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20:1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

第一篇: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

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

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2007-02-02 21:57:0

5县委、县人大、县政府:

今年,我所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文化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县政府《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于今年三月底成立普查队,深入到全县个乡镇和重点文物普查点现场进行文物普查。通过普查,我所进一步掌握了我县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的基本情况,提高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预见性、规划性。现将本次文物普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次文物普查的具体做法

(一)众志成城、全力以赴

本次普查工作规模大、范围广、时间短、任务紧,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将全县不移动文物及民间流散文物进行一次性登记,测绘、拍照、文字说明、整理材料,没有一支业务精良、吃苦耐劳、讲求奉献的队伍是难以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为此我们不仅组织了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了普查方面的业务知识,邀请文物专家对他们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还同时开展了“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全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的动员大会,号召全所人员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普查上。通过学习和动员,全体工作人员拧成一股绳,凭着一种不怕跑断腿的精神,锲而不舍的作风,走街串巷,跋山涉水,进行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调查、记录、摄影、测量、编录,克服了交通不便、专职专业人员缺乏等重重困难。

(二)上下联动、宣传到位

本次普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确保普查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县政府成立了由祝美清副县长为组长的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祝副县长还在广丰电视台发表了关于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讲话,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支援文物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所还通过张贴海报、悬挂大幅标语、散发文物普查表、举办文物通信员培训班、召开文物爱好者和知情者座谈会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得“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本次普查工作也因此而得以顺利进行。

二.普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本次文物普查工作不仅宣传了有

关文物方面的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增强了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并同时查明了一大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现存较为完好的文物。其中不可移动文物有处。

古建筑:横山镇上孚周氏宗祠、管村乡清淤管氏宗祠、管村乡舵阳管氏宗祠、横山镇都吴氏宗祠、十都大屋、十都花堂门、少阳俞氏宗祠、泉波黄氏宗祠、比古靖安俞氏宗祠、管村乡石井庙、比古龙华庙、六石岩庙、横山都万寿宫、嵩峰十都戏台、横山都戏台。民居:沙田溪头陈氏大屋、沙田潭头苏氏民居、嵩峰十都祝氏大厅。石桥:十都智仁桥、排山望仙桥。遗址:高庄古瓷窑、六石岩古城遗址、高阳古瓷窑遗址。这些古建都有精湛的工艺水平、鲜明的时代特征、浓郁的地方色彩。有十几处书院、楼阁斋轩,因年代久远及天灾人祸而遭受严重摧残。

另外我所还普查到件流散移动文物,其中有明清木椅、木床、石人、石

床、石马、石羊、石猪、古瓷器、铜器等。

三.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计划安排

文物是祖先们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也是开发我县旅游事业,促进我县经济腾飞的重要资源。故此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我所将利用这次文物普查的契机,积极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在充分听取有关文物专家的意见之后,我们筛选了五都蛇山头古文化遗址、龙溪祝氏宗祠、清淤管氏宗祠、上孚周氏宗祠、舵阳管氏宗祠、龙溪文昌阁等六处保存较完整,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的古建筑,准备予以申报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项严谨、细致、繁琐的工作,具体包括现场实测、电脑制图、彩照编排、文字说明、文稿打印等几个过程。我们请有关文物专家对完成上述各项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进行了测算,总共需要人民币十二万元。

总之,在这次普查过程中,我所对全县的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登记、帐务核对、建档建卡,进一步摸清了我县的文物“家底”,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进一步增强保护我县文化遗产的紧迫感,责任感,全力开创我县文物工作的新局面。

广丰文物管理所

××年月日

第二篇: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

今年,我所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文化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县政府《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于今年三月底成立普查队,深入到全县23个乡镇和重点文物普查点现场进行文物普查。通过普查,我所进一步掌握了我县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的基本情况,提高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预见性、规划性。现将本次文物普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次文物普查的具体做法

(一)众志成城、全力以赴

本次普查工作规模大、范围广、时间短、任务紧,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将全县不移动文物及民间流散文物进行一次性登记,测绘、拍照、文字说明、整理材料,没有一支业务精良、吃苦耐劳、讲求奉献的队伍是难以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为此我们不仅组织了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了普查方面的业务知识,邀请文物专家对他们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还同时开展了“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全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的动员大会,号召全所人员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普查上。通过学习和动员,全体工作人员拧成一股绳,凭着一种不怕跑断腿的精神,锲而不舍的作风,走街串巷,跋山涉水,进行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调查、记录、摄影、测量、编录,克服了交通不便、专职专业人员缺乏等重重困难。

