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南大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
东 南 大 学 文 件
校发〔2015〕102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校区,各院、系、所,各处、室、直属单位,各学术业务单位:
为加强学校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东南大学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东南大学 2015年6月12日
(主动公开)
—1—
东南大学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切实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维护学校所有者权益,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暂行)》(教财函〔2013〕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及《东南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校发〔2014〕94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是指江苏东南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投资的全资、控股企业及尚未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的学校直接投资的全资、控股企业。学校和资产经营公司直接投资的参股企业参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学校及资产经营公司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应当认定为学校所有的其他权益。
第三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学校作为企业出资的实际投资人,享有所有者权益,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
第四条
学校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统一领导事业资产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国资委根据学校授权,依法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学校设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经资委)讨论决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重大事项,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评,根据国资委授权行使直接出资人权利,承担相应管理职责。
第六条
学校以资本为纽带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行使直接出资人权利和履行直接出资人义务。
第七条
学校对企业的管理实行事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享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经营自主权。
第八条
企业应当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其经营管理的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应当接受学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不得损害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九条
学校建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划分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国资委(经资委)会议、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资产公司经营班子决策权限。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事项涉及学校“三重一大”事项的,应按规定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并报经资委备案。
—3—
第十条
学校设立法人独资性质的江苏东南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代表学校统一持有所投资企业的股份。
第十一条
经资委代表学校对资产经营公司(包括尚未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的学校直接投资的企业)切实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对直接出资的企业,经资委依法参与企业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制定或者参与制定企业章程。资产经营公司选派股东代表参加控股或参股企业召开的股东会议,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十二条
资产经营公司要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有关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重大事项管理规定,对所出资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通过选派股东代表、依法参与企业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制定或者参与制定企业章程,加强对所出资企业管理,切实维护国有资本权益。尚未纳入资产经营公司管理的企业由资产经营管理处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章 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第十三条
经资委负责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审核批准学校资产经营公司的重组、股份制改造方案和公司章程等。
第十四条
资产经营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等重大事项,应当由经资委审核后,报上级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经资委依照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向资产经营公司委派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经资委代表学校 —4—
行使资产经营公司股东会职权,决定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任免企业负责人等重大事项。经资委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监事,应当按照经资委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有关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经资委报告。
第十六条
对改制企业制定改制方案并履行相应批准程序。企业改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准确界定和核实资产,客观、公正地确定资产价值。
第十七条
资产经营公司设立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岗位,由学校委派,为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成员,具体负责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资产经营公司要理顺全资及控股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严控财务风险。
第十八条
资产经营公司应当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承担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完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组织机构。
第四章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第十九条
经资委对资产经营公司的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审核批准资产经营公司的重大经营计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学校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
—5—
第二十条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分为申办产权占有登记、产权变动登记、产权注销登记。学校经资委授权资产经营管理处负责资产经营公司及未划转企业申办产权占有登记、变动登记和注销登记工作。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下属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申办产权占有登记、变动登记和注销登记工作。所有材料需报学校经资委审核后报学校国资委,由学校国资委报上级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
申办产权占有登记包括:
(一)已取得法人资格的单位;
(二)申请取得法人资格的单位;
(三)学校设立企业或对企业追加投资。
第二十二条
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办变动产权登记:
(一)企业名称、住所或法定代表人改变的;
(二)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动的;
(三)企业国有资产额及国有资产出资比例发生增减变动的;
(四)企业国有资本出资人发生变动的;
(五)产权登记机关规定的其他变动情形。
第二十三条
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办撤销产权登记:
(一)企业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企业转让全部国有产权或改制后不再设置国有股权的;
—6—
(三)产权登记机关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经资委授权资产经营管理处负责资产经营公司的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包括立项申请、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溢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内容。清产核资的结果需报学校经资委审批。
第二十五条
