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最新申论所需时政评论(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
时评:敢不敢让“最牛公务员”把话说完
福建龙岩公务员江进祥9年未到岗上班,工资照发。其自称长期不上班,是因为反映问题被“无限期停职检查”,至今没有恢复工作。江进祥还表示,如被辞退会曝出更多内幕。
“最牛公务员”牛在什么地方?9年不上班,一直忙告状。就在公众料定这又是“误会一场”的时候,没成想地方回应说“爆料属实”。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相关部门给了两个离奇的说法:一是因为他家里比较穷,要“以人为本”;二是他不服市人大的处理,到北京等地上访,“比较容易走极端”。
这两个荒谬的说法压根儿不值一驳。穷人那么多,政府又不是慈善家,凭什么想撒钱就撒钱?至于“怕他走极端”的说辞,似乎更像是怕他说漏了嘴——不小心成了皇帝新装里的孩子。
有几个问题,迫切需要答案:江进祥是如何调到发工资的单位的?为什么本人没有报到,却白拿工资?为什么9年来,当地政府都没有人去过问?这背后究竟有没有什么秘密?
仔细想想,江进祥事件里起码有两重思考:一者,某些地方的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混乱,既然不干事也能拿钱,那么,这样的职位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推而广之,即便是天天去“点个名”,绩效考核机制真能挤干人浮于事的水分?类似“萝卜招聘”之类的闹剧,看来未必是个案那么简单;二者,对于江进祥反映的核心事件——所谓“企图挽回人民的一百多万元损失”,公众依然接触不到真相,“中心城市地下涵管”到底有无质量问题?江进祥开罪了哪些“权贵势力”?
眼下关键是:敢不敢让“最牛公务员”把话说完。他的潜台词里还有哪些“秘密”?
大学生最希望职业:公务员以稳定高福利居首
春节过后,是大学生们找工作最关键的时期。面对考公务员、下基层、去国企、进民企或外企等多种选择,他们何去何从?
公务员,稳定很有吸引力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考公务员是迫于就业压力,至于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考虑得并不多。
在北京某大学读硕士的小张今年7月就要毕业了。现在,他除了写论文,最忙活的事情就是找工作。虽然之前已经拿到一家企业的录用通知书,但小张仍然在为国家公务员面试精心准备着。在他看来,公务员才是最理想的职业。
“原因很简单,我自认为性格较沉稳,适合做公务员。再说我是学法律专业的,与去企业做法律顾问相比,做公务员的发展空间应该更大。”小张说,他也听说公务员的收入可能没有企业职员高,但公务员工作更稳定,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这点非常有吸引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将公务员视为理想职业,都是看重其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毕业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小谭也是基于类似想法,当年放弃了去外企工作的机会。如今,他已在国家某部委工作了近6年。
“当时选择考公务员,主要考虑到这一职业比较稳定,工作强度不至于太大,所接触的人层次也比较高。”小谭说,现在看来,实际工作中的感受和当初预期差不多,但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变化。
“比如,找工作那会儿完全没考虑买房子的问题,但现在到了结婚年龄,对住房的需求很迫切,可单位早就停止福利分房了。以我的收入,别说买房,租房的压力都很大。”小谭说,那些去企业工作的同学,收入至少是他的3倍,早就有房有车了。可真要说跳槽,小谭又舍不得放弃这份工作。
记者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报考国家公务员更多是迫于就业压力,至于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他们考虑得并不多。
“考公务员,我是属于‘打酱油’一族的。”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彭说,看到同学都报考公务员,她就跟着报了。“我承认我是跟风,可这也不能算盲目。以目前的就业形势,找工作就像谈恋爱,要靠缘分的。谁知道缘分会在哪呢?所以不得不什么机会都试试。”小彭说,更何况公务员考试是很好的练兵场,一些媒体、国企招聘都要考行政能力测试等题目,这跟公务员考试题型是一样。
据小彭介绍,她周围很多同学都持类似的心态:“今年,国家公务员有八成的岗位要求有基层工作经验,我们文科生能报的就那五六个。再说,一个只招两人的岗位,竟然有1000多人报考。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也只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彭说,考不上没关系,考上了那当然更好。
2010年,小马顺利考上了北京海淀区的公务员。“能考上真是太幸运了,就跟中彩票一样。”小马说,“不过,以前以为公务员很清闲,没想到现在这么忙,加班是家常便饭,压力很大。好几次做梦都梦到自己犯了错。”(记者 左 娅)
去基层,担心今后难回城
漂在城市,起码还有希望创造更好的未来。一旦去了基层,不知何时能出人头地
“我叫孙旭,来自山东经济学院,这是我的简历„„”这样的话,孙旭自己也不清楚说过多少次了。从去年10月份开始,他就不断在学校与各大招聘会之间疲于奔命。
“刚开始,我想找一个能让自己尽快积累经验,同时也能让同学羡慕、让父母自豪的工作。简单地说,目标就是世界500强企业。”孙旭说,但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前前后后递了上百份简历,参加了几十场招聘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机会。去年12月,为参加某置地顾问有限公司的面试,孙旭还专程去了杭州,但最终落选。
