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牛奶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SOP)修改版-新
牛奶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 安全要求
该检验的提取、净化步骤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中需着工作服、戴口罩手套,避免溶剂气体吸入和皮肤接触;废弃的化学试剂收集到专用容器集中处理。急救措施
皮肤触到有机溶剂或酸,用清水清洗,溅入眼中用纯水灌洗。适用范围
该操作规程适用于牛奶中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残留量的制样及测定。职责
进行该项检验的检验员必须按该操作规程进行检验,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该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
检测原理
用乙腈提取试料中残留的阿维菌素类药物,加水稀释,加三乙胺使溶液呈弱碱性,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加三氟乙酸酐和N-甲基咪唑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灵敏度
本方法在牛奶中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的检测限均为1µg/kg,定量限均为2µg/kg。
注意事项
7.1 整个净化步骤控制C18柱流速约在1~2 mL/min; 7.2 C18柱使用过程中除特别说明外,应避免柱床干涸。材料、仪器、试剂的准备及基本要求
除特别注明外,以下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8.1 阿维菌素标准品
含量≥95.7% 8.2 多拉菌素标准品
含量≥92.6% 8.3 伊维菌素标准品
含量≥93.9% 8.4 乙腈
色谱纯 8.5 甲醇
色谱纯 8.6 三氟乙酸酐 8.7 三乙胺
8.8 异辛烷
8.9 N-甲基咪唑
8.10 C18固相萃取柱 500 mg/6 cc,或相当者
8.11 固相萃取柱洗涤液;取乙腈30 mL、水70 mL和三乙胺20 µL,混匀。8.12 衍生化试剂
a)A液:N-甲基咪唑-乙腈(1+1,v/v)。现用现配。b)B液:三氟乙酸酐-乙腈(1+2,v/v)。现用现配。8.13 1 mg/mL 阿维菌素类药物混合标准贮备液:
分别称取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标准品10 mg,精密称定,于10 mL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阿维菌素类药物浓度为1 mg/mL的混合标准贮备液,-20℃保存,有效期6个月。
8.14 10 µg/mL 阿维菌素类药物混合标准工作液:
准确量取混合标准贮备液0.25 mL,于25 mL量瓶中,用乙腈稀释并配制成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浓度为10 µg/mL标准工作液。-20 ℃保存,有效期1个月。8.15 1 µg/mL 阿维菌素类药物混合标准工作液:
准确量取10 µg/mL阿维菌素类药物混合标准工作液2.5 mL,于25 mL量瓶中,用乙腈稀释配制成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浓度为1 µg/mL标准工作液。-20 ℃保存,有效期1个月。
8.16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荧光检测器)8.17 分析天平
感量0.00001 g 8.18 天平
感量0.01 g 8.19 振荡器
8.20 离心机 8.21 涡旋混合仪
8.22 聚丙烯离心管
mL
8.23 氮吹仪
8.24 C18固相萃取柱 500 mg/6 cc,或相当者 8.25 微孔滤膜
0.45 µm 检验步骤 9.1 试料的制备
9.1.1 取混匀后的供试样品,作为供试试料。
9.1.2 取混匀后的空白样品,作为空白试料(阴性对照)。
9.1.3 取混匀后的空白样品5 g,添加1 µg/mL的工作液0.05 mL,作为空白添加试料。
9.2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1 µg/mL阿维菌素类药物混合标准工作液0.02、0.05、0.1 mL,于1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10 µg/mL阿维菌素类药物混合标准工作液0.25 mL,于50 mL量瓶中,0.1、0.3 mL至1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配制成浓度分别为2、5、10、50、100、300 ng/mL的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混合标准溶液,各取1.0 mL于各自的10 mL试管中,于50 ℃水浴氮气吹干,按衍生化步骤处理后,将系列标准溶液,供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测定,每一浓度进样3针。以测得峰面积为纵坐标,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
9.3 提取
9.2.1 称取(5±0.05)g试料,于50 mL离心管中,加乙腈8 mL,涡旋混匀,中速振荡5 min,5000 r/min离心10 min。
9.2.2 收集上清液于另一50 mL离心管中。残渣再重复提取一次。9.2.3 合并两次上清液,加水15 mL和三乙胺50 µl,混匀,备用。9.4 净化
9.4.1 依次用乙腈5 mL、固相萃取柱洗涤液5 mL,活化C18固相萃取柱。9.4.2 将备用液过柱,抽干。加异辛烷3 mL洗涤,抽干。
9.4.3 用乙腈5 mL洗脱。收集洗脱液于10 mL试管中,50 ℃下用氮气吹干。备用
9.5 衍生化