资产经营公司发生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进行清产核资:
(一)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超过所有者权益,或者资产经营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账实严重不符的;
(二)资产经营公司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重大、紧急情况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造成严重资产损失的;
(三)资产经营公司账务出现严重异常情况,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四)其他应当进行清产核资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
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下属全资、控股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的结果需报学校经资委审批。资产经营公司下属全资、控股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进行清产核资:
(一)企业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经济行为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重大变动情况的;
(二)企业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情况的;
—7—
(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特定经济行为必须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
第二十七条
资产经营公司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由学校经资委决定。重大事项包括资产经营公司的合并、分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的决定由经资委审核批准后报上级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八条 国有资产管理基础事项按照《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暂行)》履行报批程序。产权登记和清产核资等国有资产管理基础事项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批。企业资产评估事项按规定办理备案。
第二十九条
规范国有产权出让。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必须公开透明,切实做到规则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经批准实施的企业国有产权有偿转让事项,应当进行资产评估和备案管理,并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挂牌进行交易,转让价格应以经备案的资产评估价值作为参考依据。
第三十条
学校经资委授权资产经营管理处负责资产经营公司的国有资产评估组织工作和监督工作。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其下属的全资、控股企业的国有资产评估和监督工作。
第三十一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企业国有产权不得转让。
—8—
第三十二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程序:
(一)企业内部关于产权转让的决策审议;
(二)提交国有产权转让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
(三)学校经资委审核、报批与上级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批复;
(四)清产核资:转让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导致学校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必须组织进行清产核资;
(五)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和评估;
(六)报上级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三条 经资委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应当审查下列书面文件:
(一)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关决议文件;
(二)转让国有资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
(三)转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四)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五)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六)批准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三十四条
经资委授权资产经营管理处负责对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损失认定工作。
第三十五条
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损失认定程序是:
(一)内部决策审议;
(二)企业清产核资,委托中介机构审计、评估;
—9—
(三)提交资产损失认定申请报告,报学校批复;
(四)报上级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章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第三十六条
经资委代表学校向资产经营公司及学校直接出资企业派出监事。资产经营公司监事会的组成、职权、行为规范等,依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资产公司向下属企业派出监事。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审计、企业法律顾问和职工民主监督等制度。
第三十八条
资产经营公司应当定期向经资委报告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报告材料报资产经营管理处备案。
第三十九条 资产经营管理处根据经资委授权,对资产经营公司的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监管,做好年终财务审计和产权登记审计等工作。
第六章 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
第四十条
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统称为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考核制度。
第四十一条 经资委制定资产经营公司综合绩效评价和对负责人的考核办法,资产经营公司制定下属全资、控股企业综合绩 —10—
效评价和对负责人的考核办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对企业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综合评判。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应作为企业负责人岗位调整、职务任免、薪酬待遇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二条
经资委负责对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进行规范管理和指导监督,资产经营公司对其下属全资和控股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进行规范管理和指导监督,落实监管责任。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要严格遵照中央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资本收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法考核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
(二)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资产经营的不同水平和主营业务等不同特点,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实行科学的分类考核;
(三)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同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追溯的资产经营责任制。
—11—
第四十四条
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必须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责任书包括考核内容及指标、考核与奖惩、责任书的变更、解除和终止、其它需要规定的事项等。
第四十五条
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主要指标包括: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反映了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
(二)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反映了学校所有者权益的收益状况;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辅助指标:不良资产比率。
第四十六条
经资委授权资产经营管理处对资产经营公司签订的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监控。
(一)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签订后,资产经营管理处对责任书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
(二)资产经营公司发生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和质量事故、重大经济损失、重大投融资和资产重组等重要情况时,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应当及时向经资委报告。
第四十七条
资产经营公司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完成情况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考核:
(一)每年4月底之前,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依据经审计的企业财务决算数据,对上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年度总结分析报告报经资委;
