面会不停的产生共鸣与冲突,他会不停的去掉糟粕,留下精华。正如2006年罗宾斯世界杯期货交易大赛的冠军,同时也是2005年和2007年的亚军的凯文.戴维在一次采访中说:在近20年的交易生涯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包括技术分析,基本分析,战略规划,资金管理以及交易心理学。然而,在读过了大量的交易丛书,参加了无数的研讨会,花了无数夜晚研究交易思想之后,我才终于顿悟到,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交易中,简单才是最好。从此,他的策略越来越简单。最新的某一套策略甚至仅以最近两天的收盘价作为交易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交易员会发现,与其不停的收集信息,还不如直接跟随趋势。与其研究一套复杂繁琐的入场方式,还不如将时间精力放在研究一系列的交易规则。他们脱离了传统的寻找万能预测的“圣杯”之路,开始以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交易,并寻机进入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顿悟的过程,由横向的知识收集变为纵向的深度思考。
第四阶段:系统这个阶段,交易员进入了系统的构建阶段。他们开始尝试将复杂多变的信息依据融合成为一个系统化的入场方式。开始尝试将所有对于出场的理解融合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场规则,他们开始进行系统的组装。他们关注的重点不在是交易走势的研判,而是对具体的走势的处理过程。这一点,在被采访的交易大师们的经历中有着清晰的体现。李.哥特斯,世界级的机械交易系统设计大师和交易大师,他在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开发了volpat 策略。机构间交易的重量级人物汤姆德马克,他创造了汤姆德马克TD指标,并形成了系统化交易。传奇交易员理查德,丹尼斯构建了各种交易系统,最经典的海龟交易法则广为流传。而且,几乎所有被采访的大师级交易者,都提到了“系统”“规则”这两个词。这个阶段的交易员,开始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他们注重交易逻辑的完整,寻找可优化环节,将系统的各个环节理解通透。他们可能会开发出多套系统,然后不停的摸索,他们会将系统与自身性格特征进行融合,生成那套带有个人特征印记的交易体系。第五阶段:认知突破 这个阶段,交易员基本都明白了唯有适合自己,适合交易的交易系统化体系才是交易成功的关键。他们会发现,无穷种入场方式都不过是在寻求一个试错依据,他们会发现,无穷种出场都是为了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他们会发现,无穷种资金管理方法都是为了控制风险。但是成功并非如此轻松,这个阶段困难重重,非常艰难。因为想要见到系统的威力,必须经历市场波动。而经历市场的波动,便会受到诱惑和产生怀疑。所以,这个阶段,能否持续的运行一套系统,并坚持下去,考验的是绝对的交易认知。包括,对取舍的认知,对系统的认知,对盈亏本源的认知。一个交易员交易认知中的漏洞,一定会在这个阶段出现,并且很有可能会对他的资金和心理造成重创。当系统连续亏损时;当行情各种恰到好处的击中交易系统的止损时;当资金曲线停滞不前,他人却一飞冲天时;是继续偏执的坚持系统?还是不停的修改规则去适应新环境?能否辨别出运气成分和逻辑漏洞,并且作出应有的恰当的评估,不停的丰富并且完善自己的交易认知,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突破点。著有《日交易员》和《适应性分析》等书的作者,尼克瑞吉曾经谈过在这阶段的感受。他说,这个阶段就一个词可以概括:坚持不懈。他的建议是:尽管在交易事业途中你会遇到艰难,阻碍,挫折,但是努力,不断坚持吧,成功的交易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来自不易的。第六阶段:信仰 如果一个交易员能够长期,持续,稳定的运行一套系统。其必然是渡过了上个阶段的认知冲击期。这说明他对他所使用的系统的各个环节都无比坚信,任何诱惑,任何怀疑都无法动摇其对系统的信任。他可以淡然的看着各方明星崛起,他可以冷静的面对系统长时期的不利,他还可以平静的看着利益无处不在,到处充满诱惑的市场而稳如磐石,不为所动。因为他明白,他的专属系统,只要坚持下去,便可在未来登上金字塔的顶端。他会对自己的系统坚信不疑,任何其他的事情都无法对其产生冲击。在参考的书籍中,《交易圣经-系统交易要诀》中罗列了所有被采访的交易大师给交易员们的建议,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某些规律。大师们的看法和建议,其实就是围绕三个方面来阐述的,资金管理,方法和心理。正如著有《趋势的性质》一书,世界上第一批外包资金的交易大师,拉蒙巴罗斯所说:成功的交易并非来自于某一条神奇的方法论,成功的交易=交易心理*有效的风险管理*书面交易规则,和上述三个方面不谋而合。其实说的就是,成功的交易=交易心理*资金管理*交易规则。我们也可以把资金管理和交易规则统称为交易系统,而交易心理的顶级形态就是如信仰般坚定。所以,成功的交易无非就是,带有信仰般的运作交易系统。以上便是我们提炼总结的交易员必经的六个阶段,你处于哪个阶段?
