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人员需要知道的发票管理规定
会计人员需要知道的发票管理规定
发票工作一直是财会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财会人员在处理发票问题时,极易犯错误。现就目前易出现的发票问题总结如下。
1、企业收到的国外发票可以入账吗?
【问】接到国外的形式发票如何入账?是否需要到税务部门登记备案?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号)文件的规定:单位和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与纳税有关的发票或者凭证,税务机关在纳税审查时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或者注册会计师的确认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认可后,方可作为记账核算的凭证。
因此,贵公司取得境外凭证可以列支,但税务机关审查时需要由贵单位提供确认证明。
2、善意取得大头小尾发票如何进行处理
【问题】在税务检查中发现某企业取得几份发票存在疑问,企业已列入成本,并已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经发函到开票方税务机关调查,现收到回函证实该业务、付款均真实,只是开票方开具了“大头小尾”发票,请问该企业取得的发票内容与该业务、付款金额等均一致的情况下,是否必须到开票方换开发票才能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解答】纳税人有真实交易、善意取得“大头小尾”发票的,如果开票方纳税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回函证明,该发票确属开票方自发售税务机关购买,且购票方、开具方、业务交易、收款属于同一方,实际交易金额与发票上所列金额一致的,其取得的发票准予作为税前扣除的凭据。
3、货物品种较多时发票的开具
【问】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货物品种较多时应如何开具发票?
【解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通知》(国税发 [2006]156号)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可汇总开具专用发票。汇总开具专用发票的,同时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并加盖财务专用章或者发票专用章。
4、以手写形式填写的发票能否在税前扣除? 【问】我公司取得快递公司的发票,但没有填写开具公司名称,财务人员直接以手写的形式填进去。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真实合理的费用,能否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解答】《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若干具体措施〉的通知》(国税发〔2009〕114号)第六条规定,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管理。未按规定取得的合法有效凭据不得在税前扣除。《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符合法规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第二十三条规定,开具发票应当按照法规的时限、顺序,逐栏、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单位财务印章或者发票专用章。因此,企业索取发票时应根据以上规定,在取得发票时,一定要注意其合法性,不得索取填写项目不齐全,内容不真实,没有加盖财务印章或者发票专用章等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任何单位有权拒收,也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5、无法取得发票的赔偿金可否税前扣除
【问题】法院判决企业支付赔偿金,但无法取得发票,此项支出可否税前扣除? 【解答】《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如果该赔偿金的支出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且属于企业因合同行为而发生的,可以税前扣除。法院判决企业支付赔偿金,企业可凭法院的判决文书与收款方开具的收据作为扣除凭据。
6、公司班车运费发票是否能抵扣进项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的规定,从销售方或者提供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但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一)用于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其中涉及的固定资产、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誉、商标、著作权、有形动产租赁,仅指专用于上述项目的固定资产、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誉、商标、著作权、有形动产租赁。(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业服务。(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交通运输业服务。(四)接受的旅客运输服务。(五)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但作为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的运输工具和租赁服务标的物的除外。
因此,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接受应税服务如属于允许抵扣的范围且取得合法的扣税凭证可予以抵扣进项税额;如用于上述不得抵扣范围的则不可抵扣。
7、外贸企业丢失专用发票如何办理出口退税
【问题】外贸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何办理出口退税? 【解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出口退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62号)规定,对于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一是发票联与抵扣联全部丢失时,根据国税函[2010]162号文件规定,对于外贸企业丢失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的,在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相符后,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经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
二是有发票联但抵扣联丢失时,根据国税函[2010]162号文件规定,对于外贸企业只丢失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的,在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相符后,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联复印件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
另外,在办理此项业务时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9]617号)规定,自2010年1月1日以后,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扣税凭证抵扣期限,由90天调整为180天。那么,外贸企业丢失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或发票联),如还未认证的应在规定期限的180天内及时进行认证,并按上述两类情况的要求办理出口退税的有关事宜。
二是对于各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为了加强出口退税的管理与审核,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比对无误的情况下,才能按现行出口退税有关规定办理外贸企业丢失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出口货物。
8、由旅行社开具的发票是否可以税前列支
【问题】企业员工出国考察,由旅行社代为安排相关住宿等,由旅行社开具相关发票,可以凭该发票税前列支吗?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纳税人发生出国考察支出,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证明材料应包括:考察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
9、航空运单能否视同发票在税前扣除
