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发改委解读:《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发改委解读:《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发改委解读:《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一、关于《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关键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铁路建设,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十分关心铁路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快铁路发展。同时,铁路抄送列表总公司也面临较大的债务负担,还本付息压力逐渐加大,解决好铁路建设投融资问题十分迫切。铁路建设不能再靠国家投资单打独斗,必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一项重要改革,事关铁路改革发展全局,对铁路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委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3号)、《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文件精神,会同有关方面深入调研,听取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有关专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在此基础上,我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银监会、国家铁路局等5部委联合出台了《实施意见》。
二、关于《实施意见》对进一步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作用。
此前,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独资和合资两种模式。在此基础上,《实施意见》进一步拓宽了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渠道,一方面为了盘活铁路总公司大量的存量资产,缓解融资和债务压力,支持铁路总公司以股权转让、股权置换、资产并购、重组改制等资本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另一方面拓宽铁路发展基金发行渠道,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支持通过设立专项信托计划和公募基金产品募集资金。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社会资本既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参与铁路建设和运营,也可以选择不直接参与铁路建设运营的资本运作方式,投资渠道更宽,模式更多样,更有利于推进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截止“十二五”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9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十二五”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万亿元、新线投产3.05万公里,较“十一五”分别增长47.3%、109%,铁路年度投资持续保持8000亿元以上高位运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铁路投资对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关于《实施意见》采取的稳定社会资本投资预期的措施。
铁路项目投资动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上千亿元,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大部分项目整体收益低,其中客运铁路运营初期大多处于亏损状态。考虑到铁路行业的特点,如何提高项目收益,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确实是瓶颈和难点。《实施意见》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提高项目综合收益,增强社会资本参与铁路的积极性:
一是在项目选择过程中,敢于拿出效益好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优先推荐市场前景较好、投资预期收益较稳定的项目。
二是明确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同等享受国家支持铁路建设土地综合开发的相关政策,这一点是提高项目收益的重要举措,让社会资本享受与国铁同等政策,也体现了国家大力支持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决心。
三是对按规定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铁路项目,由企业自主定价。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实行政府定价,运价水平总体偏低,目前,国家已经放开部分铁路运输产品的价格,包括动车组票价等,这反映了铁路运价改革的趋势,后续我们还将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继续推动运价改革。
四是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公益性运输,建立合理的补偿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并鼓励地方政府配套跟进,出台相应资金支持政策。
四、关于《实施意见》对社会资本权益的保障。
社会资本投资的铁路需要纳入国家铁路统筹运输服务,国家干线铁路也需要其他铁路的补充和支持,两者密不可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项目社会资本在项目建设计划、建设方案、投资控制、运输安排等公司重大管理事项上的话语权有待提高,尤其是运输调度保障不足,容易出现需求有余、运力不足的局面,影响项目投资效益。保障企业合法权益,首先要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项目法人治理结构,支持项目法人自主决策重大事项。出于路网整体性和运输安全性考虑,目前我国的国家铁路网由铁路总公司统一管理和调度指挥,如何理顺铁路总公司与社会资本之间的运输关系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项目的运输管理方式应由企业自主选择,支持有条件的项目实行管内自主运输调度,充分保障企业的运输自主权。同时,借鉴民航、城市轨道交通等其他行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业的经验,《实施意见》着重强调铁路总公司要转变服务方式,向社会资本提供线路使用、车站服务、技术作业、设施设备维护、委托运输等各类铁路资源的社会化服务。铁路总公司可以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用于维护和升级相关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这种模式既有利于路网资源共享,又有利于厘清资产界面。
五、关于《实施意见》对项目收费和收入分配合理性的保障。
现在铁路总公司已开展部分社会化服务,比如接受社会资本委托开展运输管理服务,这项服务本身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一些缺乏铁路运营经验和人才队伍的社会资本通常希望借助专业铁路运输公司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降低管理成本,但由于目前委托运输服务缺乏市场化的标准,企业往往认为委托运输费用占成本比例较高。《实施意见》要求有关方面对社会化服务项目要明码标价,公开收费标准,强化清单式管理。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将铁路各种社会化服务的项目和收费标准纳入到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管范畴,规范收费行为,保障市场公平交易。
合资铁路清算方式也是社会资本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我国的清算体系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清算方式的设计都有其历史背景,与当时的铁路管理体制相关,尽管今天铁路改革已经实现了政企分开,但清算体系还须加大改革步伐,适应铁路投资多元化的需要。目前存在的清算体系不透明、信息不公开、路网中不同线路之间交叉补贴等问题确实影响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积极性。按照《实施意见》,下一步有关方面要结合我国铁路实际情况和改革方向,抓紧制定更科学系统、更符合市场化需要的清算体系,并实现公开透明,更好保护社会资本经营利益和积极性。
六、关于《实施意见》如何帮助社会资本缓解融资难题。