第二篇:期货程序化交易 交易中的智商与情商
交易中的智商与情商
商,即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英文简称为IQ。智商反映了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情商,即认识管理自己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常用情绪商数来表示,英文简称为EQ。情商涵盖了一个人的自制力、热情、毅力、自我驱动力等。
智商是前提,情商是保证,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相比,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你我必须承认:在这世界上,100%保证能绝对赚钱的交易方法是不存在的。如果
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并称为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三者评级均有长期和短期之分,但有不同的级别序列。
标普评级
标普的长期评级主要分为投资级和投机级两大类,投资级的评级具有信誉高和投资价值高的特点,投机级的评级则信用程度较低,违约风险逐级加大。投资级包括AAA、AA、A和BBB,投机级则分为BB、B、CCC、CC、C和D。信用级别由高到低排列,AAA级具有最高信用等级;D级最低,视为对条款的违约。
从AA至CCC级,每个级别都可通过添加“+”或“-”来显示信用高低程度。例如,在AA序列中,信用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AA+、AA、AA-。
此外,标普还对信用评级给予展望,显示该机构对于未来(通常是6个月至两年)信用评级走势的评价。决定评级展望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展望包括“正面”(评级可能被上调)、“负面”(评级可能被下调)、“稳定”(评级不变)、“观望”(评级可能被下调或上调)和“无意义”。
标普还会发布信用观察以显示其对评级短期走向的判断。信用观察分为“正面”(评级可能被上调)、“负面”(评级可能被下调)和“观察”(评级可能被上调或下调)。
标普的短期评级共设六个级别,依次为A-
1、A-
2、A-
3、B、C和D。其中A-1表示发债方偿债能力较强,此评级可另加“+”号表示偿债能力极强。
标普目前对1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主权信用评级。美国失去AAA评级后,目前拥有AAA评级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马恩岛、列支敦士登、荷兰、新西兰、挪威、新加坡、瑞典、瑞士和英国。
穆迪评级
穆迪长期评级针对一年期以上的债务,评估发债方的偿债能力,预测其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及财产损失概率。而短期评级一般针对一年期以下的债务。
穆迪长期评级共分九个级别:Aaa、Aa、A、Baa、Ba、B、Caa、Ca和C。其中Aaa级债务的信用质量最高,信用风险最低;C级债务为最低债券等级,收回本金及利息的机会微乎其微。
在Aa到Caa的六个级别中,还可以添加数字1、2或3进一步显示各类债务在同类评级中的排位,1为最高,3则最低。通常认为,从Aaa级到Baa3级属于投资级,从Ba1级以下则为投机级。
穆迪的短期评级依据发债方的短期债务偿付能力从高到低分为P-
1、P-
2、P-3和NP四个等级。
此外,穆迪还对信用评级给予展望评价,以显示其对有关评级的中期走势看法。展望分为“正面”(评级可能被上调)、“负面”(评级可能被下调)、“稳定”(评级不变)以及“发展中”(评级随着事件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短期内评级可能发生变动的被评级对象,穆迪将其列入信用观察名单。被审查对象的评级确定后,将从名单中被去除。
目前,穆迪的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国家主权信用、美国公共金融信用、银行业信用、公司金融信用、保险业信用、基金以及结构性金融工具信用评级等几方面。穆迪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员工约4500人。
惠誉评级
惠誉的规模较其他两家稍小,是唯一一家欧洲控股的评级机构。
惠誉的长期评级用以衡量一个主体偿付外币或本币债务的能力。
惠誉的长期信用评级分为投资级和投机级,其中投资级包括AAA、AA、A和BBB,投机级则包括BB、B、CCC、CC、C、RD和D。以上信用级别由高到低排列,AAA等级最高,表示最低的信贷风险;D为最低级别,表明一个实体或国家主权已对所有金融债务违约。
惠誉的短期信用评级大多针对到期日在13个月以内的债务。短期评级更强调的是发债方定期偿付债务所需的流动性。
短期信用评级从高到低分为F1、F2、F3、B、C、RD和D。
惠誉采用“+”或“-”用于主要评级等级内的微调,但这在长期评级中仅适用于AA至CCC六个等级,而在短期评级中只有F1一个等级适用。
惠誉还对信用评级给予展望,用来表明某一评级在一两年内可能变动的方向。展望分为“正面”(评级可能被调高)、“稳定”(评级不变)和“负面”(评级可能被下调)。但需要指出的是,正面或负面的展望并不表示评级一定会出现变动;同时,评级展望为稳定时,评级也可根据环境的变化被调升或调降。
此外,惠誉用评级观察表明短期内可能出现的评级变化。“正面”表示可能调升评级,“负面”表示可能调降评级,“循环”表明评级可能调升也可能调低或不变。
惠誉的业务范围包括金融机构、企业、国家、地方政府等融资评级,总部分设于纽约和伦敦两地,在全球拥有50多家分支机构和合资公司,拥有2000多名专业评级人员,为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有这样的方法,那么满街都是百万富翁了,但留心便可发现,市场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能稳定赢利、在长期交易中不败„„难道他们都是能预知未来的交易之神?请百度搜索“云易汇”为您独家揭秘!