(二)上下联动、宣传到位

本次普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确保普查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县政府成立了由祝美清副县长为组长的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祝副县长还在广丰电视台发表了关于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讲话,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支援文物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所还通过张贴海报、悬挂大幅标语、散发文物普查表、举办文物通信员培训班、召开文物爱好者和知情者座谈会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得“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本次普查工作也因此而得以顺利进行。

二.普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本次文物普查工作不仅宣传了有关文物方面的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增强了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并同时查明了一大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现存较为完好的文物。其中不可移动文物有23处。

古建筑:横山镇上孚周氏宗祠、管村乡清淤管氏宗祠、管村乡舵阳管氏宗祠、横山镇24都吴氏宗祠、十都大屋、十都花堂门、少阳俞氏宗祠、泉波黄氏宗祠、比古靖安俞氏宗祠、管村乡石井庙、比古龙华庙、六石岩庙、横山23都万寿宫、嵩峰十都戏台、横山23都戏台。民居:沙田溪头陈氏大屋、沙田潭头苏氏民居、嵩峰十都祝氏大厅。石桥:十都智仁桥、排山望仙桥。遗址:高庄古瓷窑、六石岩古城遗址、高阳古瓷窑遗址。这些古建都有精湛的工艺水平、鲜明的时代特征、浓郁的地方色彩。有十几处书院、楼阁斋轩,因年代久远及天灾人祸而遭受严重摧残。

另外我所还普查到58件流散移动文物,其中有明清木椅、木床、石人、石床、石马、石羊、石猪、古瓷器、铜器等。

三.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计划安排

文物是祖先们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也是开发我县旅游事业,促进我县经济腾飞的重要资源。故此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我所将利用这次文物普查的契机,积极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在充分听取有关文物专家的意见之后,我们筛选了五都蛇山头古文化遗址、龙溪祝氏宗祠、清淤管氏宗祠、上孚周氏宗祠、舵阳管氏宗祠、龙溪文昌阁等六处保存较完整,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的古建筑,准备予以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项严谨、细致、繁琐的工作,具体包括现场实测、电脑制图、彩照编排、文字说明、文稿打印等几个过程。我们请有关文物专家对完成上述各项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进行了测算,总共需要人民币十二万元。

总之,在这次普查过程中,我所对全县的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登记、帐务核对、建档建卡,进一步摸清了我县的文物“家底”,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今后,我们将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进一步增强保护我县文化遗产的紧迫感,责任感,全力开创我县文物工作的新局面。

广丰文物管理所

~年8月23日

第三篇:文物局第三次文物普查知识

扎实搞好文物普查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发展

垣曲县文物局 贾俊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为了使大家对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更深的认识,下面就由我对垣曲县几年来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以简要汇报。由于到任时间不长,错误和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指正、包涵。

一、“三普”背景

文物普查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开展过两次全国范围内的文物普查,每一次普查都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台阶。1956年的第一次普查后,我国公布了首批全国文保单位,建立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有效保护机制。1986年的第二次普查是在第一部《文物保护法》颁布之后,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普查手段和方法都较前一次有了较大提高,普查对促进文物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延缓我国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保持多民族文化特质和文化独立性、维系我国文化生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文物普查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和推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培育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物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近年来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展,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乡土建

筑、商业老字号等类型的不可移动文物,都得到了重视并纳入了保护范围,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开展新一轮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对这些新的文物类别进行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探索更为有效的保护和展示途径,继而开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局面,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有力保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十一五”期间自上而下开展的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项文物工作。

二、“三普”起止时间及三个阶段工作重点

2007年4月4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启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第一阶段是从2007年4月至9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试点。第二阶段: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整理、边审核、边建档。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三普”工作概况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首次由国务院统一部署的文物保护基础

性工程,覆盖全省,规模巨大,文物理念新,技术含量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环节连续,时间节点明确,对全省各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和文物工作者,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把文物资源的调查、保护、传承和利用作为重要县情来认识和把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县积极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通知》精神,全力以赴、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第一阶段: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试点