—12—
(二)经资委依据对资产经营公司资产动态监管和企业财务决算审计报告,对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决定对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的年度奖惩;
(三)经资委将最终确认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与奖惩意见反馈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经营公司班子对考核与奖惩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可向经资委反映。
第四十八条
具体考核奖惩细则由经资委另行制订。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资产经营公司未按照规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五十条 企业的负责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并对其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的,学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或拒不改正的,按管理权限,由学校相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资委授权资产经营管理处负责解 释。
—13—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东南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5年6月12日印发
—14—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其它各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包括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依法确认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
(三)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监管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内容包括:管理机构及职责、资产配置、资产清查、资产管理、资产处置、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产权界定与登记、产权纠纷调处、统计报告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管理体制。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 县财政局是主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全县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负责国有资产配置事项的审批,按规定进行国有资产处置和产权变动事项的审批;
(四)负责组织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统计报告、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等工作。
(五)负责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审批,负责与行政事业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六)负责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
(七)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八)向县政府和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申报采购、维修保养、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和日常管理及监督自查等工作;
(三)负责办理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的报批手续,按规定上缴国有资产收益;
(四)负责与本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的具体监督管理工作并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第十条 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章 资产配置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数量、规格、价值等方面的标准,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应当从严控制,合理配置。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由县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工作职能需要及地方财力状况等制定。
(二)行政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确需临时增加资产配置的,应当提出资产购置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县财政局审批。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应当依照《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实施政府采购。政府采购中心根据资产购置的批复文件及相关资料统一采购,由县财政局将采购资产进行登记入册后,交付单位使用。
第十二条 经县政府批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召开的重大会议、举办的大型活动和临时机构等需要购置资产的,由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县财政局按照先调剂、后租赁、再购置的原则进行审批。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和临时机构撤销后,按照本办法规定将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交县财政局统一调剂和处置审批后处置。主办单位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负责,不得擅自占有或者处置。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用上级补助收入进行资产购置的,报县财政局审批,上级补助资金项目明确有设备购置的不再审批,由单位登记入帐后报县财政局备案登记入帐。
对上级部门直接配置、调拨、奖励的资产和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其他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收到资产后及时入帐,并在10个工作日内报县财政局备案登记入帐。
第四章 资产管理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本单位国有资产专职管理人员,将国有资产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登记,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分类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第十六条 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帐务核算、统计报表,由单位会计负责,资产的清查登记,建档立卡,帐实核对等日常管理工作,由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单位法人代表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负总责。
第十七条 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帐务核算,统计报表,固定资产的帐务处理,由乡镇财政所统管会计负责;资产的清查登记,建档立卡,帐实核对等日常管理工作由乡镇确定专人负责,乡镇长对本乡镇所属单位的国有资产负总责。
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于每年十二月底前,将本单位占 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变动和结存等情况,向县财政局报送报表。报表要求内容完整,数字准确,同时对资产变动作出文字说明。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必须向县财政局申请批复后,方可改变资产使用性质。县财政局应加强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要建立专项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 非经营 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主要是指:
(一)用非经营性资产作为初始投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二)用非经营性资产对外投资、入股、合资、联营;
(三)用非经营性资产作为注册资金,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兴办不具有法人资格的附属营业单位;
(四)用非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出让;
(五)以其他方式改变资产使用性质的;
第二十一条 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以其占用的国有资产总额为基数,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转让的,应当报县财政局审批,对形成的收益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缴入县财政专户管理,纳入单位综合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第二十三条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采取管理与运营相结合的办法,对闲置资产如场地、房屋、铺面、设备、仪器鼓励依法经营,对所取得收益,实行比例返还奖励。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促进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依法使用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章 资产处置
第二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拔、出售、转让、置换、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 核销等。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由单位提出意见,经有关技术部门鉴定后,按审批权限报送主管部门后,再报送县财政局审批。