纵观古今,大凡成就一番事业者,不但智商高人一筹,而且情商也超乎寻常。情商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情感、人际关系等,而且可以让智商发挥更大的效应。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前者占20%,后者占80%。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冷静地分析古往今来大多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经天纬地之才者为何会“英雄无用武之地”———或怀才不遇而含恨一生,或自恃才高而英年早逝,或才艺出众而人生曲折。
因此,想成大事者,在才智过人的同时,砺炼情智显得非常重要。从古语中的大智若愚、卧薪尝胆,到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林则徐强迫自己“制怒”,等等,都是告诫世人要砺炼情商,要有较好的自我抑制力、驱动力。惟有如此,才能顺应时代和潮流,成为有用之才,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世事如此,外汇投资何尝不是?
外汇投资中,与智商关系密切的因素包括对品种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因素分析,与情商关系密切的因素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投资理念和适合自身的投资方法及有效的资金管理等等。
智商与情商同等重要,相辅相成。试想,如果某位投资者智商很高,通过周密的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或经典理论分析,对行情的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举棋不定、优柔寡断,持仓时心态不稳,期价上涨就贪心,期价下跌又恐慌。这样怎么能获利呢?同样,有的投资者仅情商高,而对期市运行方向的研判出现错误,即使他心态再平和、心理素质再良好也没用。
智商和情商相比,情商高于智商。投资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没有任何人能够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准确地判断每一次市场波动。一个真实的数据是:美国华尔街的顶尖交易员,在十年中的交易成功率,平均在35%左右。所以,高智商并不意味着准确的判断率。投资的成功决定于投资理念、心理素质、资金管理等与情商密切相关的因素。全球投资大师丹尼士认为,资金管理比预测重要,心理素质比头脑重要,投资理念比技巧重要。
智商的高低一般是由人类的遗传基因和染色体所决定,后天难有较大的改变;而情商的高低取决于人的后天努力,它可以随着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而变化。因此投资者惟有注重对情商的培养,才能在期市中驰骋天下,建功立业。
用雨果话结尾吧,“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第三篇:中金所套期保值与套利交易管理办法
中金所套期保值与套利交易管理办法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2月03日 18:24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套期保值与套利交易业务管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促进期货市场规范发展,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套期保值包括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套利包括期现套利、跨期套利和跨品种套利等。
第四条会员、客户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从事套期保值、套利交易业务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额度申请与审批
第五条交易所实行套期保值、套利额度审批制度。客户申请套期保值、套利额度的,应当向其开户的会员申报,会员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向交易所办理申请手续。
会员申请套期保值、套利额度的,直接向交易所办理申请手续。
第六条会员、客户申请套期保值、套利额度,应当向交易所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套期保值、套利额度申请;
(二)套期保值、套利交易方案;
(三)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材料;
(四)近期证券市场交易情况及相关明
(五)历史套期保值、利交易情况说明;
(六)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交易情况以及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资信状况审批其套期保值、其套期保值、其套期保值、利额度。
第八条交易所在交易所在正式受理套期保值、利额度申请后受理套期保值5个交易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交易所在审批过程中交易所在审批过程中交易所在审批过程中交易所在审批过程中交易所在审批过程中交易所在审批过程中交易所在审批过程中交易所在审批过程中交易所在审批过程中可以要求申请人对申请材料进行补充说明,补充材料时间不计入审批时间。
第九条获批套期保值、套利额度可以在同一品种多个月份合约使用,同一品种各合约同一方向套期保值、套利持仓合计不得超过该方向获批的套期保值、套利额度。
第十条套期保值、套利额度自获批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有效期内可以重复使用。
