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省省、州(市、地)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办法(试行)
青海省省、州(市、地)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优化省州(市、地)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完善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推进和规范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根据中组部、人社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的通知〙(中组发〔2013〕3号)、〘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干部队伍管理机制的意见〗的通知〙(青办发〔2013〕3号)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开遴选,是指省级机关,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从全省州(市、地)级以下机关公务员中择优选拔主任科员以下职务层次公务员;州(市、地)级机关,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从全省县(市、区)以下机关公务员中公开择优选拔主任科员以下职务层次公务员。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
第三条
公开遴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能力素质与职位要求相适应,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第四条
公开遴选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五条
省直机关部分专业性较强且经过一次遴选形不成竞争的职位,可面向省内外公开遴选或公开考录;州(市、地)直机关采取公开遴选与公开考录相结合的方式,在坚持从县乡遴选公务员的同时,部分空缺岗位可面向社会考录。
第六条
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作为省级公务员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公开遴选工作的
综合管理,组织实施省直机关的遴选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州(市、地)级公务员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公开遴选的工作。州(市、地)级公务员管理部门负责州(市、地)机关公开遴选的组织实施工作。遴选计划需报省级公务员管理部门审核批准,遴选结果报省级公务员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
遴选单位配合同级公务员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本部门公开遴选的相关工作。
第八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遴选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申报计划与发布公告
第九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制定公开遴选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
公开遴选单位在进行公务员队伍结构和职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公开遴选职位及其资格条件,拟定公开遴选计划,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公开遴选方案,审核并汇总整理各单位遴选计划,制定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开遴选单位、职位和资格条件;
(二)公开遴选范围、程序和方式;
(三)报名方式和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四)考试科目、时间和 地点;
(五)其他相关事项。
第三章
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十二条
公开遴选报名一般采取个人自愿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公开遴选可由公务员本人申请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组织审核同意后报名,也可征得本人同意后由组织推荐报名。
第十三条
参加公开遴选的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二)年龄在40周岁以下;
(三)参加省直机关遴选的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参加州(市、地)机关遴选的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四)具有公务员身份后在基层机关工作满4年(含试用期,借调到省、州市地级机关工作和脱产学习的时间不计算为基层工作经历);
(五)年度考核均在称职(含称职)以上等次,新录用公务员在试用期考核合格的视为称职等次;
(六)身体健康;
(七)具有公开遴选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任职条件;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开遴选单位不得设置与公开遴位要 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
第十四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遴选:
(一)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二)尚在受处分期间的;
(三)按照有关规定,到定向单位工作未满服务年限或对转任有其他限制性规定的;
(四)尚在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报名人员应向公开遴选单位提交报考需要的相关材料,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公开遴选单位按照职位资格条件对报考人员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报考人员是否具有报考资格。
第十六条
对未达到规定的开考比例,不能形成有效竞争的公开遴选职位,经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予以取消,允许报考该职位人员改报其他职位。
第四章
考
试
第十七条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或专业测试),由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经公务员主管部门授权,面试(或专业测试)可由公开遴选单位组织实施。第十八条
笔试主要测试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第十九条
面试(或专业测试)人选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顺序,按公告中规定的比例确定。
第二十条
面试(或专业测试)主要测试履行职位职责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面试(或专业测试)的内容和方式应当针对各职位的特点和要求分别确定。
第二十一条
面试考官一般为5—7人,其中外聘考官不少于三分之一。面试考官应当公道正派、理论素养高,熟悉公开遴选职位相关业务、具有干部测评相关经验。
第二十二条
根据笔试、面试(或专业测试)成绩,按公告中确定的比例,合成遴选总成绩。考试成绩应当及时公布。
第五章
组织考察
第二十三条
公开遴选采取差额考察的办法。考察对象根据考试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1:3的比例确定。
第二十四条
遴选单位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及其政治业务素质与公开遴选职位的适应程度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德的情况、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考察成绩占遴选总成绩的比例,应在公告中明确。
第二十五条
对连续3年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二十六条
公开遴选单位派出两名以上人员组成考察组。考察组一般由干部(人事)部门的人员和熟悉公开遴选职 位相关业务的人员组成。
第二十七条
考察可采取实地考察、工作业绩考察、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法进行,探索德的专项测评、实绩公示、业绩评价和履历分析等方法。对在基层一线窗口单位工作的考察对象,要注重听取服 务对象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
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考察组工作。
第六章
公示与转任
第二十九条
公开遴选单位根据考试成绩和考察情况,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和职位需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并择优确定拟转任人员。第三十条
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对拟转任人员进行统一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天。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转任的,由遴选单位报公务员主管部门办理审批备案和转任手续;对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取消公开遴选资格。
