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张维(精)

时间:2019-05-12 20:2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张维(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张维(精)》。

第一篇: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张维(精)

·

DOIʒ10. 13192/j.issn.1000-1719.2014.12.017 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 张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 , 北京 100053 摘

要 :田从豁老中医为国家第二、四、五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 ,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六十余年 , 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 对于百会穴的应用尤有心得。文章介绍了田老针刺、艾灸百会穴治疗脑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具体方法 , 包括取穴、针刺

方向、补泻手法等 , 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关键词 :田从豁;名老中医;百会穴;针刺;艾灸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0-1719(2014 12-2554-02收稿日期 :2014-06-20 基金项目 :中 国 中 医 科 学 院 名 医 名 家 传 承 2014新 增 项 目(CM20141007 作者简介 :张维(1971- , 男 , 北京人 , 副主任医师 , 博士后 , 研究方向 : 针灸临床与循证医学。

百会穴首见于 《 针灸甲乙经 》 , 位于督脉之上 , 为 手、足三阳与督脉位于头部的交会穴 , 为百脉之所会 , 具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 , 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中 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田从豁老中医为国家 第二、四、五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 , 从事针灸临床工 作六十余年 , 其选穴及手法独具一格 , 培养了大批针灸

专业人才 [1-3]。田老临证时百会穴的取用非常频繁 , 针刺方法亦高度个体化 , 经过临床病例总结并与田老

沟通访谈 , 我们将田老应用百会穴治疗不同系统疾患 的经验加以总结 , 希望对针灸医师应用此穴有所帮助。1取穴方法

田老认为 , 针灸经穴在 《 甲乙经 》 中称 “ 孔穴 ” , 为

气血深聚于体表之处 , 故经穴所在部位多数会有凹陷、孔洞、缝隙等标志 , 如泉水流出地表 , 必定会在岩石裂 隙之处。百会穴为人身之大穴 , 气血充盛 , 其定位应该 辅以相应的体表标志。经过长期的观察 , 田老认为百 会穴定位应在头部前后正中线上 , 与两耳尖连线交点 附近, 以拇指揣穴 , 当凹陷处是穴。跟师当中观察田老 针刺百会穴数百人次 , 均以该法取穴。该种取穴方法 的优点在于使得百会穴的定位更加客观 , 得气快捷。《 难经 ·七十八难 》 云 :“ 知为针者信其左 , 不知为针者 信其右 ”。田老取穴进针均强调双手配合 , 以达到气 至而有效的目的。2 理论基础

百会穴又称三阳五会 , 位于头顶 , 而头部为髓海所 居。《 灵枢 ·海论 》 云 :“ 脑为髓之海 …… 髓海有余 , 则 轻劲有力 , 自过其度 , 髓海不足 , 则脑转耳鸣 , 腰酸眩

晕 , 目无所见 , 懈怠安卧。” , 杨上善注曰 :“ 胃流津液渗 入骨空 , 变而为髓 , 头中最多 , 故为海也。是肾所生 , 其

气上输脑盖百会穴 , 下输风府也。”。可见百会为髓海 之上盖 , 可调理脑髓 , 治疗脑病。古籍中此类记载颇 多。《 胜玉歌 》 云 :“ 头痛眩晕百会好 ”。同时 , 现代医

学也证明针刺百会穴对痴呆、脑缺血等脑部病变具有 良好效果 [4-5]。此外 , 田老认为百会穴的应用不止于 此

。《 针灸资生经 》 云 :“ 百会 , 百病皆主 ”。可见其主 治范围之广泛。田老认为百会穴可针可灸 , 可补可泻 , 应根据具体病情灵活掌握。3 针刺治疗

田老取百会穴为主穴针刺治疗脑病颇具特色 , 病 种包括头痛、中风和精神疾患等。针刺当中 , 田老主张 依据病情 , 灵活选择针刺方向 , 并配合补泻手法 , 将百 会穴通调经气的作用最大化。3.1 头痛

针刺治疗头痛有其独到之处 , 《 伤寒论 》 中提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 , 此因 三阳经脉之经气俱上行于头部 , 厥阴经亦会于巅顶 , 故 经脉气机运行异常均可发为头痛。田老认为百会穴既 为三阳经交会之处 , 同时位于头部巅顶之上 , 故根

据针 刺气至病所的特点 , 将迎随补泻与刮针法结合 , 可通治 各种类型之头痛。具体方法为 , 得气后以右手拇指指 甲轻刮针柄 , 刮针向下为补法 , 刮针向上为泻法。百会 穴直刺 0.3寸 , 行刮针向上的泻法 , 主治厥阴头痛;百 会穴进针后针尖向前平刺 1.5寸 , 透刺前顶穴 , 行刮针 向上泻法 , 主治阳明及少阳头痛;百会穴进针后针尖向 后平刺 1.5寸 , 透刺后顶穴 , 行刮针向上泻法 , 主治太 阳头痛。根据三阳经脉循行方向和头痛的特点 , 田老 采取顺经而刺的方法以达到疏通经络 , 促进经气流通 的作用 , 同时刮针行泻法 , 以解除气机之郁滞 , 补泻结 合 , 效如桴鼓。3.2 中风偏瘫