会员、客户在套期保值、套利额度期限届满后仍然需要进行套期保值、套利交易业务的,应当在额度有效期到期前10个交易日向交易所提出新的额度申请。
第十一条在某一合约最后5个交易日内获批的新增套期保值额度不得在该合约上使用。
第十二条会员、客户需要调整套期保值、套利额度的,应当向交易所提出书面变更申请。获批调整后的套期保值、套利额度自获批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第三章 交易
第十三条会员、客户进行买入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或者卖出套期或者卖出套期保值交易的,应当按照套期保值方案执行。
第十四条会员、客户进行期现套利交易的,应当在买入(卖出)期货市场合约的同时或者相近刻在证券上卖出(买入)出(买入)价值相当的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
第十五条会员、客户进行跨期套利交易的,应当在同时或者相近时间进行价值相当、方向反的交易。
第十六条会员、客户进行跨品种套利交易的,应当在同时或者相近刻在不同品种的合约间进行价值相当、方向相当、方向相反的交易。
第十七条会员、客户期货套利净持仓的合约价值应当会员、客户期货套利净持仓的合约价值应当与其相对应的证券资产价值当、方向反。
第十八条交易所可以对套期保值、利的手续费等采取优惠措施。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交易所可以对申请人的有关经营状况、资信情况及期货、证券市场交易行为进行监督和调查,会员及相关客户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
交易所可以要求申请人报告其在期货市场、证券市场的交易情况。
第二十条交易所可以对申请人获批套期保值、套利额度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对申请人的套期保值、套利额度进行调整。
第二十一条会员、客户套期保值持仓、套利持仓超过其相应的证券资产配比要求的,交易所可以要求其限期调整;逾期未进行调整或者调整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交易所可以对其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示、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套利额度等措施。
第二十二条会员、客户同一品种各合约同一方向套期保值持仓、套利持仓合计超过该方向获批套期保值、套利额度的,应当在下一交易日第一节交易结束前自行调整;逾期未进行调整或者调整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交易所可以对其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示、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套利额度等措施。
第二十三条会员、客户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新的套期保值、套利额度的,应当在套期保值、套利额度有效期到期前对套期保值、套利持仓进行平仓;逾期不平仓的,交易所可以对其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示、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等措施。
第二十四条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会员、客户频繁进行开平仓交易的,交易所可以对其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示、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额度等措施。
第二十五条会员、客户利用套期保值、套利额度进行影响期货合约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交易所可以对其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示、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利额度整或者等措施。
第二十六条会员、客户未按照规定履行报告义务的,交易所交易所可以对其采取对其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示、限制开仓、限制开仓、限制开仓、期平仓、强行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利额度等措平仓、强行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利额度等措施。
第二十七条会员、客户在进行套期保值、套利申请和交易时,存在欺诈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和交易所规定的其他行为的,交易所可以不受理其套期保值、套利额度申请,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套利额度,将其已经建立的相关套期
保值、套利持仓予以部分或者全部强行平仓,并按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交易所按照本办法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交易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12年2月3日起实施。2010年2月20日发布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并购交易中的非常规尽职调查手段与方法