第七章
纪律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
公开遴选工作中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视情况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职数和职位要求进行的;
(二)不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
(三)擅自变更公开遴选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公开遴选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第三十三条
公开遴选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试题和其他公开遴选涉密信息的;
(二)伪造考试成绩或者其他有关资料的;
(三)协助参加考试人员作弊的;
(四)违反考察纪律的;
(五)因工作失职,影响公开遴选工作正常进行的;
(六)违反公开遴选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公开遴选纪律的报名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取消公开遴选资格、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公开遴选工作要接受监督。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开遴选单位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并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处理。在遴选的各个环节,省委组织部和省公务员局视情派员参加,进行监督巡查。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各州(市、地)公务员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省、州(市、地)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办法(试行)和青海省县(市、区)、乡(镇)两级公务员录用办法(试行)的通知〙(青办发〔2010〕42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
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
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为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推进和规范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的办法。
目录
........1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申报计划与发布公告 3 第三章 报名与资格审查 4 第四章 考试 5 第五章 组织考察 6 第六章 决定与任职 7 第七章 纪律与监督 8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推进和规范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
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
第三条 公开遴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能力素质与职位要求相适应,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
第四条 公开遴选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第五条 公开遴选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发布公告;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考试;
(四)组织考察;
(五)决定与任职。
第六条 市(地)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公开遴选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
公开遴选机关按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公开遴选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申报计划与发布公告
第七条 公开遴选机关在进行公务员队伍结构和职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公开遴选职位及其资格条件,拟定公开遴选计划,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制定公开遴选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公开遴选方案,制定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开遴选机关、职位、职位简介和资格条件;
(二)公开遴选范围、程序、方式和相关比例要求;
(三)报名方式和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四)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
(五)其他相关事项。
第三章 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十条 公开遴选报名一般采取个人意愿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公开遴选可由公务员本人申请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组织审核同意后报名,也可征得本人同意后由组织推荐报名。
第十一条 报名参加公开遴选的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二)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公务员工作经历;
(三)公务员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四)具有公开遴选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任职经历;
(五)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报名参加市(地)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六)身体健康;
(七)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格条件;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开遴选机关不得设置与公开遴选职位要求无关的报名资格条件。第十二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遴选:
(一)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二)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定向单位工作未满服务年限或对转任有其他限制性规定的;
(四)尚在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报名人员应当向公开遴选机关提交报名需要的相关材料,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公开遴选机关按照职位资格条件对报名人员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报名人员是否具有报名资格。
第十四条 对未达到公告规定比例,不能形成有效竞争的公开遴选职位,经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可予以取消,允许该职位报名人员改报其他职位。
第四章 考试
第十五条 考试采取分级分类的方式,根据职务层次和职位类别进行。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经公务员主管部门授权,面试可以由公开遴选机关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笔试主要测试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第十七条 面试人选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公告规定的比例确定。第十八条 面试主要测试履行职位职责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面试的内容和方式应当针对各职位的特点和要求分别确定。必要时,可以进行职位业务水平测试。
第十九条 面试考官一般不少于7人,其中公开遴选机关以外的考官一般应占三分之一。面试考官应当挑选公道正派、理论素养高、熟悉公开遴选职位相关业务、具有干部测评相关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条 根据笔试、面试成绩,按照公告规定的权重确定考试综合成绩。笔试、面试成绩和考试综合成绩应当及时通知本人。
第五章 组织考察
第二十一条 公开遴选采取差额考察的办法。考察对象根据考试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公告规定的比例确定。
第二十二条 公开遴选机关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及其政治业务素质与公开遴选职位的适应程度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德的情况、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
第二十三条 考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法进行,也可以采取德的专项测评、实绩公示、业绩评价和履历分析等方法。