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和车辆及办公设备仪器等资产的处置,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报送县财政局备案登记核销,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报部门审核后,报送县财政局审批。
第二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其审批权限及程序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帐面原值在2000元(含2000元,以下同)以下或者批量帐面原值在1万元以下的,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报送县财政局备案登记核销;行政事业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或者处置国有资产帐面原值在2000元以上或者批量帐面原值1万元以上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县财政局审批;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帐面原值在10万元以上或者批量帐面原值在50万元以上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县财政局审核提出具体意见后,报县政府批准同意后方可处置。县财政局应当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统一处置。
对单位提出的未到使用期限的产品处置,由县财政局收回后调剂使用,对该单位不再配备同类产品。
对非正常损失需报损的资产,由使用单位提供发生情况的报告材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技术鉴定部门审核鉴定报告后,方可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二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及置换土地、房屋以及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等,应当经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并报县财政局核准备案后,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方式公开处置。在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由县财政局报县政府批准后方后继续进行。
公务用车过户和报废必须按规定标准。公务用车使用12周年或行驶30万公里以上准予报废、更新。有下列情况之一,经专业技术部门鉴定,县财政局审核后,可以提前报废、更新:
(一)车辆维修费用累计超过等车价值一半以上;
(二)同款车型厂家已无生产,配件供应困难;
(三)其他特殊情况造成车辆使用成本过高或车辆无法使用。
公务用车报废更新、调剂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交有关文件、证件及材料,经县财政局审核同意后,办理报废更新手续。报废更新的公务用车,必须交县财政局统一调剂或进行公开拍卖,各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处置和调配公务用车,拍卖所得资金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弥补该单位购置更新车辆。
第二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应当由申报单位审核鉴定,并提出具体意见,同时填报《两当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县财政局审批。
第三十条 县财政局对审核确认的处置事项,下达《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批复书》(以下简称《批复书》)。申报单位凭《批复书》,按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调整有关资产、资金帐目。出售的资产,申报单位凭实际交易价格及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成交确认书》调整有关资产、资金账目。
第三十一条 县财政局对申报单位处置事项下达《批复书》是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产权过户、变更登记手续的必备依据和单位调整相关会计账目的凭证,也是县财政重新安排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主要参考依据。
第三十二条 未经批准处置的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占有权、使 用权的土地、房屋建筑物、车辆和设备等国有资产、房产、交警、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的资产注册、过户、变更登记等手续。
第三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各类资产的出售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三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理。国有资产的出售与置换应当采取拍卖、招标、协议转让及其他法定方式进行。
第六章 资产评估地资产清查
第三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会同县财政局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取得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
(二)拍卖、有偿转让、置换国有资产的;
(三)整体或者部分改制为企业的;
(四)合并、分立、清算的;
(五)整体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的;
(六)确定涉讼资产价值的;
(七)事业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
(八)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第三十六条 资产清查工作的内容所包括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溢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资产清查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家和县财政局规定的资产清查办法执行。
第七章 产权登记与产权纠纷调处
第三十七条 产权登记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县财政局按照资产产权关系组织实施。
第三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向县财政局申请产权登记,并由县财政局核发产权登记证。
产权登记证是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法律凭证。
第三十九条 产权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单位名称、住所、负责人及成立时间;
(二)单位性质、主管部门;
(三)单位资产总额、主要实物资产总额及其使用状况;
(四)行政事业单位对外出租、长期出借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情况;
(五)其他需要登记的事项。
第四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发生分立、合并、部分改制以及隶属关系、单位名称、住所和单位负责人等产权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因依法撤销或整体改制等原因被清算、注销的,应当办理注销产权登记。
第四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产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 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县财政局提出具体意见,报县政府调解,调解不服的,由司法机关裁定。
行政事业单位与非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发生产权纠纷,由行政事业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县财政局同意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照司法程序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7号)第八条:“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违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和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参照办法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东南大学国有资产概况
东南大学国有资产概况(含保值增值情况)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可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审定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及自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一、国有资产总况: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东南大学国有资产总额1268166.11万元,比上年增加59402.90万元,增幅4.91%,其中流动资产601075.46万元,比上年增加66155.11万元,增幅12.37%,固定资产561341.71万元,比上年增加24587.14万元,增幅4.58%,对外投资21182.29万元,比上年增加1107.31万元,增幅5.52%,在建工程84566.64万元,比上年减少32446.67万元,降幅27.73%。
学校现有土地22幅,面积3925417.1平方米。
二、固定资产构成情况:
1、房屋及构筑物共计1735733.44平方米,总价值236037.47 万元。
2、设备资产(含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车辆和文物陈列品)总计140039台(套),总价值299458.45万元,比上年增加37286.91万元,增幅14.22%,其中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106台(套),总价值约51273.53万元,2016增加14台(套),价值约8499.62万元。
3、家具用具装具等共计147779台(套),总价值10477.76万元,比上年增加128.40万元,增幅1.24%。