并购交易中的非常规尽职调查手段与方法 职调查,在别的行业看来一下子不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但是在金融投资圈,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尽职调查,不错,银行要放贷给一个企业,要对这家企业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投资机构投资一家企业也要对这家企业做全面的尽职调查,并购方企业要整合被并购方企业,更要对目标企业做深刻的尽职调查。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白,那就是要在中国这个独特的大环境下对一家企业做出符合真实情况的尽职调查太困难了,尤其是当这家企业是非上市公司时,不是别有用心,而是中国特色使然。
笔者是专业从事并购交易的,在中国各种并购整合交易刚刚起步,正处于初级阶段,在并购交易中,尽职调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尽职调查,就没有并购之后整合的基础,况且并购中的尽职调查还直接关系到并购价格的确定、并购双方谈判的依据、并购风险的控制等等。
因此在笔者所总结提炼的中国企业并购战术体系中,尽职调查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承上是说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可以印证并购战略的正确与必要,启下是指并购中的尽职调查为接下来的并购谈判、估值、整合打下坚实基础。鉴于尽职调查的特殊重要性,大多数投资相关人士都晓得并经常开展各种尽职调查活动,但是久而久之,尽职调查变成了一种类似“例行公事”一样的形式工作,当然逐渐也就失去了尽职调查原本最初的作用,从而变得可有可无,我要说的是做尽职调查,要注重内在的实质内容,而不要按部就班的进行“流水式作业”。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做尽职调查之前,我们通常都会列出一份详细的调查清单,上面罗列了很多要逐一核实调阅的文件与证明等。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份格式化的清单导致了尽职调查的流水化作业,一切都类似于走一道形式。我的建议是调查清单要有,但是要由并购投资方根据此次交易的个性与实际情况制定一份个性化的清单,也就是哪些内容需要调查,哪些内容不需要过多调
查,哪些内容必须要一五一十、一字不落地认真查证,不能为了调查而调查。我们做调查是为了真的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提交一份全面详细的尽职调查报告。
闲话少说,下面我把自己认为可行并在并购投资实践中屡试不爽的一些非常规尽职调查技巧与方法做一分享,这些方式方法可能在常人看来不合规距,甚至是不屑,但是却很有效。
1、最好的调查是潜伏在“敌人”内部
前一段时间,由电视剧《潜伏》引发的谍战剧潮流一波接一波。潜伏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儿,做并购尽职调查就是要潜伏,因为这是为了保证投资人的利益和对被投企业的负责任,深入内部,让一切都保持原生态。这样的“调查”甚至不叫调查,而是叫“赤裸裸的直面”,一切都摆在明面上。
如果“潜伏”的够久、够深,再隐秘的问题与细节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潜伏到被投企业里做尽职调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信得过的人应聘到被投企业里面。就是类似于港片卧底那种,这种潜伏的调查方式很直接,也很有效,但是要注意保密,还要防止潜伏人被对方收买,反过来做一些对投资方不利的事情。
2、“敌为我用”将大大提高尽职调查效率
如果不能成功打入“敌人”内部,来一招“敌为我用”也是很奏效的。简单来说就是在做并购投资之前就通过各种渠道挖来被投企业的一些内部人员,这些人员越关键越好,这些人员可能不用直接参与尽职调查活动,只是在暗中帮助操作就已足够。
这样的操作手法可以省去投资方许多的调查工作,同时又可以大大提高调查的效率,当然这种调查方式也有弊端,那就是对方企业的内部人员可能会出于道德或某些制度与法规的约束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投资方开展的尽职调查活动。
3、在做正式尽职调查之前多做外围调查
可能有些人听过“外围尽职调查”这个词,有的人没有听过。外围调查顾名思义就是多从外围主动地向内部调查信息,而不是从内部被动的调查一些信息。被动获得的一些信息可能被加工过,不够原生态,自然就不够真实可靠。
其实做并购投资有很多种外围调查的方式方法,比如以其他的身份与被投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接触沟通、去相关的协会部门查询了解、与曾在被投企业任职的员工成为朋友侧面打听、没事找借口多与被投企业的看大门的大叔、保洁大姐聊聊天等等。如运用得当,这些外围调查的渠道都可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真正信息。
4、做尽职调查要信奉“于细微处见真实”
我一直把从事尽职调查的工作人员叫做“商业侦探”。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做调查的人就应该有侦探那种“与细微处见真实”的特殊本领。一些最细小、最不起眼的地方、随便的一件事、随口而出的一句话,这些都可以成为投资方尽职调查人员的“采集素材”。因为这些原生态的信息素材的背后就是你想要的最真实的信息。
做尽职调查的人员不要总是一本正经、煞有架势地去访谈、去收集呈上来的文件,多留意一些被投企业不经意、很自然的信息流露才是更重要的。
以上几点是我经过研究实践后对并购投资尽职调查的一些真实想法,可能你会觉得我一点也不专业,有点野路子,但我想说的是我不想那么“科班制”,我认为真正的尽职调查也不能走寻常路,因为这是在中国,这里的企业的尽职调查就应该符合这里的实际特色。
并购精细化:掌握并购成本控制术