铁路项目资金需求大,除企业自身出资外,还需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由于铁路项目一般自身收益不高、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银行对社会资本发放贷款比较谨慎。《实施意见》提出了多项金融创新举措,例如利用采矿权、特许经营权等进行担保贷款,探索利用铁路运输、土地综合开发等预期收益进行质押贷款。《实施意见》还强调发挥债券和证券市场的融资作用,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债务融资工具以及项目收益债、可续期债券和上市融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推出这些新的金融产品,就是希望拓宽社会资本融资渠道,简化和加快办理融资手续,确保企业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推进项目建设。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七、关于《实施意见》如何确保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铁路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出行工具,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绝不能因为引进社会资本就降低运输安全要求、降低服务质量要求。保障公共利益,一是要从源头着手,规范社会资本投资主体的选择、确定程序,通过竞争方式挑选真正具有实力、信誉的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并通过投资协议等法律文件约束相关责任和义务,有效保障公共利益;二是要明确责任主体,项目法人作为责任主体依法承担安全、质量和环境责任,切实履行运输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义务,服从国家应急调度和管理;三是强化政府监管,加强政府在建设、运营和相关经营活动中的监管责任,政府也将通过加强监管逐步建立健全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市场的信用记录,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二篇: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发改委解读:强化土地资源管控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发改委解读:强化土地资源管控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发改委解读:强化土地资源管控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要素之一。近年来,各地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质量建设,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部分地区,圈占耕地、调整占用基本农田搞建设,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土地开发利用粗放、利用效率和效益偏低,土地闲置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加强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管控的总体要求。为落实《意见》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等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合理设置红线管控指标,构建红线管控体系,健全红线管控制度,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贯彻落实国家部署要求,强化土地资源红线管控,切实发挥土地资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保障和支撑作用,现阶段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特殊保护
耕地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资源要素,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根基,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所在,是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的重要组成,必须严格划定、永久保护。《指导意见》提出要依据粮食和生态安全、主体功能定位、开发强度、城乡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因素,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施永久保护,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数量不下降、质量不降低。当前,在部分地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管理中,仍然存在“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将城市周边、平原地区的优质高产良田留做发展建设,而将区位条件、生产条件较差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部分补划基本农田位置偏远、质量不高,粮食生产能力有所减弱;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相关规划间的衔接不够,城镇发展和建设等调整占用基本农田等问题。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管控,一要科学评估、核定基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变更调查、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准确查清了耕地数量、质量和基本农田现状情况,为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奠定了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调整完善工作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供了法定依据。要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对现有耕地分布、面积和质量等别等进行认真分析、科学评估,核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基础。二要明确标准、严格划定。应坚持底线保障原则,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将对国家、区域粮食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应坚持数质并重原则,足额划定数量的同时,将城镇周边和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和城镇周边以外的稳产高产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应坚持严格规范原则,根据核定的基数、目标和划定标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工作。三要加强衔接、协同推进。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等工作的衔接,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城镇用地空间的刚性约束和对优化城镇用地形态的促进作用。四要强化监管、特殊保护。划定是基础,管护是关键。应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不得随意调整的基本准则,严禁侵占永久基本农田搞城市建设,严格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土地用途转用许可,严格先补划后占用等政策规定,建立和及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强化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监测监管。同时,应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加大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全面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稳步提升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强化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切实发挥永久基本农田的红线管控作用。五要加强考核、严肃查处。应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管护等内容,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加强评估、考核与责任追究,对违法占用、破坏永久基本农田耕作层和生产设施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得准、建得好、守得住。
二、实施建设用地双控行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效益,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倒逼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是减少土地资源消耗、落实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有效手段和路径。
