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9〕17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
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晋发〔2009〕13号),设立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下简称省煤炭厅),正厅级建制,为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已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原省经委承担的煤炭运销经营资格证等管理职责划入省煤炭厅。
(三)加强全省煤矿安全监管职责。
(四)落实煤矿安全管理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煤矿安全联合执法制度、煤矿事故约谈制度和督促煤矿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二、主要职责
(一)负责全省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督管理。
(二)贯彻落实国家煤炭产业政策,提出全省煤炭行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
(三)拟定全省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参与编制矿区总体规划。
(四)拟定煤矿准入条件和办矿标准并组织实施,提出煤炭资源矿业权设置的初审意见。
(五)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权限,审批、核准煤炭企业技术改造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六)承担全省煤矿安全监管责任,编制并组织实施煤矿安全生产规划,监督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负责分解下达设区的市和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进行考核。
(七)承担全省煤炭生产监管责任,制定煤炭生产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实施行业调控;负责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
(八)监测煤炭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负责全省煤炭行业统计调度、信息化工作;负责全省煤炭运销管理工作;负责煤炭经营资格证颁发管理工作。
(九)对全省煤炭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负责煤矿相关从业人员的考核发证。
(十)指导全省煤炭行业机电管理工作。
(十一)经授权,承担全省煤炭行业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工作。
(十二)指导全省煤炭行业环境保护和林业管理工作。
(十三)承担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煤炭厅设15个内设机构和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一)办公室。
组织和协调机关日常政务工作;负责文秘、会议、档案、机要、印鉴、接待、保密、外事、后勤等工作。
(二)人事处(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人事劳资、机构编制管理、培训教育等工作;负责全省煤炭行业职称评定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三)政策法规处。
组织研究全省煤炭工业经济运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和重要产业政策;组织起草煤炭行业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承担有关煤炭行业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指导全省煤炭行业法制建设;组织煤炭行业行政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赔偿工作及其他法律事务;承担重要文件、报告起草工作;负责对外宣传、新闻发布工作。
(四)规划发展处。
编制煤炭工业发展规划、非煤产业发展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参与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引导煤炭行业合理布局,实施煤炭总量调控;参与全省煤矿资源开发与规划管理,对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设置提出初审意见;按有关规定,负责新开办煤矿、改扩建煤矿的矿井地质报告审批;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权限,审批、核准煤炭企业技术改造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负责煤炭企业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核并上报投资主管部门;提出煤炭行业使用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及其他煤炭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审核意见;负责全省煤矿安全改造和煤炭产业升级等利用国债资金项目的审核上报;负责全省煤矿基本建设管理;负责全省煤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组织实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工作;负责矿井关闭有关工作。
(五)行业管理处。指导全省煤炭行业生产技术工作, 制定煤炭生产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并监督检查;负责全省煤炭生产的产能、产量调控和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拟定并监督实施全省煤矿准入条件和办矿标准,负责煤矿开办审批;按有关规定,负责煤矿闭坑、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煤炭储量注销报告的审批;负责煤炭质量管理;负责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
(六)经济运行处。
研究提出煤炭经济运行年度调控目标;监测全省煤炭生产、运销情况,分析全省煤炭经济运行动态,解决煤炭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统计经济技术指标,发布煤炭经济技术、市场信息;负责规范煤炭经营秩序;合理布局铁路发煤站、公路营业站和储煤场;负责全省煤炭年度产运需衔接和运输计划的平衡;协调煤炭调运工作;负责煤炭经营资格证颁发管理工作;审核铁路发煤单位的立户、开户和变更;负责煤炭销售票等票据管理工作。
(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
指导全省煤炭行业安全基础管理;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全省煤炭安全生产规划;负责全省煤炭安全监管;确定全省煤炭工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负责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煤矿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工作;提出煤矿安全改造项目的初审意见;负责煤矿井下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井下民用爆炸物品的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落实煤矿安全管理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
(八)瓦斯防治与利用处。贯彻国家关于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的政策措施;指导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承担“一通三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确定并下达瓦斯抽采与利用指标;负责瓦斯抽放工程设计的审批和竣工验收;负责瓦斯涌出量与预测报告的审批;负责年度瓦斯等级鉴定;负责全省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九)安全生产执法处。
监督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负责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监督煤矿企业建立并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督促煤矿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指导全省煤炭行业安全纠察工作;落实全省煤矿安全联合执法制度;依法对煤矿违法、违规和违章等行为进行查处。
(十)应急救援处。
负责全省煤炭行业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全省煤矿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或参与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指导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负责全省煤矿安全调度工作;指导全省煤矿矿山救护队的业务工作;负责事故抢险中急需物资的组织工作;落实煤矿事故约谈制度。