是否可以考虑降低目标、去基层发展?孙旭说:“也不是没有过这种想法,但这跟父母的期望相差太大。”孙旭说,很多人认为去基层就是学习不好、能力不强、找不到工作的表现,父母受这种观念影响很大,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进入银行、国企、机关等稳定而有保障的单位,但哪有那么容易呢?
据了解,对许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是家庭、家族乃至全村人的骄傲。在传统观念里,大学毕业后就该留在大城市,找一份像样的工作,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如果大学毕业后回到基层,乡亲们就会认为没出息,家人也会因此抬不起头。这给大学生去基层工作增添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孙旭说:“虽然现在选拔公务员越来越注重基层工作经验了,但我总感觉没有一个明确的选拔制度。我不怕工作环境差,可关键是基层用人体制和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下去容易上来难。这对我将来结婚成家、照顾父母都极为不便。”
孙旭说,如果选择漂在城市,生活虽然也不容易,但城市里发展机会毕竟更多,还可以凭借个人努力来创造未来。可一旦去了基层,啥时候能熬出头?总感觉没啥前途。再说了,目前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依然根深蒂固,城市和农村的福利待遇差距太大,这也是很多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基层发展的原因。
为解开心中的结,孙旭还曾特地向同校的学姐钟瑶咨询。2009年,钟瑶参加了山东省组织的选调生考试,回到老家滨州工作。刚开始,钟瑶被分到当地一个社区从事服务工作。经过一年多锻炼,当地组织部门将她调到财政系统,现在已经干得很顺手了。
钟瑶说:“基层工作小事很多,但这很锻炼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基层工作并不可怕,如果能够放平心态,踏踏实实提高自身能力,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有发展前途。”她希望孙旭能够放下顾虑,不妨考虑先去基层工作,再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马跃峰 岳梦筠)
到民企,究竟有没有前途
一些民营企业只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能招之即战的员工,这对大学生来说并不公平
对来自辽宁沈阳的高晓迪来说,广州的一切都已不陌生了。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她一直在广州找工作,经常出入于各式各样的招聘会和人才交流市场。但直到现在,她依然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高晓迪去年毕业于沈阳市一所重点大学,父母均在石油企业工作。一开始,父母并不支持她只身一人去广州找工作,但最后还是拗不过她,勉强同意了。到了广州,高晓迪才知道在这座大城市找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也曾有几家来自珠三角的民营企业对她表示感兴趣,但企业人事主管一再重复他们对英语(论坛)等级、计算机等级的要求,甚至连有没有驾照也纳入录用条件,对员工的福利、社保却只字不提,这让她感到不太满意。
其实,高晓迪并不是完全排斥民营企业。珠三角某家电企业在面试时曾明确告诉她,试用期月薪2000多元,转正后预计年收入达5万元,相关福利也还不错,她对此有些动心。但是,高晓迪的父母一听说女儿要去民营企业,电话那头的声音立刻强硬起来,说如果女儿去了民营企业,连户口都没办法安下,今后结婚生子怎么办?一辈子在国有石油企业服务的他们简直不能接受。父母明确提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赶紧回家。
问题还不止这些。高晓迪经历过很多民营企业面试,常常觉得企业没把自己当成大学毕业生,而是一个工作多年的员工。曾有一家企业问她,过去从事过哪些具体的销售业务?如果进入公司销售部门,对市场开拓、产品开发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这时她不由暗暗叫苦,自己刚毕业,哪谈得上什么意见和建议呢!很多民营企业只愿意招聘招之即战、战之能胜的员工,这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太不公平。
高晓迪犹豫了。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她非常想出来闯一闯,但一开始就遇到这么多困难,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专家认为,高晓迪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也不尽然。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已建立起较完备的社保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并不逊于普通国有企业,而且一旦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利均受法律保护。
至于户口,尽管民营企业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珠三角各地都已经在实行“积分制”入户政策。据记者了解,大学生在民企工作,一旦达到规定的积分,即可在当地落户。更重要的是,珠三角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在薪酬激励、员工培训等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你有多大能力,就可以给多大舞台——这为大学生们发展创造了空间。(记者 李 刚)