【问题】我公司经常有出差人员购电子航空客票,以电子客票行程单报销。这种航空运单可否视同发票在税前扣除? 【解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印发〈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54号)规定,航空电子客票行程单为旅客购买电子客票的付款凭证或报销凭证,同时具备提示旅客行程的作用,纳入税务发票管理范围。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和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企业在旅客购票时,应使用统一的打印软件开具行程单,不得手写或使用其他软件套打。打印项目、内容应与电子客票销售数量数据内容一致,不得重复打印,并应告知旅客行程单的验真途径。
根据上述规定,航空电子客票行程单可以作为旅客购买电子客票的付款凭证或报销凭证,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10、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区别
专用发票除具有普通发票的功能与作用外,还是纳税人计算应纳税额的重要凭证,与普通发票相比,它有以下区别:
(一)使用范围不同
专用发票一般用于一般纳税人之间从事生产经营增值税应税项目使用;而普通发票则可以用于所有纳税人的所有经营活动,当然也包括一般纳税人生产经营增值税应税项目。
(二)作用不同
普通发票只是一种商事凭证,而专用发票不仅是一种商事凭证,还是一种扣税凭证。
(三)票面反映内容不同
专用发票不但要包括普通发票所记载的内容,而且还要记录购销双方的税务登记号、地址、电话、银行帐户和税额等。
(四)联次不同
专用发票不仅要有普通发票的联次,而且还要有扣税联。
(五)反映的价格不同
普通发票反映的价格是含税价,税款与价格不分离;专用发票反映的是不含税价,税款与价格分开填列。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开出普通发票和专用发票计算增值税都是一样的,但开专用发票,购货方符合抵扣条件的(比如购货方是一般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认证抵扣,购买的不是不得抵扣的货物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而开普通发票,除农产品发票、运输发票、小规模购买税控机外,购货方都不能抵扣。
11、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丢失都需要登报说明吗? 【问】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丢失都需要登报说明吗?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妥善保管发票,不得丢失。发票丢失,应于丢失当日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在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告声明作废。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被盗、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意见的通知》(国税函 [1995]292号)第二项规定,为便于各地税务机关、纳税人对照查找被盗、丢失的专用发票,减轻各地税务机关相互之间传(寄)专用发票遗失通报的工作量,对发生被盗、丢失专用发票的纳税人,必须要求统一在《中国税务报》上刊登“遗失声明”。
第三项规定,纳税人丢失专用发票后,必须按规定程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公安机关报失。各地税务机关对丢失专用发票的纳税人按规定进行处罚的同时,代收取“挂失登报费”,并将丢失专用发票的纳税人名称、发票份数、字轨号码、盖章与否等情况,统一传(寄)中国税务报社刊登“遗失声明”。传(寄)中国税务报社的“遗失声传(寄)中国税务报社的”遗失声明“,必须经县(市)国家税务机关审核盖章、签注意见。
因此,增值税专用发票丢失,必须在《中国税务报》上刊登“遗失声明”。而普通发票丢失,在日常税务管理中,对开具发票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在报刊或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告声明作废。即普通发票丢失,也可在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告。
第二篇:会计人员管理规定
1会计人员配备及应具备的条件
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只设置一个会计机构,即财务部。
配备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
1)本公司正式职工(包括合同制职工)
2)应持有《会计证》和《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
3)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公司财务部的会计人员,40岁以上的,应具有财经专业的中专毕业学历或取得会计(或相关)专业技术的初级职称。40岁以下的会计人员,应具备财经或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毕业学历或取得会计(或相关)专业技术的中级职称。
4)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包括六个方面:
(1)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
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由公司领导会议经过研究讨论后决定任免。
2)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聘用、解聘。
公司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聘用、解聘由财务部提出意见,并报公司领导批准,方可办理任免、调动、聘用、解聘手续。
3)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单位领导的直系亲属不担任本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部门担任出纳工作。各供电营业所负责人不得担任本所会计员、出纳员。
4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及其责任制
在会计机构内部和会计人员中建立岗位责任制,定人员、定岗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责,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落实责任和会计人员钻研分管的业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由财务部根据会计业务需要并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确定。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存货、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成果(收入、税金、利润)核算、资金(投资)核算、工程核算、往来核算、总帐报表、综合统计分析、稽核,会计电算化管理、发票管理、档案管理等。
2)会计工作岗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可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的办法,确定财务部会计工作岗位的岗数。会计工作岗位设置须符合内部管理需要。
3)各会计人员须按工作岗位责任制进行工作,并自觉接受部门领导及公司领导的检查和考核。
4)会计人员工作岗位责任制必须以书面形式确定,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订和完善。财务部岗位责任制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5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轮换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可以采取根据工作需要临时调换和有计划地定期进行轮换,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所轮换的会计人员,必须符合或基本符合新的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暂时未能达到要求的,应创造条件限期达到。
对调动的人员,按规定考核认定不合格的人员,病事假长期不上班的人员,工作中较长时间仍不适应岗位工作或严重失职的人员,都应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个别调整;对按规定考核认定不合格被吊销《会计证》的人员,应调离会计工作岗位,并安排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逐步实现会计工作岗位轮换。
在机构调整的时候或定期(一般3-4年),都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岗位轮换。
岗位轮换应根据每个会计人员的工作表现,适应能力和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情况等进行调整,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打破终身制。