向试管中依次加入衍生化试剂A液100 µL和衍生化试剂B液150 µL,密闭,涡动10 s,依次加冰醋酸、三乙胺各50 µL,涡动10 s,密闭反应30 min,加650 µL甲醇混匀。经0.45 µm微孔滤膜过滤,供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9.6 测定 9.6.1 色谱条件
9.6.1.1 色谱柱:C18柱,(250×4.6 mm,粒径5 µm);或相当者; 9.6.1.2 流动相:乙腈+水(90+10,v/v);
9.6.1.3 流速:1.8mL/min;
9.6.1.4 检测波长:激发波长: 365 nm,发射波长:475 nm; 9.6.1.5 柱温:40 ℃; 9.6.1.6 进样量:20 µL。9.7 测定法
9.7.1 试样溶液和50 ng/mL的标准溶液,作单点校准,以峰面积计算。标准溶液及试样溶液中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的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的线性范围之内,试样溶液测定过程中应参插注入标准溶液,以便准确定量。空白、添加、标准溶液高效液相色谱图见附录及附加说明。9.7.2 试剂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料外,采用完全相同的测定步骤进行平行操作。9.8 结果计算和表述
试料中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的残留量(μg/kg),按下式计算:
X = 式中:
X
——试料中相应的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残留量,μg/kg; C
——试样溶液中相应的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浓度,ng/mL; V
——衍生化后试样的总体积,mL; m
——供试试料的质量,g。
注:计算结果需扣除空白值,测定结果用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9.9 结果判定
CV m9.9.1 线性范围
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在2~300 ng/mL范围考察线性,计算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应≥0.995。9.9.2 准确度
本方法在2~50 μg/kg添加浓度的回收率为70~120 %。9.9.3 精密度
本方法的批内相对标准偏差≤15%,批间相对标准偏差≤20%。9.9.4 判定
当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上述规定时,供试组织中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的残留量单个及之和Xi<检测限时,判定为未检出;方法检测限≤Xi<最高残留限量时, 判i1i1nn定为符合规定; Xi1ni≥最高残留限量时,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注:仅当Xi≥方法检测限时,Xi为参与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总残留量求和计算,故求和公式中0≤n≤3。
9.10 附录及附加说明
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在牛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
药物名称 阿维菌素 多拉菌素 伊维菌素
标志残留物 阿维菌素
多拉菌素 22,23-二氢伊维菌素
动物品种
牛 牛 牛
组织
奶 奶 奶
MRL(µg/kg)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10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高效液相色谱图
LU ***00510152025
图A.1 牛奶空白色谱图
minLU ***200510152025min
图A.2
阿维菌素类药物标准溶液色谱图(50 ng/mL)
LU ***020510152025min3
图A.3 牛奶中空白添加阿维菌素类药物色谱图(10 ng/g)
图中色谱峰: 1-阿维菌素;2-多拉菌素;3-伊维菌素。
第二篇: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恩替卡韦中光学异构体杂质的含量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恩替卡韦中光学异构体杂质的含量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和药物代谢研究室,杭州 310031)【摘要】 采用chiralpak adh手性柱(250 mm×4.6 mm,5 μm),建立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nphplc)法直接拆分恩替卡韦与其光学异构体的方法。考察了流动相组成、酸碱性对柱效、分离度、保留时间等参数的影响。经优化,以正己烷异丙醇乙醇三氟乙酸三乙胺(70∶12∶18∶0.05∶0.05,v/v)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61 nm。在此条件下,恩替卡韦与光学异构体分离度>4.2;光学异构体的检出限为0.12 mg/l,在0.25~4.0 mg/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与日间精密度rsd<4.0%;按标准加入法计算,加样回收率在87.0%~100.8%之间;rsd<3.0%;按外标法计算,加样回收率在98.2%~110.4%之间;rsd<3.0%。本方法可作为恩替卡韦原料药中光学异构体杂质限量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恩替卡韦,光学异构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手性拆分