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一要坚持以调查为基础。依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地籍调查、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等工作,准确掌握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利用强度、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双控目标、管控指标和开展评价考核等提供基础。二要坚持以规划为管控。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总体管控要求,依据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要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与需求,加快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设定建设用地总量规划目标和管控指标。“十三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56万亩,有效保障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与基础设施、民生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用地需求;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制定和落实规划管控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20%,确保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三要坚持以计划为调节。加强计划与规划的衔接,实行土地利用计划三年滚动编制、按年考核调整,根据考核结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量、增量和存量利用规模,切实发挥计划的调节作用,促进规划目标落实。四要坚持以综合政策为推动。切实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加快形成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土地市场价格机制,完善土地价租均衡的调节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业用地内涵挖潜、农村建设用地盘活、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配套政策,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财税政策和激励机制,促进建设用地增量减少、存量盘活、效率提升。五要坚持以评价为支撑。定期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土地利用计划评估和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率评估,深入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及时掌握双控目标、管控指标落实情况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及潜力状况。六要坚持以考核为抓手。依据土地变更调查和相关评价评估结果,强化建设用地总量和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率指标约束性管理,推动将双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考核,促进双控目标落实。
三、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资源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构成要素。近年来,各类自然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供需矛盾尖锐、资源约束趋紧,重开发、轻保护,资源产权不明晰,资源管理分散、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和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一要坚持政府管理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坚持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综合管理为取向,坚持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正确处理所有者、管理者与使用者的关系,全面系统推进。二要通过“科学规划、用途管制,市场配置、有偿使用,统一登记、维护权益,源头保护、统一整治,综合管理、强化监管”,努力实现“统一调查评价、统一确权登记、统一用途管制、统一监管信息平台和统一整治修复”,全面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三要深入分析国内自然资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源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国外资源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经验,重点厘清资源管理与环境管理的职能边界,厘清资源行政管理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关系,厘清资源管理与产业管理的关系,理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健全和完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四要按照源头严防、节约利用、综合治理的思路,健全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完善国土综合整治机制,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自然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制度。五要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要求,加快自然资源权利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确权登记制度,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市场建设,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依法保护自然资源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六要按照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全域覆盖的要求,建立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制度,构建统一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红线的破坏。七要按照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体系完善、有力有效的要求,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监管信息平台,构建体系完整、功能互补的多元监管体系,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监管。探索建立严格规范的国土空间开发许可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绩效考核制度,将用途管制制度落实情况作为自然资源监管的重点内容。八要坚持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保护自然资源,加快修改和制订自然资源环境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 邓红蒂)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三篇:《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及政策原文
中小企业申领政策红利的移动神器!
《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及政策原文
政策解读
颁布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开展了专项督查,民间投资增速企稳回升。为增强民间投资动力,激发市场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针对政策落实不到位、营商环境待改善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意见》提出了十方面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
具体内容
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确保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等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二、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情况清理核查;
要通过全面细致的清理核查,对已报审的民间投资项目,明确办理时限,加快办理进度。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现代农业、企业技改等重点项目,支持民间投资创新发展。
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
建立PPP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设立基金、组建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参与投资规模较大的PPP项目。
五、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加强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监管和中介服务收费监管,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收费等。中小企业申领政策红利的移动神器!