对在基层一线窗口单位工作的考察对象,要注重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公开遴选机关派出两名以上人员组成考察组。考察组一般由干部(人事)部门的人员和熟悉公开遴选职位相关业务的人员组成。
第二十五条 考察对象所在机关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考察组工作。
第六章 决定与任职 第二十六条 公开遴选机关根据考察情况和职位要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拟任职人员。
第二十七条 公开遴选机关对拟任职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天。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任用的,报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后,办理调动和任职手续;对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取消公开遴选资格。
第七章 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八条 公开遴选工作中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视情况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职数和职位要求进行的;
(二)不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
(三)擅自变更公开遴选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公开遴选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第三十条 公开遴选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试题和其他公开遴选涉密信息的;
(二)伪造考试成绩或者其他有关资料的;
(三)协助参加考试人员作弊的;
(四)违反考察纪律的;
(五)因工作失职,影响公开遴选工作正常进行的;
(六)违反公开遴选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公开遴选纪律的报名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取消公开遴选资格、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二条 公开遴选工作要接受监督。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开遴选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并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六条 公开遴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
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推进和规范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
第三条 公开遴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能力素质与职位要求相适应,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
第四条 公开遴选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五条 公开遴选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发布公告;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考试;
(四)组织考察;
(五)决定与任职。
第六条 市(地)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公开遴选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公开遴选机关按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公开遴选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申报计划与发布公告
第七条 公开遴选机关在进行公务员队伍结构和职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公开遴选职位及其资格条件,拟定公开遴选计划,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制定公开遴选方案并组织实施。第九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公开遴选方案,制定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开遴选机关、职位、职位简介和资格条件;
(二)公开遴选范围、程序、方式和相关比例要求;
(三)报名方式和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四)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
(五)其他相关事项。
第三章 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十条 公开遴选报名一般采取个人意愿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公开遴选可由公务员本人申请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组织审核同意后报名,也可征得本人同意后由组织推荐报名。第十一条 报名参加公开遴选的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二)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公务员工作经历;
(三)公务员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四)具有公开遴选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任职经历;
(五)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报名参加市(地)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六)身体健康;
(七)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格条件;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开遴选机关不得设置与公开遴选职位要求无关的报名资格条件。
第十二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遴选:
(一)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二)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定向单位工作未满服务年限或对转任有其他限制性规定的;
(四)尚在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报名人员应当向公开遴选机关提交报名需要的相关材料,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公开遴选机关按照职位资格条件对报名人员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报名人员是否具有报名资格。第十四条 对未达到公告规定比例,不能形成有效竞争的公开遴选职位,经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可予以取消,允许该职位报名人员改报其他职位。
第四章 考试
第十五条 考试采取分级分类的方式,根据职务层次和职位类别进行。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经公务员主管部门授权,面试可以由公开遴选机关组织实施。第十六条 笔试主要测试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第十七条 面试人选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公告规定的比例确定。
第十八条 面试主要测试履行职位职责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面试的内容和方式应当针对各职位的特点和要求分别确定。必要时,可以进行职位业务水平测试。
第十九条 面试考官一般不少于7人,其中公开遴选机关以外的考官一般应占三分之一。面试考官应当挑选公道正派、理论素养高、熟悉公开遴选职位相关业务、具有干部测评相关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条 根据笔试、面试成绩,按照公告规定的权重确定考 试综合成绩。笔试、面试成绩和考试综合成绩应当及时通知本人。
第五章 组织考察
第二十一条 公开遴选采取差额考察的办法。考察对象根据考试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公告规定的比例确定。第二十二条 公开遴选机关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及其政治业务素质与公开遴选职位的适应程度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德的情况、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第二十三条 考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法进行,也可以采取德的专项测评、实绩公示、业绩评价和履历分析等方法。
对在基层一线窗口单位工作的考察对象,要注重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公开遴选机关派出两名以上人员组成考察组。考察组一般由干部(人事)部门的人员和熟悉公开遴选职位相关业务的人员组成。
第二十五条 考察对象所在机关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考察组工作。