引 言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难题,开发抗乙肝病毒药物也一直是个热点。目前,我国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类: α干扰素和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阿昔洛韦[1,2]。2005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新一代抗hbv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商品名baraclude)上市[3]。恩替卡韦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图1),图1 恩替卡韦及其光学异构体的化学结构
fig.1 structures of entecavir and its optical isomer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在体内形成活性三磷酸化合物,拮抗hbv所需天然底物脱氧鸟苷三磷(dgtp),抑制hbv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阻断hbv复制。细胞内作用半衰期为15 h,在人体内不被肝细胞代谢,主要从肾脏排出体外。同时,其耐药性好,可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前景良好[4,5]。
由于手性药物在合成过程中可能引入光学异构体杂质,故采用手性分离方法检查合成产品中光学异构体含量。恩替卡韦及其光学异构体手性分离方法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直接手性hplc法拆分两光学异构体,建立恩替卡韦中光学异构体杂质限量检查方法。
实验部分
2.1 仪器、试剂及材料
lc1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spd10a型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chiralpak adh手性柱(250 mm×4.6 mm,5 μm,日本diacel 公司)。乙醇(tedia)、正己烷(burdick & jackson)及异丙醇(tedia)均为色谱纯;三氟乙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三乙胺(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五联化工厂);恩替卡韦及其光学异构体(99.87%,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2.2 色谱条件
色谱柱:chiralpak adh手性柱;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乙醇三氟乙酸三乙胺(70∶12∶18∶0.05∶0.05,v/v);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61 nm;柱温:室温;灵敏度:0.005 aufs;进样量20 μl。
2.3 溶液制备
2.3.1 恩替卡韦供试液及自身对照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适量恩替卡韦于50 ml容量瓶中,加乙醇超声溶解,定容,作为储备液(500 mg/l)。准确移取储备液2 ml于10 ml容量瓶中,加正己烷异丙醇(50∶50,v/v)混合溶液(以下简称混合稀释液)定容,得恩替卡韦的供试品溶液(100 mg/l)。取适量供试品溶液,用混合稀释液稀释100倍作为自身对照溶液。
2.3.2 光学异构体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适量异构体于100 ml容量瓶中,加乙醇超声溶解,定容,作为异构体的储备液(50 mg/l)。准确移取储备液2 ml于10 ml容量瓶中,加混合稀释液定容,作为异构体的对照品溶液(10 mg/l)。
2.3.3 恩替卡韦与异构体混合溶液的制备 取2 ml恩替卡韦供试品溶液和4 ml异构体的储备液于10 ml容量瓶中,加混合稀释液定容,即得浓度各为20 mg/l的混合溶液。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极性调节剂对保留时间、柱效和分离度的影响
由表1可见,当流动相为正己烷和异丙醇时,调节比例,样品和异构体未达基线分离。加入三氟乙酸,保留时间随着三氟乙酸的增加有所减少,仍未达基线分离,但峰型好。加入三乙胺,两者未分开,但能使异构体的保留时间缩短。再改变正己烷和异丙醇比例,两者分离,但是分离度仅为1.18,理论塔表1 流动相的优化板数都小于650。在流动相中加入乙醇后发现流动相中的乙醇含量明显影响保留时间、分离效果和理论塔板数。乙醇含量越高,理论板数越大。同时乙醇和异丙醇的比例也明显影响分离效果,乙醇比例增高,分离度和理论板数提高,保留时间也增加。当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乙醇三氟乙酸三乙胺(70∶12∶18∶0.1∶0.05,v/v)时,分离效果理想(图2c)。
3.2 酸碱性对柱效、分离度和保留时间的影响
3.2.1 三乙胺的影响 固定流动相中正己烷异丙醇乙醇三氟乙酸(70∶12∶18∶0.1, v/v)的比例,改变三乙胺用量,考察三乙胺含量对样品和光学异构体柱效、分离度和保留时间的影响。由表2可知,随着三乙胺含量增加,理论板数和分离度逐渐提高,保留时间稍有缩短。当流动相中三乙胺比例为0.05%和0.1%时,理论板数、分离度和保留时间基本一致。考虑到碱性大对手性柱的损害大,故选择三乙胺用量为0.05%。
3.2.2 三氟乙酸的影响 固定流动相中正己烷异丙醇乙醇三乙胺(70∶12∶18∶0.05, v/v)的比例,改变三氟乙酸用量,考察三氟乙酸含量对样品和光学异构体柱效、分离度和保留时间的影响。由表2可知,随着三氟乙酸含量的增加,分离度逐渐降低,但均大于3.5。保留时间逐渐变小,理论板数变化不明显。综合考虑选择三氟乙酸含量为0.05%。图2 流动相对恩替卡韦及其光学异构体分离的影响