4、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417.40万册,总价值25323.57万元,比上年增加741.61万元,增幅3.02%。2016购买中文图书8.81万册,外文图书6932册;订购中文期刊3870册,外文期刊460册。
东南大学
2017年5月11日
第四篇: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解读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解读
2004年2月1日,国家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旧文件)。随着近期,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期,2016年7月1日国家新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以下建成新文件)进一步全面规范国有资产交易。新文件对比旧文件主要差异如下:
1、规范的行为范围扩大: 旧文件只针对“产权转让”。
新文件规范三大行为:1)产权转让;2)增资;3)重大资产转让。显然,新文件对于交易过程中可能影响国有资产的行为覆盖更全面。
2、规范的主体更明晰:
旧文件笼统称:“持有国有资本的企业”。
新文件明确“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分别指4类企业: 1)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以及上述单位、企业直接或间接合计持股为100%的国有全资企业。(100%出资)
2)第1)款所列单位、企业单独或共同出资,合计拥有产(股)权比例超过50%,且其中之一为最大股东的企业。(股权比例超50%,且第一大股东)
3)第1)、2)款所列企业对外出资,拥有股权比例超过50%的各级子企业。(股权比例超50%)
4)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单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直接后间接持股比例未超过50%,但为第一大股东,并且通过股东协议、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或者其他协议安排能够对其进行实际支配的企业。(相对控股企业)
总之,新文件在法理上,进一步明晰了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企业的资产交易均受文件规范。
3、重大事项审批权限提高:
丧失控股权的,新文件新增规定,须由国资监管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4、产权转让依据文件:
旧文件规定须有1)清产核资;2)审计;3)资产评估 新文件规定须有1)审计;2)资产评估
5、受让方资质:
旧文件规定:“转让方可以对受让方的资质、商业信誉、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管理能力、资产规模等提出必要的受让条件。“
新文件规定:“产权转让原则上不得针对受让方设置资格条件,确需设置的,”“所设资格条件相关内容应当在信息披露前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备案”。
6、转让方式:
旧文件规定:“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新文件规定:“产权转让原则上通过产权市场公开进行”。并针对非公开协议转让进行了约束。只有以下两种形式,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1)“设计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企业的重组整合,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企业产权需要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之间转让的,经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2)“同一国家出资企业及其各级控股企业或实际控制企业之间因实施内部重组整合进行产权转让的,经该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可以采取非公开转让协议转让方式。”
总之,新文件对比旧文件,适用范围更广,行为规范更明确,公开、公平的原则更突出。
刘骏 2016-7-5
第五篇: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职业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3号)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等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是指学校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
学校国有资产包括用国家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无偿调拨给学校的资产、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等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其他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三条 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三)安全完整与注重绩效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 学校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综合管理,教育部监督管理,学校具体管理”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 学校国有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第六条 学校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国有资产实施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按规定权限审核、审批或报备学校有关资产配置、处置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事项。
(四)按规定权限审核、审批或报备学校出资企业改制上市、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国有资产管理事项。
(五)负责涉及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
第七条 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代表学校负责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二)完善资产购置、验收、登记入账、绩效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资产的账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国有资产信息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对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
(三)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办理学校国有资产配置、处置以及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事项的审核、审批或报备手续。
(四)负责办理国有资产产权占有、变更及注销登记等相关工作;负责国有资产清查、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及资产划转工作。
(五)接受教育部、财政部的监督指导,定期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六)指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对其业务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归口管理,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条 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归口管理资产的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二)完善归口管理资产的验收、使用维护、绩效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资产的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对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
(三)负责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公共平台建设工作,建立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机制。
(四)负责办理国有资产配置、处置和出租、出借等事项的审核、报批手续。
(五)负责用于出租、出借等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六)负责编制基本支出资产购置计划和项目支出资产购置计划,并按照学校批复的部门预算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学校各单位负责资产的使用管理,负责资产配置申购计划、参与资产购置、负责资产验收入库、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和维护保管等日常管理。
第三章 资产配置
第十二条 国有资产配置是指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通过购置、调剂及接受捐赠等方式配备资产的行为。第十三条 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现有资产无法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资产;
(三)难以通过市场购买服务方式实现,或者采取市场购买服务方式成本过高。第十四条 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配置标准;国家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应按其履行职能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论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配置。
第十五条 各单位购置新增资产,应分别编制基本支出资产购置计划和项目支出资产购置计划,并按照学校批复的部门预算组织实施。具体程序为:
(一)在编制购置计划前,各单位以资产存量为依据,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审核;
(二)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对各单位提出的资产购置计划和专项经费资产购置计划,根据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和配置标准,审核汇总后,报主管校领导审核;