(十一)科技装备处。
指导全省煤炭行业机电管理工作,推动煤炭行业建立健全机电管理制度,提高机电管理水平;制定并监督实施煤炭技术装备准入标准,淘汰落后技术装备;统筹全省煤炭行业科技工作;负责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指导全省煤炭行业科研和科技成果推广、交流、转化等工作。
(十二)环境保护管理处。
组织指导全省煤炭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工作;监督全省煤矿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的落实;负责煤炭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节能评估报告的预审及环保专篇的审查;参与煤矿建设竣工项目和治理项目的环保设施验收工作;指导矿区生态治理和环境恢复工作;统筹矿区绿化和林业管理工作。
(十三)职业教育培训处。
对煤炭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负责煤矿矿长资格、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及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资格等的考核发证及上岗准入管理。
(十四)财务处。
负责机关的财务管理;监管直属单位的资产和财务工作;指导全省煤炭行业财务、会计工作;负责全省各类煤矿财务指标的汇总;参与各类煤炭基金、专项资金的收缴、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矿建设项目省补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工作;监督检查煤矿企业安全费用投入和使用情况。
(十五)劳动用工管理处。
组织实施行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规范;承担煤炭企业职工劳动保障和劳动保护工作;负责煤矿企业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负责煤炭企业的劳动组织管理;指导煤炭企业落实职工收入分配的调控政策和最低工资制度;承担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及分析上报工作。
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负责省属国有煤炭企业离退休人员统计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按晋办发〔2005〕17号文件执行(行政编制3名已划转省纪委统一管理)。
四、人员编制
省煤炭厅机关行政编制为85名(含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编制4名)。其中:厅长1名、副厅长4名,总工程师1名;正副处级领导职数36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离退休人员工作处领导职数2名)。
五、其他事项
(一)经授权,省煤炭厅负责煤炭行业劳动用工管理,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和监察。
(二)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分工。省煤炭厅负责全省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分解下达设区的市和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进行考核。省安监局对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管,研究拟定并下达全省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承担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协调煤炭行业管理涉及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承办省人民政府与省煤炭厅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的考核工作。
(三)省国土资源厅参与编制矿区总体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省煤炭厅参与全省煤矿资源开发与规划管理,负责对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设置提出初审意见。
(四)省煤炭厅可委托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承办煤炭运销方面相关工作。
(五)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六、附则
本规定由山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山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主题词:机构 煤炭 规定 通知
第二篇: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营口市财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营政办发【2003】4号
营口市财政局是主管财政收支、财政政策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方针、政策;执行财政政策及其他有关政策,参与制定市各项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财力的建议,执行市与市(县)区的分配政策。
(2)拟定市财政发展计划;受市政府委托编制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市本级和全市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管理各项财政收入、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有关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3)根据全市财政预算安排,会同市地方税务局共同拟定税收收入计划。
(4)组织贯彻《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财务制度》,组织执行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和制度;拟定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制度。
(5)管理市财政公共支出;执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管理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外贸支出;组织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及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监督、执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组织审查财政性投资工程预(结)算、竣工决算。
(6)监督市财政的经贸发展支出、市投资的财政拨款、市财政投入的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负责农业综合开发。
(7)管理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贯彻执行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督。
(8)执行政府内外债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承担国家有关部门、银行对我市转贷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业务。
(9)贯彻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监督执行政府总预算、行政和事业单位及企业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指导和监督会计电算化工作;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
(10)监督财务政策、法律法规和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违反财经纪律的有关事项进行查处,协助有关部门处理重大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
(11)制定财政科学研究和教育规划;组织财政人才培训;负责财政信息和宣传工作。
(12)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OO三年一月四日
第三篇:六盘水市煤炭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六盘水市煤炭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
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06〕31号)、《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黔府发〔2007〕17号)等精神,重新调整六盘水市煤炭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一、增加的职能
(一)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煤炭行业规划。
(二)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涉及煤炭循环经济项目规划、计划及组织实施。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市煤炭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统筹全市地方煤炭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方向,研究制订全市煤炭行业发展战略。