选国企,最看重福利待遇
国有企业能提供发展机会,运营管理规范,薪水也不错,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香饽饽”
“对择业方向,我首选央企、大型国企,其次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再次为外资或民营企业。”即将毕业的吉林大学研究生李波说,“前不久我参加了一家国有银行的笔试,现在还不知道成绩,但我希望能尽力把握住这个机会。”
李波认为,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大,成效也很明显。很多大型国企薪资待遇高、运营管理规范、发展机会多,很受大学生欢迎。相比较而言,反倒是很多民营企业待遇不高、管理不规范、家族文化太浓,缺少吸引力。
“外资企业也不让人放心。”李波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在华外企大量裁员,给他和他的同学们留下了“不牢靠”的印象。“以前我最想去跨国公司,觉得可以开拓视野,工作也有挑战性。但现在观念完全转变了,收入稳定、福利有保障才是最实在的。”
据记者了解,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香饽饽”。李波说,如果能去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等国有大型企业的总部工作,那当然最好。实在不行,去这些企业的二级单位也很不错。
“去国企工作,当然还需要有编制。”李波说,他有一个亲戚在当地电力公司工作。在这家单位,有编制的员工和没有编制的员工不仅在收入上相差悬殊,而且福利待遇、发展空间也完全不同,“没有编制的员工只能是边缘人。”
200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的凌宇,现在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规划部工作。如今,凌宇的月收入已达到6000元,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也不用他操心。“单位都给包了,不用个人管。”凌宇说,回头来看,他很为自己当时选择进国企而庆幸。
凌宇告诉记者,他们班的同学有一半以上进了国企,还有两三成选择了公务员或读研,到外企、民企工作的只有一成多。
据了解,很多大学生认为国企工作强度不大,比较容易对付。但实际上,很多国有企业的工作也很繁忙,尤其在业务部门,可能需要经常加班。对此,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必须保持清醒,不能存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四川2011年开始探索工人农民考录公务员办法
今年我省将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的力度,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昨日,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上,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省公务员局局长叶壮说,今年我省将加大竞争性选拔公务员力度,上级机关面向下级机关和基层一线公开遴选优秀公务员将形成长效机制。
帮助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
工作会上介绍,今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今年我省将通过高校毕业生见习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我省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基层、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和创业。
对于困难人群的就业,我省将继续对低收入家庭等群体进行就业帮扶和援助。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窗缝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开展灾区就业援助等系列专项活动,帮助各类人群就业。
在失业登记制度方面,我省将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并逐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
年内实现工伤保险市(州)统筹
今年我省将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重点推进农民工、尚未参保的老集体企业退休人员、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障的问题,将“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今年内,还将确保全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26万人、2080万人、456万人、620万人、510万人。
在社保待遇方面,今年我省将推进医保费用即时结算,居民医保门诊统筹、降低大病、重病患者的个人负担,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年内,我省将实现工伤保险市(州)统筹。同时做好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业结算工作。
凡进必考探索工农中考录公务员
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进入、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凡进必考”。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的力度,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同时加大竞争性选拔公务员力度,建立机关面向下级机关和基层一线公开遴选优秀公务员的长效机制。