(三)财务部根据主管校领导的审核意见,对资产购置计划和经费进行审核会签并报学校批准后执行;购置车辆、单价20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设备的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须编制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并报教育部审批。
(四)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一经批复,除无法预见的临时性或特殊增支事项外,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由单位提出申请,报财务部审核并报校长办公会议审批。没有履行相关程序的,一律不得购置。
第十六条 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应当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各单位在完成资产购置后,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及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入账;对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形成的国有资产,按照有关规定作价入账;自建资产应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竣工财务决算编报以及按照规定办理资产移交,并根据资产的相关凭证或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四章 资产使用 第十八条 国有资产的使用包括学校自用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各单位负责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维护管理,负责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
第十九条 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领用、使用、维护等管理制度。各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具体管理制度并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
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并协调归口管理部门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完善资产管理账表和相关资料,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并在资产统计信息报告中反映;
第二十一条 归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校名校誉、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入账手续。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资产或物品,须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工作人员调动时,在办理所使用和保管的资产移交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第二十三条 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事项,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可行性论证、法律审核和监管,做好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十四条 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事项,按以下规定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利用货币资金对外投资5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下的,由校长办公会议负责审批;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至800万元以下的,由校长办公会议审核、报教育部审批;800万元以上(含800万元)的,由党委常委会审核,报教育部审核、财政部审批。
学校利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单项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下同)500万元以下的,由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单项或批量价值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至800万元以下的,由校长办公会议审核、教育部审批后报财政部备案;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上(含800万元)的,由党委常委会审核,报教育部审核、财政部审批。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买卖期货、股票;不得购买企业债券、基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品或进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学校不得将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作为抵押物对外抵押或担保,不得为任何单位或个人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七条 学校积极鼓励利用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
第二十八条 国有资产出租,原则上应采取公开招租的形式确定出租的价格,必要时可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的办法确定出租的价格。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期限不得超过5年。
学校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科研成果形成的无形资产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五章 资产处置
第二十九条 国有资产处置,是指各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
第三十条 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报废、淘汰的资产,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闲置、拟置换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
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报废、报损、出售、出让、转让(含股权减持)、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置换、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第三十一条 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一)货币资金损失核销的审批权限及程序:
核销货币性资产损失50万元以下的,由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至800万元以下的,由校长办公会议审核,报教育部审批;800万元以上(含800万元)的,由党委常委会审核,报教育部审核、财政部审批。
(二)货币性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及程序:
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下同)在5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的,由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后报教育部备案;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至800万元以下的,由校长办公会议审核,报教育部审批、财政部备案;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上(含800万元)的,由党委常委会审核,报教育部审核、财政部审批。
第三十二条 国有资产处置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出售、出让、转让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未达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应从严控制。
第三十三条 学校直接持有出资企业国有股权转让,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 财政部令第3号)、《财政部关于企业国有资产办理无偿划转手续的规定》(财管字〔1999〕301号)和《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等规定执行;涉及学校直接持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按照《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 证监会令第19号)和《财政部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管字〔2000〕200号)等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应当加强对学校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校名校誉、商誉等无形资产处置行为的管理,规范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三十五条 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学校对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办理产权变动、进行账务处理和的资产配置的依据。第三十六条 学校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相关费用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六章 产权登记与产权纠纷处理