对轮换岗位的会计人员,要按规定做好会计工作交接,并办好签章手续。
6会计工作交接
办理好会计工作交接,有利于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明确责任。会计人员工作调动、轮岗或者因故离职,都必须按我公司《会计工作交接管理标准》的规定及时办清交接手续,否则不得调动、轮岗或者离职。
对于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因事暂时不能工作需要有人接替或者代理工作的,也应当按照《会计工作交接管理标准》办理交接手续;同样,临时离职或者因病因事暂离岗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的,也要与临时接替或者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会计机构负责人,应督促经办人员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手续。
第三篇:会计人员管理规定
会计人员管理规定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1.会计人员由企业财务部统一管理,企业内部需要进行独立或相对独立核算的部门,由企业财务部委派会计人员负责该部门的会计工作。
2.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
(1)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由企业领导会议经过研究讨论后决定。
(2)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聘用、解聘由财务部提出意见,并报企业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任免、调动、聘用、解聘手续。
第2章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任职资格
第3条会计机构设置。
1.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
2.未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并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3.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岗位可采用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但必须符合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簿的登记工作。单位的空白支票和有关财务印章不得由同一人保管。
第4条会计人员任职条件。
1.企业会计人员应持有《会计证》及其他相关资格证书。
2.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正确处理各种财务会计事项。
3.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
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企业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企业领导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5.身体条件,即要求身体状况能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第3章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管理
第5条会计核算制度。
1.各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2.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会计报表指标汇总和对外统一会计报表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3.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前后各期相一致。
第6条会计人员轮岗制度。
1.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可以采取根据工作需要临时调换和有计划地定期进行轮换,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2.会计人员的轮岗期限限定为每3.会计人员在轮岗时应将原分管的工作情况向接交人员详细介绍,必要时写出书面材料移交并存档。
第7条会计工作交接制度。
1.会计人员工作调动、轮岗或者因故离职,都必须按企业《会计工作交接管理标准》的规定及时办清交接手续,否则不得调动、轮岗或者离职。
2.对于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因事暂时不能工作,需要有人接替或者代理工作的,应当按照《会计工作交接管理标准》办理交接手续;同样,临时离职或者因病因事暂离岗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的,也要与临时接替或者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3.会计机构负责人应督促经办人员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手续。
第8条会计人员培训制度。
1.大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熟悉生产过程,懂得生产经营,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的会计队伍。
2.做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充实和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知识培训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3.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
4.建立业务学习制度,日常业务学习应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
5.企业鼓励会计人员的在职业务学历学习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第9条会计人员考核制度。
1.考核依据。根据会计人员在被考核期间的出勤状况、优质服务、核算质量、内控管理效果、业务学习和其他工作表现情况为依据,会计结算部领导、营业机构主管对所属员工平时工作情况随时记录,严格考核。
2.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客观公正,考核执行人对所属员工的考核尽可能用客观指标来衡量,尽量避免因各类弹性考核指标的不当运用而使员工工作实绩和能力考核出现结果失真,造成不公平现象。
一、出纳岗位职责
1、负责现金的收付,依据当天的现金收付凭证登记“现金日记帐”,并清点库存现金,保证库存现金余额与现金日记帐的现金余额一致。
2、负责银行空白票据的领购、保管,办理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
3、保证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存款对帐单一致。
4、应认真填写发票事项、金额,确保每张发票填开完整规范。
出纳应当严格遵守的操作要求:
(1)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管理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
(2)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资金;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
(3)出纳人员每月核对银行账户,如有未达帐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报告会计或总经理处理。
(4)出纳人员应当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如发现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报告会计或总经理处理。
(5)超出限额现金要及时存入银行,确保资金安全;
(6)会计人员应当履行监督、审计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对出纳人员实施抽查、盘点。
第四篇:会计人员管理规定
会计人员管理规定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特制定本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其所属控股子公司。
第2条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1.会计人员由企业财务部统一管理,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会计从业资料上岗》
2.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
(1)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由企业领导会议经过研究讨论后决定。