在事业单位公招方面,今年我省将完善公招面试、考官选拔、题库建设等办法,提高公招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今年我省将建设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数据库,加强事业单位岗位变动管理。
湖南省人大代表建议公务员招考先录优秀志愿者
本报1月24日讯 志愿者服务时享有何种权利?今天上午,省人大代表冯友根提出的“关于尽快制定《湖南省志愿服务条例》”议案,被正式确立为会议议案,并拟交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审议。
未成年人也可参与志愿服务
一直以来,湖南志愿服务舞台上都少不了“小义工”的身影。不过,也有许多人从安全角度考虑,认为未成年人不适合过多参与志愿服务。
在《湖南省志愿服务条例(草稿第四稿)》(下称“条例”)中规定,“未成年人可以参加与其心力、体力相适应的有组织、有管理或者有监护人陪同的志愿服务活动”。冯友根表示,志愿者在服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时间、能力等条件,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获得与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该条例还明确规定,志愿者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营利性活动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
连续三个月专职服务要签协议
据统计,到2009年底,我省青年志愿者总数突破180万人。不过,有时候由于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没有签订协议,往往对志愿服务的质量没有保证。
对此,冯友根认为,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之间、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应当就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协商一致。在条例中明确提出,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时,连续三个月以上专职服务的或者为大型社会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的,都应当签订志愿服务协议。
志愿服务协议应当包括志愿服务内容、时间和地点;参加志愿服务的条件;志愿者的培训;志愿服务成本的分担;风险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
考公务员优先录取优秀志愿者
“志愿者为大家服务,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的服务经历在升学、找工作、考公务员时,能够成为优先录取的条件。”冯友根介绍,条例还特别对志愿者的支持和保障提出了要求,一是教育部门、学校和有关社会团体应当将培养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志愿服务能力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并将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高等学校和中学应当鼓励学生参加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其纳入社会实践或者综合实践活动,并建立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
同时,鼓励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表现的志愿者。
南方都市报:不要让基层成为公务员考试的跳板
日前,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为今年的行政机关公务员考录“定调”。据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介绍,2011年将延续近年来的侧重思路,进一步加大录用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力度,这个比例要达到85%;而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将达到100%。
不得不承认,这被称做“国考”的公务员考试,其实早已超越了它自身所应该负载的那些意义和价值极限。社会对于权力的无底线膜拜,不受监督的权力背后,所附带的种种便捷、利益与地位象征,都助长着这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拥挤与热闹。这项原本只是一项普通考试的政策性变化趋势,注定会有很多人去关注,进而随之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部门的分析,由于近年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主体是应届高校毕业生,故而也带来了所谓领导机关的“三门干部”现象,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比例偏少,导致公务员队伍来源结构存在缺陷。而对应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应考人员基层工作经验的硬性要求。这种要求在近几年的公务员招考过程中被不断强调,一直到现在所看到的高达85%甚至更高的目标。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无奈,但这种无奈之举是否能够一举解决前述问题,却可能还需要稍微冷静点的分析。