第三十七条 学校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是指国家对学校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学校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产权登记分为占有产权登记、变更产权登记和注销产权登记。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财教〔2012〕242号)有关规定,由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申报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并申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以下简称《产权登记证》)。产权登记可视不同情况,采取日常办理和年末集中办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三十九条 《产权登记证》是国家对学校国有资产享有所有权,学校享有占有、使用权的法律凭证。学校办理法人年检、改制、资产处置和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事项时,应当出具《产权登记证》。
第四十条 产权纠纷是指由于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不清而发生的争议。
第四十一条 学校与其他国有单位和国有企业之间发生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学校向教育部申请调解,或者由教育部报财政部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依法提起诉讼。
第四十二条 学校与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发生产权纠纷的,由学校提出拟处理意见,经教育部审核并报财政部同意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照司法程序处理。
第七章 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 第四十三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一)整体或者部分改制为企业;
(二)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
(三)合并、分立、清算;
(四)资产拍卖、转让、置换;
(五)整体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六)确定涉讼资产价值;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评估的事项。第四十四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
(一)经批准整体或者部分资产无偿划转;
(二)学校内部单位之间的合并、资产划转、置换和转让;
(三)发生其它不影响国有资产权益的特殊产权变动行为,报经上级主管部门确认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的。
第四十五条 学校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各单位应当如实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的情况和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资产评估机构独立执业。
第四十六条 学校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核准和备案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学校进行资产清查,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有关规定,应当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经教育部审核,财政部批准立项后组织实施。学校资产清查工作中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认定和结果确认等,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办〔2007〕19号)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学校资产清查中的固定资产损失;按以下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单项固定资产损失低于50万元的,根据中介机构的审计意见,经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核销,并报教育部备案;单项固定资产损失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低于200万元的,由校长办公会议提出处理意见,报经教育部批准后核销,并报财政部备案;单项固定资产损失超过200万元(含200万元)的,由党委常委会提出处理意见,经教育部审核,报财政部批准后核销。
学校资产清查中的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其他类资产损失,按以下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分类损失低于50万元的,由校长办公会议提出处理意见,经教育部批准后核销,并报财政部备案;分类损失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的,由党委常委会提出处理意见,经教育部审核,报财政部批准后核销。
第四十八条 学校资产清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溢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进行资产清查:
(一)根据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专项工作要求,纳入统一组织的资产清查范围的;
(二)进行重大改革或者改制的;
(三)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五)会计政策发生重大变更,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
(六)学校认为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其他情形。
第八章 资产信息管理与报告
第四十九条 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及时将资产数据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国有资产的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
第五十条 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报告制度,包括决算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和专项工作报告等,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财务管理办公室应当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格式、内容及要求,对学校国有资产状况定期做出报告。报送的资产统计报告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对国有资产变动、使用和结存情况做出分析说明,并对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第九章 资产管理绩效考核
第五十一条 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是指利用国有资产决算报告、资产专项报告、财务会计报告、资产统计信息、资产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等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指标及标准,科学考核和评价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效益的行为。第五十二条 学校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和考核体系,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客观公正、规范可行的方法、标准和程序,真实地反映和评价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
第五十三条 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应当包括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主要内容。
第五十四条 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应当坚持分类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绩效考核与预算考评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五十五条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的结果,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查漏补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第十章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国有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第五十七条 国有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追溯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监督、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
第五十八条 国有资产监督应当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第五十九条 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违反本办法从事下列行为的,学校既要责令其改正,并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处分,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尽其职责,资产管理不善,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未按规定程序报批,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或将资产用于经营活动的;
(三)未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的;
(四)对已超标准配置、长期闲置或低效运转的资产,拒不服从调剂的;
(五)其它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第六十条 国有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配置、处置和资产变动事项及管理国有资产收益中违反本规定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分。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其它行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