张锡纯在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中指 出 :“ 人之脑髓空者 , 甚或猝然昏厥 , 知觉运动俱废 , 因

脑髓之质 , 原为神经之本源也。” , 明确了脑掌管运动 功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 田老认为髓海经气上输于

脑盖 , 即百会穴 , 同时该穴靠近大脑运动皮层 , 故可用 于治疗中风偏瘫。具体方法为进针后针尖向健侧 , 沿 头皮针刺 1.5寸 , 用连续捻转加飞法 , 拇指向前捻 6下 , 飞针 1下 , 以加强刺激量。行针 1min , 休息 5min , 再行手法 1min , 连续 3次。3.3 精神障碍 《 本草纲目 》 云 :“ 脑为元神之府 ”。·

4552·辽宁中医杂志 2014年第 41卷第 12期 田老认为精神障碍患者多因脑之清窍闭塞 ,元神无从 发挥正常公用。针刺治疗应以开窍醒神为要务。冉雪 峰云 :“ 脑之穴曰百会 , 言百神所聚会。” , 田老亦认为 百会与人中合用可开通脑窍 , 使元气周行于任督二脉 , 脑髓充实则元神归于本位。百会穴针尖向前刺入 1寸 , 加针人中 , 针尖向上刺 0.5寸 , 然后用电针作冲击 治疗 , 每次电击在 1s 内完成 , 连续 3次。选此二穴为 主穴 , 配以心经、肝经、脾经穴位。4 灸 法

田老临证善用灸法。百会位于人体最高处 , 灸之

可以升阳举陷。《 千金方 》 云 :“ 小儿脱肛方 , 灸顶上旋 毛中 , 三壮即入 ”。田老以蓖麻仁 , 五倍子等量去皮捣

烂作饼 , 贴百会穴加艾条温和灸 20min , 主治脱肛 , 子 宫脱垂 , 每获良效。又以艾灸百会为主治疗阴虚劳热 之症见手足心热、颊红、盗汗患者 , 施治时先以艾条灸 百会 , 再灸大椎、曲池(双侧、太溪(双侧 各 5min , 每 日 1 2次。本法施灸顺序由上而下 , 先灸百会穴引动 阳气 , 次以艾灸之热力导引上亢之虚阳归于肾经之本

位 , 有 “ 甘温除热 ” 之意。5 病案举例

任某 , 女 , 22岁。因车祸后情绪不稳 , 智力下降 , 生活不能自理 7年于 2013年 8月来诊。患者于 2005年上初二时因车祸 , 头部受伤 , 右腿骨折 , 经治疗仍不 能上学 , 退学回家 , 情绪不稳 , 易激动 , 发脾气 , 智力下 降 , 摔东西 , 打人 , 不愿出门见人。自己莫名发笑。在

宣武医院查头颅 MRI未见明显异常。被诊断为 “ 脑外 伤后所致精神障碍 ” , 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纳眠尚

可。舌质红 , 苔白厚腻 , 脉弦滑。诊断为脑外伤后精神 障碍。初诊给予百会穴电针冲击治疗一次 , 继之给予 百会丛刺为主 , 配大椎深刺 , 风池、期门、曲池、足三里平补平泻。隔天二诊时情绪即较前稳定 , 可回答简单 问题 , 治疗配合度好 , 舌苔转薄。田老继续以百会泻法 为主 , 配合风府、期门、内关、合谷、太冲、神门穴平补平泻 , 每周针治两次。1个月后患者睡眠安稳 , 哭笑症状 减少 , 舌苔薄白 , 脉沉细而略弦。百会穴以补法针刺 , 其余穴位不变 , 经治疗 3月后患者精神状况明显好转 , 可自行穿衣、吃饭和简单修饰。给予逍遥散善后并嘱 避免情志刺激 , 专科医院定期复查。

按 本例精神障碍患者 , 田老始终以百会穴为主 穴进行治疗 , 但根据病情变化 , 手法亦不断调整。初诊 时患者痰蒙清窍之相较重 , 神识昏蒙 , 治疗亦欠配合 , 故百会以电针冲击疗法进行强刺激以醒脑开窍。治疗 早期因患者退学在家并且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 肝 阳久郁不舒 , 百会宜行泻法以镇潜旺盛之肝阳。该患 者病程较长 , 治疗一个阶段之后则虚相逐渐明显 , 此时 百会穴改为补法 , 益脑生髓。6小 结