最近在忙一个项目,一直没有时间写作并购经验,我执著的认为只有实践加思考才能出真知,其实,我的许多并购灵感都是在并购实际操作过程中迸发的,就拿刚结束的这个并购案子来说,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我们在做并购的时
候,尤其是作为买方的并购方企业,在保证并购交易顺利进行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并购过程中的各种成本。
众所周知,企业并购是为了增加企业自身价值的,是为了追求正面效益的,但是如果并购方企业不掌握一定的并购成本控制技巧的话,那么并购的最终结果将会令你大吃一惊。
在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中,我们都知道有成本控制与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理念也一度风靡一时,但是中国企业在精益化、细节化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比起日本、德国企业来,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我要说的是企业的精益化、细节化理念在并购交易管理中同样适用,而且还应该大力提倡。
对于并购过程中的各种成本控制术,在我的并购战术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篇幅,并购是一个高回报高风险,也是一个高成本的企业交易活动,要想控制好并购交易中的成本,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企业并购的成本都有哪些,然后再依次找出应对之策,一般来说,在企业进行并购的过程中会有以下几方面主要成本支出:
首先是并购交易成本,也就是并购双方协议价格,作为并购方,并购交易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支出,这个成本支出多少取决于双方谈判博弈的结果,其中对并购交易价格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并购前目标企业信息掌握程度、并购谈判的筹码多少以及所选择的价值评估机构及其方法等等;
其次是中介费用,一般大中型的并购交易都需要有专业的中介机构参与,具体包括财务顾问、会计师、律师、评估师等,有的并购交易还需要额外的专业中介机构人员,比如行业专家、技术专家等,这些短期外聘的中介机构人员需要一笔不菲的成本支出;
第三是并购之后的整合成本,值得强调的是很多并购方企业往往把整合成本给忽略掉,认为整合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开支,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鉴于整合对于并购交易的重要性,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有的并购交易整合成本要远比并购交易本身的成本要高出很多;
最后是除去以上三个主要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支出,比如信息获取成本、并购融资成本、税务成本、机会成本、公关沟通成本、差旅、工商变更等等一些小的成本支出,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开支,累计起来没准会让你大惊失色,另外中国企业的海外跨国并购交易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成本支出。
了解了并购交易的几种重要的成本支出来源,我们就要本着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和原则,来学习和掌握并购交易的成本控制术,下面从我的并购战术体系中给出几个控制并购交易成本的措施和建议,以作分享交流。
1、科学编制并购预算,强化成本控制
并购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利益,但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合理的控制并购成本,并购价值创造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建议并购方企业有并购战略委员会负责编制科学严谨的并购交易预算表,从制度上确保并购成本控制得到切实执行;
2、任命成本控制专员,把责任落实到人
在我的并购战术体系中,有明确的并购团队分工,其中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那就是成本控制专员,成本控制专员同时向并购财务官和并购风险官汇报负责,赋予并购成本控制专员一定的专权,对并购交易过程中的任何一笔成本支出,无论大小都要严格审批把关,出了差错,成本控制专员要负最大的责任;
3、永远不要高估并购的正面协同效应
有的并购方企业在并购一开始就对并购交易未来前景过分乐观,过高的估计了并购之后双方企业的协同效应,认为相对并购后的正面价值,并购交易的成本支出无所谓,正是这种盲目自信的潜意识才导致并购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4、时刻创新并购交易方案,降低并购成本
并购相比融资、上市等其他资本运作的方式而言是最需要创新意识的,尤其是并购交易方案的安排更是需要创新的智慧,通过创新巧妙的进行并购融资,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创新合理的选用最优的价值评估方法、通过创新精心安排并购
交易谈判方案、通过创新巧妙设计并购支付方式、筹划并购各种税收等,这都可以大大降低并购成本支出,而这些都离不开时刻创新的思维和意识。
其实说白了,并购就是一个价值与成本相互博弈的过程,价值越多的高出成本,并购交易就越成功,成本最终高于价值,并购交易就是失败,魔鬼就在细节中,只有精益求精地打好并购交易的成本算盘,我们才能在这场价值与成本博弈中收获成功,我们的并购交易也才会取得最大的收益。(来源网络)
第五篇:[证券论文]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监管问题刍仪.