第六章 决定与任职
第二十六条 公开遴选机关根据考察情况和职位要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拟任职人员。第二十七条 公开遴选机关对拟任职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天。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任用的,报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后,办理调动和任职手续;对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取消公开遴选资格。
第七章 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八条 公开遴选工作中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视情况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职数和职位要求进行的;
(二)不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
(三)擅自变更公开遴选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公开遴选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第三十条 公开遴选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试题和其他公开遴选涉密信息的;
(二)伪造考试成绩或者其他有关资料的;
(三)协助参加考试人员作弊的;
(四)违反考察纪律的;
(五)因工作失职,影响公开遴选工作正常进行的;
(六)违反公开遴选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公开遴选纪律的报名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取消公开遴选资格、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公开遴选工作要接受监督。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开遴选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并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公开遴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新疆区级机关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
新疆区级机关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级机关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优化自治区区级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建立健全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公务员机制,规范公务员遴选工作,根据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开遴选是指自治区区级机关从地州市及以下机关公务员中,公开选拔担任主任科员及其以下职务公务员。
第三条 公开遴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 公开遴选由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自治区区级机关用人需求统一组织实施。第二章 资格条件
第五条 参加公开遴选的人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在事关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
(二)在地州市及以下机关工作年限满3年;
(三)考核均为称职及以上等次;
(四)具有与职位要求相当的任职资历;
(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六)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七)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八)符合职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遴选:
(一)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二)受处分期内的;
(三)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对工作地区、工作单位有限制性规定的;
第七条 参加公开遴选的人员不得报考与遴选机关公务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职位。第三章 计划、方案与公告
第八条 公开遴选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第九条 遴选机关根据职位需求拟定遴选计划,包括遴选职位、名额和遴选资格条件等内容,报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条 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方案。
第十一条 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公开遴选工作方案发布公告,内容包括:
(一)遴选机关、职位、名额和遴选资格条件;
(二)遴选程序和方法;
(三)报名方式、考试科目及时间和地点、考察内容和方法;
(四)其他须知事项。第四章 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 公开遴选工作按照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调动和任职的程序进行。
第十三条 报名、笔试工作由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报名按照个人自愿和组织推荐并经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意的程序进行。
第十五条 遴选机关根据遴选职位资格条件进行审查,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参加公开遴选人员是否具有遴选资格。
第十六条 笔试主要测试应试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主要测试应试者的职位适应能力。
第十七条 遴选机关在笔试合格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遴选职位1︰5比例确定面试人选,达不到比例的,遴选机关报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适当降低比例,最低不能低于1︰2,否则取消该遴选职位。
第十八条 面试工作由遴选机关根据职位设置要求提出实施意见,经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后,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面试考官组一般由5至7人组成。
第二十条 遴选机关根据参加遴选人员笔试、面试总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按照遴选职位1︰2比例确定体检人选。体检项目和标准以《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为准。
第二十一条 考察由遴选机关依据职位要求,在体检合格人员中按照差额考察方式进行,重点考察其政治思想、特别是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等大是大非问题上的现实表现,以及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第二十二条 遴选机关党委(党组)根据参加遴选人员的考试成绩、体检结果和考察情况集体研究,择优提出拟遴选人员名单报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经公示5个工作日后无异议者,按规定办理调动和任职手续。第五章 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三条 遴选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视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宣布无效:
(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位要求进行遴选的;
(二)不按规定和程序操作的;
(三)未经授权,擅自变更遴选条件、规定和程序,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无正当理由对已遴选人员不按规定办理调动和任职手续的;
(五)发生徇私舞弊等违纪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 遴选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一)泄露试题或其他遴选秘密信息的;
(二)利用工作便利,伪造考试成绩或者其他遴选工作有关资料的;
(三)利用工作便利,协助参加遴选人员考试作弊的;
(四)违反考察工作纪律的;
(五)违反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有关规定的;
(六)违反遴选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 对遴选工作中弄虚作假,不认真审核把关的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 对遴选工作过程中违纪违规的参加公开遴选的人员,由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取消其遴选资格。