百会穴为临床常用穴 , 但田老并未因其常用而忽 略了针刺方向、补泻手法等针灸治疗的技术关键。经 过与田老的访谈 , 我们总结出田老取穴行针的一些初 步规律 , 即针前必先揣穴 , 以按之酸胀或有体表标志处 取穴 , 同时可以调和经气 , 减轻疼痛。进针后根据病情 选择补泻手法 , 以百会穴为例 , 其位置不宜行提插手 法 , 故以迎随补泻配合刮针为主。百会穴的临床应用 只是田老针灸学术思想的一个具体例证 , 名老中医是 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技术的集大成者 , 其广博的学识 , 丰富的经验是中医学宝贵财富 , 有待我们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孙元 , 叶永铭 , 王寅 .名老中医田从豁治疗哮喘临床经验总结 [ J ].上海针灸杂志 ,2013, 32(6 :430-433.[2]杨晓忱 , 赵宏 .田从豁教授治疗痹症的理法方穴术 [ J ].中国针灸 , 2012, 36(11 :35-37.

[3]王昭 , 王寅 .田从豁针药并用治疗面瘫经验浅析 [J ] .辽宁中医杂 志 , 2011, 68(11 :343-346.[4]王宏法 , 夏红莲 .腺苷脱氨酶介导电针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

伤大鼠脑保护效应的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3, 23(12 :21-26. [5]黄昌锦 , 吴艳华 .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病 [J ].中 国针灸 , 2013, 33(3 :284.[6]刘娇 .电针百会、神庭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临

床研究 [ J ].中医学报 , 2013, 28(4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檾 殧

殧 殧 殧

608.鄂东医学培训学校

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班招生通知 办学许可证 :教民 ***号

根据 《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的文件精神 , 本校决定继续面向社会开办健康 服务业专业人才培训班。培训对象 :1.有为中医药的退休人员;2.有志健康业的求职人员;3.有意转行 的创业人员。

培训措施 :① 培训对象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文化、不分职业。可面授也可函授 , 培训时间可长 可短。② 结业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 职业名称有育婴员、护士、养老护理员、推拿按摩师、保健刮痧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康复保健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养生指导师等 , 凭证依法工商注 册。③ 指导就业或开业 , 协助工商注册开业或统一办理工商注册(连锁经营。④ 酌收学费 680元。联系人 :徐科长

培训报名 :信函报名(438200 湖北省浠水 147信箱 传真报名 :(0713 4262147, 手机短信报名 ***QQ 号报名 :360363462 ·

5552·辽宁中医杂志 2014年第 41卷第 12期

第二篇:以太溪、申脉为例探讨田从豁教授针灸取穴经验

以太溪、申脉为例探讨田从豁教授针灸取穴经验

孙静宜 赵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100053)

摘要:田从豁[1]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医60余载。其辨证精确、针法精湛、治法多样。本文以太溪、申脉两穴为例,结和古今太溪、申脉两穴的穴位定位,与名老中医田从豁教授对太溪、申脉的针刺穴位定位对比,从取穴定位方面阐述田老在针刺时的取穴方法。关键词:田从豁 太溪 申脉 取穴定位

KI3 and BL62 as an example of Professor Tian Conghuo experience of

acupuncture point location

SUN Jingyi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ABSTRACT: professor Tian Conghuo is the national second group of name old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utor of hand in hand, practicing clinical contained more than 60 years.His dialectical accuracy, acupuncture skills, various methods of treatment are all praised for the world.This article is aims at describing the point location of KI3 and BL62 in ancient books and doctor Tian’s views.Also, Comb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points between those in ancient books and in Tian’s metho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 Tian Conghuo;KI3;BL62;point location

腧穴[2]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针法的刺激点。我国中医学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有诸多医家对经络腧穴的定位取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总结。田从豁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 在针灸方向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针刺取穴上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仅以太溪、申脉为例,总结了古今太溪、申脉两穴的穴位定位,探讨田从豁教授的取穴方法及其临床疗效。

1.太溪穴 1.1传统穴位定位

据现存可考文字史料记载,太溪穴最早出目于《黄帝内经》中的《灵枢-本输第二》,为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原穴,《灵枢-本输》曰:“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后上,陷者中也。” 而后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中言太溪穴“在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即在足内侧,内踝的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著有:“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中。”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曰:“太溪,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曰:“太溪,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 明代徐凤《针灸大全》曰:“太溪二穴在足内踝后 踝上动脉之中。”明末岳含珍的《经穴解》云:“穴名太溪者,肾为人身之水,自涌泉发源;尚未见动之形,溜于然谷,亦未见动之形,至此而有动脉可见。溪乃水流之处,有动脉则水之形见,故曰太溪。溪者;水之见也;太者,言其渊不测也。”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云:“太溪,从然谷行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清廖润鸿《针灸集成》曰:“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 清代方慎庵的《针灸密传》上书:“太溪,踝后跟骨上。” 日本医家原昌克在其所著《经穴汇解》中提到:“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近代焦会元在其著《会元针灸学》云:“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肾藏志而喜静,出太深之溪,以养其大志,故名太溪。” 1983年8月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第五版教材《腧穴学》中对太溪穴[3]的定义为:“太溪,在足内踝与跟骨之间凹陷中取穴。” 2008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经络腧穴学》中对太溪穴的定位为:“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1.2田丛豁太溪穴位定位特点