(一)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期间,我县组织文物骨干人员先后参加了省普查办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万荣试点工作培训、“三普”高级培训班和市“三普”工作培训班。

通过培训学习,队员们详细了解了不同时代遗迹、遗物特征,掌握了文物的认定、分类、定名、断代、测量、绘图,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知识及GPS等仪器的使用,把课题意识融入整个普查工作。使每一个普查队员拓宽了思路、统一了思想;建立了文物普查责任制度,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了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基层文物工作者的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和锻炼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了文博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水平。

(二)、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普查准备

2008年5月3日,成立以政府副县长为组长的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县文体局抽调专业骨干成立文物普查队,具体负责全县文物普查工作。领导机构的成立,为全县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二阶段:实地文物调查阶段

我县从2008年6月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2009年12月底实地调查结束。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普查队员走遍了全县11乡镇,188个行政村,927个自然村,经历了田野调查、查遗补漏、专项调查三个阶段。共登录文物点694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434处,复查文物点260处,到达率100%,普查覆盖率100%,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领导重视

2008年6月20日,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和各乡(镇)长出席会议。县委书记侯伟健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全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作了具体部署。政府杨县长到任后,专门听取了文物保护和“三普”工作汇报,提出要把“三普”工作提高到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资料,为和谐垣曲创造经济增长点的高度,高精度、高标准地完成好“三普”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调动了普查队员的工作热情。

(二)、宣传到位

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必须争取社会各界和专业部门支持与配合。为此,“三普”工作启动伊始,我县就在县

城重要街道及各乡镇主要路口悬挂“搞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利国利民”、“文物普查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宣传标语,在各村口要道刷写墙体标语40余条,为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垣曲县三普办公室在普查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宣传的重要作用,对文物普查工作的每一次重要的普查发现或活动,都要通过县市电视台、各种宣传媒体、编发“三普”简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三普”期间县文物普查办公室还通过编印宣传资料,制作专题板面,刷写墙体标语.利用世界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期间,走上街头,深入校园,走乡串村,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工作的意义和成果。充分发挥了宣传引导作用,提高了全县人民对文物保护事业的认识和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三)、措施有效

为了确保我县“三普”工作开展快速、扎实、高效。县“三普”办公室针对我县地势特点,科学安排行程,合理规划路线,按照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思路,以县城为轴心,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开展普查。同时,县“三普”办公室设计印制“历史文物登记表”和“近现代文物登记表”,发放到全县11个乡镇和927个自然村,对各乡各村的文物分布情况进行初步摸底,汇总,确保了普查有的放矢,提高了普查时效。普查过程中,原文体局局长姚安社、副局长姚明选轮换带队,驻乡入村,深入田间地头,荒山原野,随队员爬陡壁、穿山林进行文物普查,极大保障了我县“三普”工作高效、高质的开展。原文广新局局长张东旭在任期间,对田野实地调查资料的各种数据资料,严格把关,细致审查,于2010年顺利通过省市“三普”专家组初级验收。

2010年1月,市“三普办”委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谢尧亭等五人组成的专家组对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登录阶段工作进行了初验。2010年1月30—31日,省“三普办”副主任师悦菊带领省市专家对我县的实地调查工作进行验收。验收组一行对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标本和普查文本进行了仔细核对,查验了各项电子数据,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针对验收组的整改意见,普查队都做了具体修改。最后,顺利通过了省“三普”办专家组验收

我县本次实地调查,普查队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条件艰苦等困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文物总量由“二普”时的271处文物点上升至694处。其中,古遗址由186处增加到283处,古墓葬由原来的30处增加到81处,古建筑由原来的35处增长至237处,石窟寺及石刻由6处增加到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由11处增加到77处,其它类别由3处增加到9处。同时我县“三普”中共测绘图纸2089张,拍摄照片2887张,采集标本2210件。

第三阶段: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2010年,文物局局长李武斌到任后,首先:加强我县普查档案管理,规范普查资料档案工作,提高文物普查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普查资料档案,按照国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资料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及时配备了文件柜和办公电脑,并指定专人负责