a.正己烷异丙醇三氟乙酸(nhexane: isopropyl alcohol: trifluoroacetic acid)(60∶40∶0.05,v/v);b.正己烷异丙醇乙醇三氟乙酸三乙胺(nhexane: isopropyl alcohol: ethanol: trifluoroacetic acid)triethylamine(tea)(75∶20∶5∶0.1∶0.05,v/v);c.正己烷异丙醇乙醇三氟乙酸三乙胺(nhexane: isopropyl alcohol: ethanol: trifluoroacetic acid: tea)(70∶12∶18∶0.1∶0.05, v/v)。表2 流动相中三乙胺和三氟乙酸含量对恩替卡韦光学异构体拆分的影响
3.3 系统适用性、检出限和线性关系
取配制的恩替卡韦与异构体的混合溶液,连续进样5次,记录峰面积,得恩替卡韦峰面积rsd为2.3%,光学异构体rsd为3.1%;分离度为4.3;恩替卡韦的保留时间约为21~23 min;光学异构体的保留时间约为30~33 min。理论板数按恩替卡韦峰计>2200,色谱图见图3。
取混合溶液(恩替卡韦及其光学异构体各约20 mg/l),用混合稀释液逐步稀释,测得恩替卡韦及其光学异构体的检出限均为0.12 mg/l(s/n=3)。
外标法:精确移取适量异构体对照液至10 ml容量瓶中,用混合稀释液定容,制成异构体浓度分别为4.08, 2.04, 1.02, 0.51和0.255 mg/l的系列溶液进样。标准加入法:精确移取异构体对照液4, 2, 1, 0.5和0.25 ml,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每份加入恩替卡韦储备液2.00 ml,用混合稀释液定容,所得系列溶液中恩替卡韦浓度为100 mg/l,光学异构体浓度分别为4.08, 2.04,图3 恩替卡韦及其光学异构体的色谱图
a.恩替卡韦和光学异构体的混合溶液(mixture of entecavir and optical isomer);b.光学异构体(optical isomer);c.恩替卡韦(entecavir)。1.02, 0.51和0.255 mg/l,进样,记录色谱图。以浓度(x)对峰面积(y)作线性回归,外标法回归方程为y=27206x-2387.3,r=0.9992;标准加入法回归方程为y=27005x+58.287,r=0.9998。光学异构体在0.25~4 mg/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曲线的斜率可知,两条标准曲线几乎平行,说明恩替卡韦的存在对微量光学异构体的测定影响不大。
3.4 稳定性实验、精密度与相对保留时间
取恩替卡韦(100 mg/l)和光学异构体(1.0 mg/l)混合液,于0, 15和25 h进样测定,观察光学异构体峰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测得峰面积rsd为2.1%,表明测定溶液室温放置25 h稳定。
取适量恩替卡韦储备液9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光学异构体溶液,用混合稀释液稀释,制成恩替卡韦浓度各为100 mg/l,含光学异构体高、中、低浓度分别为2.0, 1.0和0.5 mg/l的测定液,每个浓度平行3份,每份重复进样2次,取平均峰面积计算。同法于不同天操作,计算日间精密度。测得日内精密度rsd<1.5%,日间精密度rsd<4.0%(n=3)。
光学异构体的相对保留时间(tr1)以恩替卡韦峰的保留时间(tr2)为参比,计算光学异构体的相对保留值(r= tr1/tr2)。光学异构体相对于恩替卡韦的保留值为1.429±0.004,rsd<1.0%。
3.5 光学异构体的浓度校正因子
准确称取适量恩替卡韦和光学异构体,分别加乙醇溶解、定容,制成储备液。准确量取各储备液适量,加混合稀释液稀释成浓度各为20 mg/l的混合溶液。再逐步稀释成4, 2, 1, 0.5和0.25 mg/l,进样,记录色谱图。根据不同浓度下恩替卡韦和光学异构体所得色谱峰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光学异构体的浓度校正因子(f)。测得该光学异构体的浓度校正因子f=1.10±0.04,rsd=3.96%。f=(a样/a异)·(c异/c样)3.6 回收率实验
按日内精密度测定项下方法配制溶液,根据测得浓度和理论浓度分别计算标准加入法和外标法回收率,结果见表3,获得满意的回收率。表3 光学异构体的回收率实验
3.7 恩替卡韦原料药中光学异构体杂质的检查
取适量恩替卡韦,加乙醇制成0.5 g/l储备液,取该溶液适量,用混合稀释液稀释5倍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适量,用混合稀释液稀释100倍作为自身对照溶液。取对照溶液20 μl进样,调节仪器灵敏度,使主成分峰高为满量程的10%左右;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0 μl,进样,记录色谱图至40 min。如果在相对恩替卡韦峰保留时间(1.43±5)%处出现色谱峰,峰面积乘上1.10后与自身对照溶液比较,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成分峰面积(<1%)。结果3批样品均未检出光学异构体杂质。
【参考文献】
zhang lingxia(张玲霞),qu jianhui(曲建慧).m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 1153~1155 zhang yue(张 阅),ni yongnian(倪永年).chinese j.anal.chem.(分析化学), 2008,36(5): 668~672 luo shengqiang(罗生强),zhang lingxia(张玲霞).chinese j.new drugs(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2): 1023~1028 bernard e j.iapac mon.,2005,11(4): 110 palumbo e.j.ther.drug monit.,2008,30(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