(二)研究制定全市地方煤炭行业管理规章,制定全市地方煤炭工业的发展措施;监督煤矿企业执行煤炭行业法律、法规和生产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
(三)研究制定全市煤炭行业实施结构调整的措施,指导煤炭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煤炭工业合理布局;指导全市地方煤炭企业组建区域性煤炭企业集团,推动规模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全市煤炭行业健康发展。
(四)组织开展全市地方煤炭行业的行政执法工作。
(五)协同有关部门对全市地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管理,指导协调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
(六)组织对生产矿井煤炭储量动态监测和管理,负责煤炭资源回采率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对改建和扩建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进行审查。
(七)负责审查开办煤矿准入条件、改建和扩建煤矿的资格条件;协同对煤炭建设项目及加工转化、综合利用项目进行论证审查;负责监督煤炭行业建设工程质量;指导煤炭企业进行质量标准化、现代化建设。
(八)负责全市煤炭市场调节,协调、指导全市煤炭产运销衔接工作。
(九)指导协调煤炭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组织开展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培训。
(十)依法整顿和规范煤炭生产和煤炭经营秩序,负责《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炭产品经营资格许可证》的审核上报和监管工作。
(十一)组织推广应用煤炭行业新技术成果,指导煤炭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活动,组织煤炭行业参加有关技术交流;拟制煤炭工业发展的各类规划、方案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参与编制涉及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项目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十二)配合、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全市煤炭行业的深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等工作;协调全市煤炭企业环境保护工作。
(十三)负责全市煤炭工业经济技术指标的统计工作,分析煤炭经济运行动态,发布市场信息和安全生产信息。
(十四)负责和指导下属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业务目标管理、公产管理;按规定权限管理下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和劳动工资等工作。
(十五)承办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煤炭管理局内设4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
综合协调局机关日常事务。负责文秘、人事劳资、机构编制、财务、档案、机要、保密、会务、接待、信访、督办、信息、电子政务、政务公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有关议案、提案、建议的办理。研究拟定局直属煤炭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监管局直属煤炭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和国有资产,对局直属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督。
(二)政策法规科
研究提出全市煤炭行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组织起草、制订全市煤炭行业规章;汇编相关煤炭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承办涉及煤炭行业的行政复议、行政案件的应诉和执法监督工作;对全市煤炭产业执行煤炭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组织指导全市煤炭产业搞好法制教育、宣传工作,为煤炭企事业单位提供政策、法律和法规咨询服务;对开办煤炭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审核和监管;指导行业中介机构服务,负责行业中介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
(三)生产安全协调科
拟定全市煤炭生产技术政策、规范和标准;负责新办矿井《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审核申报及监管工作,促进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负责技术改造工作,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装备,组织协调重大煤炭基建、技改项目的审查工作;指导煤矿企业生产技术档案的管理;负责指导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劳动定员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指导煤矿瓦斯等级鉴定;负责生产矿井煤炭储量动态监测和管理;负责煤炭资源回采率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负责基建矿井建设技术资料统计工作;负责指导煤炭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协同有关部门对全市地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和督促检查工作;指导协调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依照煤炭行业法律、法规,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对安全生产异常情况和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意见与信息反馈;协调地方煤矿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调度、收集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四)规划发展科
拟制煤炭生产开发利用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煤炭综合利用规划;指导地方煤炭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参与编制涉及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项目规划;负责指导煤矿开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项目的咨询评估;负责煤矿开采方案、煤矿初步设计的审查与上报工作;参与煤矿项目的核准审查;负责煤矿建设项目法人准入资质(资格)条件的初步审查。
协同研究拟定全市地方煤炭加工利用和煤化工规划;指导地方煤炭行业对煤炭的深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工作;组织协调煤炭加工利用的技术开发,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与交流工作。
四、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
市煤炭管理局定行政编制16名(其中纪检、监察人员编制2名),工勤人员编制2名。定局长职数1名,副局长职数4名,总工程师职数1名(副县级),纪检组长职数1名(副县级);正副科长、正副主任职数7名(含副总工程师职数2名、监察室主任职数1名)。
五、其他事项
六盘水市地方煤炭执法队更名为“六盘水市地方煤炭行政执法支队”,其主要职责、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按《六盘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市煤炭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
等问题的通知》(市机编发〔2004〕40号)执行。
六、市煤炭管理局与有关部门的关系
(一)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关系
1.煤炭行业规划编制。根据《煤炭法》规定,市煤炭管理局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拟制矿区总体规划、煤炭开发规划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有关规定对煤炭有关规划进行审查、申报。
2.煤矿初步设计审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039号)精神,煤矿初步设计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市煤炭管理局审核上报审批。
3.地方煤矿建设项目监管。煤矿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由市煤炭管理局负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指导和协调。