第二十七条 自治区纪检监察机关对遴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有关遴选工作的投诉举报。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自治区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打印)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推进和规范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
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
第三条 公开遴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能力素质与职位要求相适应,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
第四条 公开遴选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第五条 公开遴选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发布公告;(二)报名与资格审查;(三)考试;(四)组织考察;(五)决定与任职。
第六条 市(地)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公开遴选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
公开遴选机关按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公开遴选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申报计划与发布公告
第七条 公开遴选机关在进行公务员队伍结构和职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公开遴选职位及其资格条件,拟定公开遴选计划,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制定公开遴选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公开遴选方案,制定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开遴选机关、职位、职位简介和资格条件;(二)公开遴选范围、程序、方式和相关比例要求;(三)报名方式和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四)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五)其他相关事项。
第三章 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十条 公开遴选报名一般采取个人意愿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公开遴选可由公务员本人申请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组织审核同意后报名,也可征得本人同意后由组织推荐报名。
第十一条 报名参加公开遴选的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二)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公务员工作经历;(三)公务员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四)具有公开遴选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任职经历;(五)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报名参加市(地)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六)身体健康;(七)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格条件;(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开遴选机关不得设置与公开遴选职位要求无关的报名资格条件。
第十二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遴选:(一)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2(二)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定向单位工作未满服务年限或对转任有其他限制性规定的;(四)尚在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的;(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报名人员应当向公开遴选机关提交报名需要的相关材料,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公开遴选机关按照职位资格条件对报名人员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报名人员是否具有报名资格。
第十四条 对未达到公告规定比例,不能形成有效竞争的公开遴选职位,经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可予以取消,允许该职位报名人员改报其他职位。
第四章 考试
第十五条 考试采取分级分类的方式,根据职务层次和职位类别进行。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经公务员主管部门授权,面试可以由公开遴选机关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笔试主要测试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第十七条 面试人选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公告规定的比例确定。第十八条 面试主要测试履行职位职责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面试的内容和方式应当针对各职位的特点和要求分别确定。必要时,可以进行职位业务水平测试。
第十九条 面试考官一般不少于7人,其中公开遴选机关以外的考官一般应占三分之一。面试考官应当挑选公道正派、理论素养高、熟悉公开遴选职位相关业务、具有干部测评相关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条 根据笔试、面试成绩,按照公告规定的权重确定考试综合成绩。笔试、面试成绩和考试综合成绩应当及时通知本人。
第五章 组织考察
第二十一条 公开遴选采取差额考察的办法。考察对象根据考试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公告规定的比例确定。
第二十二条 公开遴选机关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及其政治业务素质与公开遴选职位的适应程度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德的情况、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
第二十三条 考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法进行,也可以采取德的专项测评、实绩公示、业绩评价和履历分析等方法。
对在基层一线窗口单位工作的考察对象,要注重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第二十四条 公开遴选机关派出两名以上人员组成考察组。考察组一般由干部(人事)部门的人员和熟悉公开遴选职位相关业务的人员组成。第二十五条 考察对象所在机关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考察组工作。
第六章 决定与任职
第二十六条 公开遴选机关根据考察情况和职位要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拟任职人员。
第二十七条 公开遴选机关对拟任职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天。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任用的,报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后,办理调动和任职手续;对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取消公开遴选资格。
第七章 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八条 公开遴选工作中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视情况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职数和职位要求进行的;(二)不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三)擅自变更公开遴选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四)公开遴选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第三十条 公开遴选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试题和其他公开遴选涉密信息的;(二)伪造考试成绩或者其他有关资料的;(三)协助参加考试人员作弊的;(四)违反考察纪律的;(五)因工作失职,影响公开遴选工作正常进行的;(六)违反公开遴选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公开遴选纪律的报名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取消公开遴选资格、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二条 公开遴选工作要接受监督。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开遴选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并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公开遴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