档案管理,把我县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相关的各类文件、培训教材、统计报表、宣传资料、不可移动文物调查表、消失文物调查表、田野调查工作笔记、图纸、照片、拓片、标本、队员手记、文物名录、统计汇总资料等所有所有纸质资料及电子资料资料均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备份,整理,装订。与此同时,为确保普查数据的安全性,对此次普查采集到的数据资料电子文本,我们进行了各级备份,做到了普查数据万无一失。其次,带领相关人员对全县各乡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三普”新发现的文物点进行了检查:并结合“三普”新发现,于2010年7月呈报县政府审核后,公布垣曲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使“三普”部分成果得以保护巩固。其三,配合省、市文物部门对我县的“三普”各项成果进行严格筛选、审核、修订,通过国家“三普”办最终验收。

2011年是“三普”工作的收官之年,为对我县“三普”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对普查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形成对普查工作完整的工作报告以及各种成果转化的文本编制,确保我县“三普”的第三阶段圆满完成。我局严格按照普查工作步骤、稳扎稳打,有序推进,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楹联征集

今年3月,根据省、市要求,为进一步巩固普查成果,对全省各县古建筑的匾额、楹联及其门额进行征集、汇编、编辑出版工作安排,文物局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县11个乡镇,对各个乡镇普查的古建筑进行逐一排查,严格

按照拍摄要求,多方位、多角度选择照片,每幅楹联按要求逐项认真填写登记表。4月份,结合登记内容,选择艺术价值较高的匾额、楹联18幅上报市文物局,现省文物局楹联汇集正在编制之中。

(二)、“三普”报告编写

《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报告》是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编写好“三普”报告,我局普查人员在省、市培训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普查报告七大部分的编制要求,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从文本编写、各项数据统计(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的构成比例、分布状况、保存现状、优势特色等)、制表、绘图、分析以及各种文件汇集、“三普”各种活动照片搜集、选材等方面下功夫,精心编写《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经过20多天的努力,现长达110页的《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已编制完成,经市局初审,现已定稿,准备印刷。

(三)、《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编印。

我局结合省、市“三普”办对我县三普成果的最终修订目录,对我县69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按六大类分篇制表,按时代排序。条目内容包含编号、名称、时代、地点、发现类别、保护级别、简介和备注等进行编制出版

(四)、《舜地藏宝》编制。根据“三普”第三阶段普查成果转化要求,我局从我县“三普”新发现的43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中,按不同类别,筛选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点120余处,进行汇编,现初稿已经县领导把关审核,即将出版。

总之,通过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彻底摸清了我县文化遗产家底,全面掌握了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为文化强县战略的实施和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较准确掌握了我县不可移动文物当前的实际情况和保护现状,为研究制定文物事业发展战略、保护规划、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进一步把握了我县文物事业发展工作规律、特点和趋势,掌握了当前文物工作先进理念和技术,壮大了我县文物保护队伍,提高了整体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搭建起了文物信息、资源交流和文物保护宣传的科技平台,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法制化、社会化和大众化提供了保障。

第四篇: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报告

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007‟9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甘孜州人民政府《甘孜州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甘办发[2007]126号)文件精神,根据州文物局的安排,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我县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三普办的关心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扎实地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此次普查历经4年,从文物培训到实地考察再到室内整理资料,都由专人负责。通过此次文物普查,基本掌握了理塘县现有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文物的基本数据、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情况,为理塘县的文化遗产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次文物普查,理塘县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75处,包括古建筑56处,古遗址9处,古墓葬1处,近现代重要古迹及代表性建筑97处,其它12处。2010年拟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2011年拟申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第一部分 普查工作背景

一、基本情况

理塘县位于地球的第三级--青藏高原东南隅,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东临雅江县,南连木里县、稻城县、乡城县,西接巴塘县,北抵白玉县新龙县,理塘县幅员辽阔,总面积达14182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土地面积第二大县。其贯彻全县的国道318线和始于理塘的省级217线东连州府的康定、省会成都西接西藏,南达稻城“亚丁”云南,北至青海,位于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大环线上的中心位臵和一级支撑中心,是康南经济、交通、文化”商贸中心。全县大多数地区分布在海拔3600米至4600米之间,平均海拔4133米,县城高城镇海拔4014米,素有“世界高城、雪域圣地、草原明珠马术之乡”之美誉。

二、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保障有力

一是结合我县实际,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4月制定、并分别下发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方案》,对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时间安排及经费问题作了具体要求;