(二)与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关系
市煤炭管理局在综合管理部门的指导协调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协助综合部门做好全市地方煤炭行业生产力布局、煤炭生产经营安排、重点产品结构调整方案的有关工作,协助指导全市地方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工作,负责研究拟定全市地方煤炭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办法;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对以上工作进行综合指导、协调。
(三)与市国土资源局的关系
市煤炭管理局根据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煤炭资源勘查成果组织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并依据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上报审批。市煤炭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市国土资源局在编制规划时要加强部门之间、规划之间、全市规划与省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部门之间要相互征求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依据。
(四)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关系
市煤炭管理局协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抓好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1]
第四篇:关于印发辽阳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辽阳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
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辽市政办发〔2009〕8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辽阳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辽阳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辽委办发〔2009〕48号)精神,设立辽阳市环境保护局,正处级建制,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的职责
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划入的职责
将原市城市建设管理局的污水处理运营监管职责划入市环境保护局。
(三)增加的职责
增加市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审批和发放的职责。
调、指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七)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监督管理的政策、规划、标准,承担核事故和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监督管理核设施安全、放射源安全;监督管理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八)负责全市环境监测、统计、信息工作;负责全市环境监测网和环境信息网建设管理;推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实施国家、省颁布的各类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组织编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发布辖区内环境质量公报;开展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交流;参与处理涉外环境保护事务。
(九)负责全市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参与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建立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示范工程,促进废弃物的综合治理。
(十)组织、指导和协调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有关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
(十一)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环境保护局设9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政务、业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负责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车辆、接待、保密、政务公开、新闻发布、信息报送等工作;参与处理涉外环境保护事务;负责全市环保系统外事工作。
(二)财务科
(六)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科
拟订全市生态保护规划与相关制度并监督实施;指导、协调生态市建设工作;负责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饮用水源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负责拟订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组织指导城镇和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参与指导生态农业建设,指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指导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监督、协调有机食品发展工作;指导、监督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小集镇污染综合治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工作。
(七)规划统计与循环经济科
负责起草全市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和确定环境质量控制指标、计划,并监督执行;管理有关环境保护资金;提出环境保护领域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建议,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负责全市环境保护能力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环境保护统计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清洁生产的推进规划;参与指导各类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试点和示范建设,推广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监督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项目的执行情况。
(八)环境安全应急科
负责编制、修订地方环境安全应急预案;负责环境应急信息通报和应急预警工作;牵头协调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县(市)区政府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工作;协助有关单位组织突发环境事件损失评估等工作。
(九)公共行政服务审批科
负责全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监督管理全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机构资质和相关执业资格;负责66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及移动、联通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负责组织开展在建项目的环境监理、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工作;指导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负责上报市重大建设项目,并推进协调工作;负责受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行政审批事项;协调有关科室按期限完成审核、审批工作;统一送达行政许可等事项决定。
机关党委 负责党建工作;负责组织、宣传、统战、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会、
第五篇:关于印发辽阳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辽阳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
编制规定的通知
辽市政办发〔2010〕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辽阳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二月十一日