[证券论文]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监管问题刍仪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日益加深,现代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国际贸易中政治壁垒的消除,证券市场的发展愈趋全球性,证券交易与发行行为日趋国际化。但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的发展,在方便国际证券交易和分散投资风险的同时,也为各种跨国证券违法犯罪活动和过度投机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机会。因此,如何在国际化的同时加强法律监管,以有效遏止和抑制证券违法犯罪活动和过度投机行为,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证券市场正向国际化迈进的我国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了。
一、相关国际组织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监管
(一)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组织
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组织(isoco)是一个常设国际性组织,成立于1974年,总部设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到目前为止,已有84个国家和地区的证监机构成为isoco的正式会员。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成员机构的合作,保证在本国及国际范围的有效监管,以维持公正和高效的市场;通过交换信息和交流经验,发展各国的国内市场;共同努力建立国际证券发行与交易的规范和有效监控;互相帮助,通过严格执法和有效稽查来保证市场的公正性。isoco共有三个委员会,即执行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和新兴市场委员会。在这三个委员会中,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的法律监管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技术委员会。
技术委员会由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市场的证监机构组成,其工作分为五个工作小组来执行。第一工作小组负责审议国际会计、多国信息披露与稽核,即一级市场的监管。第二工作小组负责证券、期货交易、结算、交割三个环节的监管,即二级市场的监管。第三工作小组负责经纪机构、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机构等的监管,即中介机构的监管。第四工作小组负责法规执行,目前主要研究防止及打击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比如跨地区的内幕交易。第五工作小组负责投资基金业的监管,研究为集体投资机构提供健全的操作规则。在五个工作小组的协调一致的努力下,技术委员会发表和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国际证券监管的报告、决议以及建议标准。1994年10月,技术委员会发表了《监管不力和司法不合作对证券和期货监管者所产生问题的报告》,介绍了技术委员会从不合作的司法机构获取信息的方法,强调了在减少证券欺诈和泛滥方面进行合作的好处。在其1994年东京会议上,该工作小组通过了一份《承诺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组织监管标准和相互合作与援助基本原则的决议》,决议要求所有成员对他们是否能够向国外证券和期货监管者提供相互援助与合作作出一个书面评估并不断加以改进。1995年10月,技术委员会制定了《跨国共同基金指南》,其中包括10条跨国共同基金全球管理的国际准则,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颁布统一的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要求来保护投资者,减少共同基金跨国经销的障碍。1996年春季,技术委员会为加强对市场监管和违约过程的监控,颁布了几项建议标准:用以识别大额风险的起动水平;在监管者之间发展信息共享协议,设立违约过程的透明度标准;客户头寸信息披露;以及当成员公司违约时,处理余额、资金和资产的最好方法。1998年春季,技术委员会还发布了《证券公司及其监管当局风险管理与控制指引》,目的是增强公司和监管当局对国内、国际风险管理及控制架构的认识。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isoco是在证券、期货市场的国际监管与调控方面做得最好的国际组织。她的突出贡献首先在于制定、通过了一系列协议、标准与准则。截止1993年,isoco已通过了8个正式协议,分别是:《国际商业行为准则》(1990)、《洗钱》(1992)、《国际审计标准》(1992)、《金融合并监管》(1992)、《清算和结算》(1992)、《国际会计标准》(1993)、《现金和衍生产品市场间的协调》(1993)、《跨国证券和期货欺诈》(1993)。这些协议和上述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决议、建议标准被各国所采用,对各国证券与期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规范作用。此外,isoco为打击国际证券与期货领域的各种犯罪制定了有关制度规则,并且付诸了跟踪、打击等具体活动,对抑制和惩治证券业欺诈犯罪活动的国际合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二)欧洲联盟
欧盟(原欧共体)自1979年以来,通过了一系列旨在协调各成员国证券市场经营与监管的重要指令。根据《罗马条约》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指令在要取得的结果上,对成员国具有拘束力,但在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上,留待各国当局决定。”因此,欧盟理事会制定有关证券的指令已直接纳入各国国内法而为各国所遵守。