二是县政府办下发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垒群同志为组长、文化旅游、国土、城建、宗教、林业、民政、统计、交通等相关单位一把手及乡、镇长为成员的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三是杨垒群副县长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布臵文物普查工作,定期听取文物普查工作汇报,亲自协调落实了文物普查专用车、普查经费、部门协作等影响普查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问题;四是2008年、2009年我县分别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纳入了各乡镇目标考核内容。真正做到了领导重视、责任明确,确保了我县“三普”工作顺利开展。

三、此次文物普查前不可移动文物情况

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之前,由于无专门的文物普查工作者,均由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兼任文物管理工作者。之前我县文物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我县发现已有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10处,其中古建筑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处。

目前赶时理塘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5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他文物保护单位168处。

第二部分 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历时4年,共分为三个阶段:文物普查准备工作、实地文物调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

一、组织和机构

(一)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成立时间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精神和中央、省、州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落实目标责任,搞好田野实地调查阶段的各项工作,理塘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

(二)、认真做好田野调查工作及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2009年7月,我局汪堆局长亲自挂帅与西南民大文物普查专家组3人一行,行程4000多公里,分别对全县18个乡70多个行政村的寺庙古遗址、古建筑、石刻、白塔、茶马古道驿站等进行了详细的普查。此次实地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06处,同时将革命烈士陵园等十二处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完成其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三)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结构

为切实落实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理塘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杨 垒 群 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组长:刘 明 刚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泽仁汪堆 县文化旅游局局长

徐 双 勇 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 成 员:楚 昌 龙 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格 绒 县国土资源和建设局局长

邓 志 强 县交通局局长 牟 嘉 波 县财政局局长 尼玛泽仁 县水利局局长 俄 扎 县林业局局长

阿 公 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

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普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化旅游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泽仁汪堆同志兼任。为认真组织、落实和实施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阶段工作,继而成立理塘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成员如下:

主 任:泽仁汪堆 县文化旅游局局长 副主任:徐 双 勇 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

朱 娟 县文化旅游局办公室主任

成 员:四郎拥忠 县文物管理所

昂汪扎西 县文化旅游局工作人员

文物普查办公室负责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各项普查工作,由泽仁汪堆同志负责日常性工作。

(四)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过程中,在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制度建设、表彰奖励和新闻宣传等方面重要决策事项和工作成果。

1.政策保障

县人民政府在与州人民政府签订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政府责任书后,随即与县文化旅游局签订了文物普查责任书,同时出台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办法》,切实保障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这些文件构成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政策保障。

2.组织保障

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文化旅游、财政、林业、国土建设、交通、宗教、水利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理塘县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化旅游局,主要职责为:组织和落实上级文物部门制定的文物普查相关工作计划;提出和制定我县关于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在州文化局文物局的指导下,开展理塘县文物普查工作,按时上报文物普查工作进度;向州文化局文物普查办公室上报理塘县开展文物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1)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纳入文化旅游局工作职责,成立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队,由局长担任文物普查队队长,负责领导乡城县的文物普查工作。

(2)普查工作必须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

(3)协调理塘县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支持,参与文物普查,积极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不虚报、瞒报、拒保、迟报;

3.物质保障

为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扎实推进,促进普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保障普查的进程和普查数据同国家、省普查数据库对接,确保普查质量,由省文物局为我县配齐了:手提电脑、数码相机、GPS定位系统等设备。自从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始,积极争取省、州、县三级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由于我县文化旅游局无专门文物技术人员,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均由县文化旅游局职工接受专用培训,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4.制度建设

严格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发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普查的各项规范、技术标准,理塘县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5.表彰奖励

理塘县地处甘孜州西南,恶劣的自然条件,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实地调查工作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但普查队队员不惧艰难,克服困难,对理塘县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地点、地理坐标、年代、类别等基本情况;文物保存和损毁情况、原因、周边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等进行了详细的登记。严格按照《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进行文物普查。

6、新闻宣传和文物保护情况

为了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宣传到位,使文物普查利国利民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局除了在县城重要场所及主要街道,悬挂横幅进行宣传外,还利用普查工作队实地调查之际,将宣传工作与田野调查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宣传《文物法》、《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方案》等法律政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认识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民热情参与的文物普查氛围。深入动员,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采取广场现场宣传、广播电视宣传的方式,形成全民了解,全民参与。在普查过程中,通过宣传文物保护和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随着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省、州文物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理塘县的文物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部分文物实施了免费开放。