辽阳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辽委办发〔2009〕48号),设立辽阳市财政局,正处级建制,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收管理。逐步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完善与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辽阳市中心支行等相关部门的预算工作会商机制,完善支出标准,细化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透明度;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关于简化税制、拓宽税基、降低税率、严格征管的税收管理原则,逐步健全税政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三)完善市和县(市)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研究制定全市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将适合县(市)区政府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具体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下放给县(市)区政
(七)负责制定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研究制定需要全市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负责市本级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性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管理。
(八)负责审核和汇总编制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草案,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办法,收取市本级企业国有资本收益,贯彻国家企业财务制度,按规定管理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和资产评估工作。
(九)负责办理和监督市财政的经济发展支出、中央及省和市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参与拟订市建设投资有关政策和制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负责有关政策性补贴和专项储备资金财政管理工作;组织审查财政性投资工程预(结)算、竣工决算;承担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工作;负责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
(十)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社会保障资金(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编制市本级社会保障预决算草案,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市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
(十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政府内债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拟订全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防范财政风险;管理政府外债,制定基本管理制度;按规定管理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参与涉外债务谈判。
(十二)贯彻执行中央、省会计管理制度,监督和规范会计行为。
(十三)监督检查财税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
(十四)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财政局设19个内设机构:
(六)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拟订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性文件;负责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拟定集中采购目录、采购限额和标准;监督管理政府采购活动;对采购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采购标准、采购方式、采购程序执行情况,招标代理机构、供应商所具备的条件,以及政府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等进行监督管理和检查;按法律规定权限受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投诉事项;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负责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资格认证、备案管理和业绩考核;负责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负责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网络管理;负责集中采购资金的审核缴拨管理;管理政府采购信息的统计和发布工作;负责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和培训;办理其他有关政府采购事务。
(七)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科
拟订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统计工作;负责审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违规查处工作;负责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编制的核定工作。
(八)行政政法科
承担行政、政法、党派、群团等方面的部门预算有关工作,研究提出相关财政政策;管理政法、工商、旅游、民族宗教等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负担的民兵事业费、预备役部队业务费、国防动员经费、武警业务费和出国经费;拟订行政政法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负责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管理;承担统一着装管理工作;监管分管部门预算单位国有资产。
(九)教科文科
承担教育、科技、文化、广播、体育、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部门预算有关工作,研究提出相关财政政策;拟订事业单位通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承担教育、科技、文化、计划生育及体彩公益金支出等相关专项资金财政管理工作;承担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具体工作;承担市本级国有文化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有关工作;监管分管部门预算单位国有资产。
(十)经济建设科
承担服务业、供销、外经贸、物价等相关专项资金和粮食风险基金财政管理工作;承担有关政策性补贴和专项储备资金财政管理工作;监管分管部门预算单位国有资产。
(十五)债务金融科
拟订全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金融类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按规定管理政策性金融业务;承担金融方面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工作;负责对政府内外债的统筹协调、统计工作;承担政府外债有关管理工作,按规定管理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承担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有关工作。
(十六)会计科
贯彻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按管理权限承担全市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工作;负责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宣传推广会计信息化标准。
(十七)行政科
承担机关及直属单位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承担机关接待、保卫和后勤总务管理工作;落实应急预案措施;承担中华会堂会议管理及服务。
(十八)人事科
拟订全市财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机关、直属单位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
(十九)行政监察科
负责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受理本系统党员、干部、群众的控告和申诉;受理并承办本系统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拟订工作制度并负责督察、督办工作;协调机关政务、业务的督促检查工作;承担市纪检委、市监察局交办的纪检、监察工作。
机关党委办公室 负责本系统党建工作;负责本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社会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