到目前为止,欧盟理事会在证券领域已制定了以下指令:(1)《市场进入指令》(1979),规定了证券发行商必须遵守的条件。(2)《上市细节指令》(1980),规定了当股票、债券和股权证书被允许列入证券交易目录时应提供的信息项目。(3)《中期报告指令》(1982),规定了中期报告的最低标准。(4)《共同基金指令》(1985),对共同基金的运作作了规范。(5)《主要持股指令》(1988),主要对持股额超出10%以上的大股东要求公开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6)《公告说明书指令》(1989),对公告说明书的制作做了统一要求。(7)《内幕交易指令》(1989),试图协调欧盟各国关于内幕交易的规则,要求各成员国明令禁止内幕交易,为各成员国颁布或修订有关内幕交易的法规确立了最低标准。
(三)国际证券交易所联盟
在日益增长的跨国证券投资的推动下,成立于1961年,由全世界40多个主要证券交易所组成的国际证券交易所联盟(fibv)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作为一个非政府的民间监管组织,fibv近年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机构重组,并决意在金融市场国际化和证券化领域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fibv宣称自己将致力于通过提高会员交易所的自律标准来建立一个高效、公平、安全的市场体系,从而充分保护国内和国际投资者,并不遗余力推动会员交易所在制定充分合理的国际证券发行、交易和结算准则方面的合作。此外,fibv还加强了与其它民间组织的合作。1990年11月,fibv与国际律师协会(iba)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达成了共同合作研究世界资本市场的协议。此后不久,fibv、iba、ifa联合发布了有关证券监管的三个报告。第一个报告详列了国际证券交易适用国内法所引发的主要问题;第二个报告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方法;第三个报告则提出了一些结论性意见和行动的建议。(注:seeinternationalcapitalgroup.partpaperoninterhationalregulatoryissusestitlepage(1991))
(四)区域性证券监管协会
在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为的国际监管方面,一些区域性证监协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有北美证券管理协会(nasaa)和美洲证券监管者委员会(corsa)。北美证券管理协会由美国、波多黎各、墨西哥、加拿大等国证监机构组成。近年来,nasaa把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为的监管与执行着重提上了其议事日程,并极力鼓励其成员国在相互之间、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进行国际证券监管方面的合作。1990年,nasaa还完成了一份有关其成员国在与国际证券欺诈行为作斗争中所发挥作用的综合性报告,并在该报告中提出了进一步的行动建议。(注:seepetere.millspallgh.globalsecaritiestrading:thequestionofawatchdog.geo.wash.j.int‘landecon.vol.26.no.2.1992.p365.)美洲证券管理者委员会(corsa)成立于1992年,其成员国有阿根廷、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拉圭、秘鲁、美国、乌拉圭和委内瑞拉。corsa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该地区证券市场监管的合作与协调。
除上述国际组织之外,国际证券管理者协会(issa)、国际证券市场协会(isma)、国际证券和互换交易委员会(isda)、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sa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在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监管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世界各国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监管
(一)通过国内法进行规制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为达到国内经济发展的某一特定目的,在其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均采取过临时性的或是较为长久性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规制措施。
在国内证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方面,大多数国家均依法逐项审批或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其进入的条件。如澳大利亚、芬兰、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法律规定均需审批。西班牙法律规定,电影和信息工业的国内股票不允许在海外发行。比利时法律规定,当局反对以比利时法郎作为在海外发行的股票的计价币种。
在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证券方面,许多国家皆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如意大利对本国居民购买国外证券实行抵押金制度,以限制资金外流并且促进国民购买国内证券。法国则在1968年底—1969年8月下达了一项禁令,禁止居民购买外国证券。
在外国居民购买本国证券方面,绝大部分国家法律对外国居民持有本国公司股份的比例做了上限规定。如根据澳大利亚《银行(持股法)》规定,外国人单独或联合持有澳银行的股份不得超过100%,在无线电和电视转播行业的外国投资的直接或间接控股不得超过20%。(注:参见姚梅镇:《比较外资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2页。)菲律宾法律对于外国投资参股具体限制的项目有:银行机构(70%)、储蓄和信贷机构(60%)、公用事业(60%)、金融公司(60%)、沿海贸易(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