(五)、本地区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足,影响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普查难度大,由于普查点大部分在边远山区,普查期又安排在雨季,造成道路中断,加之交通工具落后,导致很多普查点无法进入。

总之,在这次普查过程中,我局对全县的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登记、建档建卡,进一步摸清了我县的文物“家底”,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增强保护我县文化遗产的紧迫感、责任感,全力开创我县文物工作的新局面。

理塘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体育局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五篇:溧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

溧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2007年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区)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在全体普查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更好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就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我市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本情况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国家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基础工程,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自2007年4月开始,至2011年12月结束,历时近五年。由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持续时间长,为了规范、有序、高质量地完成我市普查工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常州市有关文件精神,分三个阶段认真做好有关工作开展:

第一阶段从2007年4月至9月,主要任务是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是成立了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查队,出台了《溧阳市政府关于做好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意见》,制定了《溧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工作领导,为普查工作打好组织基础。二是对普查队成员和各镇文体站长进行了系统的文物普查科学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普查工作联系网络,出台了相关工作制度,为普查工作打好工作基础。三是收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已登记的各个文物保护点的基础资料,尤其是具有溧阳特色的土墩墓的有关资料,掌握了比较充分的普查线索,为普查工作打好材料基础。四是落实了36万元的普查专项资金,采购了全站仪、经纬仪、定位仪、电脑、录音笔等设备,为普查工作打好硬件装备基础。

第二阶段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主要任务是开展野外实地调查。这阶段是整个文物普查工作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最艰苦、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调查走访,摸排信息,查找线索,对全市各个文物点分别进行现场勘查,利用罗盘测量、手绘草图等传统方法和全站仪、数码相机、GPS定位仪等现代技术,多方面、全方位地记录采集各文物点的面积、坐标、地形、地貌等测量数据,力求真实反映不可移动文物的特征、全貌,在实地勘查的基础上,按要求填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并上报。市普查队共出动700余人次,野外工作天数达到200余天,足迹遍布全市各个村庄,共走访踏查行政村291个(合并前),居委会51个,野外调查率为100%,调查覆盖率为100%,实际勘查文物点达到521处,取得文物照片956张,图纸834张,调查录音资料30个小时,为最终取得出色的普查成果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要任务是汇总总结实地调查成果。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相关要求,两次对普查数据进行修正,确保普查成果质量。二是按上级统一部署,做好重要文物点的提升工作,积极申报为各级文物保 护单位。三是做好普查档案工作,建立文物基础台账,为更好的保护文物提供信息支持。四是做好普查报告编制,全面总结普查工作情况。

二、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的成果

通过三个阶段普查工作的开展,我市的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文物普查,摸清了文物家底。经过省文物局的最终审核,我市登记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点共有494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303处,复查文物点191处,几项数据在常州地区均居首位。在这些文物点中,共有古遗址78处,古墓葬171处,古建筑140处,石刻46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56处,其它类别文物3处,另外已消失的文物点有45处。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使我们对我市的文物资源有了全面的掌握,为今后分门别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依据。

二是通过文物普查,提升了保护水平。文物普查的最终目的是使文化遗产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普查中被登记、注册的文物点受到法律保护,使我市在普查中新发现的300多处文物点有了法律保障。同时,我们还选择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点,积极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淳化阁贴、中华曙猿化石地点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神墩遗址、观莲桥、舍头桥等5处文物点已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另外,我们已将古官道、《元教授林公殉节处碑记》石刻、塘马战斗烈士陵园等3处文物点公布为溧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同 时,经过进一步梳理筛选,提出了新一批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今天将请在座的各位进行评审。

三是通过文物普查,增强了文物意识。我们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向全社会宣传文物普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全面宣传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文物的社会价值、文物保护知识、文物普查知识,宣传文物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文物普查开展的宣传工作,使全社会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营造了各级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支持的文物工作氛围,形成了有利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机制和良好局面。

四是通过文物普查,锻炼了人员队伍。文物普查工作,面广量大,需要深入乡村调查了解,取得第一手的信息资料,由于我市普查组人员少、任务重,同时我市又是丘陵山区,给普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普查工作中,我市普查队队员充分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危险的精神,克服困难、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坚持在一线开展工作,不放过一丝线索,确保了普查数量和质量。通过普查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文物队伍的专业素质,培养了一批肯吃苦、懂业务、掌握情况的青年人才,为持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积累了经验。