(2)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聘用、解聘由财务部提出意见,并报企业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任免、调动、聘用、解聘手续。
第2章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任职资格
第3条会计机构设置。
1.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
2.未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并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3.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岗位可采用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但必须符合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簿的登记工作。单位的空白支票和有关财务印章不得由同一人保管。
第4条会计人员任职条件。
1.企业会计人员应持有《会计证》及其他相关资格证书。
2.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正确处理各种财务会计事项。
3.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企业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企业领导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5.身体条件,即要求身体状况能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第5条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1.会计从业资格原则上实行集团统一管理。
2.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必须按国家规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1)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学习时间。
(2)会计人员需接受继续教育,每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
(3)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会法规制度、职业道德规范、会计电算化知识等,教育形式包括外部培训和本单位组织有较深会计和财务管理造诣的学者,专家授课两种。
4.会计从业资格证实行统一注册登记制度,按规定应参加而未参加继续教育、或参加学习考核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年检申报资格。
5.会计从业资格年检不合格者,允许一年以内重新申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否则,调离会计工作岗位。
6.公司会计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由财务监督部统一管理。控股子公司会计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由子公司财务部统一管理,并于及时把在职会计人员资料和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情况整理文档,列明清单,交集团公司财务监督部归档。
第3章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管理
第6条会计核算制度。
1.各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2.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会计报表指标汇总和对外统一会计报表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3.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前后各期相一致。
第7条会计人员轮岗制度。
1.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可以采取根据工作需要临时调换和有计划地定期进行轮换,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2.会计人员的轮岗期限限定为每3.会计人员在轮岗时应将原分管的工作情况向接交人员详细介绍,必要时写出书面材料移交并存档。
第8条会计工作交接制度。
1.会计人员工作调动、轮岗或者因故离职,都必须按企业《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办清交接手续,否则不得调动、轮岗或者离职。
2.对于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因事暂时不能工作,需要有人接替或者代理工作的,应当按照《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办理交接手续;同样,临时离职或者因病因事暂离岗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的,也要与临时接替或者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3.会计机构负责人应督促经办人员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手续。
第9条会计人员培训制度。
1.大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熟悉生产过程,懂得生产经营,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的会计队伍。
2.做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充实和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知识培训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3.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
4.建立业务学习制度,日常业务学习应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
5.企业鼓励会计人员的在职业务学历学习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第10条会计人员考核制度。
1.考核依据。根据会计人员在被考核期间的出勤状况、优质服务、核算质量、内控管理效果、业务学习和其他工作表现情况为依据,会计结算部领导、营业机构主管对所属员工平时工作情况随时记录,严格考核。
2.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客观公正,考核执行人对所属员工的考核尽可能用工作岗位要求的客观指标来衡量,尽量避免因各类弹性考核指标的不当运用而使员工工作实绩和能力考核出现结果失真,造成不公平现象。
第11条责任处理
1.公司有关单位或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法违规行为的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2.各控股子公司未经公司同意,违反本制度自行安排或聘用会计人员的,一经发现,除立即停止聘用外,对直接责任人按规定进行处分。自行聘用期间的一切经济责任,由聘用单位负责人承担。
3.会计人员有玩忽职守、利用职权侵占、破坏国家财产行为的,一经发现,除责令其按规定进行纠正外,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必须赔偿,具体赔偿金额报公司研究决定;调离会计岗位,并报经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取消会计从业资格。涉嫌职务犯罪的,由公司移交司法机关立案处理。会计人员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凭证、帐薄、报表等会计资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按《会计法》的规定追究责任。
第12条附则
1.本办法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为准。
2.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3.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会计人员管理规定
1会计人员配备及应具备的条件
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只设置一个会计机构,即财务部。
配备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
1)本公司正式职工(包括合同制职工)
2)应持有《会计证》和《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
3)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公司财务部的会计人员,40岁以上的,应具有财经专业的中专毕业学历或取得会计(或相关)专业技术的初级职称。40岁以下的会计人员,应具备财经或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毕业学历或取得会计(或相关)专业技术的中级职称。