六、努力破解融资难题;
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优化授信管理和服务流程,为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
七、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开展专项治理,对地方政府拒不履行合法合规承诺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造成政府严重失信违约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惩戒到人。
八、加强政策统筹协调;
把握好政策出台时机和力度,有关部门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明确政策导向,正确引导投资预期。
九、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
十、狠抓政策落地见效,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
加快政策的落地使其发挥实效,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注意事项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各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政策原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7〕79号 中小企业申领政策红利的移动神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间投资工作,近年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开展了专项督查,民间投资增速企稳回升。但是,当前民间投资增长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障碍,部分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垄断行业市场开放度不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民间投资活力不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各项要求,确保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等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坚决落实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有关要求,精简合并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不得擅自增加行政审批事项,不得擅自增加审批环节,切实防范权力复归和边减边增。充分发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作用,实现项目网上申报、并联审批、信息公开、协同监管,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情况清理核查,提高审批服务水平
各地区、各部门要对民间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情况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清理核查,逐项梳理已报审的民间投资项目,清查各类审批事项办理情况,明确办理时限。能够办理的,要尽快办理;暂不具备办理条件的,要帮助民营企业尽快落实有关条件;依法依规确实不能办理的,要主动做好解释工作。对无正当理由拖延不办的,要加大问责力度,通过约谈、通报、督办等方式督促限期整改,必要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分。要针对清理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优化民间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服务。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民间投资创新发展
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装备、“互联网+”、大数据和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链长、带动效应显著的行业领域,在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时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发挥财政性资金带动作用,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对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项目的投入。支持双创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为民营企业投资新兴产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创新技术市场交易,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提高科技型企业投资回报水平。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多元化农业投资,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民间资本与农户建立股份合作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对带动农户较多的市场主体加大支持力度。
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促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放力度,禁止排斥、限制或歧视民间资本的行为,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竞争机会,支持民间资本股权占比高的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积极采取多种PPP运作方式,规范有序盘活存量资产,丰富民营企业投资机会,回收的资金主要用于补短板项目建设,形成新的优质资产,实现投资良性循环。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价格和收费标准,完善PPP项目价格和收费适时调整机制,通过适当延长合作期限、积极创新运营模式、充分挖掘项目商业价值等,建立PPP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吸中小企业申领政策红利的移动神器!
引民间资本参与。努力提高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设立基金、组建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参与投资规模较大的PPP项目。
五、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民间投资动力
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落实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强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监管。允许失业保险总费率为1.5%的地方将总费率阶段性降至1%,落实适当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政策,推动各地出台或完善户口迁移政策和配套措施。深化输配电价格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等,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用好用足标准厂房、科技孵化器用地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科学合理确定车辆通行费标准,规范铁路港口收费,开展物流领域收费专项检查,着力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收费,降低贷款中间环节费用,严禁各种不规范收费和不合理的贷款附加条件。
六、努力破解融资难题,为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
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优势,优化授信管理和服务流程,完善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权利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配套制度,发展和丰富循环贷款等金融产品,加快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实施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对企业抽贷、压贷、断贷等融资难题。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客观评价民营企业实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网站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鼓励地方推进“银税互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之间的合作等,化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鼓励各地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过桥转贷资金池等,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
七、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确保政府诚信履约
地方各级政府向民营企业作出政策承诺要严格依法依规,并严格兑现合法合规的政策承诺,不得违法违规承诺优惠条件。要认真履行与民营企业签订的合法合规协议或合同,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拒不执行,不得随意改变约定,不得出现“新官不理旧账”等情况。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对地方政府拒不履行政府所作的合法合规承诺,特别是严重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破坏民间投资良好环境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造成政府严重失信违约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惩戒到人。
八、加强政策统筹协调,稳定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科学审慎研判拟出台政策的预期效果和市场反应,统筹把握好政策出台时机和力度。有关部门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明确政策导向,提出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具体要求,正确引导投资预期。围绕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加大政策解读力度,主动解疑释惑,帮助民营企业准确理解政策意图。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切实做好民营企业关切事项的回应工作。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活力,帮助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好国内大市场,加大对适应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需要项目的投资力度,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沿边地区梯度转移。
九、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和能力 中小企业申领政策红利的移动神器!
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进一步发挥工商联和协会商会在企业与政府沟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倾听民营企业呼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因地制宜明确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着力破解“亲”而不“清”、“清”而不“亲”等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加强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家专业化、精准化培训,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十、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
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梳理党中央、国务院已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逐项检查各项政策措施在本地区、本领域落实情况,对尚未有效落实的政策措施,要认真分析原因,抓紧研究解决办法,确保政策尽快落地。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鼓励各地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进一步实化、细化、深化鼓励民间投资的具体措施,努力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各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 2017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