我市文物普查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我市普查办被省文物局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档案资料先进单位,一名普查工作人员被评为普查档案工作先进个人,一名一线普查组工作人员被评为常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先进个人;我市新发现文物点“古官道”入选《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一书,牛场村窑址群、秦堂山遗址入选“常 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文化广电体育局向关心支持我们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尽管我市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是各个文物点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通过普查发现,我市有很多文物点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坏,其中有45处文物点已经消失,这是我们不可弥补的损失,即使是一些文物保护单位,有很多也亟待修缮,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尤其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在积极发展村级经济、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驱动下,文物也成为开发利用的对象,使文物生存环境面临新的困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处理好“新”和“旧”的关系,如何使历史文脉传承下去,是一个应该认真思考并妥善解决的问题。

二是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还需加强。在普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的领导和干部对文物保护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一些企业和群众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认为只要不破坏文物本体,文物点周边的环境风貌可以随意破坏,等等,这说明我们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文物工作,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致使一些原本能够得到保护的文物点受到了破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需要各镇(区)、各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因此,不断增强 社会各界的文物保护意识,也是一个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是加强文物保护的基础还不够扎实。不久前,常州市召开了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要把常州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我们溧阳也确定了积极争创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要争创历史文化名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但从我市实际看,加强文物保护还存在机制、资金、人才、措施等多方面的问题,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显得力不从心,需要我们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四、对今后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设想

今天的会议,是一次专题文物工作会议,能够邀请到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参加,机会很难得,借此机会,对我市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概括的讲是“抓住两个契机、落实两个抓手”:

一是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完善文物保护的工作基础。文物普查是基础工作,巩固文物普查成果,要体现在为文物保护打好基础上。我们要通过汇集整理文物普查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梳理分析全市文物资源的现状,排出一二三四,分出轻重缓急,拿出保护规划,做到重点文物重点保护,一般文物有效保护,使各级领导充分掌握,相关人员贯彻执行,人民群众了解支持,为文物普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是以加快推进博物馆建设为契机,增强文物保护的社会影响。建设博物馆多年来一直受到全市有识之士的关注,已经呼吁了很多年,目前已经确定了在2012年启动。博物馆能够在收藏文物、展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人文内涵、开展爱国主义 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好溧阳市博物馆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必须高标准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展示,使我们的文物工作能够得到更大的关注,产生更大的影响。

三是以创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改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体系。我们确定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全国文化先进县、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育示范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等争创目标,虽然命名、评选的主体和档次不同,但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原则上不是能够争创来的,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要经得起评审。因此,我们要对照争创标准,创新工作机制体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确保这块牌子能够争取到。

四是以文化行政综合执法为抓手,加强文物保护的执法力度。多年来,面对文物违法行为,我们的执法力量明显不足,行政权力不能充分运用,给违法分子可乘之机。目前,我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已经成立,其职责之一就是开展文物行政执法,这使我们主管部门能够更好地处臵文物违法行为,为我市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今后,我们将积极开展文物行政执法,为文物保护创造良好环境。

最后,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文物工作,使我市文物保护工作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面。谢谢大家!

下载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都江堰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都江堰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支持下,在市文化文电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下,在成都市文化局的大力指导下,截至2......

    宁陵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报告

    宁陵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内 容 摘 要 宁陵县地处豫东平原,属商丘市管辖。全县辖9乡5镇、364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总面积798.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万亩。经济建设以农......

    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汇报材料

    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我县在2008年3月接到《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后立即贯彻执行,拟定我县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成立普查领导小......

    顺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顺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总结根据保定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安排,顺平县高度重视,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顺平......

    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推荐5篇]

    赣州市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汇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龙南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周密计划、积极行动、团结协作,全面推进......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规范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规范一、编制目的 全面掌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的发展态势,全面分析文物普查、文物保护事业与国家经济......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汇报一、上级总体部署和安排经济普查工作五年一次。建国以来,我国已先后于2003年、2008年进行了两次经济普查,今年开展的......

    乡镇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汇报

    乡镇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汇报 乡镇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汇报(一) 2月29日,江夏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前期准备工作向区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谭德利做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