4)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包括六个方面:
(1)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并敢于坚持原则,抵制和拒绝一切违法违规的财务行为。
(4)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公司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公司领导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5)身体条件。即要求身体状况能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2财务部门负责人的配备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财务负责人是公司负责会计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对包括会计基础工作在内的所有会计工作起组织、管理等作用。
会计机构负责人,除了具备会计人员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政治思想条件,即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2)专业技术资格,即要具有财经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会计师及以上的会计专业资格,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3)工作经历条件,从事电力企业财务工作5年以上,并且主管一个部门或一个部门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二年。
4)政策业务水平。即熟悉和掌握国家财政、税务、金融、投资、价格等有关法律、法规,熟悉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掌握电力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
5)组织能力,即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会计人员的任免
1)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
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由公司领导会议经过研究讨论后决定任免。
2)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聘用、解聘。
公司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聘用、解聘由财务部提出意见,并报公司领导批准,方可办理任免、调动、聘用、解聘手续。
3)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单位领导的直系亲属不担任本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部门担任出纳工作。各供电营业所负责人不得担任本所会计员、出纳员。
4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及其责任制
在会计机构内部和会计人员中建立岗位责任制,定人员、定岗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责,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落实责任和会计人员钻研分管的业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由财务部根据会计业务需要并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确定。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存货、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成果(收入、税金、利润)核算、资金(投资)核算、工程核算、往来核算、总帐报表、综合统计分析、稽核,会计电算化管理、发票管理、档案管理等。
2)会计工作岗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可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的办法,确定财务部会计工作岗位的岗数。会计工作岗位设置须符合内部管理需要。
3)各会计人员须按工作岗位责任制进行工作,并自觉接受部门领导及公司领导的检查和考核。
4)会计人员工作岗位责任制必须以书面形式确定,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订和完善。财务部岗位责任制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5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轮换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可以采取根据工作需要临时调换和有计划地定期进行轮换,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所轮换的会计人员,必须符合或基本符合新的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暂时未能达到要求的,应创造
条件限期达到。
对调动的人员,按规定考核认定不合格的人员,病事假长期不上班的人员,工作中较长时间仍不适应岗位工作或严重失职的人员,都应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个别调整;对按规定考核认定不合格被吊销《会计证》的人员,应调离会计工作岗位,并安排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逐步实现会计工作岗位轮换。
在机构调整的时候或定期(一般3-4年),都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岗位轮换。
岗位轮换应根据每个会计人员的工作表现,适应能力和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情况等进行调整,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打破终身制。
对轮换岗位的会计人员,要按规定做好会计工作交接,并办好签章手续。
6会计工作交接
办理好会计工作交接,有利于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明确责任。会计人员工作调动、轮岗或者因故离职,都必须按我公司《会计工作交接管理标准》的规定及时办清交接手续,否则不得调动、轮岗或者离职。
对于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因事暂时不能工作需要有人接替或者代理工作的,也应当按照《会计工作交接管理标准》办理交接手续;同样,临时离职或者因病因事暂离岗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的,也要与临时接替或者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会计机构负责人,应督促经办人员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手续。
7会计人员的培训
1)大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熟悉生产过程,懂得生产经营、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的会计队伍。
2)建立业务学习制度,日常业务学习应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
3)鼓励会计人员的在职业务学历学习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8会计人员考核
1)对财务部会计人员考核主要通过《本公司财务部个人日常工作考核表》进行考核,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对会计人员实行按月考核。
2)对会计人员的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履行本岗位职责的工作能力、出勤情况、工作成绩等方面考核。
3)在考核中,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财务部应建议公司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会计人员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受到错误处理的,应予以纠正;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不宜担任会计工作的,财务部应要求公司予以撤职或免职。
4)按规定考核认定不合格吊销《会计证》的人员应调离会计工作岗位。
5)定期检查考核会计人员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会计工作岗位、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主要考核依据。