田从豁教授在其著作《中国灸法集粹》[4]中写道:“太溪,足少阴之脉所注为输,肾之原穴,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平对内踝高点。” 田老取太溪穴培补正气,用于治疗中风,癫痫,荨麻疹,湿疹,月经不调等虚证。取穴位置偏上或偏下,在凹陷中寻找一肌肉较实点,取其“实能生实”,补虚力量更强的特点。有些病人久病体虚,本身正气已伤,针刺太溪穴凹陷处可感受到针下空无正气感,正气难侯,如取穴稍偏上,从实存正气中培补正气,效果更佳。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田老取太溪穴多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偏下部,并不苛求陷者中,而已按之为实之手下感为重,并不苛求是否为动脉上,因人而异,以避开血管为上。

2.申脉穴 2.1传统穴位定位

申脉穴的穴位定位最早出现在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中,言申脉穴:“申脉,阳跷所生也,在足外踝下,陷者中,容爪甲许”,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曰:“申脉,阳蹻之所生,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曰:“申脉,外踝下五分者中,容爪甲,白肉际,阳蹻脉所出。” 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曰:“申脉,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云:“申脉,从仆参行足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许,白肉际,为申脉。”清廖润鸿的《针灸集成》曰:“申脉,足直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际。” 清代方慎庵《针灸密传》曰:“申脉踝下五分张。”日本医家原昌克在其所著《经穴汇解》中提到:“申脉,外踝下,可容爪甲,可定申脉。当其下,摸索骨空而得之。” 1983年8月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第五版教材《腧穴学》中对申脉穴的定位为:“申脉,在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008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经络腧穴学》中对申脉穴的定位为:“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2.2田丛豁申脉穴位定位特点

田从豁教授在其著作《中国灸法集粹》中写道:“申脉,足太阳膀胱经之穴,阳跷脉所生,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位于足外踝下缘凹陷处。” 申脉系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田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取申脉穴多位于外踝下缘凹陷处,以赤白肉际处为定位,并不苛求于外踝直下方,因人而异,有时偏上紧贴外踝下缘,有时偏下赤白肉际,甚或有时向对侧照海方向进针,以避开血管为上。田老在临床上将申脉和照海配伍应用[5],以期达到调和阴阳,通利阴阳跷脉,从而治疗中风偏瘫、失语,癫痫等下肢肌肉运动失健疾病。申脉取穴位置多为赤白肉际,取其“阴阳交会”之意,从而达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效。向对侧照海方向针刺,以期阴阳跷脉交会调达阴阳之功。另外,田老不仅强调持针进针之手下感觉,更注重揣穴之手下感觉,凭借多年扎实的基本功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定位快速准确,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找到穴位并施以针刺。因此田老选穴个体性强,因人而异,针刺穴位很少出血。

4.典型病例

马某,男,38岁,2009年4月患单纯性疱疹性脑炎后于2009年10月并发癫痫,起病急骤,抽搐频繁,不能自控,于田老处就诊。症见:发作时头晕,甚则扑到,意识丧失,不能自控,时有抽搐,无角弓反张,醒后如常人。一周3-4次。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表情淡漠,纳差,眠差,苔薄白,脉弦滑。西医诊断为癫痫,中医诊断为癫症。初诊,田老取大椎、陶道刺络放血拔罐,针刺百会、风府、风池、肓俞、丰隆、三阴交、太溪、申脉、照海穴以扶正补虚,调和阴阳,调达神机,疏风理气。治疗3个月后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一周或两周1次,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纳可,眠可。治疗一年后情绪稳定,记忆力明显增强,癫痫发作时仅有轻微头晕症状,跌倒时可自控意识,无抽搐。

参考文献

[1] 张华,刘保延,周雪忠,王映辉,刘志顺,田从豁教授临床常用穴方总结[J].中国针灸, 2007, 27(9): 673.

[2]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 [3] 蔡晓刚,太溪穴临床应用举隅[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3, 9(09):50.[4] 田丛豁,臧俊岐,中国灸法集粹[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127. [5] 骆芳,蒋军清,叶虹,田从豁教授针法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 2009, 36(1):16.

下载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张维(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张维(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