公务员考试的主体人群是应届毕业生,当然还有几年来全身心投入到公务员考试中、不考上誓不罢休的不少往届毕业生。既然选择了公务员考试这个恒定目标,那便无论政策如何变化,都恐怕没有办法真正改变他们的初衷。这也就决定了,既然“上有好者”,那就照例“下必甚焉”。基层工作经验成为参加更高级别公务员考录的硬杠杠,那么这个硬杠杠就几乎不可避免地被异化为某种策略性工具。近几年的媒体报道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被不经意地提到,应届毕业生之所以对某项就业安排感兴趣,所真正吸引人的,从来不是宣传语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宏大描述,反而一开始就是几年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能得到某些优惠或者直接加分的承诺。朝着更高权力去的职业考生,哪怕是进入基层,也依然还是职业考生。按照这样的心态所历练来的基层工作经验,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公务员队伍的所谓“来源结构”问题,只要还有起码的客观理性,那便不能不有所疑问。
更不要说,现在所能够得到认定的所谓“基层工作经验”,其范围的局促也一步步加深着这种利益驱动。怎么才算基层工作经验,“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这种在法律文本层面的认定,挡住了很多不在体制内“基层工作”着的青年。而且还有一些漏洞在于,有些国家机关本身没有县级以下的机构设置,从而导致招录条件可能上调到市级甚至以上的机关部门。本身对于真正的基层而言,高高在上的县衙本身已经被剥离出基层的范畴,更何况被“认定为基层”的其他更高级别机关。一边是这种不那么基层的经验被制度认可,另一边则可能存在为数众多的对田野抱有切身接触、基层到不能再基层的人群无法被认定。这虽然可以被看做是对细节的杞人忧天,但检视现实,正是这些细节在年复一年成为社会阶段性讨论的热点。
政策制定的初衷不可谓不用心良苦,但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可能还需要由实践来做检验。而另一个担心在于,太多抱有跳板心态的基层工作者存在,对于基层工作的实际影响往往是看在眼里,却往往无法进行量化的考核。进入工作伊始就开始为更上一层楼做准备,在基层待不住,心也静不下来。需要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的基层单位以及广大农村,可能不在少数。
当然,这可以算做是一种不得已的无奈,任何时候都可以这样解释,但这种无奈背后是否存在更艰涩和深远的制度难题,是否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才真正是让所谓“国考”回归本来面目的法门?基层工作无法真正吸引一个国家的青年,只有不断地向上走才能获得这个社会的某种认可,从一个侧面为社会的金字塔结构进行着背书。基层如何才能逃脱被当做跳板的命运?这是必须要未雨绸缪的问题。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形态,稳定而有社会认同的职业荣誉和成就感,都应当存在而且不受侵扰。在此基础之上的层级流通,才有可能具
备理性。而这种理性,还需要更科学的考察方式。唯基层经验是从,可能是不得不选择的开始,但却一定不能是全部。
时评:破公考泼墨案易 还被泼墨考生公平难
1月8日,参加河北公务员考试的小马在面试途中被泼墨,最终他带着一身墨汁完成了面试。当事人认为此事早有预谋。目前,当地公安局已介入调查。(1月13日《新京报》)
给竞争对手泼墨,显然是非常卑劣的一种竞争手段,虽然这只是公考竞争中的一起个案,但是从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公考竞争中恶劣生态。最严重的是,一个通过如此卑劣手段挤掉竞争对手,考进公务员队伍中的人将来只会成为政府蛀虫,危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
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公安部门过早介入调查下,案件不久将会告破,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笔者以为,在这起案件中,告破泼墨案很容易,但是还被泼墨考生小马公考公平很难,甚至即使抓住和严惩了肇事者,并对被泼墨者给予高额赔偿,也难以还被泼墨者公考公平。事实上从被泼墨者内心来说,恐怕最想得到的不是经济赔偿,而是还一个公平的公考竞争环境,说白了就是归还有可能是他考上的公务员岗位。
我们不妨推测一下,泼墨案无非三种结果,第一种结果是意外事件,不是竞争对手所为,那么被泼墨者真的只能自认倒霉,只好找肇事者多要一些经济赔偿了,不过这种可能性显然不大。第二种结果是顺利考取这个岗位的竞争对手所为,当然付出的代价是取消录取资格和经济赔偿,但是替补上去的考生不一定是受害者,而是综合成绩的第二名,被泼墨者经此一劫之后的成绩有可能从第二掉为第三,即使第一名被取消了录取资格,也轮不到他。第三种结果是同为落榜的竞争对手所为,那么在实际处罚上和第一种没有任何区别,被泼墨者得到的都只是经济赔偿。
然而,了解公考的朋友知道,公考不仅讲究的是实力,还有很重要的运气因素,尤其是报考岗位和竞争对手实力的运气。假如今年有机会考上而失去了,即使实力再强大,以后也不一定能够考上。从这个角度说,纵然泼墨案告破,被泼墨者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赔偿,但是有可能由此就和公务员岗位失之交臂,一辈子可能都再也考不上公务员了。
笔者建议,在泼墨案没有告破之前,假如被泼墨者的最后成绩未能进入考察环节,当地组织部门对这一个岗位的综合成绩应当保留,不要急于公布。等到泼墨案告破后,如果是竞争对手所为,那么一方面取消竞争对手的录取资格,另一方面让被泼墨者和另一名考生重新面试,需要的费用均由肇事者承担,当然如果被泼墨者顺利替补那显然无须再补考。笔者认为,在公考中,考生公平竞争最重要,这一点大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